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联办工资多少

推动良政善治,为市民加油打气——

“看到你们的努力工作,我们也会对特区政府增添信心”

近两年,基层市民的住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区政府除多方觅地造屋、增加资助房屋和过渡性房屋供应,还在研究劏房租务管制,一些政团成立“告别劏房行动”,画出告别劏房的路线图。

“住房是香港好多人最想最盼的事,也是我们心中的痛。政府好多工作要改善,不过看到你们的重视和努力,我对特区政府也增添了信心。”家住港岛南区华富邨的李先生见中联办副主任何靖时,如此感慨。

30日下午,何靖副主任来到新界北,探访香园围凤凰湖村村民。

华富邨是香港最有名的公屋之一,已有50多年历史,预计将于2027年开始重建。李先生一家五口挤在20多平米的空间内,居住空间狭小,生活诸多不便,对子女成长影响不小,迫切希望置换公屋,但以现在的轮候时长看还很无望。

“住房确实是市民最关切的问题,各方面都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难题。听说政府己将华富邨列入重建计划,当区居民有望改善居住环境。香港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安定,将为特区政府做好经济民生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何靖宽慰他说,希望他对生活保持信心,中联办一定会向特区政府反映他的意见。

在葵涌,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走访了石荫邨公屋住户刘女士,关切地询问生活状况。现年50岁的刘女士是一名社团骨干,丈夫受伤致残后,她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由于孩子患有过度活跃症伴有轻度自闭,加之丈夫身体不佳,一家人常往医院跑,公立医院漫长的轮候时间令她苦不堪言。

2日上午,谭铁牛副主任来到来到位于铜锣湾怡和街1号的香港大厦,探访中医诊所。

尽管生活艰难,刘女士仍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帮助更有需要的街坊,她的丈夫不愿成为家庭负担,仍外出兼职打工,赚钱帮补家用。谭铁牛对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示赞赏,并仔细询问刘女士生活还有哪些困难,有什么需要中联办协调解决的。

“希望特区政府加大对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尤其要关注伤残人士家庭,增加伤残津贴及缩短等候问诊时间。” 谭铁牛表示,相关诉求他会及时转告,争取有个好的结果,“中央十分关心香港的发展,关心广大市民的生计,香港一定会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看望东涌逸东邨公屋住户梁女士时,中联办副主任罗永纲了解到,今年74岁的老人独居东涌超过10年,早年在九龙亚皆老街从事国标舞教学工作,现退休在家靠领取综援生活。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每周都要去医院检查复诊。

2日,罗永纲副主任走访九龙区服装店。

梁女士说,有义工的帮助,日常生活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未来的养老与医疗还是让自己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心,希望特区政府对独居老人群体针对性改善现有政策,解决后顾之忧。

罗永纲听后立即表示,梁女士反映的独居老人问题,一定会通过有关方面及时转告,同时嘱咐地区工作人员要经常来看望、照顾梁女士。

梁女士感动地表示,大家都太忙了,不用为她费心,罗永纲回应道:“为您忙,为老百姓忙,是我们应该做的。相信通过中央与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国两制’之下的香港老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网站截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高度赞扬了张伯苓老校长着名的“爱国三问”,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来源:网络图片)

据香港中联办网站消息,中联办副主任杨建平28日在“员工专栏”撰文,提到母校南开大学创校校长张伯苓着名的“爱国三问”,而他环顾香港现况亦心生“三问”,直斥有反修例示威者“那些举着美国旗、英国旗游行示威”,强调现在早已不是近代史上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中国政府和14亿国人不会由着他们丧权辱国。

  几天前,我受邀参加香港天津联谊会聚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联谊会成立25周年。会场内欢声笑语,载歌载舞,满满的正能量。

我与天津结缘,是因为我的母校南开大学。“文革”后内地恢复高考,我有幸成为首批大学生,在南开度过了美好的4年时光。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也恰是南开大学建校百年,刚刚过去的10月17日,母校举行了隆重的庆典。

没能返津为母校庆生,颇觉遗憾,但有关母校的记忆,这些日子始终萦绕脑海。最最铭记不忘的,当是创校校长张伯苓先生那著名的“爱国三问”。

这振聋发聩的三问,在旧中国苦难深重的年代里,深深撞击着挣扎求索的仁人志士的心,激发起一茬又一茬南开人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铸就了南开大学绵延不息的爱国传统。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轰炸南开校园,试图摧毁南开人的抗日意志。但南开人是吓不倒的!一大批南开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张伯苓校长的第三个儿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加入空军,搏击长空,最终捐躯沙场,为祖国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而今,“爱国三问”被大大的镌写在南开校园内。新学年开学时,台上,校长一句一句大声发问,台下,师生们铿锵有力报以肯定的回答,此情此景,令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默颂着“爱国三问”,环顾眼下之香港,我陷入了沉思。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少香港青年,不知道近代以来祖国遭受列强欺辱的历史,不熟悉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深刻变革,也不了解香港与国家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缺乏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苦果,也是回归后香港教育的严重缺失。

香港今日之乱,除却社会民生问题的积怨外,集中暴露了部分港人尤其是青年人对国情认知的偏颇,以至于有人借着“反修例”发泄对国家的仇恨,散播分离和“港独”理念,竟然可以毫无忌惮、毫不掩饰,足见香港社会国家意识的扭曲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痛心之余,禁不住也生“三问”,想问问香港的青年朋友。

一问,你了解今天的中国吗?

新中国70年,由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变成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与欧盟之和的世界第二,人均寿命从30多岁提高到70多岁。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国防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改革开放创造了持续40年的高速增长,平均每3秒钟就有1个人跨过贫困线,被联合国叹为奇迹。北斗、蛟龙、嫦娥、5G,还有横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惊人的科技发展和基础建设,令这个国家日新月异。近20年全球新增森林覆盖率相当于多出一个亚马逊雨林,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的贡献。

你或许不否认中国的经济成就,但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嗤之以鼻。的确,如果拿美国式民主做标准,中国恐怕永远不合格,因为中国不搞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中国也有选举,但更注重协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更能体现民主的真谛。行政、立法、司法、监督,这些现代国家管理的制度模块中国都有,而政协却是中国所特有。一党执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这种政治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减少扯皮,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新中国经济腾飞的制度保障。“经济很强,政治很糟”,这是西方社会强加于中国的标签,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悖论,却骗了太多的香港人。

二问,你能脱离中国吗?

香港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归后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说什么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国人,这是荒唐无知加逻辑混乱。你可以离开香港,移民他国,但黑头发黄皮肤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无论你是否喜欢,只要你住在香港,你喝的水、用的电、吃的肉类和蔬菜,大部分都来自北方那片大陆。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拿着特区护照,当你在异国他乡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帮你的还是中国使馆。

一个国家只有一个主权,香港与国家不可分割。那些举着美国旗、英国旗游行示威的人,大概是想让外国政府来保护他们,想让外国主宰香港。可惜现在早已不是近代史上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中国政府和14亿国人不会由着你们丧权辱国的!

三问,你看到中国的未来吗?

过去70年,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中国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恰恰是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节点,“两制”相得益彰,香港和祖国共享荣光。中国的发展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已是指日可待。这不是妄想,制度优势和经验积累,以及14亿人的戮力同心,终究会让中国梦变为现实。

有些人看不到这个前景也不奇怪,时至今日,“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依然不绝于耳。我们已经不挨打了,也已经不挨饿了,但还在挨骂,因为人家控制着话语权和舆论场。中国被西方骂,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国家治理道路。惟其如此,无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也为国际社会办了多少好事,还要被骂,被视为另类。中国并不想输出制度,我们只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且要坚定的走下去。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核心是制度的竞争,而中国真的不惧怕制度竞争!70年的沧桑巨变给了我们底气,令我们对未来充满自信!

}

常平去大医院做无痛人流多少钱,dghujing,在黄江做人流选择哪个医院好,樟木头妇产科医院做人流多少钱,大朗看妇科到那个医院,东莞樟木头做无痛人流手术的费用是多少,樟木头做无痛人流大约需要多钱,大朗现在无痛人流一般要多少钱,东莞大朗镇那家治妇科好

常平去大医院做无痛人流多少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联部间谍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