怎样查询自己接种了哪种心冠疫苗?


近期已经很多、很多的乙肝患者发信息问:究竟适不适合打新冠疫苗?

根据国家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根据《指南》给出的意见:“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那究竟是哪些乙肝患者符合以上要求呢?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正在服用药物(主要是指口服抗病毒药)控制稳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至于肝硬化患者又如何呢?根据指南建议非急性发作期慢性肝病患者,包括代偿期 肝硬化患者及病情稳定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无急性食管 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指南》中提到的几种疫苗,基本上都是推荐的。其实嘛,现在都是在医疗单位或者社区疫苗接种点进行预约接种,又不是去超市,大家也没有什么选择。

目前对于肿瘤患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较少。但有限数据表明,恶性肿瘤疾病本身或化疗可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因而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且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临床预后更差,因此,目前国际指南多推荐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大家要注意,指南建议的疫苗类型是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不在此列。

这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复制黏贴就是:

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根据《指南》意见,接种后怀孕或者怀孕不知情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做特殊处理(例如终止妊娠),但是!要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在备孕的你,可以接种;在哺乳期的女性,仅仅!推荐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等)接种,如果你不是此类人员,建议缓一缓;接种之后,可以继续母乳

这里也是直接复制黏贴: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 注射疫苗之后不是意味着就一定不会被感染,毕竟疫苗的有效率不是100%;病毒在不断变异,对于变异的病毒的有效性是不确切的,曾经有研究提示,国外某厂家疫苗对于某个变异病毒的有效性大概10%多点,远远低于50%这条红线。所以,接种疫苗之后,还是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勤洗手等

● 喝水也会塞牙缝,打新冠疫苗必然要面临不良反应的问题,这不是新冠疫苗独有的问题,所有的疫苗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不要认为《指南》推荐去接种就保证没有问题。轻度的不良反应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是可能出现的,自己务必要留意,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咨询医护人员。

● 不同疫苗接种点对于接种的意见可能有出入的,例如有的接种新冠疫苗同意书上面就明确写着不建议肝病患者接种的,甚至有些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建议停用口服药物后再去接种。这种矛盾的存在需要时间去协调,具体请听取医务人员的现场建议。你需要做的是详尽地告知自身的情况,包括基础病、过敏史、服药情况等,必要时可进一步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毕竟接种点的医务人员并非所有专科的知识都能掌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热点面对面: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焦点回应

新华社记者 彭韵佳、沐铁城

为什么要打加强针?哪些人需要打?什么时候打?接种哪种加强针?针对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热点问题,国家卫健委于15日做出回应。

焦点一: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从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在预防重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但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疫苗对部分人员的保护效果可能会减弱,适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可以使已经逐步减少的中和抗体快速增长或反弹,从而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

焦点二:目前可以打加强针的人群年龄范围是什么?目标人群有哪些?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全程接种上述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

目前,优先在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及老年人群中开展加强免疫。对其他符合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焦点三:接种加强针与全程免疫要间隔多久?

现阶段加强免疫接种在完成接种6个月后实施。即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2针接种后一般要求间隔6个月,才能再进行加强免疫剂次的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

焦点四:现阶段,可用于打加强针的疫苗有哪些?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展和有关部门研究论证情况,当前可用于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焦点五:个人要接种哪种加强针?

现阶段,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其中,使用同一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2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2剂次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1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焦点六:加强针去哪儿打?有什么注意事项?

原则上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加强免疫接种由各相关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其他人群可到辖区指定的接种单位进行预约接种。各地具体接种信息见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中心发布的官方信息。

接种前,根据前期接种凭证,确认自己是否已全程接种,并且完成全程接种6个月以上。在接种时需携带身份证件、接种凭证等,并根据本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既往所患疾病以及近期是否用药都应告知医师。

接种后,按规定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

新冠疫情暴发后,新冠疫苗就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从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当中,我们了解到,新冠疫苗的种类不只一种。那么,哪一种更适合自己接种呢?各类型疫苗之间又有哪些优劣势呢?

冠状病毒是一类病毒的总称,它们的蛋白质外壳上都有一个个刺突,形成了皇冠一样的外表。

新冠病毒外壳上的这个刺突,对病毒的致病起了很大的作用。刺突蛋白能够识别人体细胞上的受体并且和受体结合,好比病毒壳上的钥匙打开了人体细胞上的锁,然后大门敞开,病毒长驱直入。所以很多新冠疫苗的研发是针对刺突蛋白展开的。

知道了新冠病毒的结构,下一步就是采取哪种疫苗技术来制作疫苗?疫苗的研发,随着人类对病原体了解的深入,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传统疫苗,顾名思义,这类疫苗已经用了很久,咱们已经很有经验了。传统疫苗用整个病毒来制作,但是把病毒杀死或者减少活性,让它们保留病毒的所有抗原,既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来产生抗体,又不会引起感染。

灭活疫苗的制作相对简单。首先分离活病毒,再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病毒,下一步通过化学、加热或放射线等方法来杀死病毒,使其没有感染性。但是这些“尸体”上的蛋白壳仍然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即还保持着病毒的免疫原性,这样候选疫苗就制备出来了。

这种疫苗,即处理过的病毒,打进人体后不会让人得病,但能产生抗体。现在好多疫苗就是这一类的,比如甲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在临床上有几十年的应用经验,安全性有保障。同时,批量生产这种疫苗的设施早就存在,随时可以大规模制造疫苗。

灭活疫苗的缺点是制作过程要用活病毒,有一定风险,比如美国曾有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灭活不过关而造成多人感染的事故。而且灭活可能对病毒的抗原有一定影响,所以要检测灭活后病毒的免疫原性。另外灭活疫苗成分比较复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现在中国紧急使用的国药集团和科兴中维疫苗都是灭活疫苗。

制作减毒活疫苗需要先培养病毒很多代,慢慢挑选感染性低的病毒,测试它是安全的,再用来作为疫苗。这个疫苗的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培养筛选,目前还没有任何这类新冠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

亚单位疫苗比传统疫苗要精细一点。这个技术不用整个病毒,而是从病毒身上挑选最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性的那部分,来模仿全病毒制作疫苗。新冠的亚单位疫苗大多采用病毒外壳的一部分,比如刺突蛋白。

这种疫苗因为不含有病毒复制需要的核酸,不会导致感染,所以比传统疫苗更加安全。比如,早期的百日咳疫苗是灭活疫苗,它引起的副作用有点大,很多人不爱打。新一代的百日咳疫苗则采用亚单位技术,疫苗效果和传统疫苗类似,但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小很多,于是皆大欢喜。现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用微生物(比如酵母菌)迅速合成大量病毒蛋白,这就是重组蛋白疫苗。比如咱们熟悉的乙型肝炎疫苗,就是只用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

不过亚单位疫苗也有缺点,就是它引起的免疫反应有时不够强烈,所以科学家常常要加一个疫苗小助手(佐剂)来帮它一点忙。但是带有佐剂的亚单位疫苗也会导致比较明显的副作用,比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烧等,典型例子有带状疱疹疫苗。

安徽智飞/中科院微生物所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正在临床三期试验中。

核酸疫苗比亚单位疫苗又更进一步,直接用病毒芯子里的核酸(基因)。

核酸本身是不能刺激免疫反应的,必须先被翻译成蛋白。病毒基因被送入人体后,把人体细胞当成小工厂,生产出病毒蛋白,起到模仿病毒的作用,即成了疫苗。

开发核酸疫苗不需要活病毒,因而接种者没有被新冠传染的可能,同时科学家可以快速研发疫苗,大量生产也相对容易。

这次中国科学家飞快地测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并于2020年1月11日上载到公共网站上,使得各国的科学家立刻可以开始研发,为疫苗成功争取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核酸疫苗又分为两大类:重组载体疫苗和DNA/RNA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是科学家巧妙地使用无害的病毒作为载体,插入新冠病毒的基因,来制成疫苗。常用的载体是原来可以引起轻微感冒的腺病毒,但这些腺病毒的复制基因已被删除,就不会引起感冒。重组载体疫苗已有成功先例,欧盟今年批准了一款腺病毒的埃博拉病毒疫苗。

但是,这类疫苗也有潜在的问题。因为腺病毒是常见病毒,有的人以前感染过这种腺病毒,身体里可能已经有了抗体,有可能对载体产生抵抗。牛津大学/阿斯利康的疫苗则用了猩猩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可以减少人体有预先抗体的可能性。

现在中国紧急使用的军科院陈薇团队/康希诺生物疫苗即腺病毒疫苗。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公司的腺病毒疫苗在临床三期试验中,初步显示有平均70%的保护效果。

目前最尖端的疫苗技术是将DNA或mRNA直接传送到细胞里。三期试验中,BioNTech与辉瑞合作以及莫德纳Moderna的信使RNA疫苗都有94%以上的保护作用,所以这里主要介绍此种疫苗。它有几个特点:

信使RNA疫苗只是采用了刺突蛋白的一段基因,没有复制功能,所以没有病毒的传染性。

同时,信使RNA根本不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浆里就完成了翻译蛋白的任务,所以它也没有不小心被组合进人体基因的可能性。制作信使RNA疫苗既不需要拿到病毒,也不需要培养大量病毒,所以研发速度很快。

长期以来,信使RNA疫苗的研究面临两大技术难题,一是信使RNA很娇弱,到了体内之后很快被降解;二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它送入人体细胞内。

科学家发明了给信使RNA进行修饰和优化的方法,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同时,科学家又把信使RNA包在纳米脂质微粒中,用这个方法把它送到体内。信使RNA疫苗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所以在新冠疫情之前没有一个上市的成功产品。但过去20年来,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对其他冠状病毒(SARS和MERS)疫苗的研究,为这次研发新冠疫苗奠定了基础。就像老话说的,“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信使RNA疫苗也有几点不足

首先这类疫苗的长期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其次,信使RNA疫苗外面包裹的脂质颗粒像黄油一样,在室温下会融化,需要储存在零下20摄氏度或零下7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给运输和分发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再者,由于脂质微粒的特性,打这类疫苗的副作用可能比较大,如局部疼痛、全身疲倦等。

截至2020年12月7日,根据纽约时报的“疫苗追踪”专栏显示,目前全世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已有几十个,其中有7个疫苗已进入初期使用,但是,疫苗真正起到终结新冠疫情的作用,必须做到三点:有效、安全、可及。

从目前三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来看,几款疫苗都比较有效和安全,所以最后一点“可及”特别重要,千万不要出现“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的局面。

首先,不管哪个国家研发出来的疫苗,都不能供应全世界,所以需要有各家的疫苗一起上,既要有第一梯队,也要有第二第三梯队,才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

其次,这些疫苗的冷链运输问题要解决,才能被送到需要的人群那里,让他们能打上疫苗。而只有全世界都打上疫苗,新冠才有可能停止传播。

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疫苗不能挽救生命,接种疫苗可以挽救生命”,让我们期待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感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