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药典是哪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是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药品必须执行的标准,《中国药典》每5年的增修订已成为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等关注的热点。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饮片是临床汤剂和中成药生产的原料,是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2020版药典新鲜出炉!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增修订有哪些变化?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的根本,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建立严谨、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
1、中药材品种和来源的增加与退出
为了保证《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中药材品种的相对稳定,原则上不轻易增加新的药材品种和药材新来源,对于确需增加的品种和新来源,制定严格的收入原则:
①对于临床用药需求量大、使用地区广泛、基础研究扎实、资源(野生和栽培)丰富的中药材品种,可适当考虑。
②对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或拟收载中成药处方药味中,其原药材未收入《中国药典》的(俗称“倒挂品种”),根据该药味在中成药处方中的使用情况,可适当考虑;同时,在收入《中国药典》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中,尽量遴选其处方药味均收入《中国药典》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倒挂品种”的产生。
③已有中药材品种新增基原,原则上按照“新发现中药材”进行申报注册,获得批准后,可考虑作为新基原收入《中国药典》,经本草考证证明属于历史误用需要正本清源的品种不在此列。
《中国药典》也建立药品质量标准的退出制度。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以及存在明显安全性、伦理等问题的中药材,例如原植物和动物收入《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中药材品种,来源于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中药材品种,以及基础研究薄弱的中药材标准,不再增加或收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
对于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增加或不收载,都需要经过医学专业委员会和药学专业委员会的评估。
2、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的修订与规范
为了保持药典的权威性和科学性,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等进行梳理和规范。对于原植(动)物的科、属、种和拉丁学名,原矿物的类、族和矿石名称与其他文献出现差异的,组织药典委员和外请专家(包括生物分类学专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考证,对于国内外均已形成共识或定论的变更,对《中国药典》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对于尚未形成共识和定论的变更或观点,《中国药典》暂不做相应的修订。对于当前实际用药与《中国药典》存在差别的,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并结合临床用药和中药材生产实际,对相关中药材的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确实属于《中国药典》存在问题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规范。
3、中药材采收和加工方法及药材性状的修订
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部分栽培或养殖中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采收和加工方法及其形成的药材性状开展研究。具体思路:
①制定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把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②收载和规范中药材趁鲜切片直接干燥的产地加工方式。其收载品种必须符合上述指导原则的要求,仅限于部分传统采收加工方法落后,药材难以干燥且长时间干燥过程中易霉变或导致成分明显下降的中药材,以及对传统采用硫磺熏蒸改用产地无硫加工方法的中药材。
③对上述相关产地加工的中药材来源、性状进行研究,鼓励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和保障中药材质量。对于经产地加工后可直接作为中药饮片使用的,按中药饮片建立标准,其加工条件也应符合中药饮片生产规定,并按中药饮片生产管理。
④对于存在明显的产地依赖性和对生长年限要求严格的中药材,要明确产地、采收期和采收年限。
《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相关方面的研究和修订,要与现行药品管理的法规和规定相适应。
4、全面提升安全性控制水平
中药的安全性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也是“健康中国2035”提出的新要求。中药材是中药的源头,必须从源头控制其安全性。为此,202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组织开展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易霉变中药材真菌毒素等的限量标准研究,尤其对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必须制定统一的限量标准,通过严格的限量标准,遏制源头种植养殖阶段滥用农药的乱象,严把中药材质量的安全关。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属性鉴别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市场流通混乱,加上人为添加和造假,建立中药材的专属性鉴别一直是《中国药典》修订工作的重点。2020年版《中国药典》继续补充和完善植物类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并编写相应的图谱集;对于缺乏专属性鉴别的药材、贵细药材和来源混乱的药材,继续研究专属性鉴别方法,必要时采用特征图谱、DNA分子鉴定等方法;重点开展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应用,在制定相应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推广以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或特征图谱鉴别。
6、逐步推广中药材成分整体控制方法,从源头上保障中药的有效性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功能主治广泛。针对不同的功能与主治,同一药材的药效成分也可能不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障其物质基础即内在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因此,建立化学成分的整体控制,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2020年版《中国药典》计划对研究基础扎实、药效成分基本明确的50种大宗中药材开展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全面提升常用中药材有效性控制水平。
2020年版《中国药典》针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和提高,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1、增收部分中药饮片品种和规格
2020年版《中国药典》根据临床需求,可考虑适当增加全国普遍使用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其遴选原则:
①确为临床普遍使用,且为传统饮片形式的;
②来源明确,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省、直辖市地方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相应中药材标准已收入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
③炮制工艺明确,炮制方法科学、合理。
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所有中药饮片进行梳理,全面规范中药饮片名称。对于个别中药饮片名称虽然不规范,但中医临床已约定俗成的要酌情处理(如有些中药饮片在药材名称后加“片”)。
3、重点完善和规范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国家药典委员会根据新成立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饮片炮制方法进行全面梳理和协调,开展制定统一的“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工作。
4、完善中药饮片的规格和基本质控指标
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医临床汤剂特点的中药饮片基本质控指标(性状、水分、灰分、杂质、浸出物)。针对不断发展的产地直接加工中药饮片和机械切制中药饮片,2020年版《中国药典》在保障中药饮片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和规范产地加工中药饮片、机械切制中药饮片片形的规格及性状,但对于一些为了商业目的而特意为之的异形饮片,如纵切片、斜切片等,以及冷冻干燥片,不在修订之列。
5、加强中药饮片的专属性鉴别
中药饮片为中药材炮制加工的产品,其炮制过程中容易掺杂造假;同时,部分中药饮片又失去了药材的原有性状,给市场现场鉴别增加了难度。因此,中药饮片一直是近年来中药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针对中药饮片鉴别存在的问题,202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①针对栽培药材显微特征产生的变化,在中药材标准修订的基础上,对相关饮片标准进行相应的完善;
②研究饮片炮制前后产生的成分变化,完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图谱鉴别等专属性方法;
③对于贵细中药饮片和易混中药饮片,市场掺假、染色、增重等现象较严重的中药饮片,着力研究建立特征图谱鉴别方法,通过专属的鉴别方法,遏制假冒伪劣;
④着力研究“毒性”“生熟异治”等中药饮片有别于中药材的专属性鉴别指标。
6、重点加强中药饮片外源性有毒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检测,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制定中药饮片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并收入通则相应测定方法项下。继续开展易霉变饮片的真菌毒素研究,对于易检出真菌毒素的中药饮片品种,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并将品种收入通则“真菌毒素”测定项下。
7、研究建立专属性且能体现饮片特点的含量测定方法,逐步建立中药饮片成分整体控制方法。
根据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成果,研究并建立符合中药饮片特点的含量测定方法,着力研究“毒性”“生熟异治”等中药饮片有别于中药材的关键质量指标,并建立相关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依据中药整体成分发挥作用的特点,进行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并建立标准,提升中药饮片有效性的控制方法。
(文章来源:四川食药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部药典的内容分别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