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盲盒的骗局怎么举报?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抽到什么”,靠着这份“期待感”, 迅速在年轻人中风靡,从最初的玩偶到口红、书籍、古玩、糕点等,“万物皆可盲盒”。

以往,各类盲盒与直接购买一件同类商品价格相差不大,玩的就是“惊喜”。但现在,如果你十几元就可以抽到一件衣服,甚至不乏是品牌服装,会不会认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在多个知名电商及二手平台上,服装等被装到了盒子里,标价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单件或多件售卖,有些商家比较“豪爽”,直接“按斤售卖”。

由于不能挑选,你不知道自己会收到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甚至是什么性别的服饰。有消费者评价称:“花30元买了5件衣服,4件都是女装。”

通常情况下,“按件购买”会比“按斤购买”要价更高,但选择权更大。一些商家会注明衣服类别,甚至让你选择上衣、下装还是外套,但尺码往往无法选择。

那怎么知道买的衣服是不是合身?记者尝试与一位 沟通,对方要求提供身高、体重等,并依此挑选衣服。

从商家介绍中可以发现,这些衣服多为库存货、退换货、外贸滞留货源、快递弃件。二手平台上,还有一部分来自自己的衣橱。

不少卖家在售卖页面上宣传,“白菜价”“买到就是赚到,绝对不亏。”

但从评论区可以看到,消费者评价两极化,“自认倒霉,衣服质量真的一言难尽。”“没有一件我能穿。”“也许是太便宜了吧,都扔了。”

价,“39块9买了九件衣服,质量一般般,而且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但总价值肯定不止这点钱了,还是挺划算的。”“福包很值,三件衣服款式都不一样,都挺好看的,要不是怕重复了,还想再买一次。”

这些衣服真的“物超所值”?

记者询问了一位家里从事服装制造的业内人士,其表示:“服装制造成本并不高,一件单衣如果没有繁复的样式,成本不到10块钱,那种简单缝制的衣服,5块钱都可能有赚头。即使是棉外套,成本也只有几十块,如果是瑕疵品,更是不值钱。”

另外,一些积压库存或是退单,对于商家来说,原本就是卖不出的东西,通过“盲盒”这种方式卖出,一边清库存一边赚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至于宣称可以抽到衣服的快递盲盒,其实,绝大多数是商家在批发平台购买价格低廉的小商品装在快递专用的盒子里售卖而已。

有此类商家向记者表示:“里面的东西一般都值购买的价格,抽到面膜、电子产品和衣服的比较多。”但有网友曾做实验,买了一堆快递盲盒,最后开了一堆过期零食和女生头绳。

从消费者评论和晒图来看,盲盒中不时有“品牌”服装、鞋子出没。

“很少写评价,这次收货后忍不住心中小兴奋,5元抽到一双AF1鞋子,实在太牛了,从外观居然找不出破绽,物超所值。”“9.9元,本来抱着试试的心态下了一单,没想到买了一件这么帅的衣服,仔细看标签,竟然还是杰克琼斯的。”

中新网记者浏览发现,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在二手平台上,一些卖家还会特别交待可抽到哪些品牌。

如,一位卖家介绍,“全是门店品牌货正品,货源来自一位兄弟的男装实体店,算是 ,上衣10元、裤子20元、外套30元,其中不乏奢侈品牌。”

价较高的盲盒,卖家还会交待必中哪些品牌。如,标价750元的盲盒,卖家介绍就提到,“750元5样商品,必出一件FOG或者巴宝莉的冬装,不是卫衣,一件回本。”“4件衣服单品必出3件奢潮大牌。”

但真能花几十元或上百元就买到品牌服装,甚至奢侈大牌的服装吗?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商铺,以10元一件的价格购买了所谓的品牌衣服盲盒。商家向记者强调,衣服都是男装店的清仓清货,实惠处理,能保证是正品,但不建议转卖,建议自穿。

下单后,记者共收到了两件商品,分别是领标为Baleno品牌和Giordano品牌的上衣,但挂的吊牌却是另一个品牌。另外,两件衣服的领标与官方旗舰店售卖的领标并不一致。

从衣服面料和剪裁看,并不像品牌服装该有的品质,同时衣服上还有一股特殊的气味。

“衣服的标是很好仿的,不能仅依靠标来判断衣服是不是正品。”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要看衣服的剪裁、用料等是不是符合品牌标准。

那所谓的外贸尾单、库存原单、剪标正品是否是真的呢?“国外品牌对产品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不仅提供的板样和原料十分精准,而且对于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严格监管,基本不会让有瑕疵的尾单流入市场,也不大可能出现厂家节约原材料悄悄另做产品的情况。”有行业人士指出。

2020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假冒知名品牌运动鞋注册商标案。据介绍,这些假冒运动鞋经过中间商批发后通过网店或者微商平台销往全国,为了欺瞒消费者、规避监管打击,销售商常常以内购、尾单、断码等为幌子给出只有正品2到5折的低价,从数百元到近千元不等,而实际上每双鞋的制假成本只有50-80元。

虽然一些二手交易平台的“规范与条款”中明确规定,“不得发布或交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物品”,但可以看到一些盲盒商家“以伪充正”,甚至“明目张胆”地售卖复刻版鞋子、莆田潮鞋。

商家以盲盒的形式销售仿货,是否涉嫌违法?

“线上商家借以盲盒形式售卖鞋服,更多是营销新玩法的体现,保证商品质量、正品依旧是商家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也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称。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体验人员在闲转平台咨询售卖假货问题时,平台客服回答称有假货可以举报,但如果卖家注明是假货、高仿,买家不介意就行,还表示一般正品不会在此平台购买。

平台若明知商家以盲盒形式售卖假货,还任其售卖,需不需要承担责任?

“平台要对入驻平台商家销售产品进行严格监管,若明知商家‘售假’却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需与店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蒙慧欣指出。

另外,如果商家擅自销售快递弃件,这一行为是否违法?“我国法律明令禁止隐匿、倒卖他人快递的行为。”蒙慧欣表示。

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侯延波前不久也表示,将加强对快递数据收集、管理、使用的监管,严肃查处泄露用户信息披露机制,对刷单、贩卖快递盲盒等进行清理整顿。 中国新闻网

}

  继前段时间“盲盒二次销售风波”后,近期关于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泡泡玛特,09992.HK)盲盒产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条款再起波澜。

  不少盲盒消费者在泡泡玛特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平台上留言,自己购买的盲盒产品有明显的质量瑕疵问题,要求退货时,泡泡玛特客服却回应“因为盲盒的特殊性不予退款”。

  消费者的不满情绪迅速霸占了泡泡玛特置顶微博的评论,而且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关于泡泡玛特盲盒“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合规性”的热议话题。

  负面舆论也逐渐传导到泡泡玛特的二级市场表现,截至1月18日收盘价为75港元,较IPO后的最高点96.45港元出现了26%的回调,泡泡玛特似乎陷入了上市后的第一个低谷区。

  盲盒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合规吗?

  在泡泡玛特官方微博的置顶页面,主题内容为“上海国际潮玩展”的活动信息,评论区却被用户大量的投诉信息所占领。投诉内容覆盖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效率、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款、预售产品不按时发货等,字里行间透露出消费者对公司的不满。

  而在另一大平台黑猫投诉上,泡泡玛特公司主页下面,用户投诉条目也增加到了2840起,其中尚未完成处理就有近1000起,投诉内容大多也集中在泡泡玛特的“产品质量瑕疵”及“售后处理效率”上。

  《投资者网》发现,大量泡泡玛特的消费者在收到瑕疵产品向泡泡玛特客服沟通换货时,线上页面通常都会显示前面还有1000多个售后处理正在排队,失去耐心的消费者便跑到公司官微下面留言或到黑猫投诉平台与12315投诉维权。

  而收到公司客服反馈的消费者,不少还因为泡泡玛特在具体的换货过程中拖延的时间太长,要求直接退货退款,泡泡玛特客服则回复,“盲盒属于特殊产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如有质量问题15天内包换”,这更加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那么盲盒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协议是否合规呢?

  《投资者网》通过了解进一步发现,关于泡泡玛特单方面制订的“盲盒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协议合规性还在探讨中,新商业模式下的商品是否适用于消费者保护法,目前尚无定论。

  支持者认为,泡泡玛特在消费者购买盲盒时,均在店铺明确提示了“盲盒随机发不指定,不支持无理由退货退款”的消费协议,用户购买等于同意了该协议。

  而反对者则认为泡泡玛特规定的“出现质量问题保证15日内更换”的条款,是在事先未与消费者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作出的。事实上,它已经涉嫌免除自己的退货责任,也排除了消费者退货的权利。因此,该条款涉嫌霸王条款。

  盲盒玩法是否会受更多的监管限制?

  泡泡玛特超千亿港元的市值,是由一盒盒盲盒撑起来的。

  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盲盒单一产品收入分别为0.91亿元、3.59亿元、13.59亿元、6.88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8%、69.9%、80.7%、84.2%,盲盒的魔力可见一斑。

  不过抛去泡泡玛特潮玩产品的娱乐价值属性,“盲盒”本身的玩法就充满了刺激性。消费者在拿到一盒售价59元的盲盒之前对玩具完全未知,拆盒的惊喜让人欲罢不能,拆到隐藏款或稀缺款溢价则动辄在二手市场以数十倍的售价出售,一下子便能赚回自己购买盲盒的所有成本。

  在这种“赌性”的刺激下,不少玩家便“上了头”。此前有媒体爆料,消费者购买泡泡玛特盲盒有刷爆信用卡的,也有一年消费了200万元的。而此前被曝光的泡泡玛特店员违规操作、私自拆开盲盒二次销售,也被认为可能就是在寻找“隐藏款”和“稀缺款”。

  为此,新华社曾撰文评论称,“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该评论认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也应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这是否预示着,未来或会有相应的监管政策出台,对盲盒经济加以限制?如果没有盲盒玩法的加持,泡泡玛特潮玩产品的魔力还能维持多久?

  无内容支撑的轻型IP能长青吗?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除了盲盒的刺激性玩法,泡泡玛特的核心产品还是基于各类IP的潮玩产品。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披露,IP是其业务的核心,报告期内公司建立了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包括艺术家发掘、IP运营、消费者触达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广。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运营有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具体来看,在收入构成上,2020年前6个月,泡泡玛特自有IP产品收入占比为34.4%,独家IP产品收入占比33.4%,非独家IP产品收入占比16.2%。

  尽管自有IP与独家IP平分秋色,但从趋势看,泡泡玛特自有IP产品收入占比呈现出一定的下滑态势,这一点在其核心IP Molly系列体现得最明显,2018年其创造的营收占总收入的41.6%,到2019年该系列产品收入占比下降至27.1%,2020年前六个月为13.7%。

  而且,IP均是有其生命周期的,泡泡玛特的IP产品是否能长青呢?

  回顾历史的话,也会发现基本长青的IP是由持续更新的内容支撑的,比如迪士尼的经典IP米奇等,其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是由每年更新的大量覆盖游戏、漫画、电影等领域的内容创作所支撑的。

  但在这一点,泡泡玛特的短板明显,其部分IP只有形象而无内容背书的。比如Molly,仅仅是一款嘟着嘴的湖蓝色眼睛的小女孩,没有任何文化沉淀与背景联想。

  除此之外,泡泡玛特目前的IP延伸范围也十分有限,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的IP收入基本都来自IP实物商品的销售,而没有延伸到游戏、动漫、电影、乐园等内容项目,这也将进一步限制其IP生命周期的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名创优品(MUSO.US)也集中上线了自己的潮玩品牌“Top Toy”,其商业模式同泡泡玛特类似,也是通过盲盒的手段售卖无内容的IP玩具,随着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审美疲劳,有多少老粉丝能持续迷恋泡泡玛特也是个疑问。

  对于泡泡玛特近期扎堆的质量瑕疵及售后问题投诉等,《投资者网》试图联系公司求证,但对方并未回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惊喜盲盒是真是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