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是有危险?西宁

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失明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了糖尿病,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决于:患病时间的长短,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情况和个体的差异性。另外,1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且严重,2型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要晚一些。

}

吴光秀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垂体疾病,矮小症。

你好,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这是由胰岛素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了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对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一般戴眼镜对这种病变没有什么改变。建议首先就是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把血糖降到正常水平,然后每天连续用药不能间断,要防止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同时还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建议可以到正规的医院眼科去诊治,可以采用激光的疗法治疗,这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适合做激光治疗,可以做冷凝治疗。通过这些方法,对患者的病变,有可能会有所改善。祝患者早日康复。


一般情况下可以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是可以治盲的一种疾病,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的病员身上,所以在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控制病情,避免出现这些并发症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建议在饮食上多以清淡低糖的食物为主。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

【摘要】:目的:本研究搜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且住院期间行眼科会诊检查的病历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证候特点。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明确诊断2型糖尿且住院期间行眼科会诊检查的病历资料,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确定本研究样本。根据眼科会诊意见先将患者分为DR组和NDR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creatinine,UCr)等DR相关危险因素指标,经独立t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分析、logistic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DR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将DR组患者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DR的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比较DR组和NDR组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指标,病程、HbA1c、BMI、TG、TG/HDL-C、mAlb、mAlb/UCr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运用Spearman分析DR组患者眼病级别与病程、HbA1c、BMI、TG、TG/HDL-C、mAlb、mAlb/UCr关系,提示病程、HbA1c、BMI、TG/HDL-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病级别呈正相关关系(r0),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HbA1c、BMI三者B0,OR1且P0.05,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4.单一证候分析提示DR组患者气虚证、阴虚证、肝虚证、痰湿证、血瘀证出现频率较高。进一步经χ~2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期阳虚证较少,随着DR眼病级别的加重,阳虚证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Ⅰ期肝虚证较少,随着DR眼病级别的加重,肝虚证也随之增加。复合证候分析提示DR组患者三种证候复合的患者最多(30%),均为虚证、实证相结合,未有单纯的虚类证候或实类证候复合组成的患者。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中,DR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级别、LDL-C、HDL-C、TG、eGFR、UA水平无关联。2.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与病程、病程、HbA1c、BMI、TG、TG/HDL-C、mAlb、mAlb/UCr有关联,且病程时间越长、HbA1c越高、BMI越大、TG/HDL-C值越大DR程度越重。3.病程、HbA1c、BMI这3个因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4.消渴目病证候中,气虚证、阴虚证、肝虚证、痰湿证、血瘀证出现频率较高,消渴目病的病理特点大致也可以归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5.肝虚证、阳虚证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频率较少,随着DR病情的进展,肝虚证、阳虚证也随之出现,并且所占比重逐渐增加。6.本研究中肝虚证肾虚证脾虚证的出现频率,故消渴目病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与目相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治愈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