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真的帮刘备泡过茶吗?农村事迹?

魏延,这是一个名气不输五虎上将的蜀国名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虽然魏延作战勇猛,甚至可以说是智勇双全,但是,魏延并非完美无瑕,也即他性格孤傲,与丞相府长史杨仪不和。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和杨仪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斗,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魏延被马岱斩杀。对于马岱来说,斩杀魏延,平息了一场蜀汉将领之间的内乱,可谓大功一件。因此,等到马岱回到成都后,后主刘禅自然要对他进行封赏。按照介绍,马岱最终被封为平北将军,这也是他在蜀汉的最高官职。那么,问题来了,马岱斩杀魏延后,被封为“平北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首先,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了以后,魏延、杨仪争权,马岱奉杨仪命率军斩杀魏延。到了建兴十三年(235年),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率众伐魏,为牛金击退。就马岱获得的平北将军这一官职,属于四平将军的范围。四平将军,指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皆为重号将军。重号将军,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霍去病专设的骠骑将军,位等大将军,之后则位次大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分为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重号将军职位高,轻易不封,杂号将军职位较低。两汉重号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三国开始增多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四征将军、四镇将军,皆为重号将军。至于杂号将军,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张飞的征虏将军,赵云的翊军将军等,都可以称之为杂号将军,也即在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的地位,一般是低于重号将军的。

同时,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马岱的平北将军,也即四平将军,高于杂号将军和偏将军,但是低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等。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马岱的平北将军,只能说是一个中等偏下的武将官职。

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册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对于马超的平西将军,和马岱的平北将军,自然是属于一个档次的。不过,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迁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因此,对于马超来说,最终在蜀汉官至骠骑将军,这是仅次于大将军的高级武将官职了。和马超比起来,马岱的平北将军,自然是相对一般,或者说是不起眼的官职了。

当然,对于蜀汉来说,之所以没给马岱册封较高的官职,原因自然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蜀汉武将中,马岱不是跟随刘备的老将,也即其资历根本无法和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相提并论。而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过程中,马岱更是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对于武将来说,如果没有立下比较显赫的战功,往往难以封侯拜将。作为正面的例子,黄忠这位老将因为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得以在蜀汉官至后将军。并且,马超之所以能在蜀汉官至骠骑将军一职,是因为马超曾经是一方诸侯,拥有非常高的威望。

甚至可以说,马超之前的地位,丝毫不在刘备这位诸侯之下。于是,等到刘备建立蜀汉之后,显然不能怠慢了马超,从而将其封为仅次于大将军的骠骑将军。而就马岱来说,之前只是马超的麾下,来到蜀汉后,马岱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如果不是因为斩杀魏延,平定了魏延之乱,马岱很可能还不会被封为平北将军。虽然官职不高,不过,马岱获封的陈仓侯,则是一个较高的爵位了。

最后,对于马岱的陈仓侯,陈仓指的是陈仓县,在历史上,秦朝设立陈仓县,故治在今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代家湾村。西汉属右扶风。三国魏陈仓县治徙宝鸡市区东5公里陈仓故城。三国到西晋时期,陈仓县属扶风郡。因此,马岱的陈仓侯,是一个县侯,这和魏延的南郑侯一样。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一般来说,县侯的地位最高,食邑也是最多的,而就关内侯来说,仅仅是拿到了侯爵的入场券。至于亭侯,也是相对一般的侯爵。公元200年,关羽斩杀颜良,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者因为上表汉献帝刘协,将关羽封为偏将军、汉寿亭侯。

当然,比较可惜的是,关羽在蜀汉正式建立之前就被杀了,如果没有被杀的话,刘备称帝时,应该也会给关羽册封为县侯。因此,对于马岱来说,能够获得一个县侯的封赏,显然是非常容易的。换而言之,县侯就是后主刘禅对马岱功劳的最好肯定。总的来说,在公元235年,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率众伐魏,为牛金击退。自此之后,马岱的事迹,就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这应该体现出蜀汉对于马岱的态度后,也即可以给予马岱较高的封赏,不过,马岱想要继续执掌兵马,则没有机会了。毕竟在诸葛亮病逝后,蒋琬、费祎等朝廷大臣的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大规模的北伐曹魏了。

}

刘备麾下五虎上将前期叱诧风云,不过随着219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战败被杀后,五虎上将也先后去世:先是黄忠于220年病逝,接着张飞在221年、马超在222年先后去世,最后一个去世的是赵云,他在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期间去世。

五虎上将的先后去世,蜀汉缺少了五位猛将,都说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其实也不绝对,至少五虎上将各有接班人:赵云接班人是陈到,马超接班人是马岱,五虎上将其余三人呢?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关羽接班人是李严,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原因:第一,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之时,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个托孤大臣,此人就是李严,《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刘备临终前之所以如此安排,肯定有让李严掣肘诸葛亮之意,李严既是托孤大臣又掌握兵权,这样的地位堪比关羽当初的地位。

第二,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封关羽为四方将军中最尊荣的前将军之职,关羽死后他的前将军由谁接任?第一个接任的正是226年出任前将军的李严,所以从这两点来看,关羽的接班人是李严无疑。

张飞的接班人是阎芝:张飞在刘备入主益州后到221年被害前,一直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即使是219年拿下汉中后刘备也没有让张飞离开巴西,而是让魏延出任汉中太守;事实上张飞镇守阆中并非大材小用:阆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护卫汉中和成都,又可以虎视曹魏的武都和阴平,进可攻退可守。

221年张飞遇害后接任巴西太守的是阎芝,《三国志》记载:”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将马忠送往。“222年刘备败退白帝城,可见张飞遇害后刘备马上委任了阎芝为巴西太守。

赵云的接班人是陈到:蜀汉后期重臣杨戏曾写赞言:“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征南指的是征南将军赵云,征西则指的是征西将军陈到,赵云曾出任中护军,陈到在建兴年间出任护军,两者职责相同都是统领禁军和负责选拔武官。

陈到在正史中是和赵云相提并论的,《三国志》记载:“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刘备有一支精锐的白毦兵,其统领正是陈到,人们往往说赵云是刘备的保镖,其实真正算得上保镖的应该是陈到而不是赵云。

黄忠的接班人是廖化,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理由:第一,两人都是蜀汉出了名的老将,第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俗语其实也说明了廖化的定位是先锋大将,那么刘备时期的先锋大将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黄忠,《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先锋大将就是冲锋在前、先登陷陈,比如乐进。

马超的接班人不用多说了,肯定是其族弟马岱无疑,马超临终前还特意上表给刘备请求他照顾马岱。

}

刘备请诸葛亮歇后语是什么呢?这是众所周知的,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关于刘备请诸葛亮的歇后语呢,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首先要了解三顾茅庐中,“顾”是指拜访的意思,“茅庐”即草屋。三顾茅庐就是将当初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那究竟是怎样的典故呢?

在所著的《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刘备不嫌弃诸葛亮的出身低微,而愿意三次拜访。其实就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但因为刘备的身份地位叫为高贵,能够做到这样,就被传为了佳话,渐渐地有了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这个典故。

当初官渡大战之后,胜了刘备,刘备只好投靠,之后刘备的谋士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诸葛亮,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于是刘备就和、一起,带上一些礼物前来拜访诸葛亮。但不巧的是诸葛亮刚好出游,书童也不知道诸葛亮什么时候回来;第二次,刘备三人冒着大雪来拜访诸葛亮,看见一个正在读书的青年,以为是诸葛亮,但问过才知那人并不是诸葛亮,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亮被朋友邀走了,便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天下;第三次,刘备等人在新年的这段时间又来拜访,终于见到了诸葛亮本人,请教猪阿葛亮如何平天下以及现在的天下形势。这就是著名的刘备请诸葛亮歇后语的来历。

也许有人认为刘备就是凭借着乐善好施,宽厚仁义的性格,聚得一众兄弟为他办事,然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说到刘备自己真正的谋略,是比不上同时期的北魏曹操和东吴的。然而不然,刘备确实有着常人所不及的谋略和眼光,同时他也懂得如何韬晦自保,从而在将来锋芒毕露。

刘备的智谋是贯穿他的一生的,从刚刚加入群雄逐鹿的浪潮之时,他就懂得利用憨厚仁义的幌子骗过如饿狼般的敌人。有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那就是。吕布同刘备一样,多次跳槽,先是后是,但他最后失败了。因为吕布太过于招摇了,他得了便宜就会谋害前任主子,待到自己实力壮大了又四处谋取更大的猎物,最后被曹操视为眼中钉,给杀了。

刘备不同,他在投奔一个主子之后,不是得了便宜就反咬,而是暗地里求取发展。最后在做好表面公关后,名正言顺地去找下个老板。如此以来,刘备就是在各路诸侯的眼皮底下,渐渐发展了自己的实力。

当然刘备的智谋不至于这种小心思,由于受到小说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刘备的江山多是诸葛亮出主意打下来的。实则不然,至少有三个大的战役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首先是荆州,大背景的确是诸葛亮的功劳。不过却是刘备自己看准了时机,在后顺势拿了荆州,直叫东吴跺疼了脚。第二个益州和第三个汉中,都是刘备亲率大军征讨,诸葛亮只是被他放在家里管理后勤。在这两场战役中,皆是刘备亲力亲为,无论任用人事还是战事布局,无不没有他的影子。而这三场战役下来,基本上让刘备拿下了大汉的半壁江山。所以说刘备的谋略不在其他二位枭雄之下,他看的准时机,懂得韬光养晦,知晓眼光得放的长远,在群雄共舞的乱世争的一席之地。

刘备手下大将排名依次为:五虎将,上将,小将;其中最著名的是五虎将的排名,五虎将的排名为:关羽,,张飞,黄忠,。至于上将有:马岱,,等,小将更是不计其数,排名方式颇多但权威性不足,故不在此罗列。

在东汉末年,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讨伐黄巾军,得胜之后被汉献帝封官。后来随着实力一步步得到扩大,刘备也收揽了更多的忠臣良将,这才有了割据称雄的本钱。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只不过家道中落沦为庶民;但也正是这种不堪的经历让刘备懂得礼贤下士;正是多年的疾苦生活,让他兴复汉室的愿望更加强烈。由于刘备珍惜人才,五虎将更加忠心为刘备效力,著名的事迹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百万军中、三英战吕布等,皆是流传千古的美谈。

在刘备的认知中,他拥有的一切皆归功于手下的将士们,所以就算是将士们偶尔作战不利,他也会宽容的对待,这更加激发手下将士对刘备的忠诚。正所谓:文有诸葛,武有。刘备手下大将排名只是蜀汉中的地位之称,并非蜀汉建国后的排名(关羽张飞二将死在蜀国建立之前),但刘备能建立蜀国,五虎上将功不可没。除却五虎将的功劳,其余诸将也是立下汗马功劳,并依照军功有着各自的排名,这便是刘备手下大将排名的情况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黛茶放多少茶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