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研究生毕业去百度工作怎么样?

最近两年,陆续有朋友寻求转行建议。细聊之后,背后动机大致相同,迫切而现实:各种原因当初选错行业或工作,希望在还有能力纠正的情况下,奋力一搏改变人生轨迹,更上一个台阶。

「经纬张颖」说过一句话,个人深表认同。

我觉得每个人的人生成长大概都会有七到十个十字路口,在每个十字路口你基本上都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做错了选择,走了岔路,你只要能快速地发现,能回来,大概就还能往你想的生活跟工作的方向发展;如果你十个路口连续走错三四个,就会越走越偏。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也要考虑历史进程”,听没听过,熟不熟悉? 说的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做错了选择,走岔了路,要怎么修正?成长的十字路口,我曾走岔好几次,每次纠正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其中一次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选择了通讯行业。

12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正式入职「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从事手机通信协议开发相关工作,摸爬滚打几年,看透了这个行业,痛下决心计划转行,一翻调研之后选择了「互联网IT业」,16年到「百度」,17年离开北京,到杭州一家互联网大公司。转行两年,收入提升两倍,幅度是原来在三星不敢想象的,过程有曲折有幸运。

转行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工作场景,需要重新适应,跨度越大,代价越高,迷茫和阵痛在所难免,一旦跨过这道坎,转行成功,看到的就是另一番风景,海阔天空,廓然开朗。

复盘当年和通信结缘,离开通信到互联网的整个转行历程,有关北漂,迷茫,思考,选择,行动,阵痛,改变,和继续前行。希望对初入职场的新人有所帮助。

09年我从西安一所大学毕业,到北京投靠同学,正式成为一名北漂。在同学租房里住了一周后,联系上了北邮的研究生导师,进入实验室开始接触项目,至此和通讯行业真正结缘。

北邮号称「信息通信的黄埔军校」,在通信行业有着广泛影响力,校友遍布包括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为首的民企,诺基亚、爱立信、思科、高通等知名外企的整个通信生态圈。在那个通信行业尚未衰落,互联网还没有「BAT」说法的时代,北邮毕业生的就业水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度令其他兄弟院校羡慕嫉妒恨。

我当时所读的「信息与通讯工程专业」,光研究生一届就招了12个班,一个班70多号人,一届就是800多号人,加上计算机、电子等其他相关专业,每年都向社会输出大量的技术型(程序员)人才。

而我所在实验室大Boss,号称北邮通信的三大牛导之一,是所有到北邮读通信专业研究生学位的首选。所谓牛导,是指在本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申请国家、企业的项目和经费有一定优势。所以本实验室所做的项目水准相对较高,福利相对较好,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较强,学生相对会被其他实验室的同学高看一眼。

在功能机时代,三星手机一直是个跟随者,借助安卓系统、大屏、和4G网络在国内普及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三星手机翻身,一度如日中天,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和苹果分享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全部利润。

在三星工作将近4年(算上实习)的时间里,有几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

我所在的通信协议组,十几个人,基本都是硕士,北邮的占三分之二以上,他们学历个人资质都不比我差, 入行比我早,平时工作技术含量也不高,新人出头的机会在哪里?他们的现在就是5年后的自己,而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
我的mentor是一位北邮的师兄,跟他聊天得知,师兄06年毕业,他们毕业时的起薪跟6年后的12年差不多,而房价在6年间涨了三四倍,师兄毕业一年后(之前实习一年),家里帮了点忙,20万左右首付在回龙观买了120坪的房子,而我呢,家里帮不了忙,急需反哺,房价却在继续上涨,如果在在三星继续待下去,以这里升职加薪的速度,在北京买房实属无解。

综合上述两点,基于既定的游戏规则,这里没有出路。于是开始思考,路在何方?出路一时也找不到,那就争取各种机会更多更快挣钱吧。不同于后面三家公司,这份工作带有某种三星或行业特色。

在北京三星电子是为数不多给1.5倍加班费的公司,听老同事说,早几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加班工资比正式工资还高,那时北京房价还低,两年下来首付妥妥的,真羡慕那个时候。

那时一个月季度可以申请加班时间上限为108小时,平均到每月36小时,加满36小时加班费大约为月工资30%左右,这么算下来相比当时的BAT等互联网公司,薪水其实也不低。

制度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善意的,执行起来有时候就变了味。比如这里的加班费,很多时候就成为了挣加班费而加班。法定节假日3倍加班工资更是成了某种福利,只有表现好或者被领导认可才能申请加班。久而久之,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加班费,一旦公司效益不行,控制加班的时候,收入减少人们变得不可接受。

业务特点经常需要出差,老人有家庭,也看不上这点差补,一般不乐意出差,所以跟我同一年入职的小伙伴就成了出差主力,12年、13年差不多一半时间在外面出差,辛苦归辛苦,对于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屌丝而言,航班出行,中档酒店,外加差补,还有机会跟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同行交流,倒也乐在其中。

出差的几年间养成一个职业习惯,从机场到酒店,酒店到工作地点之间出租车途中,拿着工程机看4G信号的强度,目睹4G网络一步步在全国铺开,全然不知产业升级对一线的通信人意味着什么?

大概毕业一年后,还清了家里外债和自己本科和硕士7年间的欠下的助学贷款,开始琢磨出路。

到14年8月份,算上实习时间,已经在三星电子呆了3年,因工作关系,跟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同行有过不少接触,大家对行业前景看法普遍悲观。加之通信是一个大厂商的市场,作为个体,求职选择有限,跟热火朝天的互联网行业天壤之别。

当时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受到不小冲击,业绩下滑,作为一个员工能直接感受到的是所在部门组织调整。旁边一个80多人的部门被优化,一部分人被调到其他部门,一部分合同到期不续签,赔偿N+1。据说这在三星中国通信研究院十几年历史中的头一回,中年危机话题在内部又一次引起不小讨论。

面对裁员赔偿,有人欢喜有人愁。

1、在市场有竞争力并且想出去的,争取被裁名额,高高兴兴,痛痛快快拿赔偿找下家;

2、温水煮青蛙多年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一年,身边朋友工作上有一些变动。

1、年初,研究生宿舍一个同学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跳槽到百度,薪资翻翻。

2、5月份,表弟从一家传统安全公司跳槽到百度,薪资上涨2倍,比我上面那位同学还高,当然比我也要高。要知道我这位表弟本科毕业(一所普通二本学校)不到两年,我曾经辅导过其中考、大学报考、专业选择(其本科亦读了通信工程),触动不小。

3、同龄但比我早入职的两位同事,一位去了腾讯,一位去了百度,他们都离开了通信或手机行业。

4、 阿里巴巴上市,研究生对面宿舍同学毕业去了淘宝,上市前分到一些期权,按上市价算价值100W RMB左右。

30岁在即,不转行也许今后再无能力转行,以上身边的案例,让我下定决心,转行互联网。

乔布斯在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讲过一个故事:「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串连在一起」,在我的经历中也有过几个这样的时刻。

互联网公司这么多,去哪家公司能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 当然前提是有能力进得去,目标得清晰明确:

1、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已经或者有潜力构造护城河;

2、公司短期不会死掉,未上市,估值不高,创始人有分享利益的意愿;

3、创始人有过创业经历,能力得到过证明,有较大概率确保公司能做大。

14年十月份左右,在我的选择中,有这么4家公司,排名依次是:

创始人张一鸣83年生人,年轻有为,在头条之前做过做过酷讯、九九房、饭否等。
C轮估值5亿美金,商业模式(信息流广告)已经被百度、雅虎等公司被验证过。
创始人程维83年生人,能力在阿里巴巴得到过证明。
打车行业空间巨大,已经具有巨头的样子。
雷军,不用介绍,当时估计已经不低。
11年小米到北邮招聘,我当面跟二号人物林斌请教过一个嵌入式岗位招聘要求。
在三星做手机也对小米手机的成绩有所耳闻。
王兴,前面有过校内、饭否经验,
O2O在当年火得不行。

目标有了,一方面打听在这些公司里面有没有熟人,一方面从他们官网找招聘岗位信息,根据招聘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将来从业方向,学习新的技能。 到15年3月底,三星的合同结束之前,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来准备。

“如果你在火箭上有一个位置,别计较坐在哪儿。先上去再说”。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在你的候选名单里是「今日头条」、「嘀嘀打车」、「小米」、「美团」,而不是更为强大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家公司在互联网行业简称BAT)。

在世界范围内,BAT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但他们已经比较成熟,好比一个人的青年或中年,高大威猛,要继续成长相对有限。而「今日头条」,在当时(14年下半年)还是幼儿或少年,既过了可能夭折的危险期,又展露了茁壮成长的潜质。这个时候加入公司,犹豫坐上了一辆快速行进的火车,哪怕打个盹,车也会拉着你前进,人们把这叫做「上车」。

加入这种快速增长的公司具体有哪些好处,拿今日头条举个例子。

首先,财务上享受公司增长的红利。

我有个同级(12年毕业)校友,毕业后在搜狗工作一年,13年年初加入今日头条。大概是第15号或16号技术工程师,当时公司总共60号人左右,13年年中公司B轮融资投后估值6000万美金,假设他加入头条时公司配给他的期权,这个时候值5万美金(30万人民币左右,非常保守的估计)。时至文本写作,网上消息,今日头条寻求新一轮融资,估值300亿美金左右。那么,从他加入头条,到现在5年时间,他的这笔期权咱们毛估一下:

一个亿万富翁这这么诞生,

这还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

其次,公司快速膨胀,被提拔的概率相对更高。

校友加入时60号人左右,现在最少4000人,人员增长66倍。在一个急速增长的组织里,成员得到提拔的机会比在一个稳定的组织里要大得多得多,时事上据我所知,校友目前管理一个几十号人的团队。

再次,公司业务增长,有更多机会去解决一些有挑战性问题。

稳定的公司里,做螺丝钉的概率更大。

以上,足以让你作出正确选择,在有实力的情况下,不然就成了小时候的一道思考题,“以后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呢?”

在三星工作的几年里,基本没写过几行业务代码。还好三星电子内部有个制度,「软件能力测试」,全球各地研究院的开发工程师每年都要考试一次,形式类似LeetCode,直到成绩达到某个等级之后不用再考试。考试成绩作为研究院的一项考核指标,院里相当重视。所以每年都有这么一个契机锻炼程序编写。

14年年前基本都在恶补计算机基础知识,Python、Linux、C++、网络编程(刷题)。因为毫无互联网项目经验,只能靠基础知识来补,年也在北京过,因为每天都在学习,要不是除夕夜12点烟花响起,都不知道那天过年。

合同到期前两周,15年3月下旬,开始出去面试,情况如下:

1、滴滴,找不匹配的岗位,请人内推没有后文。
2、小米支付,一面失败。
3、美团金融,碰到装X面试官,一面失败。
4、百度,3个月内面了5个岗位,3个到了经理面,1个通过定级T5(应用分发事业部,推荐工程师岗位,最后没有接受offer)。
5、今日头条:一周后,头条这边没有任何反馈,请校友打听是终面没通过。遗憾,错失一次坐火箭的机会。

参加这么多面试,总结:

1、社招(特别是工作多年)面试都要求有相关业务经验,如果你没有相关经历,面试官只能考你的基础知识,你要在基础知识强到某个程度才能弥补相关业务经验的不足。

2、面试结果由多重因素决定,候选人面试时展示的水平,是否对面试官的胃口,岗位缺人程度,匹配程度,其他候选人的情况。通过了说明你跟岗位比较匹配,不通过也不说明你不够优秀,马云当年应聘还被拒绝30多次呢。

3、失败了不要紧,你可以面试很多家公司,而最终只会选择一家公司工作,多想想自己好的一面,吸取教训,下次改进。

4、辞职面试,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后期压力会很大 ,从开始面试到得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之间的周期之长可能会超乎你的预期。这种情况下容易作出短视决策,尽量避免。

国内互联网公司做「算法」哪家强,在我的认知里,无疑是「百度凤巢」,于是,从某职场社交APP上联系了一位百度凤巢的技术经理,请其帮忙内部推荐,该经理告知:“凤巢暂未开放招聘职位,但可以推荐其他岗位”,就这样,简历推到了「首页事业部」。当时头条的内容流广告已经引起了百度的重视,百度内部战略高度重视内容,首当其冲为Feed。两周内做了5场面试,除了最后一场定级委员会面试定级低于预期,其他都顺利,就这样去了百度。

在百度,工作上的事情比较顺利,业务水平也有很大提升,年底的时候,对未来去向有了一些想法:

1、工作前四年基本没有考虑过买房子的事情,一直租房子住,前后一起合租的室友,陆续买了房子搬了出去,加之两次租房搬家和黑中介斗智斗勇的不愉快经历,买房子的想法逐渐强烈起来。

2、16年北京房价疯涨,虽然转行后工资有了大幅提升,始终涨不过房价,短期内房子问题照样无解。

3、在百度上班,正常上下班路上2个多小时,西二旗到百度科技园之间的一段路程,一到下雨等恶劣天气,能堵上一个半小时。同事们调侃:“后厂村路阻碍了北京互联网的发展”。以自己的条件,在北京生活工作性价比实在太低;

4、在百度能学到的东西差不多都学到了,短期内也难有大的提升。

于是就想着换一个地方,能买得起房子,还能有较好的工作机会。第一被排除是上海和深圳,房价太高。作为一个老家湖南的IT民工,多次考虑过回长沙,但实在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相比杭州和广州房子还买得起,互联网工作机会也不少。

17年3月底,偶然认识现在公司一个人,在北京出差,工作内容跟我在百度高度吻合,而且这边团队缺人。内部推荐,面试非常顺利,就这样,17年5月来了杭州,7月顺利落户,并在离现在公司开车15分钟的地铁边上,买了130平的房子。

坐在来杭州的火车上,火车发动,想到过往很多事情,心情复杂,说不清楚是遗憾还是庆幸亦或是其他,无论如何,不后悔在北京的这段经历,8年北漂,就这么画上句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家

毕业于延安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经济师、职称英语、教师资格等培训工作。


北邮号称“信息黄埔”,在整个IT产业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每年毕业人数众多,遍布各大小IT企业。尤其大型企业中北邮人往往占有不小的比例,对于自己的师弟师妹自然也是有所倾斜。凭借这些广泛的人脉,在个人能力不差的情况下,北邮找工作比起其他高校算是比较好的了.很多是去互联网,移动和银行之类,薪酬税前10万到税前20万的都有.

就业没法说!!薪酬也不低,我感觉不差于清华北大研究生!一般的水平税前10万年薪(第一年,以后会更高!)

就业还可以,很多是去互联网,移动和银行之类,薪酬税前10万到税前20万的都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邮通信研究生毕业去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