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药康卖老年痴呆模型吗?

1.1. 公司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成立以来迅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模式动物领军企业。

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集萃药康或药康生物)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是国际品系最多的小鼠模型供应商之一,立足南京总部,在江苏常州、四川成都、广东佛山、北京大兴、上海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已设立美国子公司及欧洲办事处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自成立以来公司高速发展,年销售小鼠模型超百万只,服务客户超千家。

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及管理团队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

公司控股股东为南京老岩,持有公司发行后49.22%的股份。公司实控人高翔博士通过南京老岩、南京溪岩、南京谷岩及南京星岩共持有公司发行后33.41%股份。南京砾岩、南京溪岩、南京谷岩及南京星岩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发行后3.43%股份,股权结构稳定。

公司创始人高翔博士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共累计两千余人),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先后兼任亚洲小鼠突变和资源学会理事长、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主任等,核心技术团队拥有约 20 年的实验动物领域研究经历,是国内最早开展小鼠模型研究及 产业化应用的团队之一,保障了公司技术的持续领先。

1.2. 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实现归母净利润 3032 万元,同比增增长66.95%。我们预期公司营收端有望在 年保持 4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商品化小鼠模型贡献主要营收,功能药效迅速发展。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定制繁育、功能药效、模型定制、代理进出口等。

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主要指向科研院校、三甲医院、创新药企和 CRO 企业提供符合客户实验要求的各类小鼠模型,主要包括公司“斑点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疾病小鼠模型、基础品系小鼠等,2021年共营收 2.53 亿元,同比增长 66.0%,高基数下仍然保持快速增长,营收占比 64%;

定制繁育业务为公司利用自身平台为客户提供常规繁育、快速扩繁、冷冻保种、活体净化以及辅助生殖等服务,2021年营收 5669 万,同比增长 13.2%;

功能药效业务主要依托公司创新药物筛选与表型分析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功能药效分析服务,2021年营收 5348 万元,同比增长 67.1%,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模型定制业务主要为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化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满足科研机构等客户对创新性的需求,2021年营收 2456 万元,同比增长 1.6%,增长较慢主要系公司小鼠品系数量快速增加,部分客户需求创制的模型已被公司现有品系库所涵盖,故部分潜在模型定制业务需求转移至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我们认为公司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与功能药效业务 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公司提供主要发展动力。

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从 2018 年的 68.2%提升至 2021 年的 74.3%,2022 年 Q1 进一步提升为 76.7%;其中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毛利率最高,2021 年以来超过 80%;功能药效随着规模扩大提升明显,2022 年 Q1 毛利率已提升至 75.81%。

公司净利率也从 2019 年的 18%提升至 2021 年的 31.7%,2022 年 Q1 净利率为 26.1%,有所下滑主要系随着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张,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增速快于营收增速。

公司 2021 年研发费用率为 14.0%,自成立以来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管理费用率相对较高主要系随着公司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自行培育并用于繁殖各类小鼠模型的养殖鼠数量增加,致使其后续管护、饲养等费用支出提高,生产物资支出增加,并且公司高薪聘请包括美国药康总经理 Mark Moore 等海外优秀管理人才。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望进一步降低,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2.1. 供给与需求决定赛道的高成长属性

模式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刚需产品。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主要包括小鼠、大鼠、犬类、猴子、斑马鱼等。

在近百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使用实验动物的研究成果占 67%;近 50 年来,最重要的 50 项医药研究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中有 22 项是利用实验动物和技术获得的成果。

模式动物涵盖面更大,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尚未列入实验动物的其他研究用物种如线虫、果蝇等。按照模型构建使用的构建技术,模式动物市场主要对应 Crispr、ES 细胞打靶、显微注射、核移植等技术类别,其中前三类技术对应的为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是最主要的动物模型服务领域。

小鼠在模式动物中应用最为广泛。

小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99%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具有同源基因;与非人灵长类等大动物相比,小鼠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等突出优势;此外,小鼠遗传背景明确,科学研究使用的小鼠绝大多数是近交系品系,同一种近交系小鼠理论上拥有的基因组 DNA 序列完全一致,这样在研究中不存在由于遗传多样性导致的结果差异,实验结果可以被不同实验室重复。

基于上述特点,小鼠在用于解析疾病发病机理、发现潜在疾病治疗靶点、验证新药及新型治疗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实验小鼠生产数量约占全部实验动物生产数量的 70.56%,大鼠排在第二位,占比 13.66%,其他动物合计占比 15.77%。

科研与工业市场对模式动物均有持续需求。

模式动物行业上游为生命科学工具行业,包括实验动物、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生物信息等领域;下游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行业,包括科所院校、医药公司、CRO 公司等研发活动实施主体。在高校与科研院所,模式动物主要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在医药及 CRO 企业,药物发现阶段和临床前阶段的研究主要在实验动物模型身上完成。

在小鼠模型市场中,根据销售渠道拆分,2019 年研究机构渠道占比约为 56%,工业渠道约占 44%。

研究机构需求增长相对稳定,工业渠道增长逐渐加快。我们认为应该从模式动物企业的供给端和下游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新药、CRO 企业的需求端来分析模式动物行业的增长。

2.1.1. 供给端:技术取得突破,品类日趋丰富,供给创造需求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模式动物品类日趋丰富。随着技术发展,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在所有动物模型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已达 67%。其所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转基因、ES 打靶和 CRISPR/Cas9 等,其中 CRISPR/Cas9 为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2013 年首次用于建立小鼠疾病模型,设计和制备更加简单,成本更低,编辑效率更高,并衍生出多种基因编辑系统,使得大规模制备基因修饰小鼠模型成为可能。

随着“靶向化、精准化”成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模式动物企业通过联合三种技术,可以提供转基因、普通敲除、全身性基因敲除(Knock Out)、条件性基因敲除(Conditional Knock Out)、基因点突变、基因敲入(Knock In)等类别丰富的小鼠以满足科研与工业客户需求。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小鼠免疫系统对异种组织和细胞的排异作用,模式生物企业同样可以提供免疫缺陷小鼠,包括第一代裸鼠、第二代 NOD-scid 小鼠、第三代 NCG 小鼠;在临床上许多药物靶点对应的人类氨基酸序列和小鼠同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相应蛋白质特定结构有所不同,特别影响大分子药物药效,为此模式动物企业开发出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和细胞/组织人源化模型;另外还有糖尿病模型、老年痴呆模型等疾病小鼠模型以及用于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的无菌小鼠等各式品类。

但是目前仍有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尚无非常合适的动物模型,我们认为随着 模式动物企业的研发推进,更多疾病动物模型的出现,会带来市场的新需求。

模式动物企业向一站式服务发展,供给创造需求。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等国内模式动物头部企业业务布局不单单是模型销售,基本均涵盖标准化模型销售、模型定制、饲养繁育、药理药效 CRO 等方向,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方面能够增加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能够拓展客户范围,增强客户黏性,行业存在供给创造需求的属性。

2.1.2. 需求端:生命科学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模式动物需求旺盛

生命科学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奠定行业高景气度。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成果转化和产品商业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实现稳步增长,从 2015 年的 1166 亿美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1514 亿美元,CAGR 为 6.7%。

中国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实验室、医药企业等进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发现以及药物临床前研究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由 2015 年的 434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86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8%,远高于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增长速度,具有较高的景气度。同时,单看企业端研发投入亦高速增长,2020 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约为 1748 亿元,

在高校与科研院所,模式动物主要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在医药及 CRO 企业,模式动物主要用于药物发现与临床前研究。行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与高景气度有望带动模式动物市场持续扩容。

临床试验数量快速增长,模式动物能够将临床试验风险有效前置。

创新药物研发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热点,创新药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仿制药,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 Frost&Sullivan 预测数据, 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 CAGR 为 8.7%,而仿制药 仅为 3.3%。

与此相适应,创新药物各阶段临床试验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年全球各阶段临床试验数量从 2137 增至 6939,CAGR 达 34.24%;中国临床试验数量从 339 增至 1031,CAGR 为 32.03%,从而进一步带动了临床前研究及其实验动物小鼠模型需求的增加。

根据集萃药康招股说明书数据,新药研发中药物发现阶段的研究成功率为 51%,临床前阶段的研究成功率为 31.8%。但是一旦进入临床阶段,相关研究成功率陡降至 19.3%。由于临床阶段投入较大,为了降低临床试验失败风险有必要在临床前阶段更加恰当地构造和使用动物模型筛选药物,有助于风险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随着创新药的快速发展,模式动物空间广阔。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迅速发展势必带来更多模式动物需求。

由于肿瘤免疫为目前模式动物主要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占比 66%),所以以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为例分析,目前国内抗肿瘤药物以化疗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 70%以上,其他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生物靶向药物等)占 23.4%,其余 4.0%为免疫治疗药物。随着相关有利政策推动,新药上市及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预计到 2030 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将分别占据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

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市场份额的提升过程意味着临床前研究及对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需求不断提升。

2.1.3. 供给与需求推动赛道持续扩容

中国模式动物市场增速远超全球,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数据,2019 年全球动物模型市场规模约为 146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可达 226 亿美元, 年 CAGR 约为 9.2%。由于我国动物模型市场起步较晚,总体规模较小,但随着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药研发迎来高景气时代,未来我国该市场有望保持高增速。

2019 年我国动物模型市场规模约为 4 亿美元,预计 年 CAGR 可达 28.1%,远 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模式动物市场占全球比例仅为 3%,根据 GMI 2019 年统计数据,中国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行业占全球比例也仅为 7%左右;而 2019 年全球制药市场规模约为 1.32 亿美元,中国约为 0.24 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 18%。

中国模式动物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远低于制药市场,反映出模式动物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存在 一定滞后,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存在较大发展机遇。

实验小鼠市场同样迅速发展。

啮齿类动物为实验动物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其中小鼠模型占据 85%比例。随着我国药物研发市场的快速发展,小鼠模型市场快速扩容,Frost&Sullivan 数据预期市场规模将从 2019 年的 28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85 亿元, 年 CAGR 达 24.9%。各细分领域均保持高增速,尤其是包括药代、药效、安评在内的非 CMC

2.2. 国内企业后发优势,国产替代前景乐观

国内企业体量与国际龙头尚存差距,但国产替代前景较为乐观。

模式动物全球范围玩家主要包括 Jackson Lab、Charles River、Taconic 等,国内主要有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百奥赛图、赛业生物以及Charles River子公司维通利华(还有部分未上市企业如维通达、艾德摩等)。与国外龙头相比,国内企业发展时间短,营收体量及国际化程度上尚存差距。

但我们认为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

①部分企业如 Jackson Lab 作为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小鼠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更长的周期,虽然 Jackson Lab 在国内在寻找本地动物房,但企业属性决定其小鼠价格不会低于美国本土价格,国内企业具备价格优势;

② 相比普通实验小鼠,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更加贴近人类本身的生理系统,成为目前科学 研究和创新药物发现领域的重要模型。国内企业具备工程师红利,能用更小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开发人源化基因修饰模型,数量上已经全球领先;

③服务态度与体系更加完善。

我们认为模式动物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技术层面:从模型设计构建到对生理和病理表型分析需要深厚技术积累与稳定人才团队;

②运营层面: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构建、繁育需要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因此要求企业建设符合标准的实验室、动物设施以及购置专用设备,以保证繁育环境能达到 SPF 级别等要求,其中有大量 Know-How 技术;

③产品交付质量与交付周期:科研与工业端客户均对小鼠质量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小鼠活体运输存在运输半径,需要企业有较广的基地布局;

④长期建立的客户渠道与品牌优势: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作为活体产品,其性状受品系背景、基因修饰方式、饲养环境影响,甚至实验设施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小鼠表型的不同,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客户对于经过自己验证过的品系忠诚度高。因而相较于生命科学服务其他赛道,我们认为模式动物的国产替代更为乐观。

国内企业布局各有千秋,尚未形成龙头。

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2019 年中国实验小鼠产品及服务市场中,维通利华业务收入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为7.7%,居于首位。

在成品小鼠销售领域,2019 年国内市场规模为 16 亿元人民币,维通利华收入 2.2 亿元人民币,占据 13.7%市场份额,集萃药康收入规模为 9527 万元人民币,市场占比 6.0%;在小鼠模型定制化服务领域,2019 年国内市场规模为 4.3 亿元人民币,南模生物市占率 9.2%,四家头部企业占据约 30%市场份额;在定制繁育服务市场领域,2019 年国内市场规模为 6 亿元人民币,三家头部小鼠企业占据 22.9%的市场份额。其中,南模生物市占率 10.1%,集萃药康市占率 7.5%,位居第二。

在非 CMC 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市场,国内目前占整体 CRO 市场份额较小,2019 年市场规模为 0.87 亿元人民币,百奥赛图市场占比为 38.6%,居于首位,集萃药康市占率 21.9%,位居第二。目前市场尚未形成龙头,各家企业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3. 三条路径打开国内模式动物企业发展空间

市场对于模式动物赛道空间过小有所担忧,但是我们认为国内模式动物企业存在多条发展路径,行业远未达到发展的天花板,主要原因如下:

①新需求不断出现,潜在市场空间仍然较大。

我们在前文已经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论述过模式动物赛道本身的需求仍然旺盛,目前所看到的市场规模仅仅是现有的小鼠模型所形成的的市场规模。

而且无论科研端还是工业端,研究与研发均趋向于热门靶点,随着“靶向化、精准化”成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新技术、新靶点的出现势必会带来相应模式动物的需求,进而扩充市场规模。

药康生物 20000+“斑点鼠”品系,目前贡献较多营收的仅有 1500 种,还有大量的模型未形成销售规模,存在较大的潜在空间。

②功能药效 CRO 服务板块增长迅速,具备更高盈利空间。

除模型销售外,药理药效 CRO 服务为模式动物企业的另一条业务拓展之路。由于国内药物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非 CMC 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也在高速增长。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测试及安全性评价等,代表实验小鼠临床前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服务收入市场。

比较药康生物各业务,药理药效服务 2021 年毛利率为 75.81%,仅次于商品化模型销售, 大幅高于模型定制与定制繁育业务,具备更高的盈利空间。

此外药康生物 2021 年功能药效服务与其他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 67.1%/48.4%,南模生物 2021 年药效评价及表型分析与其他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 111.1%/32.7%。较高速增速也侧面印证了功能药效 CRO 服务市场的较大潜力。

Charles River 验证 CRO 发展路径,但并非国内模式动物发展天花板。

Charles River 成立于 1947 年,从模式动物起家,目前业务主要包括模式动物模型和服务(RMS)、药物发现与安全评估(DSA)及生产支持(Manufacting)。

复盘 Charles River 过去十年发展,营收在高基数下仍保持了 12.6%的复合增长率。拆分业务我们发现营收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药物发现与安全评估及生产支持,侧面验证了 CRO 业务发展的可行性。

但是我们认为 Charles River 动物模型业务并非国内模式动物企业发展天花板,因为其小鼠模型绝大部分为基础品系,业务重心已转移至 CRO 领域,在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并未过多开发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我们认为这也正是国内企业的出海优势。

③人源化产品全球领先,出海前景乐观。

Crispr/Cas9 2013 年才首次用于小鼠模型构建,使得国内外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

中国每年培养大量生命科学相关硕士/博士高知人才,工程师红利使得国内企业能够抓住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迭代的契机,具备较高的开发效率。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等企业目前人源化基因修饰模型品类数量已经超过国际巨头,海外营收占比逐年提高。

我们认为国内模式动物在海外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出海价格为国内售价的 3-5 倍,却仍低于国外企业,通过人源化基因优势模型与传统巨头的野生型、免疫缺陷小鼠等标准化小鼠模型差异化竞争,海外市场有望缔造国内模式动物头部企业的二次成长曲线。

3.1. 发展历史悠久,技术与规模国内领先

南京生物研究院一脉相承,创始团队具备深厚产业背景。药康生物虽成立于 2017 年,但创始人高翔博士在小鼠模型研发与疾病机制领域有 33 年的研究经验,在国内模式动物行业的工作背景可追溯至 2001 年。

2001 年 12 月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南京大学启动建设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高翔博士自资源库成立至今一直担任主任一职)并相应成立了模式动物研究所,高翔博士曾参与组建模式动物研究所并担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至 2012 年。

2009 年 7 月,为运营小鼠资源库,并落实科技强市的发展战略,南京大学和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设立生物研究院,高翔博士担任院长。

南京大学自 2017 年起对学校事业性平台进行巡视整改,生物研究院不再从事经营活动,并于 2018 年底停止经营。由于小鼠资源库的依托单位为南京大学,由生物研究院负责管理运营,研究院停止运营后,集萃药康接替生物研究院承担小鼠资源库的共建职能。

生物研究院停止运营后,其多数职工与集萃药康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公司 2018 年共 418 名员工,其中 386 名由研究院转入,占比 92%,因而公司实质具有接近二十年的积累与沉淀。为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求,公司持续引进各类人才,至 2021H1,研究院转入员工占比降为 36%,但仍有 300 人,留存率 78%,团队较为稳定。

技术平台完善,制备效率领先行业。经过成熟团队的多年积累,公司构建了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构建平台、创新药物筛选与表型分析平台、小鼠繁育与种质保存平台以及无菌小鼠与菌群定植平台,产业布局完善,专业技术领先行业。

以运用 CRISPR/Cas9 技术创制基因工程小鼠为例,公司与南模生物同为业内领先企业,在项目成功率、注射阳性率等指标上不相上下,但公司项目周期更短。主要原因为在复杂基因编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首次实验无阳性鼠情形,需重新开展整个流程,而公司 CRISPR/Cas9 模型制作一次通过率达到 86.74%,提高了模型创制效率,因而项目平均交付周期短于可比公司。

在目标基因片段长度方面,由于片段长度与成果率呈负相关,所以国际上 CKO 小鼠模型的目标基因片段长度普遍在 5kb 内,但公司开发特有的长片段条件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制作技术,突破了条件型敲除基因片段大小限制,相关基因片段最长可达 23Mb,在敲除效率及成本上具备优势。

我们认为扎实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能够保障公司小鼠模型的质量,利好长期品牌影响力的建设。

品系数量全球领先,产能规模持续扩张。

虽然部分品系尚未形成销售,但生命科学研究热点不断变化,前沿领域不断突破,丰富的品系数量是公司追踪热点与服务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此外,公司自成立以来相继投资建设“实验动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项目”、“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项目”、“模式动物小鼠研发繁育一体化基地项目”、“真实世界动物模型研发及转化平台建设项目”,至 2023 年全部投入运营后规模为国内最大。

公司现有 SPF 小鼠笼位 22 万+,无菌小鼠笼位 2000+,由于小鼠模型属于活体,存在一定运输半径,因而需要模式动物企业全国布局。

公司现有南京、常州、佛山、成都动物生产基地,同时在筹建北京(预计 2023 年开始建设)、美国及欧洲的研发生产基地,国内覆盖范围相较可比公司更广(见图 23),随着公司对华北、华中等地区的覆盖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业绩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领先行业。

在技术水平、产能等多方面因素叠加下,药康生物成长迅速,2021 年营收 3.94 亿元,同比增长 50.35%, 年 CAGR 高达 95.17%,营收体量与增速均为业内领先。

此外,相较于可比公司,药康生物拥有更高的毛利率与净利率,主要系药康生物毛利率更高的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占比更高,且将部分繁殖鼠达到生育状态后的管护、饲养费用等计入了管理费用等因素影响。若与同行企业采取同口径计算方法,药康生物毛利率仍领先行业。

3.2. 商品化小鼠模型领跑市场,功能药效快速成长

商品化小鼠模型为公司优势业务,具备更高毛利率。

139.3%,需求旺盛,与斑点鼠一样在商品化小鼠模型业务中占比逐渐提高;免疫缺陷鼠能够避免小鼠免疫系统对异种组织和细胞的排异作用,是制作人源肿瘤移植模型、人源免疫系统重建模型的核心素材,2020年营收4829万元,年CAGR为75.4%,在当前医药研发热点下,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基础品系小鼠附加值较低,我们认为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 2021 年毛利率为 80.44%,远高于其他业务,我们预计随着斑点鼠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斑点鼠”将定制化模型转为提前储备的标准化模型,人源化模型有望继续量价齐升。

公司基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对于基因敲除小鼠的市场需求,于 2019 年开启“斑点鼠”计划,旨在预先构建小鼠所有 2 万余个蛋白编码基因的 KO/CKO 小鼠品系库,形成可重复销售的标准化小鼠品系,将原来的客户定制交付周期从 4-7 个月最多缩短至 7 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曾在 2006 年宣布投资 5200 万美元启动敲除小鼠基因组基因计划(Knockout Mouse Project),并与加拿大北美小鼠条件突变计划和欧洲小鼠突变计划展开合作,后累计投资近 3.5 亿美元,7 年时间做出了 3500 个基因敲除模型。

药康生物一方面开发了基因敲除策略自动化设计系统,避免了对人工经验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通过批量化电转大幅提高了模型制作效率,截至 2021 年底已经完成近万个位点的敲除,产生了近两万斑点鼠品系。虽然目前有销量的仅有 种,但我们应当看到热门靶点从科研端走向工业端的趋势。例如 PD-1 靶点从科研端到工业端用了接近 15 年,虽然需要一定时间传导,但是一个工业端热门靶点能够带来的较大的模式动物需求空间,因而我们认为“斑点鼠”计划具有较大的前瞻性,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同时我们注意到公司斑点鼠由于具备市场稀缺性,定价较高。

2020 年公司斑点鼠共销售 4000 只,2021H1 销售 3400 只,平均单价分别为 1.17 万/只、0.88 万/只,2020 年单价有所下滑主要系存在部分交付数量之外的额外斑点鼠,拉低了平均单价,但长期仍能保持较高附加值。

此外,公司人源化小鼠模型 2020 年销售 1.61 万只,单价 1624 元,2021 年销售 1.07 万只,单价进一步上涨至 1795 元,我们认为随着人源化小鼠模型从单靶点向多靶点发展(药康生物现已开发出三靶点模型),公司人源化小鼠模型有望进一步量价齐升。

功能药效业务快速增长,工业客户将继续发挥强大动能。

我们在第二章中已经论述,功能药效是模式动物企业打开成长空间的重要业务。

药康生物功能药效 2021 年营收 5348 万元,同比增长 67%,公司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开展此服务, 年营收 CAGR 高达 171%。

2020 年公司功能药效订单共计 319 个,平均单价 10.03 万元,相较于 2018 年的 78 个订单,平均单价 3.44 万元,数量与单价均有大幅增长。其中工业客户 2020 年订单平均单价 12.93 万元,大幅高于科研客户的 3.87 万元。

①基于研发热点和趋势,公司不断丰富自有实验用鼠品系库,构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产权可 用于功能药效业务的实验小鼠模型,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服务能力和市场口碑稳步提升,获取的功能药效订单趋于高端和复杂;

②公司重视工业端客户开拓,之前受限人员与产能战略放弃部分小额订单,随着团队扩充、服务经验不断丰富,公司逐渐加大相关推广力度,工业客户覆盖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占比进一步提升。因而公司功能药效业务同样有望量价齐升,保持高速增长。

定制繁育与模型定制推动业务良性发展。

公司定制繁育业务 2021 年营收 5669 万元万元。基因工程技术创制的小鼠模型在生理稳态、代谢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与基础品系小鼠存在差异,对于生产设施环境控制、繁育流程设计、繁育遗传稳定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且繁育流程较为复杂,涉及基因编辑技术、辅助生殖技术、表型验证技术以及饲养管理经验的综合运用,一般客户通常无法自行完成。

公司已经实现生物净化成功率100%,繁育按期达成率超过99%,辅助生殖、遗传物质复苏成功率大于90%,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定制繁育2020年订单量3302个,均价1.52 万元,单价略有下滑,但订单数量保持快速增长。

模型定制业务2021年营收2456万元,增长较慢主要系随着斑点鼠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模型定制转为标准化模型销售。2020年模型定制订单724个,单价约3.34万元,随着基因编辑效率的提升,单价势必会进一步下降。但模型定制是公司业务的重要补充,能够形成良性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真实世界动物模型布局未来。

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更贴近真实世界中的人体机理,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人源化模型、疾病模型等小鼠大大提升了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度。但是目前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与真实世界仍有较大差异,也是临床前实验证明安全有效的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失败率仍较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研究中使用的小鼠模型多是 20 世纪初小家鼠的近交系,许多致病基因在人工选择中被淘汰,不能完全体现真实世界的基因多样性,使得很多疾病机理在模型上难以有效模拟。而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小家鼠积累的大量突变基因,是阐明复杂性状遗传机制的理想模型;此外,人体微生物群落与健康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现有动物模型含有固有微生物群,在菌群研究中难以得到可靠实验结果。应运产生的无菌小鼠在现有技术下体内检测不到任何微生物,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可靠度。

因此药康生物募投项目“真实世界动物模型研发及转化平台建设项目”重点研发无菌小鼠与野生型鼠模型,其中无菌小鼠已经突破了无菌净化技术瓶颈,能够现货供应 6 种无菌级小鼠品系,目前仅有 Charles River、Taconic、赛业生物(技术引进自 Taconic)、集萃药康等少数企业可生产无菌鼠。

我们认为本项目布局迎合了动物模型发展趋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望在未来产生较大价值,提前布局巩固公司领先地位。

3.3. 海外布局加速开启,广阔市场未来可期

海外业务占比逐渐提升,可与巨头差异化竞争。

公司 2021 年海外营收约 2500 万 元, 年 CAGR 约为 225%,业务占比从 2018 年的 1.4%迅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6.0%。从小鼠模型全球市场规模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来判断,海外小鼠模型市场无论在科研端还是工业端规模均远超国内。

药康生物拓展海外业务的优势主要于

①由于国内的工程师红利,药康生物具备较高的模型开发效率,斑点鼠及人源化小鼠模型数 量迅速增长,品系数量领先全球。国外 Charles River 等企业主要为基础品系小鼠模型,药康生物可与巨头差异化竞争;

②药康生物具备更低成本,2021 年公司毛利率 74.3%,相比之下 Charles River 模式动物模型和服务(RMS)业务 2021 年毛利率仅为 40%。较高的毛利率足以支持海外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国际巨头。同时由于欧美市场具备更强的支付能力,即使海外模型定价低于国际巨头,仍为国内价格的 3-5 倍,具备更大的盈利空间;

③药康生物具备更优质的服务,海外巨头配套服务相对较少,且按照海外行业惯例仅为客户提供 F0 代小鼠,药康生物可提供 F1代小鼠,并且具备完善的配套服务。

海外团队初建,龙头背书效果显著。

公司于 2020 年 2 月成立美国药康子公司,并于2021年 1 月聘请曾兼任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执行主席的 Mark W. Moore 博士担任美国药康总经理,受疫情影响近两年海外进度相对放缓,随着海外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有望加速布局。

活体动物运输需要较长清关与检疫时间,因而公司与美国国家突变小鼠三个资源中心之一 UC Davis 进行生产合作,通过冷冻精子在当地存储部分品系,后续租用美国当地动物房,可以更低的成本辐射美国客户,同时由于美国本土子公司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与纳税,一定程度上免受国际关系对业务的影响。此外,公司也与 Charles River 合作,向其授权 hACE2-NCG 等品系小鼠,由 CRL 负责其在欧美国家的推广。

我们认为龙头的背书,一方面体现出公司部分小鼠品系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另一方面我们 认为能和 CRL 品系互补,实现共赢,推动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2022 年营收有望继续保持翻倍增长。

对公司盈利预测的核心假设如下:

(1)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是公司业绩基本盘,我们通过对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斑点鼠、人源化小鼠模型、基础品系小鼠和疾病小鼠模型进行量价拆分,预计该业务 年营收分别为 3.68/5.26/7.53 亿元,同比增长 45.3%/43.0%/43.1%。

①免疫缺陷小鼠为公司当前销售额最大的品系,是制作人源肿瘤移植模型、人源免疫系统重建模型的核心素材,考虑到下游需求持续增加, 年均保持快速增长且价格相对稳定,我们预计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单价在 年有望稳定在 170 元左右,销量增速分别为 40%/35%/30%。

②斑点鼠为公司核心在研项目,立项之初即瞄准美国市场、瞄准未来储备。随着品系逐渐齐全,国内外市场开拓,我们认为增速有望于 2023 年之后有进一步提升, 年增速分别为 50%/50%/55%。我们认为产品单价随着公司的市场推广以及模型定制成本的减少将逐步降低,假设年降价幅度为 5%。

③人源化小鼠模型现阶段下游需求更为旺盛,且随着公司开发的多靶点人源化模型数量占比的提升,有望实现量价齐升。我们假设每年涨价幅度为 5%,销量增速在 年分别为 60%/55%/55%。

④基础品系小鼠附加值相对更低,市场需求量大但竞争更为激烈。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龙头,竞争对手主要是在华经营的国外龙头,随着公司影响力的提升,基础品系小鼠仍有较快增长,但单价将逐渐降低。

我们预计公司基础品系小鼠平均单价将逐渐降至 50 元左右, 年销量增速分别为 48%/45%/40%。

⑤疾病小鼠模型下游应用广泛,但部分品系如糖尿病模型等竞争激烈,我们假设平均单价每年降幅 5%,年销售数量分别同比增加38%/35%/30%。

(二)功能药效业务是模式动物企业拓展的重要方向,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百奥赛图等国内企业该业务均有快速增长。

药康生物功能药效团队逐渐成熟, 年 CAGR 高达 67%。随着公司口碑的建立和市场推广,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同时随着所接复杂项目的增加以及单笔订单金额较大的工业端客户占比提升,功能药效单笔订单金额有望持续增长,订单数 年增速分别为 70%/60%/50%。

(三)定制繁育与模型定制业务为公司现有业务的重要补充。

随着定制繁育订单的增多,公司构建了多了技术平台,形成了良好口碑,我们预计该业务能够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随着公司将越来越多的定制化模型转化为标准化产品,我们预计模型定制业务能够保持现状,不会有较快增长。

目前 A 股模式动物企业较为稀缺,我们选取同行业的南模生物、昭衍新药作为可比公司。

(1)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海外特别是欧美市场具有更广阔的空间,但如果公司在美国动物房租赁、与当地企业/组织合作不顺利,将影响海外业务的拓展,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2)技术授权与更新迭代风险:

目前广泛使用的 CRISPR/Cas 基因编辑技术仍处于专利保护期内,需要得到 Broad 授权,目前公司已取得相关授权,但如果未来授权取消将影响公司模型开发效率;同时若行业出现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而公司未能快速运用,将面临技术迭代的风险;

(3)下游景气度下降风险及其他风险:

若创新药行业景气度下降将导致临床前实验项目的减少,模式动物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减少,对公司业绩存在较大影响;同时还存在毛利率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其他行业风险。

}

1 药康生物:快速领跑行业的实验小鼠模型供应商

1.1 承接南大体系资源,厚积薄发成就国内龙头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12 月,是一家专 注于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 术企业。公司前身脱胎于南京大学和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设 立的生物研究院,并承接了“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共建单位的 职责,全面承担资源库小鼠模型开发、繁育保种等工作。公司为全球 客户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 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是目前全球品系数量最多的 实验模型动物供应商。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专攻与开发。公司 2018 年启动“斑点鼠计划”,将人类与小鼠高度同源的编码蛋白 2 万多个 基因位点进行系统性敲除和条件敲除并建立品系库,为生命科学研究 提供更便捷的工具与新的路径方向;同年完成常州基地的扩张以及成 都、广东新设施的建设。2019 年公司针对大分子药物及创新药物研发 的需求,开发了人源化小鼠模型并建立了创新药物筛选评价平台,并

2020 年公司小鼠品系数量达到 16000 种已为全球第 一,同时积极推进全球布局,在北京与美国分别设立了子公司,建立 了 SPF 级动物设施和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管控体系,完成无菌动物平 台的搭建。2020 年 10 月,公司前身集萃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并 于 2021 年正式申报科创板上市,同时启动真实世界模型和产能扩张 募投项目,进一步进行市场开拓和扩容。

公司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高翔博士为公司董事长,现兼任国家遗传工 程小鼠资源库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曾担任南京大学模式生物研究所 所长及生物研究院院长,深耕小鼠模型的研发和疾病机理研究领域 30 余年。公司核心技术团队亦拥有 20 年实验动物领域研究的经验,是国内最早开展小鼠模型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的团队之一,曾主导国内首 例 CKO 小鼠模型以及全球首例 Cas9 介导犬项目,经验积累丰富。现 公司实控人通过南京老岩、南京星岩、南京溪岩、南京谷岩合计间接 持有公司 33.42%的股权、合计控有公司 50.26%股份表决权。公司前 身集萃有限经历了 2 次增资和 5 次股权转让,现公司的控股股东南京 老岩在公司上市后持有 49.22%的股权。

公司下属 6 家全资子公司、1 家分支机构及 1 家参股公司。其中广东 药康、成都药康和常州分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实验动物的生产销售、定 制繁育等,北京、上海以及美国子公司由于刚成立,目前主要进行销 售拓展。

药康生物在国内已基本完成辐射华东、华南、西南、华北等主要地区 的布局,以江苏南京为中心推进全国市场开拓,在科研院校及研发药 企等客户集中的地区均有产能及销售覆盖,较同业公司布局更为完善,便于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缩短供应链运输时间成本,降 低活体鼠运输应激或死亡的几率。另外地区联动的产业架构也能使公 司实现更为稳定的业务发展。

1.2 业绩高增长,高毛利商品化小鼠贡献近 7 成毛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维持良好的营收增长态势,近 3 年复合增长率为 94.78%,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4 亿元,同比增长 50.35%。归 母净利润 2021 年 1.25 亿元,同比增长 63.45%,近 3 年复合增速为 89.63%。2018 年由于股权激励支出 2376 万元,管理费用率较高,故 归母净利润表现亏损,2019 年后恢复高增长。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涵盖小鼠模型研发、生产、繁育、销售并为相关药 效评价提供一体化技术服务。主要业务包括: 1)商品化小鼠模型:涵盖肿瘤多个重大疾病领域,将基因敲除鼠、免 疫缺陷鼠、人源化小鼠、疾病小鼠等实验模型实现商品化销售,一般 针对性满足市场需求量大、标准化程度高、实践使用较多的小鼠需求; 目标客户包括创新药企、CRO 企业及科研院所。

2)模型定制业务:能够针对客户不同需求,研发设计特定的基因工程 小鼠模型,例如特异表达荧光蛋白模型、大片段基因改造模型等,主 要用于现有标准化模型无法满足的市场。

3)定制繁育业务:由于基因工程小鼠的特殊饲养繁育要求,提供扩繁、 常规繁育、表型筛选、辅助生殖等服务。对象小鼠为之前通过公司模 型定制获得的小鼠或客户自行提供。

4)功能药效业务:依托公司人源化模型和疾病小鼠模型建立的创新药 物筛选和表型分析平台,可提供产品-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包括生理病 理表型分析、药效和毒性评价、靶点验证等体内试验评价服务,以及 药物作用机理、抗体靶点结合力评估等体外试验评价服务。

5)代理进出口及其他业务:通过自有 SPF 级隔离检疫场所,为客户提 供小鼠或非活体物质的进出口服务。

目前在五大主营业务板块中,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仍为公司最主要收 入利润来源,2021年该板块在总收入中占比64.33%,毛利占比69.62%, 2018 年至 2021 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97.41%。毛利率近两年都保持在 80%以上,在几项业务中也为最高水平。公司重点布局商品化小鼠, 目前现有品系数量 2 万余种,对于现有品系采用活体保种+遗传物质 冻存的方式,能够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控制运营成本,实现稳 定高水平的利润率。

公司商品化小鼠主要集中于肿瘤、自发免疫性疾病、代谢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领域,产品 主要包括“斑点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疾病小 鼠模型以及基础品系小鼠:

1) 斑点鼠 “斑点鼠”是公司特有开展的对小鼠全部 2 万+蛋白编码基因进行系 统敲除(KO/cKO)的品系库,可将原来 4-7 个月的定制交付周期最多 缩短到 7 天,自 2019 年大规模开展以来已有突出规模优势显现。 公司斑点鼠业务品系不断丰富,目前已拥有近 2 万个品系,覆盖肿瘤、 代谢、免疫、发育、DNA 及蛋白修饰等不同研究方向的基因,在大大 缩短本需模型定制化服务的产品交付周期外,还帮助公司更快获取客 户订单并提升品牌知名度。斑点鼠于 2018 年开始投入销售,三年间 收入快速上升,2020 年收入增长率达 222.29%,在所有商品化小鼠模 型中最高。至 2021H 斑点鼠销售收入 2988 万元,占商品化小鼠销售 收入的 27.3%。

2) 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小鼠经特定遗传基因改造后具有免疫系统发育缺陷,可为肿瘤、免疫 系统、干细胞等研究提供稳定的容器素材。免疫缺陷鼠作为公司早期业务,收入贡献较大。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后续投 入低、市场需求稳定且复购率较高。2020 年免疫缺陷鼠收入 4828.89 万元,同比增长 19.52%;至 2021H 免疫缺陷鼠收入 3629.80 万元,占 商品化小鼠收入的 33.2%,仍是成品鼠中占比最大的收入来源。 免疫缺陷鼠免疫缺陷程度可分为三代,分别为裸鼠(第一代,免疫缺 陷程度最低)、NOD-scid 小鼠和第三代免疫缺陷鼠。公司开发的 NCG 模型及其多个衍生品系均属于第三代,可有效提高人源组织细胞的移 植成功率,更便捷地进行药效评价。

3) 人源化小鼠模型 人源化模型包括基因人源化模型和组织/细胞人源化模型,其中基因人 源化模型通过基因编辑将特定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替换为人类基 因,更加贴近人类的生理系统,在免疫治疗药物的筛选及评价中有重 要作用。公司构建了一系列单靶点/双靶点/三靶点的免疫检查点人源 化小鼠,2021H 收入占比 17.57%。随抗肿瘤药物等研发持续推进,对 人源化小鼠需求也将持续上升。

4) 疾病小鼠模型 通过自然筛选、药物诱导、基因编辑等技术,构建能模拟临床病理过 程和症状的小鼠模型,目前常见疾病模型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糖尿病、 心脑血管、肌无力、老年痴呆、自发肿瘤、发育异常等,可用于相应 疾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

5) 基础品系小鼠 公司供应常用近交系和远交系小鼠模型,用于模型构建的背景鼠或进 行诱导。公司在 C57BL/6 和 BALB/c 等常见品类外,还创新开发了 6 种无菌鼠品系,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稳定供应无菌小鼠的企业之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在几类商品化小鼠中,基因敲除的斑点鼠均价最高,公司随销售量上 升会适当调整销售单价。成品商品鼠在销售规模优势下毛利率水平较 高,针对科研端及工业端客户销售,尤其工业客户购买频次高、单批 数量多、复购率高,未来营收贡献比重有望提升。

公司除商品化小鼠业务外,其他几项业务也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定制 繁育业务 2021 年收入 5668.75 万元(同比+13.24%);功能药效服务近 几年增速较快,2021 年实现营收 5347.96 万元(同比+67.09%),占总 营收 13.78%,近 3 年增速分别为 611.7%、67.8%、67.1%。 功能药效业务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开展,工业端客户主要用于其后续 的新药临床前研究,通常要求入组小鼠数量更多、实验方案更复杂、 检测项目更多,而科研客户主要用于后续对于某一病症或特定靶点的 科学研究,故工业客户订单单价普遍高于科研客户。公司前期功能药 效平台容量有限,2018 年科研客户为主占比 73.08%;随着公司平台 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品系库的逐渐丰富,公司功能药效服务口碑稳步 提升,吸引了更多工业客户订单,至 2021H 工业客户占比达

1.3 高盈利能力:毛利率 70+%、净利率 3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利润率来看,公司具有较强盈利能力,毛利率保持在 70%左右高水 平;净利率近两年均保持在 30%以上,与国内外同业公司相比利润率 均明显高出。公司 2018 年表观净利率为负,主要是由于当年产生股 权激励费用 2376 万元(表观管理费用率达 51.51%),若剔除此影响, 公司净利率水平保持在 30%左右。

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相对平稳,随公司海外市场及国内布局 扩张有所上升;剔除股权激励成本的管理费用率在 年分别 为 6.92%、15.24%、16.38%、20.28%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公 司业务及产能的持续扩张,生物资产支出加大且收入占比提高。

2 核心优势:模型品系数量最多,力争走在行业前端

2.1 品系资源 2 万余种超过同业,技术创新持续投入

目前公司已累计拥有 22000 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其 中包括斑点鼠、人源化小鼠、无菌鼠/悉生鼠(使特定的微生物定居于 无菌小鼠的模型)等模型,同时公司搭建了高效工业化级别的模型定 制平台,一年可完成超过 6000 个项目。定制繁育方面,公司设有 22 万个以上 SPF 级小鼠笼位,保证小鼠繁育过程的标准化操作,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同时,公司设有超 1 万平米的表型分析设施,为功能 药效业务提供保障,未来体量产能有望不断扩大。

在动物模型品系数量方面,药康生物目前居全球首位。公司作为“国 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子库单位,商品化小鼠品系数量达到 2 万 余种,并建有工业级高通量技术平台,小鼠模型采用标准化设计,在 质量上高度一致,为品系参与药物靶点的高通量筛选提供便利。美国 The Jackson Laboratory(以下简称 Jackson Lab)拥有近 12000 种小鼠 模型位列第二,是美国有近百年历史的国家资源库,其模型大多来自 于各大高校和实验室的捐赠。药康生物的品系中除前期受让自生物研 究院的 2612 个品系,基本均为自主开发,在模型构建及技术方面已 处行业领先。

生产方面,公司自 2018 年开启斑点鼠计划以来,持续加速扩大小鼠 产能,有效增强了公司的小鼠供应能力与承接订单能力,公司小鼠产 能由 2018 年的 37 万只增至 2020 年的 180 万只,年复合增长率 120.56%,产能利用率至 2020 年达到 81.36%。

公司在跟进现有市场与前瞻性评估未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研发 能力建设及投入,过往研发费用率在 14-20%处于业内较高水平,2021 年研发投入 5520.02 万元(营收占比 14.02%)。公司致力于招揽人才 及团队建设,至 2021 年中,公司专职技术人员 100 余人,占总员工 的 13.96%;硕博学历员工 159 人。公司注重企业创新氛围发展,致力 于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定时开展科研活动,每年设有创新基金为 研发人员自由探索提供有力支撑,带动了公司可持续创新发展动力。

公司技术实力领先并对核心技术进行专利保护,至 2021 年中公司共 拥有专利 49 项。四大核心技术平台中基因编辑平台有 9 项核心技术 及 4 项专利保护。产品质量及项目交付标准获得国际知名企业认可, 依托高效的基因编辑平台可将交付周期缩短 30%,每年创制模型 6000种以上。

2.2 拓展真实世界动物模型,有望打开行业新空间

公司除积极拓展现有模型类别品系数量,亦在努力开发全新市场,探 索颠覆性的小鼠模型,在助力创新药企和科研机构更好地进行临床前 模型研究来提高临床成功率及成药概率外,也帮助公司和行业开拓新 空间。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开展模式动物小鼠研发繁育一体化基地建设 与真实世界动物模型研发及转化平台建设项目,扩大现有产能和服务 能力的同时前瞻性进行真实世界小鼠模型等创新开发,进一步丰富公 司的高层次模型产品和服务。

真实世界动物模型研发及转化平台项目主要为解决现有实验动物模 型无法模拟真实人体环境的缺陷问题,以更贴近人体内实际的病理机 制。现有的小鼠模型大多经历了长期的近交、筛选、培育,以至于在 基因多样性和复杂微生物环境等方面已与真实世界产生较大差异,无法很好地反映现实情况下的病理机制;同时近年来对复杂性状疾病 (如多基因遗传病、神经及精神类疾病、代谢类疾病)的研究也推动 了引入野生型小鼠基因多样性的需求。

但由于野生型小鼠遗传背景复 杂、微生物控制及繁育困难,极易出现基因不稳定性,开发难度极大。 公司计划利用现有技术平台和经验,进行具有遗传多样性的野生型小 鼠疾病模型开发,同时研发新的无菌小鼠品系、构建菌群模型,进而 在遗传和微生物方面提升公司小鼠模型对于真实世界的模拟能力,填 补市场空白,并从源头上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开发出 首个野生来源染色体置换系(CSSs)小鼠品系“750 胖墩鼠”,该品系 具有显著代谢异常表型,与现有肥胖疾病模型(DIO、BKS-db、B6-ob) 相比更接近人体实际肥胖病程发展,可更好地应用于肥胖、高血脂、 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未来公司随真实世界小鼠品系进一步丰 富,有希望在药物开发领域打造全新行业生态。

2.3 国内外多点位布局,贴近发掘客户需求

公司地区布局较同业公司更为完善,目前以南京为中心,已覆盖华东、 华北、华中、华南等各个地区,可更好接洽响应科研端和工业端的客 户需求,并大大缩短供应链的时间。目前华东地区仍为公司主要收入 来源区域,收入占比近六成,原因在于华东地区工业客户密集、科研 院所与高校技术水平较高,对小鼠模型需求量较大。药康生物作为南 京大学“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共建单位,在华东地区的产业 布局具有先天优势,在此基础上公司业务以华东为中心向全国辐射, 目前药康生物已基本完成全国的布局并不断扩大产能,成都、广东、 常州的子公司已在全速运营中,随着上海药康成立华东地区客户需求 可以得到更好满足。

目前公司主要收入仍来自国内,占比在 90%以上,海外收入也开始快 速增长。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建设,设立了美国子公司,探索开拓 海外商业渠道,并与美国 Charles River 公司达成合作,通过授权小鼠 品系,借助其海外销售渠道得到快速推广,未来海外收入比例有望持 续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要来自华东和华南地区,总占比由2018年的31.51% 到 2021H 的 18.77%,客户分散度逐年提升,2021H 最大单一客户收入 占比为 4.85%,整体集中度较低。未来随着新客户的拓展,规模效应 与公司口碑的提升,与科研客户合作趋于长期稳定,客户结构将日益 优化,客户群体进一步丰富。

目前公司为 500 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400 多家三甲医院及 900 余家 企业提供小鼠模型及相关服务,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和三甲医 院,以及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金斯瑞、药明康德、中美 冠科、康龙化成、Champions Oncology、Novartis、Charles River 等国 内外知名创新药企和 CRO 研发企业。未来科研端和工业端客户群体 将不断丰富,形成公司业绩长期增长的驱动力。

2.4 业内技术领先,较海外公司在价格和产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公司由于“斑点鼠”计划的开展,大大降低了对应品系的交付周期(最 快 7 天),平均项目的交付周期也明显短于同业公司。在注射阳性率 和项目成功率方面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针对 CRISPR/Cas9 技术进行优化,突破了条件型敲除基因片段大小限制,编辑基因片段 最长可达 23Mb。

和国内外同业公司相比,公司盈利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和国外企业 相比,药康生物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相同类型的小鼠模型价格远高于药康生物小鼠单价;且 Taconic 人源化小鼠仅有 4 种(药康生物 69 种),药康在品系数量、服 务响应度及性价比方面都更具优势,未来有希望逐步切入国际市场并 提高市场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痴呆常用基因小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