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本线1分优先专业还是城市?

28.平行志愿填报不当有风险吗?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成绩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客观上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增加了考生志愿的有效性,降低了高分落榜的风险,但是如果填报不当仍然有被退档或无法满足志愿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 档案投不出去

  原因可能是填报志愿定位不准确,志愿过高,或各志愿之间缺乏合理的落差。

  实行平行志愿后,院校的录取分数呈扁平化,相同层次的院校分数差距也缩小。如果考生没有根据自己的成绩来正确定位,在一个批次中填报的全为层次相同的院校,若其高考成绩较低,检索到考生时,所填的院校应投档数已满,该考生本轮投档未成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

  建议考生正确定位,按字母顺序排列院校志愿时,要考虑“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一个批次填报的院校志愿要有一定的落差范围,增大投档成功的几率。

  (2) 虽已投档,但被院校退档

  原因可能有:一是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撞车且不愿接受调剂而导致专业匹配不上;二是不符合院校专业录取要求;三是在专业排序时,相对考分低。

  因此,考生被投档进入所报院校,但是由于所填专业满额,而考生自己又不服从调剂等(如不愿意读高收费专业、医科专业、农林专业,或因体检、外语口试等不符合专业招生要求),都有可能被退档而直接进入到征求志愿。是选高校还是选专业,考生必须正确对待,在填报时做出取舍。

  建议考生:如果看重高校,对专业要求就不能太苛刻;如果看重专业,就不要一味追求,很多高校虽然不是一流,但却拥有一流的专业。对考生而言,首先应对自己有正确定位,报“冲一冲”能达到的高校时应降低专业要求,并愿意专业调剂。

  29. 已经被复旦或交大“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预录取,是否能报考清华或北大?

  已经被复旦或交大“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预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志愿填报。若高考后不能被复旦或交大正式录取,则由市教育考试院单独组织志愿填报。

  30. 高考报名时选择的是考“3+综合+1”,但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想参加“+1”科目的考试,也不填本科志愿可以吗?

  可以。考生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参加5月10日开始的本科专业志愿填报或7月下旬本科录取结束后的高职(专科)志愿填报。

  31.填报志愿时,如何确定同一批次内各个志愿的落差?

  考生可参考高校近三年尤其是实施平行志愿投档的2008年、2009年的录取分数线与控制线的差距来对高校进行定位,建议适当拉开落差,不要在A、B、C、D(或A、B、C、D、E、F或A、B、C、D、E、F、G、H)中填报排位过于相近的高校。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一书中提供的2007年的分数线是未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下的录取结果,而2008年、2009年的分数线是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录取结果。特别要提醒的是,考生填报志愿是一个群体行为,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无法确定有多少考生填报哪所院校,他们的高考成绩将是如何,加上考试情况和招生计划等诸多因素,因此,此书所提供分数线仅作参考。

  32.填报了4所“一本”院校,还可以填6所“二本”院校吗?

  可以。高考录取是按照批次进行的,考生如果没被前面批次的志愿院校录取,不会影响其后批次志愿的投档录取。因此,在第一批本科志愿中填写4个院校志愿后,考生还可在第二批本科志愿中填写6个院校志愿。

  考生达到本科(一本或二本)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如果没被一本院校录取,可参加二本批次投档录取。但考生如果未填写第二批本科志愿,则视为放弃该批次,如果该考生未被提前批和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含第一批本科征求志愿录取),则将只能参加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或在7月下旬参加高职(专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及该批次的投档录取。考生如不准备报考“一本”,也可直接填报“二本”志愿,但建议考生不要轻易放弃机会。

  33. 填报志愿时,是否需要填满全部院校和专业志愿?

  不一定,考生可根据本人情况和意愿来选择填报院校志愿的个数,可以全部填写或部分填写,没有规定一定要全部填满。但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考生用好志愿表,充分表达自己的报考意愿,尽量填满全部4个、6个或8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中可填报的6个专业志愿也是如此。

  34. 志愿表中的“愿否调剂录取”是什么意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愿意调剂”,院校在录取专业前还会征求考生意见吗?

  为了能让考生填报志愿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志愿表》中有“愿否调剂录取”选项,用以表明考生是否愿意接受该行填报的这所高校其他未填报的专业的调剂录取。一共分五种:填写“1”表示愿意接受该校全部未填专业的调剂录取;填写“2”表示不愿意接受该校其他所有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填写“3”表示愿意接受该校除中外合作或高收费专业外的其他未填专业的调剂录取;填写“4”表示愿意接受该校除医科专业外的其他未填专业的调剂录取;填写“5”表示愿意接受该校除农林专业外的其他未填专业的调剂录取。考生在填写志愿前应当认真阅读《招生专业目录》,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了解所要填报院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专业的具体要求。

  填写“愿否调剂录取”时,考生必须填写1至5之间的数字,录取时不再征求考生意见。如果招生院校在本市公布的招生专业有“3”、 “4”、 “5”所表示的调剂录取意向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填报意愿填写相关的数字(可以并列填写),如果公布的招生专业没有涉及“3”、 “4”、 “5”所表示的调剂录取意向的专业,考生不要填写,只要填写“1”或“2”即可,考生不用担心会被招生院校没有公布的其他专业调剂录取。考生如果不填此项,则作不愿意调剂处理。

  35.如果在某一学校志愿的“愿否调剂录取”选项中填写了“1”,即全愿意调剂,是在该学校的全部专业中调剂吗?

  全愿意调剂是指在考生报考科类(文科或理科)范围内、志愿表中相应批次该校公布的在沪招生的专业中进行调剂。

  如某一文科考生一本某一志愿填报院校B,就只能在一本文科该校在沪公布招生计划的专业内调剂,不可能被调剂到B学校只安排在一本理科(而没有在一本文科安排计划)招生的专业中,也不能调剂到B学校的艺术类专业或二本的专业中,更不能调剂到B学校未在沪招生的专业中。

  36. 原来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愿意调剂”,被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是否可以放弃再参与下一批的录取?

  考生被前面所填志愿录取后,后面填报的所有志愿就自然失效了,不可以再参与后面志愿的录取。因此考生在选择填写“全部愿意调剂”时应看清院校所有的招生专业。

  37.外语口试成绩达到哪一级才可报考“需外语口试”的院校(专业)?

  对有外语口试要求的招生专业,各院校均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要求,有的已在专业目录一书中的备注栏内注明。市教育考试院只提供外语口试成绩,至于哪个等级可报考由招生院校自主决定。考生可在填报志愿前查阅各校招生章程,了解相关专业的外语要求。

  38. 《招生专业目录》中“限招英语”是什么意思?

  “限招英语”是指招生院校(专业)只招收高考外语考试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高考时考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考生不能填报相应的院校(专业)。

  39. 提前录取院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如何确定?

  军事、公安、政法、师范、海关、航空飞行等专业纳入提前批招生。军事公安高校(本、专科)的录取由高校确定体检面试的对象,并通知考生体检面试,只有政审、面试、体检均合格的考生才能投档;政法、师范、海关、航空飞行等专业属本科招生的,投档控制线分别为各所高校的第一批或第二批本科最低录取控制线,属高职(专科)专业的,投档控制线为高职(专科)最低录取控制线。

  40.被提前批招生高校(专业)录取了,能否放弃而参与以下批次志愿的录取?

  被提前批招生高校(专业)录取后,后面的其他志愿就自然失效,不能再参与后面志愿的录取。

  41. 考生被香港地区未纳入提前批计划的、自主招生的高校录取,还可以参加内地高校的录取吗?

  除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纳入提前批招生外,还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珠海学院等10所香港高校为自主招生,根据教育部规定,报考这10所香港高校的考生必须参加2010年普通高校秋季招生统一考试。招生高校自主接受学生报名,有些高校还要进行测试、面试,根据考生高考成绩, 7月7日前完成录取,凡被上述10所香港高校录取并经考生本人确认就读的考生(以7月7日前考生按香港录取高校要求或交纳“留位费”或递交 “确认书”为正式确认录取),内地高校不再录取。

  42.填报了第一批本科,如果没有被录取或没有上线,是否影响第二批本科的录取?

  不影响。每一批次的录取都是要等上一批次录取完成后才开始,与考生是否填报了上一批次志愿无关,所以考生应珍惜自己填报每一批次志愿的权利。

  43.未被本科高校录取的考生在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时,与不填报本科志愿只填报高职(专科)志愿的考生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在7月下旬,所有准备报考高职(专科)的考生[包括达到本科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未被录取准备报考高职(专科)的考生],同时填报高职(专科)的志愿,录取时按照高考语、数、外、综合测试(20%计入总分)总成绩排序,从高到低检索考生志愿,并向院校投档。

  44.什么样的高校会有征求志愿的机会?

  若某所高校在相应招生批次[第一批、第二批、高职(专科)批]按考生志愿表所填的平行志愿(含外省市高校的加分投档生源)的录取结束后,还未完成招生计划,该校就要进行征求志愿的录取,市教育考试院会统一公布未完成计划的高校名单及余额计划。

  45. 哪些考生可以参加征求志愿的填报及录取?

  参加某批次征求志愿填报及录取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达到该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上。控制线下考生不能填报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不实行加分投档政策。

  2.尚未被录取。已经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征求志愿以及其后批次的录取。

  46. 征求志愿是在原来填报的院校中录取吗?

  不是。征求志愿是在每一批次的平行志愿(包括外省市院校加分投档)录取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组织本批次未被录取的线上考生,在本批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中重新填报志愿,然后进行录取。

  47.如果“一本”投档至某高校被退档,是否直接进入“二本”的录取?

  不是。“一本”退档后进入“一本”征求志愿阶段,“一本”控制线上的考生重新填报征求志愿,然后再进行“一本”征求志愿的录取。“一本”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如果仍未被录取,再进行“二本”批次的投档录取。

  如果文化成绩达到“一本”线,未被自己5月份填报的“一本”志愿录取,又不想参加“一本”征求志愿的填报,则可放弃“一本”征求志愿,等到“一本”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再参与自己5月份填报的“二本”批次志愿的投档录取。

  48.如果“二本”投档至某高校被退档,是否直接进入高职(专科)的录取?

  不是。“二本”退档后进入“二本”征求志愿的阶段,“二本”控制线上的考生重新填报征求志愿,然后再进行“二本”征求志愿的录取。“二本”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如果仍未被录取,再进行高职(专科)批次的志愿填报(7月下旬“二本”录取结束后进行)和投档录取。

  如果文化成绩达到“二本”线,未被自己5月份填报的“二本”志愿录取,又不想参加“二本”征求志愿的填报,则可放弃“二本”征求志愿,等到“二本”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高职(专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

  49. “一本”、“二本”、“高职(专科)”征求志愿是分别进行的吗?

  是的。“一本”的征求志愿是在“一本”按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二本”录取开始前进行;“二本”的征求志愿是在“二本”按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第二次填报志愿前进行。高职(专科)的征求志愿是在第二次填报志愿后,且高职(专科)批按志愿投档录取后进行的。

  50. 如果被所填报的平行志愿高校退档,从时间上是否会影响征求志愿的填报及投档?

  每一批次中征求志愿都必须等该批次所有高校退档完毕后才能开始,所以被志愿表中所填高校退档后,不会影响考生征求志愿的填报及投档。

  51. 录取的高校自己不满意,可不可以退档重新录取?

  不可以。一旦考生被某一批次所填志愿或征求志愿录取后,该批次后面的志愿自然失效。

  52. 投档给某院校的考生是否一定会被该院校录取?

  不一定。如果考生的体检、政审、科目成绩等不符合高校的专业招生要求,或填报专业志愿不妥,又不愿意调剂(包括志愿表中愿否调剂栏中的“3”、“4”、“5”),以及在投档考生中因成绩排名靠后、所报专业额满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不录取而退档。

  53. 当考生电子档案被投到某所招生院校,院校怎样进行专业录取?

  当考生电子档案被投到某所招生院校后,招生院校将根据事先公布的招生章程进行录取并确定录取专业。院校的专业录取一般有“志愿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分”等几种方式。

  “分数优先”投档原理与“平行志愿”相似,是将该校进档考生分文理科按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含教育部和市教委规定的加分及院校加分),再根据考生所选的专业依次录取。

  方式二: 志愿优先

  “志愿优先”的方法是学校根据进档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的先后,再依据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方式三:专业级差分

  “专业级差分”是指考生高考成绩达到院校投档线后,院校在各专业志愿录取时兼顾成绩和志愿的一种录取方式。如某大学采取的“33111”级差分,是指第二、第三专业志愿的考生每一档降3分与前一专业志愿的考生排序录取,第四、第五、第六专业志愿的考生每一档降1分与前一专业志愿的考生排序录取。如高考成绩为503分的考生在第三专业志愿录取时,高考考分相当于497分;在第六专业志愿录取时,高考考分相当于494分。一般来说,高于高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且愿意调剂的考生都有机会被高校录取。

  个别院校在专业录取时设置的级差分不是减分而是加分。如2009年上海师范大学规定在考生高考原始总分的基础上,对其所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加5分、第二专业志愿加3分、第三专业志愿加2分、第四专业志愿加1分。再将由此产生的新的折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务必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可登录相关高校招生网站或咨询相关高校招生办)。

}

对于高分考生,应该在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中应该优先考虑学校,以进入好大学为首要目标。

著名企业招聘和大学录取研究生时,都会更青睐更好大学的毕业生,学校和专业相比,学校给个人带来的“品牌效应”会更加显著。

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只占一部分,而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和整体培养环境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在好大学接受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因此,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就高不就低,优先报考更高档次的学校。除非个人有坚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理性的专业兴趣,不建议为了满足专业喜好而选择低一档的大学。

然而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占据高考人数的大部分。中等分数考生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成绩与哪个档次的学校比较匹配,报哪些学校才算不浪费高考分数?

考生成绩在某批次线上0~20分的,被称为“压线生”。这类考生在填志愿时,可以说十分尴尬,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处境常常让考生陷入两难——究竟是冲本批次,还是保下一个批次?

选择复读还是选择下一批次?

成绩刚刚够上一本分数线的考生,要选择一本院校里录取线较低的院校,需要去查询学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位次,将往年录取线徘徊在一本分数线附近的学校做好归类、整合、分析,最后选择录取线较低且相对稳定的学校报考。

考生的成绩只高一本线十多分,想上省外一本大学还是比较困难的。怎么办?此时就可以考虑省外二本大学里的“好专业”。

一方面,要利用好分数,争取被一本批次的大学录取;另一方面,要重视二本志愿的填报,而且要将此作为重点来考虑。

一本踩线生在二本批次中,其分数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可以选择二本中的好学校和好专业。

选择较为冷门的学校和专业

在选择学校时,“压线”考生由于竞争力不强,最好选择可以接受的一些较为冷门的学校和专业,这样可以增加其被录取的几率。

有些大学本来有985的实力,却屈尊211;有些大学连211都不是,却在行业内口碑好到爆!所以说,志愿填报不必总盯着985/211的学校名头。一些学校的优势专业,并不输于985/211院校,甚至就业质量强于部分985/211大学……

各批次压线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避开热门院校、专业和地区

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都要避开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和热点地区。

可选择该批次中较为冷门的专业和学校。专业建议选“农、林、水、地、矿、油”相关的院校,避免填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地院校,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院校。

对专业没有特殊要求的考生,从规避被退档风险的角度考虑,在填报志愿时尽量服从专业调配。

实际上,即使进入不理想的专业,以后仍有可能转入较好的专业或通过研究生升学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

低分进好大学应避免这些误区

高考志愿填报的“十要十不要”

高考志愿填报,说简单非常简单,只须知道9个字,即“凭实力、选学校、择专业”,4个关键词,即“实力、选择、学校、专业”,可要说难也比较难,要求考生将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与所报考学校的竞争实力完美结合。

那么,高考志愿如何才能填得好、报得巧呢?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十要十不要”

要重视抓早,不要轻视赶晚

很多家长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

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录取数据等。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其实这是很不合适的。

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要有理有据,不要凭想当然

高考志愿填报是关系考生命运和前途的终身大事,可现实中还有些考生及家长跟着感觉走,仅凭想当然、靠道听途说就完成了志愿填报。

那应该怎样选择学校呢?

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其次,要从学校的内涵上去识别大学。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和课程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等。

因为文理均衡可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是职能部门对学科的认可度,院士、长江学者、教授的水平和数量是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就业率高、就业层次和就业地域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去向。

要量体裁衣,不要只追名校

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历来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可是,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平时成绩或高考考分较高,就放出豪言或暗自打算非某某名牌大学不上。

如果说这仅仅是他学习上的追求目标,那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依然如此,就不可取了。要使高考志愿填报成功,要把握两个竞争实力,做到恰如其分。

第一个是由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其他情况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缺陷,都会影响考生的整体竞争实力。

第二个是学校的竞争实力。这虽然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但是以综合排名为基础的,最终会反映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

其核心是在掌握学校3—5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再准确判断并预测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线。

要分批填报,不要孤注一掷

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我国的现行招生政策是,前一批次的落榜一般不会影响后一批次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所填报的志愿。提前批次录取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但不利因素是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不太多,招生专业的选择范围较窄,在大城市的高校不多,重点院校较少。

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了再报,对于本科第一、二、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一定要知道“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的招生录取规则。对于后续批次志愿,如果你不报,就浪费了一次或几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

高招报考中出乎考生与家长意料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以选校为主,不要过于看重地点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切不可人云亦云,别人报什么你也报什么。

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

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

其他广大考生,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

要综合分析,不要偏听偏信

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多,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对于政策信息,不论国家的、当地的,还是高校的政策,一般不需要辨真伪,只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就行;对于学校和专业信息,关键在于既了解静态的历史数据,又把握动态的现实变化;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信息,需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尤其要学会综合分析,切不可偏听偏信。

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险搏高

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他们大多愿意“分尽其用,用在选校上”。对这种填报志愿不留余地的做法,笔者并不认同。

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调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故而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

反之,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这样一来,不仅留有余地,降低了风险,还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专业。

要跟着招生章程走,不要跟着感觉走

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而应该跟着招生章程走。因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应该依据高校的招生章程来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

浙江省曾经有一位考生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由于他没有看招生章程,有关每门单科分数应及格的要求不知道,结果他总分达到录取要求,还超了1分,可是语文没及格,最后被退档了。

如何跟着招生章程走呢?最好是用高校的招生章程来指导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即指导性填报,如达不到高标准也应做到低要求,即把关性填报。

要抓住关键,也不要忽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细节。有时候因为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导致全盘皆输。

比如,有的考生及家长看招生计划时,很重视招多少人,却往往忽略了看学费多少,结果虽然被录取了,却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不能上学;

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的人把设置的密码忘了,造成了许多麻烦,甚至严重影响了志愿填报;

有的人把学校的代码和专业的代码混淆了,把这个学校和那个学校的代码混淆了,这很有可能导致上线落选、高分低录,甚至是高分不录。

这些细小的事情,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声明: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公众号窗口回复以下关键字:

1、回复“一分一段表”,获取山西省近五年一分一段表汇总

2、回复“分数线”,获取全国本科院校近三年在晋招生投档线数据

3、回复“重点大学”,获取985/211/双一流院校名单

4、回复“省内大学”,获取2021年山西省本一、本二大学在晋录取数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了一本线说明了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