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私立接种门诊部在哪里?

吴门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葑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双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0
木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藏书)
0
元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浒墅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科技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玲珑湾接种点
湖东社区卫生服务站方洲接种点 0

此外,吴江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皆有hpv疫苗接种点,以上为部分名单,完整名单可在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或公众号查看,大家可以选择家附近的单位进行预约接种。

目前,HPV疫苗苏州可以接受预约,但是HPV疫苗全部限供,因为进口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供货均不足,有接种需要的女性可以咨询居住地所在的成人门诊,已经开了首针但后续针次无法按时接种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只要在一年内接种完全程就可以。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三种HPV疫苗,分别是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价”代表疫苗覆盖的病毒细分种类,价越高,覆盖的HPV病毒亚型种类越多。九价自然是最受欢迎的,但也是最难预约的,下面是几种网上预约方法:

大家可以通过网上平台预约

  • 1微信搜索“苏州本地宝”公众号;
  • 2进入后,微信对话框回复【九价】即可查询;
  • 3点击相应对话框进行预约即可。

此外,支付宝和淘宝上都已经能预约苏州宫颈癌疫苗接种了,大家可以打开手机支付宝或者淘宝进行疫苗预约,操作非常简单。

  • 1在搜索框中搜索“宫颈癌疫苗”,就可以进入相关页面;
  • 2选择其中的疫苗服务,点击预约就可以了;
  • 3在这个页面中,可以查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信息,了解相关接种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线预约。

预约成功的受种者需在选定时间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及本市居民凭户口薄(新市民人员凭在本市的暂住证明)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由于HPV疫苗紧张,苏州后续将逐批提供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预约接种服务。

需要提醒的是,是比较大的,市民可根据年龄、疫苗价格权宜进行选择。目前仍未到货的地区也在积极采购中,请女士们耐心等待。通过hpv疫苗代抢(黄牛),不推荐,骗子多,并且收费较高,一般是400-1000元的代抢费用。

二价大约600-700元/针,四价800-900元/针,均需接种三针。

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每针为356元,9—14岁女性需要接种两针,费用共计712元;15—45岁女性需要接种三针,费用共计1068元,价格为进口疫苗的一半。

价位不同,也不同,大家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hpv疫苗是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下接种,苏州暂时不能使用医保结算。

苏州hpv疫苗有私立医院可以打吗?

只要是正规医院,接种医生有相应的预防接种上岗证,HPV疫苗为正规采购,就可以接种,大家可以对照苏州市公布的211家接种单位,看自己所选择的医院在不在里面。需要提醒的是,私立医院一般可能比接种门诊贵一些,现在HPV九价比较缺苗,注意识别信息的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苏州hpv疫苗外地人可以打吗?

据悉,苏州园区表明:由于九价HPV疫苗到货量少,目前接种对象须具有园区户籍或房产,现场登记预约和接种时出具园区户口本、身份证或者房产证(已婚女性提供结婚证)。大家可以具体电话咨询居住地接种门诊,不同区域可能有差异。

}

导读: 新燕宝2022升级版怎么样?新燕宝2022再度升级,服务全新上线。这次升级,主要是两方面,保障福利升级和服务升级,那么接下我们就看看2022新燕宝少儿专属高端医疗险怎么样?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新燕宝2022具体升级了什么?

一、新燕宝2022服务升级

①中间带认证专家,首创认证专家体系,精选主流医院主任和副主任,专享就诊,随时触达。

②在线咨询、送药服务,问诊咨询不限次,福利范围内基础计划开药一年两次,升级计划开药不限次数。

③网络机构升级,上海和睦家全面调整至计划一,覆盖门诊、急诊及住院;网络医疗机构持续升级。

④新增住院绿通、住院垫付、二次诊疗服务,疑难紧急案件也可最大程度提供优质服务体验

⑤增值服务大礼包,最受欢迎儿保及口腔项目服务内容及标准统一,新增多家机构,保单年度内每家均可享受一次。

二、新燕宝2022产品升级

①保额提升:年度限额最高可至100万

②新增疫苗体检福利,疫苗无单项限额,保单福利内无限额接种问诊咨询不限次。

③门诊手术,修改至住院保障范围,共享保单限额,不再受限于门诊保额且不限制使用次数。

④急救费,增加急救费用,包含同城救护车费用

三、新燕宝2022保障内容是什么?

住院医疗,计划一每年30万额度,计划二每年50万额度,小孩如果是普通疾病住院,像上呼吸道感染、骨折、这个额度还是足够。

床位费有个1200元的日限额,如果在和睦家住院,那还真心不够,还好有特别约定:“和睦家首次住院,取消床位费日限额”。

另外,特需部赔付比例是80%,不是100%。

门诊没有等待期,保单生效以后,就可以就医。

每年门诊有5万额度,像常见的挂号费、检查化验费、处方药费都是全额赔的。

指定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普通部,前面5次门急诊,0免赔,100%赔付;5次之后,50%赔付。

公立特需,前面5次门急诊,0免赔,80%赔付;5次之后,50%赔付。

3、体检、疫苗、牙科福利

疫苗福利,是可选福利,不论一类、二类疫苗,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费用,都是全额赔付的,特别适合想在私立医院接种疫苗的0~2岁宝宝。

至于牙科,只有4千的额度,小编不是很推荐,常规检查、洁牙、涂氟还算够用,如果有正畸、种植牙需求的,更建议买专门的牙科保险。

这边推荐一款不错的牙科保险请点击:

依托MediLink和医院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部分私立医院还提供免费的增值服务。

比如,上海嘉会3~6岁儿童提供健康体检套餐,和睦家提供皮肤VISIA检测,上海浦滨:儿童全口涂氟1次,深圳美中宜和:0~8岁,儿童常规体检。

四、新燕宝2022少儿多少钱?

价格方面,基础保障和升级福利,2022款和2021款维持不变。

7~17岁基础保障分别为3999元(计划一)/7999元(计划二)。

0~6周岁,基础保障计划一5999元,计划二9999元,较同类产品,也是很不错的价格了。

0~6周岁婴幼儿,每年5次门诊,有可能会不够,选择升级福利(加油包),计划一:8999元(),计划二:13999元()。

计划二客户,可加购体检疫苗福利,需同时购买加油包,较基础保障,30天~7个月,需多花15000元;

8个月~2周岁,较基础保障,需多花10000元;

最后小编推荐几款还不错的产品:

以上就是关于“新燕宝2022”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其他保险内容或者想购买保险产品,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是“免费获取方案”来获取投保渠道,或者如果您还不知道如何选择保险,我们会有专业人士为您服务。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

台湾引以为傲的健保在真正面对病毒的时候就现出了原形 本质还是医疗环境问题

不出事的时候台胞乐得自在 但健保并不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压城城欲坠

前一阵子写文章我适应了复制粘贴 这一次还继续采用 这样问题讲的比较全面 但为了把事情说明白 我把复制粘贴的全部放在后面 主要是大陆省医保 市医保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介绍 后面是台湾私立医院的介绍 还有大陆防控新冠疫情主要依靠公立医院 不是依赖私立医院 国有医院还需大发展的必要性

苏联在1921年初走上和平建设轨道后,国家为加快积累工业化资金,人为地压 低,使得部分农民收入在工农业产品交换过程中转入政府支持发展的工业部门,当时人们把农业和农民丧失的这部分收入称为"贡税"或"超额税"。苏联的"剪刀差"概念在3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工农生产在战争中遭受的破坏程度不一样,恢复的速度不一样,以及恢复发展工业所需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短缺,使得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十几年间扩大了很多,1950年工农产品比价与抗日战争前的年相比,扩大了34·4%,农民在交换中吃亏很多。因此不少人就采用"剪刀差"这个词来形容工农产品比价扩大的现状,但是此时中国使用的"剪刀差"已经与当年苏联的"剪刀差"概念有所不同了,它不是指那种政府依靠人为扩大工农产品比价来积累工业化资金的政策表现,而是指工农产品比价的不合理状态。例如1951年4月第二次全国物价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问题就是出自上述概念。以后的学者也多是从这个概念来研究"剪刀差"问题。

交公粮,指的是农民将所种收获的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我国已经取消交公粮这一制度。

上面为复制粘贴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农民当年为中国奠定工业化基础是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的

后来 国家出台了政策免交公粮 真是太好了

另外一件大好事就是新农合 原来农民非常羡慕上班的公家人 看病可报销 农民看病自己负担 有的只是凑活看看 因为大病返贫的也不少 新农合一出 农民也能看病报销了 这是非常大的改革成果 当然现在不叫新农合了 改为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这篇文章不仅是写给大陆网友看的 也是给不了解大陆医保情况的台湾网友看的 所以我先用通俗化的语言简单化介绍一下 具体的规定请看后面的附录

在大陆 上着班的都有医疗保险 上公家班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央企国企虽是合同制 也算公家班 其他的就是各种企业公司上班的 上公家班的单位条件好的就是省医保 条件差的就是市医保 其它企业就是市医保 不上班的儿童没工作的等等就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对于有工作的来说 单位交一部分 占大头 个人交一部分 占小头 账户有个人账户部分和统筹组成

看病时 因为个人部分已经打到账户里 所以看病时挂了号就直接看病 检查费药费治疗费直接在个人账户里扣除 没达到起步线时扣掉的就是自己账户里的钱 有的年轻人几乎不看病 个人账户里有价钱甚至几万块钱 他动用不了统筹账户 只有到了起付线 才会开始按比例报销 那花的大头就是统筹账户里的钱了 老年人慢性病多 经常去医院 早早的就超过了起步线 那就开始动用统筹了 花的是年轻人自己和单位被医保办扣掉的钱 对不对呢 很对 就是年轻人负担老年病人的医保 等着自己年老容易生病了 再花后面的更年强的人的医保缴的费用 我认为这个思路是对的

如果在医保定点药店买药 虽然是花的自己账户的钱 但并不在起付线内

在医保定点药房购买非处方药用的是医保卡个人账户的钱,在二甲医院看病配药用的也是医保卡个人账户的钱。要等医保卡个人账户的钱全部用完了,并且自己支付一定金额的现金之后,才开始使用统筹账户的钱(个人也要承担一部分)。

医保定点医院是指由社保部门指定的医院,参加社保的人员只能到此类医院就医,否则不能报销医疗费.
参保人根据所公布的名单,选定自己就医的医院,然后社保部门审核合格后,发给参加医保人员医保卡,凭医保卡到指定的医院去就医,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报销医疗费,否则不能报销医疗费。

医院分为甲类医院和乙类医院.甲类医院又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一般情况下,医保定点医院每人可以选择4个,其中包括1个必选的社区医院。

外面药店买药用不了医保报销,只能是个人账户的钱,也就是自己交的钱

医保一般报销住院治疗费用,有起付线和封顶线,社保范围内按比例报销,还有办理门诊大病,那在定点医院门诊拿相关的治疗药品可以享受一部分报销。

有医保卡的去医院看病 如果需要做多种检查 CT 核磁共振之类 医生在病床比较宽裕的情况下 就会推荐病人住院做个详细的全面检查 那当然这个花费也就比较多 肯定突破了起付线 那样个人负担的就比较少了 病还是需要找出原因的 一般住院不会超过两个星期 医院不会不考虑医保办的规定随意多花医保统筹账户里的钱的 有的医院喜欢接受医保病人 有的抢着进的大医院反而喜欢收自费账户的患者 这样不用等着和医保办结算

年轻人去看病 基本就是看病检查和拿药的过程 并不体验花钱的过程 因为钱事先已在卡里 只是到处刷卡确认而已 如果住院的话 要先交个押金 到出院时结算 往往是花费一万多 自己负担的就是一千多 所以在心理感觉上 上班工作的人员对于看病时没啥心里负担的 大病重疾另说 对于孩子无工作的来说 平时感冒发烧磕碰破了皮等看病是自费的 只有住院这种大病才能报销 这也降低了患大病家里负担加重的风险 只要是住院 花费的大头也是报销了

刚才提到的大病和重疾问题 每年的统筹报销额度有限制 还有二次报销等等 实际上大病重疾还需要增加额外的商业保险才能得到比较好的保障

至于农村的患者 根据就诊的医院级别 报销比例是不同的 在当地基层医院 报销比例高 上级医院报销比例就低

病人的种类也很多 如果只是糖尿病高血压之类的慢性病 在基层医院拿药就行了 疑难杂症患者和家属喜欢向上级医疗单位跑 对不对呢 对 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的医生水平高 见过的病人多 经验丰富 确定好病因后的治疗既可选择上级医院 也可在本人所在本地基层医院治疗 根据本人和家属的意愿来进行 报销比例当然也不同

但现在也存在医学知识不普及及过度医疗的问题 我举几个小例子

当年我的脖子后面一直感觉有凉风 不舒服 看过多家医院 拍片子CT均做过 颈椎病的中成药也喝了 膏药贴了不少 也不见好转 结果有一市级医院的老骨科医生让我躺在床上 给我拽了一下头就彻底好了 给我开的很多中成药我也没拿 回去查阅资料 估计是颈椎小关节紊乱 但就这么一个常见病 很多医院是不敢给患者拽脖子的 我就联想到农村的或者基层的患者 如果没看对专家 只是吃药贴膏药扎针 那这个病是好不了的

另外 随着农村的患者能报销了 有些老年人也到上级医院来看病 有的病是看不好的 有的老太太觉着胃里不舒服 做了各种检查 实际就是年龄大了 胃下垂 治疗是可以治疗 解决不了根本 也许可以缓解症状 老人会有一些焦虑情绪 但实际就是到了北京协和医院 也不会有好的处理方法 所以接受这个和疾病共存的事反而是很重要的一个精神上看开放下的要求 生活质量与心情也有很大关系 子女很孝顺 带着老头老太太的北京上海的遍访名医 也不一定有啥作用 也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人生观也很重要

我的人生目标是心安理得的死去 活的时候好好活 身体有病就治病 承认医学的局限性 能治好的就治好 治不好的也接受 带病生存 随遇而安 直至以后真正到了ICU 那也没必要治疗了 插管啥的没必要 在乎一个肉体皮囊干啥 放弃治疗 如果就此长眠不醒岂不快哉 若是还有来生 我就重生在新疆的土地上 去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干点活吧 我不认为所谓的知识阶层食利阶层就高人一等 人生只是体会而已 无所谓的

至于患病的百姓对于医院的选择 我个人认为 每个省会的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的水平就很高 再加上市级的中心医院

已经解决了绝大多数的病人的问题 至于极少量的疑难杂症 患者往北京协和或者上海复旦附属医院跑也很正常 但我认为这里面混杂着在本地省市级医院就可治疗好的相当多的病号 这造成了北京上海这种特大型城市的医学资源的拥挤和本地人的看病难 这个问题现在还不好解决 有待于群众性的医学知识的普遍提高和下级医院的水平的提高 原因较复杂 我不多说了

具体到台湾岛的健保 我想说的是台湾人均GDP高 政府补贴多也是应该的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花了的医药费和治疗费总是要要有出钱的地方 不会说管理水平高不补贴医药费就收支平衡了 这个事情太不容易实现了 瑞士也做不到很好 台湾人健保的缴费并不少 而且要一直交 大陆是在职人员工作时单位代缴代扣 既把个人工资用于支付医保的百分之几比例数额的交给医保局了 也把单位该交的交了 人员退休时 单位一次性缴纳一定数额 以后就不再交了 个人在退休后是不交医保缴纳费用的 照样享受医保待遇 这是很大的差别

中国大陆的好的医学资源均集中在大医院 这基本都是国营的公立医院 医疗水平高 但台湾岛健保面对的是很多私立诊所 这个情况和大陆很不同 CT 核磁共振 B超 各种内窥镜检查 这些如果私立诊所购置的话估计负担较重 型号估计也不会是性能最好的 在这种医疗条件下依靠医生的经验去看病是不是能达到一定能保障百姓健康的治疗方案 我有一定的疑问 至于这次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出的台湾岛私立医院因为没有负压病房不愿接受新冠疫情患者 那就是暴露厨师立医院的局限性 当然大陆的私立医院表现也不好 主要依靠公立医院 所以大陆以后的医院发展还是会转向国营 这是这次疫情考验带来的反思和总结

和平统一后 我估计卫健委会联合台湾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台湾省的医院进行改造 可能会加大公立医院的比例和规模 至于是新建还是收编部分私立医院 这是属于和平统一时要研究的课题了

但我有一思路 以前大陆有例子可供参考 :中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已于2月2日和湖北省荆州市国资委达成框架协议,正式收购原天发集团所属的64座加油站。国内民营加油站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收缩。日前,中石化出资2亿元整体收编山东鲁润宏泰旗下38座加油站和4座油库。记者从多个渠道获取的信息都显示,流通领域的民营油企正在以加速度呈现衰减状态。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曾有一份统计称,全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由1998年的3340多家锐减到了2007年的663多家,之后又有200多家集中倒闭。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调研结果则是,两大石油集团旗下的加油站总数占比已从过去的20%飙升到了50%以上。为了加速优势资源的进一步集中,据石化系统相关人士透露,“两桶油”内部均设有相应的企业管理处或市场开发部专门对接民营加油站。比如中石油地方公司就拥有专业加油站资产评估人员,负责对民营加油站所在的位置、地段以及规划和发展潜力、内部固定资产等进行评估,获得最高收购价格。中石化地方公司的运作效率也相当之高,收购一个加油站最快只需要3个月,由企业管理处进行价值估算,只要审批通过,资金几天就能到位。

所以台湾省政府收购一部分私立医院是存在可能性的

如果台湾省只是私立诊所占多数 那么遇到象新冠疫情这样的情况 地方政府几乎无法指挥私立诊所 这就维护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需求 太被动了

台湾同胞还是应尽全力战胜新冠疫情

如何看待近期不少台湾民众希望赴大陆接种疫苗,国台办再度回应「努力让台湾同胞尽快有疫苗可用」?

6月11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答记者问。
问:据台媒报道,因岛内疫苗严重短缺,近期有不少台胞希望能赴大陆接种疫苗,请问大陆方面对此持何态度?
答:我们高度重视广大台湾同胞的生命健康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方面,对在大陆台胞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台湾5月初疫情暴发后,我们从一开始就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广大台湾同胞战胜疫情,让广大台湾同胞尽快有疫苗可用。

后面为综合转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台湾地区新冠致死率已超4%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致死率为何这么高?有14157人确诊,575人死亡,最新致死率为4.06%。
设备少,专门传染病医院少

满足救治标准的负压隔离救治病房平时用得少,数量缺乏,而且台湾没有专设的传染病医院。
即使有的医院有收治能力,但是未经隔离改造,也是于事无补。
众多无隔离病房的民营医院,更是高挂免战牌,谢绝救治新冠患者
台湾各大公立医院基本没有改造扩充隔离病房
少数收治新冠的医院,也只得在走廊、甚至大厅摆上病床收治重症患者,氧气、呼吸机都供应不上
医护人员大多只有普通的手术隔离衣,给重症病人插管,也只是在外边加上一层塑料雨衣,非常非常非常危险。
简而言之就是,没有病房收治患者,没有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医疗保护措施不到位。人得了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以上是部分原因,但是根本原因不是这,是当局的不作为。作者:谨言

台湾引以为傲的健保在真正面对病毒的时候就现出了原形 本质还是医疗环境问题

不出事的时候健保并不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压城城欲坠

也不能一概而论,台湾人口的体量毕竟这么小,而且发展比较早,这个健保确实也是方便实惠,但就是因为实惠便宜,所以整个制度是要靠政府补贴的啊,是亏损的啊,这个能否持久,我觉得还是个问题。大陆的医保虽然没有这么实惠,但是也已经做得很棒了,毕竟我们的人口有14亿。层主你可能是来自对岸的同胞,你所说的那些因看不起病而放弃生命的例子确实有,但是这也只是少数,这个问题跟总量有关,你当你把总量放到14亿这么庞大的人群的时候,例子就会变得多起来。咱们两岸同宗同源,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实现1+1>2的奇迹。希望湾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从老百姓买药自己要出多少钱来看,以前当然是tw的比较有优势,毕竟经济发达地区税收可以支撑。但自从近几年医保带量采购、集中采购以来,起码在我了解的领域内,很多比较贵的药和耗材,比如肿瘤靶向药和一些单抗、心脏支架,已经是全球最低价了,再加上医保报销、国产更多廉价仿制药问世,比tw价格低多了(tw医疗价格比较高,基本都是全球主流价格(3-10多倍于大陆医保价格),他们没能力与大药企议价;健保也是部分报销不是全报,他们每年要交的费用也比我们的医保要高很多)。其他一些检查的价格就更不用说了,比如做胃镜,彩超,CT,大陆一直都是低价,tw一直是我们这边的四五倍。我们商业保险比如支付宝那些最多推送的产品也都是相对低价的。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有一些不规范诊疗的现象会让病人花冤枉钱,相信以后可以逐渐规范起来,让大家能放心看病。

主要内容为介绍大陆医保政策:

居民医保、市医保和省医保有什么区别,这些观点需要弄清楚

如何解释居民医保、市医保和省医保的区别?这又是一个怪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差别,不管是市医保和省医保,缴纳都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没有本质的区别。

居民医保以前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16)3号文件,将原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国家补助相结合的缴费方式,缴费一年享受一年,缴费年限不累计计算。今年是每人每年缴费250元左右,国家补助520元左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只有统筹账户,没有个人账户,个别地方有部分定额门诊报销费用,但是大部分地方需要住院才能报销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大概在50%左右,实行的是地市级统筹。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员,由于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计算,所以退休后仍然需要继续缴纳医疗保险费用,才能继续享受医保待遇。

市医保包含市级本级人员缴纳的医保和市级统筹所述行政区参保人员缴纳的医保,是由市级统筹缴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总称。由于目前大部分地方的医疗保险都是实行的市级统筹,在一个市的范围内享受统一的缴费模式,统一的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统一的缴费政策,统一的报销标准,统一就医模式、统一的结算方式。持市级医保发放的社保卡可以在市内任何一家定点药店买药,可以在市级范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看病就医,不需要进行事先备案和垫资医疗费用,就可以在所住医院进行实时结算,报销比例在70%以上。跨市外就医,需要进行异地就医备案,跨市外就业的,需要转移医疗保险关系。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达到当地医保部门规定的缴费年限,退休后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而终身享受医保待遇,

省医保包含省级本级和按照省级统筹标准缴纳的医疗保险,仍然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范畴,其缴费标准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全省城镇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来作为基数,缴费比例仍然为8%,其中用人单位缴费6%,职工个人缴费2%,省直机关、省属事业单位和省属国有企业、所在省的中央企业等属于省级本级,其他企业和参保人按照省级统筹标准进行缴纳的,也属于省医保。省医保是相对于省会城市的市医保而言的。在执行省级统筹的地方,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城镇职工医保,都属于省级医保;而在没有实行省级统筹的省会城市,可以按照省级统标准的缴纳医保的属于省医保,按照所在市级统筹标准缴纳的医保属于市医保。不管是省医保还是市医保,在医疗报销待遇、退休后的待遇等都是一致的,但是医保的缴费年限有的地方有差别。实行省级统筹的地方,医保缴费年限执行全省统一的规定;实行市级统筹的地方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执行的是市级统筹的规定。

综上所述,居民医保和市医保、省医保实际上就是两种医保,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区别。居民医保属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医保和省医保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属于两种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其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医保账户、退休待遇等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市医保和省医保在本职上没有什么区别,除了缴费年限省市之间有部分区别,其他的几乎没有区别。

省医保与市医保有什么区别?哪个好?
浏览4591次分享举报

省医保与市医保的区别如下:
报销比例不同,各地情况不一样,一般是省医保报销比例高于市医保。
省医保只能是省直单位的职工和档案在省人才代理中心保管且办有省养老统筹的办理;市医保只能是市直单位的职工和档案在市人才代理中心保管且办有市养老统筹的办理。

2、报销不同,各地情况不一样,一般是省高于市医保。

3、省医保只能是省直单位的和档案在省人才代理保管且办有省养老统筹的办理,市医保只能是的职工和档案在市人才代理中心保管且办有市养老统筹的办理。

  如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市县(市)区统一政策,但与省医保略有差别。参保人员在年度内(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特殊病种及治疗的医疗费用由支付的起付为福州市上年度的12% (现行为1142.4元);在年度内住院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依住院次数的增加而递减,首次住院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为福州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总额的10%(现行为952元),在二级及其以下的首次住院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下调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为714元)。年度内多次住院每次递减3%,直至降至零止。年度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为福州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现行为45000元)。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的医疗费用主要由统筹基金支付,但个人也要一定比例。如:在职人员在三甲医院发生的住院,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在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个人负担15%,退休人员个人负担10%

您好,省医保和市医保有如下三点不同:
1、报销比例不同,一般是省医保报销比例高于市医保。
2、定点医疗机构不同。
3、就医和住院用药和检查不一样。省级医保就医和住院时用药数量和检查项目都比市级医保多;
4、省医保只能是省直单位的职工和档案在省人才代理中心保管且办有省养老统筹的办理,市医保只能是市直单位的职工和档案在市人才代理中心保管且办有市养老统筹的办理。
5、省级医保可以在任何医院就医和住院(参加了定点医疗保险医院)。而市级医保一般只能在市级医院就医和住院(参加了定点医疗保险医院)。

无论省医保和市医保都是按照工资的系数缴交,1:1的比例是个人账户上的,这个没有什么区别。

1.医院门诊:省医保使用1200元(医保范围内的钱)开始启动统筹,公务员16%自付比例,其他单位30%自付比例,可以使用到1.2w;市医保使用1500开始启动统筹,40%自付比例,只能使用到6000元

2.很多药品省医保都可以0自付,市医保很多药都有自付比例。

城乡居民医疗是国家为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它是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解决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及基本医疗支出问题。本文介绍了参保的好处,还介绍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报销比例与城镇的区别等。参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不过部分民众对其中的具体事项还是不清楚,希望本文能帮到大家。

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好处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带有一定强制性,筹资方式是以居民个人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辅。按照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相一致的原则,为城镇居民提供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那么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
1.能有效地为患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这是最直接最实在的好处;
2.如果参保人身体健康,那么其所缴的保费可用于救助其他病患,从而体现出“一人有病万家帮”的互助共济精神;
3.让患者可以更安心接受治疗,不会因为害怕没有钱治疗而影响心情;
4. 参保门槛低,城镇居民身体不分好差、年龄不分大小都可以参加。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所需参保材料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主要包括学生儿童、家庭居民、残疾人、低保户等。那么这些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
1.如果是以家庭为单位参保的城乡居民,需提供居民身份证以及复印件、户口本。
2.属于重度残疾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享受低保待遇人员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身份人员,应当提供相关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3.年满十八周岁随家庭参保的在校学生,需提供学生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4.大中专院校学生参保时,需提供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或学生证。属于重度残疾、特殊困难家庭、享受低保待遇和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应当同时提供符合规定的相关凭证。
5.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读书的子女参保时,需提供其父母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或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缴费证明以及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还需出具学校提供的学生证明。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当前我国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未实行统一的缴费规定,由各省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自行制定。一般来说,学生、儿童每人每年筹资标准是100元,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60元,其余40元由政府补助。重度残疾、享受低保待遇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儿童,个人不缴费,医疗保险费全部由政府补助。非从业城镇成年居民按照每人每年560元筹资,缴费和补助标准如下:
1、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个人不缴费,医疗保险费全部由政府补助;
2、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120元,其余440元由政府补助;
3、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330元,其余230元由政府补助。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一项实在的惠民制度,在国家的鼓励下,已经越来越多人参保。那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是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1.学生、儿童年度内产生的符合报销要求的医疗费用在18万元以下的,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5%;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5%。
2.年满70周岁的老人年度内产生的符合报销要求的医疗费用在10万元以下的,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0%;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5%。
3.其他城乡居民年度内产生的符合报销要求的医疗费用在10万元以下的,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0%;二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55%;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0%。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区别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职工医疗保险同属社会医疗保险,不过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无工作无社保的城镇居民、没有享受退休金的老年人、学生儿童、婴幼儿、低保对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保障对象是用人单位的职工,以及享有退休金的老年人。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居民个人缴费为主,享受一定的政府补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保费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缴纳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6%,职工个人2%,不享有政府的补贴。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低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为50%到70%,而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为70%到85%。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原城镇居民和新农合)2021年缴费标准和方式

从现在起到2020年12月31日为城乡居民医保下一年度的参保缴费期,2021年的缴费标准是多少?个人参保的都有什么缴费方式呢?小编进行了梳理。
一、2021年度我市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


2021年度我市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分为两档:成年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330元;未成年居民和大学生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180元。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个人缴费部分,继续按相关规定给予补助。
城乡居民按年度缴费,在预缴期内参保缴费后,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在校学生按学年缴费,按学年享受待遇。每年10月1日-12月31日不再办理当年参保缴费(低保、特困、新生儿除外)需预存下一年度的保费,自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逾期参保的,需按当年规定的个人缴费标准一次性补费,自缴费到账后第3个月起(不含缴费当月)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此外,新生儿出生后,需在出生之日起3个月内(含3个月)办理医保参保缴费手续,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待遇期至当年12月31日。如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跨年度参保缴费,需要报销出生年度医疗费的,应缴纳两个年度的医保费。出生3个月后参保的,自缴费到账后第3个月起(不含缴费当月)享受医保待遇。
二、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方式
2021年城乡居民保险费由税务部门负责征缴,城乡居民在村、社区参保的,可以通过集体缴费。不能通过集体缴费的可以通过 “丹东医保”微信公众号进行缴费,参保个人即可以自己缴费,也可以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及其他参保人缴费,实现了足不出户缴纳医保的功能。原绑定丹东银行存折(卡)进行扣费的方式不变,请注意及时预存保费(推荐使用微信缴费,不排队,零等待!)。

城乡医保和新农合有什么区别?看完你就知道了

从目前来看,国家近年来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有很多惠农政策就与农户朋友们治病就医有关。比如城乡医保的并轨,就意味着看病就医报销比例的提高,那么城乡医保的报销比例是多少呢?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城乡医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和新农合的区别在哪?
有农民朋友问城乡医保和新农合是一样的吗?其实不是的,城乡医保是指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两项制度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而新农合只是保障农民朋友看病就医的一项制度,必须得农村户口才能参保,农村户口还要以家庭为单位整户参保。
城乡医保并轨后,就意味着咱们农村人也可以享受城里人的医疗待遇,再也不用担心报销低、看病医疗服务不全面等问题。异地就医报销这一块,城乡医保也比较规范,有一站式服务。
2019年城乡医保的缴费标准是多少?
据官方消息可知,2019年度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时间为:2018年9月1号到2018年11月30号,还没有缴费的朋友抓紧了。
医疗待遇的享受时间为: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如果你是中途参保的人员且符合政策规定,将从参保的次月开始享受城乡医保(新生婴儿除外)。
从上图的官方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年的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都同步提高了,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在今年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四十元,达到了每年每人不低于490元的标准。也就是说2019年的城乡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将同步新增四十元,达到了每年每人220元的标准。据了解多出来的四十元是大病医疗。

城乡医保怎么报销?城乡医保的报销比例和范围
在每月可以申报的时间范围内(各地的时间不同,可以现在网上查询好),准备好所需的报销材料,比如身份证复印件、有医院专用章的病历复印件等,材料肯定不只这些,要报销的时候先咨询好相关工作人员即可。最后,准备好所有材料到你的参保所在地的所属乡镇、街道社保所进行申报。
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
一级医院:起付线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二级医院:如果是在县二级医院就医,医疗费用在6000元以下的报销比例为60%,高于6000元的报销比例为80%,起付线是四百元。如果是在市二级医院,报销比例还是一样的,区别是起付线为600元;
三级医院:如果你是在县级三级医院就医,医疗费用在6000元以下报销比例为65%,高于6000元报销比例为80%,起付线600元。如果你是在市级三级医院看病就医,医疗费用在一万二以下报销比例为55%,高于一万二的报销比例为75%,起付线为800元;
市外医院:医疗费用杂两万元以下的报销比例为45%,高于两万元的报销比例为70%,报销的起付线是1500元。
镇级合作医疗门诊每年报销限额累计为5000元。年满六十周岁以上的居民,住院费用以及护理费每天可报销10元,每次最高累计为200元。手术费一般是按照起付线1000元内标准报销,超过一千元的按照一千元报销,报销限额为1000元。
注意:以上这些报销比例和限额,因为地区不同,金额也会有所差异,具体请以当地实际政策为准。

2021年,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完成“合体”!关于新农合的这些变化你要知道

“看病难,看病贵”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无数人绕不开的话题,新农合的出现真的是给带来很大的福利。

新农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称,过去主要针对农村户口的朋友们,现在新农合基本上已经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统称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从2020年开始,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把 “新农合” 与 “居民医保” 合并,统一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看病不再区分城市还是农村,但有部分地区,还是实行新农合制度,重要的是一直没有实现真正的统筹。从2021年开始将完成并轨,统筹实行城乡居民医保。

每年年底,人们都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办,这件事情就是缴纳新一年的新农合。
参保了新农合的朋友在保障期间内,在定点医院住院期间产生的医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收费费……只要符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都能报销。


新农合报销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门诊、住院和大病报销。
门诊报销分为几种情况:如果是在村卫生室就诊,可以报销60%,镇卫生院就诊可以报销40%,二级公立医院就诊报销30%,三级公立医院报销20%。除了报销比例,还有限额,一般村卫生所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是10元,镇卫生院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二、三级医院处方药限额200元。


住院报销也是有范围的,像各类检查(心脑电图、拍片、化验、针灸理疗)每次限额200元,手术费限额1000元。另外,60周岁以上的老人去卫生院住院,可以每天获得10元的补偿,但是最高补偿200。住院的报销比例会高些,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


每年最高可报销30万元,免赔额为1万元,报销比例根据医疗费用决定,1-3万元按55%报销;3-7万元按60%报销;7-15万元按70%报销;15万以上按80%报销
新农合报销的是特定病种,具体以当地的具体政策为准,特殊疾病和治疗可能会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内。

新农合4个变化更"给力"

新农合自推出以来,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因为它真的帮老百姓解决了不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看病能报销,大大减轻了人们看病经济负担。
更值得高兴的是,新农合又迎来新变化,可以说新农合更“给力”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新变化。
1、完成“新农合”与“城乡医保”并轨
完成“新农合”与“城乡医保”并轨,统筹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就是说,以后新农合的称呼就转变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了,这不仅是名称的变化,对于农民来说,保障范围以及报销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新农合在与城乡医保完全并轨前,医保药品目录只有1100种。但在并轨之后,医保药品目录将进行整合,目录内药品将达到2400种,医保支付比例也将提高至60%。也就是说很多过去不能报的药,今后都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报销。
很多年轻时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农民,到了中晚年都会落下一身的毛病或者一些慢性病。根据以往的新农合政策,三高、哮喘之类慢性病是不能得到报销的。但是在2021年之后,即使大家罹患慢性病,也能够实现门诊慢病报销。


3、5类群体不用缴费也能享受新农合福利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一年缴纳280元的费用不算太高,但是对于偏远地区一些生活相对困难的家庭来说,他们一般是缴纳不起的。为此国家规定这5类人不用交钱也同样能享受到新农合的福利。他们分别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五保户、低收入家庭、农村优抚对象以及孤儿。
4、报销的门槛降低且报销的比例增高
新农合作为医保福利,其报销也是有门槛的。在以前的时候,新农合的报销门槛一般在2000元以上,一些地区甚至在3000元,如此高门槛的报销机制,让不少农民都觉得新农合没什么用处。

新农合一直涨,还要交吗?

近年来,新农村合作医疗缴费确实在水涨船高,2000年初期刚刚实行试点的时候,个人缴费标准只有10元,当时因为钱不多大家并没有什么感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缴费标准执行上涨至100元、200元乃至今年的280元。很多人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交。


对于普通群众,还是建议未雨绸缪,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意外。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孩子,出意外得病的概率会更高。
对于我们普通人,虽然说交了不一定得病,但是万一得病可就悲催了。新农合一旦用起来,报销还是非常多的,能够大大降低我们的医疗负担。

所以,新农合肯定还要交,每年花二三百元,买一份医疗保障,万一生病住院,可以报销一半以上医疗费,可以说花小钱得到大保障。如果不交,代价非常大,全额自费不说,可能家庭因病返贫,谁能承担得起呢?因此新农合涨多少还得要交,毕竟医疗保险是刚需。

真正的保障是:新农合+商保

众所周知,在患病后,会产生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医药费用。直接医疗费用就是治疗所需费用,而间接医疗费用则包括护理费、营养费、康复后的休养费和生病期间的收入损失。


新农合只能报销直接医疗费用,许多进口药比起国产药,效果好,无副作用。但是进口药价格很贵,医保也不能报销!此外,一些检查,如核磁共振、伽马刀等,以及一些专家诊疗、高新尖诊疗技术等,医保也是不能报销的!
如果罹患重疾,真正有效的药物、治疗都是需要自费的!就算有钱治病,康复后需要的间接医疗费用更是无底洞!


如果只靠新农合,是很难顶得住治疗费这座“大山”,这时候,商业保险作为一个良好补充,就很有必要了。
重疾险,简单理解,就是一旦确诊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赔付我们一笔固定的钱。(合同约定范围内)不管之后会花多少钱治疗,这笔赔偿金已经全额给付,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而医疗险,主要用来报销医疗费用。无论是重疾还是意外,只要发生医疗费用,花多少报销多少,没有额外补偿。


新农合作为最基础的保障,咱们一定要优先配置上。但如果想要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保障,医保、商业保险一个都不能少。

台湾地区新冠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在疫情面前,台湾当局选择躺平,难道民众只剩祈祷了?

随着#台湾疫情#的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话题,这些天,台湾地区新冠疫情的真实规模再次引发关注。

近百位台湾同胞近日自发录制了“我在台湾,我愿意打大陆捐赠的新冠疫苗”的短视频,视频拍摄者表示, 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打上大陆的新冠疫苗。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6月11日表示,符合接种条件的台胞可来大陆接种疫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在大陆接种疫苗的台胞已达6.2万人。

一年多来,台湾当局活在防疫模范的梦幻当中,直到因为“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的隐瞒而引爆。在岛内舆论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之际,真相却是,预计到7月底,台湾最多能收到300万剂疫苗,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尽管这两天台湾地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有下降趋势,但疫情三级警戒仍延长至6月28日。在疫情面前,台湾当局选择躺平,难道民众只剩祈祷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台湾岛内,台湾地区新冠肺炎疫苗供应早已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引发了全民“疯抢”乱象。

因此,笔者在这则“我在台湾,我愿意打大陆捐赠的新冠疫苗”的短视频里看到,视频拍摄者表示,他们只是生活在台湾的小老百姓,台湾疫情失控,他们应该有选择活下去的权利。

在视频中,拍摄者认为,大陆生产的国药和科兴新冠疫苗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苗紧急清单之列”,是安全有效的。他们呼吁台湾当局要为台湾的小老百姓着想,不要再政治意识形态挂帅,期待台湾疫情早日过去,台湾同胞都能够平安健康。

事实上,台湾新冠疫情严峻,疫苗又迟迟未能落实,让台湾出现一波逃难潮,不少台湾民众前往大陆接种疫苗。据台媒报道,台商会长徐正文透露,原先台湾疫情控制得不错,很多台商朋友,因为不想来回隔离,都留在台湾,但现在台湾疫苗不够,因为路比较近,就决定去过大陆,顺便接种疫苗。大陆对台胞、台商、台干都比较友善,符合条件的只要有预约登记就能免费接种。(详见周刊此前报道 《为保命,台湾地区不少人被迫出岛打疫苗 》 )

台湾地区新冠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据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6月12日数据,台湾地区新增250例本土病例及1例境外输入病例,另新增26例死亡病例。据统计,截至6月12日,台湾地区累计12746例确诊病例,其中11539例为本土病例,累计411例死亡病例。

而从台媒的报道来看,台湾最近连续出现多起居家、办公地点猝死,死后才确诊的案例,原因都是隐形感染,肺部功能不足,血氧指数低,身体机能“隐形缺氧”所致。

另外,在已经确认的病亡者中,除了12%在送院前死亡,18%送院三天内死亡,80%送院五天内死亡,35%死后才确诊。大部分医院内的病亡率达10%。

有文章认为,ICU紧张和急救设备缺乏或许是部分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台湾医疗体系在疫情汹涌中,基本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

根据台北、新北各地主要大中型医院的病床数统计,由于呼吁普通病患“非紧急不就医”,医院床位占用率一般只有一半左右。更可怕的是,台湾各大公立医院基本没有改造扩充隔离病房;众多无隔离病房的民营医院,甚至高挂免战牌,谢绝救治新冠患者。

当然,更关键的还在于官方层面——可以说是毫无组织指挥,无动于衷。台湾现在号称每日核酸检测能力已过5万,且不说疫情一年多后这个数字只是普通第三世界水平。

在笔者看来,纸面数字若不实际投入使用,那再高也是枉然。

徐实:救治新冠肺炎的多是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去哪儿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疫情牵动全国上下。2月9日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双出现下降。这说明,全国人民主动配合政府进行的自我隔离,确实收到了成效。尽管面对疫情依然不可掉以轻心,但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
认真观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在不同地域差异极大。根据湖北卫健委2月19日发布的数据,全省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1682例,全省累计死亡1921例,病死率3.11%。截至2月18日24时,全国其他省份确诊病例为=12547例,累计死亡例,病死率仅为0.6%,甚至低于某些流感病毒毒株造成的死亡率。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浙江有1172个确诊病例,而死亡病例竟然为0。
不同地域间巨大的死亡率差异应当如何解释呢?就算新冠病毒能变异,也不太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脱胎换骨”。这里面不得不提到各地医疗资源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极大影响了确诊病例的预后。
相比之下,浙江的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19年2月,浙江省共有约60所三级甲等医院【1】。不仅应付上千病例不在话下,还能抽出精兵强将组建医疗队支援湖北。每一个浙江的新冠肺炎病人,身边平均都有好几位医护人员监控着,有什么症状立刻就能控制住,高端医疗设备可着劲儿用。正是这种医疗资源的大量投入,才创造了死亡病例为0的奇迹。
而湖北省只有33所三级甲等医院,却要应付累计61682个确诊病例,此外还有上万疑似病例需要隔离处置和进一步确诊。毫无疑问,湖北的公立医院系统已经在严重超负荷运转,客观上难以保证每个病人都及时地得到最好的治疗。就在前几日,湖北尚且存在诊断测试的瓶颈,积压的许多疑似病例因为无法立即确诊,只能暂时拖着;直到湖北获得了大量外部支援,诊断测试通量的问题才算刚刚解决。
海量病人短期内涌入各大医院,可是用于治疗重症病人的病房有限——迫不得已临时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有经验的大夫同样有限,以致湖北公立医院系统已经动员了所有的医生,普内科甚至眼科、牙科的医生都被派去抗击疫情。即便如此,摊人头下来,也是一个医护人员围着好几个病人转,病房和医疗设备等硬件还不见得跟得上。
湖北公立医院系统不仅出现了资源不足,还面临着严重失血:抗击疫情对医务人员来说也是危险的事情。收治新冠肺炎病例的大型公立医院也先后出现了医务人员感染,尤以武汉为甚。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等一些医务人员不幸去世,还有更多医务人员正在治疗中。这几百人的减员,使得本已不堪重负的湖北公立医院系统雪上加霜。假如没有外部支援,那真的是要撑不下去了。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是1716例,那么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
幸好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各方医疗团队成建制地开往湖北抗击疫情。先是人民军队的医疗团队接管了火神山医院,然后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这四大中国顶级医院派出的医疗团队齐聚武汉、共克时艰。2月11日,国家发布了19省对口支援湖北的方案,1.1万余名医护人员随即从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奔赴湖北。希望湖北能够尽快度过这个难关。什么时候病死率降至与其他省份接近的水平,就说明湖北公立医院系统接近正常运转了。


值得关注的是,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正面抗击疫情的完全是公立医院系统。全国各省市确定的定点收治医院,都是大型公立医院,因为私立医院要么没有资质收治病人,要么干脆不愿收治病人。例如,从武汉红十字会那里领取了1.8万个KN95口罩的武汉仁爱医院,只有二级综合医院的资质,从1月23日起就不再接收发热病人【2】。
而武汉此次医疗服务整体力量严重不足,其中原因之一是武汉公立医院占比显著低于全国,2017年武汉市有公立医院96家,私营医院258家,私营医院占比72.9%,显著高于全国私营医院占比64%。
私营医院几乎没有三级医院,以专科医院居多,最多也就是二级综合医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关键时候真的没用。事实证明,私营医院只能在某些方面作为公立医院系统的补充,而并不能承担与公立医院系统相同的作用。
从全国各省市奔赴武汉的医疗支援队伍,也都是从各大公立医院抽调的精兵强将。这时候中国最赚钱的莆田系医院跑哪儿去啦?没见他们派人参加医疗支援队伍。想必参与对口支援的各省市也很清楚,在这种关键时刻,私营医院既指挥不动,也指望不上,只有自己经营的公立医院系统才是可靠的力量。
回过头来看看,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意见》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它第一条规定:“拓展社会办医空间。落实十三五期间医疗服务体系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各地在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时,要首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
正是这场疫情,让人民群众看到,《意见》中的方针是多么不靠谱。首先,《意见》假设我国公立医院系统当下拥有的资源已经完全满足、甚至超过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所以才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然而这个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退潮的时候才会看到海滩上谁没穿裤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北省远远超过其他省市的病死率,充分说明当地现有的公立医院系统不足以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湖北省放在全国范围内还算经济和基础设施稍好的地方,2018年的人均GDP可以排到各省市中第10(不计台湾)【3】。更令人忧心的是,公立医疗资源少于湖北的省份还有很多,例如山西、吉林、广西等等。假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开始爆发于这些省份,估计他们更加招架不过来。
也就是说,我国公立医院系统并不存在资源过剩,恰恰相反,公立医院系统整体处于资源不足的状态,平时仅能做到勉强维持,遇到疫情时甚至会出现救治能力的严重缺口。


既然如此,“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的方针岂不是莫大的讽刺?疫情严重的时候,“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人民群众有目共睹——反正收治病人的不是他们,奔赴湖北的不是他们,甚至进社区喷消毒水的也不是他们。《意见》所鼓吹的医疗改革思路,恰恰是法家所批判的“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平时攥着仨核桃俩枣扣扣搜搜,不愿为公立医院系统夯实基础;等到遭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却又只能依靠公立医院系统来救场。面对2020年开年的疫情,当初的决策者是否应该感到羞愧?
笔者并非“事后诸葛亮”,而是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意见》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的方针。《意见》刚出台时,。而今新冠肺炎疫情证实了笔者先前的判断。中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为14亿人口服务的医疗体制改革既不该有、也经不起方向性的错误。
国内有些打着学者、知识分子旗号的人,整日鼓吹用市场化来解决中国发展中的一切问题,也包括用市场化来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他们只不过是读了几本外国书、从利益集团那里拿了些好处罢了。他们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抛弃了实践理性,对信口雌黄不以为耻。《韩非子·五蠹》中有这么一段名言:“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实,把这段话中的“先王之道”置换成“西方经济学”,便是对这些人惟妙惟肖的描绘。正是他们鼓弄唇舌混淆视听,试图将医疗体制改革引向一条“邪路”。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笔者倒是希望这次疫情能够让举国上下意识到公立医院体系的实际状况,使得医疗体制改革回归公益的方向。坚决做大做强公立医院体系,救民于水火,才是唯一的正途。

缺点?我的总结是太好,物极必反。
好到什么程度?好到连瑞士的健保,还不如台湾的,比如保费是台湾的15倍,每月750美元左右,台湾50美元,台湾看医生几乎不用任何预约,可以用任何仪器,几乎所有药,连进口药也随便报销,瑞士买最便宜的普通人保险,很多药是不报销的,很多机器检查和手术,看医保好坏要自费一小部分,看经常得几个月前预约。德国,法国还不如瑞士。

台湾比瑞士富有吗?不是,那为什么瑞士不能把健保做得至少跟台湾一样?瑞士人笨吗?还是穷?主要瑞士的政客和人民都是理智的,有长期战略规划,选民也倾向选稳妥的政客,不会卯吃寅粮,把定时炸弹留给下一代。台湾政客无所谓的,都是诈骗犯,能骗就骗,任期尽量捞钱转移到海外,比如某陈姓总统海外成立台湾XX基金。

台湾健保基本是90年代台湾民主化的产物,政客为了讨好民众拉选票,哪管你以后洪水滔天,从此开启民粹大门,在台湾现有的制度下,健保已经成为神主牌,谁也不敢碰也不能碰,雪球只会越滚越大,到头来还是全民买单。台湾的经济常年停滞,然而老年人口逐年暴增,健保总支出几乎是10年翻倍,财政收入没提高却要应付不断升高的支出,怎么办?

台湾多是私人医院诊所,台湾这套健保主要是靠与私人医疗机构统一议价而压低健保费用,长此以往,医院几乎入不支出,靠手术和住院只能亏钱,又不敢脱离健保系统(无法经营),只好开展各种自费项目自救,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就是莆田模式,推销各种“自费检查”,医学美容,”自费保健疗法“,当然,还是有底线的,没莆田医院这么low。

政府入不支出怎么办,现在的应对办法是短期不断增加自费项目,从当年的26%自费率到现在的36%,已经低于很多国家,连韩国都不如(看过吧,癌症这些大病韩国自费率很高,在发达国家是垫底的),所以台湾健保的神话歧视已经破灭,如果经济无法重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差,然而,健保是潘多拉的盒子,台湾现有制度下是无法合上的,只要政府没倒闭,硬着头皮也要撑下去,还不能大幅缩减,到最后总得有人买单,我希望不会是我们。

全民健保是很好的东西,但我不支持台湾这种不量力而行的盲目对民主发放福利,必须依据国情和经济状况随时调整,毕竟这东西,到最后是全民买单。

台湾私立诊所的生存环境与发展之道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实施社会保险,当时一共有13种社会保险形式,给付的比例都不高。公费和自费并行,对于私立诊所来说,既有社会保险的病人,也有自费的病人,在支付上总体压力并不太大,收支平衡得比较好。

1995年全民健保实施是一个分水岭,把13种社会保险合并为一种医疗保险。健保的特点是广覆盖,大部分医院和诊所都纳入了健保的支付范围。这以后私立医院的数量就在持续减少,由于支付的严格控制,对于医院来说如果不能控制好运营成本,达到规模效应,则意味着亏损和倒闭的风险。从2001年以来,倒闭的医院以50床以下的小型医院居多。

2006年健保制订了合理门诊量规定,对于诊所来说,按照不同门诊量范围支付每次的健保赔付金额,服务量越高的范围,健保的支付金额越低。而对于医院,则按照上一年门诊量为基数,通过公式来计算后一年门诊量的一定百分比。

合理门诊量的使用初衷有几方面。一是希望医生能够对每一位病人的服务保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用几分钟时间打发病人。二是希望通过门诊量来鼓励医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就诊,比如慢病长处方。

台湾的私立诊所一直是基础医疗的主力军,且台湾私立诊所的特征是单人执业远超过多人联合,也就是说诊所的规模较小,主要服务于家庭,定位家庭医学。联合执业的比例为20%左右。但近年来基层诊所面临大医院扩张压力同样巨大。在私立诊所执业的医务人员占台湾所有义务人员的30%不到,而这一比例在80年代的时候超过50%。

健保的实施以及合理门诊量的设立对基层的私立诊所来说,形成了发展门槛。健保对于超出合理门诊量的部分并不是不支付,只是支付较低,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大医院来说,仍然可以通过不断扩张病人数量来跑量,并不太在意支付偏低的问题。

而对于门诊量整体较低的私立诊所来说,分档支付等于是在门诊量上升的时候,让他们的平均每人收入不断下降,因此整体来说,台湾的基层诊所面临大医院扩张的压力非常大。

此外,台湾并没有建立强制的转诊制度,缺乏这一制度导致基层在门诊上直接与大医院门诊部竞争。台湾大部分诊所都是单体诊所,联合多人以上的诊所比例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只有20%左右,诊所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检查条件也比较弱,因此近年来受到大医院门诊部挤压也非常严重。

近年来台湾的私立诊所纷纷展开多元化经营。虽然诊所数量上在不断增长,但偏向利润较高的服务,比如医疗美容和牙科。西医诊所也纷纷增加美容、抗衰老、营养品、体检等项目来增加收入。

从台湾私立诊所的发展情况可以获得几方面启示。

首先,在一个缺乏强制分级问诊的市场里,基层与大医院门诊服务的正面竞争对基层诊所的发展非常不利。由于亚洲城市的都市属性,相比美国的小镇属性,大医院更为可及,因此对于基层有明显的竞争压力。这一点与内地市场类似。

第二,私立诊所的规模偏小,意味着设备和技术更新的压力较大,甚至无法具备完整的技术条件,因此靠口碑和家庭服务质量取胜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由于支付方压力较大,规则收紧,越小规模的机构可能面临生存压力。对于医院来说也是如此,这从台湾过去十几年中倒闭的大部分都是50床以下医院就可以看出来,而新建的医院规模都普遍偏大,有集中化的趋势。

这一点对于中国内地的医院和诊所来说也是类似。未来单体诊所可能面临一阵倒闭潮,而一部分中小型经营不善的医院如果失去地方财政的足够支持,也将面临业务困境,届时则可能是民营资本进入私有化的机会。

此外,台湾的医药分开并不是强制的,而是通过支付政策的不同以及鼓励慢病长处方来鼓励医疗机构将处方流出。比如,根据台湾2015年的规定,对于合理门诊量在81到150人的诊所,如果开具慢病长处方且交给特约药房拿药,健保的门诊服务费用支付价格是125元新台币,而如果没有开具连续处方但也是将药房交给药房,则支付70新台币。而如果同样开具慢性病连续处方,但是在本机构拿药而不是通过药房,则只支付100新台币。

通过这种支付规则的不同,目的是鼓励处方流出,并且开慢性病连续处方以降低重复就医,提高效率,节约诊金。

最后,私立为主的体系保证了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服务品质,用户体验,效率管理方面的市场竞争。但也有不少人士指出,私立为主的体系偏向于利润丰厚的业务,而不是真正民众需要的业务,因此在服务发展方向上会和民众基本需求有偏差。这一点将对中国未来医院的走向提供重要启示。

在未来支付方进一步挤压费用的大环境里,大医院面临的经营压力也会增加,未来数量上很难再有快速增加,甚至可能会减少(如关闭分院或者民营化)。一些利润空间不高的项目可能会被剔除以保证生存,尤其在补贴难以到位的地区,公立医院可能会分出一部分利润不高的项目。而私立是否去选择进入这些领域,以怎样的形式去做就是一个策略上定位的问题。可能有一些体制外机构会将这些服务接过来,但打造成更为优质的服务而抬高价格。也有可能通过跑量的措施来增加收入,保证薄利空间。

健保支出連年成長 就醫品質卻愈來愈差

從數字看台灣健保20年

健保年收入增至5557億元,卻仍困難重重

自從1995年3月實施全民健保後,健保收入與支出從來沒有減少過,收入從第一年760億元增加到2013年5557億元,但健保署仍然喊窮,希望對企業與人民增收健保費,而醫護人員為何又沒蒙受好處,每個大喊「血汗醫院」,紛紛想轉換跑道。顯然制度設計與分配出了嚴重問題。在1995年3月跟健保同一天開幕的桃園壢新醫院,創辦人張煥禎笑說:「我跟健保同年同月同日生,希望不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句話反映了對醫療環境的無奈。

民眾每年就診15次,洗腎給付高達11.6%

便宜又方便的健保,一次門診費用100~300多元不等,把醫院當購物中心逛,昨天在台南成大醫院,今天到台中榮總,後天再到台大醫院……,幾百元就可以找遍台灣名醫。造成台灣人看病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年門診15次。美國人不到4次、英國則是5次。

健保花費攀升,就是因為給付項目愈來愈多,每年不斷新增,幾達包山包海、大小通吃,當然每一項給付就減少了。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指出,在還沒健保前,公保一條腿靜脈曲張手術費1萬6000元,兩條腿乘以2。變成健保後,目前第一條腿開刀約剩4000元,第二條腿手術就變1/2。

但魏崢指出,健保也有太過大方的地方。例如心臟裝個體內自動電擊器一裝50萬元,已經是買一台車的錢了。沒有給付前很少醫生幫病人裝,但一給付,馬上10倍、100倍在裝。

再比較2013年與2004年,健保門診給付最多的前五大疾病,洗腎(慢性腎衰竭)的治療件數,從90萬件飆至260萬件,成為給付金額第一名,占11.6%。洗腎病人每人一年要花掉健保52萬元,這個費用都可以讓病人換腎了,有7.5萬人洗腎,卻只有1/10的人登記換腎。在國外,洗腎病人的換腎比率是一半。如果台灣洗腎要自行給付一定費用,換腎比例一定會提高。

件數最多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從7230萬件減少為5300萬件,占比名次掉到第三。然而,等於每人每年要看兩次感冒,件數是所有疾病的第一名,花掉醫生不少的時間。歐美人很少感冒去看病,因為看病很貴,多半到藥局買藥、多休息喝水就好。

醫院靠門診拚業績,住院病人誰來顧?

1990年代健保設計時,原先是希望住院收入超過門診收入,但由於健保強調論件計酬精神,導致門診成為各大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一般而言,門診雖然賺小錢,但保證賺錢,而且之後的檢查都有一定給付。但病人若住院,一不小心可能就讓醫院賠錢,因此門診給付占醫療支出比率逐年增加,從66%(2002年)成長到69.6%(2013年)。

連幾大教學醫院也必須加門診衝業績,不少紛紛加開黃昏門診、夜間門診、假日門診等。衝量下,讓有經驗的主治醫師疲於奔命看門診,病房內更嚴重的病人,就讓較資淺的住院醫師照顧,對於長遠的醫療環境是有害的。

醫美勝過傳統醫療,整形醫師增加190%

前不久,醫生出身的立法委員蘇清泉跟記者開會時,語帶誇張地說,他就讀醫學系的兒子,同學們選科別,被歸到婦產科的同學們,一知道結果,馬上跪下來痛哭。

近幾年台灣醫界出現「五大皆空」科,至今沒有好轉,因為沒有新手接班,目前40歲以上的資深醫師愈來愈累,年輕一輩紛紛轉去「沒有生命危險、少醫療糾紛、工時固定」的五官科及皮膚科,簡稱「五加皮」。

2013年比上1998年,婦產科醫師數量只成長3%、外科多15%,然而,牙醫增加55%、皮膚科增加87%、整形外科則增加190%。台灣醫師數量到底夠不夠?與其他國家比較,每百床病床的臨床醫師數量,台灣只有27人,遠低於美國的79人、英國的92人、瑞典的38人。表示台灣醫師要照顧的病人數量遠高於其他國家。

醫療變廉價,提供一元服務僅賺0.83元

台灣健保總額是一定的。餅就這麼大,但醫療診治行為愈來愈多,因此設計出一套機制,讓每個醫療院所得到的給付打折。以西醫為例,2003~2013年間,平均點值最低掉到0.8635,近幾年也是逐年下降,今年第一季台北來到0.83。等於提供一元服務只能拿到0.83元。台北市就醫相對便利,造成醫療診治行為更多,壓低浮動點值。

健保署也是有苦衷,總額就這麼多,但每年有新增加給付項目,各醫療院所的醫療服務業務又成長,只好想辦法刪減藥費、找出各家提供的哪些醫療服務有「瑕疵」,可以整筆刪除。結果,醫生做愈多卻給付減少,只好拚命做更多,總數可以拿更多。但當總數成長時點值就下降,大家只好又做更多,健保署再刪更多,成為惡性循環。

醫療糾紛遞增,醫病關係雙輸

近幾年來讓醫界煩心的事除了辛苦外,還有醫療糾紛頻起。被病家天價索賠,已讓不少醫師退縮,病患親友在急診室痛打醫護人員的新聞頻傳,也讓醫師灰心。例如敏盛醫院副院長兼骨科部主任吳興盛就分享,他部門一位40多歲的骨科醫師因為一次醫療糾紛,「傷心」離開醫院,到坊間骨科小診所看診、打針就好,再也不碰開刀手術了。

近幾年來醫療糾紛遞增,健保開辦當年只有194件,2012年已達524件。雖然最後一審被判有罪、有罪定讞的人數是5~13人之間,但已有判賠超過4000萬的案例定讞,這對醫師的醫療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保守、防衛取代積極治療,醫病關係已雙輸。

【健保20週年倒數,《遠見》連六期專題報導】

1995年3月1日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到明年3月將滿20週年。目前有99%以上國民納保,就醫便利、費用親民,舉世聞名,吸引50多國來台考察。然而,台灣醫療體系卻在健保制度下一天一天崩壞,醫院與醫護人員群起抱怨,已達崩壞臨界點,高喊這樣的世界第一其實是血鑽石。而最終受害的,會是全民醫療品質。

台灣健保如何還有下一個20年?難題該如何解?《遠見》精心策劃連續六期報導,本期優先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新五大醫療危機〉,探討全民健保支出成長,幾乎年年高於台灣經濟成長率,為什麼醫療品質卻愈來愈廉價?接下來每月將陸續刊登不同主題,敬請期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鄂州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