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是什么意思?因为现在工厂淡季很多人都辞职走人了?都辞职20人了?

他们自嘲为“提桶者”,人生就装在一个桶里,为了便于迁徙,桶里有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衣物和用品,工资到手,或是一旦觉得太累太苦,可能就会提桶跑路。从一个厂区提桶跑路,迁徙到另一个厂区,又或者,旺季而来,淡季而去。他们的目的,是挣到足够的钱,以后再也不用来这个地方,但对其中绝大部分人来说,每年9月的旺季一到,他们还是会重新回来。

富士康从不缺少劳动力。

铁打的富士康,流水的年轻人。对富士康来说,如果24块钱一小时招不到人,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价钱提高到25块。刚刚过去的9月,赶上iPhone 12发布前的旺季,在郑州富士康的园区,这个价钱变成每小时31块,打工者蜂拥而至,最多的时候,每天的招工人数都超过千人。

劳动者的年龄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最早一批00后,已经踏进流水线。这是个庞大的群体,《2019年全国教育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为4002万人,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51.6%。这意味着,近2000万人高中毕业就走上社会,这还不包括那些只读了初中的人。

00后的命运,就此延伸为两种轨迹,一种成为大学生,开始校园生活,另一部分则成为打工者,加入到候鸟般的打工人潮。

与80后、90后相比,00后在流水线上承担着相同的强度和压力,不同的是,在物欲的诱惑和阶层的壁垒面前,他们不愿意长久地留在流水线。他们自嘲为“提桶者”,人生就装在一个桶里,为了便于迁徙,桶里有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工资到手,或是一旦觉得太累太苦,可能就会提桶跑路。

从一个厂区提桶跑路,迁徙到另一个厂区,又或者,旺季而来,淡季而去。他们的目的,是挣到足够的钱,以后再也不用来这个地方。但对其中绝大部分人来说,每年9月的旺季一到,他们还是会重新回来。

▲ 每一年的特定时期,富士康厂区会开始大量招聘普工,为新一代Iphone大规模生产做准备。求职者排队准备进入招募中心应聘。图 / 视觉中国

才认识不到两天,“黄牙”就要走了。

在郑州富士康的员工宿舍,姓谁名谁,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对方随时有可能“跑路”,为此,周明习惯了不问姓名,只叫外号。

“黄牙”19岁,比周明小一岁,瘦,一米七的个头,不满100斤。他跟周明炫耀,说自己初中毕业就去混社会,抽烟发黄的牙齿就是证明,这次来富士康,只是“挣点泡妞钱”。

在富士康上完第一个夜班后,黄牙崩溃了,“太TM累了”。黄牙被分配的工作,是给iPhone 12打螺丝。这是来富士康的必修课,比半个米粒还小的螺丝,拿几斤重的螺丝枪去吸,稍不注意,就吸歪了。这样的螺丝,一晚上平均要打1300个,也就是反复抬手一千多次,几乎十多秒要重复一次相同的动作。

如果把富士康的厂区比作一个桶,那么夜班时刻是这个桶最密不透风的时候。凌晨3点,睡意正浓,但流水线一开,成百上千的零件涌来,管理者在催促,不容许有停顿,否则会被积压的零件淹没,影响到其他人。

原本,周明觉得熬夜不是什么难事,他年轻,精力足,17岁上职高的时候,因为沉迷于一款枪战游戏,跟几个哥们儿在网吧熬过7个通宵。到富士康后,为了每小时赚更多的钱,他选择到金属加工厂区,做的是给iPhone 12手机外壳抛光、研磨的工作。在噪音、机油味里,他一个人要负责十多台抛光机,并且得一直来回走动操作,这样的工作要持续一整夜。如果能带手机进厂房,他很想在手机计步器上看看自己一晚上要走多少步。“至少5万。”他觉得。第一个夜班下来,光脚站在地上都痛。

周明管这个叫做富士康的“第一夜”。来富士康的00后,如果运气不好,一进厂就会被分到上夜班,运气好点,可能在一个月后轮替到。总之,在富士康的旺季,流水线是20个小时不停歇地运转,每个来这里的人都必须经历夜班的考验。

▲ 富士康流水线。图 / 视觉中国

“如果能熬过第一个星期,基本就能留下来,但这样的人超不过一半。”第一次夜班过后,周明发现有10个工友消失了,都是00后,都通过中介进入富士康,都试图在iPhone 12发布前赚一笔,最后的结局,也都是把一床狼藉留给下一个人。

在富士康,每一张床铺都不知道换过几任主人。周明亲眼见过一个00后“大神”,背着一个书包就来了,被褥和枕头也没有,晚上就枕着书包睡,把生活压缩到极致,也把自由发挥到极致,第二天上班吃午饭时就跑路了。还有的,是各种网贷还不上,过来躲债的,没两天也跑了,“那小哥跟我说,打工比逃债还累。”

黄牙是其中一个,他无法忍受,打算提桶跑路。在富士康,自愿离职意味着之前的工资也不作数了。相比之下,宿舍里另外两个三十多岁的大叔要更有耐力些,一个是“宽脸叔”,一个是“皱眉叔”,他们已经来了一个月,黄牙走的时候,两人见怪不怪,躺在床上看手机,头也没抬一下。

黄牙说,他又联系上另一家中介,在上海,说是能提供32块钱一小时的工作,并且不用上夜班,他觉得比待在富士康强多了。

富士康的加班旺季,周明和黄牙这样的短期工,每个月平均可以拿到5000元-6000元,做的都是最基础的普工,“是个活人就能做”。工资支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勤工作75天,拿到11000元返费,称之为“派遣工”;另一种是当小时工,每个小时拿到多少钱,全凭入职时的行情。某种程度上,来富士康做小时工和炒股一样,工钱一天一变,得每天关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赚最多的钱。

河北保定的王顺发是这方面的专家。虽然他刚刚20岁,但初中毕业就混迹于各个电子厂,已经是提桶人里面的高手了。今年9月的时候,他本来在廊坊富士康,拿24块的时薪,当得知郑州富士康已经涨到29块钱的时候,他立马从廊坊提桶,迁徙到这里。结果一天之后,廊坊富士康从29块涨到了30块,他又立刻在郑州富士康辞职,然后托中介重新在廊坊入职。

他只愿意选择当小时工,因为一个月后拿到工资就能走人。为了赚返费,派遣工要干够两个半月,太难熬了。至于正式工,“傻子才当正式工,淡季没班加,一个月才1900元的基本工资”。

还有一部分周明的同龄人,旺季来富士康,淡季到的外贸服装厂,两边的收入都不理想时,就去北上广送外卖和快递。对他们而言,“计划”这个词听起来太远了,他们更关注下个月、下个星期、下一天要去哪里。

▲ 富士康员工每天坐着穿梭巴士上下班,往来于固定的车间和宿舍,却不清楚未来的方向。图 / 视觉中国

黄牙邀请周明跟他一起走,周明拒绝了。他是河北保定下面农村的,中专毕业,疫情之后一直待在家里。今年家里种梨子亏了钱,有一回,他看到父母在屋里说起这事时掉了眼泪。他想挣够1万块钱再离开,5000块给父母弥补种梨子的亏损,3000块给自己买台新手机,剩下2000块留着做去别处打工的生活费。

说来也讽刺,当初周明觉得家是最不自由的地方,因为整天母亲都逼他上学,而父亲则是一看他有空,就喊他去梨树的地里帮忙。种梨亏了,压力也传递到他的身上,让他精神上也不自由了。为了过自由的生活,他离开家,但没想到,又来到一个更不自由的地方。这种不自由是全方位的,即使是暂时离开流水线,也逃不开桶的包围。

周明的账本记录了他在富士康的花销:9月19日,早上,麻将烧饼2元,豆浆1元;中午,烩面,6元,香肠1元;晚上,酱鸡腿一个,8元。

每个月,他平均每天花费20元左右在吃饭上,住宿费统一150元,水电费50元,一共支出800元。

吃,在这里被简化到极致。富士康的食堂,十多家档口一字排开,绝大部分卖的都是各地的面条和饼。饼是按斤卖的,无论是什么口味,都是6块一斤。至于烩面、刀削面、热干面、炸酱面……都约好了似的,也是6块钱一碗,加香肠1元,加鸡蛋1元。胡辣汤、鸡蛋汤、紫菜汤等各种汤,无论哪家都不会超过2块。周明认识的一个00后小厂妹,每天都在同一家店吃一个饼,外加一份青椒炒肉和豆腐,一共8块钱,曾经连续吃了10天。

▲ 郑州富士康厂区职工餐厅。图 / 临安

在食堂之外,也基本找不到一份单价超过10块钱的饭店,以至于沙县小吃成了厂区里最贵、顾客也最少的餐厅,因为这里的鸡腿饭要16块。

在每天可供休息的一个小时里,最火爆的地方不是食堂,而是食堂外面的抽烟区。小卖部里卖得最好的商品,除了几十种口味不同的辣条,就是烟和槟榔了。一包烟11元,一袋枸杞槟榔15元,是一些00后一天里最大的开销。一口烟,就一口槟榔,再打开手机看一会视频、打一把游戏,就是他们最惬意的时刻了。奶茶店也是00后聚集的地方,蜜雪冰城、冰冰靓茶,最便宜的奶茶只要5元一杯。

在河南,富士康就是一座“小城”。有人曾做过统计,三个厂区加在一起,有25万人,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数量。但在这个小城,除了廉价餐馆和小卖部,业态的多样性消失了。即便是离开富士康的厂区向外走,两个红绿灯外,才能看到一家跟吃无关的店铺,是理发店。各种和生活方式有关的店,服装店、电影院、书店……这些都没有。

即便是休息日可以走得更远些,富士康的00后们也感受不到和这座城市的连接。郑州对周明来说,只有高铁站、富士康厂区和宿舍三个地方。旺季的时候,可以上13天班,休息1天,唯一的一天,他基本也是用来睡觉,对这座城市,他是茫然的。

他更喜欢上网打发时间,买东西用淘宝,不用拼多多,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拼团砍价”,比起腾讯视频、,他更喜欢西瓜视频,因为免费电影多,在这里,可以看一些不需要费脑筋、就算跳着看也不会影响剧情的“爽片”。

同样,这些App里弹出的诸如修仙成圣、山海经异兽之类的快餐网游,00后也愿意尝试。来自湖北的张喆,遇到类似的游戏都会充上6块钱,专找里面那种没充钱的玩家欺负,等到欺负不过了,就换个游戏。“每个游戏也玩不了多久。”有时候玩着玩着,流水线重新开线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就直接把游戏删了。

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曾说,文明的价值就在于让生活方式更加复杂。“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的不仅是努力工作,还要用头脑思考,而不只是简简单单、互不关联的行为。因为更复杂、更深入的思考意味着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旺盛的生命。”

周明无法体会到更丰富的生活,他和周围的00后都有一种相同的感受,“像个机器人”。事实上,富士康已经试图在用机器人手臂替代人工,也提出过“百万机器人计划”。2017年,富士康工厂布局4万台机器人,一次性让上海昆山工厂的员工减少6万人。机器人不用吃饭,不会抱怨夜班,最关键的是,也不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 厂区禁烟,工人聚集在吸烟区。图 / 临安

在富士康待了13天后,第一个休息日,周明去散步,才发现宿舍边有一条河,三三两两的中年人在河边钓鱼。此前他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钓鱼,但那天,他坐在一个大叔身后,什么也没干,看对方钓了一下午的鱼。

周明找不到可以聊天的人,在富士康,人与人的距离既非常近,又非常远。尽管这里永远不缺人,但一个宿舍里,能一起住超过1个月的,就算是相处时间非常长的舍友了。由于夜班和晚班轮换,就算住一个宿舍,也很难有交流。更何况,00后是厂区的新群体,和三十多岁的工友很难有共同语言。

压榨和反抗每一天都在发生。对于最底层的普工来说,他们的顶头上司是流水线线长,线长能够决定他们能否在周末加班,也能决定一条流水线上的工作分配。运气好,线长会允许工人聊天解闷;运气不好,遇到脾气差的线长,整条流水线上只听得到传送带马达的声音。

看似微不足道的权力,同样能被使用。来自江西的00后女工陈茉莉,有一次打歪了一颗螺丝,正好被线长看到,骂了她。这是她打歪的唯一一颗螺丝,她觉得委屈,回了嘴,从此,坏日子就开始了。

她逐渐发现,周末加班没有她的份了,每天上完8小时班,线长就让她下班回去休息。在富士康,赚钱的渠道只有多加班,如果不加班,只能拿到1900块钱底薪。流水线上一个阿姨给她出主意,说可以塞点红包给线长,然后道个歉。

也只有在这种时候,她会无比想家。她想起来,父亲虽然会经常抱怨她,但也是一直想要她继续读书,她记起来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有学历了,社会上才能少受些气。”

在富士康,学历确实能决定一个人的起点。对于高中学历以下的人来说,从普工干起,干5年有可能升到线长,普工是员级,线长是最低的师1级。而一名大专毕业生,一进富士康就可以是师1级,如果是本科,将是师2级。

陈茉莉最终请线长吃了顿烧鸡,还学会了赔笑给线长倒啤酒,一共花了36块。第二天,线长告诉她,今天可以加班了。但她内心已经想好,等拿到这个月的钱,就辞职,去摆地摊,自己创业。

周明之前认识的另一位00后男生,抱着想找个厂妹谈恋爱的目的进了富士康,结果分到的流水线上没有年轻的女生,他去QQ上碰运气,遇到一个主播,那是个小平台的小主播,平均在线人数只有三十多人。自从认识了这个主播,男生有时候也不加班了,就为了去直播间跟她聊天。

周明觉得可以理解,因为“在厂区太孤独了”。在那个直播平台上,礼物充值12块钱能买9个棒棒糖,男生每天送9个棒棒糖,已经坚持送了半个月,但两人的关系也仅局限在虚拟的线上。后来男生提桶走人,直到走的时候,都没有和主播见上面。

周明幸运一些,他分到的车间,流水线上有个眼睛漂亮的姑娘,跟他年纪相仿。他观察到这个女生很文静,干活很细致,“一看就是读过书的”,渐渐生出一种爱慕之心,给她起外号叫“静静”。他刚刚从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走出来,前女朋友几天前还发微信给他,说被人骗了,欠了一万多块钱花呗,想让他帮忙还。“她把我当成提款机了,可我也没有钱。”

在过去的这个9月,周明一共上工220个小时,时薪是30块。10月15号,他拿到了第一笔工资——5700块,剩下的钱,中介为了防止提桶跑路,要干满3个月后才能付给他。除去800元的生活支出,他有了4900元的存款。

吃饭的时候,周明终于鼓足勇气上前和“静静”搭讪了,问的第一句是,“你是找的哪个中介进来的。”结果对方告诉他,她还在上大学,来这里只是筹学费,马上发了工资就要走了,周明当时就脸红了。

在这个秋天,这是周明第一次因为没上大学而感到自卑,一个念头冒出来,“如果我认真念书,现在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没有答案,也容不得他多想,因为这顿饭后,流水线又要开工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ID:meirirenwu)

}

你好,你们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可是公司的同事都没有离职,每天都按时上班。说实话,在现在的企业里面,我觉得这种情况有些不可思议,我认为一定存在某种特殊的原因。

首先,我觉得你们公司可能是国企单位。如果你们公司是国企性质,那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公司资金链断裂了,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工资了,你们同事都不会走,而且都会每天来上班。因为公司背后有国家撑腰,公司资金链断裂迟早都会解决的,没发的工资到时候都会补发,不会少一分钱。所以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有员工离职。

第二种情况,我觉得你们公司可能员工很少,并且所有的员工都是公司的股东。这种情况也是说得过去的,也实实在在的存在,因为当所有的员工都是公司的股东的时候,不管公司资金链断裂多久,也不管公司能不能发工资,员工都得继续干下去,因为公司就是员工自己的,不干也得干。

第三种情况,我觉得公司可能是家族企业,里面的员工都是老板的亲戚,虽然这些员工不在企业里面占有股份,即便公司资金链断裂了,即便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但看在老板(又是亲戚)的面子上,这些同事也不好意思走的,都会坚持着继续上班。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公司的发展前景真的非常好,虽然公司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但员工们对公司有信心,认为公司一定会渡过难关并且后续会发展的更好,所以都不愿意离开,都愿意跟公司共进退,这种情况下,即便公司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员工们一样会继续按时上班的。

总之,当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工资,所有的同事都没有离开,都选择每天继续上班,那么一定表明公司有某种特质影响着员工,使得员工与公司同甘共苦。

我妹夫的公司就是出现这种状况,3个月发不出来工资,他入职时间也不长憋不住离职了,除了极个别走了,大多同事都在硬扛着,我就问他:“你同事每天上班又不拿工资,怎么呆的住?何况什么时候发工资老板也没个准话,万一再有三个月半年的,岂不是损失更大啊?”

妹夫说:“因为老板没跑路啊,所以老板在苦撑,员工也在每天煎熬,也是怨声载道,等着老板走出困境,万一辞职了工作找不到,公司又活过来了,不是白折腾吗?”

再认真分析一下原因,我认为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老板人品有保证,发不出来工资只是暂时遇到资金困难

有的公司业务分淡季和旺季,淡季的时候营业额低,进账少,收入无法支撑发放工资,于是为了公司基础运营,领导只得拖欠员工工资,熬到旺季来到的时候,这个困难也就克服了。

2、公司回款不及时,很多回款要押到过年一把头收回来

因为三角债的业务关系,很多公司年头、年中日子好过,到了年尾明显决定支出大于收入,必须等到下家的钱到账了才能运转起来,此时就得全公司勒紧裤腰带陪着老板煎熬了。

3、有家有口的员工考虑比较多,重新换份工作就意味着动荡。

在公司发展不明朗之前,不轻易辞职了否则辞职后怕自己后悔。如果公司是因为不景气没有业务,那发不出来工资可能持续更长,甚至都不一定挺过这次难关。但是公司业务还在继续,那就意味着还能再坚持一会,相信老板比员工更着急,老板肯定会有办法的,所以能忍就再忍忍。

都发不出工资了,大家都不走,还来上班,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深思下还是有以下几个原因的。

首先,肯定有不甘心的,都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啦,那万一现在能发了了,不来肯定没有了,来的还是有机会的。

其次,来的估计很多是没找到下家的,反正还没有下家,在这里混着看能不能把之前的工资搞到手吧!反正我在这里,就算工资倒闭了,也得给我清算工资先。

再次,现在走就算是自离,单方解除劳动合约,现在不走,公司总要有一天出公告的,是做还是不做,不做了,开除也得按照劳动法补贴,破产有破产程序也要先清算工人工资,做那自然也得把之前工资补发。

最后,反正就是不想吃亏,就大家一起耗着,看谁先倒下吧!有些不缺钱,还没找到下家的人,反正有时间。而有些人就是侥幸心理作祟,怕错过啥,有些呢是已经有三个月的机会成本,不想放弃啦!

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三个月都没发工资了,这对于企业而言,是大事。这对于员工而言,是灾难。因为绝大多数员工还是要靠工资来养家糊口。

那么这么久都没有发工资了,按道理员工应该各奔东西,各谋出路才对,为何绝大多数员工都没有走的打算,每天依然按时来上班?

我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打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走与不走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当然,不要对号入座。

员工和企业,其实是没有绝对忠诚度而言的,但相对的忠诚度,或某个阶段的忠诚度,或某种意义上的忠诚度还是有的。

或许企业一直对员工不错,福利待遇上也相对让员工满意。资金链出问题,或许只是暂时的问题,企业的资金以及底蕴都非常深厚,相信企业很快就会度过难关。

而企业三个月没发工资,肯定也和员工有过说明,有过解释,而且也在积极想各种办法,来应对这种危机。

企业对员工好,员工也相信企业,因此,大多数员工会选择和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当然,前面说过忠诚度是一定意义上的忠诚度,其实三个月没发工资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接下来的2-3个月,公司没能解决这个资金链的问题,如果依然还发不出工资,到那个时候,局势会变得更加不可控,那个时候,或许就没有忠诚度了。

员工给企业打工,员工付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然后换取企业给予的报酬,这是最正常不过的逻辑与事实。

三个月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的报酬,而且未来怎样,依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那么员工跳槽走人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毕竟员工也要吃饭,也要生活,也要缴纳水电费,油盐酱醋都要考虑,或许还有沉重的车贷房贷。

那为何还有很多同事都不走,每天依然按时来上班?

不是不想走,是没有找到更好的下家,没有比当前企业更好的选择,所以只能被动留下。

相信很多人在第一个月没发工资后就开始给自己找后路了,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成所愿。

原因或许是员工本身能力技能业务有局限,也有可能是企业资金链出问题致使行业内相关企业避而远之,进而影响到员工的求职。

当然职场中,企业和员工更多的是利益瓜葛,企业资金链出问题,导致数月发不出工资,而员工走与不走,肯定要衡量利弊,根据利益最大化进行最终决定。

走应该怎么走,留应该如何留,相信员工自己心里都有谱,或者说是无奈。

我们知道,走又分为主动走和被动走,而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 主动走,可能这三个月工资就不一定能拿到了,即使拿到,也是猴年马月了。
  • 主动走,或许没有任何补偿,这估计是常态。
  • 当然,也许有些员工,手中还有公司的期权股票,一旦主动走,这些也可能化为泡影。
  • 被动走,等公司裁员,或许还能得到补偿。

所以,利益导致绝大多数员工就这样干耗着,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所谓的无奈。

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随大溜。大家都走,我也走,大家都留,我也留,没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这也没办法,毕竟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事情,并非大家所能看透彻的。

  • 有些看的透彻的员工,多坚持一两个月,然后柳暗花明,同时,企业因为员工的同舟共济,又给予更多的褒奖。那提前走的人,会感觉吃大亏,会后悔。
  • 同样,有些看的透彻的员工,一刻都没有坚持,早做打算,将自己损失减少到最低。而那些没走的,一直坚持的员工,不仅损失了更多的工资,还损失了大量时间以及机会。

但看透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员工还是随波逐流。

一家企业,三个月都发不出工资了,说明企业问题还真是不小,对于员工,一定要小心,多去打听,多去了解,早做决断。

这个问题太适合我来回答了。因为我曾经就遇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

2012年我刚大学毕业,来到山西柳林凌志集团旗下的一家洗煤厂上班,刚开始的时候,公司也没有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但到了2013年,煤炭市场陷入低迷,国内煤价下跌,煤炭生产企业的收益趋于恶化,同样,凌志集团也受此影响,收益大幅下滑。

从2013年三四月份开始,公司就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有很多员工甚至半年多来都没有领过一分钱。但当时多数员工包括我在内,一开始并没有选择离职,每天还是按时按点上班工作。

主要原因有:当时公司领导不会批准员工的离职请求,如果擅自离职,之前拖欠员工的工资也不给发了。还有一部分年纪大一些的员工,即使公司拖欠他们的工资,他们也仍然不忍心放弃这份工作,他们不知道自己不干了之后,出来外面还能找到怎样的工作。

熬到2014年,虽然领导还是不批准我的离职请求,但我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想我不能因为半年的工资不给发,就待着这里混一辈子。

后来直到2018年,山西柳林凌志集团的董事长陈鸿志终于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在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帮助下,凌志集团当时欠下我们的工资,后来都陆陆续续重新发给了我们。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一般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不走,仍然上班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担心离开后,之前上班的工资拿不到;
  2. 对公司,对老板仍然十分信任,盼望公司能重新好起来;

  3. 有一些员工不走的原因是:害怕离开后也找不到更好的出路,还不如待在这里“死马当活马医”;

  4. 员工想走,但走不了。公司威胁员工,你直接离职,就不给发之前的工资;

  5. 员工之间你看我,我看你,但都缺乏离职的勇气。


我是最传播,不玩虚的,只讲干货,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用,如果还有什么疑问,请随时和我沟通,谢谢。

我一个朋友的单位,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们是国企,领导无能,导致效益下滑,工资只能发60%,五险一金都拖欠着。

后来换了一个新老总,一上任,先拿自己家的房子做抵押,贷了三百多万给员工发工资。

副总们一看,老总都这么做了,上行下效啊,也纷纷筹资,给员工缴齐了五险一金。

员工们一看老总们这么的舍已为人,全心全意为员工着想,原来已经散乱的心思就都收了回来,跟着新的领导班子一起打拼,两年时间,扭亏为盈,大家不但拿到了全工资,还拿到了奖金。

如果公司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同事天天都来上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对公司充分信任,愿意与公司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如果员工还是按时出勤,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大家都觉得困难是暂时,员工们愿意与公司一起风雨同行,患难与共,共同走过最艰难的日子,迎接美好的明天。

很多处于早期创业的阶段的公司,很多都在这样的经历。最困难的时期,马云也曾靠借贷为员工发工资。

二、寄希望于公司能够摆脱困境,顺利拿到欠薪。

不甘心拿不到被拖欠的工资,很多人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把希望寄托于公司能够自救,东山再起。毕竟是一个组织,不能说败落就一蹶不振。

三、再就业形势不乐观,只能先观望,等等再做打算。

很多人不好再找工作,只能抱着等等看的心理,看看公司下一步的形势如何发展,好了就继续干,不好了再做打算。

感谢您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这说明公司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同事们对公司的了解是深透的,对公司的未来前景仍是看好的,所以咬着牙坚持上班,等待公司转机来临。相信,有大家的坚定支持,公司会很快走出困境,迎来新的转机。

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三个月没发工资了,同事都不走,每天都来上班,为什么?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三个月没发工资了,同事都不走,每天都来上班,在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为什么呢?

在我认为的第一个原因是员工在公司里上班,三个多月没发工资,当时还并不知道公司的资金链出了问题,直到有一天,老板说因为公司的资金链出了问题,发不了工资,要走的可以马上走人,不走的可以在公司继续干下去。员工想到在公司里上了三个多月,工资起码都是上千甚至上万,如果说这时候一走了知,那岂不是浪费了自己三个多月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吗?所以,员工才克服自己,让自己留在公司,再把公司重新恢复正常运营,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让自己觉得在公司里有白干。

在我认为的第二个原因是:毕竟同事都在公司干了几年了,现在公司遇到困难,一走了之的话,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老板,当时和同事经历了风风雨雨,把自己遇到困难的事情都克服下来,让自己感觉对公司有贡献和成就,等待公司正常发展。终于有一天同事们因为自己的勤奋刻苦把公司发展壮大了。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公司的资金链遇到了问题,老板把这个事情告诉给了员工,员工不忍心离开,当初和同事们经过了多少困难,走过了多少坎坷,才把公司搞好。于是员工有重头再来的勇气,想把公司再次搞好,所以员工不愿意离公司。

这就是我的两个观点,在这两个观点当中,总有一个是员工们的想法,或者是还有我没想到的。

以上纯属我个人意见,网友们的意见又会是怎样的呢?可以在评论区发言讨论。

我是五年级学生,请网友点评加关注,谢谢。

在职场,发不下来工资的企业很多,但是三个月没有发工资,而员工不闹,不走,每天都来上班,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同事不担心钱拿不到,早晚都少不了

既然三个月都没发工资,没有同事离职,就说明在同事的心中,公司没有可能不给自己发工资,也就是说,最终,自己的劳动所得,公司一定会一分不少发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在不担心工资拿不到的情况下,又何必去辞职呢?之所以相信公司,可能有几种情况

  1. 公司属于国企编制,亏损,或是资金链出问题,导致工资一时间没有及时发放,这在很多企业是存在的,在国企,员工是不会担心工资最终发不下来或是老板跑路的,因为国企最终的老板,是国家,就是一个厂长跑路了,还有很多厂长立马可以走马上任,员工可以不相信老板,不相信厂长,但是一定会相信自己的国家,因为有国家支持,所以他们不怕拿不到工资,就不会去闹

  2. 公司属于上市企业,大集团,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于上市企业,在很多地方,都是很受重视的,即使上市企业出现资金链突然断裂,工资发不下来,员工也不担心,因为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公司走向倒闭,那么在政府成立调查组清算的时候,拍卖所得的钱,第一个,就是要支付员工工资,毕竟一个上市企业,还是很有实力的,固定资产很多,相对来讲,员工工资,不值得一提,所以员工不担心

  3. 企业文化以及老板信用好,在私企,虽然不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老板,员工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原因就是这些老板信用好,说一不二,只要员工信任企业,信任企业最终不会拖欠工资,这就够了,曾经我也见过一些企业,工资都是每年结一次,中途,只能预支工资,但是老工人还是很多,因为工资待遇好,而且这种模式,已经运营了很多年,员工了解并信任老板的作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三个月没发工资,员工也会正常的工作

  4. 习惯性拖欠,但信誉良好,在一些企业,因为其他属性,拖欠几个月的工资,已经成为常态,接受不了的员工,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都走了,剩余的,都已经麻木,已经接受了这种现实,所以认真的上班,但是拖欠几个月归拖欠,一般年底,都会结清,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运营了很多年后,也就成为了一种合理

综上,对于企业,存在自身的困难,但是要想在发不下来工资的情况下,员工还是卖力的给你干,从老板开始,就必须给员工树立一种高度的信任感,也就是说老板,必须吧员工当成企业的一员,而不是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信任,才是解决危机最好的筹码

三个月没发工资,同事还都没走,保持淡定,确实令人惊讶。

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公司资金链虽然出现了问题,但老板的应对说辞让大家觉得公司依旧在正常运转,没什么大问题,不久之后会发齐工资,而老板可能也在口头承诺员工,给员工一些好处;又或者虽然不发全工资,但老板会象征性地发点,各种安抚员工,好稳定军心。

如果公司的员工都知道资金链出了问题,工资也确实一分钱都没发,大家却都不走,也有可能是员工对老板无条件信任。

老板对员工好,会站在员工的角度上看问题,员工跟着老板没有亏过,能学到东西,也能挣到钱……等等。

总之,老板管理有方,真诚待人做事,以至于员工会信任老板,也愿意和公司共渡难关。

不管员工是否对老板信任,公司资金链断了到底是一件不乐观的事情,即便公司有把握,但也会极力封闭消息,降低负面影响。

所以,多数同事也许根本对此毫不知情,不知道是资金链断了,以为是出了其他的问题,毕竟公司还没彻底倒下。

此外,剩下一部分知情的同事虽然没有走,但实际上可能是有打算的,比如正在纠结要不要提离职;已经开始找下家;或者想再观望观望,等工资发全了就走;再或者是没主见,跟风随大流,看别人不走,自己也不走。

但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不愿意看到公司出问题,可这又无法避免,不过既然发生了,也只能平静对待,并根据公司具体情况想好对策。

1.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但相应的业务都在正常开展并且很顺利、很有前途,而且公司领导也很有责任心,态度坚决,这样的情况下不妨再等一等,和公司共患难。

要是真的渡过了这道坎,自己在领导心里的地位也会不一样,说不定会得到重用,委以重任。

2.如果资金链紧张,业务跟着停滞,领导也慌了,则很有可能意味着公司没救了,现金流有出没有进,慢慢地会坐吃山空,这种情况下最好早为自己做打算,考虑离职。

同时收集好上班的相关证据,日后可申请劳动仲裁依法获得自己的工资以及经济补偿。

以上建议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

这个新闻,我有点看不懂了……那这个核酸的钱谁出?都走财政吗?

#不得用医保支付大规模核酸# 这个新闻,我有点看不懂了……那这个核酸的钱谁出?都走财政吗?还是怎么说?

知名数码达人,专注科技领域的评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工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