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信息工程职业学校建校历史?

2022四川所有大学排名:四川大学,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医学院,四川工商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警察学院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校训: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办学理念:学生为本通专并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办学目标: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学校简介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是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和四川旭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地处中国西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校园占地1000亩,现设15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艺六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21000余人,教师1000余人。百年川大底蕴,千年东坡文脉。学校以“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为办学目标,践行“学生为本、通专并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恪守“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校训,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锦江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ChineseRailway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整支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

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1956年3月15日,初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初期,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组建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体,先后成建制迁入。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7年9月,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9年12月26日,我校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建校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年,先后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成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165.89万册(件)。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7个,研究所(中心)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选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学科门类齐全。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陈永灿、校长董发勤。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大背景下,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校园现占地5463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亿元,教学科研研仪器设备值已达8.28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43万余册,电子图书680余万册。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7万余人。

西华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高校,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当时在全国七个大区布点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列为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西华大学。学校1982年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四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彭州校区位于彭州市天彭镇南大街276号;人南校区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37号;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路三段1号。校园面积近4000亩,图书馆面积5万余平方米,纸质文献260余万册,电子书刊800余万册,是全国收藏《中华再造善本丛书》的100所高校之一。

1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现设有17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有21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近2600名研究生。有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8个,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发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东北大学。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在川北有识之士倡议及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支持下,依托东北大学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共同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整体移交四川省管理,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学校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作为四川省首家申请专业认证的医学院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获批四川省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获批“四川省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试运行机构”,成为全国首批“老年医学培训中心(西南)”;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确定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成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重点培育”单位。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连续2年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及本专科学生13500余人。面向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有25个本科、3个专科招生专业。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2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确立“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行政用房32.38万平方米,生均15.0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153元;馆藏纸质图书247万册,建有“三苏”文化馆;现有各类实验室239个;建有稳定的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0余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师资队伍学校在编教职工1169人。

18、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荣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历史沿革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9年,原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是国家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1960~1962年,为配合第二重型机器制造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建制,学校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器厂,与厂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合并,学校定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机器制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

19、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以培养幼儿、小学教育师资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四川省隆昌幼儿师范学校为基础升格成立;学校坐落在“大千故里”“甜城”内江所辖的素有“中国石牌坊之乡”美誉的隆昌市。学校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11个专业,打造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与体育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4大专业群。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体育教育和音乐教育专业成功申报教育部第一、三、四批“老年照护”“幼儿照护”“家务管理”“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器乐艺术指导”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隆昌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59年创办幼师至今。面向全国9个省市招生,现有校内外学生10000余人。

四川警察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公安厅与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共同管理的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于1950年建立的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厅公安学校,2000年建立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建立四川警察学院,2011年获批警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全国省属公安院校中第六所升本、第一所开展警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一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学校主校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占地面积467亩,固定资产总值5.0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2.12亿元,建有各类实验室、实训场、运动场(馆)111个,与全省公安机关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9个,图书馆藏书97.68万册。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成都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占地面积243亩,已于2019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学校现有本专科生5429人、硕士研究生39人;在编教职工506人,其中专任教师309人(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99人,博士88人)。

}

1998年1月我院王元教授当选为四川省第八届人大代表;陈景山、肖晓华、彭玲当选为南充市人大代表;赵必荣当选四川省第七届政协常委,罗平亚、刘琪当选四川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2月学院被南充市委、市政府评为“1997年市级部门定点帮扶特困乡镇先进单位”。

3月学院荣获1997年度四川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4月我院档案工作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达标考核,达到国家档案管理二级标准。

5月我院与成都理工学院两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小组赴北京,罗平亚院长代表实验室向国家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评审组报告并进行了答辩。四川省大中专招生委员会批准我院石油工程、储运工程两个专业1998年在四川省按重点批次院校招生录取。四川省教委组织专家组对我院省级重点实验室“油田化学工作液实验研究中心”1995年以来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A级。我院图书馆被评为四川省高校优秀图书馆,5名同志被评为省图书情报工作先进个人。

6月我院申报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获得批准,我院成为具有一级学科授权单位,至此我院博士点增加到5个,“油气储运工程”被列为博士授权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人事教育局通知,我院新增博士导师9人:孙良田、杜志敏、赵金洲、蒋平、陈平、焦棣、胡星琪、孟英峰、陈景山。至此,我院博士导师人数达到25人。

7月我院校办企业科技开发总公司在南充市嘉陵区征地100亩,修建新的油田化学产品中试基地。

8月四川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化学工艺”和“应用数学”两专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至此,我院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5个。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评估。在“专家组综合评审意见及建议”中,对我院井壁稳定、快速钻井、复杂条件深井、水平井钻探的新型钻井液、固井工作液、保护油层系列技术等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美国化学文摘(CA)公司收录我院学报。

9月我院申报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至此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工程领域增为2个。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召开,增补我校罗平亚院长为常务理事,并被选为学会副会长;李晓群同志为理事。

10月四川省教委组织专家对我院基础课实验室进行评估,我院参评的8个基础课实验室全部通过合格评估。我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等6个研究课题被四川省教委批准立项,同时油气储运专业教改项目升格为教育部教改项目。

11月1~2日,西南石油学院建院40周年校庆活动隆重举行。共有3000余名校友和来宾参加了庆祝活动(其中校友2512名,来宾556名)。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天然气会议上,我院4篇论文入选,并有3名教师作大会交流。我院成人高等教育完成建站工作,共建成5个函授站:新疆、重庆(万县)、云南、海南、玉门。重庆市大中专招生委员会批准我院石油工程、储运工程两个专业1999年在重庆市按重点批次院校招生录取。我院地质陈列馆被命名为首批23个“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我院还被评为“四川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12月我院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委评为1998年度四川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高校。经学院研究决定:西南石油学院“中国-加拿大语言培训中心”直属成人教育学院,不再与成教院继续教育科合署办公。学院获南充市1998年度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1月《西南石油学院院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正式公开出版的报纸,列为高校校报类系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选表彰1996~1998年度实验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院地质基础实验室、气藏工程实验室获石油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颜群、罗玉琼、陈英、张平、罗修占、段忠南等6同志获先进个人称号。我院石油工程系副教授李治平博士获“1998年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资助对象”殊荣。我院地质基础、机械基础、化学工程、物理、电工、计算机综合实验室、语音实验室、计算中心等8个实验室,被四川省教委批准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合格实验室”。

4月四川省《情系国防》摄制组一行11人专程来院实地采访拍摄我院国防教育成果。全国高校保卫学会第四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结果揭晓,我院郑常荣、杨慧2人撰写的《健全综合机制,维护高校稳定》一文获二等奖,郑常荣被评为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优秀工作者。

5月我院青年教师郭大立获“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称号。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四川省教委批准,西南石油学院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四川省委统战部发文公布,授予我院为“1998年度四川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学院继1996年、1997年度第三次获此称号。

6月校医院顺利通过四川省卫生厅组织的医疗机构资格达标评审,取得四川省高校中惟一的一级甲等医院资格。

7月在四川省科委召开的《四川科技年鉴》工作会上,我院提供的1998年科技年鉴被作为省高校编写1999年科技年鉴的范本发给与会代表。

8月中共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我院“定点帮扶特困乡镇先进单位”称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我院“石油成人高等教育优秀单位”称号。四川省教委批准我院“油气储运工程”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在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我院李士伦同志被授予“1994~1998年度热心支持学会工作的领导干部”称号,李晓群同志被授予“1994~1998年度学会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9月四川省教委首届四川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公布,我院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成果大赛省内评比结果揭晓,我院2项参赛作品分获一、二等奖。

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八届颁奖大会上,我院地质系王兴志副教授获博士后奖;石油工程系付建红副教授获青年科技奖;学生何娅、张科、韩铁柱获优秀学生奖。“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来自加拿大、法国、美国及国内各高校、油田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共67人参加了研讨会。

11月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选出新一届理事会,我院5人被选为新一届理事。院长罗平亚被聘为顾问组专家,党委副书记曾宪平被选为常务理事、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李允被选为高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茂泽被选为理事;赵金洲被选为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李晓群被选为《石油教育》编委会编委和高教专业委员会委员。我院研究生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2月学院获“四川省1996~1999年度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计算机科学系数学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向小壮、高卫东两同志获“先进工作者”称号。本年度学院10项教学成果获集团公司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我院共获省部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获教育部、四川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2000年1月我院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博士导师陈平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铁人科技成就铜奖”。在南充市第二次侨联代表大会上,我院侨联分会被评为先进集体;赵敏、王元、刘传煜3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赵敏同志还被省侨联和全国侨联评为先进个人。

2月西南石油学院划归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罗平亚院长获南充市惟一的突出贡献个人特等奖,郑思贵同志获突出贡献个人一等奖。我院罗平亚、李允、马德坤、廖细明、黎明等5同志被聘为南充市第二届科学技术顾问团成员。在最近教育部表彰的165所高校教务处中,我院教务处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称号。

3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名家》栏目组来院专访罗平亚院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助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率专家组来院共商合作大事。学院决定:将石油主干专业的勘探系、石油工程学院、油建工程系整建制撤销,组建新的石油工程学院。新成立的石油工程学院由向小壮同志兼任党委书记,杜志敏同志兼任院长。此外,学院还新成立了建筑工程学院被四川省教委授予“1999年度四川省高校校办产业工作综合评比考核二等奖”。

4月青年教师谢祥俊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学院再获“四川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李允副院长当选为第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师何炳全获“南充市劳动模范”称号。

5月18日,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在院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学院中试基地。学院获“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在四川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我院7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

6月1日,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挂牌成立。学院召开“21世纪石油工程和油田化学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局、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吐哈油田、石油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江汉石油学院及我院教师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被评为“南充市优秀团组织”。22日,徐世群副省长率省教育厅杨泉明厅长等领导来院检查指导工作。27日,西南石油学院召开第四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8月四川省委同意高卫东同志任西南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免去曾宪平同志西南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职务。

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四川省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学院新增博士点1个:矿产普查与勘探;新增硕士7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技术经济管理、地球化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我院大学生军用枪射击队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共获14个奖杯、奖牌、奖状,其中团体总分奖2项(男女团体冠、亚军)、团体赛奖5项次,4人赛奖7项次,为学校及四川省争到了实业荣誉。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摄制组专程到我院采访报道“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李士伦、黄炳光当选《天然气工程系列丛书》主编。学院与国内最大的石油钻头制造商、江汉钻头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同成立钻头基础技术研究所。

10月学院与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管理总部签订关于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备忘录。学院召开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我院科技开发总公司三项科研成果经南充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定,分获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我院中―加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顺利通过以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加拿大监督机构及加拿大项目执行机构、中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合作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5方13人组成的评审团对该项目执行情况的终审。

11月我院在原有的石油工程等7个学科具有教授评议权的基础上,新申请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管理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4个学科具有教授评议权,经四川省教育厅审核,同意我院教授评议权的学科范围达到11个。

12月28日,学校在成都市新都区新城区举行新校区建设破土动工仪式。


2001年1月四川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岩石破碎学与钻头研究实验室”正式在我院成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及我校选聘博士生导师的实施细则,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康毅力、贾永禄、张烈辉、李治平、袁宗明、张鹏、刘清友、张廷山、颜其彬等9位教授从2001年1月起具有指导博士生的资格。

2月我校常务副校长李允教授主持完成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项目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七部委联合在京召开的同“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上,党委书记董保真被评为全国同“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的先进个人。

3月9日,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在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姜树林和南充市市长吴果行的陪同下来校视察。经学校研究决定,新成立8个教学机构: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下设数学教学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预科部。四川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对在研究生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导师、管理干部和毕业研究生进行表彰,我院陈忠、郭建春、康毅力、李治平、刘清友、张烈辉、郑焰7位同志被评为优秀毕业研究生;罗平亚、陈景山、张明洪3位教授被评为优秀指导导师;李允教授被评为优秀管理干部。

4月我校与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学校与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开展校际合作。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西南石油学院工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5月我校荣获四川省校办产业综合评比一等奖。我校举行“首届博士生联谊会暨研究生科技学术活动周”活动。

6月四川省专家组一行11人来校,对我校更名为“西南工业大学”进行检查评议。25日,中共西南石油学院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实到代表155名,列席代表33名,特邀代表6名。大会投票选举出学院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7名,纪委委员7名;选举产生了第七届委员会常委9名:董保真、罗平亚、高卫东、李允、张斌、向小壮、杜志敏、周茂、张文卫;董保真同志当选为校党委书记,高卫东同志当选为副书记、校纪委书记,温润民同志当选为校纪委副书记。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获准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任命周茂同志为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成都新区教学实验综合楼工程招标评标工作结束。

9月16日,西南石油学院成都新区建设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柳斌杰,副省长柯尊平等领导出席奠基典礼并为新区建设开工剪彩。柯尊平副省长一行来校检查我校迎接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准备工作。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秘书组专家来校进行问卷调研。

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我校贾永禄、江茂泽、赵金洲、孟英峰4位教授获2000年度政府特殊津贴。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我校2000级博士生李勇明的作品“油藏压裂模拟设计与分析软件系统”获得全国一等奖。我校与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11月四川省教育厅专家组一行11人来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进行预评估。在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党委书记董保真、宣传部副部长兼军事教研室主任唐礼寿被评为先进个人。

12月8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专家组来校实地评估。我校张廷山教授获四川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培养基金资助。我校刘清友教授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资助。我校与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办学事宜。9日,西南石油学院法学院正式成立,中共西南石油学院法学院党总支同日组建。校党委书记董保真参加全国第十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


2002年1月2001年度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揭晓,我校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练章华教授获“优秀青年科技奖”;罗银富、涂洋、冯茜三位同学获“优秀学生奖”。四川省台湾同胞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我校刘琪同志当选为省台联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2月我校“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入选全国重点学科。

3月四川省委同意向小壮同志任西南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同时,省人民政府任命刘家铎同志为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免去向小壮的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职务和刘家铎的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职务。22日,我校举行法学院挂牌庆典大会。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王景荣,省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唐朝纪,省司法厅副厅长张晓勇以及我校领导出席大会。我校青年教师张烈辉获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技协会联合颁发的四川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我校被四川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和省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4月18~19日,学校召开西南石油学院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大会实到代表133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31人)、第八届工会委员会(21人)和经费审查委员会(3人)。选举高卫东任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任,李允、赵渝林任副主任;选举高卫东任第八届工会委员会主席,赵渝林任常务副主席,袁琳任副主席。

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揭晓,我校“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荣获一等奖,石油工程学院张烈辉教授荣获高校青年教师奖。新疆贝肯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贝肯奖学金”。我校郑焰博士荣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称号。

6月3日,我校控股,日本广岛吴电子中心(KCC)、四川省四凯计算机软件公司入股创办的西南石油学院软件学院签字仪式在校举行。中共十六大代表、南充市学习“三个代表”的先进典型范琼花同志来校向师生作报告。由四川省人事厅副厅长魏阿庆带队,四川省博士后参观考察团一行39人来我校参观考察。

7月经教育部专家评审,我校李士伦教授主编的《气田开发方案设计》、蒋平教授主编的《工程力学基础》两部教材正式列入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8月14~20日,我校5000多名师生陆续迁往成都校区。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导师陈景山教授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9月教育部下达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在全国25所参评高校中,我校获得优秀等级。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邱亚玲被四川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师德标兵”称号。我校人文科学学院徐纪律、张小飞两位教师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称号。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审定批准,我校刘清友、李治平、张鹏、张烈辉4位教授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0月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涛同志一行来校参观考察。经四川省人事厅考察评审,我校成人教育学院被批准为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鹏教授荣获“南充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1月1日,我校隆重举行新校区启用典礼暨建校四十四周年庆祝大会。1日,我校与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合并。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我校,对我校更名为“西南工业大学”进行考察评议。我校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的“200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我校李长俊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天然气管道输送》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2月200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参赛11个队中7个队获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个;四川赛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我校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生李勇明荣获2002年度中国大学生最高奖项“五四”奖学金。


2003年1月15日,我校测控技术与自动化实验室被批准为电子信息类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召开了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委员会。在四川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及学术年会第八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我校体育教学部组织的10篇论文中,有2篇获一等奖,8篇获二等奖。13-20日,原外藉教师ToddHailtonBurdick和夫人LisaMarieBurdick携女儿HeidiGraceBurdick、HillaryJoyBurdick、HaleyFaithBurdick来校进行访问。15-19日,加拿大慈善机构“世界工作及食品银行”(WorldJob&FoodBankInc.)官员LindaZhou女士来校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工会及南充市有关领导商讨向南充市嘉陵区曲水镇捐款事宜。

2月我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协商,拟以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所属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学院为基础共同组建西南石油学院科学城分院。

3月3-5日,全省高校党办主任会在我校南充校区召开。6、7日下午,两校区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党委书记董保真、校长罗平亚就二次创业、两地办学以及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等重大问题向全校教职工说明。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对全国50所大学进行升格大学的投票测评,我校投票数为第二名,获得升格为大学的资格。我校施太和教授被批准为第三批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12-14日在四川省高校伙专会暨经验交流会上,我校饮食服务公司荣获2002年度四川省高校伙食“先进集体”。 我校台联刘琪同志当选为台湾地区出席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党委书记董保真同志当选为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并在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教师郭拥军获“2000—2002年度南充市科技发展突出贡献奖”,南充市仅有3人获此荣誉。巴基斯坦ShahzadInternational石油公司Moeenuddin先生和ZiauddinAhmedKhan等一行4人来校与石油工程学院和机电工程学院商讨合事宜,并参观了气藏实验室和钻头实验室。9-15日,美藉专家BrettMiller先生来校外语系就“全球化及多元化交流”题目进行讲学。 在全省博士后工作会议上,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荣获“四川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获得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计量认证证书。1、2日,香港《大公报》记者李少东先生分别在南充校区和成都校区采访了我校党委书记董保真和校长罗平亚。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备案批准,我校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石油工程计算技术、油气田材料与应用、石油工程测井、石油矿场机械、开发地质学。至此,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由6个增为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2个增为37个。我校环保社团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承办权。美藉教师MarySimonsen女士来校参观访问。

5月学校与各二级单位签定防治“非典”工作责任书。副省长柯尊平、教育厅厅长杨泉明、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一行来我校检查“非典”防治工作。22-24日,2003年度教学工作会议在南充校区召开。四川教育电视台招生考试特快专递栏目组记者就我校招生工作采访了校长罗平亚。学校召开新增博士点建设工作会。30日,我校2003年科技工作会在成都校区召开,校领导、省教育厅及科技厅来宾、校内各相关单位负责人142人参会。

6月2日,我校体育系正式宣告成立。4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挂牌成立。9日,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张保庆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杨泉明的陪同下来我校南充校区检查指导工作,并为我校题词:发挥优势、争创一流。17日,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五次年会在成都校区召开,会上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理事会换届、第三届科研课题立项说明,选举了第五届理事会。10日,我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78108部队签定了“军民双拥共建协议书”。同日,我校与成都军区测绘大队也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并举行了签字仪式。12日,我校召开2003级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审定会。26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新增的“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及空调工程”2个硕士点双双获得通过。15-25日,美藉教师DennisAllen先生来校参观、访问。

9月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我校新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7日,国务院学位办专家组王国荣、朱德忠、蒋光辉、李云章一行来我校成都校区检查指导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9日,我校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就“西南石油学院(成都校区)二期建设项目”举行了签字仪式。中石化集团王志刚副总裁一行来我校访问。12日—1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上,我校建筑工程学院被聘为“全国土建学科委员会单位委员”。9-11日,美藉专家WilsonChin博士来校石油工程学院和资源环境学院就“油气田开发新技术”题目进行讲学。

10月2-6日,我校大学生射击队员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的“2003年‘北方明珠杯’全国大学生射击比赛”中获得良好战绩:学生陈夕、熊杰、王门亮获男子气枪团体第5名;陈夕获男子步枪个人第6名;蔡左花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团体奖。4日,美国ConocoPhilips公司三位要员来校与科技开发公司座谈合作事宜。11日,美国马丁公司(MartinEngineering)副总裁MarceloIsaak先生及要员RuslyGunawan先生和HuGuoFang先生来校与机电工程学院座谈双方合作事宜。27日,法国SNF聚合物公司来校与校领导和科技开发公司座谈合作事宜。

11月1-2日,西南石油学院建校45周年校庆活动隆重举行,共有3000余名校友和来宾参加了庆祝活动。 我校承担的教育部世行贷款教改项目—“21世纪初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专家组验收。我校图书馆与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签定“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西南石油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协议”。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活动竞赛中,我校2001级博士研究生王正茂申请的作品“现代试井分析技术及软件系统”荣获一等奖。20-25日,美国英语学会(ELIC)官员SetoPamelaImLeng女士来校检查在我校工作的该组织外教工作及生活情况。31-12月2日,留美硕士罗东昕来校计科院和电信院就“数据库在商业中的应用”题目进行讲学。

12月在12月9日举行的四川省高校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我校被评为省高校绿化工作先进单位。我校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长俊教授获得中国科学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青年科技奖”,3名学生获得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15-16日,留美博士冯建华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2004年1~3月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捐资在我校设立“康菲石油奖学金”。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2003年度对全国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的各个一级学科的整体排名揭晓,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同学科中排名第一。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清友教授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光荣称号。我校第五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我校被评为四川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党委副书记高卫东同志被评为四川省教育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我校引进“新疆石油奖学金”和“塔里木油田奖学金”。西南石油学院大学生社团工作委员会成立。留加博士蒋奇携夫人回校参观、访问。

4月学校召开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民主办学,动员和组织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顺利实现我校二次创业目标而共同奋斗。重点实验室和石油工程学院与《天然气工业》杂志社举行合作签字仪式。美国英语学会(ELIC)官员SetoPamelaImLeng女士来校检查在我校工作的该组织外教的工作及生活情况。俄罗斯专家GilyazovRail,VolochkovNikolay,MukhametshinMusavir,UrazakovKamil四人应邀来校讲学并到重点实验室商讨双方合作及人员互访等事宜。美国藉教师RichardEricIgram先生,DebraynnIgram女士,KucabMariaJosefina女士,ThomasSaraLu女士,RamloMaryBeth女士和ElmoreJamesArthur先生来校访问。台湾专家李硕仁、蔡松钊先生来校机电工程学院就“逆求工程及其应用”、“设备量测、控制与诊断”题目进行讲学。

5月西南石油学院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我校被四川省博士后领导小组和四川省人事厅评为四川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院党总支副书记汤富荣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我校张鹏教授申报的“考虑中介状态失效相关时复杂抗震工程系统全局优化方法”项目获2003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并正式列入教育部2003年科技计划。我校张烈辉、郭大立教授分别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我校代表队获西南地区机器人足球大赛季军。

6月~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在我校举行。我校合并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了新成人教育学院和新法学院。刘清友获第七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业2003级曹存才同学喜获省航模赛[P3A—1]第一名。在广西举行的2004年全国大学生射击比赛中,我校软件2003级学生称陈夕获得男子气步枪个人冠军,并打破全国记录。在男子气步枪团体项目中,我校射击队获得亚军。我校射击代表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我校承担的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21世纪初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育部鉴定。陈平、张烈辉教授被批准为第五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我校徐志明、尹成、张烈辉、何东升获得CNPC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资助。美国专家ShenXianneng先生携夫人ZouPingYan女士、小孩ShenKevinRogen、ShenKennyZiqiang及朋友RichardH.Sargent、JillPowellSargent、PaulLloydSargent来校计科院就“并行计算与油藏数值模拟”题目进行讲学。我校新学年外教HeidiSimensen,ElaineGee,DavidWestra,MaryLee,RobertLee(携小孩ChristianLee,MacahLee)来校进行新学年教学活动。日本友人三原有纪子、黑濑美智子、藤原直里、黑濑义数、猿渡由美、左贺聪子、猿渡留美子来校看望我校日元贷款项目赴日教师。

10月我校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举办“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我校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在我校挂牌。我校外语系副教授孙阳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我校杜志敏、刘清友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我校张烈辉教授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美国英语学会(ELIC)官员SetoPamelaImLeng女士来校检查在我校工作的该组织的外教工作及生活情况。美国专家JamalJ.Azar先生,RandallS.Seright先生,JohnPing-ShunYu先生,加拿大专家RobertG.Moore先生,SudarshanA.Mehta先生,法国GuyChauveteau先生,EricVilain先生应邀来校参加“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次国际学术会议。

11月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我校副校长陈次昌教授申请的“含沙水流中水轮机过流表面快速损坏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我校侯勇俊、刘向君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我校与北京海润在线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就合作创办西南石油学院海润艺术学院签定意向协议。俄罗斯专家ChoumilovValerian教授应邀来校石油工程学院就“石油天然气钻井新技术”题目进行讲学及合作科研。外藉教师AnneMarieMallekoote女士来校进行参观、访问。

12月经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会组织专家评审,我校博士后陈玉祥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俄罗斯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院士戈尔沙克阿里克谢安拉托里叶维奇和泽列夫尼古拉库茨维奇副博士来校分别作题为“油气混输理论及石油储藏过程中防止轻质油份挥发的研究”和“改变金属的精密结构,提高防腐能力的研究”的学术报告。美藉教师EmilyGee女士来校参观、访问。


2005年5月我校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6月我校“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我校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签字仪式。

8月接中央综治委学校治安组[2005]3号文件通知,我校被评为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在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模代表表彰会上,我校郭敏同志被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局评为全国优秀保卫干部。在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成果奖评选活动中,我校申报的两项教学成果《21世纪初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石油工程本科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均获国家二等奖。

9月我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领导来到学校,代表省委、省政府宣布对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任免决定:任命朱世宏同志为西南石油学院党委书记;任命杜志敏同志为西南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命张文卫同志为西南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命孙一平同志为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任命赵金洲同志为西南石油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石油天然气装备”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月我校发展咨询委员会成立。全国第七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结果揭晓,我校获国家二等奖1项,四川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现了该竞赛获国家奖零的突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

12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我校召开2005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1、学校党委确定2006年为“教风学风建设年”

学校党委确定2006年为“教风学风建设年”,并于2月18日召开学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部署了一系列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学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对外交往与合作成就显著

我校代表团年内访问了三大石油公司及所属部分企业,与石油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进一步加深。与达州市、彭州市等地方政府及所属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拓宽了学校的合作领域。

3、西南石油大学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正式启动

1月份开始面向校内外广泛征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大学精神、校徽、学校标识、校名(题写设计)方案,得到了师生员工、校友及社会友人的广泛参与。

4、西南石油大学揭牌庆典隆重举行

4月15日,西南石油大学揭牌仪式暨庆祝大会在成都校区隆重举行。四川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三大石油公司领导以及学校老领导和校友代表出席揭牌仪式。

5、罗家2井压井成功,罗平亚院士的最新科研成果发挥了关键作用

3月31日,中石油重庆开县罗家2号井压井工作基本完成了堵漏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的最新研制成果“智能凝胶”在堵漏压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4月11日,中石油给罗平亚院士发来了感谢信。

6、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地质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下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我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1个增加到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11个增加到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个增加到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由37个增加到49个。

7、第四届教代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3月11日,西南石油大学第四届教代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校区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校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校务公开工作报告、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

8、我校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4月,四川省教育厅对2005年我省圆满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9、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挂牌

4月21日,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我校开始试办省级研究生院。

10、4名校友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杰出科技工作者”

4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大会上,我校许树谦、胡勇、江同文、周云霞4名校友被授予“集团公司杰出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11、西南石油大学首届教学名师评出

经院系推荐,学校评审和公示,蒋平、郭大力、江茂泽、曾洁、李晓平、杨慧6位教师被评为“西南石油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12、学校实施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于下半年正式实施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新方案更加符合学校的定位和学校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了教学中心地位,注重以人为本和和谐校园建设。

13、刘清友教授被批准为第七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我校刘清友教授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至此我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已达12人。

第七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评选揭晓,我校叶仲斌、邹长军、陈玉祥、侯勇俊、唐海、郭平、郭建春、张吉军、胡国松入选,至此,我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达到29人。

14、林元华荣获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组织的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十佳青年学生”评选于5月揭晓,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林元华老师荣获“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9月1日,理学院成立大会举行。理学院由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组成,拥有应用数学、石油工程计算技术2个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700余人。

16、招生形势喜人,生源质量再创新高

2006年我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招收新生5384名,其中本科录取第一志愿率达到98.05%,专科第一志愿率为99.72%,预科第一志愿率为100%,有25个省市的录取线远高于当地控制分数线,在川各批次录取线再创历史新高,一本录取线为573分,高于省控线13分;二本文史类录取线为540分,高于省控线38分,理工类录取线为548分,高于省控线36分;专科录取线文理均为511分,分别高于省控线56分、51分。

17、对校办产业进行改革改制

按照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有关校办产业改革改制文件精神,我校进行了校办产业改革改制工作。

18、13本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

经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全国共有9716种教材选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我校13本教材入选,居石油高校之首,这是学校在教材编写上取得的又一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19、6个项目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揭晓,我校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受助金额共计172万元。

另外,罗平亚院士以及廖细明、蒲晓林、刘清友、林元华、况雨春等教授申报或投标的5项应用基础研究课题获得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

20、本科教学评估“评建创优”工作启动

为迎接教育部2008年对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学校于9月启动了迎评工作,制定了“评建创优”的目标,确定了迎评策略,分解了评估任务,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使本科教学从规模上的发展转移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质量上来。

21、成都校区二期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10月24日,学校召开成都校区二期建设工作小组会议,标志着成都校区二期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并从征地阶段进入规划设计阶段。随后,学校在各基层单位和教职工中广泛征集规划设计意见。

22、新增一批科研基地,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

10月,四川省财政厅、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06年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资金的通知”,我校申报的“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获准立项。

12月2日,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挂牌,该中心被列入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2月6日,我校与四川石油物探公司在华阳举行签字仪式,双方共同建立复杂地区地震——地质技术联合研究所。

23、2007届毕业生在三大石油公司的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截至12月19日,中石化在我校的专场招聘会结束时止,我校2007届毕业生在比上届净增1100多人、总数达5700多人的情况下,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三大石油公司的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已超过2000人,加上在地方企业的就业人数,我校2007届毕业生总就业率目前已达60%以上。


1、我校新增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我校申报的石油工程管理、油气测控工程、油气安全工程、海洋油气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审批,全部获得通过,至此,我校博士点增加到17个、硕士点增加到53个。

2、我校荣获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探索加强我省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长效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高校领导班子中开展以“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活动。经严格评选,我校和四川大学等八所高校领导班子被评为2004—2006年度四川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

3、学校成立教授委员会

学校教授委员会于2007年6月2日成立,由49人组成,主任杜志敏,副主任朱世宏、陈次昌、赵金洲。教授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罗平亚,副主任杜志敏、朱世宏;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杜志敏,副主任朱世宏、陈次昌、孙一平、刘清友。

4、我校新增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月30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我校“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工与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被确立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至3年。

5、我校教师在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竞赛中夺冠

7月3日,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竞赛在成都举行,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小飞教授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荣获第一名,陈彬副教授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荣获二等奖。

6、“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教育部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据教育部教研司(2007)7号文《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我校“油气储运工程”新增为国家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7、何道清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杨启明教授荣获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9月4日,教育部颁发《关于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何道清教授榜上有名,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结果于8月31日揭晓,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杨启明教授喜获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8、我校新增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文件(国人部发【2007】110号)《关于批准新设浙江大学哲学等4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我校申报的“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准设立。目前,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增加到3个。

9、我校举行第四届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10月20日至21日,我校举行第四届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特邀海外代表8人,海外华人专家3人,国内特邀专家有两院院士、三大石油公司及国土资源部专家等,与会正式代表180余人,会议主题是“科技创新推动油气工业持续发展”,有26专家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

10、学校设置校聘岗位,47名教师受聘

11月2日下午,我校举行校聘岗位聘任大会,罗平亚、施太和、李允等47名教师受聘我校校聘岗位。

11、我校两个实验室成为中地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

我校申报的“石油工程计算机模拟技术实验室”和“油气测控工程实验室”于今年9月通过财政部审批,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

12、我校召开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6月1日至2日,我校召开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校长工作报告》、《关于<西南石油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一五”发展规划>说明的报告》、《第四届教代会暨第八届工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校工会财务工作报告》。

13、我校教师获得一批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资助

2007年,我校郭平教授、周路教授、陈世加副教授获国家973计划资助,姚安林教授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孟英峰教授、练章华教授、薛屺副教授获国家863计划资助,高军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张雷教授获人事部“2006年度留学人员科研启动类项目资金”资助,张雷教授获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杜志敏教授、赵金洲教授、蒲晓林教授、练章华教授、杨迎新教授、唐东林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刘永兵博士后获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刘启国教授、陈玉祥教授获2007年度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资助。

14、我校新建一批产学研基地

2007年,我校与泸天化集团签订联合办学框架协议,与南充炼油化工总厂签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协议,在川开电气有限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在四川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建立“物探人才培养基地”,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安全环保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建立“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与重庆气矿共建产学研基地,与新都一中、金堂中学、大弯中学共建体育教育实习基地,与广汉锐星塑胶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乐山亚联机械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上海海隆、四川宏华设立工作基地,与百江投资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

15、2007届毕业生达到历史最高

2007年,我校毕业生总数达到5700人,是建校以来最多的一年。

16、我校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竞赛频频获奖

2007年,我校学生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4项,四川省一等奖1项,四川省二等奖4项;参加清华同方杯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胜奖1个和优秀组织奖;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四川赛区决赛荣获一等奖2项,参加全国终审决赛荣获三等奖1项;参加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的四川省首届“卫士通”杯网络攻防大赛荣获得二等奖1项、优胜奖1项和优秀组织奖;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荣获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竞赛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参加国际大学生健美操精英赛获得得普通院校组“健身健美自编操”比赛铜奖,在持续1小时以上有氧健身操循环淘汰赛中获得金奖。

17、我校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7月25日,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昌升与我校党委书记朱世宏签订了《市校合作协议》,学校将根据遂宁市的需要,重点在石油、机械、化工、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与遂宁进行多层次合作和多方面交流。

11月26日,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高校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仪式在天津塘沽举行,校长杜志敏代表我校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锡肇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双方就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开展广泛合作达成协议。

年内,我校访问团还先后赴中石化西北局、西北分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中国石油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石油勘探局、延长石油公司、中国石化中原油田、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访问,分别与各企业就国家油气重大专项、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人才培养、联合办学或战略合作等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18、我校大学精神、校训确定

12月12日,学校党委发出通知,公布“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为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精神,“明德笃志、博学创新”为西南石油大学校训。

}

Technology),简称“成理工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的以工学为主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核工业所属的唯一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独立学院。

学校前身是2000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成都理工学院乐山分院;2001年,成都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同年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分校;2003年3月,学院正式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几本?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二本还是三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在第三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三本大学)根据公开信息可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四川和全国基本是本科二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二本大学。(自2015年开始,四川高考本科第二批和第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

历史文化厚重 办学成绩显著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是我国核工业所属唯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国有、公办)。学院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恪守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学院在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术、体育等七大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20000人,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70000余名。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院校”“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现代化建 设示范(院)校”等荣誉。学院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建设及办学成就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地理优势独特 校园环境优美
学院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面朝三江、背依峨眉。乐山交通发达、出行便利,纵贯西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离成都国际机场40分钟,是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

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规划面积20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70%,校园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区地势丘峦起伏,建筑布局随湾依山,占地300余亩的沫若湖碧波荡漾,环湖公园、万景花园鸟语花香,银杏大道、香樟大道风景如画,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融为一体……是四川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先进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的大学。

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现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82.9%。学院分别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核工业系统等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院士、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德业并进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预研、核能开发项目、西物创新行动人才金字塔项目以及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近210项,与地方大中型企业、研究院所成功对接项目近40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获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150项,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440余篇,其中,SCI、EI期刊、CSCD、CSSCI等收录80余篇。同时,学院在中核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已参与到当今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当中,为开发人类终极能源作出贡献。

教学条件完善 育人特色鲜明
学院已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亿元。学院智能化图书馆藏书180万册。建在我院的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已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是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研学基地,已成为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平台。

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43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我院位列全国同类高校第10名。

就业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广阔
学院利用独有的核工业背景,在中国核工业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与多家核电站签订用人协议,向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与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途径。中核集团、中广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定点在我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达100%,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

当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正迎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添加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分数线、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高招群、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排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招生计划、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招生目录、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招生办电话、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充技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