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的防疫消毒设备做的靠谱?????求解答

  目前北京的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从5月16日开始,北京的12个区正在进行连续3天的核酸筛查。对于核酸检测中,不少市民也有一些困惑,比如多次核酸检测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吗?做核酸检测有哪些注意事项?最近为何提倡戴N95或KN95口罩?我们该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防范?我们做核酸检测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最近为何提倡高风险人群和重点人群戴N95口罩?我们应该如何更加有效的防范病毒传染?今天晚间(5月17日),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感染综合科的护士陈晶晶来为大家做权威解答。

  主持人和两位嘉宾合影

  多次核酸检测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吗?

  最近有一种说法:“核酸检测如果做的次数太多,可能会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采样的棉签上附着了药剂”,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这肯定是谣言!

  咽拭子、鼻咽拭子的棉签和平常用的不一样,平常的棉签可能涂酒精、碘伏等药剂,还有些自带碘伏的消毒棉签。核酸检测中的咽拭子棉签本身是一些很细的很密尼龙纤维,杆部属于医用级别的塑料,不加任何药剂,只是为了蘸取咽部的分泌物,实际上是刮取一些细胞,不可能对身体有伤害。这就类似吃冰棍、冰激凌的勺一样,主要是为了拿东西,不是为了放东西。

  抗原检测以及核酸检测前喝碳酸饮料等

  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吗?

  李侗曾在节目中介绍,酸性的物质实际上是影响抗原检测的准确性,因为抗原是一种蛋白,当受到酸、碱、加热的时候,可能会变性,导致检测结果不准,比如碳酸饮料、偏酸的果汁可能会引起蛋白的结构变化,测出来抗原的假阳性。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在没有搁咽部的分泌物的情况下,点了一点碳酸的饮料到试剂盒上,结果也测出一个阳性结果。如果是做核酸检测,实际上影响就很小,如果喝了比较多的饮料、酒可能会让咽部的分泌物被稀释了,容易导致假阴性。总之,做核酸之前两个小时别吃太多东西,半小时前别喝水、饮料,尤其是别太喝多了。

  打疫苗当天能不能测核酸?

  李侗曾明确表示,不建议。

  实际上咱们打得最多的是灭活疫苗,灭活疫苗里边也存在一些病毒的核酸成分。在接种疫苗点,由于反复抽吸疫苗,空气里边可能会有一些病毒的核酸片段,它没有活性也不会造成传染,但是它有可能会导致人们核酸检测假阳性,因此接种疫苗当天不要去测核酸。

  需要给前面人呆过的地方喷酒精消毒吗?

  李侗曾表示,对空气消毒没有必要。如果是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空气流通,病毒存在时间很短。核酸检测点会有专门的消毒人员定时来消毒地面,如果现场有人大声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了,会有工作人员来消毒,个人实际上没有必要。

  我们做核酸的时候,不要过早就站到位置上摘口罩,等大白准备好了再摘,做完之后赶紧再戴上。减少摘口罩的时间,做到这些其实就够了。

  做核酸检测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感染综合科的护士陈晶晶介绍说,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头部保持和大白的手持平,摘下口罩同时张嘴,有“啊”的动作,但是不发“啊”的音,采样采取的是两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总共大概是15秒左右,所以会感到恶心。可以在摘口罩之前吸一口气,摘下口罩就不要呼吸了,张开嘴充分暴露口腔,方便大白采集。

  什么是肛拭子?做肛拭子有什么作用?

  李侗曾医师在节目中解释,这两年做肛拭子的比较少。 研究发现,肛拭子也能检测到核酸阳性,而且比咽拭子持续时间更长。比如出现一个阳性病例,想找到是谁传染的,肛拭子这时候就显示出它的意义。传染的人可能咽拭子已经转阴,或者当时症状较轻,但他的肛拭子还是阳性的。如此一来,在溯源的时候,就会了一个“破案手段”。肛拭子持续的时间长,甚至有的人一两个月都能测到,所以在溯源的时候,肛拭子就比较有意义。有些病例可能咽拭子显示阴性,但肛拭子是阳性,说明他之前感染过,但是已经好了,他可能是一个无症状感染者或者是轻症的感染者。李侗曾提到,如果发现咽拭子转阴,但肛拭子阳性,这些人其实也没有传染性了,不用太担心。

  为什么最近提倡高风险人群

  重点人群戴N95或KN95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相对于N95或KN95口罩,从防护效果上来说是有区别的,N95、KN95目前是比较常用的、防护级别最高的,现在提倡高风险的人群、重点区域的重点人群使用高级别的这个N95或KN95口罩。李侗曾提醒,花哨的口罩有没有防护效果,主要看是不是符合医用口罩标准,医用口罩中间有层熔喷布,是有静电吸附作用的,能够帮阻断病源的传播,另外口罩外边有防水的功能,有一些液体喷溅在上面,不会立刻就穿透过来。

  病毒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吗?

  李侗曾表示,病毒潜伏期最多能达到3~4天。潜伏期是指,感染者从感染病毒到出症状的时间是3~4天。现在有研究发现,感染者在出症状前一两天就有传染性了,就能测到阳性了。可能两三天就有传染性了,三四天才出症状。不能说没症状,就没有传染性。

  不信谣、不传谣坚持科学防疫不放松

  北京交通广播祝您平安健康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5例在相关风险人员筛查中发现

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5月9日,上海新增23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78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4例本土确诊病例中,78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5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昨日实际新增阳性感染者2858例。278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277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5例在相关风险人员筛查中发现。在5例阳性感染者中,2例在防范区筛查中发现,3例在重点人群筛查中发现。

截至5月9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401例、危重型77例。

5月9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6例,平均年龄79.5岁。6位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包括肺癌晚期、冠心病、重度高血压、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6例死亡病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截至5月10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819145人,均已落实管控。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847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672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近阶段,我们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从筛查结果看,5月9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9191个,涉及人口数211万;管控区18925个,涉及人口数327万;防范区46156个,涉及人口数1792万。

增加防范区核酸筛查频次

正对市民反映的核酸检测结果情况展开调查

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说,在流调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阳性感染者是来自防范区的流动人员。为了尽快消除隐患,将增加防范区的核酸筛查频次,在本周内(5月8日至14日),各区应至少对防范区内开展2次核酸检测。

赵丹丹表示,核酸检测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措施。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一人阳性,全楼集中隔离?

很多市民关心,如果一栋楼里出现了阳性感染者,这栋楼居民都要集中隔离吗?怎么做到科学判定密接、次密接人群?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进行了解答。

密接和次密接(即密接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是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国家和本市制订的有关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国家专家组的建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大数据排查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判定的。

其中,密接是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或暴露于可能被污染环境的人员等。次密接是指与上述密接共同居住、工作和学习等接触频繁的人员。

若阳性感染者为严格静态管理人员(处于严格管理下的非流动性包括足不出户的人员),如果其居所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就是密接,而与其同楼层及处于其上下楼层的居民则为次密接;

如果其居所不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除了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为密接之外,与其共用厨卫以及居住在同一楼层或同一村宅的日常有接触的人员也要判为密接,而其所在楼栋/村宅的其他居民则为次密接。

但这只是判定的原则,具体还需要根据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等进行综合判定,绝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

为什么近期单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下降缓慢?

为什么封控这么久了,还会陆续出现阳性感染者?为什么近期单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下降缓慢?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说,当前还是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昨天仍有2858多例实际新增阳性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在隔离管控中发现的,而从地区分布上来看,这些阳性感染者中的90%以上都来自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这些地区往往是老旧小区、旧式里弄和城乡结合部,包括城中村比较集中的区域。这些老旧小区、旧式里弄和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厨卫共用或使用公共厕所等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较多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风险环节。

如果管理不善不细,个别人存在侥幸心理逃避筛查、防控措施不到位等等原因,哪怕是极个别现象,也会影响到疫情防控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下一阶段要继续严格落实以“四应四尽”为核心的各项防控措施,特别是以老旧小区、城中村等作为重点开展拔点攻坚工作,强化定期筛查,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努力消除可能存在在的风险因素和环节。也请广大市民继续理解和配合防控工作,共同努力及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消杀专班:入户消毒一般针对阳性感染者家庭

及老旧小区合用公共区域

这两天有些区进行入户消毒,入户消毒的流程是什么?有市民担心消毒会损坏贵重物品,有什么针对性的措施?

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介绍,根据要求,对阳性感染者生活居住的场所要开展消毒工作,疾控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消毒规范和评价规范,也制定了入户消毒的相关流程。入户消毒作业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消毒前,社区工作人员与感染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争取他们对入户消毒作业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还要了解屋内是否有特别的保护需求。在这里,也提醒居民朋友,在终末消毒作业前,能主动告知屋内对消毒剂敏感的物品或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便于消毒人员在作业时选取更有针对性的消毒方法。

二是消毒过程中,专业队伍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作业,并做好消毒记录工作,留档备查。消毒时,由相关工作人员对作业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填写过程评价表。

三是在消毒完成后,在社区及时做好公示告知工作。

要提示的是,入户消毒针对的是阳性感染者家庭,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对于老旧小区内存在厨卫合用的情况,按照《上海市成片老旧小区终末消毒技术方案》,如果阳性感染者与相邻周边住户共用厨房及卫生间,对与其共用厨房、卫生间的住户室内,也需要开展终末消毒。

为了严把消毒质量关,疾控部门每天会抽查消杀服务企业,重点检查消毒剂配比、消毒器械和消毒过程的有效性等,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同时,还组织了多场面向基层消杀队伍和消杀服务企业的专题培训,就入户消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导。

开展入户消毒是整个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感染者和家属对消毒工作的配合和理解。本市也会在下阶段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

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公共区域消杀全覆盖

2000多人通过消毒员认证

上海开展清洁消杀攻坚行动将近一个月了,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介绍,环境清洁消杀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广泛参与,也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高度关注,目前进展如下:

第一个方面,牢牢盯住“住宅小区”和“公共环境”两个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了消杀力度。对于住宅小区,首先,坚持抓好小区环境预防性消杀,保持日均出动消杀力量约16万人次,对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的公共空间和部位开展全覆盖消杀。同时,围绕全市社会面清零攻坚目标,我们进一步加强转运与消杀环节的衔接,加快了阳性感染者转运后的入户终末消毒工作。

对于公共环境,4月份我们开展了2次“大冲洗”行动。5月3日,再次组织开展了集中冲洗行动,重点是清理沿路的积存垃圾、落叶,整治沿街商铺门前堆积的垃圾、泡沫箱,以及对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及周边开展冲洗作业等等。5月3日当天共冲洗道路2902条段,消除死角盲区1541处,清除垃圾619吨。

第二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专业消杀队伍建设。近阶段,许多大型企业都认识到消毒工作对于控制疫情、推动复工复产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员工参与消毒专业培训,组建自己的应急消毒队。截至目前,先后已有2000多人通过了消毒员认证,为全市专业消杀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

第三个方面,持续开展消毒知识的普及推广。已经把“新冠肺炎消毒和防护系列科普培训工具包”,更新至3.0版,包含了科普类视频13个、图文44篇、电子书2本、培训类视频33个。近期,还特别推出了各种通俗易懂的科普资料。这些资料已经通过“上海发布”以及各主流媒体推送给市民朋友,也欢迎大家下载收看。

当然,整个环境清洁消杀工作在落细落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市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查找短板,不断优化提升消毒工作的质量。下一步,将结合复工复产复市,聚焦商超、沿街商铺、农贸市场、办公楼宇、住宅小区等重点场所,推动相关企业单位做好常态化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做到“应消尽消、不留死角”。

发现自己被赋错码如何申诉解决?

上海近期对随申码的转码赋码进行了优化,具体有哪些变化?如果市民发现自己被赋错码,如何申诉解决?

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说,近期,本市对“随申码”赋码转码规则进行了调整,对相关服务进行了优化。本次赋码转码涉及多种情形,转赋红码人员包括初筛阳性、混管阳性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等;转赋黄码人员包括解除集中隔离观察后处于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即次密接),国内中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7天内的人员,核酸筛查“应检未检”人员等。

为了使被赋红黄码的市民能清晰地了解赋码原因,市防控办、市卫健委、市大数据中心共同研究,采取“随申办”移动端弹窗的方式,主动告知赋红黄码原因,缓解市民赋码疑惑,同时也告知相应防控管理要求和举措,并提示异议申诉渠道。

如果市民收到弹窗,一方面建议遵守相关防控管理要求做好防范举措;如有异议,发现赋错了码,可以按照弹窗提示,通过12345市民热线或“随申码”的在线申诉渠道进行申诉。目前,全市建立了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申诉转码工作流程和机制,为市民尽快完成异议处置。

本市累计申领“场所码”108.8万个

随着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成为常态化防疫的重要环节。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介绍,4月初,市防控办发了有关本市重点场所全面推广使用“场所码”和健康核验一体机的通知,场所码和健康核验一体机(即“数字哨兵”)作为常态化防疫的重要数字设施,这一个月来,正在加紧布设。各区持续推进区域内重点场所、生活社区的数字防疫设施全域覆盖,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在市场经营、医疗机构、文旅生活、交通生产等各领域张贴“场所码”或布设“数字哨兵”,并落实应领尽领、应贴尽贴、应扫尽扫、逢扫必验的防疫举措。

截至5月9日,全市累计38.7万家单位申领“场所码”108.8万个,总量较4月初增长220%。其中,沿街商铺申领“场所码”16万个,写字楼及办公场所申领“场所码”16.6万个,居民小区申领“场所码”11.3万个,商场超市申领“场所码”5.6万个,企业厂房申领“场所码”4.6万个。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布设、推广应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

一是提升布设覆盖率。提高中心城区封控区域,以及郊区防范区沿街商铺的“场所码”张贴率,进行严格扫码和查验。建议在一些相对封闭场所、人群集聚场所、重点防范场所,逢门必贴“场所码”或有条件必设“数字哨兵”,做到逢入必验。

二是规范“场所码”申领和张贴。商户或机构等在申领“场所码”时,尽量要登记正确地址,使实际地址和扫码显示地址保持一致。在张贴“场所码”时,注意选择醒目且便于扫码的位置。

三是进一步提高“场所码”使用率。场所管理者需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加强“场所码”扫码管理,进出场所人员做到应扫尽扫,提高“场所码”扫码率。特别是加强对流动人群的扫码管理,发挥这些数字设施的防疫作用。

视频制作:向袁媛 刘慧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上海公共场所应该如何正确消毒?专家解答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 今天(5月17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表示,由于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人员相对聚集,应从人、物、环境三个方面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尽可能降低新冠传播的风险。

人的方面,最主要的是做好卫生清洁。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在开启前,应对洗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水龙头等设施的完好,开启后还应定期检查,保证洗手液和擦手纸充足。还应在服务台、付费处、电梯旁、餐厅、会议室门口等处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提醒顾客和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手卫生。

关于快递包裹的消毒,应按照上海的相关文件要求,统一设置货架,安排专人,对于接收的快递包裹外包装进行全覆盖消毒,达到规定的消毒时间后(一般半小时)再分发。关于物资的消毒,可根据来源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开展风险评估。

对于评估下来风险小的物资,可对外包装进行消毒;而对于那些评估下来风险大的,并且可以进行消毒的物资,不仅要对外包装开展消毒,还需要对物资本身开展消毒;对于风险大又不能消毒的物资,可通过静置一段时间的方式来消除传播风险。

环境方面,主要通过日常的清洁消毒来降低新冠环境传播的风险。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重新开启前,应检查和维护卫生间、沐浴间等重点部位的通风设施,保持通风设施良好。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根据规范要求在回风口等处安装有效的消毒装置,并对相关的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开启后,日常应加强开窗通风;安排专人对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如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卫生间水龙头、便器等,根据人员接触的频次,每天消毒2到4次;公用餐饮具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并注意垃圾的及时收集与垃圾桶的消毒。

员工如果出现新冠核酸或抗原检测异常的,还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来源:  作者:记者 张倩 白廷俊 庞清珊  编辑:陈周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9秒消毒有必要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