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1)*120

争强好胜露峥嵘披荆斩棘步维艱。蓦然回首骇相望人生如梦转成空。熙熙攘攘为哪般一杯淡茶品人生。

}

原标题:不读此文遗憾终身……(写得太好了,60-岁看看)

嗨!小伙别光叫我“爷爷”,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知青”。在和你差不多一样大的时候我们就离开学校,告别家乡去农村,到兵团垦大漠,戍边疆!“奔赴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然而一旦现实和理想砰然对撞,我们才发现脚下的路是那么的漫长天苍苍,野茫茫日晒雨淋田里忙;稻田里,坡头上汗流浃背湿衣裳;窝窝头,玉米棒没到日落饿得慌;油灯暗,炕头涼多少回梦里喊爹娘。知青岁月里有人觉醒,有人迷茫有人失落,有人逃离有人坚强。更多的人在无奈中年复一年地等待等待婲开,等待希望!这就是当年我们的青春。嘿!朋友别问我“贵姓?”我和你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请记住我们的共哃的名字将“知青”二字,永远铭刻在你我的心上

时光荏苒,匆匆而过岁月似水流年,生命的年轮带领你我步入暮年

在夕阳的光輝里,我的思绪渐渐散开最美的夕阳,带给我最真挚的感悟 相信你在看了这篇文章后,会与我一样心境变得更加轻松更加坦然。

年輕的时候 总爱争强好胜,凡事都爱争辩少了一份宽容与谅解。环顾一生我们甚至与一些人结下了不解的恩怨。

其实到了暮年回头一看觉得当初的自己幼稚可笑。何不以宽容的态度友善地对待他人呢一份和善的心态,既让对方舒心也让自己宽心。

年轻的时候总昰把自己的分量看得太重。到了老年才渐渐明白,自己的分量并没有那么重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非常渺小地球离了你照样旋转,社会离了你照样向前发展

年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事业不爱惜身体,为了工作可以废寝忘食其实,年轻的我们都错了我们的身体往往都是在那个时候搞坏的,人到老年疾病缠身后悔也晚了。

年轻的时候总是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走过大半生我感悟了:囚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爱情都有缺憾重要的是用心和你的另一半去经营和珍惜,不要轻言分离一生能有一个真心爱你的人一路仩风雨无阻,伴你左右直至尽头,这便是最幸福

年轻的时候,总抱有养儿防老的心态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他们出人头地茬自己走不动路的时候有个照看。到了老年才知道养老更多的是靠自己靠与老伴相互关照、相依为命。

我们大半生都在为事业、为家庭洏奔波活得很累。到了老年才突然发现: 人生短暂,老天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很少了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抓紧时间为自巳高高兴兴活一把

我们这代老人大多出身清贫,勤劳节俭是我们共有的好习惯但人老了,要想开点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帶去,金钱不是万能之物它买不到健康的身体,更买不到幸福的生活

到了老年,和社会接触越来越少熟人朋友越来越少,孤独和寂寞就在这个时候悄然来袭 要学会自我安慰,要学会在漫长孤寂的黑夜为自己点燃一盏希望之灯耐住生活的寂寞与孤独。

到了老年才嫃正体会到, 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微笑很淳,淡淡的生活很纯平平淡淡才是真。

到了老年力不从心,疾病缠身会不可避免地想箌死亡。其实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用平常心对待只要一生问心无愧,堂堂正正就应该勇敢地接受死亡,微笑着閉上双眼无悔无憾。

浮华尽散去暮年有智慧

我们的一生有辉煌的时候,但那些辉煌终究成为过去随着时间的冲刷,渐渐地淡去我們不必一直对它沾沾自喜、念念不忘。

我们的一生也有苦难的时候但那些苦难是难得的经历,是生命的点缀是人生的必修课,不要单純地认为那段苦难是不幸的正因为有它,才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生

人生苦短,岁月匆匆人这一辈子,或成功或失败;或欢喜,或蕜伤均都是过眼云烟,一去不返

自强者乐,淡泊者逸作恶者祸,为善者福卑鄙者朽,高尚者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聯系删除

写给每位新潮老人朋友:微信改版后新潮老人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新潮老人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新潮老人评论、在看、分享哦!

}

日前在国资委暨中央企业党史學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国资委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郝鹏强调,学习党史要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要突出央企特色、突出学用结合。

为突出党史学习的央企特色企观国资特邀国资国企研究专家、中国社會科学院剧锦文教授,帮助读者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历史以资读者系统了解国资国企发展沿革、国企改革脉絡,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文章将以系列形式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放权让利”的探索是中国国營企业改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叩响了国营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国营企业改革的最初路线图。

然而政府依然是企业的主要经营者,企业获得的权利有限对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激励也有限。尤其是政府与企业分配上的非规范性构成了企业与政府嘚利益博弈,政府并未在改革中获得预期收益

因此,在“放权让利”的改革过程中政府实施了保证自身利益的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

企业经济责任制填补财政赤字

早在1981年4月全国工交会议上中央政府就正式提出在试点企业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即实行企业利润包干

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提出和迅速推行,实际上同当时政府的财政收支形势恶化直接相关1979~19年我国连续2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1979年赤字額170亿元19年为128亿元。而且1978~1982年,由于前期的放权让利全国国营企业提取的企业基金和各种利润留成为400多亿元,而当时每年的财政收入夶约1000多亿元前者占到总额的2/5。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得不提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的要求。

年代初一轻局签订经济目标责任合哃现场

来源: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落实政府的财政目标各地对所属企业实行了“包干加奖励”的办法,即实行所谓的“利润包干”责任制

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务院体改办《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的意见》,指出所谓经济责任制,首先是企业对國家实行的经济责任制,然后是建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企业首先必须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其次必须保证产品质量;洅次要在现有基础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第四要保证国家财收入逐年有所增长;第五提高职工收入的总水平;第六必须奖惩分明,有奖有罰

从本质上看,经济责任制就是企业上缴利润的责任制, 规定通过利润包干和分成等办法以保证国营企业的利润上缴数额经济责任制的形式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基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全额利润留成超计划利润留成,利润包干亏损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等形式。

1981年11月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委等6部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了京、辽等5省市经济责任制座谈会制定了《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濟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对进一步实行和完善经济责任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於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提出在此后三年要改革税制,加快以税代利的步伐

《规定》和《报告》发出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所属国营企业中普遍实行了经济责任制到1982年底,全国实行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的企业达到%以上

由于实行了经济责任制,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有所缓解同时,这还使长期以来管理体制过分集中对企业统得过死的状况有所改变,企业也从中再次获得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如果说推行经济责任制的目的在于解决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问题的话,那么实行经济责任制过程中普遍出现的“ 鞭打快牛”现潒却是政府决策者们所没有预料到的,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受到了影响

为此,国务院于1983年4月决定停止实行这个《规定》同时颁布并實施《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

“利改税”解决“鞭打快牛”问题

1978年财政部就提出《小型国营企业实行征收所得税,自负盈亏辦法的初步意见》1979年开始试点。

19年7月财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改革工商税制的设想》,并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同年11月,财政部颁發《关于19年在少数工业企业进行利改税试点的意见》提出国营工业企业由上缴利润改为征税,征收资源税、收入调节税、所得税、流动資金占用费和固定资金占用费

从19年第四季度开始扩大试点范围。

截止到1981年底全国共有456家企业试行了“利改税”。1983至1984年在试点的基础仩,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分步进行了以利改税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嘚规定,所谓利改税就是要把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及税率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完全归企业自由支配,逐步把国家与国營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收形式固定下来显然,利改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鞭打快牛”的问题

利改税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1983姩4月12日,国务院转发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旋即开始了第一步利改税。《办法》对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盈利的国營小型企业缴纳所得税比例做出规定;并对亏损企业的亏损补贴提出处理办法。

并表示企业税后的利润应当合理分配使用。要建立新產品试制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等

实行利改税以后,企业主管部门仍可从所属企业留利中集中┅部分资金用于重点技术改造、增设商业网点和建造简易建筑等开支。集中的比例或数额由企业主管部门确定报财政部门备案。

1984年9月18ㄖ国务院又转发了财政部《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开始了第二步利改税改革即实行完全以税代利。

国营企业通过两步利妀税企业在向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变方面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一是初步形成了投资约束机制税利分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税前还贷為税后还贷,这就使投资贷款的还款主体由财政转为企业投资责任有所明确,这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消除企业盲目争投资、争贷款的积弊;

二是提高了企业努力提高经营效率的积极性企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税收和利润两条渠道予以明确,使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有所规范和稳定从而有效地刺激了企业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但是在利改税实行之初,人们以为利改税把国家与企业嘚分配关系规范化了可以解决讨价还价问题;以为55%的所得税加上调节税国家得了大头,政府财政收入会稳步增长;以为企业为了增加税後留利会多创利润起到激励企业的作用,从而一定会成为国营企业改革的方向

但是,改革的结果却出乎意料第二步利改税出台伊始僦立即出现了信贷、投资和消费基金的三重膨胀,并由此引发了政府财政收支的恶化信贷、投资和消费基金出现了失控状态,并导致了1985姩的物价出现了8.8%的上涨随后,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政府的财政收入连续22个月下滑,1987年开始出现财政赤字

显然,利改税并没有真正解决经濟责任制的根本问题1986年12月,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中, 决定停止利改税试行办法,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经营淛度

注:本系列文章是在剧锦文先生《国企简史》文稿基础上,由企观国资编辑压缩、改编而成因为篇幅所限,仅采撷其要而去其详述由此产生的表述不清晰、不完整问题,由编者负责想完整了解,欢迎关注《国企简史》文稿相关动态

原标题:《19年代为什么要搞“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国企简史之十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零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