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精神分裂症,31岁硕士毕业,还有前途吗?

1953年的一天晚上,开国大将张云逸的家中正在举行一场舞会,来的客人都是他多年相熟的老战友们,正在大家跳得尽兴的时候,张云逸50岁的妻子韩碧突然像发了疯一样地,从楼上冲了下来,对正在跳舞的人大声叫嚷到:

“不要再跳了,我受不了了!”

说完这句话,韩碧就头也不回地一个人跑出了家门,刺骨的寒风在脸上吹着生疼,她却好像是浑身都麻木了一样,一点也感觉不到,跑到冰冷的水边,她就那样一下跳了进去,仿佛只有这冰冷的水才能压制住她心中涌上来的狂躁和痛苦。

看着妻子像疯了一样跑了出去,张云逸赶紧带着人在后面跟了上来,当韩碧被救上来送到医院后,医生给出的诊断就像是当头一棒,让张云逸当场就懵了,妻子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原因是多年来受到的精神刺激所导致的。

虽说久经沙场的张云逸一向是一个流血不流泪的铁血将军,此时此刻他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泪水中,既是为妻子生病感到难过,更是对她跟着自己多年来经受了无数磨难的歉疚。

看着韩碧这样时好时坏的状态,张云逸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担心他,劝他把韩碧送到精神病院里去进行专业的治疗,张云逸犹豫了好几天,最终做了决定:

“韩碧同志跟了我几十年,受了不少罪,我不能抛弃她,一定要把她留在家里!”

1892年,张云逸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县上僚村,家乡有着椰林环绕的秀丽风景,但张家却是一贫如洗的世代务农之家,父亲专门请人给儿子取了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名运镒,字胜之,希望儿子能够一生好运,勇克难关,张云逸参加革命后,将名字改为谐音的云逸。

张云逸7岁进私塾,12岁进入启明高等小学读书,之后因家庭贫困无力负担学费辍学回家,这个时候张云逸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赵士槐。赵士槐也是海南文昌人,是当地乡绅的儿子,先后毕业于广东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直在同盟会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父母决定让张云逸到广州去闯荡一下,张云逸赤着脚,只身一人去广州投奔赵士槐,虽然他随身带着一双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却一直舍不得穿,直到进入赵士槐的家中时,才穿上了这双鞋。

当时才十几岁的张云逸,还是一个个子矮小的小孩,为了找工作在外面跑了几天,都是四处碰壁、铩羽而归,看着张云逸垂头丧气的样子,赵士槐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家里做了勤杂工。

张云逸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那勤奋上进的样子很快就打动了赵士槐,他将进步书籍拿给张云逸看,还引荐张云逸去报考广东陆军小学堂,张云逸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这所人才辈出的学校,薛岳、蒋光鼐、邓演达等名将都是张云逸的同学。

1909年张云逸加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中担任炸弹队队长,在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中,张云逸和大家隐蔽在民宅中,第二天早上他假装出去买菜打探风声,返回时清军已经将全部人都抓走枪杀。当地人收殓72具遗骸葬在黄花岗,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来张云逸回忆:

“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将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可能是父母当初的名字真的改对了,张云逸真的是一生好运,在黄花岗,他成了革命的幸存者,黄花岗之后,张云逸一生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无数次险象环生,却没有受过一次伤,被大家称为“福将”,他所率领的经常打胜仗的队伍,也用他的名字称之为“胜之旅”。

1926年,已经是国民党参谋长的张云逸因为对旧军阀失望,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加入了共产党,因为他参军以来,一直都不是为了自己当大官、拿高薪,而是为了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张云逸和邓小平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又请叶挺出山,组建新四军,戎马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碧和张云逸的缘分,还得从张云逸的原配妻子王碧珍说起,在张云逸沙场征战的许多年里,韩碧一直和王氏相依为命,她们之间的姐妹情,丝毫不亚于与张云逸的夫妻情分。

1913年,21岁的张云逸和同乡的王碧珍结了婚,因为张云逸志在四方,嫁给他以后,王碧珍常常在家守候丈夫归来,虽然一直是聚少离多,但是夫妻两个人感情的却是非常融洽。向来重感情的张云逸对妻子一直是关怀备至、尊敬有加,1915年,王碧珍为丈夫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张琼。

然而上天似乎是有意要给这对夫妻制造一点磨难,王碧珍生下女儿后就因病无法再生育,而张云逸的父亲离世后,两个弟弟也先后在乱世中早殇,张家已经只剩下了张云逸一个男人,而张云逸又随时都在出生入死,一旦他遭遇不测,那张家就连一丝血脉都没有留下来了。

想到张云逸对自己的好,王碧珍的心中感到越来越愧疚,她一心想要给丈夫再纳一个妾进门,为张家传宗接代。然而,王碧珍心中也知道,张云逸是一定不会同意自己这么做的,所以她决定自己先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瞒着丈夫,先斩后奏。

事有凑巧,这一天,王碧珍带着女儿到去理发店理发,过来招待母女俩的是一个长相秀丽、身材娇小的女子,王碧珍的性格开朗,女儿一边理发,她就一边和这个美丽的理发师拉起了家常。一聊才知道,原来她叫韩碧,老家也是海南文昌县的。

韩碧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她的祖上原来是文昌当地的大户人家,家中有很多田产,但是到了韩碧的父亲这一辈,家境迅速走向衰落,甚至连基本的衣食问题都不能解决了。韩碧的父母只好带着年幼的女儿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在贫病交加的苦日子里,韩碧的父母很快就离开了人世。

失去了双亲的韩碧,又跟着亲戚离开了老家,来到了广州这个大都市打工谋生,在一家工厂里面当童工,黑暗的工厂里面起早贪黑,没有任何自由,韩碧不想一直过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她想要改变。

韩碧想了很多条自己可以走的道路,最终决定从工厂里辞职,拿着赚来的钱去找了一个理发师傅学习理发,没想到,在理发方面,韩碧还确实有一点天分,她很快就学会了这门技术,在理发店找到了新工作。

王碧珍离开老家文昌来到广州后,身边就没有什么可以说话的贴心人,她与韩碧一见面就聊的非常投机,简直是相见恨晚,自从第一次见面以后,一有时间,她就会去找韩碧谈心,很快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越了解韩碧,王碧珍就对她越是喜欢,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跟韩碧吐露了自己心中压抑已久的心事,自己没能给丈夫张云逸生下儿子,心里总是感到不安,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给丈夫纳一个妾进门。

韩碧听了以后,很是被王碧珍对丈夫的真情所打动,但是王碧珍接下来对她说的话,却让她不知如何回答,王碧珍拉着韩碧的手说道:“妹妹,你一个人在外面辛苦漂泊了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有想过给自己找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吗?我是真心看重你,希望你能嫁入张家,这样我们姐妹也能长久地相伴在一起了。”

在相处的这段时间里,韩碧确实将王碧珍看作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亲人,这样的温暖在父母离开她后,她就再也没有感受过了,在这个诺大的城市里,她就像是一叶浮萍,命运的风把她吹向哪里,她就飘到哪里。

受尽了欺负和冷眼的韩碧,对王碧珍给她带来的温暖非常依恋,而且她也听说了张云逸是一个在部队带兵打仗的大英雄,所以面对王碧珍的提亲,她的心里也是有所触动的,她唯一担心的是,当时张云逸都不在家中,他是否同意这件事情。

面对韩碧的担忧,王碧珍自信满满地跟她打包票说,自己可以做张云逸的主:

“你长得这么漂亮,性格又温柔,娶过来给他生儿子,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只要你点头,这件事就成了。”

在王碧珍的软磨硬泡之下,韩碧终于害羞地点了点头,那是1923年,张云逸31岁,正担任广东揭阳县县长,而韩碧正值19岁的大好芳华。不过当时张云逸没回家,还一直被蒙在鼓里,新婚时刻,韩碧也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

王碧珍是太喜欢韩碧了,不等通知丈夫,就自己找人定了一个良辰吉日,让7岁的女儿张琼抱着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替张云逸和韩碧拜了天地,韩碧和张云逸的父母都已不在人世,作为正房的王碧珍就是这场婚礼的唯一见证人。

嫁入张家后的很长时间里,韩碧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不过她和王碧珍早就是好姐妹了,两个人一起在家也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这天张云逸因为患病回到了广州,进了家门没看到妻子的身影,却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年轻女子在家里忙里忙外,心中正感到诧异,王碧珍赶紧过来给他说了纳妾的事情。

张云逸可是一个革命家,革命的队伍里从来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妻子竟然在家里背着自己做了这么一件荒唐事,他当然无法接受。张云逸斩钉截铁地告诉妻子,自己坚决不纳妾,赶紧把人家姑娘送回家去。

韩碧一听张云逸不要自己,伤心地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王碧珍也哭了,一边哭一边劝张云逸:“你们张家就剩下你一个男人了,我这么多年都没能给你生一个儿子,你想绝后我还不想呢!再说了,她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了,哪里还有什么家可回啊?”

张云逸说:“我是一个军人,随时都可能战死沙场,她还那么年轻,我要是战死了,岂不是害了人家一辈子?”

可是韩碧听到张云逸这么说,反而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铁血男儿,下了决心要一辈子跟着他。无论张云逸多不情愿,韩碧已经和他举行了婚礼,在那个年代,再让她回去也很难嫁人了。

张云逸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让韩碧留在家里,在这段时间里,王碧珍天天让韩碧去陪着他,给他送好吃的,看到韩碧这样体贴人,张云逸的心里也开始慢慢接受了她,还跟她开玩笑说:

“你由农民当了工人,我由农民当了军人,我们两个加起来就是工农兵了。”

病情一好转,张云逸就马不停蹄地离开了家,投入到革命的洪流当中去了,和家中的妻女常年都是聚少离多。1928年11月,韩碧终于给张云逸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下可是了了王碧珍多年的夙愿,她比韩碧还要开心,抱着孩子看个不停。

张云逸曾说过要给儿子取名为张远之,希望孩子志向远大。孩子出生时,张云逸去了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一去就是9年音信全无,张远之回忆说:“在长达9 年的岁月里,我们母子没有父亲任何音信。”

家中没有男人,也没有经济来源,王碧珍和韩碧只有依靠自己,带着一双儿女在战乱年代辛苦地谋生。幸好韩碧有一门理发的手艺,她继续出去理发店打工赚钱,养家糊口,王碧珍就在家里负责照顾两个孩子,张远之称韩碧为母亲,王氏为阿娘,他回忆说:

“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在理发店打工,我的衣食住行都是阿娘操心,所以孩童时代,我更亲近阿娘。”

后来女儿张琼长大了,也可以出去打零工,又嫁了人,家里的负担才算减轻了一点。但天有不测风云,抗战爆发,王碧珍在一次逃难中不幸被炸死,家中就只剩下韩碧和儿子相依为命,盼着张云逸回来与他们团聚。

1937 年5 月,张云逸从延安到香港,负责在华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为了做掩护,将韩碧和张远之接到香港。这是相隔9 年后,一家三口的第一次重逢。此时张云逸才得知了妻子王碧珍被炸死的消息,非常伤心,王碧珍对张云逸来说是一位贤妻,他心中一直没有忘记她,解放后曾多次到广东给前妻扫墓。

在香港,张云逸让韩碧学文化,协助自己做革命工作,跟在张云逸身边的韩碧,也逐渐成长为了和丈夫生死与共的战友。一家三口团聚了仅仅半年的时间,张云逸又被派去组建新四军。

1939 年7 月,新四军军需处长叶辅平到香港运军需物资,韩碧母子跟随他们一起到新四军军部与张云逸会合。山路崎岖,运输物资的车辆不慎翻入山谷,韩碧母子因为乘车走在前面侥幸躲过一劫。但当他们赶到新四军军部时,张云逸已被派往江北指挥部。

母子俩又启程到江北去找张云逸,结果却陷入了一次九死一生的险境。1940 年3 月,韩碧母子及新四军战士共25 人,在安徽无为县被国民党武装部队扣押,当他们知道韩碧和张远之是新四军高级将领张云逸的妻儿时,更是大喜过望,认为自己立了一个大功。蒋介石收到消息后命令他们:

“秘密扣押,当作人质。”

与韩碧母子同行的23 名同志以及后来派去谈判的田丰等3 人均被残忍地杀害,当时韩碧和张远之也做好了死在国民党手里的准备。

得知妻儿被扣押后,张云逸忧心如焚,但还是保持了冷静克制,发电要求国民政府释放妻儿:

“炮火余生,不罹于暴寇之后,反被国家军队横加捕押,妻子何辜?遭此荼毒。况职弃家抗战,家属从未受优待,亦不得以侮辱。”

在狱中,敌人威逼韩碧给张云逸写信,企图给张云逸施加压力,都被韩碧严词拒绝,在周恩来的出面调解下,被关押了7个多月的韩碧母子才被释放出狱。

1945 年,韩碧在山东临沂生下女儿张远明,这个女儿可爱又活泼,看到女儿的笑容,韩碧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可是这个她万分疼爱的宝贝女儿,却在18个月时突然得了急病,一连高烧了两天,当时张云逸正忙于和国民党交涉,不在家中,孤独无助的韩碧眼睁睁地看着女儿死在了自己的怀里,精神大受打击。

“当时的情景不堪回首,小妹妹死了一天,母亲还抱在怀里,喊着她的名字:远明,远明,谁拉都不肯放手。那样子太惨了……”

1946 年,韩碧又生下了小儿子张光东,转移了注意力,她才从巨大的丧女之痛中走了出来。解放后,张云逸担任广西省委书记,韩碧被任命为广西保育院第一任院长,夫妻二人一路走过无数艰辛,一直不离不弃。

1953 年,50 岁的韩碧进入了更年期,她开始情绪不稳定,常常感到烦躁不安,过去的牢狱之灾,战友的惨死,女儿的夭折,这些惨痛的记忆都席卷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老家的弟弟又寄来了一封信,说自己在土改中被定为地主成分。

这个消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韩碧的精神开始失常了,犯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经常在家里大吵大闹,闹得所有人都不得安宁,也严重影响到了张云逸的工作和休息。有一次张云逸请战友来吃饭,韩碧刚开始还好好地在作陪,突然就愤怒地将饭桌掀翻,饭菜撒了一地,张云逸惊得呆住了,秘书赶紧陪着笑脸送走了客人。

此事过后,大家都劝张云逸把韩碧送到精神病院去,这样一举两得,韩碧可以得到好的治疗,也有利于张云逸的身体健康,那些天张云逸经常一个人发呆,他想了很多,想到自己和韩碧从结婚后就分离了近十年,这些年来一直是分分合合,妻子是因为跟了自己,才经历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动荡不安,导致今天患了重病,他不忍再和妻子分离,也不愿将她一个人丢在冷冷清清的精神病院里。

“送到医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她会感到孤独,情绪恐怕会更坏。这种病,光靠药物,我看不顶用。韩碧同志跟了我几十年,实在不容易啊!她跟我长期分别,受苦受累受折磨,没有过上几天安稳舒心的日子,总是艰难曲折悲欢离合。眼下如果送她去精神病院,离开我,离开儿子孙子,离开你们这些熟悉热情的工作人员,她会失去亲人的温暖,失去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不仅不能治好病反而还会加重她的病。”

张云逸相信,只有在家庭的温暖氛围中,在家人的关心陪伴下,妻子才有康复的希望。在韩碧大吵大闹时,张云逸从不发脾气,还经常陪着妻子出去旅游、散步,请医生来家中给她看病。在韩碧生日的时候,张云逸也不忘提醒孩子们,记得给母亲买一份她喜欢的生日礼物,让她高兴高兴。

张云逸经常让孙子们围着奶奶玩,看着孙子们一边玩,一边吵闹个不停,韩碧的情绪就好了起来。发现这一招很管用,每当韩碧精神不好的时候,张云逸就把孩子送到她怀里,韩碧一抱着孩子,什么伤心事都忘了。

70岁的张云逸,曾动情地对孩子们说:“母亲在一个家庭里是很重要的,没有母亲的孩子是最可怜的。自己从小家里很穷,六七个孩子,母亲去世后两个弟弟很快就都饿死了。”想起弟弟的死,张云逸就忍不住流泪,他经常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孝敬母亲。

也许正是这种亲情和爱情治愈了韩碧心里留下的创伤,在张云逸的精心照料下,韩碧的情绪逐渐变得稳定了,1956年,韩碧又参加了工作,当起了张云逸的生活秘书。

韩碧的身体好了,张云逸却在1971 年因为脑供血不足,一下就晕了过去,他突然失语,还因为脑血栓半身不遂。

在张云逸生病的日子里,换成韩碧反过来照顾他了,韩碧就像教孩子一样教他数数:1、2、3、4……还一遍一遍地告诉他孩子们的名字。1974 年初,张云逸只要一坐下来,就昏睡不醒,韩碧就用轮椅推着他走,颠簸着让他醒一会儿。

1974 年11 月,开国大将张云逸在睡梦中再也没有醒来,10年后韩碧也离开了人世,他们结合于一场荒诞的婚姻,却相濡以沫了50多年,韩碧当初是承担着为张家传宗接代的任务嫁过来的,她不仅为张云逸生下了两个儿子,也给他带来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

专长:双向障碍,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焦虑症,恐怖性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酒精伴发的精神障碍

}
呵呵,既然自己知道这个问题,自己一定有克制的办法,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岁毕业的研究生还有出路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