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自身利益受损如何维护?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强调要提高议案提出和处理的质量,提高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及处理的质量。我体会到努力了解民意、反映民声是人大代表提高议案建议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今年1月28日“两会”前夕,我在《人民网》上公开发表了关于制定《公民生活基本保障法》、《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和《我国企业信用法》三个议案草案,向广大网民征求意见、建议。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300多位网民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我在《人民网》上向广大网民征求意见、建议的第三天,河南省西峡县委党校网友陈红源在《我看纪代表在人民网上公开征集议案建议》中评论指出――

在网民的留言中,除了对议案留下宝贵意见和建议外,更多的是对纪代表和人民网这种做法的赞许和肯定:“人大代表通过网络、通信甚至走访等多种方式收集和反映民声是一种非常能够体现新时代社会进步的政治民主方式,应该大力弘扬和提倡。”“人大代表的这一举措是一大进步。”

通过网友热情洋溢的帖子可以看出,大家是很为纪代表和人民网的这一做法叫好的。那么,这种做法好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议案在正式提交前先让民众“过目”,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人大代表尊重选民、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实际的体现。作为人大代表,一要做好“代”,二要做好“表”。“代”,当然是代表选民、代表人民群众;“表”,当然是表达真实情况,表达客观需要。纪代表将他的议案在提交之前先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一是对完善他的议案有好处,二是对代表能如实反映群众意见、尽职尽责有好处,三是对群众监督人大代表的具体工作也有好处。

第二,这种做法使人大代表征求群众的意见多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并且使征求意见的过程更方便快捷。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议制”是我国法定的民主形式。目前,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的比例都很大,就全国范围而言,本届全国人大共有2900多名代表,他们与全国13亿人口总数的比例高达1:40多万,也就是说,1位全国人大代表平均要代表40多万人的心声,或者反过来说,有40多万人的意见要全靠1位代表才能得到反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代表采集意见的难度,人大代表要广泛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在具体实践中也很难操作。为此,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科技手段,搭建一种先进的交流平台,让人民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观点得以尽情表达,才能使代表的议案在广泛地采纳了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后,修改得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纪代表和人民网的这种做法较之于传统的做法,不但使议案在广泛性、客观性上有所提高,而且使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更高效快捷、更与时俱进。

第三,这种做法可以使民众更好地体验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际感受。由于“代表制民主”的特点,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大家对“人民当家做主”的实际感受并不是很直接、很深刻,而纪代表的这种“主张”和人民网的这种做法,却无形中使这种“简接”的民主变得更加直接清晰。广大网民通过简单的一个留言或一个跟帖,体会到的是自己发言权和参政议政权的实际分量和有效行使。由此,主人翁的感觉也就油然而生了。以上网友一条条言真意切的留言,字里行间充满着喜悦赞赏之情,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四,这种创新之举本身对改革与完善我国人大制度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我国的人大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独创,它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但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紧迫性又不允许我们花更长的时间“理论”来“理论”去,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点点滴滴的创新与探索,才能最终使我国的人大制度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完善。纪代表的做法能得到人民网的大力支持,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那就是代表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得到更高效、更充分的实现,甚至可以实现联系上的实时互动,目前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但人大代表总数却不能随人口无限增长,代表们的意见要更全面、更广泛、更符合实际,仅仅依靠某一个代表去走访、去逐个的采集意见是很艰难的。纪代表和人民网的这种尝试,使人大代表采纳民众意见的过程更高效、方便和快捷,这是很值得各级人大认真研究和推广的。

没想到网友在留言中对我和人民网这种做法如此赞许和肯定。

在这三份议案草案公开上网征求民意的过程中,我深感广大社会民众对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有着高度热忱,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议案草案征求民意以来,我每天都上人民网,关注这些评论。并根据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三份议案草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通过吸收广大网民的意见与建议,议案的内容更完善、更充实,议案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作为人大代表,我也感受到来自选民的压力,感到应该更自觉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自觉地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了解民意、反映民声,努力提高议案和建议的质量,努力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作者为四川省参事室副主任、西南财大博士生导师)

既要“敢言”又要“慎权”

《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大代表要把反映人民的心声、民情、民意作为自己的基础工作。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我都耐心接待,认真讲解法律规定。如一批退休工人给我来信反映不服工厂取消他们原有的退休金补贴,并且要上访。我向有关部门了解有关规定,得知这是企业可以行使的自主权,政府不能干涉,即向他们作出耐心解释,使他们打消了集体上访的念头。但对人民群众反映确有依据的事情,人大代表也要“敢言”。2004年年中,当时高法和高检都宣布清理超期羁押工作已基本完成。我收到一个犯罪嫌疑人家属的来信,反映他的家人已被关押了1000多天,案件在不同的司法机关内踢皮球,至今没有得到处理。恰逢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来广东了解基层建设情况,我就超期羁押的问题反映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在全国人大的监督下,高法和高检又启动了对超期羁押情况的补充清查工作。虽然后来有人写匿名信到省人大常委会,指责我“越权”,但我认为一个人大代表在正当履行代表职责的时候不应该、也没有必要顾虑。我坚持一点,那就是人大代表的“敢言”,应该是在正常履行职责的场合,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在人大提供的平台上。

人大是一个代议制的集体行使权力的机关。因此,我认为作为人大代表也有一个“慎权”的问题。我们知道,民主和法制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任何的权力都是有制约的。人大代表的权力同样也是有限制的。比如对于群众所反映的一些个案,代表如果从监督“一府两院”的角度来反映群众的意见,这是应该做的。但是,如果人大代表自己走到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就并不合适。代表不能什么事情都插上一脚,对什么事情都随意发表意见,这样就形同滥用职权,会打乱社会的秩序。(作者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秘书长)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历史表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正确选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三权鼎立”、不搞“两院制”,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必须进一步坚定履行好代表职责的信心,大力提高履行代表职责的综合素质,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有效实施,而且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言一行都要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无论是参加人代会期间的工作,还是闭会期间的活动,都要认真负责地行使好各项权利,并履行好各项义务。同时,在工作中应当具有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不能光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应当将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统一起来,从根本的、长远的、重大事项上考虑问题,反映问题,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尽职尽责。(作者为安徽省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议案、建议、批评、意见提出的质量。我想,深入体察和了解民情,将人民的声音和意志准确地传递给党和国家,使党和国家在立法和决策时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这是代表的基本职责。但代表一个人的力量、精力、知识有限,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我的做法是,每年收到召开会议的正式通知后,就向当地人大常委会报告,请求协助征集议案、建议,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以文件形式向全市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发出通知并转发我的报告,当地的报纸、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随后作相应的报道,向全市各界公众发出这一信息,从而使征集面覆盖到当地的角角落落。从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连续八年都是这样。九届全国人大期间,由我提交和参与提交的议案、建议有377件,其中由我为主提交的237件,2003年至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的三次会议上,我提交和参与提交的议案、建议就有461件。

同时,认真做好议案建议的答复处理。凡有答复的,都给提出人、当事人一个交待,尊重人民群众的思想成果和劳动成果。对议案、建议、意见征集和上报的全部工作底稿和人大的答复件,专门整理成专卷保管于企业的档案馆,还分送给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组织部等有关领导,供他们工作参考。

我觉得,应当通过人大代表的工作,让民意表达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让“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此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者为富润控股集团(浙江)董事局主席)

代表履职须把握好“长宽高”

《若干意见》的发布,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工作驶入了快车道。我认为,代表履职须把握好“长宽高”三个度,即认识上的长度、行动上的宽度和保障上的高度。

认识上的长度。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积极参政议政,关注国家政权建设、立法工作、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大事。但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岗位,专业、阅历也不同,对如何当好全国人大代表的理解不尽相同,思想认识必然有所差异,而保持认识上的长度必能改进其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务的方式,促进履职工作效率的提高。

首先,抓好专业知识学习,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发达国家的议员相比,我们人大代表的素质亟待提高。其次,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前瞻性,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特别是提交立法或修法的立法议案,如果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现实的问题,便很难获得有益的成果。第三,要强调履职的计划性。计划性是代表履职经常性、高效性的重要保证。

行动上的宽度。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首要任务。能否提交高质量的议案,直接反映了人大代表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要提交高质量的议案,首先必须精心选好题,认真调研,力求使撰写的议案、建议既有深度又有宽度。我认为,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坚持把握以下六点:一是关注民主法制进程。二是关注反腐败工作大局。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四是关注弱势群体保护。五是推进法制建设进程。六是关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保障上的高度。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宪法、法律和政策等各方面予以有力的保障,《若干意见》再次对此进行了明确和强调。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保障在机制上与体制上都还存有亟待完善之处。我们要借此东风,在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制度,通过修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代表法》,为代表履职提供时间和空间,在代表履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上提供保障。(作者为安徽省马鞍山市金家庄区检察院检察长)

人大工作的本质在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权利。作为人大代表,要始终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座右铭,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把《若干意见》中有关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和督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等规定落到实处,真正使代表的监督作用得到充发发挥。从以往的实践看,搞好代表监督工作,关键要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建议在内容选择上,每次组织视察、检查前要事先征求代表的意见,让代表自由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专题;人员组成上,改变“大呼隆”、“一窝蜂”的做法,最好一个团在十人左右,视察检查过程中再分为两三人一个小组进行活动;组织形式上,不要层层陪同,不走“既定路线”,让代表能够深入基层,接触群众,掌握真实情况;视察检查建议的督办情况,要及时向代表反馈。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是广大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建议进一步深化执法检查工作,督促各级部门依法办事,促进司法公正。(作者为武警福建省总队政委)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民主氛围和法制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大代表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及时解决国家及本行政区域内法津法规实施中涉及全局的、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和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同时,要通过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推进工作。并且,通过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任用干部的标准,坚持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视察、评议述职等监督形式,监督和支持国家机关和“一府两院”选任干部按照人民意愿和社会需求依法运用公共权力,廉政勤政,依法行政。人大代表置身选区、选民之中,要通过自身作用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自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作者为山西省晋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为代表知情知政搭建平台

《若干意见》的内容虽然主要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代表,但是我认为,对于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也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我身为上海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要准确领会九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一是为代表知情知政搭建平台。代表的知情知政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完善政府每季度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结合代表关注的热点和常委会审议的议题,通过举办专题情况通报会、政情咨询会,在基层建立“代表之家”,向代表提供“一府两院”工作情况的资料,以及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工作视察、旁听法院庭审等活动,促进代表知情知政。二是为代表了解社情民意搭建平台。我们要完善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对代表在联系选民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疏通渠道,加强督办。同时,要完善代表参与信访接待制度,使代表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了解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协助代表约见“一府两院”有关负责人,积极推动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作者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若干意见》和五个相关工作文件,很好地回答了在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方面存在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明确规定要保障代表的知情权,使代表知情知政,为代表深入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提供信息,创造条件;明确规定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其中增加了专题调研,应邀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立法调研等内容,明确了代表列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要求;明确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组织以及经费保障;对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方式、持证视察、联系群众的方式,处理人民群众递交的申诉等各种材料的方式和途径等作了规范;出台了议案处理办法,代表建议处理办法,对议案和建议本身的质量、处理质量和建议办理的检查督促工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这些都为加强和规范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无疑是十分必要且非常及时的,对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些精神,尽职尽责当好代表。(作者为福建省南平市政协副主席)

健全履职的各项具体制度

建立健全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各项具体制度,进一步增强代表工作的实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保障代表的知情权。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通道,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使代表及时了解本社区的发展形势和相应对策,创造代表履行管理地方国家事务权力的条件,提高代表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

要增强代表活动的实效。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视察和专题调研等活动,是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审议和建议作准备的过程。要围绕工作大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好题目。同时规范代表的活动方式,并做好服务工作,精心组织好代表活动,及时转交代表的建议和意见,督促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保障,确保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要加强代表履职的制度建设。人大代表要想充分了解和知晓民意,就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和感受,必须深入基层搞调查。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保证代表认真履行职责,使代表的行为从选民的信任变成自己应尽的义务。(作者为上海市金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针对政府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实际、广泛调研、认真思考、归纳总结。特别要强调充分发挥在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因为他们生活在人民群众中,接触实际多,第一手资料翔实准确,归纳总结出的问题人民群众关注度高,提出的观点准确,建议的操作性好。

基层代表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高质量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体现。人大代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调研,深入研究,才能提出好的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定渠道,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办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作者为农工党河北省副主委、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

原创 | 2022年中考道法总复习资料汇总(精品)

原创 |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学习手册(word版)

重磅!2022春晚全是中高考考点!各科名师连夜整理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背诵模板(A)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背诵模板(B)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2022新年贺词十九届六中全会2022冬奥会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神舟十三号飞船孟晚舟回国黄河三角洲保护区

2022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校外培训泛滥,实施“双减”政策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归类汇总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共同富裕、历史自信、道德模范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北京冬奥会、《个人信息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人民至上、关注家乡、精神谱系、人大制度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乡村振兴促进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 四次伟大飞跃、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22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2021年中考道法复习提纲汇总

【精品微课】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7-9年级)

2021年中考道法复习提纲汇总

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非常实用)

2022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

第一框题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怎样坚持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对比第8题的宪法原则)

5.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宪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国家主人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从现在做起,积极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关注国家发展、关心社会大事,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其意义何在?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9.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10.为什么说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公民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1.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2.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和联系:

13.青少年如何尽到国家小主人的责任?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爱国的公民;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与外宾交往时既要尊重外来文化,又要不卑不亢,不做有损国格的事;积极宣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4.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15.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此,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16.扶贫(减贫行动)的意义: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后面一题)

17.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扶贫开发,努力消除贫困,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实现国家的总任务。③扶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④扶贫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8.政府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①帮助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利用科学脱贫致富。③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的支持力度;④加强劳动就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⑤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发展条件等。

19.扶贫方式有哪些?

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连片扶贫,精准扶贫。

20.列举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有哪些?

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棚户区改造工程、发展均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等。

第二框题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 。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国家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国家监察机关――最高监察机关、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①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批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②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③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6.为什么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规范?

①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②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所以,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国家机关如何行使权力?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②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的意识,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8.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

第一框题 坚持依宪治国

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4章143条。

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④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5、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⑥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7、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①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②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框题 加强宪法监督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答: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3、如何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

①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

②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4、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5、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宪法实施方面的职责是什么?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6、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7、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12.4)、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政府机关单位、学校等: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修建宪法主题公园。

8、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2)公民:(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原因)。)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②认同宪法,自觉遵守宪法。③践行宪法,敢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9、我们要学习宪法的哪些内容?

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10、为什么要认同宪法?

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所以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1、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

①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③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12、事业单位新入职工作人员,手持宪法宣誓,说明了什么?

答: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崇尚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尊严;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

13、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

答:设立国家宪法日,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促进公民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为什么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的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宜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

第一框题 公民基本权利

1、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公民的政权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①具有中国国籍;②年满十八周岁;③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5、政治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6、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7、监督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8、如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情形(在什么情况下行使监督权):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注意事项: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④以合法方式进行,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式。(合法有序,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渠道、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健全法律监督制约机制,防止腐败和权力被滥用;④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尊重民意,反映民意等等。⑤有利于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0、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是什么?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1、人身自由指的是什么?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2、人身自由的重要性是什么?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有哪些?(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①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③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4、为什么要保护公民人格尊严?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15、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6、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侵犯这些权利当中的任何一项,都意味着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17、为什么不能侵犯公民住宅?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所以,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8、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0、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21、公民享有财产权的原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关于财产权的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2、公民对私有财产享有什么权?(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几种权利?)

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23、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什么?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5、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26、有关物质帮助权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7、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28、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9、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从立法的角度确保,制定《义务教育法》。

其次,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最后,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30、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31、关于文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态度)。

32、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学校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禁止划分重点学校和设置重点班;严格就近入学,遏制择校之风。

33、我国为维护教育公平采取了哪些举措?

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义务教育学校取消重点班;农民工子女上学不收取借读费;高中实行均衡招生。

第二框题 依法行使权利

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答: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总原则)。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③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方式维护权利。

2、如何理解公民个人自由和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个人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为什么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正当的程序?(行使权利遵守程序的意义?)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协商。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时通过协商解决的。优点: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2)调解。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3)仲裁。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4)诉讼(俗称“打官司”)。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

5、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①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主动性,有利于矛盾纠纷及时解决,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与升级。②具有简洁、及时、经济的特点。③具有广泛性,有利于方便广大人民群众。④具有融合接受性,能实现情与法的融合,使法的实施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

6、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庭审活动,某班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通过旁听庭审,了解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增强程序意识和法治观念。

实施步骤:①准备:了解注意事项,查询开庭公告,了解相关法律知识。②旁听:感受审判过程,遵守旁听纪律。

③总结:交流旁听感悟,增强法律意识。

第一框题 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宪法规定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做法)(建设法治社会,我们公民应该怎么做?)

①遵守宪法就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②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6、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7、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各包括哪些内容?

①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②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③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8、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理由)

9、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①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③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④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⑤遵守社会秩序;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⑦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

10、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11、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帮助公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和相关法律,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履行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12、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法律知识普及周、国家安全教育日网上宣传、全国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等。

13、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有利于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14、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5、现役军人和预备役人员的职责各是什么?

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与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1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围绕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设计一套知识竞赛题,然后,小组或者班级交换题目并进行比赛的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公民基本义务知多少

活动目的:加深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

活动内容:(1)名称接龙:(略)(2)你说我猜:(略)

活动步骤:(1)同组或者全班同学讨论交流确定知识竞赛的题目。

(2)组与组之间或者班与班之间交换题目。

(3)小组或者班级之间进行比赛,得分高者获胜。

第二框题 依法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我们如何对待权利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做法)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什么叫公民的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4、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法定义务有哪些?

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被确诊患有恶性传染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等。

5、为什么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③违法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①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7、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答:(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8、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的步骤:

①模拟法庭的活动的准备工作: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角色分配、小组分工;②学习实践:用幻灯片或者视频介绍案情;分别完成各诉讼参与人的法律文书;布置模拟法庭场地,悬挂国徽,摆放桌椅等。③模拟法庭开庭;④活动小结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基本制度

第一框题 基本经济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1)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构成分别是什么?

答:(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构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4、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6、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8、我国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按劳分配是由什么决定的?以及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③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10、除按劳分配外,还有哪些分配方式?

①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例如,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②此外,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11、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表现哪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13、调查本地一家企业的发展现状。

调查活动步骤:1、实地调查 2、撰写调查报告 3、班级交流

第二框题 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3、我国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哪些?他们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5、人大代表的职责有哪些?(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找到身边人大代表的方法与技能

①手机。越来越多的地区公开了人大代表的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②微博。很多人大代表开设了微博实名认证账号。

③人大代表联系处。各级人大相继设立全国人大联络处,为人大代表开展活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

④人大代表之家。这是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

⑤人大代表述职。部分地区开展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的测评工作,成为人大代表同选民联系的新方式。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8、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a主题鲜明;b目的明确;c环节完整;d内容健康;e形式新颖;f切合实际;g富有意义;等等。

a活动主题、b活动目的、c活动形式或方式、d活动步骤。E活动准备f注意事项

10、设计有关光污染的活动方案,并把建议反映给当地人大代表:

搜集整理当地光污染的危害情况;说明存在的光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深入调研、认真撰写建议;与当地人大代表面商,完善建议;把建议以书面形式交给人大代表,请他们转达这个建议。

第三框题 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

答:①地位(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③职能(作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什么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6、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如何实施的?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1、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①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②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答: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13、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按受居民监督。

②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③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5、报道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第一框题 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怎样产生的?

答: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答:(1) 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6、我与人大代表面对面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与人大代表面对面。

活动目的: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了解。

活动步骤:(1)拟定对话内容。①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在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②人民代表大会推动本地教育发展采取的措施。③人民代表大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

(2)把对话内容提交人大代表。

(3)开展对话活动,做好对话活动笔记。

第二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地位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当选条件及任期:

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当选条件: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任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3、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是如何行使职权的?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②任免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③外事权。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④荣典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第三框题 国家行政机关

1、什么是行政机关? 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答:(1)含义: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

答: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答: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7、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1)内部: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外部: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8、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请谈谈你的理解。

①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迫切需要,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②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9、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法治政府。

第四框题 国家监察机关

1、监察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

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我国监察机关的组成及组织领导机构是什么样的?

我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

3、监察委员会对哪些人员进行监察?

依照法律规定,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4、国家监察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有什么关系?

国家监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还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受它监督。

5、监察委员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①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③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6、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①监督职责。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监察委员会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作用)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②调查职责。调查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监察委员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作用:对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调查,能有效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减少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持公权力行使的廉洁性。

③处置职责。具体做法:①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②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③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⑤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7、成立监察委员会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体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精神;②有利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③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有利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⑤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⑥有利于促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

第五框题 国家司法机关

1、我国狭义的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广义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司法行政部门。

2、人民法院的性质及组成

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组成: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3、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什么?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人民法院应该如何行使职权(工作原则)?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①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5、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及组成

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组成: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6、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是什么?

答: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7、人民检察院应该如何行使职权?(要求)

答:①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一框题 自由平等的真谛

答: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自由=权利)

4、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6、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8、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答:①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框题 自由平等的追求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大敌。

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3、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及其危害和正确做法

现象:就业歧视(身高、性别、学历、相貌等),种族歧视等

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面对这种现象,正确做法: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我们该怎样践行平等?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④践行平等,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5、板报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知识准确,材料运用恰当。

第一框题 公平正义的价值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什么?

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具体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3、公平的意义或作用(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5、正义的力量的体现(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6、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用第3题和第5题回答,外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7、如何认识正义与制度的关系?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8、如何理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①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9、正义的要求有哪些?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④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⑤出台体现正义的法律,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第二框题 公平正义的守护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公民的基本德行:正义感

3、我们的共同心声: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5、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

2022年中考道法总复习资料

七八九年级上册道法精品教学视频

七、八、九年级下册各科 精品微课视频大全!

初中各科微课合辑(7.17)

初中语文各册微课合辑(7.16)

微课《中学英语语法》合集(1―27)

中考提分攻略 | 一分钟跳绳训练技巧(内含示范视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空白版+完整版

学年九上道法全册知识点汇总

快看!中考道法必背答题公式(考生必看)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道法期中考试试卷(2)

九上道法期中试卷含答案(1)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2022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22中考道法复习核心问题归类整理

干货 | 九上道法背诵模板

九上道法期中考试选择题(1)

2022年中考道法热点:“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万能答题模板(上)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万能答题模板(下)

七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全六册)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选择题

七年级道法上册知识汇总+思维导图

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和技巧

2021年中考道法模拟试题法律汇编

2022年中考道法八个专题核心知识汇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微课、解读、同步测试(1-26)

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微课、教材解读、同步测试

名校直通车:历史78上9下(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全)(视频版)

大国崛起(1-12集)纪录片

《世界历史》1-47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问答式复习提纲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问答式复习提纲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微信:

点击底部原文链接,可以购买

2022中考道法总复习书奇制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大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