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单丛,用琉璃盖碗合适吗?

为什么我这么一直推崇德化瓷盖碗泡茶

德化瓷因产于福建德化县而得名,熟悉的茶友应该都晓得我是德化瓷的真爱粉,基本上让我推荐茶具的,不管是整套的还是单只盖碗,首要推荐的都是德化瓷茶具。而 容量,德化瓷盖碗的 容量 多在120ml至150ml之间,能够满足冲泡任何茶。

德化瓷因产于福建德化县而得名,熟悉的茶友应该都晓得我是德化瓷的真爱粉,基本上让我推荐茶具的,不管是整套的还是单只盖碗,首要推荐的都是德化瓷茶具。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 实用,性价比高。

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接触喝茶的那段时间除了多尝试不同品种的茶,还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茶具,然而茶具买了一大堆,最后使用频率却很少,要么当摆件,要么放角落吃灰。这不奇怪,对于喜欢喝茶泡茶的人而言,茶龄久了,每天泡茶使用的茶具基本都是自己感觉最顺手实用的那一两个,因为重心已不在是茶具,而是茶味。比如盖碗,你打开taobao一搜就能看到很多精美款式,但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多茶器生产商一味追求外观,不顾实用性,看起来是很美,但也只剩美了。

那么实用性到底是指哪方面?主要在于 外形与容量。

德化瓷的盖碗外形一般都比较中规中矩,整体曲线柔和,手感好 。而 容量,德化瓷盖碗的 容量 多在120ml至150ml之间,能够满足冲泡任何茶。客观的讲,我觉得德化的茶具生产商是很懂用户需求的。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德化的白瓷, 如果你想学茶或试茶,还是建议使用白瓷盖碗和茶杯,单纯的白色能够 突出茶,以茶为主, 不会扰乱我们观叶底与汤色 。德化的白瓷是有名的,也许你不知道,最早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是德化白瓷,而不是景德镇的,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德化白瓷通过泉州港销往海外,有个词叫“中国白”,也是欧洲国家对德化白瓷的赞誉。当然,现在的德化白瓷跟过去已经不能相比较,主要是 土质材料变了,但这些也改变不了老茶客们对其的喜爱。

不夸张的说,市场上的白瓷盖碗有一半以上是德化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价格低廉,最便宜几元到几十元左右不等,因为它好用, 外观纯白素雅, 价格又不贵,即便摔了也不心疼,所以很受茶客们追捧,说它性价比高也不是瞎扯。

有人会担心了,这么便宜,该不会对人体有害吧?,廉价并不代表就不安全,德化瓷的瓷土以高岭土为主,高温烧制,至少我知道的德化茶器都是1300度以上烧成的,所谓危害性大可放心。价格低的原因,与德化瓷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德化瓷器的生产是企业量产模式,带花纹图案的白瓷茶具是利用贴花的工艺,将颜料做成花纸直接贴在白瓷上的。这一点比 起 纯手绘 精细 的景德镇茶器,确实有不及之处。

关于泡茶的器具,我至始至终都是建议去繁就简,纯白素雅的茶器能够让我们专注于茶,而实用的茶器不仅能够泡出好茶味,还有助于提高泡茶过程的愉悦。

最后说个题外话,德化瓷最早出名的不是来自茶具,而是雕塑,即瓷雕。观音像是德化瓷雕中比较常见的题材之一。比较经典的,明代瓷塑家何朝宗的瓷雕作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被视为珍品,他雕塑的形态各异的瓷观音,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示其静美柔曼的神韵,在一些佛教国家中被奉为至宝。据资料了解,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德化窑瓷器有700多件,其中明代德化窑瓷器就有200多件,堪称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地方窑瓷器的一个亮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

清晨六点,老街巷尾。红泥小炉、三杯一壶。

毫不夸张地说,在潮州城内,随处可见“凑茶脚”的潮州人。

一把壶、一泡茶,开启了潮州人一天的生活。

这一切,均早已融入了每个潮州家庭的生活滋味。但更为准确地说,一把红泥壶,一泡凤凰单丛,沁润的则是怀旧潮州人的血液和灵魂。

当然,在拥有漫长历史的潮汕工夫茶历史中,潮州手拉壶之于凤凰单丛,似乎有着宿命的绑定。

延续至今,仍旧是独钟之物。

坯薄、身小、耳细、口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所谓“圆非一相”,这说的就是传统的潮州手拉朱泥壶。

而至于“胶己人”而言,凤凰单丛与潮州手拉壶,早已打上“绝佳搭配组合”的烙印。甚至,在老一辈潮州人心中,“泡单丛最好喝的还是用潮汕手拉壶,集香,升温快,更能把茶滋味的浑厚感泡出来。”

“以器引茶”,诠释一泡茶的特质

事实上,作为因茶而生的潮州手拉壶,与其他众多器物一般,都是生而为茶服务。器物对茶的影响,最终还是以人的味觉、嗅觉、视觉等感官为主导。借助不同茶器,能够让我们对一泡茶产生更多的理解。

为了让器物更好地表现茶汤,人们在冗长的饮茶文化历史长河里,通过对器物原料等级、工艺水平、器型大小变化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良求精。

这一切的诉求,均是为了让某种器物品饮某种茶滋味更好。

今天,茶语网()为了辩证单丛与不同器物的适配性,做了一场关于“以器引茶”的实验。在屏蔽了水、茶、人、泡茶方法等影响维度,单纯在器物中寻找,寻找更细致地体验一杯单丛茶汤的可能。

这是一场关于单丛适配性的实验

一般而言,作为茶桌上最常见的两大主流泡茶器,盖碗与紫砂都有一定的包容性。盖碗釉面的密度大,而朱泥作为顶级紫砂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此次,为了验证单丛与潮州手拉壶的适配性,我们便分别运用白瓷盖碗和潮州朱泥手拉壶两种泡茶器。在尝试相同茶水比、泡茶水温条件、浸泡时间及冲泡方式下,到底运用哪种器更能将单丛的特质凸显出现。

另一边,为了达到较为公平的呈现,我们分别选择了白叶单丛(浓香)、凤凰单丛·鸭屎香(清香)及凤凰单丛·东方红三款不同茶叶,进行实验尝试。

在此过程中,我们刻意让参与实验的茶语小伙伴们进行了盲品。即,在同一款茶,不同器具的对冲上,以事先不告知茶品与泡茶器的前提下,让品饮者自行评判香气、口感的喜好。

潮州朱泥壶>盖碗,愉悦度更甚

而对冲实验结果证明——

白叶单丛茶(浓香):一款特殊品种的演绎,茶汤稠滑软糯,蜜韵扎实。

瓷质盖碗冲泡:与潮州朱泥壶相比,盖碗冲泡后水含香明显,甜度更高,闻盖香气张扬。但在汤质厚度和饱满度上略有欠缺,且涩度较为明显。

潮州朱泥水平壶冲泡:相比于盖碗冲泡,其香与水的融合度更好。茶汤汤质更为稠滑饱满,蜜味浓,整体协调度更高,回甘留香会突出。焙火的火工香会较弱。

凤凰单丛·鸭屎香(清香):延续了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耗时一年,通过三次烘焙让茶叶品质稳定成熟。其中,拼配的少量乌岽老丛水仙,令茶汤韵味凸显,饱满柔滑。

瓷质盖碗冲泡:较为明显的是,香气格外高爽外露。水含香及口腔留香明显,口感更为爽快带劲。但不足之处在于,涩度也较为明显。

潮州朱泥水平壶冲泡:与盖碗不同的是,手拉壶冲泡涩度不明显,汤质显得更为厚滑。温嗅时,香气更通透、丰富舒适。

凤凰单丛·东方红:这是一款有一定年份的单丛,采用传统工艺炭焙而成。以数款陈年东方红单丛混拼,再辅以凤凰老丛拼配而成。茶汤滋味更显协调、饱满浑厚。

瓷质盖碗冲泡:滋味润滑较为饱满,但是稠感不明显。茶汤甜度显,喝完后口腔内回香突出。汤内的花香气更容易被捕捉到,但也伴随其他香。略有涩感。

潮州朱泥水平壶冲泡:整体汤厚滑饱满,汤感更稠糯,水含香丰富,有涩但不突兀。整体协调感更好,回味的香甜更为迅速。温嗅叶底香,香气通透愉悦。

总体而言,这三款茶分别的冲泡表现和区别基本较为明显:

盖碗冲泡单丛茶,香气闻起来更为外放,汤内的水含香更清晰。不过茶汤的涩感也会相对比较明显。

而水平壶冲泡单丛茶,茶汤的厚度能够明显地增强,使茶汤更为稠厚。茶汤显得更软。并且,对涩度有一定的收敛作用。

另外,有趣的是在盲品过程中,哪怕是口感并不算敏锐之人,也能在一杯之后指出那杯最爱。

而绝大部分的指向都在这里——不论是哪类品种、年份、香型的单丛,在潮州红泥手拉壶的呈现下,更加令人有愉悦之感。当告知,其实这是由不同茶器冲泡的同一款茶时,可见品饮者脸上分明有惊艳炸开。

事实上,在相同茶水比、水温和浸泡时间的情况下,朱泥手拉壶所冲泡出来的茶更醇厚有力,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茶性。这与潮州朱泥壶保温强,散热慢,能够帮助单丛茶叶释放出溶出物,使之更加醇厚,密不可分。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体验茶汤香甜,白瓷盖碗可以捕捉更多;而朱泥手拉壶因材质特殊,冲泡出的茶更显醇厚,回味上也会有更特殊与惊喜的表现。

不过最终的选择,还是要以个人喜好和习惯而定。

事实上,好茶配好器,此次我们以器引茶,通过一同探讨与乌龙茶搭配相得益彰的茶器作品,意在为茶友们提供更多的品饮乐趣。同时,也是为品鉴之路,寻求一份更为标准口感的品饮体验。

这不,茶语《寻茶诀第一季·探讨乌龙》活动便是以此出发,从8月20日起,至9月3日结束,献上一场乌龙盛宴。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即可参与茶语《寻茶诀第一季·探味乌龙》活动。

专业支持:竹凳茶、艾八小

}

更多“单丛乌龙茶内质审评分三次泡,时间分别为几分钟?”相关的问题

单丛乌龙茶内质审评分三次泡,时间分别为几分钟?...

单丛乌龙茶内质审评分三次泡,时间分别为几分钟?

按国标GB-T-,乌龙茶审评的茶水比是( )

按国标GB-T-,审评乌龙茶时采用( )

【单选题】泡饮乌龙茶必须用()以上的水冲泡。A、80度B、85...

【单选题】泡饮乌龙茶必须用()以上的水冲泡。

【单选题】乌龙茶冲泡时,需要温润泡,正式冲泡时,发酵偏...

【单选题】乌龙茶冲泡时,需要温润泡,正式冲泡时,发酵偏重的乌龙茶一般选用哪种手法进行冲泡?

乌龙茶品质审评着重于香气滋味及其耐冲泡次数,叶底作为参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在冲泡乌龙茶时,第一泡1分钟左右将茶汤与茶分离,从第二泡起每次比前一泡多浸()。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冲泡乌龙茶等特种茶时,需要用( )的开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琉璃盖碗的加工工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