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用了美颜ps,还是不咋地,那说明自己长得确实不好看,对吗?

乔治敦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整形外科医师Michael Reilly注意到,客户的诉求逐渐从针对某一部位的改变,变成了对五官分布、比例和对称性的高要求。

Reilly很好奇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在和几位客户聊过之后,他得知这是因为她们希望在照片上获得更自然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用修图软件细微调整费时费力,所以人们渴望通过手术让自己的形象‘扎’在照片上。”Reilly说道。

为什么我们对美丽如此苛求?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逐渐离不开PS软件?

或许发达的网络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纸媒时代,明星、网红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现在,我们与名人间的距离在急剧消失。微博、Instagram上妆容精致、衣着性感的网红们通过屏幕,向我们展示自己美丽的脸蛋和火辣的身材。

随之而来的是身材焦虑、审美疲劳、狭隘的审美观……这些话题在网上早已引起数次争论,可是至今无解。

PS技术的发展或许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但究竟是什么让PS技术一下子变得如此流行,几乎成了一项人人必备的技能?

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心理学家一直在关注,公众人物的完美形象,给大众带来的心理影响。

社交媒体的流行,也使那些精修图有了更强大的影响力。科技使得普通人能借助PS软件,让照片中的自己和明星一样容光焕发

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名人效应带来的影响不仅停留在化妆品的销量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带货”),更促使人们通过修图,去获得和他们一样的妆容、五官。甚至有人会直接对医师提出要求,希望能整容成某个明星那样。

“卡戴珊式审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国内的许多修图软件也推出了“一键换妆”的功能,可以瞬间get明星同款妆容。

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修图的流行与铺天盖地的广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前几年“维多利亚的秘密”那张备受诟病的“Perfect Body”广告。刻板印象、歧视、对女性的束缚……这些批评对维秘造成的影响延续至今。

在那之后,包括Aerie、CK、Savage X Fenty等内衣品牌,都开始减少或停止修图,甚至使用素人模特,以此传递“健康美”和“自然美”的概念。

为了避免过度PS的广告给青少年传播虚假的身体图像,也为了降低青少年患上饮食失调症的概率,2011年,美国医学会(AMA)通过了一项新政策,要求业界在投放给青少年的广告以及出版物中,尽可能使用“原图”或未被过度美化的图像

我们不仅会去看Instagram或微博上的动态,还会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和我们的好友乃至陌生人互动。当人们渴望收获更多称赞时,他们会更主动地使用PS软件。

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希望能向他人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其中自然也包括上传的照片质量。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修图成为了我们的必备技能。

04.另类的“同辈压力”

西安大略大学的两位学者针对6-9岁儿童和10-16岁的青少年做了一项研究,研究表明:

1. “第一印象”会决定孩子们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和受欢迎程度,这一因素在青少年组中影响更明显。

2. 为了让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显得更有魅力,获得更高的“第一印象”分,有些青少年(儿童的父母)会通过修图手段让其他人看到一张更为好看或可爱的照片。

3. 在这项实验中,修图对“第一印象”分的影响被证明是积极的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我们修图未必是因为自己想要修图,而是出于社交需求,甚至是社会无形中施加给我们的压力。此外,有研究认为,从众心理亦是一个影响因素。

Instagram曾试图用#nonfilter主题标签,来鼓励用户上传未加过滤镜的原图,以此传达“原图也很好看”的观点。

这个标签刚一创建就立刻大火,许多网友都积极给自己的照片打上#nonfilter的tag,表示自己也厌倦了那些花里胡哨的滤镜。

然而,加拿大温莎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该标签下的18000张照片后,却得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12%的照片都被精心PS过。滤镜不仅照用不误,甚至有用户暗戳戳地精修了照片中所出镜的人,以此伪装出自己“无需PS也很美丽”的假象

无休无止的PS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

“拍照三分钟,P图一小时”早已成为一个自嘲意味十足的事实。

P自己的单人照其实并不算难,更怕的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过后每个人都要修一遍图,直到所有人都满意才可以拿去发在朋友圈里。

现在有的APP甚至开通了收费服务,只有付钱才能解锁更多滤镜、贴纸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花钱去购买,但也有人在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之外,又继续投入了金钱。

沉迷自拍和PS可能会打击自尊心

当照片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形象差距拉大时,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就会越不满。这种不满往往更容易出现在年轻人乃至青少年身上。他们会放大自己外貌上的缺点,觉得自己五官不够端正、身材不够好。

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Renee Engeln,写了一本书:《生病的美》。在书中,Engeln深入探讨了外貌焦虑给人们,尤其是女性,带去的打击与压力。

“大脑非常清楚地知道眼前的图片被修过,但它依旧会将其与我们本来的面貌进行比较。这一过程是自发的。”她在书中如此解释道,“自信心也就随之受到伤害。”

《国际饮食障碍》曾刊发过一篇文章,指出那些沉迷于PS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饮食障碍症

当对自己外貌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有不少人都会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的相貌。

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的数据,在2000年至2018年期间,微创手术的数量增加了两倍。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有人执意要将自己整容成理想中的样子,为此不惜冒极大的风险

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整容失败的新闻出现,即便如此,渴望通过动刀子提升美貌的人依旧趋之若鹜。

患有身体畸形障碍(BDD)的人,会过分关注自己身上那些微不可见的缺点。患有BDD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寄希望于整形手术,但BDD是一种心理障碍,无法通过美容手术去治愈。

尽管PS不会直接诱发BDD,但研究表明,PS会加剧脆弱个体对自身形象的焦虑。对于一些本来就对外貌较为敏感的人,PS和其所代表的压力会让本就敏感、不自信的人愈发焦虑。

除了BDD以外,PS也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审美。就像许多人都在嘲笑当下千篇一律的“蛇精脸”一样,PS限制审美的多元化,并根据社会的偏好发展出一套“美丽准则”——譬如美国流行的“卡戴珊式”和中国备受诟病的“白幼瘦”。

之前,一个叫做“Body Positivity”的tag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人们晒出自己不完美的未精修照片,以此反对针对女性的苛刻审美。

虽然有研究证明PS对我们的自尊心会造成一定打击,但也有人认为,PS会促使我们更积极地寻找各种方式,来让现实中的自己接近于照片中的形象。

这些手段不限于健身减肥、体态改善、化妆和微整容。或许PS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压力的同时,也阴差阳错给了我们蜕变的机会

在另一方面,PS技术的发展,也让我们能用手机和后期修图,就拍出颇为专业的照片。这既算是发展了一项技能,也间接地培养了我们对构图、光影的审美。

有不少人在积攒了一定的修图经验后,逐渐对摄影有了兴趣。也有人将这一爱好发扬光大,学会了拍vlog,甚至做起了博主。

第三,PS的本质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后期制作之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除了那些吸睛的广告之外,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色调都要归功于它。在一些较为小众的圈子中,比如cosplay,成片质量高低大部分依赖于PS。

最后,虽然PS常被诟病“太假”,但当摄影条件不足时,PS技术可以拯救没有拍好的照片,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PS出证件照和海报。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修图软件都是手机里一个非常实用的APP。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PS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将它全盘否定,毕竟,PS本身是无罪的。

1. PS与心理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后期制作中,PS常被用来打造氛围,比如——在背景中添加噪点、使用高斯模糊,可以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如果是人像摄影,提高人物周围一圈的亮度会带来一种“聚焦感”。

2. Instagram上有一个名叫“celebface”的账号,专门分享明星修图前后的对比照。

3. 虽然PS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普遍的词汇,但国内外对“Photoshop”代表的东西还没有明确具体的定义。比如:自动美颜算不算PS?滤镜算不算PS?这些都颇有争议。

4.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学者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搜集了很多人PS前后的照片,将它们混在一起进行吸引力分数测试,最后发现只有明星的前、后两个分数有较大差异。

5.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年代,一些贵族通过画家的笔来给自己“美颜”。我国古代王昭君的故事里也有类似的桥段。

“自信”是一个被说了千百遍的特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我们总在怀疑自己不够漂亮、担心自己的图修得太假时,“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未免有些苍白。

我们可以站到镜子前,找到自己外貌上的优点,并且反复对自己强调它。这不仅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相貌上的优点,还可以让我们知道化妆时该往哪儿下功夫

适度减少上网的时间,能让我们过滤掉不少无用信息。虽然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可能完全不用网络和社交媒体,但片刻的宁静会帮助我们找回自我,冷静地去分辨那些干扰我们的东西。

寻找属于你的风格。换一个发型、参考几本时尚杂志,虽然有踩雷的可能,但日积月累,我们就会渐渐放弃盲目跟风,转而找到自己的时尚符号。

而且,“风格”不仅适用于衣着打扮,也适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修图风格。多试几个参数、多换几个角度,美丽其实并不千篇一律。

PS本身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可是,就像其它许多东西一样,“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它身上也同样适用。

无论是明星还是网红,其背后往往有着分工详细的团队去打理TA的相貌、营销TA的颜值。其实只要随手一搜,我们就能找到大量未精修的原图,甚至一些崩坏的照片。过度PS只会打造出一个虚假的泡泡,真实的他们并不和精修图上长得一样。

PS技术应该为人服务,但我们不该被它绑架。美丽有很多种,被修图软件量产的形象不过只是其中之一。

最开始提到的的Reilly医师在他的文章中写道:2D与3D的世界是不同的,现实中的人们并不关心你看上去是否年轻漂亮,他们更在意自己能否与你合作愉快、能否与你成为朋友……生活中的印象,和社交媒体中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属于iWanna作者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后台

——— iWanna海外心理人成长 ———

心理学相关专业留学指导,全球心理人发展路上的分享与交流平台。

——— iWanna海外心理 ———

由美国常春藤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创立,致力于海外人群的心理健康和跨文化适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美颜用什么工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