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送到医院抢救,急诊医生是否能判断具体病因?

医院会有很多悲欢离合、人生惨剧,急诊科、ICU尤其多。有些悲剧是上天注定无可避免,有些悲剧则是自作孽不可活,还有些悲剧是无知懵懂惹祸。一定要看到最后,因为最后会有最近发生的让你后背发凉的病例。其实只要多做一点,自己就能救自己一命。

比如下列一些真实到吓人的案例:

病例1:男性患者,70岁,因为上腹痛、恶心、呕吐3小时入院,来到急诊科,患者家属说既往有慢性胆囊炎,查体发现患者上腹部有轻微压痛,考虑胆囊炎急性发作,完善B超,同意胆囊炎诊断。按照急性胆囊炎予以药物治疗,1天后效果不好,腹痛加重,并且有胸闷、心慌表现,医生才醒悟过来赶紧做心电图,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积极抢救后,住院3天终于转危为安。

这是一个腹痛的患者,刚开始以为是胆囊炎,最终诊断为心肌梗死,如果拖延多一天半天时间,患者可能已经跟家人阴阳两隔了。

病例2:62岁男性患者,因为发热、上腹痛、呕吐、腹泻2天来医院,急诊科医生问病史时,家属说2天前有吃了不干净的田螺,吃了后当天晚上就不舒服了,自己买了点药吃效果也不好,腹痛、呕吐、腹泻,急诊科医生考虑是急性肠胃炎,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解除胃肠道痉挛止痛等治疗,5小时后效果并不理想,患者仍有呕吐,并且腹痛加重,护士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只有80/50mmHg,考虑存在休克。

普通的急性肠胃炎还不至于发生休克,尤其是经过了充分的补充液体、电解质后更加不应该是肠胃炎导致的休克,除非是有严重的肠道感染、感染性休克,但进展也太快了。这时候患者说胸口也发闷,急诊科医生才醒悟过来要做心电图,心电图一看,我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刚诊断心肌梗死,患者这边就昏迷了,发生了心源性休克,立即开启绿色通道送入心内科导管室处理。经过积极抢救,患者最终得以还生。

一个腹痛的患者,刚开始以为是肠胃炎,后来才知道是心肌梗死。

病例3:46岁男性患者,因牙痛1天到医院牙科诊室就诊,经过牙科医生检查后,考虑患者存在牙周病,给予了相应处理。当天患者牙痛仍持续存在,而且感觉比治疗前更严重了,于是回头再找牙科医生看。牙科医生告知疼痛可能还会存在一小段时间,用点止痛药观察。

当天夜晚患者牙痛剧烈难以入眠,所以来医院急诊。急诊科医生本想告诉他夜间没有牙科医生就诊,打发他回家。但看患者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平时不规律用药,就顺手做个心电图,看看到底有没有心肌损害了,没想到歪打正着,心电图发现患者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说来也奇怪,没诊断患者心梗前,患者不觉得胸口不舒服,一旦医生告诉他有心肌梗死后,患者开始觉得胸闷、心悸了。

其实患者一直有胸闷不舒服,只不过牙痛症状掩盖了胸口的不舒服。不是所有心梗患者都会有典型的胸闷、胸痛表现,有些人是以牙痛为主要表现的,虽然少见,但是有。一旦误诊,患者可能一命呜呼。这名急诊科医生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病例4:男,59岁,人民教师。胸闷1个月,晕厥1次入院。当地医院做了胸部CT,考虑有肺部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4天前胸闷再次发生,持续不缓解,并且再次发生晕厥,表现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持续10分钟后清醒,再次入院。医生仍然考虑是肺部感染,后来上级医生查房,考虑不能排除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等心血管疾病,安排了心电图检查,发现是下壁心肌梗死。赶紧查肌钙蛋白,心肌酶等,全部都是升高的,符合心肌梗死表现。

才修正诊断为心肌梗死。这个病例让整个急诊科蒙羞,因为第一次入院竟然没有人给患者做心电图,否则患者早几天就能发现问题。他能活多几天,扛到主任来查房也算是命大了。

晕厥的原因很多,千万不能忘记想心肌梗死可能。如果医生给你安排心电图,千万不要觉得惊讶。

病例5:52岁女性患者,咳嗽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拍摄胸片提示肺部感染,抽血化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也偏高,所以诊断为肺炎,因为患者病情不严重,安排带抗生素回家吃。

第二天患者咳嗽加剧,并且有胸闷。来院复查,做了胸部CT,仍然提示肺部感染。未调整抗生素,继续用药观察。

当天夜晚,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急诊科医生完善心电图检查,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正准备请心内科会诊,患者心跳呼吸停了。虽然经过积极抢救,仍然死亡。患者死亡之前已经给了医生2次机会了,第一次是咳嗽,第二次是胸闷,但医生都当肺炎处理了。如果当时能完善心电图,估计能早些发现,患者也就不会死掉了。

上述病例太多了,教训太多了。

前段时间,急诊科来了一个40岁的中年人,说是腰痛。还说自己有肾结石,让医生开点止痛药。医生检查完后,建议先做泌尿道B超,腹部B超,把肝胆肾脏等等看一下再说。还要抽血化验。

患者不同意,说经常会有腰痛,每次都是肾结石发作引起的。急诊科医生再次查体,发现患者双侧腰背部叩击痛不明显,不像是典型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腰痛,还是建议做B超,同时做心电图。

中年男子一听就火了,直接嚷起来,说不做检查就开不了药么。

这一嚷却彻底改变了局面,因为大声叫喊之后,患者开始出现气促,脸色苍白,心慌,赶紧送入抢救室,接上心电监护,做了心电图,一看,就是一个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形。

医务科来了,患者最终被绿色通道送入导管室,最终顺利恢复。

腰痛最常见的疾病是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等,但也有可能是别的疾病,比如这里的心肌梗死。如果这个病人是在家里怒吼一声,加重了心脏负担,发生心梗症状,那可能就来不及了。无巧不成书,他是在急诊科发的火。这火来的及时,也来的到位。
他是幸运的,去年一个患者拒绝了心电图,强硬拿药回家,第二天就猝死了。后来考虑要么是心肌梗死,要么是主动脉夹层。但说多无益,人已经没了。可是不说吧,又不能警示后来者。所以还是一定要说。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心肌梗死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疾病,不总是会有典型的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表现,可能仅仅是胸闷、晕厥、咳嗽、气促、腹痛、腹泻、呕吐、腰痛、牙痛等等让你不容易联想到心梗的症状,如果医生不做心电图,那是不可能及时发现心梗的。除非等到心梗的典型症状发生,或者发生了心源性休克,那时候诊断就容易多了,但可能也就丧失了机会。
所以,心电图这个检查,已经被急诊科医生列为常规了。只要你超过30岁,任何身体的不舒服,来到医院都可以做心电图,尤其是从牙齿到会阴部这一整块躯体的疼痛,都可以是心肌梗死,都常规要求做心电图。心电图物美价廉,操作简单,几分钟出结果,对人体没有损害,没有辐射,希望大家不要抵触这个检查。
即便是大冬天,冷得直哆嗦,也不要嫌弃心电图麻烦,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心电图是非常好的检查,急诊科医生还开玩笑地说,即便不吃饭,也要给病人先做心电图,做了心电图没事才放心去吃饭。
医生没有火眼金睛,他不可能透视我们的身体,不总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多亏了辅助检查,能让医生少犯错误,救自己一命。
}

  平静的假期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10月6日,据春雨医生官方发布的讣告,正式确认了其创始人、ceo张锐今日凌晨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作为移动医疗行业的开拓者,服务了用户却累垮了自己,甚是可惜。

  张锐,“70后”,安徽人,中国人民大学生物学学士,新闻学硕士。《京华时报》前新闻中心主任、网易前副总编辑。2011年创立春雨医生。

  2016年6月,春雨医生被曝出完成12亿融资pre-ipo环节,2015年线上问诊业务实际收入1.3亿元,盈利3000万,计划分拆打包上市,目前a股并购或者新三板两大方案尚在踟蹰。今年9月份,由春雨医生孵化的海外诊疗平台春雨国际顺利完成了总额超5000万人民币的a轮及a+轮融资,由山行资本与华耀资本相继投资。

  张锐曾在早前的一个采访中表示,创业就像是打麻将和抽烟。以前,每次看到他母亲打麻将,一打打到半夜两点,坐得腰酸背疼,他看着都嫌累,但母亲高兴,“创业也是这样,很累,但你很爽,你说抽烟有什么好,这么难闻,对身体不好还花钱,但是我高兴。”在2012年b轮的时候,最难熬的两个月,他常常失眠,半夜两三点给人发邮件,探讨产品设计或者商业模式。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资现场,唾沫横飞地跟人阐述春雨的商业价值。同样的内容,每天至少要讲两遍,还要回答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他表示自己当时的确很焦虑,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励自己说,自己的产品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痛苦,这么有价值,一定会拿到钱,只是“缘分不到”。精神上的压力很快反馈给身体,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两边的鬓角全白了,从医多年的父亲跟他说,这是植物神经紊乱。朋友圈中有人表示,张锐最愁两件事,融不到钱时怎么融钱,融到钱后怎么赚钱。

  年轻创业者的突然离世,又一次引发众人感慨。除了健康,真的没有什么更重要了,张锐身为移动医疗公司的创办人,他的离去更令人反思,我们在身体透支前是否早有预兆?

  如果你的身体发出一些警报,就一定要注意休息了!英国资深健康专家亨利·内尔斯表示,过度疲劳不只是困倦、头痛,还有其他一些预警。国内外专家提出以下几种危险信号:

  1.30—50岁的人就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桑拿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忘记熟人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控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10.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北京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王雪里红介绍,秋冬交替时,是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的高发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心血管疾病的急救人数都排在第一位。

  据统计,我国每年秋冬之交的11月是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王主任说,一到深秋,由于气候变得严寒,使全身血管急剧收缩,并发生痉挛,血流不畅导致心脏出现缺血性改变,进而最容易诱发心梗。

  王主任说,心梗随时可能发生。患者首先是要停止运动,认真观察身上的各种预警信号。一般来说,如果是心绞痛,5分钟之后就会缓解。如果5分钟之后还在痛,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就很可能是心梗了,必须立即呼救。

  肚子痛、呕吐也可能是心梗

  据王主任介绍,在北京急救中心抢救的心梗患者中,不少人是缺乏心梗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忽视了一些可能是心梗表现的症状。经常有120接到的求救电话是说肚子痛,结果急救车赶到,发现是心梗。王主任说,心脏上有交感、副交感两种植物神经,这些神经同躯体各部位之间存在着复杂联系。当心肌某个部位梗死时,刺激该部位的植物神经,通过一定渠道,反射到躯干不同部位出现疼痛,这就叫放射痛。患者在发生肚子痛等症状时,很可能是心脏下壁的肌肉梗死。还有的心梗患者是因为呕吐等症状而呼叫120,这些症状都很容易和消化道疾病相混淆。王主任强调说,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心梗时心绞痛应在心前区或胸骨后,但实际上心梗时的疼痛部位各不相同:有人上腹痛,有人头痛,有人牙痛、咽喉痛,甚至有人四肢痛、脖子痛等。若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诊治,就要误事。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不论疼痛出现在哪个部位,只要是突发又比较剧烈,都要想到是否与心脏有关。如果患者在呼叫120时,就能判断出心梗是最好的,这样急救人员有的放矢,可节省宝贵的时间。

  心梗救治要闯五道关

  急性心梗一旦发作,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若不及时抢救,往往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裂。

  霍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临床研究证明,再灌注治疗早期开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从发病开始,理想的时间是120分钟内。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分开通,就多一份希望。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的再灌注治疗都存在着不同的延误。霍勇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约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霍勇强调,心梗救治,概括来说需要闯五道关。

  第一关:发现不典型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还有人会伴有出冷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另外,心梗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后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识丧失等,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马上送医院,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关:第一时间联系谁

  相关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不是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2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另有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约1/4的患者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美国调查发现,使用急救系统的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可缩短31分钟,做心电图缩短了3分钟,接受冠脉治疗缩短了13分钟。

  而患者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1.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很可能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而打急救电话后,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2.很多人不了解医院情况,第一时间赶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延误救治。马上拨打120的意义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赢得救命时间。

  第三关:保持气道畅通

  通知急救人员后,若患者之前没有心脏病史或不清楚具体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他服药。应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受刺激。

  同时尽可能保持通风,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如果出现,要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造成大脑细胞死亡。

  第四关:信任并配合医生

  病人一旦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临床上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有的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还有些家庭,要把各种亲属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进行手术。

  第五关:术后必须遵医嘱

  发生心梗后,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是之前3~4倍。因此,患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和科学的运动锻炼。其次,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就能发现相关病变,降低复发风险。最后,患者还要遵医嘱辅以恰当的药物治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心率、血脂、血糖及血压,预防心绞痛等。

  此外,霍勇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更多支持,建立更有效的急救体系,将心梗的医疗资源配置放在国家急救体系更重要的位置,医院也应更加规范救治流程。媒体应加强心梗宣传,让“有胸痛上医院,拨打120;救心梗通血管,相信医生”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还需注意,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可以预防。霍勇说,目前看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提高心梗风险。上述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健康的问题,尤其是经常熬夜加之过度疲劳,在生活中猝死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能够抢救及时就能得到很好的救助,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急救的方法和时间,下面一起了解下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

  不管是什么样的死亡都是对人的一种威胁,所以说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做好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这些不必要的伤害保证了自己的健康,这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任。

  猝死,又称急死,指健康者突然发生未预料到的快速的自然死亡。这种猝死有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类,其中心源性猝死有一部分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有征兆出现,如反复发作的心痛、心闷、心慌,或是感觉很疲劳等,但也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征兆。

  正因为心源性猝死不易察觉,所以日常生活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虽高,但80%的死亡都是可避免的。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通过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因此,世界心脏联合会提出以下几点“与心脏一起工作”的有效建议:

  ①少吃盐及腌制食物。

  ④健康的工作餐。每天至少食用五种以上的水果与蔬菜。选择标有“健康食品”的工作餐,或从家中自带食物也是好办法。

  ⑤尽可能多锻炼。每天至少30分钟的轻量运动,就可有效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例如爬楼梯、在工作间隙出去散散步,或搭公交车上班时,提前两站下车,再步行至公司。

  ⑥了解自己的数字。定期体检,让医生告诉您,您的血压、血脂与血糖的情况,以及腰臀比、BMI指数。知道这些数字后,就可根据自身情况抵御心脏病的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猝死的办法,希望通过这些了解之后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更加的重视,学会这些保护和预防的办法才能够更好地减少这些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在生活当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2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如果数分钟内得不到有效的急救,存活机会就会相当低。有研究显示,一般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发生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20秒钟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如果在6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病人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如何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

  1、将病人平卧于木板或水泥地上

  让患者就地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松开领口当患者伴有呕吐症状,应将患者持侧卧位(如有假牙须及时将患者假牙取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而死。侧卧时须将患者心脏一侧朝上,防止压迫心脏加重病情。如患者裸身倒在浴室等冰冷潮湿场地,须用棉被为患者保暖。打开气道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放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下压,使病人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将病人下巴向前抬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那只手的拇、食指夹住病人鼻翼,作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作2 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呢感看到病人胸部起伏,病人呼气时可听见和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人工循环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放在病人胸骨中下1/3 处,另一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上方,双手垂直向下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为100 次,深度约3.5-4.5 厘米。急救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的状况,尽快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抢救。

  对身体的保养是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的,上面就是对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的介绍,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掌握一些这样的常识,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就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的质量。

  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几乎10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l小时内死亡者,80—9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0—60%是心血管病。 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猝死占55—90%。此外,急性喉炎、脑血管意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羊水栓塞以及急性中毒性菌痢等都可引起猝死。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 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只要对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因此对有发生猝死可能的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猝死病人时,应及时进行合理的现场救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边抢救边派人打电话请救护车,当心跳、呼吸恢复后,可妥善安排将病人送医院继续抢救。

  猝死的预防主要是对于那些潜在性的慢性病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正规的治疗,让病人对自已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疾病的人当发生异常症状时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就医,生活上不要暴饮暴食,防止肥胖,禁烟,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及运动和情绪激动。

  心脏性猝死可发生于许多种心脏病,但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为最多见,其中有一部分是急性心肌梗塞;大部分虽无新发生的心肌梗塞,但有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性猝死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一般认为发生猝死的基础是由于心肌缺血,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心肌电不稳定,从而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很快造成死亡。少数是引起心室停顿,而导致死亡。

  心室纤维性颤动简称心室纤颤或室颤。我们知道,心脏跳动是规则有力,各部分配合协调的。富有节奏地跳动,是心脏正常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健康的标志。即使在睡眠的8小时中,心脏跳动所做的功,竞可把一辆小汽车从平地举到2米高的地方,但是,当心肌失去了有节律地收缩的能力,没有统一的节奏,乱跳一阵时,令人担忧的事情也就出现了,表面上心脏的活动并末停止,实际上却是无效劳动,它无力将血液压到血管,血液循环因此陷于中断,这就造成心室纤维性颤动。发生心室纤颤的心脏,显然不能形成收缩,如同无数条蚯蚓在蠕动着,心脏本身也得不到血液供应,很快就完全停止活动。

  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于心脏电的不稳定性易致心室纤颤,目前不少人认为,一些来自大脑高级中枢的危险因素,是诱发它的原因。所以,突如其来的精神创伤,过悲过喜等人对于一个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人都是危险的,应该避免。万一遇到意外的恶性刺激,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

4咳嗽自救可以防止猝死

  主动的咳嗽,是一种简便易行、迅速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医院的心脏病人监护病房,病人都要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或医务人员未来得及抢救时,作为一种应急的复苏自救术。咳嗽,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心血管意外的自救术呢?

  一是预防直立性晕厥。老年人和心血管病人,心血管的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稍久或蹲厕起来后,因为血压调节不到“位”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容易发生晕厥。为了预防意外,在起床或蹲厕至站起身时,先吸足了气再用力咳嗽几声,就能防止发生晕厥。

  二是预防心脏猝死。老年人和心血管病人猝不及防的死亡中,50%至70%缘于心脏的意外,其中半数以上在发病后半小时内死亡。这种猝死,多在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时发生。这种没有预兆在瞬间发生的意外,也就是几分钟时间的事,除非佩带有自动除颤起搏器,病人多半是凶多吉少,且难以复苏。在这极短的时间内,病人常无力呼吸或求助。最可行、有效、迅速和可能做到的救护措施,也就是大力咳嗽几声。咳嗽大约可以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随即被转化为生物电流,能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猝死是指死者在病征出现1到24小时之内就死亡。而冬季猝死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致,特别是冠心病。一般是发生在20至60岁之间,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发病机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男性发病机率多于女性3-4倍。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冠心病患者。

  据美国统计材料显示,心源性猝死里,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2005年8月,著名演员高秀敏就是因急性心肌梗死突发而去世。专家介绍,由冠心病导致的猝死里,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外,最常见的还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颤。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的人。

  现代人工作节奏非常快、晚睡晚起、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都会增加猝死的可能。另外,剧烈的情绪波动也易导致猝死。据报道,高秀敏猝死前,因儿子去世心情非常差,而悲伤、痛苦、焦虑、紧张等情绪都会对心血管造成严重伤害。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

  演艺人员、企业高管猝死近年来屡见不鲜,专家分析,这与他们长期演出,饮食不规律、身心疲惫、过于劳累有关。他提醒,一旦发现有心脏病就应该早诊断、早治疗,不能拖延或者不治。人的血管从20岁以后就开始退化,所以心脏病必须从年轻时开始预防。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吸烟的人。

  心血管专家指出,很多猝死的人生前都吸烟,而且烟瘾不小。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是导致冠心病高发,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

  此外,寒冷也是导致猝死的一大诱因。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调查表明,猝死多发于寒冷季节的星期一中午以前。尤其12月和1月的星期一上午10时至11时发生率最高。寒冷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痉挛,对于心脏病人来说,可能诱发大面积心梗,导致猝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0急救现场宣布死亡依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