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今年几岁?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博士、陨石收藏家柯作楷。本报记者 伏志勇摄
铁牛曾经静静地在湘江里躺了500年。


  天价陨石说甚嚣尘上 大盗原来是普通农民

  独家调查湘江“铁牛”失踪之谜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首席记者 朱春先

  2011年6月18日,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宣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湘潭铁牛埠的5块铁牛石已被全部找回。而“铁牛”的藏身地点就在湘潭市内的湘潭县中路铺镇柱塘村。

  这绝对是这个夏天最令人震撼的消息。

  自从2009年12月29日湘江“铁牛”神秘失踪以后,围绕在它们身上的神秘信息便被一层层地叠加,如被高价卖到国外、赃款以亿计算等。最后,这个至今没有明确身份的“铁牛”,因被人说成是“天外来石”,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符号。

  有人按每克500美元的国际市场陨石价格,给这个变成5段的“铁牛”估价,得出了一个天文数字。仅以其中一块重达6吨的铁牛石计算,其身价就高达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

  很显然,有关湘江“铁牛”的神秘传说,并不会在它回归之后就烟消云散。此前遭网络热炒的陨石之辩以及“铁牛”回归之后的去向,都将继续成为话题,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

  湘江“铁牛”不见了

  吴卫东很为自己家门口的冷落而伤心。

  很多年来,她已习惯了另外一种状况,那就是每到枯水季节,楼下的小巷就会人声鼎沸。大家都是奔着她家门前的湘江河道中的“铁牛”而来的,“有时候还能看到‘长枪短炮’,估计都是些摄影爱好者,专程来拍‘铁牛’的。”

  2011年6月17日,吴卫东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将自己居住的地方称为易俗河老街,“那个地方非常僻静,原来很少有人走动,但自从‘铁牛’露出水面后,到这里来的人就多了起来,这条老街也变得热闹起来。”

  吴卫东告诉记者,她是1978年嫁到易俗河镇的,以前虽然听说过“铁牛”的事情,但很少能看到“铁牛”的真身,但2000年以后,因为湘江上游修了水坝,每年的10月份,“铁牛”就会露出水面。

  “我家就在湘江岸边,每天早晨推开窗户,就能看到‘铁牛’。”近十年来,吴卫东在自家窗前,总能欣赏到这样一种景象:“铁牛”头朝西,尾朝东,身子横卧在江心,绿苔形成的牛毛,在清澈的水中荡漾,“看上去就是一头水牛在江中嬉戏……”

  “不管湘江的水有多浑,‘铁牛’周边的水总是像泉水一样清”,对这一现象她至今没有找到答案。不止一次划船去看“铁牛”的吴卫东和其他街坊一样,已将“铁牛”当作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铁牛”为寂静的老街带来了人气和热闹,吴卫东和邻居们更爱这个 “庞然大物”了。

  但这一切在2009年12月29日这一天,戛然而止。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推开窗户往江心看去,突然发现‘铁牛’不见了。”

  这个发现让吴卫东大吃一惊,发现同一情况的邻居朱素兰(音)马上和吴卫东一起拨打了110报警电话。事后证实,这是“铁牛”失踪以后的第一个报警电话。“‘铁牛’不是国家文物,我们不受理……”

  这个回复让吴卫东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很失落。“其实,在‘铁牛’被偷走的前几天,就总听见有人在河里敲敲打打”,吴卫东回忆说,那肯定是一条龙作业,应该动用了挖掘机等大型工具。

  “铁牛”的身世之谜

  摄影爱好者朱志强出生在铁牛埠附近,目前广泛流传于网上的“铁牛”照片,大部分出自他之手。6月18日上午,朱志强告诉记者,“我几乎就是听着‘铁牛’的故事长大的”,上世纪60年代,他的父亲在铁牛埠工作过好几年,但当时湘江的水位没有现在这么低,“铁牛”很难现身,但关于“铁牛”的传说,却在当地人的口耳相传中变得妇孺皆知。“铁牛埠的地名也是由此而来”。

  铁牛埠作为地名,已经存在了数百年,这也证明了湘江“铁牛”确实历史悠久。

  记者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发现,早在500多年前的《明·一统志》中就有关于“铁牛”的记载:“湘潭县南二十里,下滠镇,江中有巨石,俨然牛卧,其形类铁,水涸则现。”

  湘江“铁牛”甚至一度遭到日本人的觊觎。当地一名群众介绍,“日本人打到湘潭时发现这些‘铁牛’,他们想把‘铁牛’吊走,但没能吊得动,最后只好放弃,但故意将它们破坏了。”

  与吴卫东同街的老居民宋先生说,以前的湘江水深而清,经常有人划小船去看水下的“铁牛”:“那时,‘铁牛’身上还有绿苔,四只脚都完好无损地趴着。在水中若隐若现,甚是好看……”

  对于存在了500多年的“铁牛”究竟来自哪里,是谁又为什么将其置放于此,当地居民均称不清楚。记者采访文物部门也未能得到确切答复。

  关于“铁牛”的陨石之说

  “铁牛”失踪之后,相关传闻越传越离奇,而其中引人眼球的是:沉默了500余年的“铁牛”是价值连城的天外来客,在国际市场上售价高达500美元每克的陨石。

  更为吊诡的相关传说是,“铁牛”失踪是“高人”所为,它已被运出国,被人高价购得。

  湘潭警方6月19日发布的新闻稿中,对此传言作了引用,“有传言称,‘铁牛’以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国内一神秘陨石收藏家,再通过天津海关运往德国,最终被美国人购买。”

  一直关注“铁牛”去向的吴卫东也说,当地在流传“‘铁牛’先是通过广州,最后被运往香港,被人卖了”。和这些所有得不到证实的传说一样,关于“铁牛”是陨石的说法也没有得到证实。

  柯作楷是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博士、国际陨石收藏爱好者协会会员。这位在长沙白沙路上开了一家茶馆的陨石收藏家,以业内人士的身份,对“铁牛”的身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6月17日下午4时许,在柯作楷的茶馆里,这位经常奔走于国际陨石市场的岩石学博士说,根据他看到的相关照片,他认为“铁牛”就是陨石。

  柯作楷说,他最早关注到湘潭“铁牛”是在2009年,有关媒体报道“铁牛”出水时,一位业内朋友打电话给他,问铁牛埠在哪里。“我当时在百度上查,关于湘潭‘铁牛’的条目仅有一两条。”

  而现在百度“湘潭铁牛”词条,相关信息有146000条,其中关于“铁牛”系陨石的信息高达97000条。

  “我当时认为‘铁牛’不太可能是陨石,不太可能有数块陨石集中掉落在城市码头边”, 柯作楷说,看了“铁牛”的同行也告诉他,“铁牛”像是炼铁渣,所以他就没有在意。“现在想起来,这些‘铁牛’之所以集中在一起,应该是古人将铁陨石收集起来,用来沉江镇水的。”

  柯作楷一直为没能亲眼看到“铁牛”而遗憾。他告诉记者,他在看了朱志强拍摄的清晰的“铁牛”照片后,“我断定‘铁牛’应该是铁陨石”。随后他将相关照片发给了国内国际的相关专家,如紫金山天文台徐伟彪研究员、国际陨石收藏者Mike Farmer,Darryl Pitt,Robert Hang等人。“他们都认为,很像是铁陨石,可惜连样品都没有一块!”

  从2009年“铁牛”失踪至今,已过去一年半的时间。“湘潭铁牛事件”就在这500多天日子里,一天天发酵膨胀,并成为网络关注热点事件。围绕“铁牛”失踪的种种传说,却突然在这个夏天迅速烟消云散。

  2011年6月19日,湘潭市公安局通过媒体发布消息:失踪的“铁牛”在湘潭县中路铺镇柱塘村找到了!而“铁牛”大盗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陨石巨商或是业内高手,而是一个普通农民。

  “居住在湘潭县易俗河百花社区的唐金伟,现年55岁”,湘潭警方的消息称,唐金伟曾看到有关广西南丹陨石的报道,便猜想湘潭湘江铁牛埠码头的“铁牛”石可能是陨石。“因唐金伟在贵州开矿亏了本,于是萌发了偷‘铁牛’卖钱的想法。”

  “2009年12月28日晚,唐金伟租来挖机和货车,将5块‘铁牛’石挖走,并连夜运至湘潭县中路铺柱塘村其亲戚刘某家藏匿。唐金伟曾切割了小块的‘铁牛’标本送去鉴定,但是至今仍然没有鉴定结果。”

  据悉,6月18日凌晨,5块“铁牛”石被公安机关全部安全运回,并妥善保存。值得一提的是,湘潭警方在对“铁牛”的表述中,始终使用的是“铁牛石”,这表明警方现在并不认为“铁牛”是“陨石”,湘潭市公安局有关宣传负责人早前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铁牛事件网上传的都不可信。”

  从目前来看,因“湘潭铁牛事件”引起的新闻追逐才到中场,很多未解之谜仍让人关注。

  这些问题包括:“铁牛”到底是不是陨石,如果是,它是什么样的陨石,价值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价值连城吗?如果不是,那它又是什么?是怎么来到湘江码头的?“铁牛”不是文物,那它又应该归属哪一类保护资源?应由什么部门来管理?

  还有一个问题是,500岁“铁牛”遭此一劫之后,它以后的“家”该安在何处?是放回江中还是另外选址安置?

  围绕湘江“铁牛”的这些问号,都需要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侨伟多大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