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麻醉临床实验基地什么意思?

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自2002年创办以来,至今已走过11个春秋,如今她已成长为四川省麻醉医学教育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经过11年的发展,麻醉学发展为四川省重点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室,承担了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麻醉学系培养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扎实,而且临床实践能力过硬,深得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的好评,这都离不开各实习基地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为了进一步提高麻醉学的教学质量,麻醉学系拟定于2013年8月23-25日在川北医学院科技楼学术厅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诚邀您的光临,共商麻醉学教育大计!届时另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吸入麻醉——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系列学术活动,欢迎参加!

报到时间:2013年8月23日

报到地点:南充市宇豪酒店

会议地点:川北医学院科技楼学术厅

}

原标题:麻醉医生也研发新药和机器人!交大首批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落地六院

  摘要:这一听起来“高大上”的基地,具体将有哪些实践?

  院校合作的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正在不断深化: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式携手,“人工智能麻醉与脑科学”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与麻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均启动。这意味着,未来,市六医院将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探索人工智能麻醉与脑科学的前沿发展,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据悉,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在“新工科”“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为提升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首批“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的遴选。由六院麻醉科牵头的“麻醉与脑科学实验室” 经综合评定,入选了首批基地。

  这一听起来“高大上”的基地,具体将有哪些实践?麻醉科主任医师、基地负责人崔德荣介绍,首个建设周期为3年(即2021年至2023年),主要围绕医工融合理念,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促进医工、医理乃至医文学科交叉融合。

  近年来,全球不同领域的学界都将目光锁定了一个神秘领域――血脑屏障。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将染料注射至小鼠血流中时,令他惊讶的事情发生了:除了大脑和脊髓外,这种染料能够进入几乎小鼠机体所有的组织。由此,“血脑屏障”被发现,它是一种大脑血管(微血管)、细胞以及其它组成大脑组织之间的保护性屏障,能为大脑提供一种防御机制,从而抵御血液中存在的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和毒素等。

  不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血脑屏障保护大脑时,也阻挡了可进入大脑的药物,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药物的研发提出了挑战。现有研究已证实,使用神经保护药物可有效防止阿尔兹海默病等造成的大脑神经损伤,但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神经保护药物存在很多不足,或仅对很少一部分患者起效。为此,基地目前已投入研制与开发透血脑屏障纳米载体神经保护药物。崔德荣说,该项目去年已启动,“我们通过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郭圣荣教授团队的合作,同时将课题作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训练项目,希望能激发青年的潜力。”据透露,双方还计划明年开展长效局麻药物的研制与开发。

  除此之外,六院麻醉科与交大机器人学院合作探索可视喉返神经监测气管导管,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避免神经损伤;开发智能闭环麻醉机器人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操作、智能决策,推动人工智能麻醉与脑科学项目的长足发展。“我们期待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积极促进医生群体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成果。”六院副院长郑元义表示,医院借助该基地平台,将充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优势专家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促进临床基础的创新协作与发展,打造医院、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合的医疗创新生态系统。

(责编:严远、轩召强)

}

202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简章

麻醉科规培医师入科欢迎仪式

第五届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高峰论坛

邀请国内外专家来科面对面授课

刘克玄主任演示胸椎旁神经阻滞

高端模拟人围术期紧急事件的模拟训练

麻醉科首届指南解读演讲比赛

麻醉科第二届青年医师指南解读演讲比赛

麻醉科首届TCI病例演讲比赛

2020年广东省麻醉学专业住培结业实践考核(南方医院考点)

住培医师定期模拟操作考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临床试验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