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比较好的气导式助听器推荐吗?

一般我们两类方式来听声音,就是骨导方式和气导方式,而骨传导助听器就是根据前者做成的。骨传导是指声波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至内耳,而不经过鼓膜。但是这类助听器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变硬,还会疼痛。所以患者要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助听器,这样才能帮助听到各类声音。

一般正常状态下,我们至少用两类方式来听声音,就是骨导方式和气导方式。所谓骨导方式就是通过声音信号来振动颅骨,而且并不通过外耳和中耳,而是直接传到内耳。骨传导助听器就是根据这个机理做成的。但是这类机器也有一些缺点,那骨传导助听器危害有哪些呢?

我们日常听到的声音,基本都是声波经过空气到鼓膜后,然后声波会促使鼓膜振动,进而便会使声音传至耳内。还有就是,声波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至内耳,而不经过鼓膜,这也是人们听到声音的方式,这就是骨传导。而气传导方式是指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再向内耳传送,这样的传播方式比较占优势。

一般我们所说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内式都是气传导型助听器。但因为重度耳背患者要求比较高,所以普通的气传导助听器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容易出现啸叫声。而且气传导助听器需要把耳塞塞进外耳道,多数患者都会有堵耳之感,所以导致部分患者不想佩戴。但是骨传导助听器就不需要所谓的耳机或耳塞,取而代之的是能引起振动信号的震荡器。一般将震荡器压紧在耳后凸起的突骨上,这样震荡器的震动会引起颅骨震荡,并同时将信号越过外耳和中耳,直接传递到内耳。

但是骨导助听器佩带的舒适度比较低,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变硬,还会疼痛,而且放出的声音也有一定的局限,对声音的方向有一定影响,声音也很细小。助听器其实就是一个微小型的扩声系统,它能将外界的声音进行扩展,帮助使用者充分利用残余的听力,听到各类环境里的声音。但是助听器就像眼镜一样,不仅要看质量,还应注意正确的验配。即使是无质量问题的助听器,如果配戴在不适合的耳朵上,也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所以患者要根据需要选择最合意的助听器,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恢复正常的听力。

}

最近我在门诊碰到一些耳畸形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临床治疗包括整形重建和听力康复两个部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及时及早地给孩子使用骨导助听设备,让孩子在完成手术之前,能获相应的听觉-言语发育。但我发现,很多家长都不了解骨导助听器,更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可以使用哪些骨导助听设备。今天我就给家长们科普一下,临床上常见的骨导助听的原理和作用。一共有六部分的内容,希望对小耳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1,骨导听觉和气导听觉

2、小耳孩子的听觉诊断:重度传导聋

4、骨导助听器的种类和发展

5、骨导助听器和骨导植入设备

6、小耳孩子的临床治疗流程

1、骨导听觉和气导听觉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外接声音被耳廓收集之后,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然后再往内经过听小骨的传播,传入内耳,人就听到声音了。这就叫做气导听觉(下图蓝色实线箭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小耳畸形的孩子(外耳,耳道和中耳都存在畸形),声音没有办法经过上述途径传入内耳。这时,声音的传播还有一个途径:声音经过皮肤和颅骨,直接传入内耳,也会形成听觉;这就叫做骨导听觉(下图蓝色虚线箭头)。

对于人类来讲,骨导听觉是一种听觉储备。在气导听觉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通过骨导听觉途径,来听到声音。

2、小耳孩子的听觉诊断:重度传导聋

小耳的孩子,由于外耳道狭窄甚至闭锁,以及鼓膜和听骨链畸形,导致外界的声音信号无法顺畅地传入内耳,就会出现传导聋。通常,小耳孩子的听力,气导阈值大多在60-70分贝左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听力损失(即耳聋)的分级,听力阈值在61-80分贝之间,即为重度聋。因此,小耳孩子的听力学诊断,大多都是重度传导聋。

小耳孩子虽然气导听力很差,但由于他们的内耳基本都是正常的,因此骨导听力是完好的。所以在临床上,如果不具备手术的条件,医生会选择骨导助听器,给小耳的孩子恢复听力。

骨导助听器,本质上就是利用骨导听觉,让小耳孩子听见外界的声音信号。

骨导助听器通常佩戴于孩子的耳后乳突区域。骨导助听器的麦克风收集外界声音信号,经过数字芯片的处理,转换为规律的机械振动,传入孩子的颅骨。当这些振动传入内耳后,小耳的孩子就听到声音了。通过这一过程形成的听觉,我们称为骨导听觉。

4、骨导助听器的种类和发展

   骨导助听器的核心,就是把声音转换为机械振动传入颅骨,形成骨导听觉。在临床上,常见的骨导助听器,根据固定方式的差别,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发带式:使用一根柔软的头带(塑胶,棉布),将助听器固定在耳后乳突位置。这种类型的骨导助听器,适用于婴幼儿和较小的儿童(4岁以下)。

   头箍式:使用一幅较硬的头箍或者头圈,将助听器固定在耳后乳突部位。这一类型,由于对颅骨有较强的压迫/束紧感,较小的儿童通常不太愿意佩戴,所以通常用于较大的儿童(5-6岁以上)以及成年人。

眼镜式:助听器连接在眼镜腿部位,利用眼镜的夹紧作用,把助听器压在耳后乳突上方。这一类型的骨导助听器,对头颅压迫感较强,同时需要正常的耳廓来支撑眼镜腿,因此在小耳孩子群体中,很少应用。

牙咬式:此类骨导助听器的振动端,通过金属夹子固定于牙齿(牙齿,是人体直接裸露于外界的骨组织)。振动通过牙齿传入颅骨,最终形成骨导听觉。牙咬式骨导助听器,一是需要有相对正常的耳廓组织来佩戴麦克风,二是需要有稳定的牙组织来固定振动端,因此常用于成人病人(儿童存在误吞助听器的风险)。

粘贴式:此类骨导助听器,通过粘贴片固定于耳后,向颅骨提供机械振动形成骨导听觉。粘贴式助听器,不会加重孩子的外形异常(无须头带发带固定),对孩子的头颅也不会造成紧箍感压迫感,对耳廓形态也没有要求。因此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小耳孩子以及成人使用。

上述所列的各种骨导助听器,都归属为体外佩戴式的助听器,均不需要手术。从骨导助听器的发展来看,其整体趋势是微型化和便携化,在满足小耳孩子的听力康复需求同时,也不能加重孩子的容貌异常,更不应对孩子的头颅和耳廓造成压迫和紧箍。这就是现在骨导助听器的发展趋势。

5、骨导助听器和骨导植入设备

上述骨导助听器,在临床上,通常是作为听力手术之前的一个过渡方案。小耳孩子的听力手术,主要包括外耳道重建术,人工中耳植入和骨导设备植入三大类。医生会根据小耳哈子颞骨畸形的程度,选择适合孩子的手术方式。

近些年来,骨导植入设备在小耳孩子群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骨导植入设备,其听觉效果,优于骨导助听器。临床上,医生通常在小耳孩子整形手术完成之后,或者整形手术的最后一期,同期给小耳孩子完成骨导植入。所以,小耳的孩子,通常是在出生后即佩戴骨导助听器,然后到5-6岁后,完成了耳廓整形,医生才给孩子们安排骨导植入。由此家长们也看出来了,骨导助听器,是骨导植入手术前的过渡方案。

目前,我们上海九院,已经开展的骨导植入有BAHA和骨桥;今后,还将有更多的骨导植入方案,提供给小耳的孩子们。

6、小耳孩子的临床治疗流程

我在之前的一篇科普里,已经和家长们讲过小耳孩子临床治疗的流程,在这里和家长们再复习一下:孩子出生后进行听力评估;从6个月起,使用骨导助听器;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在6-8岁时完成耳廓整形重建;可以选择整形完成后,或者整形的最后一期,同期给孩子进行听力手术。

家长们必须记住的是,对于双侧耳畸形的孩子,至少要进行一侧的听力干预;对于单侧耳畸形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和随诊,适时地给孩子进行听力干预。可以尝试早期佩戴骨导助听器获得立体听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耳的孩子们,在获得整形康复的同时,听觉-言语功能也同步正常地发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力气导65骨导25能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