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学校读书工资高合法吗?

今年刚刚毕业去校招的公司去实习因为实习期结束还要回学校继续读书所以打算离职在学校里面签的三方协议里面写了每个月工资3500但是现在实习期结束要回学校公司突然说离职要提前三个月认不得只拿的到百分之四十都工资我现在该怎么办

  • 你好,单位扣,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

又是一年毕业季,和生活了四年的室友和同学们一一道别之后,大部分大学生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

据2019届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的信息获知,2019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834万人,比去年还多14万。

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曾经被认为是“铁饭碗”的程序员,在互联网寒冬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大幅度裁员的挑战。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和市场部收缩预算就不时被提及,多个公司爆出了同样的新闻,包括阿里巴巴,华为都传出了收缩招聘的新闻。网易的游戏部门和门户部门也先后裁员,趣店裁员90%,斗鱼裁员30%。

即使出自名牌大学,就业压力依然不小,有不少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也是面临找工作的困境。

前不久一个学姐和我聊天,感慨万千,学姐毕业于国内某211大学,今年刚毕业,但是忙忙碌碌了好长时间,依然一无所获。

她学的是日语专业,拿到了N2证书,在学校也是个学霸,但是由于现在日语翻译市场竞争太过激烈,除了日语专业的大学生,还有不少自学日语的中学生和上班族。僧多粥少,学姐就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不小心被“剩下”了。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于是一部分大学生退而求其次,开始从底层做起,选择了一份不是那么体面但是薪资水平不错的工作。

但依然也有一部分选择了薪资水平较低,但是有潜力的工作。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

北上广生存压力大,有志青年被迫向现实低头

我身边大部分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工资水平大致都在4k-6k之间,二三线城市在4k左右,北上广的高一点,在6k左右。

但是他们每个月的支出同样惊人,以北京为例,房租最低一月1k元,如果想要条件好一些的,可能就2k-3k了。再加上各种支出,一个月能剩下的寥寥无几。

据相关报道,2017年北京市吃、穿、用和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2489.3亿元、774亿元、7790.8亿元和5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3.9%、5.3%和3.5%。

其他城市的消费支出同样也高得吓人:

每个月微薄的薪水和高额的支出,再加上水涨船高的房价,使得买房更是遥遥无期。

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更是如此。

寒窗苦读十几年,家里到处借钱供孩子上大学,就是期望有朝一日孩子毕业能找个好工作,带领全家咸鱼翻身。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一人在上海打拼多年,做着资深HR的工作,月入上万,但依然攒不到什么钱,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一个又一个男人身上。

这一切,和她的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她的哥哥不学无术,父母重男轻女,动不动就要樊胜美给家里打钱。她30岁,自己住着合租的公寓,却已经给家里买了两套房。

父母过高的期望和家庭过大的压力,让这些独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些难以承受。

从这方面来讲,很多人便只好找一个上升空间不大但是薪资高的工作,作为选择。

但这样的方式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短期内看起来减轻了家庭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却让自己的人生处处受限,且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浪费不多的青春。

初入职场,提升自己比埋头赚钱更重要

褚时健曾说过:“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在任何一个有些前景的岗位,想要有所建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告诫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呢?

因为第一份工作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你而言,绝不仅仅是那点可怜的薪水,而是视野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你的身份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办公室白领,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事情,你并不了解,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倘若此时你能够有幸进入到一位非常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公司,这个公司的领导人大多能力非常强,那么恭喜你,你的第一份工作会成为你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更加多样化,为人处世也会更加周到,这对于初入职场的你而言,绝对是大有裨益。

我见到过身边一些已经工作两三年的人,每天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又低效的劳动,他们只会接受命令,机械式地工作,却从不去思考如何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却每天幻想着升职加薪。

以办公软件为例,你说excel、word、ppt你都会熟练使用,但是其中操作的小技巧你都知道吗?你做的ppt够高大上吗?要知道,有的人靠做ppt,每个月都比你多收入几千块。

你有没有用下班时间提升自己?有没有去学习一份技能?还是想着要好好放松,把时间全部都浪费在社交、游戏和追剧上?

曾经有个网友向我讲述自己的经历:“我大学的时候英语没有考级,工作了以后也总是想着再等等,时间还多着。结果有一天公司要和外国企业对接,我的英语水平根本上不了台面,后来公司就安排了一个水平和我差不多,但英语已经过了八级的同事去。现在,那个同事升职加薪,成为了我的领导。”

有些事情,不是等到有机会了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机会。你刚刚毕业,想要成功,想要获得成就,就要静下心来好好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终究会一鸣惊人。

那么,在具体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如何考量呢?

1.看清发展趋势,先选行业再选企业

我们有时经常会说“选择比能力更重要”,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但如果个人的努力是放置在一个正在起飞的平台上,未来却是无限的。

梁宁在她的《产品思维30讲》里曾经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对双胞胎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7年以后加入腾讯的年薪百万,而加入报社的因为纸媒没落连工作都是问题。

这对双胞胎在一开始的时候,两人的能力没有区别,但因为选择了不同的趋势不同的行业,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为什么?因为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容量直接决定了你个人的发展空间!

曾经,通信行业是所有人心中的香饽饽,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导致通信行业没落。很多员工不涨薪反而降薪。

2017年初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好共享单车,所有的行业大佬都在往里面砸钱。但是现在,ofo面临破产风险,众多共享单车公司倒闭,投资几乎都打了水漂。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一个产业从出现到衰落的速度之快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那么我们在选择时一定要优先考虑朝阳行业,跟对趋势。

选择对了行业,再来挑企业。

2、选择公司时,认清实力不要好高骛远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好高骛远”,明明没有任何社会阅历,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甚至连职场上怎么为人处世都不知道,就想找到一个年薪几十万的工作,想进世界五百强。

进入一个发展前景很好的大公司已是不易,没有几年十几年的历练,年薪十几万甚至百万真的是空谈。

曾看过一个新媒体从业者分享他的经历:他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想要招一个副总裁,对方直接要求年薪八十万。对方介绍自己时说自己曾经写过很多篇10万+爆文,为某品牌带货多少多少件。他觉得这个人还挺厉害的,很信任他,就把副总裁的位置交给那个人了。

结果后来和一个客户谈合作,他把单子交给副总裁,谁知他连一个完整的ppt都做不出来,直接惹恼了客户,导致损失了几千万,那个人当天就被炒鱿鱼了。

在找工作时,先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你要选择这家公司?为什么公司的HR要选择你而不是别人?你有哪些过人之处?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认清自己的实力,知道有哪些长处和不足,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才能有更好地应对,在职场上才能更加如鱼得水,也更能得到领导的青睐。

3、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打造不可替代性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未来最大的感觉就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看见别人考研,也跟着考研。看见别人创业当老板,自己也想开公司开店。看见别人做抖音赚到了钱,也想当个网红。

你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却不知道别人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前,对自己一步步该怎么做,如何做,都有清晰而完整的规划。

除了医学生的专业对口之外,大部分大学生毕业都要新一轮的选择——你准备做什么职业?打算做多久?是为了积累经验丰富职场阅历还是想在这一行业一直做下去成为专家?这些你都要想清楚。

因为随着你毕业时间和年龄的增长,你选择的成本和风险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个做销售的突然去做新媒体了,别人可能就会好奇,你为什么会突然转行?也可能会产生“既然你上个职业都没有坚持下去,这个岗位你又能做多久呢?”的疑问,也容易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如果看中了一个职业,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未来也没有太大的计划和变动的话,就在这个领域一直深耕下去。因为随着你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在逐渐增强,公司对你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公司的中高层不轻易被开除和换人的原因。

勃朗宁说过:“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也许你的选择,有一天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希望你们都能去往自己想要的诗和远方。


刚毕业的你,面临什么选择呢

,每天获取新的成长知识

原创不易,留个赞再走怎么样

你收获了感激,我收获了鼓励

}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学历无用论”的说法甚嚣尘上,唯金钱即是成功论不绝于耳。在你的身边总有这样的一类亲戚,逢年过节的聊天内容:

才拿那么一点,那个谁谁谁的儿子高中毕业,现在做老板,月入几十万。

读那么多书,学历高有什么用,最后不是给低学历的老板打工。

面对这样的亲戚,你会怎么做?是回怼呢?回怼呢?还是回怼呢?其实像这样持有“学历无用论”的人,不在少数。前不久“毛晓彤被拖欠1250万片酬”登上了热搜,知乎有个问答也迅速登上了热门“如何看待博士感叹苦读多年年薪28W,大专生毛晓彤片酬1250w?”,更是激起了一些“学历无用论”者的“狂欢”。

究竟是谁在宣扬“读书无用论”

在如今“金钱即成功”的浮躁社会中,仿佛收入高就代表着成功。“大妈卖煎饼月入过万”、“初中辍学卖烧饼买几套房”的新闻时不时出现在网络媒体中,给不少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有了佐证的理由。

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一种是因为身边出现了一些低学历也能赚大钱的例子,就认为学历、读书不重要;另外一种是自己没有什么学历,却顺应时代红利取得成功的人,他们将自己的成功经历生搬硬套,认为不读书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成功人士。

不可否认,这些成功的例子是真实存在的,但被他们忽略的是这些成功背后,有多少因为学历低而苦苦讨生活的人,他们都掉进了“幸存者偏差”的误区中,认为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可以复制粘贴的,但事实却是,我们看到所谓成功的人,都只是亿万个普通人里的个例。

正如白岩松在演讲中说的:“读书无用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可是现在这个时代,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统计数据早已经显示,学历的高低和收入的高低成正比。但永远有低学历成功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但不能拿小概率作为常态。”

那么什么是大概率的常态事件?那就是就业竞争很激烈,学历很重要。今年教育部公布了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数据,已经达到了909万,比去年增加了35万人,统计了近十年的高校毕业生数据显示,每年毕业生人数都不断增长,僧多粥少,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如今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大学生遍地都是,不同学历之间的就业、薪资情况都各有不同。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学历和收入存在正比,博士、硕士、本科和大专的平均招聘薪资差距很大,博士和大专的平均薪资相差近2万元,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高薪行业,大部分招聘的是博士学位。

面对学历带来的就业竞争,有不少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之后,继续读研提升学历。在考研动机调查中,绝大多数的考研原因都是“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377万人,比2020年的341万人,增加了36万人,而全国高校录取的研究生学位只有117万个左右,录取率才30%,可见考研的竞争有多激烈。

然而对于考研,很多人的目标都是985、211全日制研究生学位,因为在就业市场中,HR会先筛选掉在职研究生、双非研究生,想要录取的都是本科和研究生都是211、985大学的应聘者。然而想要考上211、985大学的研究生,并非易事,一是激烈的报考竞争,二是这些学校保研率很高,例如北京大学2021年保研率达56%。所以本科非211、985学校的学生,考研难度要呈指数增长。

互联网大厂的学历潜规则

不少人应该看过这张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不难发现这里面所有的大佬都是高学历。

发展空间大、福利好、大神多……是很多人想进入互联网大厂的原因,互联网企业的大佬们是高学历出生,自然在招聘时也很看重学历。

阿里的社招对学历并不会很看重,主要看个人能力和项目的匹配程度。但是校招看重,非985、211院校很难进入阿里。

腾讯虽然不看重学历,认为“你有能力你就来”,但是在每年都开展“留学生精英计划”专门招聘留学生。

根据清华大学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华为以187人的总数排在首位,远高于其他公司,这已经是华为连续第四年成为清华大学就业学生的最大招聘公司。

在网络上,也有看到不少双非本科进入字节跳动的人分享自己的面试经验,不看重学历,只看重能力,也就需要自身有优秀的项目经验,而且这些项目经验正好符合字节跳动的业务范畴,所以自身能力的不可替代性,也是进入大厂的机会。 

不难看出,大厂其实更加青睐的是重点高校毕业的学生,而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要比重点高校毕业的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平台。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在高考时就进入名校,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但是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舟竞争也相当激烈,有没有更容易的跑道直通名校呢?答案就是配置海外身份,利用华侨生联考的优势直通国内名校。5000人VS 1078万人的竞争差距小,而且,今年华侨生联考公布的录取分数在400分左右的院校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一流名校。

这个时代是“学历至上”的时代,不仅要读书,还要读好书,读好学校,想要让孩子突出教育、就业的竞争重围,不妨早早为孩子规划海外,给孩子转换到直通名校、直通名企的跑道上,更是给孩子更多选择的自由。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补课收费合法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