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怎样治疗?

近日有消息称某青年演员因常年拍戏吃饭不规律导致胃不好后来又出现胆囊息肉更有消息称其胆囊息肉已有12年吃饭不规律真的会导致胆囊息肉吗?胆囊息肉一直不切除真的没问题吗?

男性和乙肝患者更易生胆囊息肉

栾忠杰专家表示,从新闻报道中很难推测具体情况,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胆囊息肉并不是年龄大的人才会生,年纪轻的人也会生。像十几岁发病的不是偶然现象,年轻人生胆囊息肉的也不少。

所谓“胆囊息肉”,又称胆息肉,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统称,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发现胆囊壁向内突出或隆起样生长,都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这一疾病男性比女性发病率更高一些。”栾忠杰专家介绍说,“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高危因素是男性、乙肝病毒感染和胆囊炎症。”乙肝患者本身的肝脏代谢有问题,胆固醇代谢障碍,就容易导致胆固醇在胆囊壁沉积而形成胆固醇性息肉。这类人群的饮食可能没有问题,而是疾病的特性造成。

胆囊息肉有20多种类型

栾忠杰专家介绍说,胆囊息肉如果按照病理学分类,可以区分成20多种疾病。首先,可以简单地把这些息肉病分为恶性和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的比例较低,大部分是良性的。良性的息肉再从病理学上分,又可以分为肿瘤样病变和非肿瘤样病变。

临床多见的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和类腺瘤样息肉等。

主要有腺瘤、脂肪瘤、纤维腺瘤和血管瘤等,这些可以说是真性肿瘤。

“该演员的胆囊息肉并不十分明确,只是属于这一类疾病,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还需要更多的检查资料。但我们可以推测,他说跟饮食、胃病有关,那么很有可能是胆固醇性息肉。”

栾忠杰专家解释说,“因为肿瘤样息肉的病因不明,跟外界刺激比如饮食的关系不大。但是,胆固醇性息肉的发病与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早期胆结石的病因类似。”有部分患者就是因为饮食不规律,造成胆固醇过度沉积,胆囊没有及时地将其排尽,就会沉积在胆囊壁上,形成胆固醇性的息肉。在B超下就可以看到一粒粒粟米样的颗粒,被称为“彗尾症”。这类息肉单发的比较少见,大部分是多发性的。胆固醇息肉大小一般在2—3毫米,也有长到5—7毫米甚至更大的,但更大的胆固醇息肉会变成结石。

最近这些年来,胆固醇样息肉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这种类型的息肉发病原因与肿瘤样息肉及早期癌变完全是两码事。从理论上来说,胆固醇样息肉是不会癌变的。

炎、石、肉“三兄弟”的关系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都是常见的胆囊疾病,这“三兄弟”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栾忠杰专家解释说,胆囊本身的炎症比较少,大多是胆囊结石刺激产生。而胆囊息肉病中,有一部分本身是炎性的病变,比如炎性息肉,就是炎症造成的。所以,胆囊息肉跟炎症一定是有关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跟炎症有关。

B超可初步判断息肉性质

栾忠杰专家介绍,胆囊息肉目前主要是依靠B超来诊断,其他还有超声内镜、超声造影及上腹部增强CT和核磁共振等,都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检查。但是,首选或者推荐的还是普通B超检查,因为B超检查最直观、最方便。“B超对息肉的有无诊断率非常高,难点就在于性质的鉴别,判断到底是否需要手术,或者什么程度需要手术。所以,辅助诊断的一些检查方法可用于鉴别是否有恶性倾向还是单纯的胆固醇性息肉等。”

B超检查也可以从息肉的大小、形态等方面来做一些初步的鉴别。

息肉的大小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依据。多发的2—3毫米的病变,胆固醇息肉的可能性是最大的。3—7毫米的可能是胆固醇性息肉,也可能是肿瘤样病变(比如腺瘤),或者其他非肿瘤性的良性疾病。这时候,B超检查就需要看清息肉的血流情况等其他更多的信息。7—10毫米的息肉,恶性的可能性就更高了。大于1厘米的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多数是肿瘤性的疾病,以腺瘤为主,也有可能是早期的癌变。

多发性的息肉恶变的几率相对较低,单发的就要更加警惕了。

息肉长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跟结石相鉴别。B超下息肉是低回声或中回声组织,而结石是高回声组织,这是鉴别息肉和结石的主要判断依据。另外一个依据就是活动度,如果是会浮动的就是结石,息肉是不会浮动的。

有些息肉就像梨一样,看上去挺大的,但连接的蒂就像梨的柄梗一样细长,这些形态的息肉多数是良性的。有些息肉整个附着在胆囊壁上,蒂比较宽、厚,就要引起警惕了,有可能是早期的恶性病变,或者将来有可能容易恶变。

就胆囊息肉这一疾病而言,治疗比较简单,要么手术切除,要么随访观察。除了胆固醇性息肉还可以通过利胆等药物治疗外,其他肿瘤性息肉主要是随访,没有可以治疗的药物。

胆固醇性息肉的发病与胆固醇代谢有关,所以通过药物利胆或者调节胆固醇代谢,息肉可以缩小甚至消失。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都可以改善胆固醇代谢,有助于胆固醇性息肉的治愈。

但是,肿瘤性息肉想通过药物治疗来缩小的可能性非常小。栾忠杰专家提醒说,有些网站上介绍说,有“神药”可以治好胆囊息肉,多数是夸大其词的。胆固醇性息肉在胆囊息肉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这样的病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判断和评估。

不想癌变,有办法预防吗?

发现息肉,不少患者会担心恶变,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它恶变呢?又有哪些因素可能促进息肉恶变呢?

“目前,也没有发现特定的因素可以促进息肉恶变。”栾忠杰专家表示,“我们可以从胆囊癌的致病原因来分析。胆囊癌整体的恶性程度非常高,进展期的胆囊癌一般的自然病程是半年左右。也就是说,发现进展期的胆囊癌,一般是半年左右的寿命。胆囊癌的病因跟其他多种癌症的病因有类似的地方,比如空气污染、腌制食品、烟雾刺激、精神压力等。胆囊癌的发病非常特殊的一点是,与胆囊结石有密切的关系,大部分的胆囊癌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所以,胆囊癌的病因是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样病变,这是胆囊癌发病最大的原因。”

胆囊息肉如何“随访”?

一旦发现胆囊息肉,也没有好的办法可以阻止其恶变。因为胆囊息肉的种类非常多,在息肉较小的时候,很难分辨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所以,在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都会被医生告知需要“随访”。“随访”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汇,那么,胆囊息肉究竟怎么随访呢?

栾忠杰专家表示,息肉不治疗,即使良性的息肉也会缓慢地不断地增长。而随着息肉体积的增大,可能癌变的风险也会增高。所以,怎样掌握好随访复查的频率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息肉越大,复查的频率就越高。”栾忠杰专家建议:7毫米以下的息肉,6个月—1年复查一次;大于7毫米的息肉,3—6个月复查一次。

}

胆囊息肉已经成为我们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肠胃疾病,出现了胆囊息肉的问题,会导致我们的胆汁的分泌出现异常,不利于大量的油脂,以及肉食类食物的消化与分解,所以如果我们出现了胆囊息肉的情况,应该要尽快对于胆囊息肉进行治疗,应该要怎么调节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胆囊息肉的病因会是什么呢

  第一、胆囊息肉多发生于23-55岁的人群,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很多人患有胆囊息肉时都没有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偶尔发现。胆囊息肉的病因与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经常的饮酒和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人群,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第二、胆囊息肉还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息肉。

  第三、胆囊息肉大部分是因为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

  第四、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2胆囊息肉怎样治比较好呢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

3胆囊息肉切胆的后果是什么

  胆囊切除后可引发消化不良。这是由于,正常人的肝细胞每天分泌约800~1200ml胆汁,其中水分占97%。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进行存储和浓缩,因胆囊粘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功能,因此经过胆囊后,胆汁中90%的水分被胆囊吸收,使胆汁浓缩约30倍并储存于胆囊中。在人进食之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之后,在迷走神经和胆囊收缩素的调节下,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进入十二指肠腔内参加消化。

  如果胆囊被切除,此时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无处可存,因此不管人体是否需要,都将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而在进食美味家肴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时,虽然需要大量胆汁帮助消化,但此时体内却无“富余胆汁”相助,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4胆囊息肉患者饮食上注意的事项

  1、饮食一定要有规律

  通常情况下诱发胆囊息肉的原因大多数是饮食不规律,现在很多人平时生活中都忙于工作,一日三餐是很没有规律,想起来吃一顿,工作的时候还吃零食,这样的情况就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分泌,长时间这样的话势必会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还有一些人经常不吃早饭,这也是导致胆囊息肉的一个主要原因。

  2、平时多吃低胆固醇的食物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一定要清淡一点,少吃油腻的食物,这类食物吃了以后是不利于胆囊的健康的。另外我们还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以免因为胆固醇过高引起胆囊息肉,特别是晚上不要吃胆固醇高的食物,不易消化。

  3、治病期间不要喝酒

  有些男性患者在平时生活中都有喝酒的习惯,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都喜欢喝两杯,不过您在得了胆囊息肉以后就不能这样了,喝大量的酒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早上空腹的时候喝酒危害更加严重。

  患有胆息肉的患者在平时除了要注意少吃些蛋黄类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之外,还有各种乳制品也要注意少摄取。

5胆囊息肉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呢

  一:禁酒和一些含有酒精的饮料。相信大家都知道,喝酒对我们的肝脏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酒精会在我们的肝脏内分解,其毒素就会在肝脏内消化,所以酒精可以直接的刺激肝脏,甚至影响肝脏,而人体的胆囊是和肝脏连接在一起的,肝脏出了问题,会大大增加出现胆囊息肉的几率。

  二:饮食规律。很多人不喜欢吃早餐。或者不习惯吃早餐,这时候大家总会说,这样对胃不好,是的,早上起床后胃酸大量的分泌,如果不吃早餐来消化胃酸,就会使胃被酸灼伤。而同时不吃早餐,使得前一天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长期的存留于胆囊内,便会导致胆囊息肉。

  三:饮食细节。很多人喜欢摄入很多高胆固醇等食物,其实高胆固醇的食物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不过在这里,高胆固醇会加重肝胆的代谢,如果单固醇太多,就会在胆囊壁产生结晶,就是我们现在在这里说的胆囊息肉,所以大家要注意,为了预防胆囊息肉,少吃一些高胆固醇的食物。

  四:保养健身。现在的年轻人,上班全靠坐车,工作全是做办公室,根本没有运动的机会,长期下去同样也会导致胆囊息肉,所以建议一些办公室的白领们,一定要多站起来运动运动,适当的缓解自己平时的压力,使自己的精神能够放松,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