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患者身体僵硬是怎么回事?

男孩小脑萎缩,身体不受控制僵硬的如同木头人,医生的话让母亲崩溃

}

小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肌肉协调、走路时身体的平衡、动作的平顺、说话的清晰度、吞咽的顺畅及眼球的运转等。

小脑萎缩是一种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据欧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脑萎缩的患病率约为6/10万。近年来,我国小脑萎缩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走路不稳只是开始 晚期可危及生命

时至今日,小脑萎缩的致病原因仍不明确,但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其他病因如炎症、缺血缺氧、大量饮酒、药物中毒、肿瘤性疾病等也可引起小脑萎缩。小脑萎缩患者可能会缓慢起病,也可急性起病。其症状根据轻重程度一般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

初期表现症状包括:走路有眩晕感;动作反应不灵活,提重物有困难;肌肉僵硬、无法精确完成某些特定动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眼球转动有障碍,辨别距离能力较差。

中期表现症状包括: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身体无法保持平衡,易摔跤;舌头打结、说话不清,写字有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等。

晚期表现症状包括: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患者智力会受到影响;可能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

可见,随着小脑萎缩病情的进展,对患者日常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患上小脑萎缩,最关键的是要及早进行治疗。由于该病病因复杂,对于某些原因导致的小脑萎缩,及早就诊、明确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

中医治疗萎症(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有什么优势?

1、中医治疗痿证体现了整体治疗的优势

在治疗原则方面,考虑到了祛邪与扶正的有机结合。从中药组方来说,强调什么是标?什么是本?标本缓急,孰重孰轻,考虑得相当全面。在治法上,追求标本兼治,阴阳平衡。

在减轻肌无力症状、控制危象发作的同时,兼固“培元固本”,以提高患者的抗病和抗复发能力。这样,就比西药单方面控制发作的做法要好的多。此外,中药不仅仅作用于神经—肌肉组织,而且兼顾五脏六腑,更有利于协同消除痿证病因,恢复体质,避免病情反复。

2、中医在后期(缓解期)治疗上有优势

西药在缓解期治疗阶段,多考虑的是用药剂量的变化,即病情重时用药量大,病情轻时用量小的差别而已;其采用的方法、药物过于单一,不懂得因时制宜的辩证施治。

中药则不同,在痿证病发作基本控制后或者在病情明显减轻时,中医遵循辨证施治理念,逐渐转为调理脾肾、补益心脾为主,从而使患者在不中断治愈康复的前提下,尽快恢复体能,增加抗病能力。

3、中药绿色健康、毒副作用小

西医西药在痿证的治疗过程中,其明显的弊端,就是毒副作用较大。控制痿症发作,西药有一定的疗效,但过强的抑制作用会使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反转,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有时病情不见减轻,发作还未得到控制,毒副作用却已显露。另外,西药容易产生人体耐药性,要想保持一定的疗效,就得增加剂量,形成恶性循环,如此旧症未除,新病又生。

综述,中医见效随然较缓慢,但是调理的作用却较为长远,因此在采用西医药治疗后,也可用中药来调理西药的副作用,比如肠胃及肝肾功能的损害,对病症本身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不及时治疗可致残障,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帕金森病常以手脚颤抖、肢体僵硬、行动迟缓为主要表现,早期经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如何早期发现帕金森病呢?以下7大症状要警惕!

嗅觉减退可以出现在疾病的不同时期。

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手脚发抖之前就已经有嗅觉减退的症状存在。

由于嗅觉减退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很容易被忽视。

轻度的嗅觉减退表现为对一些刺鼻的气味不敏感,严重嗅觉减退的患者对所有的气味都没感觉。

如若老年人发现自己的嗅觉不太灵敏,同时再发现手脚有些发抖或不灵活时,应该及时就诊。


便秘可以比手脚发抖、行动缓慢这些运动症状早出现很多年。

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便秘不会很严重,严重的便秘常在手脚发抖、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才出现。

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便秘,同时感觉自己行动明显缓慢、手脚不灵活或者发抖,应及时就诊。

症状三:说梦话、睡眠障碍

夜间睡眠中噩梦纷纭,常梦到和人打斗或逃避危险,患者常有说梦话,在睡梦中大声叫喊或拳打脚踢等。一般在后半夜比较多,而白天打盹时不会出现。

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日间困倦多睡,严重的只要没有家属和他聊天,坐着很快就打瞌睡,而到了晚上又开始失眠。

如果老年人夜间说梦话的频率明显增加了,梦话变得很大声,再加上有手脚发抖或行动缓慢,应考虑到早期帕金森病的可能。

手脚发抖也叫震颤,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发现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典型震颤叫做静止性震颤,即安静状态下手脚发抖,活动的时候停止;精神紧张的时候抖得比较明显,睡眠中消失;多从一侧的手或者脚开始,然后再发展到另外一侧。

早期患者的震颤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一般程度较轻,出现得不频繁。

有的患者会发现在拿较轻的东西,比如拿筷子的时候手抖;而拿重物,比如提一桶水的时候却不抖。有的患者是脚摆在特定位置的时候发抖,比如在踩油门或刹车的时候才发抖,而平时基本不抖。

出现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应该怀疑帕金森病,而不典型的震颤也要提高警惕。


行动迟缓是帕金森病必有的一条症状。

很多病人早期症状表现为手不太听使唤,扣子很难扣得上,穿袜子、系鞋带很费劲,夹菜的时候很容易掉;走路明显变慢或者一条腿是拖着的,一侧的鞋底总是很快磨损,走路的时候手臂也不怎么摆动……还一些患者会发现写字越写越小,笔迹难以辨认。

虽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升高行动能力会有所下降,但正常的下降和同龄人相比是差不多的,而帕金森病的行动缓慢就显得非常突出,发现后要及时就诊。

很多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身体僵硬比较明显。

比如,患者感觉手抓拳头之后伸直很慢很费劲。脖子僵硬以至于被身后的人呼唤时要整个身子转过去看,而不能正常回头。胳膊或腿僵硬,穿衣服时很难把手伸到袖子里,穿鞋子的时候很难把脚伸到鞋子里。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早期以脖子或者腰背部僵硬、疼痛为突出表现,常常被当作肩周炎、颈椎病或者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要尤为注意。

帕金森病会使人的脸部表情明显减少,眼睛也很少眨,沦为“面具脸”,看起来精神很差,像是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其实,他们只是脸上缺少表情变化,因此抗抑郁治疗改善不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因为行动迟缓而不太喜欢活动,反应速度也逐渐变慢,缺乏主动性、缺乏好奇心,经常被误诊为“老年痴呆”或“脑萎缩”而没有及时治疗。所以,如果发现家里老人有这些情况,应尽早到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就诊。

(文/李晓姗 主任医师 王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度小脑萎缩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