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城区隔离三天后去宿迁市沭阳县要隔离吗?

  这些到底有什么区别?

  隔离期间我能不能出门?

  居家健康监测到底要多长时间?

  今天我们给大家来科普

  14+7+7指的是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居家健康监测要求单人单套单独居住,不符合的需继续集中隔离)+7天自我健康监测。一般14+7+7都是针对阳性病例的密接人员,在集中隔离的前7天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后7天每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第2、4、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在自我健康监测的最后一天,前往就近的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双采双检)。

  14+7指的是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居家健康监测要求单人单套单独居住,不符合的需继续集中隔离)。一般14+7都是针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宿人员,在集中隔离的1、2、3、4、5、6、7、10、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第2、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7+7指的是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自我健康监测,这种7+7都是针对阳性人员的次密接,要在集中隔离的第1、4、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在自我健康监测的最后一天,前往就近的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双采双检)。

  还有一种7+7指的是完成7天居家健康监测后进行7天跟踪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间不得参加任何聚集性活动,不得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一般7+7都是针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旅居史的来(返)宿人员(行程码带*),要在第1、2、3、4、5、6、7、10、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3+11指的是完成3天居家健康监测后进行11天跟踪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间不得参加任何聚集性活动,不得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一般3+11都是针对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旅居史的外市来(返)宿人员。要在第1、2、3、4、5、6、7、10、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各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值班电话

  各地卫健部门(疾控中心)值班电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五届十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我市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全市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以及江苏省关于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划部署、《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宿迁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等,是指导宿迁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专业物流规划和县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规模逐步扩大,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提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模效率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业总量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1亿元,年均增长率20.13%,占GDP比重为7.06%,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7.94%;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0.2%降至17.86%;物流企业快速壮大,全市经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达1273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约38.85亿元,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有157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41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1亿元以上的1家,拥有2家4A级物流企业(江苏中联物流有限公司、江苏百盟物流有限公司)、1家3A级物流企业(宿迁交通物流有限公司),以及9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专线快速发展,拥有“江苏快货”品牌线路39条,大部分线路的讫点位于上海、杭州以及苏南等发达城市;货运总量不断增加,2015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025.1万吨,同比增长5%,公路货物周转量129.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3%。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467.9万吨。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2.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全市以公路为基础、水路和铁路为补充的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总里程达111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45公里,较“十一五”末增长了18%,宿新高速公路、G205、S325、S245、S344等顺利建成通车,全市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网为主体的“五横五纵”公路网络格局;市区铁路从无到有、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铁路规划布局从“一”字型优化提升为“米”字型。徐宿淮盐铁路全面开工建设,计划总工期4年;新增等级航道34公里,新建船闸3座,大柳巷船闸、古泊河船闸、成子河船闸相继建成运营,开创了地方航道机构管理船闸的新纪元。洪泽湖西南线湖区段、洪泽湖北线等航道建成通航,实现了宿迁航道内部联网、外部通达目标。京杭运河宿迁港开港运营,各县区均能通达千吨级船舶;港口布局逐步优化,累计投资约6.3亿元实施港口项目,新增码头泊位57个,其中2000吨级泊位5个。 
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运需求的日益旺盛,我市货运车辆逐步向专业化、箱式化、大型化发展,拥有道路货运车辆41676辆,总吨位472605吨,车均11.34载重吨。其中厢式车、集装箱运输车、罐式车、牵引车、挂车等专业化车辆22829辆,占比54.78%;开辟了宿迁至连云港集装箱专线甩挂运输,重点推进通连国际物流、中联物流三期及运河宿迁港项目建设,培育通连国际物流公司为市级甩挂运输试点企业;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拥有水路货运船舶2379艘,净载重量1670998吨位,船均与“十一五”末相比提高了91.47%。

表1.1 “十二五”期间货运车辆情况一览表

0

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物流业“1633工程”,加快推进物流载体建设,重点打造市区运河宿迁港物流园和沭阳、泗阳、泗洪三县综合物流园,加快建设洋河酒产业物流中心、宿迁粮油食品物流中心、华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6个专业物流中心,突出培育30家重点物流企业,加快推进30项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鼓励企业结合重点乡镇特色产业状况,加大农村物流示范点培育力度,拥有沭阳金牛运输有限公司、宿迁市权威米业有限公司、宿迁市海洋物流有限公司等9个省级农村物流示范点项目。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支撑、农村物流为末端的三位一体交通物流框架。
  快递行业发展强劲。“十二五”期间,我市被列为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中国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创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产业联动快递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01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79亿件,同比增长54.39%。快递业务收入完成32.86亿元,同比增长51.79%。其中,全年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5582.69万件,同比增长121.38%;实现业务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81.49%。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居全国第17位、江苏省第3位;全市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快递企业达到104家,涵盖30多个品牌,营业网点400余处,从业人员2000余人,快递服务汽车500多辆,吸引了顺丰、圆通、申通等一批品牌快递企业入驻。
  
物流企业实力偏弱。我市物流企业以个体为主,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物流设施装备水平较低,专业化、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物流设施和装备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传统仓储设施比例较大,现代化的立体仓、标准仓相对缺乏,冷藏运输车辆、新能源运输车辆占比偏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流业发展。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受产业结构、运输方式、组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物流成本长期偏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物流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信息不通畅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直接造成了物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2015年,我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17.86%,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
      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市交通运输以公路一方独大,铁路、航道(高等级航道严重不足)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相对薄弱,多式联运发展受阻,仅有1家以公铁联运、陆海联运为主要业务的多式联运企业。
管理服务尚未健全。我市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亟待建立,物流统计体系和统计指标有待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法规制定、从业监管、监测分析等有待加强,政府在政策、法律、咨询、市场信息、人才培养等方面配套服务和指导有待加强。
  
新形势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重大机遇。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物流发展模式正在日益形成。随着国内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梯度转移、城镇化加速、消费结构升级以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行动计划的实施,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必须加快推动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物流模式,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升物流效率与物流服务水平,推动物流业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培育和形成物流业发展新优势。
  “互联网+”全面助推物流业转型升级。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物流”不仅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政府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我市物流业要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促进物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模式,为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敏捷供应链服务。
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把物流业降本增效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加强物流重要节点建设,支持第三方物流、多式联运等物流新模式发展,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助力强实体、稳增长”。《江苏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重点,着力优化物流供给结构”。面对新战略、新机遇,我市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创新,打造黄淮海经济区和沿运河物流通道重要物流节点。

  宿迁物流发展的需求空间进一步拓展。“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87.9%,市域“4+4”和县区“2+1”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不断释放。“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江苏沿海开发、东陇海经济带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种体制机制创新的效应和各类政策红利将会集中释放,加之徐宿淮盐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宿迁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主导产业清晰、接续产业有力、特色产业鲜明,科学合理、有序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将成为宿迁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重点,着力优化物流供给结构,不断提升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提质增效,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提供物流保障。
      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物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对现代物流业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规划引领。统筹物流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促进物流业有序发展。
      创新驱动。加快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
      项目带动。加强物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物流项目的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绿色高效,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至2020年,我市物流总量规模稳步提升,物流园区发展跨上新台阶,物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显著增强,基本建立起支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表2.1 “十三五”宿迁物流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中心城区新建综合型物流园区(个)
重点培育发展专业物流中心(个)
新增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家)
重点支持建设的重大物流项目数量(个)
新增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数量(个)
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业(个)
培育3A级以上物流企业(个)
厢式货车、集装箱车和专用载货汽车占比(%)
京杭运河船舶标准化率(%)

综合考虑全市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整合、集聚、培育、提升的布局思路,着力构建 “一核、五区、多节点”的物流业发展格局。

1.“一核”——以运河宿迁港物流园为发展核。
位于宿城区洋北镇,东至府前河绿化带、西至徐淮路、南至传化路、北至疏港大道,占地4837.5亩(含核心区1526.55亩),总投资20.5亿元。已建成1593亩(含核心区300亩),规划到2020年建成2400亩、到2025年建成4837.5亩。建设内容包括洋北作业区货运堆场、公共智能仓储区、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及园区基础设施。其中,传化智能公路港规划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建设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智能车源中心、货运班车总站、企业发展中心、商务服务中心、车辆服务中心、司机之家、总部办公中心等板块;公共智能仓储区规划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包括临港产业仓储区、区域配送仓储区、城市配送仓储区和电子商务仓储区四个功能区,建成后年货物吐量在380万吨。园区以京杭大运河主航道、高速公路、铁路站场为依托,打造内河港、公路港、铁路港、信息港“四港合一”的综合物流枢纽。
2.“五区”——重点打造五个物流园区。
宿迁电商物流园:位于宿豫区,西至张家港大道、南至项王东路、北至九华山路、东至规划路,主干道洪泽湖东路横穿园区,占地2100亩,总投资60亿元。规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用地566亩。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重点建设智能仓配区、快递物流区,吸引快递企业及仓配一体化企业入驻,开展快递配送、电商仓储、电商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园区初步实现电子商务运营平台、智能云仓储配送中心及电商快递物流中心的目标;二期建设用地825亩。重点建设保税物流区、金融物流区,引进第三方仓储监管企业、保税监管企业、电商加工企业、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货物监管、保税监管、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电商定制加工等服务,初步实现电商定制加工中心的目标;三期建设用地709亩。重点建设公路货运区,吸引零担专线企业、货运配载企业、货运信息企业等入驻,为工业品及工业原料等大宗货物提供公路干线运输服务,连同快递物流区共同实现电商快递物流中心的目标。
江苏通湖物流园:位于S325南侧、通湖大道西侧、襄阳路北侧,占地约420亩,其中,一期220亩,投资3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运分拨、甩挂运输、现代仓储等。充分发挥区域交通和区位优势,构筑服务全市的原材料及产品交易集散物流中心,发展面向城市生产生活服务的大宗物资交易集散和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促进宿迁内河航运、集装箱作业和保税物流等发展。
沭阳百盟物流产业园:位于沭阳县宿沭一级公路南侧及上海路交叉口,占地605亩,总投资8.6亿元,总建筑面积25.53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建成运营,二期建筑面积10.8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保税、智能仓库、冷链仓库、配套办公楼及装卸货物、快递物流等。园区以建设苏北大物流基地为目标,秉承公路港物流模式,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旨在打造集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加工、信息交换、物流设计、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泗洪恒汇物流园:位于泗洪经济开发区金沙江路与开发大道交汇处南侧,占地257亩,总投资5.1亿元,总建筑面积20.8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专业物流货运信息发布大厅、商品展示大厅及总部经济大楼、货物运输配载交易场所、专线库和快递物流用房、大型中转站B级仓库、C级仓库,配套建设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汽贸、办公、宾馆、餐饮、道路及管网等。园区立足泗洪农产品发展需要,充分整合资源,以高起点、现代化、信息化为特征,建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农产品相结合、高标准建设与泗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服务全县的现代化快递及农产品物流园。
泗阳临港物流园:位于泗阳县经济开发区,占地120亩,总投资2亿元。依托大运河结合东开发区、城西港西作业区建设,整合史集工业园和众兴西工业园区,建设城市西部工业发展载体,以服务绿色建材为主,沿S245综合开发,涵括泗阳港2期、城西港,在成子河航道服务区建设一个具有给船舶提供加油加气以及码头停靠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区。
3.“多节点”——打造一批专业化物流园和物流节点。
沭阳农产品物流产业园:位于沭阳县上海南路与宿迁大道交汇处西侧,总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25.53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包括交易大厅2.9万平方米,沿街商铺3.6万平方米,交易馆3.3万平方米,配套服务2.5万平方米等,集电子结算、物流配送、仓储保管、食品安全检测、信息服务、加工包装等功能为一体。在市场布局上,由蔬菜、水果、粮油、副食品、禽蛋、水产品、干货、花卉、土特产、商业街、金融服务、农技服务等十多个功能区组成。园区旨在打造集农产品交易、鲜切菜加工、产品分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质量检测、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副产品综合物流园,建成全市农副产品重要交易平台、江苏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泗阳快递物流园:位于泗阳县盐徐高速公路出口,S245、S330、成子河旅游公路交界,占地约600亩,主要建设仓储和快递配送用房等,以快件分拣作业、快速转运功能为核心,培育和引进一批效益良好、服务优质、运作高效的快递物流企业入驻。
耿车电商物流园:位于耿车镇徐淮路北侧、宿城西路西侧,占地约300亩,总投资2.93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涵盖综合服务楼,分拣厂房和独立商业区,开发模式上采取交易、存储、配送、商业、居住、办公、休闲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旨在打造一个以快件分拣作业、快速转运功能为核心,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为补充的大型快递枢纽转运中心。
江苏通连国际物流园:位于宿豫区,占地202亩,总投资1.5亿元。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建设宿迁无水港,把连云港港口服务功能前置园区,企业可在宿迁完成进出口物流所有业务环节的办理,使宿迁本地企业在园区内即可获得连云港港口的所有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开展集装箱、专线运输、零担运输、甩挂运输,为全市大中型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积极建立城市配送和零担专线运输中心。
洋河物流园:位于洋河火车站北侧,占地120亩,新建办公楼、零担用房、仓储用房、信息平台、堆场、停车场等项目,并配套建设加油站、汽车修理、宾馆、餐饮等。
华东农业大市场:宿豫区宿沭路1号,占地300亩,其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占地16亩,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库体呈梯形,分三个库体,分别为鲜果蔬菜冷库。项目建成将有效提高生鲜产品市场容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宿迁综合保税区:位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至宁宿徐高速公路、西至潍坊路、南至三亚路、北至济宁路,总占地2310亩,总投资约34.22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256111平方米,主要包括仓储区、保税加工区、口岸作业用房、业务技术用房及配套工程等。目前已建成面积区域427亩,其中,保税加工和物流区已建成(建筑面积约170000平方米)占地405亩;保税区综合大楼占地22亩暂未建成。预计到2020年共可完成800亩用地建设,到2025年完成整个综合保税区建设。配套“三纵一横”主干道占地360亩已建成。
宿迁粮油食品物流中心:位于开发区大道南、徐淮路两侧,规划面积1995亩。依托大运河黄金水道和便捷的中高等级公路铁路网,将其打造成“国内知名、江苏领先、苏北一流”的集粮食储备、加工、质量检测、批发配送、电子商务、食品饮料的粮油食品饮料物流中心。
义乌商贸城物流中心:位于发展大道以东,环城南路以北,规划面积450亩。加强义务商贸城仓储物流区、市场配套区、车源中心等建设,打造服务义乌商贸城及周边特色专业市场,提供集仓储、运输、配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以专业建材、综合小商品、家具家电等各类生产、生活产品物流服务为主的物流中心。
“十三五”时期列入宿迁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项目总计16个,计划总投资980500万元。按照项目类型分为建设型(硬件基础设施相关)和基础型(民生物流相关)两类,其中:
建设型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850500万元,包括宿城区3个,投资额264300万元;沭阳县2个,计划投资额118000万元;泗阳县2个,计划投资额35000万元;泗洪县1个,计划投资额51000万元;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计划投资额342200万元;洋河新区1个,计划投资额40000万元。
基础型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30000万元,包括宿城区1个,计划投资额2000万元;宿豫区3个,计划投资额90000万元;泗阳县1个,计划投资额30000万元;泗洪县1个,计划投资额8000万元。

表3.1 “十三五”宿迁市物流业重点项目汇总表

项目数量(个)和计划总投资(万元)

通过积极推广物流标准化应用、全面促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支持和引导专线物流发展,不断提升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积极推广物流标准化应用。积极响应国家和江苏省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全市物流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并利用媒体、网络、会议等平台,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研讨和解读,加大物流标准宣贯力度;发挥江苏中联、江苏百盟、宿迁交通物流等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标准实施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开展仓储设施、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装卸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应用托盘、集装箱等标准化设备,以及条形码、RFID等物流技术;鼓励和支持宿迁粮油物流中心、华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以及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城区大型综合物流园、洋河酒类产业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不断推进物流标准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和普及推广,提高物流标准化服务水平。

全面促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搭建多部门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政务系统、行业和企业信息系统及周边城市物流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并逐步推进宿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京东及周边徐州、连云港、淮安等地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促进物流与GIS、GPS系统的有效结合,对重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跟踪,实现车辆故障全面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车辆动态追踪系统,为车辆运力资源调配和车辆检修管理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依据;建立科学的货运车辆运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仓储供应商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及时、完整的车辆运力资源信息和仓储储力资源信息,提高道路运输物流生产规模效益。
支持和引导专线物流发展。依托“江苏快货”线路和企业品牌建设,确定3-5家大型“江苏快货”品牌企业作为“十三五”重点培育的网络化运作的干线物流企业,进一步打通宿迁对外物流品牌通道;针对宿迁骆马湖、洪泽湖的水产养殖业、特色农产品,开辟农产品快运服务,减少中转环节,保障鲜活,重点鼓励开通至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大中型城市的物流专线;结合宿宿淮铁路、宿新高速公路,建设以农产品为载体的物流中心,集聚安徽、山东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专线;鼓励和引导专线物流在发展中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整体应用,将更多符合要求的货运车源更好地适配与整合,通过大平台的平滑过渡与事前匹配,减少线路空载,提升专线物流车辆的利用率和整个专线运输的时效性,促进专线物流在价格与利益的平衡;积极开辟直通沿江港口集装箱航线,争取在运河宿迁港、沭阳港开辟直通沿江港口集装箱,改善宿迁集装箱水路运输在淮安转运的运输模式。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和商贸业的联动发展,着力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制造业物流体系和商贸物流体系。
  
不断优化农村物流集疏网络体系。以大型农产品市场为龙头,加快形成农副产品收购、交易、冷藏、加工、运输、配送“一条龙”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发展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的民生物流工程,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协调发展;强化快件处理中心、服务网点与重点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集散中心的有效对接,鼓励在农村地区建设具备冷链仓储与配送功能的快件处理中心;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自身网络优势,推动宿迁优势农产品外销。
      做大做强宿迁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继续推行“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加大对宿迁本地农产品网上销售扶持力度,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自建平台或第三方网站进行营销,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运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          无形市场份额;鼓励邮政、快递企业积极服务农特产品进城和农业订单生产,探索与涉农电子商务企业等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的有效对接,协同提供农特产品从农村到城市的快递服务。

  果蔬冷链物流。围绕县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集中采购、低温加工、跨区域配送能力的果蔬配送中心,在分销环节加快中转保鲜库建设;引导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贸连锁企业积极与果蔬产地对接,在果蔬运输环节推广全程温控,建立面向销售终端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快速调配体系;围绕沭阳吴集、汤涧,泗阳城厢,泗洪孙园、四河,宿豫丁嘴,宿城罗圩,开发区南蔡等8个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一批具有产后预冷、分拣加工设施的果蔬冷藏保鲜的低温储藏保鲜基地;支      持沭阳、泗阳、泗洪积极发展食用菌冷链物流。

  畜禽冷链物流。围绕“沭阳水禽”、“泗阳生猪、肉羊”、“泗洪奶牛”、“宿豫肉鸡”五大特色板块,推广规模化养殖、工厂化生产,在沭阳、泗阳、泗洪和宿豫等肉类主产区建设一批加工中心,推进肉类屠宰后排酸、预冷等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加强对全市冷冻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引导,集中建设一批加工配送中心,在销售终端加强冷库建设和冷柜配置;发挥中粮肉食等大型冷链物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等,着力构建智能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加工配送、终端销售、全程可追溯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
  水产品冷链物流。依托洪泽湖、骆马湖及成子湖三大养殖板块,引导水产品捕捞企业健全冰鲜、冷藏、冷冻等冷链设施,加强水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整合与资源共享,促进优势特色水产品产地分级包装及配套发展保鲜储运设施,建设一批区域交易集散中心;在中心城区结合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推进速冻库、冷藏库、加工车间等设施建设;加快优势特色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建立水产品安全溯源体系,为扩大宿迁水产品市场提供冷链物流服务支撑,做好宿迁“水产之乡”、“螃蟹之乡”品牌。

其他冷链物流。依托“京东宿迁馆”,积极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深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各类冷链物流主体整合低温加工、冷藏冷冻、运输配送、检验检疫等物流功能,拓展连锁配送网络,开展一体化物流服务;支持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网络,在跨区域分拨环节推行车、柜分离的集装箱运输;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分离物流资产和业务,组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冷链物流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快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与开放,为社会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积极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积极创造并优化能形成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市场机制的政策环境,为全市大中型制造企业与知名物流企业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创造合作机会,加强彼此的信息沟通,引导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结合宿迁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居制造四大特色产业和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中,积极推进“两业”联动试点,逐步探索“两业”联动发展试点的宿迁模式;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扶持。

加快推进制造企业物流服务社会化。支持宿迁本地大中型制造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分立物流资产和业务,实现物流服务社会化;鼓励制造企业引进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规划,再造物流流程,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保障物流活动在供应链体系内的有效运作,逐步促成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标准对接、业务联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两业”联动发展的成果,逐步推进宿迁制造企业从物流自营到物流外包的转变;探索制定鼓励物流社会化的相关政策,促进物流装备及设施、物流基础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以及专业化物流服务等制造业物流资源社会化。
  支持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融入制造业供应链体系,采用精益物流、零库存管理、循环取货等先进管理技术,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物流运作水平;支持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和供应链运作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规范化运作,引导物流企业按照集成整合、便捷高效、服务增值、绿色环保的原则,加强与制造企业的融合互动,加快向制造业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集成商转变。
  整合和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加快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发展,通过相同产业产生的类似物流需求项目和层次,有效的带动物流企业的集聚,并促使物流企业按照类似的需求建立自身的物流资源与物流能力,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不断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十三五”期间,统筹规划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泗阳经济开发区、宿城经济开发区、泗洪经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等产业集聚区的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区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共用,为制造业物流需求释放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科学控制制造业集聚区内制造企业自营物流用地;鼓励区内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业务托管机制,积极实行社会化运作,逐步形成制造企业集约生产,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格局;引导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面向周边制造企业,发挥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等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提高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多层次商贸物流网络体系。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满足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为目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多层次商贸物流网络,降低实体商贸企业的物流成本;重点加快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为主的城市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县区、乡镇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畅通城乡商贸物流通道,促进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高效衔接。
  提升商贸物流业社会化水平。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实行主辅业分离,重点依托京东集团,支持宿迁商贸物流企业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准时配送 (JIT)等高端智能化服务,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支持本地传统仓储企业转型升级,向配送运营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第三方物流发展,鼓励仓储、配送一体化,引导仓储企业规范开展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大力发展共同配送,继续做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鼓励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促进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或供应商为多个商贸企业、社区门店、市场入驻商户等共同配送;依托物流园区推广配送班车,开展干线与支线结合的城区集中配送;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提高统一配送率,利用其物流系统为所属门店和社会企业统一配送。
提升商贸物流业专业化水平。推进宿迁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及业务流程再造,鼓励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加强与本地商贸物流企业的合作,合理选择物流网络节点,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传统商贸物流企业扩展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布设集散中心和网络;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服务企业改造、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应用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的流程管理和标准对接,逐步实
  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商贸物流园区向绿色物流功能区转型,加大绿色物流装备、技术、仓储等设施的推广使用力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服务于生产和消费的逆向物流网络,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升商贸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发挥平台整合调配物流资源,解决物流信息不对称、接口标准不统一等矛盾,实现精准化、可视化管理等功能,并搭载企业诚信、托盘循环共用、物流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商品溯源、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等各种增值服务,为广大商贸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有利条件;重点推动京东集团、运河宿迁港等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与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通过信息化优势,整合工商企业物流需求信息,物流企业服务信息,车辆运输信息,提高物流信息交易能力;适时启动物联网在商贸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点,以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商贸物流管理软件、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发与运用,提高商贸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三、构建区域性物流节点

  把握“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根据《江苏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宿迁发展实际,依托京杭大运河、宁宿徐和徐宿淮盐高速公路等通道优势,强化内河水运物流与集散分拨功能,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食品专业物流建设等,建成黄淮海经济区和沿运河物流通道重要物流节点。


图4.1 江苏省 “十三五”物流通道布局图


图4.2 江苏省“十三五”物流枢纽布局图


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深化与连云港港口建立深层次的物流合作和联动发展,打破区域壁垒,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推进宿迁“借陆出海”、“借水出洋”的通道,积极融入“京沪通道”、“沪昆通道”、“沿江通道”等集装箱运输骨干通道建设;加强与连云港港口集团合作,培育两地甩挂运输业务,培育宿迁作为苏北联系连云港港口的公路甩挂运输集散中心。在有条件的物流园区(中心)建设针对连云港港口的集装箱场站,推进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建设;加强与徐州亿吨大港、大庙集装箱铁路办理站的合作,构建煤炭、矿建材等大宗物资联运通道;积极参与长三角地方电子口岸“大通关”合作,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联网申报、核查、作业的通关协作机制。
  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抢抓“一带一路”、沿海开发战略等发展机遇,围绕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重点推进宿迁综合保税区建设,为跨境电商开展一般进出口业务提供便捷的通关服务,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的通关成本,不断优化我市利用外资结构、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宿迁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依托二类口岸申报推动大通关建设。拓展港口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协调海关、国检等查验单位进驻,依托口岸着力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运河宿迁港物流园的凝聚力和承载力;在港口物流园区设立“一关三检”,实现“一站式”联合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积极参与长三角地方电子口岸“大通关”合作,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联网申报、核查、作业的通关协作机制。

  以“互联网+”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推进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积极与市场占有率高、覆盖范围广、企业竞争力强的全国性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打造汇集全市物流信息资源、沟通全省全国其他物流信息平台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物流包括数据交换、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在内的“大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国性物流信息包括人、车、货的实时交互;整合行业管理数据、联网售票数据、稽查车与重点营运车辆GPS数据、重点站场监控视频等数据,继续推进市县两级运输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线下建物流园区、线上推广物流信息软件“上下互动”,充分整合全市物流产业资源和物流信息资源,促进区域物流资源信息共享,实现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间的横向整合,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形成“规模化”、“一站式”的区域物流总部。
二、发展多式联运(“公路港”)

  
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东陇海经济带发展等契机,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推进物流中心与交通干线等重要交通设施的衔接,并积极加强与徐州、淮安和连云港等周边城市机场的联系,发展航空运输,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配备现代化中转设施,发展新能源运输装备,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促进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无缝对接;重点推进运河宿迁港、铁路场站建设,发展以矿石原料、化工原料、粮食大宗散货等的铁水联运,并加强与海关、国检等相关部门的电子口岸业务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通关一体化服务;重点加强运河宿迁港物流园多式联运基地的建设;依托传化智能公路港建设,发展公路港等物流信息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公路港网络,促进车货高效匹配,拓展信用评价、交易结算、融资保险等增值服务。

围绕物流园区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提升、企业集聚、模式创新,着力将运河宿迁港物流园、宿迁电商物流园培育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集散能力突出、公共服务完善的示范物流园区,并推动两个园区优先在多业融合、多式联运、共同配送、智慧物流、公共平台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形成宿迁物流产业发展的创新试验区;在大宗商品、电商快递、农产品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专业物流能力强、行业配套功能全、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专业物流园区,继续加大对洋河酒产业物流中心、宿迁粮油食品物流中心、华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中心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支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制造业集聚区,积极建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体化、定制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具备集中采购、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及时配送等服务功能的生产服务型综合物流园区;引导沭阳、泗阳、泗洪三县积极建设物流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高、集聚辐射能力突出的大型综合物流园,为县域中小物流企业、专线企业提供规范、集中、信息共享的物流园;对目前已建成的物流园区进行摸底排查,指导具备改造条件、经营良好的物流园区进行提档升级,对经营不善的物流园区进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鼓励和支持申创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四、优化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依托城区及各县区产销集中区、生活消费集聚区、中转分拨节点,统筹规划建设一批资源共享、干线运输与城乡配送有效衔接的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公共配送末端网点和配送车辆停靠、装卸作业场地设施,增强城市公共配送服务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快(邮)件箱,新建或改造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开展智能快(邮)件箱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务区专项行动;整合利用现有邮政、供销、交通等物流网点和渠道,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支持农产品标准化包装和保鲜设施建设,打通农资、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高效便捷通道,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
  优化城乡配送管理。结合城乡发展规划,开辟城市配送专用路线,完善大型商业场所配送设施的配建标准;改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环境,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许可证发放制度,放宽城市配送车辆停靠限制,规范城市配送运输经营活动,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建设或租用标准化仓库,使用规范厢式标准配送车辆,推广标准编码、带板运输、仓储笼运输等先进配送技术,提高城市配送专业化水平;依托京东农村物流“无人机”配送的成功实验,探索中国农村物流配送新方式,着力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

围绕全市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依托宿迁电商物流园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强城际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无缝对接,推动仓配一体化和共同配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标准托盘循环共用等高效物流运作系统,建设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网络体系;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二维码、RFID、智能分拣系统、物流优化和导航集成系统等新兴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商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和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积极推进电商物流渠道下沉,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发挥电商物流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构建中的支撑作用;支持电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点建设,鼓励电商冷链物流企业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程,推广应用电子化运单、温湿度记录系统、物联网等技术,确保加工制作、储藏、运输、配送、销售各个环节始终处于温控状态,实现运营透明化、流程可视化、查询便利化,降低损耗率。
六、加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
  围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深入实施,适应现代产业柔性、智能、精细发展要求,积极建设高度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物流体系,着力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精益化、定制化、一体化水平;重点支持建设宿迁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企业的物流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鼓励产业园区的物流社会化;加快培育和引进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着力提升面向装备制造业等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智能电网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物流基地,促进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建设;支持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导入仓储运输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新型供应链管理技术等电子物流方式,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整合功能、延伸服务领域,实现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管理。

  加强物流业协调管理。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总指挥、副总指挥,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经信委、商务局、统计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工作开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协作配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加强物流运行监测、安全监管等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物流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公共服务能力;明确行业监管部门,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快速响应各类投诉和纠纷,维护市场公平公正运行。以本地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为骨干,组建市、县(区)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在规范物流企业行为、促进物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健全物流统计考核机制。完善物流信息采集、分析、监测、发布体系,完善统计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社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成本等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实现物流业发展的数字化和数据化。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市区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和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补助。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车辆、船舶、大吨位和特种(专用)车辆、船舶,鼓励企业对港口设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鼓励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多式联运这一高效运输组织方式;鼓励物流企业争先创优。市级相关专项资金对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全面落实税费优惠。对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中心、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培育的物流企业的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实行与工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并轨。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面向物流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予以取消。深化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扩大蔬菜运输免收道路通行费的品种范围;争取省支持,推进进出宿迁内外贸重箱集装箱和进出宿迁港集卡车辆、集装箱的车辆和船舶费用减免优惠。
  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各类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批权限范围内,对重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授信额度给予政策倾斜。实行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利率、减收保险费用等优惠。鼓励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融资特点创新信贷产品,以企业固定资产或企业股东的固定资产为抵押,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或者用物流企业已有的应收账款为质押给予贷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物流产业。
      供地到位。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中充分考虑并统筹保障物流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对纳入我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土地供应上予以优先安排;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
  
信息护航。加大对以高速数据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致力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资源,加快构建与市域范围内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招投标、地理信息系统等公共平台的有效对接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与政府管理部门、金融、保险、海关、生产及流通、销售、消费企业等不同行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融合,为物流行业及上、下游客户提供综合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数据交换。
  人才保障。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大力培养物流业适用技能人才;推动物流企业与上海交大中美物流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物流业发展所需人才;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熟悉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通晓物流业国际规则、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
  
优化行业行政审批。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确保企业生产运营安全的基础上,清理、归并和精简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对象、管理事项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从业人员的证照资质。加快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和承诺制,简化办理程序。适应物流企业经营特点,探索进一步放宽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鼓励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布局。对认定的重大物流项目,纳入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联审联检,提供一站式服务。
  突出重点企业培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作业和管理模式、拓展融资渠道、产业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兼并重组等做大物流企业规模;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企业精神培育、品牌打造、政策扶持引导、支持微小物流企业创新创业,并积极创建省级以上重点物流企业;通过登门招商、专题招商、项目招商引进国内一流的物流企业,完善宿迁物流产业链,提高行业竞争力。
  加强物流车辆管理。研究制订城乡物流配送车辆管理办法,改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环境,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许可证发放制度,放宽城市配送车辆停靠限制;促进快递企业将现有用作快递配送的客车和三轮摩托车、电动车更新为轻型、微型封闭式货车,鼓励快递企业购置新能源汽车进行配送业务,引导绿色环保车辆的使用。
  建立物流诚信体系。加强物流市场监督管理,推动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物流服务诚信管理平台,完善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惩戒机制;利用大数据等分析技术,进行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评级;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安全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安全管理,禁止泄露转卖客户信息;加强对物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附件:1.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业空间结构图
2.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业重点项目表
3.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需求预测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业空间结构图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业重点项目表

占地605亩,总建筑面积25.53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264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信息交易中心、专线物流、零担快运中心、加油站、汽车维修中心、车源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司机旅馆(餐饮住宿区)、仓储中心等;二期主要建设保税、智能仓库、冷链仓库、配套办公楼及装卸货物等功能区,共10.83万平方米。
沭阳农产品物流产业园一期 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包括交易大厅2.9万平方米,沿街商铺3.6万平方米,交易馆3.3万平方米,配套服务2.5万平方米。 集电子结算、物流配送、仓储保管、食品安全检测、信息服务、加工包装等功能为一体,在市场布局上,由蔬菜、水果、粮油、副食品、禽蛋、水产品、干货、花卉、土特产、商业街、金融服务、农技服务等十多个功能区组成。
占地120亩,建设信息中心、零担用房、司机之家、园区大门、加油气站、园区道路、管网及绿化。 泗阳县交通运输投资有限公司
占地100亩,建设综合办公楼、仓库、堆场、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停车场及汽修等配套设施。 泗阳县交通运输投资有限公司
占地257亩,总建筑面积20.83万平方米,包括专业物流货运信息发布大厅、商品展示大厅及总部经济大楼、货物运输配载交易场所、专线库和快递物流用房、大型中转站B级仓库、C级仓库,配套建设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汽贸、办公、宾馆、餐饮、道路及管网等。
占地4837.5亩(含核心区1526.55亩),总投资20.5亿元。其中已建成1593亩(含核心区300亩),规划到2020年建成2400亩、到2025年建成4837.5亩。建设内容包括洋北作业区货运堆场、公共智能仓储区、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及园区基础设施。其中,传化智能公路港规划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建设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智能车源中心、货运班车总站、企业发展中心、商务服务中心、车辆服务中心、司机之家、总部办公中心等板块;公共智能仓储区规划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包括临港产业仓储区、区域配送仓储区、城市配送仓储区和电子商务仓储区四个功能区,建成后年货物吐量在380万吨。 港区开发有限公司,运河宿迁港管委会
位于S325南侧、通湖大道西侧、襄阳路北侧,占地约420亩,其中,一期22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设集运分拨、甩挂运输、现代仓储等。
位于耿车镇徐淮路北侧、宿城西路西侧,占地约3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涵盖综合服务楼,分拣厂房和独立商业区,旨在打造一个以快件分拣作业、快速转运功能为核心,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为补充的大型快递枢纽转运中心。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 位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至宁宿徐高速公路、西至潍坊路、南至三亚路,北至济宁路,总占地2310亩,总投资约34.22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256111平方米,主要包括仓储区、保税加工区、口岸作业用房、业务技术用房及配套工程等。目前已建成面积区域427亩,其中,保税加工和物流区已建成(建筑面积约170000平方米)占地405亩;保税区综合大楼占地22亩暂未建成。预计到2020年共可完成800亩用地建设,到2025年完成整个综合保税区建设。配套“三纵一横”主干道占地360亩已建成。 宿迁保税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占地120亩,位于火车站北侧,新建办公楼、零担用房、仓储用房、信息平台、堆场、停车场等项目,并配套建设加油站、汽车修理、宾馆、餐饮等。
占地约200亩,位于盐徐高速泗阳西出口,规划建设6.5万平方米库容,加油中心1座。
主体占地约150亩,管理用房约3000平方米,配套设施包括道路、停车场所、货物场所等设施。
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建设邮件分拣中心等,其中地下1650平方米,主体7层,裙楼2层。
京东淮海经济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二期 规划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仓库用房,打造国内功能齐全、设备最先进的电商物流节点之一。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物流等项目。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快递配送中心、质押仓库二期 占地140亩,建设10万平方米物流配送仓库。 江苏宿迁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

宿迁市“十三五”物流需求预测

一、预测原则、内容、思路
目前对物流量还没有进行科学定义和严格界定,通常采用近似或类推的方法来进行需求分析。鉴于在现代物流活动中,运输活动贯穿于物流全过程,是物流的核心部分,利用社会货运量指标来衡量物流需求规模有一定的科学性。物流需求作为商品需求的派生物,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区域分工、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价格等因素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物流需求的大小与工业、农业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把货运量和GDP作为预测重点,结合货运量和GDP的发展进行物流需求预测,同时考虑物流业发展趋势,对宿迁未来物流企业将承担的物流服务比例进行了预测。
采用社会货运量来表征物流需求规模,分为公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和铁路货运量,主要预测内容包括宿迁市国内生产总值、公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以及物流企业承担比例。  
在规划目的预测和分析过程中,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以历史数据为依据,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与货物运输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回归预测模型、增长率法等方法进行综合预测与分析。在定量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宿迁市的相关规划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听取专家的意见,综合考虑得出预测数值。 
预测年限为2016~2020年,基年为2015年,特征年为2020年。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宿迁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宿迁统计年鉴(年)》;
《江苏统计年鉴(年)》;
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规及规划。

注:公路货运量与水路货运量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由于2014年货运量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因此本表以2014年的数据作为基准数据,对年的数据进行修正。

采用增长率法对宿迁市及各县进行GDP预测,根据《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宿迁市预计GDP年增长率为10%,2020年GDP目标值为3340亿元。未来五年,将是宿迁市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宿迁市GDP及县区GDP如下表:

表2 2020年宿迁市及三个县GDP预测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货物运输量与GDP进行拟合,GDP作为自变量,货运量作为应变量。
代入2020年的GDP可得,全市2020年的公路货运量预测值为5875万吨。
代入2020年的GDP可得,全市2020年的水路货运量预测值为3467万吨。
适用同样的方法对沭阳、泗阳、泗洪进行分析,得到宿迁市货运量预测表如下:

表3 2020年宿迁市及三个县货运量趋势预测(单位:万吨)

滞后性、潜在性、有限性和区域性是诱增交通量的4个主要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体现。另外,滞后性、潜在性和有限性决定了诱增交通量的发展大体要经历3个阶段(如下图所示),即聚集形成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逐渐稳定阶段。

由于货运量与交通量同比增长,可近似认为其变化规律也是相同的。诱增货运量的绝对值不具有普适性,因此用诱增率这个普适量来代表诱增货运量的计算特性。诱增率定义为通道诱增货运量和通道内货运量的趋势预测值的比值。参考国外单条通道诱增货运量的研究,一般诱增率取值为10~25%之间,根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长期处于“瓶颈”的状态,我国的单条通道不同阶段的平均诱增量约4~10%。一方面,在航道整治建设完成后,其运输可达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将产生较大的诱增货运需求,2016年~2020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货运量诱增量取值为6%。另一方面,随着宿迁铁路的建设完成,将进一步诱增货运量,根据统计,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2.4%~3.5%,宿迁货运量在年的铁路货运诱增量取值2%。综合宿迁未来的产业发展,通道的建设必然会引起货运量俱增。诱增量如下表所示:

表4 诱增货运量(单位:万吨)

表5 货运量综合预测表

2020年预测量(万吨)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比例预测
      第三方物流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90年代第三方物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6年,美国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欧盟国家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总量平均为30%,日本更是高达80%。至2000年,美国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73%。
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宿迁的经济必将驶入快速道,也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考虑到宿迁市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宿迁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现在所占比重应该高于平均水平。参考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确定宿迁市未来第三方物流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比例达到30%。
(四)物流总需求用地预测
1.计算物流用地公式如下:

S——总的用地量,平方米,表示区域合理物流用地面积
Qd——物流需求总量(单位:吨);
ε——单位生产能力用地参数,表示日处理一吨货物需要物流基础设施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吨);
α——第三方物流比例;
ω——物流建设用地比例,表示为使用面积/地块面积;
γ——物流设施及用地的闲置比例。
(1)物流需求总量(Qd)
由上预测可得2020年宿迁物流需求总量,由于沭阳、泗阳、泗洪没有水路货运量及铁路货运量的具体数据,采用公路货运量占全市公路货运量的比例进行估算,得到物流需求总量如下表:

表6 2020年宿迁市及三个县物流需求量预测(单位:万吨)

(2)单位生产能力用地参数(ε)
单位建设用地面积处理货物的能力用地参数单位可表示为平方米/吨。生产作业效率越高,管理水平越高,用地参数取值越小;反之,取值越大。还跟货物周转次数、周转量有关,周转次数越高、周转量越大,单位货物占地面积就越小,用地参数取值越小;反之,取值越大。日本东京用地参数一般取值为 40 平方米/吨-60平方米/吨;国内在公路货运枢纽站设计时也要用地参数,其取值一般在20平方米/吨-40平方米/吨,但公路货运枢纽功能相对简单。本规划取值为40平方米/吨。
(3)第三方物流比例(α)
据前文预测,本规划第三方物流比例取值为30%。
(4)物流建设用地比例(ω)
针对一块物流园区用地来说,其包括货运站、仓储、办公、停车场、信息服务及生活服务场所。建设用地指标越高,实际可使用面积就更多,土地使用效率也高,可开发的土地面积就越多,当然,这个比例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影响物流作业生产效率。建设用地指标越低,实际使用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就越少,土地成本也就越高,导致资源浪费。根据物流园区的成功案例,当取得物流园区用地时,其建设用地指标(使用面积/地块面积)参数为40%-60%,本规划按50%计。
(5)物流设施及用地的闲置比例(γ)
物流设施及用地闲置比例越高,则表示实际取得土地后,参与物流供给生产的土地就越少;本文对闲置的界定,是超出出让合同约定的两年时间,未开发建设的,列入闲置范围;考虑这一因素,有助于土地供应的决策。“十三五”期间,本规划控制宿迁市物流设施及用地的闲置比例最高不超过10%,模型取10%计算。
运用物流用地公式对宿迁物流用地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7 宿迁市及三个县区物流用地需求预测(单位:亩)

(五)都市配送物流需求预测
商业物流主要服务于社会零售消费,对宿迁市历年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结果如下:

表8 宿迁市及三个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单位:亿元)

根据物流市场调查研究,一般商贸企业每万元销售额产生的货运量在2.0吨左右。结合宿迁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标,宿迁市商贸企业每万元销售额产生的货运量在2.5吨左右,预测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9 宿迁市及三个县区商业物流量预测(单位:万吨)

2.都市配送物流量预测
都市配送物流是商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设定,有60%左右的商业物流量将进入都市配送体系,都市配送物流需求量预测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10 宿迁市及三个县区都市配送物流量预测(单位:万吨)

3.都市配送中心物流用地量预测
按照60%在所规划的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内完成,40%在配送中心内完成计算,利用物流用地公式,预测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11 宿迁市及三个县区都市配送物流中心用地预测(单位:亩)

根据国外已有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模来看,单个物流配送中心一般用地规模均在5公顷以内,地方性配送中心多在5公顷以下,区域性物流中心用地规模多在l~11.5公顷之间,最大不超过50公顷;从产品类型来看,大宗生产资料的物流配送中心用地规模多在5公顷以上。物流配送中心的占地规模主要由其所服务市场的需求量的大小、运输距离与费用、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经济等因素综合决定。也可以说与每个配送中心的空间服务范围、在商品配送网络中的地位、经营的产品类型等有关。
同时,不同的物流品类,相应的园区处理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根据对美国物流园区的建设情况的分析,一般食品及轻工业产品的物流处理能力较大宗生产资料的处理能力要大一些,如下表:

表12 美国不同类型配送中心用地规模

食品、日用百货、冷冻物品、酒类
食品、化学产品、机械产品
食品、木材、家电、计算机、危险品、化学产品(除食品以外无主次之分)
冷冻、冷藏食品及饮料、日用百货

类比不同类型物流配送中心用地规模,为满足城市配送需求,2020年全市需要配送中心数量如下表:

表13 宿迁市及三个县区都市配送物流中心需求数量预测(单位:个)

表14 需求预测汇总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商业物流量预测(万吨)
都市配送物流量(万吨)
都市配送物流中心用地(亩)
都市配送物流中心需求数量(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去沭阳需要隔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