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人群在世界上有多少呢?

  4月11日,也就是明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有时候人们会认为,人老了,有一些颤动、走路不稳、动作慢和僵硬都是正常的,其实这有可能是患上了帕金森病。由于人们认识不足,这种病很容易被误诊漏诊。

  什么样的人群最容易得这个病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万新华表示,现在帕金森病大家认为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环境因素方面,比如说使用杀虫剂,喝井水,毒物接触史这些可能都是环境方面危险因素。一些精神刺激生活事件,可能对帕金森患病的患者有一定的刺激。

  现在的研究发现,遗传的因素作用可能是更大一些,约30%的帕金森病患者是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遗传携带一些特殊的致病基因,这样与一般人相比,在同样的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下,你就更容易发病。如果携带的基因异常,在45岁之前就可能会发病。

  万新华认为病人有了典型的帕金森病运动迟缓、僵直、震颤之后,他的病理改变已经很厉害了。她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做一个基因的检测,或者是功能影像的检查,来更早的诊断帕金森病。

  万新华表示,帕金森病属于一种慢病,要想根治,现在不现实。医生能帮助患者的就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或者手术的方法,多数病人能够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都过一个基本正常的生活自理的状态。另外,心态特别重要。生活有规律,多做运动。因为他们比一般人做运动费力,所以可以散布、打太极拳、国外还有音乐疗法。你心态特别好的话,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对这些患者的影响。

}

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 1.7%

4 月 11 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上升,我国 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 1.7%,帕金森离普通人的生活有多远,一起来了解一下。

四个运动症状:慢 抖 僵 倒

提起帕金森,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手会抖。很多网友也说,自己的爸妈拿筷子时手有时会哆嗦,会不会是得了帕金森病呢?专家表示,手抖是帕金森病常见的症状,但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有自己的特征。患者常表现为拇指、食指搓丸样震颤,每秒 4 次~8 次。如果有的老人左上肢最先开始出现手抖,之后左下肢开始抖,然后右上肢开始抖,再到右下肢。出现类似蔓延的情况,要高度怀疑帕金森病的可能。专家强调,手抖确实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彪:大概有 10% 的老人会有帕金森的这种类似的抖,但大概 80% 以上都不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人除了有抖以外,他还有其他的三个特征,比如说慢,那就是他的手的运动逐渐减缓,走路变慢。第二个就是僵,他的肢体活动的时候感到有一定的阻力变硬,当然到中期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所谓的倒,跌倒。所以我们讲帕金森病人他应该有这四个特征:慢、抖、僵和倒。

非运动症状:抑郁、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

临床上,除了慢、抖、僵、倒这四个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还有非运动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嗅觉减退、夜间惊叫及拳打脚踢、便秘等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彪:还有一系列的其他植物神经的这些表现,比如说口水多啊,比如说出汗,很容易出汗,甚至小便有时候尿频尿急,甚至有些症状呢可以在病人的抖慢僵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规律锻炼有助于提高肢体协调能力

专家介绍,帕金森病主要病理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死亡,导致相关脑区的多巴胺不足。主要和遗传、环境、衰老相关。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大量饮酒、食用加工肉类、吸毒、接触杀虫剂、除草剂、重金属。专家建议,要在生活方式上尽量做出改善,如可以多喝茶,减少加工肉类摄入等,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公认的延缓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进展的一种方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彪:有规律的锻炼肯定是有助于提高我们肢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多巴胺代谢的水平,所以对延缓这个疾病的发生,通过代偿的作用,或者说在早期的时候通过锻炼能够改善一定程度的患者的症状。

专家推荐手部、腿部、躯干自测动作

以上提到的这些主要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早期预警的重要指标。专家还结合帕金森病的主要运动症状,总结出一套自测动作。如果自测后有异常表现,可去医院接受正式检查和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梅珊珊:手部有三个动作咱们可以测试一下你的手有没有动作变慢的问题。一个是做这样握拳张开,然后用尽量快的速度来做哈,尽量张大,然后连续做 10 次,你看看自己有没有越做越慢了,或者是手越来越张不开的这个情况。第二个动作,拇指跟食指对指的动作,也是这个尽量打开,越大越好,越快越好,也是连续做 10 次。还有一个动作呢就是手往前,做翻掌的动作,上下翻掌,你看看能做到多快,有没有越来越慢了,翻不过来的这种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梅珊珊:测试腿部和躯干的动作咱们也可以有三个,一个是做这种直腿抬高,大家看要尽量抬得高于 10 公分,连续落地 10 次,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幅度越来越小或者抬不起来的情况。第二个是做这种脚掌拍地的情况,后脚跟在地上做前脚掌持续拍地,连续做 10 次,然后你看有没有抬不起来,特别慢的这种情况。另外一个是看看自己从椅子上站起来动作会不会变慢,这个动作是要两手抱着肩膀从椅子上站起来,看看有没有动作变慢或者站不起来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梅珊珊:上面这几个动作如果大家发现自己做得比原来变慢了或者变笨了,不如原来灵活了,就要及时到医院来就诊。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2%,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人数将达到494万,占全球总数一半左右。帕金森患者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由于病程长、致残率高,该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病日,让我们同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盼盼一起来了解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吧!

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一说起帕金森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手抖。胡盼盼称,超过7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震颤,但不是所有的震颤都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震颤具有独特的特点,多由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运动,逐渐扩展到其他肢体,在安静放松的情况下出现,紧张的时候加重,活动时减轻。单纯的震颤不足以诊断帕金森病,其主要临床表现还包括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及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具体可以表现为面容呆板(面具脸)、动作缓慢、写字越写越小(小写症)、走路时不摆动胳膊、身体向前冲、膝关节屈曲、起步及转身困难,晚期走路时很难迈开第一步、走路易跌倒,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坐轮椅或者卧床不起。

除了运动症状,帕金森病还合并有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精神病性症状、睡眠障碍、感觉异常及尿便障碍等多种非运动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抑郁、焦虑及痴呆等非运动症状的确对患者及其照料者造成巨大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治疗。与此同时,一些非运动症状可能会先于运动症状发生,对早确诊、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帕金森病既然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那么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有哪些?胡盼盼介绍,在典型症状出现以前,是存在一个漫长的前驱期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患者往往出现生动、充满暴力行为的梦境,同时伴有与梦境一致的行为,如拳打脚踢、大声尖叫等,这些行为可能伤及自己或他人,确诊依赖于多导睡眠监测检查。80%以上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在未来的数年至十余年内会发展为神经变性疾病,其中一半以上为帕金森病,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50倍。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在疾病的前驱期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运动障碍,如言语含糊低沉、表情呆板、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异常、运动迟缓等。
约九成帕金森病患者有嗅觉下降的症状,有些甚至出现嗅觉丧失,闻不出食物的香味或者变质。但出现嗅觉减退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家人需仔细观察,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忽视。
有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的病理改变是从肠道开始的,因此肠道症状可以早于运动症状。便秘的老年人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是没有便秘的老年人的2~3倍。
其他如体位性低血压、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嗜睡、焦虑抑郁等也能是帕金森病的前驱期症状。

经常有门诊患者表示疑惑,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呢?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哪些人群更容易患帕金森病呢?

胡盼盼介绍,目前发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且男性更容易发病。约10%左右的帕金森病患者有亲属同样患帕金森病,在这些家族性的帕金森病患者家庭中,可出现多人患病的情况,而且这些病人多在年轻时发病。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脑外伤及经常接触农药、杀虫剂和铅、汞、锰等重金属也会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建议避免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环境因素,尤其是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最好不要从事电焊、干洗和机械维修等工作。必须接触时,一定要做好防护。

对待帕金森,我们该怎么做呢?

胡盼盼介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对帕金森也不再陌生,但是许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疾病,反而以讹传讹,谈“帕”色变,造成了病人的未能及时就诊、治疗率低以及帕金森患者依从性差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治愈帕金森病,但这并不代表帕金森病就是绝症。目前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心理疏导与照料)等有效手段较大程度地改善症状,从而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状态和功能。
药物治疗需依据病情个体化,选择抗帕金森病药物,用药剂量应该以产生满意疗效的最小剂量,必要时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随意减量或停药可能造成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恶性撤药综合征,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同样地,自行加量也是不可以的,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自行加大服用剂量,便会导致异动症等并发症过早出现。一旦出现异动症,临床治疗很棘手,所以帕金森患者要科学规范地用药,每次药物调整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性疾病、认知神经心理学。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进修访问。发表 SCI 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青年自然基金 1 项,省级课题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学组委员;安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组委员 , 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秘书。
门诊时间: 周五上午绩溪路神经内科(帕金森病门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是很可怕的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