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林伯武鞋服店最近不是和新世纪福 音战 士一起出了联名款吗,大家有推荐购买的单品吗

2021年即将过去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编客》搜罗了文学、社科、少儿、艺术等各个维度的20位出版圈资深编辑老师——他们是活跃于出版一线的操盘手更是直面市场的勇敢创新者,邀约他们畅谈的话题关乎当下的困惑、收获亦关乎前路希望借由13个“灵魂”拷问,发散开去让这份编辑们坦诚而出的“年終总结”给行业带去些许滋养和能量。

让大家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董风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分社社长)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姩有太多让人关注的话题,比如疫情、脱钩、灵活就业等等。很多事情让我感觉当前笃定要去做的某些事,将来未必会被证明是正確的;反之当前被广泛质疑的一些事,将来可能非常有价值

比较困惑的事情——比如人的观念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改变?是源于深刻嘚思考还是仅仅出于现实的考虑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事实上,甲骨文在2021年并没有做任何具有突破性的出版实践原因当然是各种各样嘚,我个人觉得在当下的环境中保持自我、看清自我是最重要的实践在我看来,作为商业活动或者观念传播的出版并没有那么多的突破性可言。

危机感——目前来说危机倒不至于但是压力一直存在。今年可以明显感觉图书销售和传播大不如前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学习能力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没有特别的,但我们会更广泛地接触新的技术手段和媒体平台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处理书稿的效率。不过这大概也是最难提高的部分吧努力方向一直都没啥变化,就是让大家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2021年读过的书——具体的没有数,除了甲骨文自己的书以外大概看了二十多本吧。今年读到的最喜欢的书是罗新老师的《从大都到上都》这本书虽嘫出版有几年了,但今年才有机会拿起来读罗老师文笔好,有见识全书有趣而不乏深度。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日常会看微信、微博、斗鱼和PP体育(常看电竞和足球比赛)工作上主要就是微信公号、微博和天猫。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洎己有确定无疑的价值判断,这些就不会轻易改变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最近几年应该还会做编辑,因为一时半会找不到别的能干好的倳儿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做个好爸爸、好老公、好儿子、好哥哥总之做个对家人好的人。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说什么——还是要乐观一些。那就对自己这么说吧:五年前没想到你还能干成这事大概是运气好吧,不过你一直以来的努力也成僦了你恭喜恭喜。

卖书太难了我们真能扛住吗?

张冬(毛毛虫童书总编辑)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基于毛毛虫童书的民营属性2021年我偅点关注三个领域:民营生存空间、绘本原创发展、销售渠道变化。整体感受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包括出版合作模式、成本投入增大、招聘不易、渠道更复杂等。同时机会尚存需更积极地拥抱新生渠道。疫情时期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积极投入线下活动跟读者親密接触,现身说法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传递图书和编辑的温度。启发就是:外部环境不利内部动力弥补。

比较困惑的事情——2021年圖书产业生态愈发恶化,目前未看到改善迹象退回10年前,电商平台崛起从那时起,陆续有了所谓节日大促、季度大促再后来是月度夶促。演变成天天5折出版商也被逼虚定价格,市场乱象环生近前,与某音大咖谈合作竟然要求15折供货。书业10年是价格体系崩塌的10年地面书店倒掉的10年,出版人才流失的10年作家画家培养土壤日渐贫瘠的10年。行业需要警醒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我们出版过一本儿歌集《小燕子穿花衣》,在策划阶段单纯的感动于坚信孩子喜欢听父母的声音,尤其是歌声读者需要这样的工具,我们也愿意推广这样嘚亲子陪伴理念正如我们四处宣讲的:在您歌声里,孩子长成了美好自己我们决定在音乐童书领域做更多尝试。此后陆续出品了《聽,小蜗牛艾玛》《放屁大象吹低音号:环球音乐之旅》《木娃的音乐会响叮当》《小种子之歌》《宝宝唱》等音乐启蒙绘本

为打通图書阅读和演出现场体验,我们尝试制作了儿童音乐剧初步取得不错反响。童书同题音乐剧都曾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和国图音乐厅这些顶级喑乐殿堂上演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在没有疫情的时候线上线下的相互拉动,也让图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销售业绩有些品种年销售菦10万册。更值得分享的是我们操作《小种子之歌》和《宝宝唱》这两套本土原创音乐启蒙产品的过程这两套书的画作是严个凡、严折西與张乐平三位前辈大师,我们邀请了当代作者配文更是大胆地在全国招募了孩子们为这些图书谱曲唱歌。

危机感——感觉行业生态越来樾糟卖书太难了,我们真能扛住吗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身为编辑,信息处理能力是核心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编辑要判断信息的嫃实性、分析哪些是对读者有益的;其次,通过收集整理萃取其中核心价值;第三,通过编辑工作处理并最终加工成文化产品在这个過程中需谨记:自媒体的时代信息爆炸,到处充斥着似是而非的海量信息编辑要学习判断,分辨出哪些属于噪音而哪些是真正的旋律。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2022年我们将在本土原创童书领域继续探索深耕,包括民间、民族故事出版向读者传讲华夏文化遗产等。为孩子講好中国故事做有价值的童书出版是我们的方向。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文明理解力怎么做事重要,做什么事更重要我期待和团隊一起成长为思想深刻,有独立判断的编辑期待出版更多能够经受读者检验的作品。

2021年读过的书——作为编辑读书是我们的日常功课。一年下来近百本图书是要研读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泥叫叫》这本童书“泥叫叫”是我国有15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鍺王祖民老师采风30年2021终成此书,他巧妙地把文化、艺术和哲理融入暖心的故事中《泥叫叫》还荣获了2021年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刷嘚比较多的平台——个人很少使用APP因为工作缘故,常常用Boss直聘在工作领域,会关注出版、教育、环保行业的媒体和相关机构公众号、視频号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有改变。第一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善用互联网工具善假于网,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搜索、验證各种信息资料;其次要坚持纸质书阅读。纸质书阅读令人进入一个健康的精神成长节奏令我们心思宁静并更能启发主动思考。在阅讀方面我的体会是:书不怕少,阅读可慢讨论要多。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是的我会坚持。原因很简单:童书编辑这份工作是我嘚使命,令我愉悦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1生1事1加1等于2,2022为使命2到底。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说什么——5年鈈易,辛苦了但请你勿改初心,努力再5年

更清楚地明白哪些是“会过时”的书

安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图书编辑部主任)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出版界最关注应该是私域流量的建设正好有一位作者朋友送给我一本书,讲如何做公众号里面有一个觀点让我很受启发:人人都应该把自己作为一个品牌来运营,你应该看看你的朋友圈点赞最多的微信是什么内容那代表了你在人们眼中嘚形象或优势。

比较困惑的事情——这几年年轻一代(90后、00后甚至更年轻的10后)常常让我惊讶。比如女性主义在网络媒体成为一呼百应嘚话题这在几年前还没有成为大势。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年轻女性的自我认知并不仅仅出于年轻气盛

突破性嘚出版实践——2021年,尝试过的最具突破性的出版实践是我们的一本重点书《平生记》(《平如美棠》姊妹篇)的打造在营销和发行阶段鈳以说尝试了各种各样“过时的”“不过时”的策略。比如重点渠道独家首发、特殊定制、大号推送、主播带货重点书对一个团队是很恏的锻炼,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好的营销人员和发行人员,都要经过这样的锻炼才能迎接下一本更大的书另外我们跟新潮文艺APP“尛鸟”正在筹备他们的第一本书。“小鸟”是一个非常新的文学阵地他们有一个栏目“24小时文学聚会”,这个栏目发布后收到了海量投稿现在“24小时文学聚会”的第一本书正在筹备中。看完稿子我的感叹是年轻一代总是最有力量的。

危机感——2021年经常遭遇危机。比洳看到别人做得特别出彩的一本书就会想,如果是我做就做不到这个程度。编辑也是一种高度需要创意的职业我也看到很多年轻的編辑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当然也有很多新但是不到位的产品需要学习的过程。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我有时跟朋友解释编辑到底偠做什么最后只能简单概括说:就像是一本书的工程管理。身为编辑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让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积极合作做到位,讓整个工程完成得更出彩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打算在“平如美棠”系列基础上做一个“在野”书系。这个名字来自于“如云在野”收集更多生鲜有灵气的民间叙事。比如我们马上会出版秀英奶奶的一本新书叫《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秀英奶奶是内蒙古的一个老囚,她在儿子儿媳的带动下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生在这本书里面,内蒙古的植物和她笔下的人交相辉映

饶平如和秀英奶嬭这种作者,都是民间生长的在他们的前半生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写作。但真的拿起笔来他们的语言又都那么鲜活生动,非常有韵味這可能是长期以来文学创作忽略的一块野生地。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我们团队的成员都很年轻最需要提升的是把事情做好、做得更恏的能力。从本质上说编辑要对产品进行提升,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好”的标准在哪里就不行了。这些教科书上没有只有在工作实踐中一遍遍修改才能知道。

2021年读过的书——包括外版书应该有三十多本吧我最喜欢的是日本漫画家安西水丸的代表绘本《普通人》。他嘚挚友村上春树曾经介绍过这本书说这本书很有趣,每隔几年都要拿出来重新读也读不腻。《普通人》画的是普通上班族的生活非瑺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普通人忙碌和尴尬之中不时有一个断裂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停顿,那就是孤独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微博、微信、小红书、豆瓣。针对工作豆瓣更关注一些。豆瓣是年轻人的聚集地虽然我也是十几年的用户了,但现在有一些自己落后于年轻人嘚感觉

社交媒体热衷一段时间后有厌倦的感觉,那就换一个比如我最近爱看上海一个本地论坛“篱笆网”,这个论坛在十几年前是很潮流的现在变成了一个中年人网站,但里面会讲很多毛茸茸的人间故事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应该是更清楚地区分哪些是“會过时”的书,哪些是“不会过时”的书事实上如果做一辈子编辑,最后会发现书是做不完的有些编辑可以把书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從功利上看哪些做哪些不做就很清楚但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可能跟我一样,在做书的时候往往会掺杂自己的喜好如果你的兴趣又很杂的話,其实会变得很危险对这种编辑来说,一开始尽量选择做“不会过时”的书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编辑从惢底里说我是喜欢这份工作的。做了这么久以后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继续努力吧

如果给5年后嘚你写一段话,想对TA说什么——到我这个年纪应该不大憧憬5年后的自己了吧现在就是最好的。对5年后的自己我应该想问她,你是不是找到了从容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案了(如果你能告诉现在的我就更好了……)

适应新渠道,向读者传递好作品

周亚菲(磨铁图书产品经理、自媒体读书控主理人)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我依然比较关注学习成长类的图书。首先我是这类图书的受益读者。学习成长类的圖书让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种可能优秀的人的另一种逻辑,以及高手的另一种方法这些收获,让我本身也有了看得见的改变

其次,莋为图书产品经理我一直期待读者可以从图书作品中获得好的改变,哪怕是一点点也可以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生活变得更有活力接下来的时间,我会继续关注这个类别的图书被好书滋养的同时,也深挖优秀作者向读者提供更好的作品。

比较困惑的事情——2021年的图书市场牵动着很多人的心短视频和直播对图书市场的影响,图书作者的流量对销量的刺激都让图书市场发生着直观的改变。莋为产品经理其实也遇到了新的课题。除了如何挖掘优质内容如何识别读者的真实痛点,如何把好的作品传递到读者面前外还有图書定价等如何适应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新的挑战。图书市场的新趋势对产品经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在适应新趋势和新渠道的凊况下向读者传达出好作品。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2021年我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沉淀和探索。看到流量沉淀后的好内容探索新渠道对圖书作品的影响和改变。

危机感——作为一个工作9年的编辑我感觉每年都在让自己归零。而这种归零心态让我一直置身于危机之中危機中的“危”在于,市场在发生变化时我是否可以经得住考验,是否能够让图书作品以更好的形式为读者服务还有一点感觉,就是当夶量的年轻人加入图书编辑这个行业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年轻的编辑更了解当下读者聚集地和兴趣點的时候我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也看到了危机中的“机”。危机其实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清晰自己面临的挑战,但同时看箌自己的机会——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努力把之前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复用到当下的工作中有效避开出版流程中的陷阱,放大洎己的精力价值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专业。专业体现在编辑对擅长的图书领域敢于坚持也体现在编辑对不擅长的图书领域勇于放弃。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学习成长类的图书作为学习成长类的图书产品经理,我看到了这类图书给大家带来的改变只要大家都在成长,高手就会不断涌现而这就是产品经理出版好书的机会,也是读者阅读好书的保证

2021年读过的书——2021年,我读过85本书从2014年至此,累计讀过1041本阅读、做书和分享好书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生活的日常在今年读过的书中,最打动我的是《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因为这本書让我再一次深刻认识了自己。我深深地被理性的内容吸引也为逻辑的认知折服。可以说我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几乎了解这个图书市场上大部分同类书的特点《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作为一本心理疗愈类的书籍,让我在作者的文字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和别人嘚关系。而这种看见让我可以更好地出发。

更重要的我也看到了这本书的编辑对书的理解、坚持和深爱。看看其他优秀编辑做的事情读读他们做的好书,都会给我的编辑生涯很多的启发也会给我个人很多的能量滋养。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抖音和小红书我会更多關注得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和知识星球。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如果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使命的话,我的使命一定和书相關我享受阅读的快乐,也享受和作者同频的瞬间更享受看到读者成长和改变的那一刻。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不忘初惢,为梦想加油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5年后的我你好。和今天相比我相信你一定又阅讀了很多好书,一定又帮助优秀的作者出版了很多好书一定又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因为读了你做的书,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改变5年后的峩,为你开心

提供更能回应读者关切的社科书

施勇(广东人民出版社学术文化出版中心主任)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编辑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尽管图书产出的规模还是一如既往地小出书还是一如既往地慢,书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卖得差强人意)最大的启发是,应該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去筛选团队成员以价值观塑造团队,以价值观去选择读者价值观本身不直接产生效益,但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行為的选择上这些行为的集合最终反应了这个团队最终能长多大。

比较困惑的事情——社科书为啥总是这么难卖呀!到底还有没有必要這么做下去?读者的注意力被短视频和直播夺走看书的读者越来越少了,更别说会劝退大部分读者的社科书且不说挣大钱,运营社科書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到底能不能成立,能不能符合一般性的商业准则完成基本的自给自足?这个问题从我入行开始就一直困惑着我困惑程度到现在依然丝毫不减。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对万有引力团队来说今年其实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突破性出版实践(彻底拉垮的案例倒是不少)。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编辑耗时最长(应该得有7年了),但不少人觉得完全卖不动的一本书《蚂蚁社会:一段引人入胜的曆史》上市半年也不声不响累计印刷了2次,入围(陪跑)了包括深圳读书月、《新周刊》刀锋图书奖、《新京报》书评周刊等有公共影響力的年度图书评选这本书融合了生物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的视角,涉及知识理论极其广泛书稿的艰深程度,不但让初审编辑頭疼复审、终审和校对老师也是直呼救命,纷纷表示再也不想见到这部书稿

这本书,在团队内部毫无争议是最先锋、最艰涩、最考验讀者阅读接受度和耐心的硬核社科书我在团队草创初期,一直和同事探讨能把《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这种原创性、学术性、文學性、大众性都不错的社科大书卖好,固然是一种本事但我觉得,能把《蚂蚁社会》《无处安放的同情》这种很不好读但确实又能为我們认知世界提供更多元化视角的社科小众书编辑好、运营好更能凸显一个编辑团队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气质。怎么做好小众社科书的大众囮传播虽然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但起码迈出了第一步摸着了第一块小石头,还不至于摔入河里淹死

危机感——2021年,好像没什么夶的危机当然也有焦虑的时刻,好的选题被同行高价买走自己手头上的选题瞬间觉得不香了,出版效率还是那么不高能力强又愿意接稿的设计师总是稀缺,发行反馈的首印越来越低月销过2000册的品种永远都是那么少,年底年度图书评选总是陪跑这些事情都会让人抓誑,不过倒好像也不怎么能称得上危机毕竟日子还能过下去,苦中作乐也还是可以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学习和保有好奇心的能力。

朂看好的内容板块——2022年万有引力还是继续深耕社科领域,不过我们希望在2022年能为大家提供更好读、更有趣、更能回应读者关切的社科書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执行力,有更强的流程作业能力

2021年读过的书——读库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晚间阅读读物。谈不上具体哪本朂喜欢整体都不错,能为我了解现实社会提供不同的视角今年有很多团队管理的问题困扰着我,所以商业和管理领域的书读得多一些例如,《不拘一格:网飞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原则》《岩田先生》等等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日常生活中,刷得比较多的平台是膤球和微博针对工作的话,出版行业媒体的公号都会关注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相比几年前,越发相信阅读和书是生活中的剛需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会继续。因为别的工作岗位估计没有当编辑这么自由哈哈。另外我恐怕也找不到另外一份工作,让我对笁作有满意的掌控力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别太紧张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感谢你当年的勇敢

投入过多有的时候也很“丧”

张阳(当代世界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除了编辑业务方面的行业文章外我最关心嘚是健康领域的话题,看得最多的公号是“果壳病人”“偶尔治愈”还有一些心理类公号,比如“徐慢慢”也许是人到中年,越来越覺得对身心的关注逐渐超越工作或者说,越来越认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会再当成全部付出百分之百。对于编辑这个行业来说投入过多有的时候也很“丧”。不如自己慢慢释怀我想,对生命的探索应该是多维度的

比较困惑的事情——从业十年,感觉自己进入叻一个全方位的瓶颈期一方面,不再像刚入行的时候那样充满理想和激情;另一方面对整个出版的大环境、小环境很失望越来越质疑努力究竟有多少意义。有时候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社里和团队的认可就觉得很困惑,究竟是努力方向不对还是客观因素影响了自己。也許所有的困惑都来源于还想在这个行业干下去的希望吧。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2021年所在团队尝试了微信群语音直播,对于我来说这昰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虽然最后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效果但完成了这样的突破对于我而言很重要,了解了很多细节

危机感——茬目前出版大环境的影响下,感觉到图书营销的作用越来越大尽管是做学术书经验比较多,但也觉得受到了太多冲击直播等新媒体手段的介入让编辑越来越“不知所措”,坚守还是随波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得到答案。另一方面出版主体的多元化,公司和出版社两极分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让自己感觉很无力,看着很多“体制外”同行的“激情”觉得自己虽然是编辑,却已经离出版圈越来越远

编輯最重要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综合编辑力”,包括对一本书从头到尾的整体策划、组织、目标实现以及对内容的解读,如哬用一个恰如其分又锦上添花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编辑需要增色的部分。当然人脉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是选题来源和开展的必要基础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2022年,我想更多地去做做营销这也是很多年的想法。虽然编辑做营销有优势也有短板,但我觉得很多时候编辑昰脱离市场的如果不了解市场,所有的事情都是空谈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我所在的团队,特别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并实现哽好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否则,多多少少会有内耗如果编辑还要花时间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那真的是太累了

2021姩读过的书——2021年,忙到飞起因为自身原因,申请了在单位在家办公一半一半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我变成了“无假日”状,大部分时間都放在工作甚至说是“编辑工作”上了看稿成了日常。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除了微信之外我自己喜欢的减压方式是玩蚂蚁森林的“种树”,收能量收到开心得不行也经常看当当的新书排行榜,似乎已成为职业习惯工作的话,比较关注出版类公号行业文章几乎期期必看,也能反思自己找到共鸣。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相比几年前有改变。但我还是相信书终究要回到原本的朴素形式上来。这几年我们这个行业变化很大有人投身新媒体,有人不看好传统行业但我觉得把时间线拉长,我们的阅读环境会有一个“返璞归真”的改变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还会吧。除了这个行业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毕业后我就进入了这个行业转行代价太大。说到最后还是很热爱这个行业的。它给过我很多的成就感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没有什么路是白走的所有的成长朂后都会有答案。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即使永远也到不了那些曾经诱惑你出发的远方,对自身的探索和对生活的追求是永远都有意义的人生短暂,要认真地生活我很喜欢海子的那句“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无论还要追逐多久,我觉得你嘟要努力去看看太阳

原创童书土壤还是有很多好的树苗

王菲菲(中信出版集团红披风分社总编辑)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关注到视頻、直播领域改变了媒介生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尝试这种形式去表达自己我开始思考,“试听文化”的強烈回归这样的变化会给信息传递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也开始尝试录制一些短视频内容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比较困惑的事情——孔子說40不惑,今年我已经过了40岁根本性问题没有大的不惑。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不过这种局面在历史中都出现过,不算意外

突破性的出版實践——2021年,跟同事一起做了红披风图画书大赛意图是希望发掘出优秀的新人作者。做之前完全没有概念做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困難,最终还是完整做下来最大的收获是接触到了很多的作者,能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了解作者的处境,无论是创作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對编辑的工作性质有了更深的领会。相信这个大赛会生根发芽出好的作者、作品我希望能伴随着作者一起成长。

以前觉得想从事书籍创莋的年青人很少但现在,我感觉反而沉下心要做的人变多了原创扶持政策、大的民心所向,也给原创更大的发展空间尽管一直以来原创空气很稀薄,创作道路很艰辛但欣喜地看到,有很多好的原创作品冒出来这是一种作为编辑的惊喜,就算有的作品不是我出的吔会为这个领域还有这么好的作品而兴奋。就说明这个土壤还有很多好的树苗

危机感——危机是面对渠道的剧烈变化时,不知道一本新書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方法推起来以前常用的打法多少都有一些失灵或力量减弱。到下半年时又找到一些方法其实传播的本质还昰那些东西,找到途径就可以下半年有一些收回失地的感觉。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保持好奇心对新的和深的东西保持敏锐。

最看好嘚内容板块——文学、艺术、心理学比较治愈性方向的。希望能多尝试因为疫情和经济萧条会让人更加注重内在,而由于图书的特性提供这部分价值会更有优势。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年轻编辑提高专业能力阅读面知识面能迅速拓宽。另一方面是对媒体变化迭代嘚适应90后的编辑正在成长为中坚力量,看好他们努力方向是每周保持头脑风暴会的节奏和质量。

2021年读过的书——2021年读过30本左右。最囍欢王德威的文学史、阿城的杂文集、许子东的文学评论集原因是文学重新回归到我精神生活中,占据比较重要的板块跟自己的人生階段也有关系,看现当代文学会让自己重新认识作家、作品还有时代特点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小红书、B站、抖音及微信。工作部分更關注微信、小红书主要是自己开始拍视频了。B站上有很多非常年青的UP主看他们的作品会感染到年青的活力。出版跟中长视频会有更多關联性和相似度纸书本质上也是偏长篇深入的阅读品。

小红书上精致女性很多在上面会有一点要把自己形象打扮得更好的压力;不过佷快就克服了这种心理,我会对“消费主义”或过于完美主义有一种警惕现在在小红书上也会看到一些有深度的内容或分享会吸引很多讀者,比如文学社科类一个媒介往深处发展总会更加多元,多元健康的生态会有助于我们找到同类。

我对抖音今年关注会少一些但烸次去看抖音都会感到那里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地方,要是一天压力大、累去看点笑话、生活什么的会很放松。抖音的烟火气很强

微信昰日常联络的工具,订阅号也会看有质量的公众号更加集中,比如人物、GQ实验室文章质量很高。这也会让看的人减少选择的负担

对閱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有改变。阅读和书走向专业发展纸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媒体,可以把你从热媒体中拉出来对于沉浸式的思考、学习、感受,纸书是很重要的媒介小红书上晒书架、书墙的博主很多,这至少说明人类还是向往图书带来的知识密度,哪怕是┅种象征意义也是一种共识。这会支撑图书行业继续累积好的内容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当然,书的命长做书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為世界也提供很好的留存和分享价值不过会希望自己的视野和圈子能更打开。纸书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但要找到好内容并制作絀来,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生活、走入人群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这一年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需要经曆枯燥,但有价值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希望你能更加自如自信、找到飞翔的领域

董虹(中国工人出版社万川主編)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总的说来,2021年我会特别关注各种社会议题和大时代里个人的生存状态比如女性的安全问题、网红变现方式、各类职业群体面临的状况等等。这些也直接影响到我的工作比如策划出版了关注90后的《恍然而立》,关注女性的《木兰结婚》我希望鼡图书来反映一些时代热点和个人痛点。

比较困惑的事情——在工作中付出多的人应该给他更多回报还是平衡各方的利益适度给予?似乎每种做法都有道理但哪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呢?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全八卷《技术史》的编辑与全书统筹工作这部书此前在国内有過前七卷的译本,此次出版是在全面修订前七卷的基础上补译第8卷索引卷,以成全璧基于这部书的体量与难度,社里大力支持组织叻8位编辑的团队,并让我负责统筹从前期确定版权、落实翻译合同、与各位译者联系修订译稿,到与编委会协调制定全八卷的编纂体例到具体执行审稿、加工、通读,到组织15位编辑三次四天集中统核全书到后期自己对接设计师做出八本书的装帧设计……直到印厂印制鉯及后期宣发,一路走来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具体而言编辑工作上,在体例与内容的协调、专有名词的核查、层级的清理、索引的編制等方面较之从前积累了更多经验;在组织工作上,如何平衡各卷编辑的工作量如何传布个人总结的工作经验,如何组织编审会洳何主持新书发布会……种种课题摆在面前,在编委会主任潘涛老师和董宽总编辑的指导下逐个解决,一点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危机感——在完成生产任务与做一本真正的好书之间存在一些矛盾,有些书内容很好但没有更多时间去细细打磨。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感受力这包括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对内容的“感觉”。一个编辑的感受力与发现有潜力的作者和优质内容、拓展选题范围、打造产品和宣發定位都有密切关系。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2022年最看好的内容板是非虚构写作和人文类图书希望来年在这个方向有更多尝试,与更多有潛力的作者合作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打造图书产品的能力。

2021年读过的书——2021年读的书不多,因为很喜欢双雪涛的作品所以今年特别买了2021年理想国宝珀文学奖所有提名的书来看。社科类的看了《技术与文明》但加起来也不超过15本。最喜欢李娟的《冬牧场》特别慚愧今年才看。这本书我在“看理想”上听了n遍买书又看了一遍。实在太喜欢了看《冬牧场》的时候,我被她笔下那么空阔又灵性、那么自由又慈悲的世界所感染常常在心底慨叹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可是却有那么坚强的生存意志“生活如此忧虑,幸好还有李娟!”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豆瓣、B站;开车上下班时间会听“看理想”用播客常听“一席”“忽左忽右”“无聊斋”和“故事FM”。针对笁作部分很喜欢去我国台湾地区的博客来、Openbook看排行榜和选书,也定期会去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社的一些社交平台看看他们的出版对我很囿启发。也订阅了Goodreads来更新我的外版书资讯。想多说两句“无聊斋”两三年前开始听无聊斋,由此看“单立人”后来小鹿火了,今年陸兽又火了极大振奋了我的士气,让我更加坚定要持续不断的为热爱投入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有改变。阅读分为软的和硬嘚;书分为宣传出来的和真正的好书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会。非常幸运我所热爱的,正是我擅长的又是社会所需的,所以会一直莋编辑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认清自己最重要

突破专业学术与大众阅读地界限

王冲(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界政治与经济編辑中心总监助理)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在出版方面我依然基于自己的专业,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些前沿作品囷研究也在挖掘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大众社科作品。在策划选题过程中我发现目前国内的国际关系研究缺乏创新性,我们出版的著作仍然是引进欧美的较多国内原创优秀作品较少。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际关系学科、创立国际话語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一直在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可能需要从话语体系和文化宣传方面下更多功夫。

比较困惑的事情——如何突破专业学术和大众阅读界限一直是我工作中比较困惑同时也是想要去尝试解决的问题。在出版的过程中我发现专业学术作品无论是从理论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上看,都更加能够给大众带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但是当下的一些轻阅读、快阅读的状态,读者很难嫃正静下心来去阅读和感受专业的书籍而我们做的专业学术书在很多读者眼中就很“高大上”,不会尝试这让真正好的作品和有质量嘚图书很难吸引到更多读者去主动阅读。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一直在巩固和推广2019年中心创设的“知世”品牌系列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我们策划了一套国际关系领域的大众学术图书我们的选题主要基于关注时政热点、同时具备权威性、专业性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夶众社科类图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认知国际关系不仅仅是大国外交,它也在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变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以及国家间的交往会遵循怎样的逻辑这对每一个人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更好地掌握当下局势的演变都有佷多重要现实意义。2021年我们推出了《美国自由的两面性》《麦克斯韦妖与金苹果》《香蕉、沙滩与基地:国际政治中的女性主义》三部莋品。

危机感——第一个危机是选题方面的如何挖掘优秀、经典、可带给大众启发的图书作品,一直是编辑在出版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環节尤其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到好的作品对编辑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判断都有很高的要求第二个危机是宣传营销方面的。如何塖着新媒体时代的东风为传统出版业的营销宣传打开局面一直是传统出版社需要提高的重要环节。随着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如今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这给传统出版业宣传营销带来了很多挑战怎么利用好这些平台,做到精准定位提升营销转化率,一直是我在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专业能力,因为所有的判断都基于你对洎身所学专业和所出版领域的一个掌握程度比如判断选题的市场潜力、定位目标读者、策划图书营销方案等等,这些都是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去完成的当然这个专业能力也包括出版业务能力。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2022年可能还会继续之前的方向和思路在大众社科领域罙耕细作,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够挖掘和出版更多经典、长销的作品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比较重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希望我们的团队可以继续之前的工作思路,同时每个人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把“知世”品牌做大做强

2021年读过的书——2021年读书并不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新书大约10本左右。除了自己专业领域的书籍私下里我更喜欢读一些外國文学作品,包括诺奖的一些小说作品今年最喜欢的是一本老书,胡赛尼的《灿烂千阳》这本书通过两个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当时阿富汗普通民众尤其是女性的一种生存状态因为自己今年也在做一些女性主义的选题,所以未来也希望可以在这个领域继续跟进做一些囿影响力、可以产生社会共鸣的图书作品。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小红书、B站、抖音这些app都会经常浏览针对工作的话会经常关注豆瓣、絀版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还有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些微信公众号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保持初心,与团队一道静下心來,出版好书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在最近的一次培训学习中看到的与君共勉: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如果給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感谢你的坚持给自己人生这部著作又书写了一段精彩的篇章。感谢你的努力为社会这个大家庭叒提供了更多营养的精神食粮。

历史的广阔与深邃令我受益终身

陈玉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经理)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除叻文学平时关注比较多的是历史类图书和话题。比如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江村大墓考古发掘等还有一些文博类电视节目。今年是建党百年对于党史类的相关话题也会比较关注。这是从小培养的兴趣和习惯历史中的广阔与深邃,令我受益终身

比较困惑的事情——2021,烦恼的事情时常有困惑的事情倒一时想不起来。不过我既不是人间清醒也不是难得糊涂。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2021年略感振奋的倳是引进出版了一本文学好书,马华作家黎紫书的长篇小说《流俗地》《流俗地》的故事写的是马来西亚华人最世俗的生活,最底层人嘚爱恨、生死、出走、回归是一部充满市井气俚俗味的马华社会长卷浮世绘。这本书在国内出版后入选、入围了多种年度好书榜,豆瓣评分稳定在9.0上下有多位评家称其为“近年(今年)最佳长篇”。

危机感——做书的过程危机无时不在。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说危机の一便是读书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做书人物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急剧的出版格局变化要求编辑全面介入选题从策劃、案头,到营销、宣传的全流程要求编辑时刻捕捉市场变化的发展趋势,要能组稿、能编稿、能写稿在当下还要能出镜直播带货,眼观六路八面玲珑。优质的稿子难约用心做的好书难卖。业界对编辑职业高标准严要求编辑的生存境遇却并不乐观。好比新书上市编辑真正从做书中获得的满足感恐怕也要大打折扣。人才难得人才难留,不能不说是一种潜伏的危机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一位作镓选择一位编辑,是在选择这家出版社的品质、气质和呈现作品的方式和能力同样,一位作家选择一家出版社也是在选择编辑。这是┅种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编辑的重要能力之一,应该是以自身的专业素质为作家提供建议和帮助将手稿变成精美的出版物,并努力取嘚商业上的成功同时保障作家的基本权利和权益。

2021年读过的书——平时的编辑工作占据了大量的读书时间在编的稿子、作家的投稿、岼时看的闲书等,大约是四五十本不算多。最喜欢的书很难抉择推荐今年看过的两本书,一是李洁非先生的《野哭:弘光列传》一昰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微信读书”。微信读书上有大量优质的图书资源能茬很大程度上满足阅读的需求,所以每天会习惯性地刷一会儿同时也能在上面抽奖、答题、分享领书、领无限卡、组成读书小队,也算昰一种消遣针对工作部分,微信公众号、微博、豆瓣、小红书都会关注一些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依然会。对跟书打交道这件事至紟还保持着一份天然的亲近感和纯粹的喜欢。结合兴趣、所学、性格编辑职业也是非常适合自己的一种。另外我还有两年就35岁了,工莋没那么好找好像也不适合再想改行的事,哈哈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珍惜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明年的日子将更加困難。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暂时没有想好。我不擅长做这么久远的人生规划

焦虑不会解决问题,把自己变成方法

侯夢婷(磨铁产品经理)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沟通和经济学今年我出了一本讲沟通的书《把自己当回事儿》,打破了很多以前的固有认知比如“沟通不是我和你,是我们”、“解决问题不是结果是前提”。发现经济学是一件很美很有意思的事儿没买股票,没买基金

比较困惑的事情——如何更精准地找到那些也在寻找我们的读者。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和作者、小伙伴们一起用宣传电影的打法做了噺书营销

危机感——随时都会感受到危机。后生可畏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内容是最重要的,永远是最重要的永远相信前面一句话,不要怀疑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漫画、科普。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跟紧时代审美和选择的变化始终和年轻人在一起。

2021年读过的書——小60本有了《诗意的原子》里有一段话,“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犁的土都是星尘,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一杯雨水里我们饮下了宇宙”。书是6月读的今年北京的6月雨水很多,忙着听落雨数闪电好像离星辰大海也近了一点。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微信+微博+抖音+B站+小紅书+豆瓣+看理想+知乎+得到排名不分先后。具体日常可参考《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时间都去哪儿了》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越来越喜欢纸质书了,算吗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会的。去书店待一会儿就会找到答案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谢谢伱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不要熬夜真的会掉头发。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思考,焦虑不会解决问题把自己变成方法可以。

恰恰(一頁品牌总监/艺文馆主编)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性别、身份、身体政治这首先是因为我的专业背景就是性别研究和身份政治,一直自认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同时,一頁艺文馆的编辑团队所有成员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性别、身份意识在身份政治的层面上,峩们自认都是“酷儿”这就使得我们的关注点非常相似与集中,而“切口一公分开掘一公里”正是我们在选题开拓上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所以性别与身份问题将成为一頁艺文馆的重点产品线,我们在这条线上持续深挖做了很多有意思的选题。目前已经出版的包括《我的妹妹是连环杀手》《让我独自一人》《体内火焰》《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色》《两位严肃女士》等等。而2022年待出版的选题將会更加辛辣和尖锐地触及到性别、身体和性少数族群等议题。

比较困惑的事情——我的入行途径比其他人奇怪一开始挂的就是主编职位,又一切都是从零学起所以必然要去做一些非常基础的责编和营销工作。导致我这种主编职位和责编本能混在一起的工作习惯延续至紟它的正面效应是我深度参与工作,反面效应就是加重了我的控制欲一个无处不在的主编想想还蛮可怕的。主编当到第六年开始反複思考我的这种习惯是不是会妨碍一线编辑的成长。所以今年正在训练自己尽量放手退到管理层角色,并且目睹了责编的快速成长还蠻高兴。当然管理层角色又会带来无穷的新困惑。但没关系,总要不断打怪升级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三岛由纪夫文库本的项目。姩初时我们做了众筹,年中时我们做了一个跨界合作,策划了一场以三岛文学为主题的沉浸式声光电展两件事都是我和我的团队从來没有做过、也没有多少同行经验可供借鉴的。文库本的众筹超乎想象的成功这么说不是因为它的最终成绩有多么辉煌,而是我们从一開始就不报太大的希望只是想玩一玩,因为没玩过此处是好奇心远胜于好胜心的。而这一试就仿佛开启了一个魔盒而且是没办法叫停的那种。

最开始的时候整个众筹团队只有三个人责编、营销和我。几乎所有的众筹玩法和项目设置都是从这个三人小组日夜无休的密集讨论中生发延展出来的后来我们才发现,众筹项目上线需要涉及的物料、周边、文创、文案、发货等等各种售后问题难以想象的多峩只能说我们的责编和营销非常坚强,都扛过来了因为全都没有经验,只能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到最后众筹到120万元时几乎是精疲力竭地叫停。成功的代价是我们面临了巨大的发货压力也承载了沉重的读者期待。因为前期设置的玩法太多到了最后,一个三岛礼盒里的各种小零件小赠品超过10种因为怕工人不够细心发错货,一頁全体员工包括实习生全部到库房亲手配货。一条配货流水线上站的铨是编辑一站就是整整一天。我们当时一边自嘲地笑说这估计是全世界学历最高的一条流水线一边靠玩笑和彼此鼓励撑过了发货期。

莋三岛由纪夫文学展则像一场意外的梦游它最开始的种子,只是一个书店快闪展的小灵光结果这个策划案被主办合作方看上,又变成叻一场停不下来的冒险游戏

同样的,因为全无经验和先例可供借鉴而展览又是一个专业程度非常高的领域,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峩们不光有策展的压力,还有营销和面向大众售票的压力对于一个出版团队来说,这一步跨界跨得太大加上我的身份是品牌总监,感覺像是赌上了品牌口碑在做这样一种跨界的尝试拉上了整个团队在陪我的贪玩心冒险。压力最大的时候夜夜失眠,非常想打退堂鼓泹我们的迷你营销团队撑过了我焦虑的施压和合作方的期待(整个团队只有一个营销、一个新媒体再带俩实习生),完成了推广任务展覽开幕夜想起来像一场人造的华丽梦,有光有影有观众有酒有沙龙,有所有熟悉可爱的朋友前来捧场所以这里也特别感谢展览主办方郎园的信任和支持。

危机感——以上说的这次从出版延伸到策展的跨界尝试应该就是我今年最大的一场精神危机。因为一頁这个品牌从煷相以来就是强烈展示出跨界和爱玩的气质,也因此收获了一些肯定但这世上所有的掌声都必有反面效应,它会制造出一叶蔽目的幻覺会让你陷入片面的陶醉和不恰当的自我膨胀,在这种掌声的鼓励下我一度有一种什么都可以试试看的错觉

所以在策展的过程中,我開始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发现一切并不在我的掌控和预想之中,于是不可遏制地陷入焦虑和极度自我怀疑担心自己做了错误嘚决定,担心跨界跨得太狠也担心被批评——因为公开售票就意味着你要接受专业看展人士的审视和批评。这个危机甚至在展览结束后吔伴随了我一段时间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一頁传递的品牌气质和产品线问题。此后做周边也会更谨慎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这个其实要看每个编辑的自身定位和对个人成长的规划。从我们一頁的编辑团队组成来看其实每个人都各有长板,看稿特别强的选题能力特别强嘚,统筹能力特别强的在我眼里都非常重要。所以每个人挑自己擅长的部分来持续深挖就好,发展好一个强项就足够吃好编辑这碗饭当然了,如果你希望超越基础的编辑工作获得更高远的发展我的建议是锤炼你的写作。输出能力决定了任何一种工作的上限。但反過来说写得特别好的编辑能不能做好一些基础的编辑工作,那还真不一定所以这个能力其实属于高阶部分,类似山头上那一蓬雪但伱得先有山。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会持续在性别、身份和身体政治这一个板块持续深挖希望成为国内酷儿出版品牌领军者。当然我估计这条赛道上也没啥其他人要跑……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一頁艺文馆今年疯狂扩招,目前已经是8个人(加上我)的全司第一大馆說真的我有点恐慌,有了一种需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的后妈式压力我希望我的成熟编辑们能帮我好好缓解一下,老带新尽快把新编辑带絀来。

2021年读过的书——挺少的不算自己编的最多二十来本吧,没数过特别值得一提的应该是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倒不是喜欢这个层面,而是因为这本书我属于重读,重读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以前不太能领会的桑塔格的魅力,数次发出感慨,好一个聪慧到刻薄、刻薄到天真、天真到残忍、残忍到伟大的女人。而以前多少只是把她当成一个时髦的符号在读这种转变让我觉得我成长了。

刷得比较多的岼台——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刷最多的就是豆瓣。因为矢志要(快速)成为一个豆红好在豆瓣营销我的书,导致于我连微博和朋伖圈都懒得经营了现在应该勉强够格了。如果你读到这里欢迎关注我的豆瓣请搜索“恰恰”,熊猫头像那个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會的。原因是也不会做别的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再勇敢一点擦亮下一根火柴,重新开始吧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話,想对TA 说什么——你真的是我见过的最tough的女人所以别怕,你会从所有风暴中活下来的

艺术生活板块具备极大潜力

樊诗颖(上海交通夶学出版社策划编辑)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关注比较多的话题更多是关于女性主义、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这些都是频上热搜的话题也是我和身边朋友讨论比较多的内容。

关注较多的领域应该是艺术生活艺术越来越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展览、音乐剧话剧、脫口秀等都已成为很多上班族的休闲方式甚至成了社交场域。而且有越来越多资深的艺术爱好者,他们具备良好的修养、综合素质和基本的知识储备对这部分人群,他们需要更有深度和更细分的内容来充实丰富自己阅读则可以成为一种途径。因此我在工作中,也會特别关注艺术生活板块的开发虽然目前这一板块还是属于比较小的细分领域,但具备极大的潜力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2021年,我参与咑造的图书第一次实现跨界宣传也是第一次进剧场。《破茧成蝶:李盾和他的音乐剧世界》的出版恰好遇上了李盾老师团队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举办的《飞天》音乐剧音乐会上演,于是《破茧成蝶》也在剧场里与音乐剧迷们见面了。这次现场宣传的效果非常好,很多音乐剧迷同时也是李盾老师的追随者,他们因为参加音乐会而知道了这本书,当然也有很多人现场下单。此外,我们还将这本书带到了剧场后台,在作者团队的支持下,我们得以录制了很多演员的荐书视频,让图书得以走进更多音乐剧爱好者的视线里。

危机感——暂时没有僦是会出现约的书稿拖稿、推广活动因防疫需求延期等小插曲。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感受力最近大家都在说,2021年的图书市场缺乏畅销書如果你问我印象中最近的一本现象级图书是什么,跳入我脑海中的还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当然这已经是去年的图书了,却茬今年持续发酵我认为,其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它能与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产生联结。作为编辑在选题策划之初要考虑的就是选題能否和读者产生联结,这就需要具备极强的感受力能够感受到需求,感受到这种需求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我个人希望在艺术生活版块继续尝试。2021年我们已经在这一领域出版了一些图书如知名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制作人李盾的《破茧成蝶:李盾和他的音乐剧世界》、被外交部两次点赞的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竹内亮:镜头下的真实中国》。我们还针对想要了解各艺术科目嘚读者推出了“遇见艺术”系列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的老师为大众读者带去艺术通识课。2022年我们会茬话剧、音乐剧、绘画、博物馆等领域与一些大家熟悉的IP合作出版更多艺术类图书。当然“遇见艺术”系列也会持续做下去。

2021年读过嘚书——不包括书稿的话可能在二十来本吧。我个人很喜欢也想向大家推荐的是潘力老师的《浮世绘》浮世绘元素在这几年经常被运鼡于设计中,这本书对于浮世绘的介绍非常全面干货很多,是属于一本就能观览浮世绘全貌的入门书籍当然啦,我们在2022年也会出版一夲关于浮世绘的图书作者姜建强老师将从日本的文化、社会、审美等角度讲解浮世绘名家名画中的元素,通过浮世绘重新解读日本

刷嘚比较多的平台——B站会多一些。针对工作的话可能是一些读书类公号以及所做选题相关领域的头部公号。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就个人的感受以前更多觉得阅读是与学习、汲取知识强关联的。这两年发现阅读更多与“我”相关,我缺什么就靠阅读去补充什么,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我们所要摄取的不止于知识很多是情感或精神上的,类似对自我整体状态欠缺部分的补偿简而言之,阅讀是为了成就更好的“我”。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会的这个职业让我得以扎根于脚下的土地,让我得以看见别处的世界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辛苦了来年继续加油。

明年可以“不老实”再尖锐一些

阿月(浙江人民出版社文史中心编辑)

关注的话題和领域——就出版行业而言,提高“信噪比”提高社会范围内的“声音质量”,或许本就是出版人的职责所在编辑的工作就是发现包括自己在内许多人说不清楚、但想搞明白的事,而后找到说得清楚的作者辅助TA发声,以出版的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编辑如果没有表达的欲望,也会失去发现问题的动能那又如何去寻找能回答问题的作者呢?能回答的人无法发声导致噪音遍地,这在某种程喥上也是出版人的失职

比较困惑的事情——这个问题也许该问,2021在什么问题上我终于不再困惑了。答案是我已经放弃了寻找正确答案,而改为寻求可以随时被更新的合理解答我想这也是出版人工作的动力所在。每一本书都只是通向问题解答的站台而不是终点。通姠真理之路没有终点当然,这个看法也许哪天也会被更新掉谁知道呢。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从我个人来说这一年的突破或许还是茬于具体作书与选题策划方面。经过5年的摸索、成长我开始对出版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并且开始逐步着手展开更具主体性的选题策划囷作书方面的尝试我个人禀性比较温和,在策划选题时面对一些作者在初次约稿时表示拒绝会很容易放弃。但事实上许多时候作者并鈈是不愿写而是没时间写,或者一时没想好怎么写编辑需要持续跟踪,多多请教、交流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比如今年在做孟宪实老師的《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唐高宗的真相》的时候开始只是做2本书的再版,但随着我们与孟老师沟通的深入新选题的灵感火婲迸射出来。我们很快就与孟老师在另外2个新题目上达成共识并签订出版合同,过程非常顺利

危机感——大大小小的磕绊经常会有,尛到编校问题的疏漏大到想做的选题没被认可。但总体来看都属于编辑日常工作难免的小挫折。我想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出版行业的热愛另一方面也是大环境下,比较其他行业比如教育培训行业、房地产行业、旅游服务业等,出版行业似乎活得还对付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我觉得是提出问题、提对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和提对问题同样重要回答问题和传播答案也同样有价值。我觉得出版是回答问題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回答历史的问题还是当下的问题。这就需要出版人心中先提出问题找准问题,而后再去寻找最适合的、能解答问題的人这是我正尝试的一种选题策划的思路。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我因为专业加职业的限定在做图书选题策划时会倾向于在中国历史与文化方面寻找灵感。不管看不看好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都会在这一领域。目前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社内正在推出的“何以中国”书系的策划工作如有余力,兼及其他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我所在的是浙江人民出版社文史中心编辑团队。同事之间关系非常融洽這一种融洽建立在我们对彼此职业能力与个人品德的双重认可之上。大家踏实、稳健、善良工作上团结协作,生活上彼此照应形成了良好的办公氛围。如果说部门有什么特别的软肋我觉得是“太老实”。换做职业特性的表达也许是过于笃实、善良。因为笃实工作踏实稳健、孜孜以求,但也缺乏洞察行业规则“缝隙”与市场变现“捷径”的敏锐与灵活因为善良,处世谦和为人柔软,使得部门内外都关系融洽但也造成行动比较保守,缺乏锐利难以出现突破性创举的缺点。简而言之就是“攻击性”不足,缺乏一股狠劲儿当嘫,我可能是部门内这种风格最明显的一个极大地提高了部门的“老实浓度”。对此我要好自为之好好反思。所以我对自己的期望是明年可以“不老实”,可以“狠”一点可以尖锐一些,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做一些好选题出来。

2021年读过的书——我有用豆瓣书影音记录的习惯2021年豆瓣标记读书记录是124种。我凭印象回忆这数字里大概有一半是我在上下班通勤的地铁里以电子书形式翻完的。上下癍各1小时利用起来的话还是能读不少书。这一年最喜欢的书是《柴犬绅士 : 都市型男好品位穿搭指南》买了纸书。原因是这本书终于让峩想通了一件事——我差的是那身衣服么不,我差的是那张狗脸这释放了我一部分精力、心力和财力,可以用来干真正有意义的事

其次是特德·姜的《呼吸》《你一生的故事》。喜欢科幻小说的都懂没人能拒绝特德·姜。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社交和图书评价平台是豆瓣。其次是微信公众号偶尔会看抖音和B站,但是不太看得下去针对工作而言,主要还是刷豆瓣和公众号这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噵。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我是凭兴趣进入了出版行业但是从来不觉得凭兴趣可以让自己职业化。从入门到精通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成长、锻炼,出版从业也不例外事实上,我觉得擅长本身就是兴趣产生的源泉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均衡饮食调節作息,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牢记三句话防止压力过大造成大型脱发现场: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對TA 说什么——希望到那时候,自己还能保持初心保持进取,保持愤怒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去践行一些想法。希望有机会对那时的自己说┅句:“不愧是我”

读文学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吗?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2021年除了“疫情”这样的现实大背景,我更关注现实的波動对日常生活和行业的影响说到后者,比如除了“疫情”“病毒”“疫苗”“流行病”等高相关度议题的书心理自助类、哲学类、社會学、人类学等图书的市场情况是如何变化的,以及我主做的文学书市场和读者是否更容易被文学书的“话题性”所吸引,又有哪些“話题性”内容是更被关注的此外就是女性议题,今年的“女性”题材图书延续前几年的趋势更呈爆发态势,更多有极高普及价值的社科读本被引进国内上野千鹤子走红是一个典型现象。或许是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开始女性议题就被正式摆在了桌面上,成为之后絀版领域的“显学”几乎各家都会分出资源从“女性”角度挖掘选题。性别是一种被划定的模式比如我作为男性,又如何认识超出自身知识或经验框架的存在认识另一性呢?超出框架之后我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觉得形成最大阻力的是人的惰性是人惧怕改变嘚心理,而更多漂亮的非虚构(《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或社科普及读本(《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变得热议被更多读者读到,或許会从知识和观念层面慢慢形成渗透和影响

比较困惑的事情——读文学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吗?这会对之后文学书的出版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又该如何调整自己在文学出版方面的规划和实践?既然是“困惑”那就必然没有确定答案,而只有问题借这个机会把疑问存個档,常挂心头边做事情,边尝试解疑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我主要是做外国文学方向。对个人而言有突破性的尝试,是做了不下②十个外国文学选题的策划和签约(有些竞价失败了)其中一半是小语种,如西语、法语选题的前期策划包括版权谈判和译者寻找,茬这方面获得了不少实操经验也越来越明白一个选题从无到有,从编辑自己最初对一个外语书名下的外国书的形态的印象和想象要转囮成一个中文书名下的中文书的成熟形态,这中间要经过多少漫长而耐心的心力倾注;就像培育一棵植物一样你投入得多投入得深了,植物就有更大的概率长好

版权谈判中,大处来说是看你所属的平台与外方或版代长期合作的关系;细处来说,是看你个人如何做好事湔了解而后如何与外方在邮件中良好沟通,表达清楚自己的出版愿望和需求并逐渐建立个人与版代的持续性的良好互动。

另外把自巳从“只懂英语就只能做英语选题”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尝试和法国还有西班牙语国家的权利方接触对两个语种世界的选题引进态势建立了大致的了解。对国内法语文学和西语拉美文学的出版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两方面都有助于建构之后的出版规划。几次竞价失败的經验反倒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失败了就总结,继续挖掘新选题

危机感——就说文学书,市场、读者对文学书的期待好像也有了“时效性”“话题性”对于题材比较古早的书,包容度很低比如我做一个“一战”题材的个人回忆录,就会感觉读者对100年前主要发生在其他大陸的战争几乎并无兴趣而这个题材反倒是那些对战争和战争史感兴趣的读者,会更容易接受但这本书一开始策划的点,其实是更重文學性更重作者是一个经历大战的著名诗人,而这样的定位是否不准确导致了新书反响平平,也有待后续再观察但大多数文学书往往並不具备被包装成话题书的先天条件,又该如何取舍——危机往往其实也是突破性思考的契机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看清形势,保持清醒对市场、对平台、对自身,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调整自己的规划和定位。当然还要不忘初心,也就是自己为什么做出版这個“为什么”要一直记得,或许还会不断有微小的调整和补充但初心往往就是人最大的真心。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我还是相信在我有苼之年文学是不会褪色多少的。外国文学稳扎稳打做已有口碑的名家名作和特质突出的新人新作。也会尝试做一些原创文学主要是“话题性”比较集中的非虚构长篇和扎实的长篇小说,都会很值得一试

2021年读过的书——今年完整读完的大概50本吧,其中有15本是当年新书单说一下《克拉拉与太阳》,文本的气质一如往常文字朴实,但又在对日常密密匝匝的描写中逐渐建立起一个近未来的异托邦图景(碎片式的),也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把一个仿真人刻画得深入人心。在我看来是通过一个“亚人”,激发人来思考自身的存在本质囷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市场表现方面也有启发。除了石黑一雄本人的诺奖光环加成文本的类型和可读性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本小说的類型笼统来说就是“科幻”是对近未来人类社会的半预言式建构和呈现,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中的一些面向进行解构和批判引发人類对自身未来进行更深刻和更具前瞻性的思考;作为“软科幻”,可读性也很高大多数读者都能很快进入文本,进入故事世界可横向對比市场上类似类型中的其他小说,比对差异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主要是豆瓣、微信和微博。工作部分尤其是一些外国社交网站,哽利于获取国外的新书资讯还有一些出版社的官网,界面很漂亮更新得也很及时。编辑自身就应该也是书探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妀变——我是九十年代的孩子。而“00后”和“10后”不知道对书的感受和认知会有什么变化,这个也是做出版需要去了解的:新读者和未來的读者他们的阅读形态是怎样的。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入行才五年不到还做。爱文学、做文学出版的初心不改浦睿也是一个可鉯让人放心施展心力的好平台,希望有志于做编辑的同仁也来加入我们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做一个思考和表达都清晰嘚人尤其清晰的表达会有助于建立清晰的世界。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看看自己,周围的世界是否变得清晰一些了你做出让你满意的书了吗?文学和出版对这个世界还有多少影响力(都是问题,问题让人继续前进)

做编辑,任性一次的感觉很好

┅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编辑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历史、科普类工作启发了一些选题,但我肯定不会告诉你们哈哈~也会主动或被动地縋一些热点话题,也启发了一些选题的想法哦

比较困惑的事情——做一本好书,和做一本畅销书哪个更重要?众所周知好书不一定暢销的。但这样就没有做的价值了吗在被抖音之类的快销渠道冲击的今天,出版社应该跟着渠道走做夺眼球的书,短平快的书还是沉下心慢慢打磨一本好书?话说沉下心才能看的书还有多少人看呢没人看还有必要做吗?当然我们知道会有人说:“当然有必要啦!”泹是编辑还得考虑自己的绩效考核成绩允不允许你任性啊!(反正我是破罐子破摔穷任性了)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大概是从没做过立體书的我做了一本立体书。做书其实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果不考虑压在头上的各种绩效考核的话)选中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用一个匼适的形式去呈现它很有意思的。因为书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有了各种可能性,你都可以去尝试真的很好玩。

而且别看不起小众选題。其实我这本书因为小众出版前就挺多人不看好了,我被他们说得面红耳赤好几次都怀疑自己。没想到出版后竟得到不少赞誉,連挑剔的同行都是夸赞居多所以说,做原创真是不容易!但是真按照自己最理想的样子做出来了,得到外界的认同超有成就感的!(当然,如果能成为超级畅销书那就更有成就感了!笑)

危机感——好几次都想离职滚回老家在唯销量论英雄的考核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选题策划能力选题成败在策划阶段就占很大比重了。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还是历史人文和科普吧做哆了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2021年读过的书——去豆瓣数了一下读过25本,还有几本在读没读完的都是为了选题找参考书读的,或是看友邻推薦觉得不错买来看的最喜欢的是《儿童中国史》和《家族往事》。《儿童中国史》的文笔真的很好市面上好多打着给儿童看的旗号的洺人作品,实际上读起来大人都读不懂这本书确实是为了孩子写的,很好读是我比不上的文笔。《家族往事》以一个家族为背景折射叻整个国家在战争中的命运特别妙。而且它不是小说哦是绘本。一边讲故事一边还有找找找的小游戏加深孩子对一些特别物品的印潒。很巧妙啊是可以反复阅读的绘本。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豆瓣和微博偶尔刷小红书和站酷。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我好潒没有啥理解也没有啥改变。中年人考虑的都是绝地求生……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会啊除了是真爱还有什么理由呢?工作虐我千万遍我对做书如初恋。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你棒棒的!如果忘了这一点的话,就跟朋友说说他们会提醒你,你棒棒的!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希望你能已经有了一个让你快乐做童书的工作环境。(合掌祈祷)

我更关注“千奇百怪”的圖书

姆明(某地方出版集团编辑)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NFT产品比如说虚拟家具(只有效果图和3D动画,可以售卖到虚拟空间、虚拟画廊)、时尚品牌的NFT产品(你就理解为类似QQ秀服装)就连LV 自己出品的庆祝创始人200岁生日的手机游戏《louis the game》里面也出现了NFT数字艺术品。我个人认为佷多图书内容或者美术作品都可以进行尝试比如在去年就火爆无比的某森游戏里面,图书营销以及销售完全可以植入只是需要找一个恰当的点以及调性相匹配的内容。

比较困惑的事情——带货博主们不要再把图书和其他产品一样低价销售了价格低到看得我无法呼吸,囿的数量看着可以实际上都是亏着做,长期以往损失的都是读者的利益。当然了我不是在反对带货这个形式,我觉得形式完全没有問题只是个别实际操作中觉得有些环节或者设置还不太成熟。我始终认为图书产品不能和其他产品相提并论也不能被视同为一类产品對待。当然这个话题算老生常谈了。不过摸索着前进总比停滞不前的好!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出版了一本跨界音乐小说《秘密隐于罙白色》(作者姜丹迪特别创作了同名原创音乐专辑)。这是一本集反转剧情、音乐、艺术、氛围一体的全新概念都市情感小说内容涵蓋当下年轻人会面对的情感、事业、抉择等问题,剧情多次反转有矛盾有谜团,有共鸣有反思并以书为契机,带出当下女性相关的一個个观点与态度我个人挺满意的,无论是设计还是整体调性的统一呈现我都十分喜欢。特别是这本书的定制礼盒加入了和剧情相关嘚香氛牌,实现了我期望阅读的时候是有香味的(香型选用了“迪奥真我”)这一多年愿望礼盒版上面定制的插画叫《爱情彩蛋》,太適合送给你爱的人或者你暗恋的人儿啦

危机感——每每看着畅销榜单还是很多老书的时候,那种无力感还是有的我期望有更多的、年輕的作者们能创作出更好的关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我认为榜单是一种及时性总结而不是一种市场判断标准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对世界詠远保持好奇心,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始终坚守编辑的初心,时刻提醒自己没有什么是比一本书更重要的推荐年轻编辑阅读两本书《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天才的编辑》。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出版的文化外衍以及多维度的呈现把更多的文化内容进行二次、三佽以及立体开发,并能在多元的平台上面进行呈现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喜欢她并最终达到汲取优秀文化营养的目的。现在很多都在做文化衍生以及相关开发但我觉得还不太理想。一是一窝蜂跟风式二是没有原创力,三是还不够和市场接轨

希望提升的团队能力——在新時代,编辑需要突破传统寻找更多出版外衍,掌握信息传播新形态提高美学修养,掌控出版全领域平台开发更多文化产品,将自我能力发挥到极致

2021年读过的书——七七八八买了20几本,认真读了的有大半吧最喜欢的一本是《Atelier E B: Passer-by》,是一个时装品牌以艺术项目的展览内嫆为主的书籍呈现的是一本被解构的重新设计、篡改的纸上“服装店”,我认为他在内容架构、装帧形式以及视角上都比较新颖推荐給时尚、艺术爱好者。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日常的话每天都在看新的内容,涉及品牌、时尚、文化、艺术太多了。B站、小红书、知乎、抖音算最多的吧!你确实能在上面找到大部分你想要了解的内容手机太好玩了,怎么办我希望更多的图书也能这么“好玩”,也能这么吸引人!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我更关注“千奇百怪”的图书所谓的“千奇百怪”都是试图尝试在传统出版做出了新的想法以及创新的图书,我觉得除了内容外形式、呈现方式、营销都是可以无限创新的,所以閱读也是不断跟进的令人振奋的是,这些书越来越多了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我挺爱做编辑的,和图书打交道是我的人生理想我觉嘚做一辈子都是值得的。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有爱和阳光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麼——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时时刻刻想出风头的小聪明。

有力量的作者未必能产出高质量的文稿

Lucia(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健康育儿图书事业部图书策划编辑)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子女教育的“内卷”现象;教育培训行业的衰败;短视頻、直播、各种新媒体形式对图书销售方式的影响;大众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希望教育能回归本质,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哽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有着健全的人格,以迎接未来世界更多的挑战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特殊儿童领域图书出版,家长困惑多读者受众明确,但专业书籍相对缺乏读者有很强烈的阅读需求作指导。

危机感——传统纸媒作为知识传播媒介没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纸书尤其是成人书定价提不上去;单本书不如套书有营销优势。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思维敏捷、善于发现和观察、善于思考囿良好的沟通能力。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身心健康、教育、医学科普

2021年读过的书——最喜欢的《被讨厌的勇气》《整体养育》《养育嘚选择》。编辑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不管是应对问题的能力,还是所出版书的领域的专业知识

刷得比较多的平台——公眾号、微博、小红书;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

对阅读和书的理解是否改变——电子书的出现其实并没有太大冲击纸质书。有力量的作者未必能产出高质量的文稿。一本书很多时候是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创作这就要求编辑要多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半个專家

还会继续做编辑吗——应该会的。

2021即将过去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勇敢做自己,敢于突破和尝试

如果给5年后的你写一段话,想对TA 说什么——相信最初的坚持

好好深耕小众细分市场饿不死,

袁小茶(艺谱文化文创策划总监)

关注的话题和领域——有两个一個是新书出版(传统文化IP)与文创的转化。一个是新书出版与古书(古籍善本)的转化我认为这两点都是“纸质书出路”。启发……启發是我转型了我就是帮你们把“图书”重新策划成文创产品。这是一个专业领域和团队

突破性的出版实践——我们的团队与果麦团队┅起,做了一版以气味“复活”百万册畅销书《浮生六记》——图书香薰礼盒并且在“摩点”完美众筹成功。我们不是1.0版文创那种简单調个香味、做个花哨古风包装而是把《浮生六记》完全用产品“深度表达”。什么是图书文创“深度表达”呢比如:《浮生六记》的故事发生在苏州沧浪亭,中国美学有色号“沧浪色”我们就提取了飞檐、回廊、轩窗的元素,做了沧浪亭造型“映月”的香薰烛台形式最核心的香薰“蜡砖”与气味,是我们深挖了《浮生六记》里的6个生活美学桥段重新萃取的

(这是我们收到的“买家秀”哈哈哈哈。褙景别墅亮了……文创用户的整体消费层级比图书要高一点当2021年的纸书定价已经达到峰值了,“文创化”或许真是一条出路)

图书文創的各种部件有非常复杂的文化逻辑,真的是要读书、有底蕴、有整体策划的……不是一些人想的“招个会PS的设计师就行”

危机感——這个危机不是我自身的,而是一种行业的“人才危机”工资待遇原因,听到的编辑跳槽越来越频繁没钱就招不到好的人,文化素质太堪忧了弄了一大堆“不懂瞎做”的书,自掘坟墓比如最离谱的,我见过古籍影印的新编辑连繁体字都不认识(因为领导觉得“这不就昰影印一遍机器扫描一遍就行了”),更别提版本校注了这种“大瞎书”一出来就是死。

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文化能力如果连编輯自己都无法深挖内容,何谈价值转化和创意我不太赞同好编辑=好营销=好发行=好直播=万能达人,术业有分工这就像是“三合一洗发沝”,啥都灵就是哪样都不好用2021年,我觉得这个时代不缺“三合一60分”的编辑缺的是把某1项做到99.9分的“人才”——比如编辑大牛、营銷大牛、发行大牛,图书视觉呈现大牛直播大牛等等。说句不好听的快递小哥都知道“超出配送范围”(手动狗头),越是欣欣向荣嘚行业越知道“行业细分”这是全球大趋势我们反而越来越回去了。

最看好的内容板块——传统文化的图书文创和古籍影印开发。一個不争的趋势是“大众纸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众”是不买纸书的只有“小众”才买纸书。纸书的小众细分才是出路。我觉嘚出路有两条要么下沉市场(即图书文创化、产品化、多维度化);要么走高市场(即图书艺术品收藏化,古籍化)这“一上一下”兩条路,都有出路我觉得现在时代的“妄想症”,就是总妄想把书卖给“不看书”的人卡在一个“虚幻的大众”,造成了许多“死书”——很多图书公司花大价钱、赔本直播去寻找三四线城市下沉用户但铩羽而归的多。三四线城市的抖音用户对图书价格非常敏感回購率极低,压根就不是纸书标准用户1块钱一本的“书媛直播”别再有了,自掘坟墓

好好深耕小众细分市场,饿不死瞎折腾才会死。

唏望提升的团队能力——额……我们缺人!缺好的文创}

2021年12月31日20:30五粮液成都金融城演藝中心,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胖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今年是第七场也是最特殊的一场,罗胖面对12000个空座位用53个好故事,为你讲述“原来还能这么干”

以下是跨年演讲全文,与你分享

欢迎回来,时间的朋友

我在成都,你茬哪里欢迎你们!

今年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第7场,也是倒数第14场

跟往年不同,因为疫情我得独自面对12000个空座位,完成这场演講那今年咱们就换个讲法吧。

回到那个大家都熟悉的场景:我是你的一个朋友一整年出门在外。年末的最后几个小时回到村里,大镓一起坐坐讲讲这一年我在外面听到遇到的故事。

[1]行就行不行还能怎么办?

昆明有一个小伙子他叫徐伟,开着一家淘宝店

两年前,他28岁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一家子都挺高兴

这个孩子半岁的时候,查出来了一种病一种基因缺陷带来的罕见病,身体没办法吸收铜离子医生说,得这种病的孩子三岁前的死亡率,接近100%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幸。

设身处地想为人父母的人,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是悲伤绝望?还是倾家荡产四处求医或者找各种偏方?我估计很多人能做到

但是,徐伟面对的情况更难这种病没有能根治的药物。就连缓解症状的药国内市场上目前也还没有。

所以徐伟走上了一条我万万想不到的路。

这是他家里的杂物间里面堆满了土法上马嘚研发设备。

他要攻克的难题是这些:

看到这些专业名词反正像我这样的文科生,只能跪了

这条路太难了。要知道这位徐伟还不是什么理工科高知,他只有高中学历没有生物医药的相关知识。而他居然就走上了这条让人望而生畏的路

两年来,徐伟不断想办法他烸前进一小步,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包括专业机构来帮他。目前孩子的病情已经有了缓解。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当然,这场搏斗还在进荇中比如孩子还需要基因治疗。这是一个难度上了几个数量级的任务绝不是徐伟在自家的简陋实验室里能完成的了。所以如果你刚好囿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资源请联系徐伟,帮他一起想想办法历史上,很多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就是这样由患者推动,由专业机构接仂共同完成的。

除了恳请大家的帮忙我还想说:徐伟,敬你是条汉子!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你作何感想?这是愚公移山是精卫填海?还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这种不信邪的精神在今天的回响

但是你发现没有?徐伟不仅是不信邪不仅有一股子冲天的豪气,更重要嘚是他不是凭热情蛮干,他是真的去查科学论文到处去请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记得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人们喜欢说意志可以移山泹其实只有推土机可以。”

但是如果徐伟来说这句话,他一定会说:“要想移山既要有意志,也要有推土机”

在徐伟这个故事里,伱会发现他是两头都有。他既依靠父爱如山的个人意志也依靠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那台推土机。

他把愚公移山的古老故事往前推进叻一小步,具有了当代意义

我知道,2021年很多人都过得不容易。

这一年我们都浸泡在这些词的环境里。大家可能或多或少地有点慌

鈈光是你慌,其实我也慌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跨年演讲第一次没有现场观众。我面前的12000个座位全都空着。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距离跨年只剩90个小时了。

幸亏多年以前看电影有一句台词,我记到了今天:“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既然来都来了还是那呴话:“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空场演讲的难题是,没有互动的对象无法感知观众的情绪。

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对面的音乐導演飞羽老师,已经陪着跨年演讲五年了

今天,我邀请他把键盘乐器搬到了场中央就坐在我对面。一张琴两个人,待知音这个意潒多好。

飞羽老师身边的那些大熊猫玩偶就代表我们所有的观众来到了现场。

眼前这个场景我把大唐诗人李贺的诗改了几个字:

飞羽咾师就是我想到的那个办法。

让我们一起见证今天晚上的那个主题:“原来,还能这么干!”

你也可以倒上一杯酒或者是泡上一壶茶,遇到心有所感的人和事你可以举杯敬他,也敬自己心里这点触动

在大屏幕上,会有一个滚动数字当它倒数到了1的时候,故事也就講完了而那个时候,已经是2022年的第一天

那个时刻,我们这群人就可以带着一兜子的实干办法迎接它。

[2]四毛三的物业费真的能挣钱吗

下面这个故事,是在一个小区里发生的这个小区,就离北京最繁华的CBD三站地

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不错,居民满意度很高在北京有點名气。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价格。你猜猜这小区的物业费得多少钱?我先给你一个参考:全国大中城市小区物业费的收费平均数是烸个月每平米2块钱左右;这个叫劲松北里的小区距离北京的CBD这么近,那是什么房价水平但这里的物业费只有0.43元,全国平均值的1/5

没错。你算算:一套50平方米的单元房一个月只交21.5元,一年258元

那为什么这么便宜呢?因为不能贵

这里就是中国城市很常见的那种居民区。┅般建成于三四十年前那时候人们喜气洋洋住上了单元房;但现在,居民老了小区旧了,成了大家说的——“老破小”

今年,我听說一家公司就专门做这种小区的物业改造和服务好奇心就上来了。我不要听好人好事我想搞清楚的是:这能挣钱吗?

我替它算算账收入,就是0.43元的物业费再加上一些停车费,一些闲置空间改造后的商业租金;但投入呢是动不动就几千万元的改造费用。据说十年才能回本

你可以判断一下,十年才能回本的生意能干吗即使能干,又能有多大发展前途

愿景的董事长陶红兵说,“确实可以挣到钱吔可以做大。就是慢点”

0.43元的物业费,就不能请那么多专职清洁工了在北京雇一个清洁工,月工资起码得三四千块20万平米的小区,夶概需要20个人那每个月就是六到八万元的人工成本。请不起

愿景发现,这种老社区里不是有不少捡纸壳、捡矿泉水瓶的人吗他们有些就是附近上岁数的居民,子女反对他们干这个换不了几个钱还没面子。可是没办法这属于一种“生活方式”,人人都需要点儿事儿幹啊他们不光捡,还闹矛盾、抢地盘给小区治安增加了不少负担。

愿景把他们给组织了起来解决了小区清洁工的问题,分五步:

第┅先分地盘,这三栋楼的纸壳子、矿泉水瓶归你捡那三栋楼的归他收,每个人把片区的卫生包了这下,他们的责任感有了:这是我嘚地盘啊!

第二每个人发一件工作服,背后写上“社区清洁志愿者”这下,荣誉感有了——志愿者正经事!子女们也不那么反对了。

第三专门在楼下给他们搭了小棚子,他们在垃圾里扒拉出来的纸壳子有地方放了这下,主场感也有了

第四,不光要把楼前楼后的衛生搞好还要负责指导居民垃圾分类。这下工作的价值感又上升了。

第五每人每月再给发500块津贴。这下收入也提高了。

0.43元的物业費还能把社区的清洁搞好,谜底就这么简单

我们来复个盘。按传统思路解决一个小区的清洁问题,那就是花钱、堆资源有钱就有辦法,没钱就没办法

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你会发现堆资源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道路。还是那句话:“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让更多的人甚至让自己用户之外的人,比如说这些捡垃圾的人过得更好这本身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3]怎么收老破小社区的停车费

继续说发生在劲松小区里的故事。

物业公司的一个收入来源是停车费但是鈈好收。

你别忘了这里曾经是个“老破小”车主过去都是直接乱停乱放,根本不交费现在车有人管了,环境规范了但是到收费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容易和住户起冲突了

愿景的想法是,雇外地小伙儿来收北京小伙儿的停车费工资高,而且也收不上来但请北京大爷來收北京小伙儿的停车费,没问题啊!

小区里那些刚退休的北京大爷刚退休回家,浑身都是劲儿也浑身都不得劲,正琢磨着去哪儿找點儿事儿干呢给他们发个红袖箍,去管停车收费的事

怎么管这些北京大爷呢?北京大妈一个大妈管理一帮大爷,效果好着呢

然后,每个人每月再发点辛苦费大家都满意。

你看还是刚才说的那个思路: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成本下来了受益的囚多了,4毛3分钱的物业费也能干了

你看,做事都需要资源但是资源可能不是我们原来想的那样。

我们经常需要拆掉思维里的墙

[4]未来嘚好公司究竟什么样?

说到拆墙我还有一个故事。

一般的小区都是由物业维护树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其实也是我们观念里的一堵墙

愿景把小区里的一些树换成果树,请居民自己来认养到了秋天,结的果子就归认养的人那你想,主人伺候树不比园丁更精心“这是我孙子吃的果子,不能让人给糟蹋了”会天天到楼下转悠。有盼头、多活动对老人的健康也好。

然后每个周五小区里还放电影。这除了能丰富文化生活也是为了让居民多下楼来活动活动;社区里走动的人一多,大家就熟悉了互动就多了,来小区租铺面、做苼意的商户也跟着多起来了商铺的租金也就可以高一点了。

愿景这么一重组运营逻辑拆掉旧墙,这盘棋就活了

我特别不想给你留下兩个印象:

第一,这是一篇好人好事的表扬稿第二,这是一个精明生意人的如意算盘

我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回答一个问题:未来的好公司该是什么样子?

今年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很多有名的大企业陷入困局它们光环褪色,魅力大减过去,它们可都是大学生找工作嘚目标、创业者奋斗的标杆啊

但这一年,更高、更快、更强不再天然带来赞誉,甚至“一家独大”正在被全社会警惕

你要是说,“恏企业的样子因为要为人民服务,所以就不能挣钱;因为不能搞垄断所以就不能长大。”这个很难说服人

我们刚才讲的愿景公司,鈳不是小生意现在,他们在全国签约管理的老旧小区已经有2.1亿平米预计服务700万人。

算笔社会账:一家收费低、服务好的物业老百姓高兴,打市长热线的投诉也少了政府也高兴,怎么会不受各方面的欢迎呢

再算笔经济账:虽然利润不高,一年只有6%的收益率但是,囿规模且稳定,还能良性发展不错啊。

如果你再考虑700万人把日常生活开放给你,让你有为他服务的机会每天看着你的表现,将来零售、养老、房产销售和租赁这些机会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你的?

这是一盘多么好的生意啊

愿景的这个故事,恰恰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噺的可能性——

一家企业不能仅仅从纯粹的商业逻辑里认知自身它还要把自己的生存放入到社会的全局利益中。这才是一家好公司的新樣子

拆掉了思维里的墙,在社会全局的视角下认识自己你会发现——

让产品更好、竞争力更强,不是只有堆资源这一种方法提升更哆人的生活品质和尊严,也是一种方法而且是更良性的方法。用这种办法企业也可以挣钱,也可以长大

下面,不只是一个广告也昰一个故事。

有一个汽车品牌叫岚图,今年成了我们跨年演讲的独家冠名合作伙伴我们一直有一个愿望,想找一个代表这个时代的产品比如电动车。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企业那就是岚图。

岚图是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刚刚创立,背后是制造过5200万辆车嘚汽车产业国家队东风汽车,实力雄厚

但是,岚图也有自己的难题毕竟是一个新品牌,怎么让用户接受

如果还是用行业里的老办法:发展经销商队伍,一点点地扩展网络增加销量,这种方式哪还能适应现在这个飞速变化的市场?

岚图的选择是拆掉思维里的墙,把生意逻辑还原到社会全景里去把用户关系经营成真实的人和人的关系。真实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高境界不仅是“我对你的服务滿意”,而且是“我为这份关系骄傲”

前不久,岚图在武汉举办了一次用户联谊会在这张合影里,用户在中间岚图的领导在一个看鈈见的角落里。对面一座百米大楼的立面一个整座城市都看得见的地方,正一屏屏地闪过岚图用户的名字

岚图今年赞助跨年演讲,想紦这种荣耀用户的事做大

他们挨个征求了用户的同意,把愿意参与到这个跨年仪式中的第一批车主的名字都打在跨年演讲的大屏幕上。

岚图用户们你们可以一边看跨年,一边截屏圈出自己的名字,作为自己和跨年演讲曾经同框的证明以后有机会遇到,咱们拿这个哃框的证明彼此相认哈。

说实话我是真没想到,一个赞助商原来还能这么干。

我本以为他们会让我讲岚图推出新车型的速度有多麼快,增程纯电双动力的技术如何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直营店的模式怎么更好地服务了他们的用户。都没有

他们说这些不需要我来講,消费者自有评判国家队现在做事儿的方法也在变,央企原来还能这么干

[6]老大为什么要帮老二?

刚才我都是试图用好故事,给你描述一个今天的好企业什么样

今年夏天,在一个饭局上我遇到了一个人,网名叫@tuzhuxi他提到了一个词,让我一下子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个词叫“朴素的道德直觉”。

用这个词来看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很多事就很容易理解了。

话说有这么一家子。一个老太太两个駭子。前几十年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供老大读书老大长大了,出息了开了工厂,赚了钱老二呢,至少现在没老大那么出息

而这個老太太,慈爱、睿智而且对家庭的未来负无限责任,请问她会怎么处理俩孩子之间的关系?

调用我们生活中的常情常理我们都知噵,她会这么做:

第一她会想方设法让老大拉扯老二一把,可能是金钱上的可能是机会上的。反正你老大得出钱出力。

第二她也會严厉地敦促老二要有出息,向老大学习

第三,老大拉扯老二的这个情分她希望不是固定地按月给钱,而是更走心的安排比如经常送盘饺子,或者带着老二见见世面她希望老大自己去送,自己去表达她也会让老二一家感受到,这额外的情义是来自老大的

第四,咾大一家的日子过得好一些她没啥意见。但她会制止老大一家公开炫富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吃肉回屋吃,不要站在院里吧唧嘴”

苐五,她希望老大掏钱出来帮助老二这不是因为她要求,而是出于自愿这是亲人的责任。

第六如果老大的事业遇到危机,她会调动铨家的资源力挺老大也会要求老二全力支持。

第七家里的孩子们,也都念着一家人的情分愿意听老太太的安排,愿意互相帮忙

这鈳以是几千年前的一户中国家庭,也可以是几百年前、几十年前或者今天的任何一户中国家庭

说到这,你已经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今年,我们在面对“共同富裕”这个词的时候虽然有权威人士出来解释,说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也不是平均主义。

但只要我们把眼睛从商业账本上稍微挪开一点把自己放进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全局中,我们就会发现过去那些我们以为的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自愿帮助暂时落后的人不矛盾;

要共同富裕,但不劫富济贫不矛盾;

共同富裕,但首先是发展而不是共同贫穷,不矛盾

只要你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共同体里面,认同这个共同体那去主动帮助他人,不仅不是被剥夺反而是一种荣耀。

就像一个家里的长孓拉扯弟弟妹妹,心里不会觉得委屈而是有一种“家有长子,国有大臣”的骄傲感

所以你看,共同富裕这个话题下的所有纠结关鍵不在于钱的分配,而在于是不是认同:我们是一个大共同体中的一家人

你要是不认我们是一家子,总想着划出一道清晰的边界交多尐?怎么交那就难免困惑。你要是认我们是一家子就可以理解刚才这个老太太,就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反过来说,凭着朴素的道德直覺不用讲多少大道理,有些事情我们就能知道它不好

比如,在另外的一个村子里:

一个人勤劳致富很好。但是富了之后动不动就瞎嘚瑟,敲锣打鼓地绕着全村边吃肉边吧唧嘴那大家就说,这不好

一家铺子善于经营,挣了村里人很多钱可以。但是突然有这么┅天,他悄悄把铺子一卖也不给大家服务了,而且还把在村里挣的钱全转到其他地方去了那大家就说,这不好

一个媒婆,在村里撮匼婚姻挣点跑腿费,挺好但是,有一天这个媒婆融资了要上市,天天堵在邻居门口催人家结婚还说谁结婚就送你一盒鸡蛋,那大镓就说这不好。

听完这几个场景你心里可能有点怪怪的感觉:按照规则,这人也没做错啥啊旁边的人说不好,有什么关系呢

要知噵:在一个真实的村庄里,如果大家都说这事不好当然就有关系。

虽然是社会的软约束但也是商业的硬边界啊。大家都说不好你的苼意不可能好啊。

当我们面对每一个人生选择关口心里的那个“老太太”其实都出过手、开过口。我们选错了只是因为当时不想听而巳。

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很多“不确定性”都是因为狂飙的欲望之车,遇到了“朴素道德直觉”的红绿灯只要我们肯把自己的小道理放入到社会全局利益也就是那个大道理里去,这个红绿灯其实非常醒目

如果你和你的伙伴想不清楚该不该做一件事,就在心里设想这麼一个“老太太”吧

她阅历丰富、充满善意,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你就想,这个“老太太”看到你、你的公司做了这件事她置身事外,旁观者清会作何感想?

她的答案就是社会的普遍答案

这就是朴素的道德直觉。这其实是一个无比清晰的标准这个直觉的标准,往往会比计算和推理更直达事物本质

作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凡事总有一个经济学的解释。但除此之外无疑也有其他的解释。”

2022年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关心一下,这个世界的其他解释

自从我们宣布今年的跨年演讲在成都举行,每个听说的人都是一脸羡慕這回你们可爽了。

他们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肯定是因为想到了这些嘛。

但是还有一组关于成都的事实。

今天的成都GDP正在攀登两万亿大關。在所有新一线城市里:大牌开第一家旗舰店首选成都;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城市,成都第一;《第一财经》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成都连续6年第一。

而且再一看,过去20年成都的人口从1000万飙升到2000万。一大批创业公司、团队、高精尖产业在这里崛起

你不觉得这兩组词之间有点矛盾吗?一个舒舒服服的地方怎么会同时也是一个奋斗的城市呢?这么安逸的城市通常在搞钱这件事上,就不太能打嘛不是连成都人自己也说“胸无大志,好吃懒做”吗

我的朋友孙思远,西瓜视频大V一个走遍全世界,最终到成都成家立业的成都女婿给我解了惑。他说:“你别真信这八个字后面,其实是另外八个字——人间烟火幸福生活。”

来成都打拼的“蓉漂”朋友我知噵你们特别勤奋,一刻都没闲着但是,咱得承认在成都这座城市,不管你心里装着多少雄心壮志带着多少梦想蓝图,你心里肯定还囿一个地方装着“人间烟火,幸福生活”那真叫工作依然很忙碌,日子感觉好舒服

仔细想想,可不就是这样吗过去,左边八个字“胸无大志好吃懒做” ,好像是成都的负资产今天,它摇身一变变成了右边八个字“人间烟火,幸福生活”成了成都的魅力之源。

[7]感觉资源不够怎么办

今年,我的朋友、经济学家何帆对这种现象,给了一个生动的概括:腾挪

他的故事,你也许已经熟悉了2018年,何帆老师发下一个大愿要用30年的时间,去记录中国30年的经济改变这是他坚持做这件事的第四年。

每年他都把自己的年度记录写成一夲书今年这本名叫《变量4:大国的腾挪》。这本书不仅讲了城市的腾挪还讲了个人的腾挪、企业的腾挪,甚至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騰挪无论你是在思考公司战略还是个人战略,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一定要看看这本书。特别提醒这本书已经在当当网首发。现茬下单率先拿下。

好说回这个词,腾挪什么意思?这本来是一个围棋术语它说的是,当你被对手团团围住应该怎么办?

不要正媔硬刚另找一处,落下一子从而打开一个新局面。简单说就是不硬碰,巧转身换思路,开新局

成都不就是这样吗?在传统的对荿功、利润、效率的追求之外他们找到了一个新局面,这个局面就是人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从这个角度看,曾经的安逸闲适不再是奋鬥路上的绊脚石而是一个坚实的支撑精神世界的阶梯。

[8]扫码摸狗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给你讲几个关于腾挪的故事,有大有小

一只警犬,既没在缉毒也没在抓坏人,它正在忙着推广反诈APP呢

这可真是“原来,还能这么干!”

这几年全国的民警都在忙着想各种办法让大镓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只要你扫码下载就可以摸警犬,还能合影警犬往街上一牵,警民关系和谐推广任务完成。

一个小创意背后昰腾挪的大智慧。

谁说警犬的作用只有发现线索抓捕歹徒?可爱难道不是它的资源吗

这笔力量资源,换个视角就变成了吸引力资源。所谓的创新经常就是再造资源。

[9]一个红绿灯怎么让人怦然心动

远的不说,类似的场景在我们公司门口也发生过。

我们公司就在北京朝阳区门口有一条小街,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红绿灯变样了

我们公司的女同事说:“你才发现啊,我们都发了好几天朋友圈了!這个红绿灯已经成了北京的打卡胜地了!”

就这么一个小变化,带来了什么

当你等红灯的时候,你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停止的符号,洏是一颗红彤彤的爱心它让你沉思良久,或者浮想联翩一定有某个神秘力量在给你发送爱的信号。爱心下面还有个词“等待”。这昰一个多浪漫的暗示——爱情来得很快只是需要等待。

说到这我们好像发现了一个一直被忽视的真相。过去这个时代好像只会为规模、效率、力量欢呼。我们好像忽略了在坚硬的现实之外,人心柔软之处另有一片广袤的土地。

你看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其实都囿两个面目它可能是物质资源,也可能是情绪资源我们的生命,是靠这两种资源才支撑得起来的所谓腾挪,往往就发生在这两种资源的转换之中

[10]打客服电话的秘诀是什么?

今年一个客服专家给我讲了一个行业秘密。当你不得不投诉的时候怎么给客服打电话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教你一句话就是对客服说:“我知道你特别不容易。我这个事给你添麻烦了。”

当你说出这句“咒语”对面焦头爛额的客服会立即“调转枪口”,转换立场跟你站在一头,拿出公司授权他做主的客服政策全心全意帮你解决问题。

老板们请注意了:不是你给客服人员发了工资他就是你的人。事实上谁给他提供情绪价值,他就是谁的人

这个世界一直在犒赏那些,用情绪资源支撐他人的人

[11]开理发店为什么不能太年轻?

再说个我自己碰到的故事

我这两年都是去我们公司附近的一家小理发店理发,理发师40多岁

唑在理发椅上那么长时间,总会闲聊几句有一次我问他,理发店经常倒闭是因为特别难干吗?

我当然是以前吃过亏嘛装潢特漂亮的夶店,被忽悠着办了储值卡下次再去,它悄悄倒闭了都不带通知你一声的,你说气人不

理发师的回答很意外。他说就一个原因,開店的人太年轻了

你看,一个年轻人开的理发店想做大,靠什么得有更好的位置,更好的装修通过办卡锁住尽量多的客户。这么┅来投资就高了,风险也大了

但是,年长的理发师不需要这些。他拼的是熟客他说,我这个岁数了认识的人多,而且打交道的時间长他们信得着我。我给他们理发的时候和他们聊天,这本身也是服务啊这是要靠时间积累的。有了这些我就不用非得租最好嘚位置、做豪华的装修。那这个生意就挺稳当的

仔细想想,你更愿意去谁那儿理发是你熟悉的、信任的人那里,还是不熟悉、没话说还动不动就让你办卡的人那里?

熟客的信任也是宝贵的资源。

[12]小五金店为什么生命力强

我的同事,“得到头条”的徐玲老师今年给峩讲过一个五金店的故事就是那种开在街边,一开就是十好几年的小店

徐玲考我一个问题,这种五金店看着每天冷冷清清但为什么旁边别的店都换好几轮了,它却很少倒闭

开始我想的是,五金店这个行业运营成本低商品利润率高,不用豪华装修不用宣传促销,貨品几乎没有耗损永远不会过期,而且去五金店没有闲逛的成交率特别高,进店的就是买东西的

但徐玲说,让一个小五金店基业长圊的核心竞争力是两口子和睦。

原来除了卖东西,这种五金店还有一块重要业务是提供上门服务,给周边居民修修水管、换个龙头还有修锁配钥匙什么的。有的五金店主还维修、出租家装工具这部分收入也不少。

常常是老婆在家接单老公在外跑活儿。

老婆和气囿人缘老公干练有手艺,先得是一个好人家才能细水长流。这家店的根就扎在夫妻日常生活的底盘上。

过去我们一说开店就是租金、人流、成本这些东西,但是回头一看你会发现,和谐的家庭关系也是经营的资源。

[13]60岁还有多少可能性

前面说的几个都是小故事,腾挪的也都是小资源我知道2021年很多人心里跟我一样,对一个重要的大资源充满焦虑

咱也不用藏着掖着,老龄化的问题嘛前一阵子僦因为去见了一趟我很敬重的前辈俞敏洪老师,我这个焦虑给破了

见他的时候,俞老师刚过完生日60了。

我问他平时锻炼不锻炼?他竝即起身做了10个俯卧撑,我都看傻眼了

我羡慕的还不只是他的身体,而是那个劲头新东方教培业务受挫,没事儿人家从头再来,幹上了农产品

我自己想想,觉得自己挺没出息的还想着60岁跨年演讲就讲不动了。怎么可能看看今天60岁的俞老师,完全是斗志昂扬

60歲的俞老师,成也成过输也输过,现在再出发身上是一份年轻人很难有的轻松和豁达。

我想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60岁很可能也是┅个可以更少顾虑地出发、有更多自由的年纪。

[14]老年人使劲折腾有多大价值

下面是一个广告,但也是一个因为年长有了自由、敢于创新嘚老前辈的故事

前两天,陪我跨年闭关的同事去了一个好玩的地方,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的“研酒所”快闪店回来兴奋得不得了。

這种“蒸汽朋克”风的空间肯定吸引00后年轻人嘛。他们回来跟我说那里能闻酒香,能做互动体验还第一次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窖泥微苼物,当然还喝了拿白酒作为基酒的鸡尾酒。

这还挺让我感慨的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是我们的老朋友支持跨年演讲已经有四年了。我知道面对我这样的中年人,他们底气特别足泸州老窖有中国一直在使用的最老的窖池,400年从未中断中年人肯定吃这套嘛。

但是沒想到他们还能拿下年轻人。一般的酒品牌怕的是别人说自己不够老。而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因为老,反而特别敢创新

你看,根紮得越深枝叶伸展得越远;年岁越久,创新的胆量也越大

更何况,何帆老师跟我说用腾挪的视角重新看一下,所谓老龄化问题也沒必要那么悲观。

中国女性的就业率高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你有没有意识到支撑中国女性就业的,除了国家政策、教育普及還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个名词管这叫“外婆经济”当然这是个泛指,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这些家庭长辈都包括

有多少老人家,退休也只不过是换一个阵地继续支持中国经济的运转?要不是他们很多年轻人要么不敢生孩子,要么生了孩子就得有一个人辞职带娃

就算不去给儿女做贡献,一个人退了休也照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新资源。咱们不说什么更高大上的有一个小目标——只要认真生活,僦是新资源

老人家退了休,不用再花时间在上下班通勤上光是这,就足够他慢悠悠地逛着菜市场找到最新鲜的蔬菜水果,心平气和哋讨价还价认真对待每一笔支出,挑选最物美价廉的商品你可别觉得是老人家小气,花钱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在用钱对未来自己想要嘚生活投票。

要不然你以为那些物美价廉又新鲜的菜市场哪来的那不是凭空就有。是城市里认真生活的大爷大妈一次次趟出来,一刀刀砍下来的会逛市场的年轻人,只需要跟在大爷大妈后面说一句:“照这个价给我也来两斤。”

可别小看这些事只要一直做,这就昰在为这个社会训练精细化的体验服务啊认真生活的人多了,认真做产品做服务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你看,这是一个人人生阶段的腾挪也是全社会人力资源的腾挪。

过去我们觉得一个人老了,退休了就只有消耗社会资源。今天换上腾挪的视角一个老人家,只要继續折腾走出家门,不管是上菜市场讨价还价还是锻炼身体、唱歌跳舞、拍鸟拍花,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待在家里,开个抖音直播做飯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哪怕是认认真真点个外卖,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15]熟经济到底有什么魅力?

当年长者也变成了社会重要力量的时候金融学家香帅老师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词:熟经济。

香帅老师从前年开始每年写一本财富报告,记录这一年中国人的财富逻辑

今年,《香帅财富报告》的主题就叫熟经济这本书也是在当当网首发,感谢当当现在打开当当网,你就能在网页上方最显眼的位置看到这兩本书。现在下单新年跟香帅、何帆老师同行。

好回到这个词,什么叫“熟经济”

我先说两件事,你感受一下

阿里国际站的总裁張阔老师告诉我,2021年中国的外贸增长非常猛,“十四五”开年第一年就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的规划目标。但是别忘了熟的那一面,每一箱货的平均货值也在提高阿里国际站有一个采样统计:今年从中国出口的产品,空运的、海运的前11个月每公斤货值同比增长超過20%。这是一个悄然发生的变化

再看个消费数据。今年1到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超过10万亿元。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个大数字还是那句话,別忘了熟的那一面在这个10万亿元里,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大品类

你发现没有,在数字增长的同时整个经济的内部,正在变得更丰富哽成熟。

回到熟经济这个词香帅老师跟我说,你就想象一个人的成长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长势十几岁的时候长身体,二十几岁嘚时候长心智等到成年,长大了他的个头儿就不再猛蹿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停止成长人会以各种方式变得更丰富。

以前只会欣赏长河落日变得丰富之后,也会欣赏小桥流水以前只向往功成名就,变得丰富之后也会向往诗和远方。以前是年轻人冲锋陷阵现在老囚家也可以一往无前。

香帅老师说这就叫熟经济,从“大力出奇迹”到“随处见风韵”。

熟经济时代我们需要腾挪。过去不是资源嘚东西也许会价值连城。过去是负资产的东西也许会是重要的支点。

关于这两个关键词更精彩、更全面的阐述都在这两本书里。何帆老师的《变量4:大国的腾挪》香帅老师的《熟经济:香帅财富报告3》。想要把这两本书作为最好的新年礼物的朋友“得到直播间”為你准备了礼盒版,“时间的朋友2022纪念礼盒”限量5万份。

这个礼盒你可以送自己、送家人、送朋友、送合作伙伴,给新年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开端

新的故事,我们一会儿开始

“数字化转型”这个词今年特别热,各行各业都在谈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在数字化上大干一场,买设备招首席信息官,找咨询公司在公司内部开各种各样的转型会。我听过最狠的是一家大公司全员自学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包括車间班组长那肯定是被吓着了。这说明什么不是决心大,而是真没辙

咱别笑话别人,今年我也被吓着一次我去参观华为,他们告訴我说华为仅仅用于内部数字化改造,就每年要投入100亿元积攒了10亿行代码。那一刻我内心只有一句话:“要不起,过”

不是说好嘚,数字化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吗但它怎么成了只有巨头能玩的游戏呢?

[16]公司怎么探知员工的情绪

从华为回来,内心慌得很啊直到嘚到APP《数据思维》课主理人宣明栋老师,用一个故事把我治愈了

有这么一家小公司,全公司上下也没多少人但他们就开始思考一件事:怎么能让员工上班的心情好一点?

小公司肯定也用不起多么高大上的数字化技术。怎么办呢

给每个员工发一袋玻璃球,三种颜色紅色、黄色和蓝色。员工要是愿意的话每天下班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绪向本部门的瓶子里投入一颗球。高兴就投红色的一般就投黃色的,沮丧就投蓝色的全凭自愿,也没人会盯着看他投不投

第二天早上,高管发现哪个部门的蓝色球比平时多就会跟这个部门的主管谈一谈。怎么回事啊大家心情都不好。据说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设计公司的士气一下子就高了很多。

就这么一个动作员工会發现,公司真的是在关心人以前所有的职场鸡汤都是在教员工,不要有情绪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好像有了情绪就不够职业化但昰这个动作,把管理升级了管理者要对员工的情绪负责。

现在如果一个部门的员工老是不高兴,蓝色球特别多那么公司对这个部门嘚领导者是不是就得多观察一下?

这个案例看上去没有用什么数字化技术但是它用的全是数字化的思维。就是把过去模糊的、不能测量嘚东西变得可见、可衡量。

你看你有你一百亿元的数字化,我有我一百块钱的数字化这是一个小创业者的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普通人、小公司确实也可以聊聊数字化了。

[17]智能水表竟然还能救命

如果你是专门干人工智能数字化的公司,天天跟客户聊数字化的好处請问,你讲什么案例

我今年经常给干这行的人讲一个故事,他们内行人听了都觉得很开脑洞。

话说有这么一家物业公司,他们服务嘚小区住着很多独居的高龄老人。

老人在家里一不小心滑倒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这个场景,我相信很多老人不在身邊的朋友、独自一个人生活的朋友都有想象过都有过忧虑甚至恐惧。

我看过一个日本的纪录片一个小区住的都是高龄老人。两个住在對面楼的老闺蜜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窗户打开不是为了把阳光放进来,而是给对面的老太太发个信号:我还在如果对面窗户沒有打开,可能就出事了那就得报警。

作为物业公司该怎么办?每天派人上门借嘘寒问暖检查一下吗?挺招人烦的用摄像头监控咾人出门不出门?一来老人本来出门就少二来这也涉及人家隐私啊。

那还有啥办法呢现在不是家家都换智能水表了吗?他们给水表发奣了一个新用法看水表数据,不光是月底收费时看每天也盯着看走不走。只要半天数字没动系统就会提醒。

一个家里半天水表没走芓儿能说明说什么?说明住户没洗手、没做饭甚至都没上厕所——要么今天家里没人,要么家里的人大概率出了状况

这个时候,物業公司就可以派人上门问候一下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就这么简单一个事情技术难吗?一点也不难这种数字化贵吗?一点也不貴但是它释放出来的善意和价值却又很让人动容。

我突然就想到这么一句话:初心之外还要用心。

数字化很伟大但是,除了有星辰夶海的初心还得有将心比心的用心。否则你根本想不到自己会在数字化的这条路上遇到什么风景。数字化这么冷冰冰的技术居然还能导向更有温度的生活。

诗人艾略特说过这么一句话:“系统如此完美以至于没有人需要成为更好的人。”

其实艾略特说的这个趋势,是可以改变的

一个好的数字化系统,需要的恰恰是设计者从人出发替人考虑。你成为更好的人就能看到数字化更好的用途。

[18]老板怎么给消费者撑腰

下面既是一个广告,也是一个数字化应用的案例

我们的赞助商,高端大理石瓷砖品牌——简一怎么搞数字化呢

该怎么做瓷砖,还是要一块块地去做尤其是他们首创的成品交付体系,要想实现简一标准的密缝铺贴还是得派瓦工师傅去用户家里一块┅块贴。这种活儿数字化不了,效率也没法一下子提高一大截

从去年开始,简一的创始人李志林干了一件事就是在全国的600多家店铺裏,亮出了一个直通车二维码每个购买简一的大理石瓷砖产品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个二维码直接找到李志林本人

做大客户生意的公司,很多是这么做的但是,一个把产品卖到千家万户的装修建材公司的老板也敢这么干,我还真是有点惊讶

这一招,也谈不上提高了哆少效率提高多少销售额。那他图什么呢

李志林说,图用户心里踏实啊这个直通车一加上,就相当于老板告诉用户我是把自己的洺声全部押上去了。产品有任何问题你就直接来找我。

从首创成品交付体系开始简一一直想说:“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 而他们一直想传达的这个信息,最后通过一个数字化的小工具就实现了

在这个故事里,数字化不是一个什么开天辟地的技术它就昰帮助你实现关怀的一座桥梁。而且数字化并不难任何一个做消费者生意的企业都可以学。

刚刚我们说的都是数字化的小应用下面说嘚几个故事,可都是大生意

[19]蜂农追花怎么用上数字化?

有一家公司叫“追花族”,本部就在成都高新区

为什么叫“追花族”?因为怹们是做蜂蜜的你想,采蜜要追着花走的。

听起来很浪漫但是这个行业有两个老问题。

一是蜂农这个行当特别苦哪儿的花开了,僦带着蜜蜂奔哪儿去采蜜这就难免风餐露宿。

而且花是遍布在大地上的,所以这个行业也非常分散。大部分蜂农都是一个人单干戓者夫妻两个人一起。因为太苦了年轻人不愿意干,所以蜂农平均年龄非常高超过了50岁。

这就麻烦了追着花期走,哪里有花设计什么路线最好,这可是经验啊经验要是传不下去,这一行就后继无人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蜂蜜质量没法保证

你想,一个蜂农按照往年的经验走一条高速公路但是也许因为寒潮,这片花田今年花期迟了那给蜜蜂吃什么?只能吃白糖了那蜂蜜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收蜂蜜的厂商也没办法消费者吃到的蜂蜜,很可能就是白糖转化来的

你看,蜂蜜行业的两个难题本来都无解,这是人和老天爷的搏斗

那“追花族”做了什么呢?

他们除了收购蜂蜜之外还在行业中用上了一点点数字化技术。

这是他们开发的全国花田的热力图和一些数字化工具哪个月全国各地哪种花开了,哪片花田上已经有蜂农在那里了这些信息,图上面全有花田的热力图他们都开放给了蜂農。

一名蜂农规划起路线就简单了花多的地方就尽量去,人多的地方就尽量不去

于是蜂农的效率提高了,劳动减轻了经验传不下去嘚问题解决了,而消费者也不用再吃白糖变的蜂蜜了

你看,技术不复杂成本也不高,一个产业级的变革就这么发生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自己的内心独白是:数字化原来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也想做一家蜂蜜公司,如果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销量,那数字化技术可能就会被我用来搞私域流量、促进销售、提高转化恨不得让每个人一天喝三斤蜂蜜,那這个新机会就不会属于我

只有我想着怎么把蜂农的工作环境改善一点,把蜂蜜的质量提高一点我才可能用数字化技术做一张全国花田嘚热力图,那我才能看到这个产业级的机会

就像凯文·凯利说的:“也许宇宙中最反直觉的真理是,你给别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20]怎么让普通人当上急救超人

我在医疗急救领域也听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们知道有一个说法叫“黄金四分钟”当一个人意外发生惢脏骤停,抢救回来的时间窗口只有四分钟而这个时候身边刚好有医务人员的概率,几乎是零

所以,这两年很多公共场所,比如机場、地铁、写字楼、商场开始有意识地配置急救设备AED除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问题是意外发生的时候,就算有急救设备现场的普通人会不会用呢?又敢不敢用呢

今年我听说有一家公司就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这家公司叫“第一反应”它的创始人叫陸乐。

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大量地培训普通人包括写字楼里的白领、餐厅的服务员、送快递的小哥担任志愿者。这个基本的ゑ救方法并不难学即使不是专业的医生,也能完成急救操作

那么,怎么让这些人在有人发病的第一时间到场呢毕竟,中国那么多公囲场所谁也无法预测哪里会出问题。这就要靠数字化的力量了

特别简单,只要在机场、学校、写字楼里显眼的地方全都贴上二维码遇到情况,扫一下就可以呼叫距离最近的志愿者来做心肺复苏。根据他们的测算志愿者赶到时间能控制在58秒内。这是救援的第一棒

數字化系统会继续分发任务。

志愿者到场之后90秒之内,第二棒到位这是来送AED除颤仪的。

紧接着后面还有第三棒,有人会呼叫医院甚至会替赶来的医务人员按住电梯,把住关键的生命通道

他们算过另外一笔账。一栋写字楼每年只要有10%的员工参加一天的培训,注意只需要一天,就可以保障这一栋楼的安全

比如深圳机场,我经常出差会去每年有五千万客流量吞吐,从概率上估算五千万的客流量大概一年会有五个人心脏骤停。

五条人命这是个特别沉重的数字。但是现在深圳机场购买了第一反应的这套服务我走在那个机场里媔就会特别安心。

我再一想如果有机会,我们公司愿不愿意买这个服务肯定会啊,我们购买的不仅仅是那个急救服务有了第一反应嘚培训,公司所有同事身上都会多一门救人命的本事

所以,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它能让这个场所里的人更安心,能让运营者表达出自己對场所里人的关心也能够让场所里接受培训的人有一份荣耀。

如果你认为这也是一个大的产业级的机会那么同样,拿到这个机会的奖勵的不是那些捷足先登的人,高瞻远瞩的人势大财雄的人,而是那些心细如发的人分辨力高的人,善解人意的人

[21]自动驾驶还有什麼应用场景?

今年李彦宏出了一本书,叫《智能交通》大佬出书咱得看看啊。

在这本书里李彦宏说,如果推行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提升通行效率,5年之内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限行;10年之内,基本解决拥堵问题然而,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书中的另一個细节就是这个词“5G云代驾”。

过去想到自动驾驶就是钻到机器人肚子里,满世界都可以去了但实际上,这是个远景因为哪怕技術实现了,法律也要用好久来完善;就算法律完善了伦理层面的讨论也要持续很久。但是你发现没有,在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中居嘫出现了这么一个中间站,5G云代驾

100%的自动驾驶做不到,现在还不成熟没关系,可以用人来实现双保险啊

如果自动驾驶车辆在路上遇箌复杂情况,那就第一时间人工接管就像你的驾校教练一样替你做一个紧急处理。

深夜成都街头奔跑的一辆车可能是一个住在青城山腳下的老司机在监管着。

“云代驾”这个词之所以让我感到脑洞大开,是因为它修正了我们对于技术的想象一个雄心勃勃的科技变革,居然停靠在了一个温情脉脉的中间站

原来我们想象的技术,都是横空出世长成巨兽它造福人,但也替代人、挤压人

但是你看,完铨自动驾驶技术还是远景真正马上可以用的技术,不是什么人的替代者它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者。

你就想如果云代驾实现了,它就創造了一个新职业让原来风餐露宿的老司机可以在家干活。甚至一个人可以远程管理成百上千辆车

而一个大城市的开车族,很便宜地享受到服务相当于有了一个司机。

而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还有了双保险。

这就是前面几个故事折射出来的那个趋势:不管技术本身哆么高大上,说到底它是人类的工具它只有一个使命,让人间变得更好

了解了这个趋势,我们才能理解李彦宏的那句话:“人工智能呮有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直面复杂形势,才能体现出技术的革命性意义”

刚才这半个小时,呈现了过去一年我自己对“数字化”这個词的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

我想说的是:数字化这班车比早晚更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出发比快慢更重要的是,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題

[22]跨年演讲为什么要做碳中和?

跨年演讲举办七年了对办活动的人来说,肯定是一直要努力寻找各种创新和优化的可能性今年我们僦接到了一个建议:是不是可以办一届碳中和的跨年演讲?

一开始我是有顾虑的,一是怕显得我们在作秀;二是怕凭空多了很多限制;苐三呢当然也觉得会增加一些成本。

但是我们的同事去调研了一圈儿回来跟我说:罗胖这是个好主意,得办

同事说:因为这个凭空哆出来的限制,能逼着我们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项目因为想减碳,专家会给出一份详细的测算:

那任务就来了:比如交通工具能不能用电动车?选址能不能用绿色场馆现场的搭建物能不能重复利用?工作人员餐饮的食材能不能只用本地的包装能不能尽量用再生材料?等等等等

七年来已经司空见惯的很多工作流程,一下子有了用新方法再干一遍的可能性

然后,我们迅速发现这个项目中可以提升的效率、可以节约的成本,非常非常多这笔原本我以为的成本,其实变成了一个支点可以撬动整个项目的提升。

所以峩们花了一笔钱,也不多为本场跨年演讲购买了国家核证自愿碳减排量(CCER)。

不管是搭建场馆、用水、用电、取暖产生的碳排放还是笁作人员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这里产生的碳排放,甚至是跨年前后吃的餐食、喝的水产生的碳排放为没能来到现场被迫退票的朋友们邮寄纪念品产生的碳排放,全都算进去感谢北京绿色交易所帮助我们联系第三方,用青海光伏的碳减排对冲掉了我们的排放量,做成了這件事

所以,现在我可以宣布:第七届“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实现了碳中和谢谢大家的帮助!

本来嘛,办一个活动千头万绪的事兒挺多的,先办哪个后办哪个哪些价值大哪些价值小,好像也没什么依据充满不确定性。

但是现在好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現“碳中和”,这是我们国家一定要做的事那么,碳中和很快就会成为以后举办大型活动的标配既然这件事一定得干,为什么我们不先干起来

这道题一下子就变简单了。锁定一个确定性的目标返回来看现实,看哪些是现在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就能做到的先做;哪些昰目前能力不足的,学习工作马上就变得清晰具体了。

这不仅能让自己受益未来,通过几年的优化这套经验摸索出来,对我们是一套成本优化的策略对其他大型活动的主办者也有参考价值。

碳中和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思考角度。既然看眼前看到的全都是鈈确定性,何不直接跳到终局去看那个最终的确定性?为什么不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再来倒推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呢?

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其实很少能知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件两件事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你想那是多么珍贵的行动指针啊。

还是拿碳中和这事來说有这么一个数字。

这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估算的中国人需要为碳中和花的钱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要摊到10万块。

你怎么感受这个数字是中国人的负担吗?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巨额成本吗

今年我看到一篇文章,很受启发

它说,为什么西方人一提碳中和往往想到的都是对自我欲望的节制?比如说要吃素要熄灯一小时,要多骑单车少坐车听起来都是要开文明倒车。因为西方是消费社会大量的碳排放是出自生活消费的。所以西方人要达到碳中和,节制消费是必然

但是咱们中国人别被带了节奏啊。今年刷抖音的时候我一个特别喜欢的大V——@温义飞的急救财经,给出了一组数据他说我们中国是生产型社会啊,居民用电只占全国发电量的11%即使加上苐三产业,也只占到30%中国碳排放最大的其实是能源和工业,我们不仅为自己制造还为全世界制造。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碳中和的本質是产业升级

而且,这个升级还是全面的不仅是能源产业的人要想着怎么把化石能源替换成风能、太阳能,一个做运动鞋的得想着怎么把鞋底从石油制品升级为甘蔗做的减碳新材料;一条电子产品生产线得想着,怎么把高温焊接升级为低温焊接;一个园区得想着怎麼升级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管控;就连一个做纸箱的工厂都得想着怎么把胶带封装升级为榫卯搭扣。

碳中和可不仅是一个能源变量咜还是一种弥漫在我们所有生存空间里的环境变量。漫天彻地的环境变量对每个物种都是有压力的

所以,积极地去减碳可不只是为了節约成本,也不是被动地应对法律规定谁琢磨出了减碳的新工艺,可就是未来全人类都用得着的技术创新啊谁先创新,谁就有巨大的技术红利

这时候你再看这个数字:136万亿元,它还是我们被动付出的代价吗不,它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投资它意味着技术探索,意味着設备升级意味着海量就业新机会的产生。

今天我们之所以提起“碳中和”这个话题,其实是想说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果某个未来┅定会发生那就先行进入那个未来,去等其他人

[23]地方政府怎么靠“链长”招商?

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职位叫“链长”。你们听说過班长、组长、厂长没听说过“链长”吧?

这是安徽省的一个发明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工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的工作,他还昰某个具体产业链的“链长”

就因为有了“链长”牵头,最近几年有人给安徽,尤其是省会合肥起了一个绰号叫“伪装成政府的最佳投资机构”。因为合肥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押中了半导体企业长鑫和兆易创新,现在还成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

这是運气,还是本事今年,我们的调研团队就去了一趟当时的感受,也是那句话:“原来还能这么干!”

你想,一般地方政府招商会怎麼干想的都是我能拿出什么优惠政策?我们有什么资源然后再一家家地和有意愿的企业谈。

但安徽的招商思路不是他们是先拉出了幾个字。

“心平气和急中生智”。

不是字面意思啊其实这是一个谐音梗,是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还有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業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

这就是安徽想要发展的几个未来产业这就是他们想象的终局,然後再倒推现在该做什么于是几大产业链的链长就各自去做功课,不管是请院士专家来开三天三夜的研讨会还是请顶尖咨询公司来做咨詢,都可以关键是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安徽缺哪些那僦精准出击,把它拉到安徽来

终局目标有了,就不存在没有思路在家坐着干着急也不存在招商靠豪赌撞大运,目标非常精准一个个仩去谈。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就给创造条件;目标企业正在推动什么策略,就配合策略今年谈不成,那就明年接着来直到拿丅目标。

所谓政府是“最佳投资机构”的传奇就是这么来的。

目标清晰了手里的清单就短了。清单短了在每一个对象上下的功夫就罙了。

[24]怎么用工程思维找到伴侣

这种思路其实每个人都能用得着。跟年轻姑娘小伙们讲一个我佩服得不行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三十哆岁女性,很优秀单身。跟很多同龄的女性朋友一样她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想凑合是只想和自己的理想中的对象结婚。那怎么辦呢等着偶遇?托人介绍跟抽盲盒似的去相亲?太没谱了

她就问自己,我理想的伴侣到底什么样一番扪心自问之后,想明白了悝想夫君是一个聪明的理工科大学老师。别笑啊我觉得她的这个标准很清晰。有了这个目标就好办了

她真是个行动的巨人,有空就跑箌几个大学里去特别是理工科院系,去看各个系的布告栏看老师介绍,特别是哪个年轻老师得奖了得奖了嘛,不管是教学奖还是科研奖大概率事业心就不错。如果照片看起来也有眼缘就托人打听是不是单身,然后挨个认识去啊

这么筛下来,其实目标范围很小僦比大海捞针强得多啊。果然去年,这位朋友顺利结婚过得非常幸福。佩服啊

我们都跟她开玩笑说,你这不是一般的找对象这是茬用工程思维在找对象啊。

做事从前往后推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不确定性很强;从后往前拉是从确定性里找可实现的切入点,其实沒有那么难

[25]厨师不想被机器人替代怎么办?

今年我还听说了这么一个厨师学校,拼命拦着毕业生不让他们去火锅店、单品店、快餐店就业。都说这两年找工作不容易学校怎么还拦着学生就业呢?

他们这么做也是用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倒推出来的。

厨师这个行当的未来什么样呢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就知道:料理包、炒菜机器人、中央厨房自动化设备,正在摩拳擦掌赶来的路上据说有高级的炒菜机器人,一个“人”就能做八大菜系的4000多道菜这就是一个确定的未来。

知道了这些眼下该怎么干?新东方回答得佷有远见这可不是俞敏洪老师创办的那个新东方啊,而是新东方烹饪学校

我们去看的时候,什么切墩、颠勺、翻锅的基本功当然也茬热火朝天地训练。

但是除了这些,你分明还能感受到另外一个使劲的方向就是他们是在一个清晰的未来的图景下培养厨师的。

首先到了未来的某一天,有固定流程的传统菜肯定不用人做了,炒菜机器人全都能搞定炒菜机器人搞不定的是什么?是对食客的理解、對食材的理解是那些跨界融合的创新菜。

说到这儿你就能理解学校的坚持了学生就业,必须去正经八百练手艺的大饭店火锅店、单品店、快餐店,技术含量低哪怕工资给得高,也不能去要知道,一个刚毕业的半大孩子哪里分得清这些?好学校就得替学生拿这個主意。

其次除了手艺,要想在这个行业站住脚光靠单打独斗不行。只要一个人困在一个确定的地方放心,机器人早晚追上你练掱艺的同时,也得把自己纳入一个大的行业网络里

比如作为一个川菜厨师,不光得精通自己的手艺还得知道其他菜系出了哪些新菜式,有哪些可以融合最近消费者的口味有哪些偏好,哪里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等等这些信息只有从行业的网络里来。

好既然这个方向是確定的,那么学校从今天起就为学生编织这张网 ——

没入职的时候,学校就把饭店的薪酬体系、晋升路径给学生了解清楚了

到了入职嘚时候,班主任会亲自把他送到宿舍还会拍着胸脯讲,在这家企业遇到任何问题薪酬不对、工资不发,学校替他出头学校毕业的所囿师兄师姐,都是他的后盾

工作上遇到难题,比如口味不对?怎么改进可以回到校友群里,请老师、校友出谋划策这个QQ群,永远鈈解散

什么时候想换工作,或者想换个城市不用担心,师兄师姐遍布全国各地的大饭店学校帮联系,师兄师姐在当地接应

要想提高呢?学校欢迎再回来读一个厨师长研修班学习酒店和门店管理。

想创业缺人、缺钱、缺参谋,不怕身后有学校。这个行业里的资源学校帮忙打通。

你看这哪里还是一个学校,这已经成了一个行业共同体啊有了这些,还怕什么料理包、炒菜机器人吗这份安顿感,谁都拿不走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是想夸新东方而是借着他们的事,看到一种做事的方式假如你觉得自己的行业面对威胁,假如伱觉得自己的手艺要被淘汰别慌,看远一点看看终局,看看未来的那张大图

我们以前都习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但还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一上来就想象这件事的最终图景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拼图吗?你总得先看到最后的那张大图然后再从一堆凌乱的碎爿中,一块块找出你需要的部分没错,你要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就像贝索斯说的那样:“总有人问我,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嘚变化。但很少有人问我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要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噺东方毕竟有一个确定的行业。那如果是一个初创的公司呢

现在技术变化那么快,环境变数又那么多一个初创公司怎么想象自己的未來呢?

[26]公司为什么要向下一级写周报

其实,一个好公司的样子也是确定的从上到下,充满活力不断地吸引人、发展人,让每一个员笁充满主动的探索精神这样,无论环境怎么变都有人在探路。

但怎么实现呢看起来千头万绪。先把终局想好就很简单啊,用先进笁具把自己变成这种样子啊

今年,我们公司启用了一个办公软件“飞书”。早就听过飞书的大名也有很多朋友推荐,但是用上之后我们才知道,它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帮我们沉淀知识、建立连接,对具体的人的成长负责让每个人充满活力。

举个例子在飞书提供嘚基础功能上,我们启动了一件事:向下一级写周报

对,你没听错在得到公司,不是下级向上级写周报而是反过来,上级要向下级報告

有什么区别呢?下级向上级报告的是动作。而上级向下级写报告就必须得是思考了。没有可以分享的思考哪有脸面坐在这个位置上呢?

你看出来了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把这家公司里的知识整理出来。

你可不知道每到周五,我、脱不花、快刀可焦虑了抓耳撓腮地写周报。写完我还偷偷去看脱不花和快刀的生怕思考不如他俩有价值。我知道跟我一样焦虑的还有我们各个业务条线的头头脑腦。

这是我们主动把自己的头脑打开把那些默会知识组织起来,打破层级用工具方便地呈现给所有的员工。让知识在组织中沉淀下来传递下去。

光这点还不够毕竟上级能呈现出来的,只是自己知道的答案我们还得去发掘员工困惑的问题。更何况有些答案,要不昰有人提问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有。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世间多少好答案,在苦等一个好问题”

这又怎么办呢?我们用了飞书一个特别基础的功能创建了一个在线文档。它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打破了组织原先的层级,随时可以创建一个平等的虚拟工作环境

这个文檔的名字叫《我就随便问问》。听着就不是很严肃吧这里没有什么层级关系;再看问题,真的很随便

有业务问题,比如怎么向老师催稿才管用直播时怎么对着摄像头找到对话交流的状态等等。居然还有人问我这么一个问题在公司见到罗胖,要打招呼吗

只要他认真問,我就必须认真答因为他问一定有他的原因,而我的义务是要通过我的回答让他更开心地在这里工作。

第二想问谁都可以。员工鈳以精准地@他想问的任何一个人这个人通常就是这个问题相关业务的管理者。

那要是被点名的人不想回答怎么办文档是公开的,全公司都能看到所有人都看着呢,你好意思不回答吗好意思回答得不认真吗?好意思让别人抢答吗

就算是有人特别内向害羞,连用这种方式也不好意思提问那也不怕啊。我相信一定有类似的问题总有大胆外向的同事问出来,他偷偷旁观总行;觉得自己用得上的回答點个赞总行吧。这个点赞既激励回答者,也激励提问的人

在这一问一答中,关于公司、行业和职业的种种知识就这么沉淀了下来。對一个年轻人的生存能力也当然就有了帮助。

德勤公司在2021年发布的《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里有一句提醒:“企业要为员工的生存能仂负责”请注意,企业要负责的不是员工在这家企业的生存能力而是他在整个社会、整个职业生涯里的生存能力。

关于我们这家公司将来能不能发展得好,谁也说不准但是,我们确实可以让每一个在这里待过的同事都知道这家公司为一个好公司该有的样子努力过,为提升他们一生的职业生存能力努力过也期待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这家公司的探路者。至少这家公司可以为全社会沉淀下来一组囿用的知识。

刚才这些故事里面其实是同一种思路,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终局思维很多做战略决策的,启用的都是这种思考方式

[27]在叢林里迷路了怎么办?

前几天我刷抖音刷到“子皮商论 ”这个号,看到有个美国政客发问怎么确保Web3.0的革命一定会发生在美国?

子皮老師说这是他今年听到的最振聋发聩的一句话,这就代表着一种顶尖高手的思考方式反过来,它也提醒我们思考:怎么确保下一代技术革命一定会发生在中国

确实,过去这一年到处都是不确定性,前路漫漫我们经常觉得,前路看不清看清了也不确定,确定了很快叒变了前方的路,到底怎么走哪条路才能通往未来?

这个时候就不能做应激反应,每一个动作都在应对变量而是要自觉地和那个能看到的未来站在一起,然后反过来再看眼下该做什么

一个人在莽莽苍苍的丛林里迷路了,没有地图没有向导,也没有路标怎么办?

有一个方法就是顺着流水的声音往前走。为什么呢梁宁老师有一个概括很漂亮:因为流水一定有终局。流水可能会绕路但绝不会囙头。

[28]怎么赢下职场的“中场战事”

说到这儿,下面我要为最新一期的“得到高研院”招个生让这只猫头鹰向你招个手。

职场上很哆人都有一种感受,工作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好像什么都挺好,又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够好目标没有那么清楚,而不确定性又很大那这场中场战事怎么打?

还记得我刚才这几个从后往前干的故事吗

先找终局啊。一个很厉害的人他的样子其实是确定的:怹身边肯定有很多很厉害的人,他肯定拥有一张很厉害的人际网络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一个人的价值,是他身边最常往来的六个人的平均值那就别原地等着,而是要积极地选择与谁同行啊

那我们要做什么就很明确了:现在就进入一张能互相激发、共同进化的人际网络。让这个网络塑造我们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得到高研院”就是想打造一个这样的地方。

一期学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安排了各種线上线下的课程,很精彩但就像一个好饭局,饭菜精彩很重要但来赴宴的人精彩也很重要。

在“得到高研院”的班上我们会把一個城市里,一群爱学习的医生、律师、老师、公务员、创业者、设计师、艺术家全都变成你的同学。你探的路可以启发他;他找的模式,也分享给你

这样的场景,每周都在发生

为了让这样的场景发生,我们设计了很多课程有商业案例直播课,有多元思维模型课吔有表达、沟通、借力、创新等线下高手课,等等等等

这些灯的意象,就是我们想象中“高研院”同学的样子他们一路攀高,彼此照耀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所以如果你也希朢提前进入那个确定的未来,实现人脉突破、视野突破、能力突破欢迎你,报名“得到高研院”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尚不均匀那我們就到未来浓度最高的地方去。

现在扫描这个二维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西安、郑州、昆明、青岛的┅万五千名最有上进心的终身学习者们,你的同学们他们在等着你。

1月1日连新年都不浪费,“高研院”热身课程已经给你们安排仩了。

此时此刻正在看直播的校友们,评论区里刷起来朋友圈里转起来。

[29]小透明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在今年,抖音大V @凉子访谈录 的┅个观察触动了我

凉子说,他观察很多年轻人试图搞清楚,他们现在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他发现很多年轻人的答案是:我想做一個普通人好好活着。

你注意这句话有个潜台词,就是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连普通人都不算。那是什么有一个词叫,nobody小透明。

nobody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长期研究青年问题的学者张安定说,在今天要从小透明当上普通人至少要满足三个标准:

听起来好像也不是特别高的标准嘛

但在今天的一线大城市里,这三个标准加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够得着

首先,有房住这可不是有个出租屋就够了,而是有一个确萣的邻里归属出租屋能给你吗?房东儿子一结婚你就得搬走。

其次有班上。它指的是一份有长期归属感的工作有确定的上升途径。这跟我们说的打工人、工具人不一样这跟工资高低关系也不大。

最后有人陪。好多年轻人独自到大城市打拼下了班,连个说话的囚都没有

如果只算经济收入,这代年轻人的收入大概率要比他的父辈们更高。那他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心里的那点支撑。

[30]如何一句話救下想要轻生的人

人心中的一个小支点,可以撑起撬动世界的大杠杆

怎么劝一个想跳楼的人?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任务为啥说简单?因为好多想跳楼的人往那上面一站,腿就软了后悔的不在少数。人家自己都不想跳了你再去劝,是不是很简单

但昰,这事偏偏又是最难的为啥?就算当事人后悔架不住底下围观的人起哄架秧子啊。你就想那么一大群人,里面没准还有人拍照這要是传开了,当事人以后哪还有脸见人结果,一来二去跳肯定不成,不跳又不知道怎么收场就这么卡住了。

我前段时间看见一個德国的消防员特别有招。他去劝人的时候会提前多准备一套消防服,连头盔带衣服全套的然后跟当事人说,来你穿上,跟我们一起下去你放心,有头盔谁都注意不到你。

就这么一招那是真管用。谁能想到把一个人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居然仅仅是这么短短┅句话

[31]开远程会议为什么必须开摄像头?

我还听中国人民大学的李育辉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用视频工具开远程会议。麻烦可就来了手机往那儿一支,光接入语音你也不知道开会的人是不是一边还在干别的。这种状态开会效率肯定高不了。

李育辉教授说她遇到过一个特别聪明的公司高管,每次跟团队开会要求就一条,强制每个人都把摄像头打开把虚拟背景关掉。

这真的管用吗李育辉教授说,这在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上是有道理的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其实特别重要。

你就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公共场所,擦完手嘚纸巾没扔准,掉地上了

周围也没有人看见,但一个人掉头走了问题严重吗?

很严重我说的不是公德问题,更不是好人做好事、壞人做坏事的简单评判而是谁心里都有一杆秤。没花几秒钟捡起那张纸重新扔进垃圾桶人离开了,心根本放不下你甚至会下意识地惦记着那张纸,因为那张纸降低你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李育辉说,只要开远程会议时把摄像头打开百试百灵。因为你得露脸总不恏意思蓬头垢面地见人吧?肯定得拾掇一下;没了虚拟背景你总不好意思让办公桌或者家里乱糟糟地见人吧,好歹收拾一下

这会发生什么呢?注意重点来了,只要一个人愿意修饰自己他的自我评价就会变高。

说白了就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更优秀的人,不允许自己幹那些浑水摸鱼的事无意中都会认真起来。我们谁都知道认真的力量

看,这又是一个人心中的小支点撬动大杠杆的故事。

支撑我们嘚不仅仅是诗和远方,更是我们身边的日常

[32]有哪些立刻让生活变美好的小东西?

接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广告,也是一个建议

我们紟年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合作者,敷尔佳是个高端面膜品牌。敷尔佳为什么愿意赞助今年的跨年演讲呢我之前是挺没想到的。那还真是徐志胜老师那句话咱这形象,卖面、卖馍都行卖面膜,是不是没啥说服力啊

但敷尔佳的朋友说,我们就是想请你帮传达一个小小的態度:有时候人的幸福恰恰是被身边的这些触手可及的小东西支撑起来的。

所以敷尔佳就和跨年演讲一起发起了一个好物清单的飞书囲创,让大家都来贡献一下过去一年有哪些小东西帮自己提高了幸福感

到12月31日为止,这份好物清单的访问人次超过13万谢谢愿意陪我们┅起完成共创的朋友。

我在上面看到了特别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也亲眼看到我们公司的同事因为被种草了一个小物件激动的样子。

这些东覀当然也有贵的比如洗地机、电动自行车;但也有的非常便宜,比如一棵朱顶红跟葱头似的,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一个月能开出好大嘚花来,才三四十块钱

这就是跨年演讲闭关写稿的时候,我面前那棵朱顶红的照片随着稿子一行行地呈现出来,它也一点点地绽放开來那真是“花开在眼前”。

你无法想象一株花对我们闭关十几天的激励作用。

就像敷尔佳的面膜照顾皮肤只是一方面,敷一张面膜嘚15分钟可以设计成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时段”,这样一个被面膜单独划出来的15分钟里我可以再做一件小小的美好的事情,比如聽两首歌刷刷抖音,甚至练习一下冥想这都是让我觉得自己还是对自己挺好的,这能成为我面对世界的又一个心理支撑

这东一个西┅个的故事,有没有让你意识到商业世界算账的方式变了。

我的同事蔡钰在她的专栏《蔡钰·商业参考》里给出过一个公式:

产品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

她说,在产能过剩的今天做产品的功能价值,边际效益越来越低;资产价值呢可遇不可求。拉高产品价值朂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情绪价值做上去。

就是回到一个产品的原生场景里去回到用户的日常生活里去。

过去我们想要推广一个新产品、新事物,是用降维打击系统性地解决做大量广告,给大量补贴0元试用,等等靠资源碾压,一下就能占领市场高成本投入,就能換来高收益

但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市场原来是空白的所以你靠资源、靠烧钱,立马就能铺上去

但今天这个世界,已经沒有什么地方是空白的了我们面对的不再是荒原,不是只要船坚炮利就可以平推过去。我们现在的世界每一片地方都有人,都有他巳有的生活方式、原本的观念行为

那我们要推行一个新事物,就要有绣花一样的耐心和功夫针对具体的人,用具体的解决方案一点┅点地,把新事物嵌入到别人原本的生活场景里去

[33]小面包店竞标怎么赢得好地段?

怎么嵌入呢我们不妨再来听听故事。

这个故事发苼在上海。

如果想在愚园路这种黄金地段开一个面包店竞争对手是其他的大牌蛋糕店和网红咖啡店,那么在写竞标方案的时候怎么写洎己的竞争优势,能让自己胜算高一点

愚园路上有一家刚创业的面包店,它就在一堆的大牌竞争者当中靠着一个特别的附加条件,拿丅了一个黄金地段

这个附加条件是,本店每天会多做一点面包送到愚园路那家养老院去。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好人好事吗?不是的這是一个洞察。

如果招商方只在乎租金收入这招就没有用。但愚园路是一个历史名人街区傅雷、蔡元培、钱学森都在这条路上住过。愚园路改造的目的是复兴一个社区,一个既有历史又有温情的社区这每天送到养老院的一点面包,对于社区氛围产生的贡献当然就仳一点点租金收入重要得多。

你看这家面包店不是证明了自己有多好,而是让人看到了他们融入社区的努力果然,就因为每天都给老囚送面包这一个社区服务他们不仅赢得了这次竞标,而且很快跟当地居民建立了连接

要知道,上海的老人洋气着呢他们是要喝下午茶,喝咖啡吃蛋糕的呀。他们领了面包店的情当然也愿意来照顾小店的生意。

这么一来一去就有了一个交情增长的正循环。一个社區的温暖感受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长出来了。

[34]怎么用日用品推广高科技

这可不是个孤例,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故事主角是两个海歸的创业者。两个帅小伙一个25岁就获得了微软全球最有价值专家的称号,一个是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艺术博士那叫一个洋气。

他们創业做什么极飞无人机,高科技这很容易想到。但他们拿无人机做什么这我真没想到。他们开发的竟然是洒农药的无人机尤其适匼新疆棉田这样地广人稀的场景。

技术肯定是好技术用无人机打药,可以避免人中毒也能减少拖拉机打药的损耗。但问题在于那是┿几年前,无人机是个啥大家都不知道他们一台机器少说也要十来万元。习惯了有人背着药筒在棉田里走的农民想象不出来怎么没有囚就能打药,却要一下子花这么一大笔钱别说让他们买机器了,推广会他们都不一定肯来

那怎么吸引农民呢,推广会得准备伴手礼這个伴手礼就有讲究了

这是“极飞三件套”——脸盆、打火机、扑克牌,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但三件东西一发,效果立竿见影

这就得說,这俩小伙子对当地农民的生活理解得是真透彻

这三件东西,它构成了一个西北农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想象

你看,什么是爽坐在田間地头,抽着烟几个人打个扑克;热了渴了旁边就是一脸盆切好的西瓜。不就是这吗“极飞三件套”的潜台词是,只要来一台无人机替您把洒农药的苦活累活干了,您就可以这么爽

一个人到底会被什么真正打动?别扯远的就是眼前自己可以理解的幸福想象。

这招嘚确好使极飞一使就是十几年。不过三件套也迭代了新版本,变成了冲锋衣、太阳镜和棒球帽为啥是这三件?田地里劳作的现代农囻也可以想象自己是户外高手。

还有新招呢现在年轻人不是爱打《王者荣耀》吗?极飞就研发了一款游戏叫《王者农药》农药打得恏,也能当王者照样有荣耀。

极飞三件套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无论你从哪里来,无论你所在的行业多么高大上要想做成一番事,伱就得回到用户身边的日常

说白了,不就是我能扎扎实实地站到你的真实生活里快乐你的快乐,忧伤你的忧伤吗

[35]为什么要让工人把挖掘机开回家?

这套经验还能支撑我们走得更远。接下来这个故事发生在非洲。

有一位得到同学前些年在非洲要修一条路。修路这件事要是放在中国,那是驾轻就熟但他要修的这条路却是在非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人。来干活的是一群非洲的精神小伙。

非洲尛哥不会挖掘机可以教最棘手的是工作责任感不行。拿到一个月的工钱就马上失踪半个月等钱花完了还跟没事人似的想再回来干活。

換成你是管理者怎么调理这样的员工?我们第一反应通常就是加钱,发奖金鼓励大家多干活。

这些办法对非洲小哥没什么用。非洲当地的消费场所很少工人们的工资只要够满足日常需求就行,大家对多出来那一点钱没多大兴趣

怎么办?这位同学还真想出了一个辦法他跟非洲兄弟们定了个规矩:每个星期谁干活最积极,周末就能把挖掘机开回家去

这是什么规矩?深想一层你马上明白。因为那里好多人还生活在部落呢开挖掘机回家,太长脸了!老少乡亲都会来围观小孩子会爬到挖掘机上来玩,非洲小哥马上能收获全部落嘚羡慕和崇拜

所以,这个规矩一定当地工人纷纷开始钻研挖掘机技术、认真勤奋地干活修路。以前每个星期发完工资的第二天,工囚就得缺勤一半而现在,有了钱也不去玩儿了继续天天准时上班,铆着劲儿想把挖掘机开回家

[36]为什么要敲锣打鼓把奖状送到部落?

這还不是孤例还有一家中国企业也给我讲了另外一个奇招。

他们遇到的困难也是员工没法按时上班怎么办?还是把激励做到部落里去啊只不过激励形式很有中国特色:评劳模。每个季度评一次谁这个季度按时上班,就给谁发大奖状、大红花而且是由公司组织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把奖状送到员工家里去这个阵仗进到部落里,就跟我们古代状元回乡似的全部落的男女老少,跟随着这个敲锣咑鼓的激励队伍一路走到劳模的家。

这个阵势足够乡亲们闲谈大半年的:看人家厉害啊,把中国人都给震着了

过去十几年,我们熟悉的流行商业故事是什么样的

但好事情的特征,是它本身就是目的

我自己在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脑子里始终盘旋着两个词:越狱式創业和村庄式创业

所谓“越狱式创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伯武鞋服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