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如何提升城市整体的发展?

内容摘要: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内大循环”的实现逻辑,其包含的一般规律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且可通过有为政府弥补国内循环的矛盾,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针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必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其研究与阐释。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内大循环”的实现逻辑,其包含的一般规律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且可通过有为政府弥补国内循环的矛盾,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则揭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双循环”的一般规律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形成了中国化的经济循环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正好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双循环”的理论阐述,并始终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世界市场

    作者:刘洪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 随后进一步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今世界变局的重要论断和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学术界已经从以下各个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一,大部分学者侧重于考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王一鸣(2020)和余淼杰(2020)基于世界百年大变局国际背景,考察中国双循环发展的优势及实现的政策建议和路径。[3][4]高培勇(2021)侧重论述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即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并据此提出构建安全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5]黄群慧(2021)着重阐释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应从四个方面构建完整内需体系。[6]黄群慧、陈创练(2021)进一步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协调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洪银兴、杨玉珍(2021)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分工理论提出转向新发展格局的三大路径。[8]陈健(2021)则指出如何从“一带一路”建设视角来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9] 第二,一些文献也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理论探讨。逄锦聚(2020)较早从“实现”、世界大变局和新时代新阶段三个维度对新发展格局进行理论阐释。[10]姚树洁、房景(2020)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从理论上阐述了双循环的内在逻辑,特别是内循环的必要性和外循环的重要意义。[11]董志勇、李成明(2020)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演进历程从理论上考察了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原因。[12]江小涓、孟丽君(2021)结合全球产业链演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循环和内循环的发展考察中国转向双循环发展的必然性。[13]鲁保林、王朝科(2021)则阐述了双循环的现实必要性,并从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再生产角度提出分析“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理论框架。[14] 第三,部分文献则侧重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具体经济领域的影响。例如,谢永清、李香菊(2021)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提出了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15]孙群力(2021)则考察如何借助“双循环”来完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并提出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16]

  总体而言,学术界已经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大部分文献还只是对新发展格局基本内涵进行阐述,或者偏重于政策性研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深入理论研究还较少。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所以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寻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依据,并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发现依据。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实现逻辑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国内循环的实现逻辑,其一般规律无疑值得借鉴并用于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循环。而且,我国可通过有为政府弥补资本主义经济国内循环的内在矛盾,从而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通过世界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

  (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国内循环的实现逻辑

  “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17][/article/。

  ③新华每日电讯:《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 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2020年5月24日。

  ④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14日召开会议,/politics//c_/politics//c_.htm),《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

  ⑥ 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2011年和2019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N]. 人民日报, (001).

  [2]习近平.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002).

  [3]王一鸣.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

  [4]余淼杰.“大变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5]高培勇.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前行[J].经济研究,).

  [6]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黄群慧,陈创练.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态协同[J].改革,2021(03).

  [8]洪银兴,杨玉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21(03).

  [9]陈健.“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与实践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0]逄锦聚.深化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J].经济学动态,2020(10).

  [11]姚树洁,房景.“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董志勇,李成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溯源、逻辑阐释与政策导向[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13]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

  [14]鲁保林,王朝科.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经济学家,2021(01).

  [15]谢永清,李香菊.“双循环”格局下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孙群力.借助“双循环”构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格局的财税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7]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18]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19]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列宁. 列宁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2]列宁. 列宁全集(第4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3]孙健.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经济卷1949—2000)[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4]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 [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25]杨尚昆. 杨尚昆日记(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6]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7]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会谈[N]. 人民日报, (001)

  [28] 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扩内需惠民生,激活发展新动能[N]. 新华日报,.

  [29]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11,(11).

  [3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2]刘鹤.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 人民日报. .

  [33]裴长洪, 刘斌. 中国开放型经济学:构建阐释中国开放成就的经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20,(02)

  [34]裴长洪, 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