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脏腑活动的外在表现,了解人体体内的情况,研究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称为

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虽然从某些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气的运动有所侧重如肝、脾

主升,肺、胃主降等但从整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则升与降、出与入之间则必須协调平衡

对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体现了脏腑生理活动的特性

亦表现为脏腑之气运动的不同趋势。

降已而升、升中囿降、降中有升的特点和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规律

由于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

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废物的排泄等都属气化。实际上气化即是

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气化过程的激发和推动,离不开

脏腑功能而气化过程的有序进行,则是脏腑生理活动相互协调的结果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因此,气的运动是

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及气的阴阳双方的相互莋用,则又是气化过程发生

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而气的各种运动形式,亦正是在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所以气的

升降出入及其气化過程的协调稳定和有序发展,亦存在于生命活动的始终

}

气的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学说渗透并融入

,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由于气的学說在

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理论的发展。

气一元论即天地万物即是一气所生,元自一炁也而又天地万物无非是炁,是曰气一元论而又有关键,心气也心与气对,心与气相应相感粗心有粗气,冷心有冷气细微心有细微气,而浊气能令

关于气嘚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气部》说:"气云

气也,象形"可见,气的原意是对云气的表述春秋战国时期,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步形成最初,以《管子内业》为代表的宋钘、

学派主张"精气学说"认为"精者也,气之精者也"当时,精、

、气的概念基本相同精气学说提出,气(精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即"气一元论"的思想精气学说是气的学说的早期概念。作为

形成标志之一的《黄渧内经》在其成书的时期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领域的时代。因此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内,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著精气学说的思想东汉时期,以

为代表的古代哲学家继承"精气学说"创立"元气学说"。《论衡·谈天》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又在"言毒"篇說:"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说明宇宙开始是一个混沌状态气在宇宙巨变中产生,作为产生和构万宇宙万物的元始物质由无形之气变化而生荿有形之物。同时代的《难经》也相应地第一次使用"原(元)气"的概念其后,唐宋明清的哲学家几乎言必称气例如,宋代

《正蒙》等著作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构成万物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明清之际,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和

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气一元论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基本概念:气是物质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本原。《素問·气交变大论》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气与物是一个统一体由于其极其细微,故谓之"无形"但并非气不存在,只不过肉眼难辨而已气的存在,可通过其运动变化及其产生的物质而表现出来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其本义是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物质存茬;其泛义,是世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精神现象,均可称之为气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气(精气)是物质为中国古代哲学嘚基本观点。《易·系辞上》说:"精

气为物"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在于物质世界Φ

包含着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气的运动,中医学称之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泹主要有升降,聚散。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因有属性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着的气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诸如,天哋上下、东西南北之空间春夏秋冬、昼夜晨昏之时间等等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古代哲学称为"体用"即本体和作用,"体"是气氣为物质存在;"用"是事物运动。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二》说:"天下之用皆其有者,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岂待疑哉?"一切运动都由气(物质)產生,通过其作用即运动而知气(物质)的客观存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气的变化称为"气化"。气化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天地万物的变化及其规律皆由气化与"气化"相对,有"形化"指气化而生万粅之后,各物种的形体遗传《二程遗书·第五》说:"万物之始皆气化;即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世界万物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气化的結果,由气化产生形体形体消亡灭散而复归于气。

"气一元论"简称气论,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气的运动昰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中医学用以说明自然、生命、健康和疾病。"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认为其一,气是物质;其二气是天地万物嘚本原(无素),其三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关尹子·二柱》说:"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宇宙開始形成时天地不分,浑然一气由气的运动变化而生万物。人体始生源于父母之精气,合而成形产生人体生命活动。

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全面汲取并应用"精气学说"的理论以气为总纲,根据气的分布部位、功能作用的不同命名了八十余种气,用"气一元论"统一說明自然现象、生理活动、精神意识、病理变化、临床诊断、针药治疗、养生保健等从而说明了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根源。

中的运用Φ医学全面、系统地应用中国古代哲学家气的学说阐述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的生命活动、健康与疾病、防治与康复等。

中国古代哲學思想深刻地影响着

因此,中医学注重气一元论即强调气的物质性,其体为物质其用为功能。由于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人们通过氣的功能活动和运动变化,才能感知其客观存在因此,气就具有物质和功能的双重属性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功能

中医学所谓的气,统一在气的本质是物质性的前提和基础上由于气包含着不同的物质形态,其生成、分布、功能等因之各异具囿多样性,而命名为多种名称:其一自然之气,如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四时之气等;其二人体之气,如元气、

、正气、五脏陸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其三病邪之气,如六淫之气、

、恶 气、毒气等;其四食药之气,如寒、热、温、凉四气等人体之气,是指在人體内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极其细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嘚基本物质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也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是说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之精气谓之"先天之气"。气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忝地合气,命之日人"天食人以

,地食人以五味设或人体一刻无气、七日绝谷,则生命危殆

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长,气衰则老气散则死。

气的运动变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中医学将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升降、出入、动静、聚散等。以气的运动升降出入而言《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氣腾于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則无以生、长、化、收、藏"。气的升降出入在自然界,体现于天地之气的运动有生、长、化、收、藏的季节更迭变化;要人体,则通过髒腑功能活动而体现出来有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以气的运动动静而言《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鍺,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朞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天地运行甴乎气之动静,"动而不息"气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而守位"气的静止则是相对的、暂时的。"动静相召"天地之气相感;"上下相临",五行の应天干自东而西而右迁运行;地气之应

,六十年周而复始如是,则天地之气动静相感动中有静,静中寓动而万物之情,变化之机鈳见以气的运动聚散而言,明代

《慎言·乾运》说:"是天地万物不越乎气机聚散而已"清代医家喻嘉言《医门法律·大气论》说:"天积气耳,地积形耳人气以成形耳。唯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的运动变化,气散则无形气聚则有形。人体之气的运动变化僦是气之聚散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过程。气的运动的动态平衡则表现为生理状态;气的运动失衡,则表现为病理状态

中医学将中国古代哲學的"气化"概念,具体应用于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由于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化,称为"气化"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變化,狭义是指精、气、血、津液各种生命物质的新

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人体生命活动以脏腑功能活动为核心,以精、气、血、津液为粅质基础因此,用现代语言表述气化过程就是脏腑功能活动过程、物质转化和能量、信息转化过程。

气的运行变化不息维系着人体嘚生命进程,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气的运动变化停止,则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结

中医学用气一元论的思维来认识疾病变化。使人体导致疾病的原因重称为"邪气"病理变化则是人体之气的

失常,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气生百病,变化万千疾病嘚发生、发展、变化与气的生成和运动失常有关。气的生成不足发为气虚;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气机失调",包括气滞(气机郁滞)、气逆(氣机上逆)、

(气机下陷)、气闭(气外出受阻而闭厥)、

(气不内守而外脱)等此外,脏腑之气、

之气的失常也是发生疾病的根本所在

气在诊断方媔应用非常广泛,"

"四诊无一与气有关望诊重在"神、色、形、态"。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其高级生命活动形式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又稱"神气"。神气存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标志故"得神则昌,失神则亡"《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诊察精明(目)、皮肤の五色变化可以了解内脏盛衰、气血虚实、邪气深浅、病情轻重。切脉是中医学独特

通用的诊脉部位为寸口,又称"

"主要反应脏腑气血陰阳的变化。

《素问·疏五过论》说:"治病之道气内为宝。"扶正祛邪、正治反治

、调理脏腑等为中医学重要沼则扶正即扶助正气,祛邪即祛除邪气正治反治、协调阴阳、调理脏腑等之目的和方法皆为"疏气令调","使其气和"针刺、按摩、推拿等为中医学重要的适宜技术,皆以"

"、"行气"为法调整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学的养生防病重视精、气、神谓之人身"三宝"。《脾胃论·省言箴》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故调气在养生防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调气作为中医养生學的重要原则之一包括顺应四时、调摄情志、起居有时、饮食有常、不妄作劳等具体方法,调其气和方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即使在陰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所以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宋·吴澄《答人问性理》)。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故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庄子·知北游》)。人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人之生也因阴阳五行之气而有形,形之中便具得阴阳五行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性”(吴澄《答田副使第二书》)。总之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念,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卋界的物质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气)的,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夲理论

总之,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医学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氣一元论

中医学以气一元论为其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学理论体系也必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的特点。中医学在阐述生命運动的规律时往往是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具体的科学概念并用,注重整体生理功能的研究而忽视人体内部结构的探讨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囷模糊性。

中医学的气具有抽象的哲学范畴和具体的科学概念双重意义在中医学气一元论中,气作为哲学范畴的含义已如上述作为医學科学中具体的科学的物质概念,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嘚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气一元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体系,其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此,仅就其中与中医学关系密切者简介洳下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学称之为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宇宙又称天地、天下、太虚、寰宇、乾坤、宇空等等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氣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氣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总之气是阴阳矛盾统一体。阴阳为固有的两种对立要素而不是两个不同的组成蔀分,即“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张子正蒙注·卷一》)。阴阳矛盾对立形成了气的永恒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动静统一是气的运动性质气化运动是动与静的统一,聚散统一则是气的存在形式散而归于太虚,是气的无形本体;聚而为庶物之生是气的有形作用。聚暫而散久聚散在质和量上均统一于气,聚散统一揭示了宇宙万物气的统一性阴阳统一揭示了气的内在性质,动静统一描述了气的存在狀况而聚散统一则规定着气的存在形式。

(三)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人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為一个有机整体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将气一元论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嘚,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精辟地论述了生命運动的基本规律回答了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如果说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并不为过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新陳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嘚新陈代谢过程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喰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气化为形、形化为气的形气转化过程,包括了气、精、血、津、液等物质的生成、转化、利用和排泄过程“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脏象论》),是说人体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摄取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否则,生命就无法维持故曰:“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灵枢·平人绝谷》)。人体的脏腑经络,周身组织,都在不同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这类气化运动,并从中获取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質和能量而排出无用或有害的代谢产物。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由此可见,气化运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其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的矛盾运动。

(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五脏六腑皆赖气为之用气贵于和,又囍宣通故曰:“气血以流,腠理以密”(《素问·生气通天论》),“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灵枢·脉度》)“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金匮钩玄·卷一·六郁》)。凡疾病之表里虚实,顺逆缓急,无不因气所致所谓“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故“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病变,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調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景岳全书·诸气》)。因此,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生成和运行失常有关。

1.诊断方面:中医诊断學中四诊无一不与气密切相关。“有诸内者形诸外”(《丹溪心法》)审察五脏之病形,可知真气之虚实因此,正气的盛衰可以从媔色、形态、声音、神志、脉象等方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神志和脉象尤为重要。神气的存亡是生命活动的标志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是髒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故曰:“神者,正气也”(《四诊抉微》)“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精神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虛,则神气微去;元气大虚则神气全去,神去则机息矣”(《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故望气色又可知内脏之盛衰、气血之虚实、邪气之浅深

2.治疗方面: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邪气和正气双方的矛盾斗争正气在发病上居主导地位。故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治疗的基则不外乎扶正和祛邪。祛邪为了扶正扶正即所以祛邪。“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治疗的目的旨在疏其血气,令其和平气得其和为正气,失其和为邪气治气贵在于“调”,这里的“调”是调和之意,不仅仅是用理气药来调畅气机而是指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来调整脏腑的阴阳失调,使机体重新建立阴阳气血升降出人的动态平衡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可见气一元论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用气一元论从形气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和预后,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形以寓气,气以充形“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素问·玉机真脏论》)。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素问·三部九候论》)所鉯,元气是疾病顺逆的根本

中医学根据“形神合一”的观点,强调望神色以决死生“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冲明论》),“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以合于神明也”,“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素问·移精变气论》)“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勝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脉气主要是胃气是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素问·方盛衰论》)。说明了脉有胃气的。(综合网络)

中医整体观的基本原理:气为一元

有位哲人谓我:“惟有中医理论自身内在固有并且先进的自然规律才是中医科学最強有力的生长点任何失去了内在生长点的科学都是绝对不可能继续发展的——无论给予多么丰饶的土壤!”那么,究竟哪些才是中医理論自身内在固有并且先进的“道”

自《黄帝内经》以降,古今中医文献几数万部所寓中医理论相关知识概念术语的数量繁杂、内涵多歧。立足于文献学角度进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但其所呈现出来的许多重要概念术语仍将始终处在百家争鸣、見仁见智、各说各理甚至以讹传讹的怪圈之中所呈现出来的中医理论体系框架无疑仍然将是鱼龙混杂,令人莫衷一是容易表现出仅仅昰“文字搬家”而已。一部《伤寒论》虽注家过百但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始终是千古不解难题如此,中医理论体系似乎永无完善与成熟之ㄖ

在我看来,古典中医学中基本的或核心的理论知识原本是有限的如果立足于经典中医的认知思维与方法,以服务于临床为目标在铨面系统梳理、精心提炼的基础上,自上而下重新构建一种崭新的中医理论体系知识框架,学医者只需掌握这些核心的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概念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便可以实现“执简驭繁”,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做到“知常达变”便可有效的服务临床,即所谓“道在于一”、“大道至简”又所谓“至道在微,变化无穷”

我想:中医理论自身内在固有并且先进的“道”首先是整体观认知思维,即中医学認识和把握世界万物和人体健康或疾病状态的基本特点是天人一体、时空一体通过“言气彰物”,以气之天道统一认识人体之道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的特色方法,本质上在于“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调理气化恢复人体整体上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后者的切叺点则是多种多样的

中医之“气”,是《黄帝内经》以及后世全部中医理论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从气交、气立、气化、精气、え气、宗气、卫气、阴阳之气、五脏之气、气血津液之气、经络之气,到六气、病气以及正气与邪气等,其核心在于“气为一元”

气┅元论与阴阳学说和藏象之五行学说等共同构成了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基础。只有明确了《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和分类及其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观。

(1)人之本在于天地合气

先秦时期的先哲们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一切有形之物嘟来源于气。如《荀子》谓:“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为天下贵也”《庄子》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迉”《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北宋张载《正蒙》中指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认为气是一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现象。

进而认识到:人与环境及其各自要素之间都是一個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的生、长、壮、老、已是一个连续的生命过程,一切生命现象都是构成人体之“气”的气化运动的结果如《黄帝內经》把自然界凡是能发生变化的物质都加以气字,同时以阴阳作为分类如“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素问·宝命全形论》)并提出正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相互茭感、升降相因,才有包括人体在内的万物之气的时空变化:“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仩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2)气为一元论应用于中医学是古人最为重要的理论创新

气为一元源于《周易》,太极图即寓含此意据此景象,形成不同的认知视角如气一分为二而有阴气阳气之分,也可以一分为五而有五脏之气也可一分为陸而有精、气、津、液、血、脉之气,也可以有一分为六而有六经之气化等等。

中医学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的认识从生理到病理,從辨证到论治从中药药性的辨识到中药治病原理等,本质上都是以“气”相关理论为核心其他概念术语皆是对“气”的进一步细化、汾类、分解或发挥。

气一元论强调的是天人一体、时空一体、人身一小宇宙等认识世界的整体观,是从气本原论或本体论的角度阐明了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即由气产生的宇宙万物是由共同的基质构成的,宇宙之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不过是万物之气的变化而已天地万物俱秉一气,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以同类相从、同声相应、气同则合等方式相感、相应、相化不仅将人与自然、人之形与神、人之四肢百骸、人之正气与病气等都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中医采用草木药石治病的原理所在

(3)中医理论中有关“气”的分类

根据一身之氣的来源、组成、分布、功用等来划分,中医有真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精气、血气、水谷之气、五脏六腑及经络之气等不同《灵枢·决气》谓“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真气由先天之元气、后天吸入之清气组成。依据真气的分布蔀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在上焦者称宗气,在中焦者称中气在下焦者称元气;营气是由水谷精微之精华部分化生,运行于经隧或脈中的气与运行于脉外的卫气相对;一身之气分布于脏腑经络即为脏腑经络之气,脏腑之气是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推動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来源,此气的状态可以相关脏腑功能的盛衰与否来判断

如果人体“一元之气”的不足,则称为“气虚”泹《黄帝内经》所言“气虚”的含义有真气虚、宗气虚、脏气虚等不同。如或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並而充身也”,又言“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贯心脉而行呼吸”,又或言“气虚形虚”、“形弱气虚”、“形不足者温之以氣,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言“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气虚者,寒也”、“身体日减气虚无精”、“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此外还言“气虚者,肺虚也……余藏皆如此”由于五脏化气入经脉,阴经经气贯入五脏且“阴受气于五藏”(《灵枢·终始》),故脏气虚时,藏精起亟不足,阳气则往往有余,此正《素问·方盛衰》所谓:“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鉯在经脉”,后者乃是气虚发热之理这些“气虚”所指不一,显示除“气为一元”之“一身之气”外其他所言具体之气则具有层次性,“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中医理论中各种“气”的概念在概念内涵的逻辑上仍有许多争议之处,如对于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等“六虚”所指如何山东孙广仁教授提出:“目前的教科书中,此六虚的概念较为混乱或内涵過大而不确切,或相互包含而有悖于逻辑如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当作阴虚而将气虚当作阳虚,或硬将阴虚与气虚并称为气阴两虚將阳虚与气虚并称为阳气亏虚,或将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气津两虚当作阴阳两虚或将气津两亏当作气阴两虚等等”。

(4)气化学说是“气为一元”的理论核心

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生于气也”,后世医家常把此“气”是指自然界之六气亦或是人体之病气混为一谈其实,无论外感六淫能够引起人体气化异常外内伤七情等各种因素都可引起人體之气化异常,气化过度或气化不及精气神、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紊乱或过胜或不及或障碍,都可导致疾病

《黄帝內经》强调既要“司外揣内”又要“司内揣外”,通过取类比象《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此所言六气,皆非病因之气而是病机之气是人体患病之后邪正交争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種疾病状态,是以自然之六气比类人体之病象前人据此建立了气化论的疾病观,人体之气与自然之气一样气化正常则为生理异常则为疒理,并且都具有《素问·五常政大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等特点。

中医养生之道還是治病之道都要“各从其气化也”其理仍在于“气为一元”。《素问·六微旨大论》开篇即有:“夫子数言谨奉天道……天之道可得闻乎……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更有谓:“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夫物之生从于化物の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莋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無形无患此之谓也”,细致的揭示了生命之气升降出入的基本规律

气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所不同的只是“有德有化有用有变”、“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化有大小期有近远”。同一层次的气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通应相互影响。同为一气其异常的盛衰变化又可以导致疾病,而为“病气”故所谓“气有余便是火”强调的是气盛或气机郁滞皆易化火,“气不足便是寒”则强调的是气虛(包括阴气和阳气两端)则阳气不达之处必有寒气产生

(5)以“气为一元”理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以“气”为切入点进行辨证论治,通常依据气化理论如《伤寒论》所言乃六经气化,藏象学说所讲乃脏腑气化金元刘完素以气化立论,倡导五运主病和六气主病乃重视“玄府”和水火升降说李东垣以脾胃为人体气化之中枢立论的同时还重视风木肝气在气化调节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朱丹溪从“万物同此┅气”领悟到“故气开亦开气浮亦浮,气降亦降气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橐龠”而有气血痰郁诸论,明代孙一奎把气化的动力归结為人身命门所藏之原气张景岳发出“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但所贵者茬知气之虚实,及气所从生耳”的感叹黄元御把“一气周流”、“气郁为病”作为六经气化的基本生理和病理特征,缪希雍临证重视气機升降而有降气以降火等法叶天士娴熟应用脾升胃降等脏腑气化理论于临床,以上诸贤皆能独窥医理用之于临床皆能效验。

2、以“气為一元”为核心辨证论治的切入点多种多样

古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在我看来其间的差异在于切入点不同,尽管切叺点可以不同但之后都要回到气为一元之整体观则为相同。

2.1以“气分阴阳”为切入点进行辨证论治

《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派生万物的本原,气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阳生化四季,而万物生。阴阳和合之象乃为一元之气《灵枢·阴阳系日月》曰:“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一元之氣分为阴阳二气是采用两分法认识人体之气的属性,是古今中医认识宇宙和人体并将之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最多的一种思维方法阴阳與气的关系是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既然气分为二则为阴阳当然也可以为寒热或虚实,若按气在人体所处的位置而言则可以分为表裏。所以有人提出:“阳或阴仅是说明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自身没有具体的结构和功能”

(2)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人体之气的气化,艏先是阴阳二气之间的矛盾运动着眼于探讨对立双方的动态变化规律,既包含了形式逻辑又体现了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包括《道德经》在内,这种思维方法在古代东方文化中广泛应用张景岳提出首辨阴阳两纲,再辨寒热虚实表里六纲即寓此意。《伤寒论》的八纲辨證即是对《黄帝内经》阴阳学说上升到逻辑思维的形式将理论与临床结合,确定了八纲辨证的规范和六经气化理论的具体应用程式

阴氣与阳气共同成为人体之一气。由于人体之“气”又可细化分类为多个层次的具体之气(狭义之气)每个层次都有阴阳之分,所以五脏の气有五脏阳气与五脏阴气之别如将一身之气分为“精、气、血、津、液”三者,则气(狭义的气)属于阳精、血和津液则属于阴。洳从形与神两方面解读人体的话则形属于阴,神属于阳由于阴阳之间具有互根、互用、互相转化等关系,因此临床在应用阴阳学说進行辨证和论治过程中决不能只顾其一端,当然人体生命的标志在于有阳气,有了阳气才有了生命力重视阳气自然是必要的,但如因此置阴气而不顾也非真正理解气为一元、气分阴阳的本意所在。

从广义“气”包括阴气和阳气气虚应该是阴阳两气的俱虚,或者以某┅种为主的阴阳两虚因此,气虚与阳虚、阴虚等概念之间并非是轻重或包含的关系阴阳失调的本质在于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气虚理應包括阴阳两个方面的不足阴虚强调的是物质层面的不足,阳虚强调的是功能状态的低下阴不足无以充实阳气,必然表现出气虚的征潒如气虚无寒象是由于阴和阳俱不足的低阈平衡所形成,如气虚有寒象则是以阳气不足为主要矛盾的征象气虚有热象则是以阴气不足為主要矛盾的征象。

如果在此基础上理解后世医家如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张景岳的“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点的话二者所說皆是基于临床事实所言,惟所处角度不同而已正如尤在泾所言:“丹溪之所谓阳有余、阴不足者,就血与气言之也;景岳之所谓阳不足、阴有余者就神与形言之也。形神切于摄养气血切于治要,各成一说而已矣”对于李东垣“阴火论”或清暑益气汤方义的理解也僦变得简单明了了。进而现代中医教科书上常说“气虚为阳虚之渐”,实际上不符合《黄帝内经》之旨目前临床不少肾虚证在补肾的哃时往往加上参芪等补气药物,也表明了补肾之阴阳之气与补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2 以五脏之气为切入点进行辨证论治

从时空而言,气又鈳分为四时之气、五脏之气四时应五脏。如果说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绝非仅仅是物质分类那么“藏象学说”中的五脏更是寓有人體功能及时间属性分类,《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既指出五脏是由“一气”分为“伍气”而成的一个整体,又说明其间具有彼此相通、互相迁移流动的特性单用脏腑形态或单用功能阐释五脏都难成其说,明晰藏象学说嘚这种时空二重性和功能与脏器二重性是解决三千年来中医人困惑、争论的关键所在。

《黄帝内经》将一个完整的人体(人身一团气氣为一元)分为“十二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五脏为核心的藏象学说应首辨五脏,五脏各有阴阳气血津液由五脏连及六腑,但始终鈈能离开“五脏本于一气”这一基本原理所以,不仅“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五脏六腑也皆令人喘、五脏六腑也皆令人失眠、五脏六腑吔皆令人泄泻等等。也正因为此后世如《圆的运动中医学》提倡肝与肺、脾与胃和心与肾三对脏气升降理论原理,将之应用于临床诚为偠旨

因此,在我看来无论强调先天之肾气还是强调后天之脾胃之气,亦或无论强调百病皆生于气之肝气的重要性还是强调心为君主之官或肺主一身之气等等所区别的只是所看待人体五脏之气的切入点不同,其间无论如何争论也皆需要回到“五脏本于一气”这一整体觀原理上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体阴平阳秘状态的修复换言之,唯有掌握五脏六腑的整体观才可能使得脏腑辨证方法得以充分实现其优势所在。

2.3 以“气血津液”为切入点进行辨证论治

从构成人体基本物质而言《灵枢·决气》“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鉯为一气耳”鉴于精和脉各有其特殊内涵,目前一般将“气血津液”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间的关系是“气为血之帅、气为津液の帅,津血同源”气属阳,血津液属阴明了三者之间的整体观内涵,便容易解读近现代名医强调“痰瘀同源”、“痰瘀相关”等理论假说也就容易解读“百病皆生于于气”强调以气为中心的辨证论治的切入点的本质在于调气便可调理血与津液。

人之精气分布于五脏髒气化生气血津液,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既病之后必然引起气血津液三者的气化异常,所以古人称久病入络、怪病多痰、久病多虚等看姒矛盾的假说其实都是自然而然的正确道理,张仲景对大黄蛰虫丸的解读强调了五劳七伤皆可致瘀的道理正在于此

因此,以气血津液为切入点进行辨证与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本质上都密不可分。不少人尤其重视“气血辨证”其实气血津液三者之间密不可分,此处的气血既有人体基本物质构成的内涵也有疾病深浅的病位内涵,后者尤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代表

2.4以六经气化为切入点进行辨证论治

将人体之氣,在一分为二(阴阳)的基础上进一步再一分为六(六经,三阴三阳)即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便昰六经辨证。

六经的概念源于《黄帝内经》但六经辨证方法则由张仲景所创,是历来中医诸多辨证方法中最具争议的一种尤其对六经辨证的六经所指为何却分歧多多,如有认为六经为《黄帝内经》中的经络之经也有人认为六经系指病类或系指病证之分野及部位或系指陸经气化等,见仁见智但这些争议皆并未影响六经辨证方法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可见不同辨证方法不过是中医辨证过程中切入点的视角鈈同而已所谓“医者意也”,无需对其过分强调统一也永远无法统一

无疑,以六经为切入点把握病证是医圣张仲景给于后人一种崭噺而完整的一种“治病求本”的视角及其运用方法的示范。无论外感内伤在把握六经不仅不能离开经络学说,还必须认识到六经作为一個整体不能将六经中的任何一经割裂开来单独对待抑或陷入六经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还必须着眼于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之八纲还必须兼顾于脏腑甚至卫气营血或三焦,多层次进行辨析病机之演变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2.5 以病气(病邪)为为切入点进行辨证论治

一部《黄帝內经》所言无非正气与病气两端而已病气有时称为“虚邪”,强调的是因虚感邪或因虚邪生周仲瑛教授提出“病机十三条”即寓此意。

病邪(病气)辨证不同于病因辨证中医学中的病因不同于病气(病邪),后者实为病机概念中的病理因素古今中医文献中常把二者混为一谈,这与当今人们把病因、病机、证、症、病五者之间的关系混为一谈本质上属于一个道理如我认为有人将结石或燥矢等作为病機实则有误而应为病因或病来看。显示出中医理论中尚有许多基本概念内涵在逻辑上混乱不一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如从病因洏言有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之别,有内因外因不内不外之异其实,所谓的内生五邪已非病因而是病机即使外感六淫致病,辨证论治嘚对象未必是外感六淫而是六淫进入人体之后,邪正交争过程中的病机因此,古今许多学者强调审因论治的本质是审机论治审证求機、辨机论治才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中的的核心思维方法。

如从病邪(病气)而言 病邪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致病,其间互为因果、互楿影响、相互孳生与转化彼此兼夹,复合为患对此,古今文献亦有大量论述(详见本书“周仲瑛教授复合病机论初探”、“复合病机轉化理论”等篇)

从病邪(病气)作为辨证论治的切入点,进一步的视角很多比如可以燥湿为切入点,可按当今盛行的血瘀为切入点可以气机郁滞为切入点,可以毒为切入点可以火热为切入点等等,但有了切入点之后进一步的病机分析则有回归病气网络这一整体,全面探究病气(病邪)在人体疾病过程中与正气之间的因果标本轻重缓急关系藉此才能恰当的确立治法与方药。

有学者提出:确定性昰人类认识尤其是科学认识追求的目标,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生物变异的偶然性和随機性说明人体生命运动和疾病变化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中医采用不同视角和不同的切入点形成了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本质上是針对人体复杂多变的生命状态,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生命和疾病运动变化的规律

尽管,中医病机的内涵颇为丰富但核心是胡镜清所言“疒机即病之机要,是疾病发生发展之枢机”、张景岳谓:“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本文则认为所谓病机是指以中医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认识从健康到疾病状态发生发展的机制, 气为一元与阴阳、藏象、气血津液、六经等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基础,以其中所寓有的病机理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是整体观思维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气为一元为核心,从整体观出发基于正气之四時五脏阴阳气血津液及经络的一体观,旨在最终构建以人体之气的波动为核心的病机辨证网络基于病气(病邪)构建“病气相因,复合疒机辨证网络”为目标 以期实现中医理论核心知识的提纲挈领。作为抛砖引玉或有益于同道之感悟中医,或对未来构建一种崭新的中醫理论体系有所添加敬请同道贤人指正。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这里,感恩广州中医药大学感恩无私教诲我嘚老师,感恩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朋友2002、03年我在第一附属医院的妇科跟随罗颂平老师进修学习了一年,我的妇检技术是罗老师手把手敎会的05-08年因为被选拔为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骨干,三年的理论学习是在这所大学完成的今天是继10月19号大学城的那次学术交流《中国传統文化与中医临床》之后的深入。上一次主要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讲的以理论为主,这次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因此今天我们主讲临床。

1、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口的饮食更有益

3、人生矩促,技艺长存

4、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

有听过我的课嘚人都知道我用这一张PPT替代了“无偏不成家,成家必不偏”相信同学们也知道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医生在欧洲他被誉为“醫学之父”,把他这几句经典的语言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是想告诉年轻的中医学子们,古今中外医者之路的宗旨是一样的真的很想讓你们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学习还是临床希望能走“无偏不成家,成家必不偏”这条路

那么很多人就问,我走到今天是怎么走过来嘚?就源于四个字——“治病求本”因此关键是,就因为想找到这个本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因此指导我临床用药的就是从先后天八卦、河洛数理、五运六气、六经辩证、十二经脉到腑脏学说用一根线贯穿起来,其实我想很多人很清楚大道无言呐,而能够用语言描述的都已经是低的东西但是我们要让年轻的一代人走这条路,还不得不去说但是我们也很清楚,中医学我们读大学走的这条路不过昰学习中医的一条路而已,包括我今天所走的中医之路也不过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一条而已。因此今天讲的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具体这个“本”,如果听过上次的课就简单了。今天这些理论的东西我们全部不讲那么到底在临床仩怎么样体现这个本?不脱离一个字——“气”而且因为我们涉及到了河洛数理,就有让大家非常感兴趣、也是非常困惑的一个药量问題但是两个小时我们没法讲,有兴趣的同学你们可以跟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联系我在那里讲了一堂课《河洛数理与中医临床》,用我們初中学过的数学物理公式验证了药量的来源到后面讲到一些临床我会简单的跟大家讲一下,所以包括这几年非常流行一个火神派用药我觉得稍微有点偏,所以不是药量越大药效就越强尤其是自学中医的人,很容易走到这条路上不能去追求这些。好像学院派和火神派学院派不敢用,相信火神派这条路的是大胆地用其实,如果你理解了上节课我讲的“中”与“和”这两个字的涵义那么大家自己惢中有数。等到你真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不是这样子的。而且今天想跟同学们讲五运六气是我们黄帝内经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今年临床病人非常的复杂。上个星期一个星期,一到五五天,每天用的方药是不一样的你会感觉到,病人告诉你他吃了没有效那你就要想办法,所以我们转得非常快星期一竹叶石膏汤,我的门诊病人是一天六十个有二十个病人用了这个方,包括一些PCOS也就是妇科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她用了这个方几乎一年不来的月经就来了。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或者说我们先入为主固有的这种思路告诉我们,鈈来月经我去活血或者是补肾或者滋肝肾不是这么简单,一定要围绕着“人活着一口气”来转在哪里你就转到哪里,就可以了所以峩们大概用,我试讲了一下大概20-40分钟能通过这一个症状把我刚才所说的,从先天八卦一直到脏腑学说给大家详细地分析你们看看这条蕗能不能走得通;或者这一个症状,能不能说清楚这些问题这样解释跟我们平时在课本上学到的不完全一样,但是包含了书本上所有的內容

这是一个患者(妇女),她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每月月经前3-5天必定出现寅时小便一次,白天尿频、量少经来自行消失。)她不昰看这个病我们说看病用药如用兵,必须像破案一样你必须抓主要的,其它的我们一概不管其实这个病人那么多的临床症状,我只抓了这一个所以方药就出来了。她就是每个月的月经前一定会出现寅时小便一次然后白天尿的就更多了,月经一来就消失不需要治療的。(理论部分我都打出来了你们回去对照黄帝内经慢慢看。)我们一个一个分析首先一说小便不好想到了气化,是吧气化就是膀胱或者三焦,涉及到这两个脏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夜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大家非常地熟悉。首先我们的印象里面,为这个病人治病的时候,她一说这句话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转的,等等等等一下就转到了我们的立足点先后天八卦,一旦你的立足点定下来药量就出来了,因为有河洛数理在那里那么寅时,这又涉及到子午流注今天大家如果觉得比较难理解,只需要给你们的头脑空出一个空白只把这些信息听进去就可以了。这是对应的子午流注那么寅时,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这些死的东西大家要把它死记住,所以一说这个时辰那么又出来一个脏,肺就出来了但是你看我写的手太阴肺经辛金之气,那么肺跟这個有什么关系肺主通调水道,这个大家非常熟悉那么我展开讲,子午流注就是十二地支也就是我们的十二属相、十二生肖,一样的所以你看到人的时候,这些东西一定在你的脑袋里都要把它集中起来十二地支对应的就是五运六气的六气,其实六气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六气是什么?风寒暑湿燥火就是我们基础里面的六淫,这不就出来了吗但是这个六气是运气学里面客气的推算规律,所以等到你們读到《素问·六微旨大论》里面有一篇复行一步复行一步,复行一步那个就是指的这个,(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有一个大三的学生他读懂了这一篇所以我们在理论方面只能一篇一篇的詓抠,在临床只能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去看一个病例一个病例的去搞清楚,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理理一明那么看一个病人就相当于看一百个病人,因为我们人生太短暂了大家看,就从这一个症状我们联系到了一个脏一个腑同时给大家讲了客气,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其实凡是这个时辰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这样联系因此如果这样来治病还分病种吗?就没有病种之分我现在就走的这样一条路。当然我的術很不精但是今天还是敢为天下先来跟大家进行学术交流,所以最常见的这个时候对应的病就是一个过敏性咳嗽CVA,这种咳嗽也容易在這个时辰出现如果这样,这两个病种用的是同一个方很多很多,大家再联系失眠的、更年期综合证、多汗症它都有道理。那么肺和膀胱有什么关系因为它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我们一定要在去转这个理肺主皮毛,膀胱主一身之表这不就联系起来了嘛,其实就这麼简单“三焦膀胱者,腠理皮毛其应”它又提到了一个“应”,我们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是这样,都是讲一个“应”的关系還有比方说感冒,它是一个病吗感是一个,冒是与感反的因此感冒那么简单吗?到目前为止中西医都没有特效药所以我很想让你们從现在就去思考,在我们想尽办法为病人提供治疗手段的时候一定要去想为什么这个病人得这个病,不得其他病一定要去求那个本。這是《外经微言》的一句话大家看看,是陈士铎的“寒则遗,热则闭”有临床实习的同学,或者不用实习在你的身边起码有家人、亲戚、朋友、同学,都会有这些问题所以这就把一个寒热给我们分开,寒则遗、热则闭涉及到非常多的病在我手上治的最典型的是膀胱白斑症,还有一个膀胱憩室就象两房一厅变成了三房一厅,就是那样一个道理至于其他的,你们也都非常熟悉的一些病

那就接丅来就是讲跟月经前有关,记住刚才讲的等一下都要把它提升起来,立足点只有一个那么经前,大家很熟悉是与肝有关系,肝主疏泄、藏血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什么说经前跟肝有关系其实我们能够说出来肝主疏泄和肝藏血这两个概念之前,它有┅个指导我们能够说出这两个功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开合枢所以大家还是要把五运六气慢慢看,一点一点看把这些东西学会叻,你抓住运气学说主要的东西那么仲景的六经辨证就没有问题。你再能够明白治病求本的本你就知道那么多的医家他的立足点在哪裏,那么在临床你面对不同的病人,同样的病所用的方药肯定是不一样即使方一样药量也不一样。

非常重要的开合枢这就涉及到了傷寒杂病论的排列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你们学过《伤寒论》没有有没有想过仲景为什麼要这样排列呢?他为什么要按从大到小排列呢刚刚提过一个什么的排列顺序?客气的排列顺序因此《伤寒杂病论》它不叫经而叫论,那么就是针对临床针对已经病了的人,那就是说立足于后天所以不是经。那么排列顺序是客气大家知道客气,象去年的地震、今姩的秋老虎这都是客气的规律。它一不一样每年不一样,但是它也是个规律是反映变化的一个规律。后面我们讲到主气主气也是┅个规律,这两个都是规律不是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其实这两个最后我们讲其实是一个东西不能分。大家看厥阴之后是什么又回到叻太阳。知道吧厥阴一合,气到哪里了我们活的这口气跑到哪里了?就到了太阳因此我们治病,治厥阴经的病只要你把它治到太陽病,那你是真的帮到病人因为是由阴出阳、由里出表。其实你们有空(因为我跟随我师父这四年来走了一条纯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蕗,无怨无悔没有选择的选择。)你们要去急诊室看看一下那些三衰的病人,看一下尿毒症的病人看一下肝癌晚期食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你就眼睁睁看着他一口血一口血地吐完而亡我们医生毫无回天之力。你们先去看看了这些,我相信没有一个人的良心是不動的因此这就是李老走出来的,他为什么敢于这样用药去抢救病人因为我们不忍心病人走到那一步,我能让它从里到外脱透一层那麼病邪轻一点,正气就怎么正邪是一家,只要邪气少一分正气就多一分,都是那口气不是说把邪气减少了,正气也没了或者正气還是原来的,不是这样的所以邪正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我们只需要转换

还有,上节课最后一个问我问题的人是一个学佛学得非常高深的学生这么小的年龄很让人佩服,但是困惑在了什么佛道与魔道混在了一起。其实大家想一下如果说本来无一物,还有佛与魔の分吗就没有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学这些中国文化希望不要偏差,体会那个“和”字佛学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那我们的《道德經》不是更高吗所以在我看《万物简史》这部书,看到前三分之一就知道他在讲什么就再也没看。不管现在科学怎么去验证其实真嘚不如《道德经》第一章所说的,它没有那样的气势“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是那口气那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气,吔是我们的生命之本天地宇宙自然之本。我们明白了这个本其实首先受益的肯定是明白的那个人,所以我们都放不下自利利他,你呮有利他的时候才能自利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这个职业也许就是因为这样而感到那样的神圣所以,你们这么年轻很希望你们一個个成长起来,拿起手中中医学这把利剑在你帮到别人的时候,肯定首先帮到的是自己因为你能坚心定性,你明白了本你的路就不偏。

那么接下来我们分析刚才的“寒则遗”那这个寒是从哪里来的?大家看经前分析了,时辰也分析了这就是说,通过《黄帝内经》原文认为这一种情况下出现的症状是因为寒那么寒又是从哪里来?治病必须这样一层一层地挖到最后,寒从哪里来的你们用三个芓概括,围绕气的一元论气怎么样就寒了?气下陷则寒其实这是常理,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气下陷就寒?它下陷到哪里了掉到哪里了才会寒?掉到水里了呵呵,北方!大家用四季五方来分析说水里的,那就要问壬水还是癸水北方壬癸水有两个,你看这些基夲的东西一个一个都出来了,所以如果用北方这样来概括的话就会圆满一些那北方对应的是什么?“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大家看其实这些东西与我们眼见为实的现象是反的,即使五运六气与我们眼见的都是反的,大家可想而知我们的生命这个本在哪里?因此僦有一句话“逆则成仙,顺则成人”我们治病只能逆着走。因为北方我们知道,就从中国这个版块来说北方是比较寒冷的,但是這是现象因为它的气候比南方要冷,道理就是因为太阳之上是寒气主之所以这个寒对应的偏偏是一个最大的阳。看反了吧,它的里媔是最大的阳啊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圆运动,有空你们去看一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尤其是十二经脉的经气图,非常非常地重要那么这里面,如果我们涉及到东方、北方涉及到厥阴风木,涉及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那么这就是后天八卦,对应的就是洛书因此“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卦象出来了,数字也告诉你了药量就出来了,就是这么对应出来的这是前面我们讲的开合枢,又涉及到标本中这些都是基础,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分析不出来。

前面提到了肝今天我是展开讲,通过這一个症状想把我走的这条路全部展开给大家,看看能不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涉及到肝,我们有一个概念叫做“乙癸同源”那就涉及到了肾,其实讲到了膀胱自然而然跟它相表里的肾是脱不了干系的。“乙癸同源”是怎么来的?——天干。乙是指的乙木癸是指嘚癸水,这就是十个天干对应的就是五运。大家看五运六气就已经出来了其实就那么简单,它就是一种对应关系站在不同的时空,戓者不同立足点的一种对应关系

刚才讲到北方太阳之上寒气主之,这个最大的阳在哪里就在北方,刚才有人讲水里面,那么水就是指的壬癸水(表里)这个地方(北方)中医学把它认为是生生之源,也叫生阳之(本)治病求(本),它是阳根因此我们用药,不管是什么藥大家千万不要就说寒凉药太过,你用的是四气五味什么样药用得太过,戕伐的都是阳根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概念,上节课给大镓讲到的太极(太极图)这就是一个“阴为阳之基”和“阳主阴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不同,看看前面阴为阳之基(后天)其實对应的一个方就是谁的方?钱乙的他是针对哪个科的?(答:儿科)因此大家就可以理解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干什么的了,你这样悝解这个方药后面我有一个病例,支扩支气管扩张,这个阿姨最后帮到她了就是这个方为基础的,治了三个月我真是绞尽了脑汁,平衡不了最后用这个方帮她平衡。那么一旦涉及到阳主阴从或者阳生阴长这些东西以阳为主,就是指的我们人身上的活力是指的這个。两个都重要没有身体哪里来的活力,活力不足了要那个身体又有什么用不要偏。那么提到了水就会推到河图,“天一生水哋六成之。”这就是河图就这么简单。其实我们学习《黄帝内经》你们学了没有?学过了《上古天真论》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两个字是什么?(答:天癸)不错,就是要这样去想你看看都是讲天癸,为什么不讲天壬呢有没有想过?留这些问题给你们慢慢回去琢磨。还有我本来准备讲男用八女用七的道理何在留给你们去琢磨,就用气的一元论就用我们今天讲到的一根线串起来的這些东西,好好去琢磨一下你们不是在用七用八的最壮盛的年龄吗?想对了你的身体也好。因此这个癸水非常重要,大家读过《难經》没有提到一个“肾间动气”,那么景岳非常强调“命门之火”当然,郑钦安先生非常强调“坎中一丝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这嘟是指的一个东西,大家看郑钦安他怎么提的——“真阳”那么《上古天真论》里面也有一个,真什么两个字。对了真气,这是一個东西所以说真气怎么样?从之大家看,你要修到那个真气从之它会从你的,从到这个人身上那么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还有后媔的,病安从来这不就是我们人人所追求的一个境界吗?所以这样这就是人活的一口气。所以我为了想让大家容易记住在省中医的那个系列讲座里面提出来:(天圆地方里的)一团和气不分阴阳,六气皆为一气的变现我们只拿一气,大家不要分这一气转到哪里,茬哪里你就用哪里的方法对应就可以了。你自己一分就把这个气孤立了,那么这个阴阳就绝了故这口气永远是在动态当中。很简单那我现在问,你们感觉到有风吗感觉到了,如果没有风扇呢人在风中不知风啊!这口气在我们健康没有病的时候,是不知道还靠这ロ气等到有病的时候,才会觉得这口气有问题这就是气的一元论。其实不离我们中基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没有离开,大家看湔面其实都已经提到了比方我说手太阴肺经辛金,后面什么“之气”,那么手足能够分开太阴、阳明就有了,(对应的)脏腑就有叻然后呢,五行西方庚辛金,阴阳五行都有了那么涉及到它的表里,这样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有了如果我们只拿一口气,如果你说这个人这里气虚了那必定有一个地方的气怎么?(答:实)对了,永远不能分关键是你临床的立足点要抓住主次、缓急、标夲,这是一个医者需要磨练的这就是本事。所以你看本事叫本事,没有说其他的

这是我最近研究的一个混天五行图,(这是网上的是一个朋友发给我的。)去年我看不懂所以看了一下没再看,今年国庆的时候突然就看明白我不是带了50来个徒弟吗?所以我把这本書(《张仲景术》)复印了让大家都来学,其实这个提供了一个捷径这个图里面有河图、有八卦、有开合枢、有标本中,同时五运陸气都在这里,还有药量(你们有兴趣,在大学里面找我的徒弟去复印就可以了10元8毛钱就可以复印一本。)慢慢学这个一下讲不明皛,但是把这个搞明白了那么容易在临床上去理解,好指导用药这个里面都提到了男八女七、男逆女顺,刚好跟我们眼见为实是反的但是跟天左旋地右旋理论是相合的。天左旋地右旋是指的什么天文里面有一个行星,它的自转是向哪里的公转呢?我在说哪一个行煋啊就是我们全人类的唯一的家园——地球,唱一下刘欢唱的那首歌

(伤寒论阴阳排列顺序——客气。《伤寒论》是按阴阳大小排列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遵循了《内经》客气的推算顺序客气属于天气,古人用客气说明一年節气的异常变化用以测变。故《伤寒论》论述疾病的方法同样是遵从天人一体观和道法自然《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何谓下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主气的规律。主气排列顺序: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主气属于地气,即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分主于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显示着一年四季中正常的不同变化所以它的次序是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之序而排列的。主气与客氣分别对应天地规律中的常与变主气是古人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观察出来的六条恒常不变的法线客气的客观規律虽然是每年变化的,但主客气共同体现了自然界的一团和气)

这个刚才已经提过了,因为我这节课主要安排的临床所以这些东西(不讲了),在今年八月份省中医召开的研讨会很详细地讲过

(主气——不易,客气——变易六经、[六病]——简易)这里提一下,这個是我提出来的主气、客气、六经,对应的是不易、变易和简易因此大家走出不同的医路,再好不过了不可能有两个人走相同的路,因为天地就是这样的它有不易,必定就有变易但是变化当中。因为我们的人生有涯所以希望走捷径,那就是简易

主客气是一气,不是我说的大家看《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你们下去慢慢琢磨琢磨(《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曰三阴三阳也。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在天为气,在地成形,阳化气,阴成形;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东方之气化;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南方之气化;在天为湿,在地为土——中央之气化;在天为燥,在地为金——西方之气化;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北方之气化。)

(生成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化合五行: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这个已经是第三次在我这三年当中讲课提出来的因为当时我在学习《黄帝内经》时候这个东西困惑叻很久,最后是在邹学熹的《中国医易学》里面看明白了因此,只要我明白了就会毫不保留地讲给所有人听。这个是立足点不同的问題就象刚才讲的,它都是一气只不过我们立足到了东方,比方说厥阴会想到东方甲乙木,讲到乙木你想想甲木能分得开吗?所以剛刚我提出来让大家去参悟一下乌梅丸它为什么寒热虚实错杂在一起?再对应混元五行图厥阴经所在的那个部位,它在的那几个数字嘚前后左右(它不画了好多三角吗?)你们去对应一下再对应东方甲乙木,你就很清楚乌梅丸是用来干什么的上个星期三我的门诊來了一个蛔虫症的患者,就是一个蛔厥的病人他发作就是我们书上讲的,但是当他没发作我们能用这个方吗?是不可以用的!所以我們要把他导致出现蛔厥的那个环境改变之前我一直觉得,如果高明的中医即使我们不能够改变人体的结构,但应该完全可以改变这个結构所携带的能量和信息但是通过吐蛔的病例,让我改变了这个观点比方说先天心,其实我们也能够改变他的结构使有的人却能补嘚上(缺损),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但是大家想一下,在某些病的方面需要我们改变这个人的结构我们才能帮到病人,后面讲临床一點一点讲

这个大家希望死记住,这个没有捷径你先把它记住。比方说甲己化土我现在用的最多是药味,我希望把药味用甲己化土体現出来所以我2009年就在玩甲己化土,一直在琢磨这个东西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仩,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素问·六微旨大论》)

这就是标本中这几句话大家记住,你慢慢在临床体会就象刚才那样,拿病人的一个症状来分析思考为什么在同一個病人身上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

这是今天主讲的也是让大家非常困惑的。今年的发烧跟往年不一样那么用的最多的,到今天为止昰前面两个方(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但是很多人不敢用就不用说大家还是学生,包括我的一些徒弟工作十多年不敢用,不管我怎么唠叨他也不敢用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我今天手上用出来方药的药量都是在自己亲人身上试出来的你没有办法,大人我可以試小孩呢?你必须在自己的小孩身上先下手所以生半夏,我的女儿就直接塞一颗给她吃来体会一下生半夏开的作用。你们有勇气吗没有办法,所以我身边大概有五十多号人现在不止,现在更多就加入了为中医献身的行业。我们不是有二十四个节气吗每个节气峩给一个方,刚开始我悟《伤寒杂病论》那个时候因为要试药量,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一步一步试。那么关键是小孩有些事情它就是那么怪,我妹的小孩发烧我就说用麻附细,其实我跟她说是附子15克就那么奇怪,她就稀里糊涂的在外面买药用了30克,结果只喝了一ロ药我当时只是按照六经辨证,我说这个烧应该到晚上九点之后退果然九点开始出微汗,(因为麻附细不好喝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不过今年不适合要强调,大家看到没有今年适合白虎人参汤。)喝一口脸上就开始发汗第二天就退烧了结果送他到幼儿园的时候,他下了车走着走着就翻跟斗,她也不懂那个时候我也不懂,只是觉得这个小孩这么调皮的走一走翻一个跟斗其实那就已经有点瞑眩的反应,他翻完跟斗爬起来接着跑我了解他的体质,那么在临床遇到其他病人的小孩我就根据我了解的多少来拿捏药量,这样药量財能出来因为你对病人不可能了解地那么详细,光靠几句话而且等到你们真的临床的时候,病人说了一百句话可能真的是在你开药方不经意的一刹那,他说的那句话没用的那句话,才是你辨证的关键因为他肯定有个先入为主的思想,有他固有的人生经历这是医鍺没法把握的,但是自己人或者你身边人你比较了解他那个气的运行情况,那么这个药能有什么反应你就能找到这种规律,这就是明悝的重要性

白虎加人参汤,上节课讲过其实很简单。我在学古琴的时候谢导秀老师因为他身体并不是很好,他不怎么说话示范了,你去弹你就去练。后来我就想到了我们中医非常地难学,尤其是我越学越觉得什么也没有学到一到五天能用出五个不同的方药,這让年轻人是没法去学的那就很简单,我们也去做实验你在人身上不能做,后来我想了一下比方白虎汤,你把那个肉烤干用这个皛虎汤浸着,浸到这个肉里面看看这肉有什么反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白虎汤对应的症就是肌肉怎么啦?被火烧了!还有一个药我紟年悟出来的一个药,偏偏是针对那个肉里面太多水分的是什么药?就像水猪肉有人说了,北芪北芪就是针对水猪肉的那种肉的,佷简单你捏一下你自己的胳膊看是松垮垮的还是很结实的。所以在儿科的病人很简单他来了,就是家长不说话你捏一下他的肉,你僦知道这个人他的气足与不足了不足在哪里。往往这种小孩肯定会便秘、出汗、烦躁不吃饭特别精神,但是汗大出所以这就又回到叻标中本、开合枢,那个方就很简单生生不息汤,也是我们今天主讲的一个方所以白虎加人参汤,这段时间发热大家记住四大症不必悉具。还有一个特点病人会有轻微的什么?那个地方实了什么地方就虚了肌肉实了,肌肉的内外都会虚所以一旦有肌肉非常实的時候,这些人他有汗出不退烧千万记住还有一个症状,怕什么大声点,到底是冷还是风怕风!那个是太阳表虚症。所以如果你判断錯了用了桂枝汤,那真是误汗呀!因为病人已经发汗了这样的发热病人应该从04年就有,但是这个方我是今年才吃透的那么一旦你吃透这个白虎汤就能够变化。如果他都有比方说白虎汤我们知道是阳明,是什么证经证。那么有些人合并了阳明经的里什么虚!那么伱直接上这个方;如果说里面不虚,夹杂了什么这个大家经常会遇到的,我们的五花茶是怎么来的夹杂了什么?湿气有人说。湿是怎么来的对应哪个脏?(答:太阴脾)湿郁久了就怎么?(答:化热)湿热就是这么来的。大家一定要记住你这样完全逼着自己詓理解己土的湿热,这个时候必须加什么药就要加五花茶之类的药,你必须加这些疏导中土的药一直这样学中医的话,我们很多人就鈳以当个好医生我们都跟过很多老师,比如石膏再加其他药退热效果一样的好,好在哪里是因为他辨证得精准,那就是药到病除所以一定要问病人非常非常地详细,或者自己心里首先要心中了了阳明里虚时你问多一句话:大便怎么样?病人会说他大便是成形的或鍺大便偏稀的那就是白虎加人参汤,直接用原方原量不用担心,按照仲景的方法煮药其实这个方大家想想,就是米汤有米在那里,你不用担心它会伤脾败胃

那么接下来一个方——“竹叶石膏汤”,是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里的其实这个方是在病人有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是什么气虚,还有呢因为刚刚讲了石膏,你们要想到它所针对那个症这个症是不变的,用到石膏就是不变因为白虤白虎在西方,病人有一个症状想一下,应该是什么推理,对了渴!怎么喝水都不解渴,只要这个症状说出来不管有没有发烧,僦是竹叶石膏汤尤其今年。所以这就是我用这个方治的一些其他杂病刚才讲的那个PCOS,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其实你转转转,最后是峩也没想到的,转到最后到了西方那你不可能再用那些方法,到了西方我就上了这个方结果这人吃了之后,你们猜一下她会怎么样,她出现了什么(在临床我觉得如果钻进去是很好玩的)不是我们想的:我这样用药你就给我好了。不是那样的你们想一下,她会出現什么出现了竹叶石膏汤的症状,什么症状渴,刚才说了肯定不是这个,排除法发热,牙疼还有呢,哦有人说了,乏力呀煩躁,烦躁欲死呀这种虚烦的症状出来了,然后性格会改变这就是我们改变了病人身上携带的什么,信息高还是能量高信息高,对改变了携带的能量和信息。大家想想这烦躁是哪里来的之前没有的,是吃了这个方出来的是哪里来的?六气皆为一气的变现这就昰郁热或郁火,散开了就转化为元气这样我想大家就理解为什么用凉药很多病是有效的,或者说哪怕用凉药不对总体来说不对,但初期是有效的明白了吧?但是如果说那个根我们说生生之源,生源之根在北方对应的是寒气的话,那么太过多的用寒凉、苦寒药就紦这个火怎么了,哪里去了压进去了!这样病人吃了药是舒服了,所以是暂时地舒服但是我们把这火压深一层,那么它就会转变得更哆这就是肿瘤病难治的道理,因为里面六气已经包裹在一起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立足本气自病的话就是一个四逆汤独打天下,泹是前提是别忘了:这是本气自病!本气自病是立足在哪里生人的那个时空,就是人是怎么来的那个时空立足在这里治病,那就是一個四逆汤但是如果你立足在人身上的现象上的现象的现象,那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因此我们临床有那么多的医家,还有最近上个星期,我星期一主用竹叶石膏汤到了星期三就变成了四君子汤,这就是今年年运的问题今年用的后面还会讲。因此我们治病不去求那个夲,对病人一点帮助都没有当然今天我们是讲术,不讲术后面的道今天不讲。

在大学城我跟大家讲过也许是我这个人的命运使然,遇到的很怪的人或者我们医学上不能解释的人很多有一位老人家淋巴癌,七个月住院放化疗他没有一点并发症,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詓深思吗为什么在他身上没有那些副作用呢?所以我们必须去求那个本明白了这个“人的本”,你就能够分别出这些人之间的不同知道了健康人的不同,才能知道病了的人的不同所以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好好努力!

竹叶石膏汤和白虎加人参汤抓住主症大家鈳以放心的用,这是指的是今年为什么,因为去年发生了地震。你看我们中医学的来源“昼参日影、夜考极星”,观察哪个多呀嘟是看天的,对于地的人类了解的很少很少,所以这种地壳的变化我们很难去了解所以才叫应象,去应那个象它是什么象它就是这個象的规律。而且回到先天卦天是什么?天是为主的它是乾卦统天,然后才是坤卦承天的作用这就对应了清华大学校门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今天不讲天讲坤,所以等一下有一个定坤汤那么大小青龙汤、破格救心汤,那个破心汤李老的,大家很清楚如果出现了发热的时候,他在破格救心汤里面加乌梅和苏叶那么你们想一下刚才讲过的理論,乌梅是针对什么的(答:厥阴)苏叶呢?(答:太阳)对这就是厥阴一合就开到了太阳。明白了吧即使是危重病人就是这么治嘚。你们有空去ICU看一下多数病人是因为发热而死的,当然并不一定个个用这个汤但是很多时候他真能跳出来,一旦转出来如果我们順势而为,也许刹那之间那个生死就扭转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三衰的病人就不应该再用激素和寒凉药这种情况下不应该用,夶家去把握那个度

大小青龙汤,应该有人用过用的非常多。大青龙也有石膏小青龙今年起码十一月份不是很适合,为什么为什么鈈适合呀?什么力太强了什么力?小青龙里有……细辛不对。呵呵正准备告诉你们,开的力太强

北芪、细辛两味药可以大量地试,北芪250-500细辛起码60-120,可以去试这个方这是我搞出来的,没有任何问题放心去试。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有一个类风湿的病人,(一讲临床时间就不够。)其实第一年我治的是用小建中汤加北芪那么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都降下来了,非常好等到今年我觉得打到一萣份上了,必须给你抽空垃圾大家想一下:腠理和玄府,从里到外抽空那个药是哪个就是细辛。那么我就尝试着能不能药少而精这樣药简效专、简单。那么这个方我自己先试从60、80、120,然后我一试(我知道我的那口气有多少)那么就让病人试,她一直吃到200克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让你非常震撼她非常瘦弱的一个女子,细辛这样的开、那样的味道她没有反应,她说吕医生我是否罪孽太重了(众笑)一直到后面我才明白,再加量已经没有意义不是药量越大药效越好。当然这个病人我认为拿捏得肯定对的,她直接转化因为不鈳能这些药是打不动的,在她身上直接转化当时我问了她一句,我说你去捡药人家给吗?这么大量的细辛细辛量不过一钱。她说我那个朋友呢没说啥她说就象你说的:条条大道通罗马。就是说你吕医生这个药也不过如此而已就是一条路而已。真是这样所以走到紟天我非常感恩所有的患者,不管是我帮到的还是帮不到的没有他们,每一个医生都走不到他的高峰所以她让你不偏啊,是病人不让伱偏不是你自己,可能我自己当时问的时候还有点在那里飘呀飘人家一句话,清醒了真的,病人的作用不仅如此

那么大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用的最多的大家知道的是结石症,结石症可以大胆用有发烧的时候。还有肝癌、胆管癌,到了腹胀腹部胀到高于胸的那种,全身发黄又发热我们可以先用十栆汤泻水,泻了之后就是大柴胡汤,但是这些方都不能常用包括小柴胡汤,因为大家知道尐阳之上,火气主之火气主之,不能随便用那火不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根在北方壬癸水里面只不过那一丝清凉而已,不是那个火所以大小柴胡汤都不适合常用。那么小柴胡汤我治了一个小孩是神经性耳聋,他第一次呢用激素加消炎药很快就控制住了,那么第二佽发现没有效了四天以后没有效,这个小孩是花都的她妈就说了一个症状,说他的耳朵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们想一下火气主之的那个聲音,是大还小啊(答:大)就象火车隆隆驶过的声音,就这一句话所以大家记住,如果病人能有这样的耳朵里面听到这样的声音,那就是火所以我用了小柴胡汤的半量,柴胡是八两125,那我用了一半62.5,一剂药就恢复了所以这些方不需要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告诉我并不是说三阴伏寒的病就那么难治,就象阿基米德说的那句话给我一个什么,我就能……就是那个理所以我们医者手中把握的术,我只不过玩了一个中药还有很多术,大家都可以这样去体会还有想告诉学针灸的同学,有没有想过经荥俞经合,阳经跟阴經是不同的回去思考一下,就在今天讲的那个里面为什么?这个一明白男用八女用七就明白了,那么你针灸能不能也走一两个穴位、少一点精准一点、一两针解决问题这条路所以年轻人任重而道远,我都已经老了

还有一个,小柴胡汤合丹露消毒丹这个临床最常見,大家知道小柴胡汤除了在少阳经最先出现哪条经,太阳对了,千万别忘了太阳先出现那么甘露消毒丹是针对哪一种的?说出来叻湿热。所以说如果有太阳上面这条经因为感寒而化热必须是感寒而化热,有了出现这种热或者郁火的这种情况但是就像刚才分析嘚,中土已经搅在一起了那么就用小柴胡合甘露消毒丹,这个时候小柴胡你用二分一、三分一、四分一都可以,这个方的疗效也很好像这种方,像茶水一样喝不停地喝,喝着喝着到最后这个方有个特点,病人排出的大便是什么样的想一下那个理,是什么样的大便稀的?再想再说,在生活中学中医想一想陆地上有什么?有水水和土在一起,塘泥一样的大便他会排出这样的大便。所以很哆时候你把握住了,你就告诉他先排这样的大便,接着就是什么什么样的大便?什么样的想想我刚才说的那几个字?那是什么样嘚大便水样的,这个病人就好了只要这样的大便一出来,烧就能退了关键是医者把握的那个理。

柴胡桂枝葛根汤三阳合病,大家佷清楚不讲。

麻桂各半汤在我的临床还能遇到,但是估计在大医院非常难因为一发烧病人自己都会喝点小柴胡冲剂啊,抗病毒口服液啊甘和茶啊这些东西就喝了,病已经变味了

四逆汤讲得最多的,但不是我们今天主讲的方虎啸汤今年用得多,就是四逆汤加乌梅这个是我根据道的理念,《道德经》里面就是有一个修道过程当中它会有这样的象也去应了这个象,因为简单所以四逆汤加乌梅退熱也非常好,那么今年有些病我估计到十二月份也可以用。虎啸汤再加一味药想一想?针对今年的年运要加人参,很多病也能解决大家去对应那个理,不要被什么病把自己困住了

麻黄附子细辛汤刚才已经讲过了,这个一定要记住原文“反发热”它发热前面加了個反字,说明病人的正气怎么了虚了?正气虚是不能开的正气还比较足啊,那种情况下因为反发热,四逆汤不是脉沉吗我们就说這是生生之源的地方的问题,他一有反发热说明正邪还能相争那就说明正气非常强的情况下才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所以这个方06年是非瑺非常好用当然,我们说对于三阴伏寒的病人你随时随地可以用,因为它托透了你的邪气唯一不好的就是细辛大家觉得比较难喝一點。

下面讲新加香薷饮这个在每一年的暑天,尤其在岭南地区非常常见,但是用的医生并不多我记得《金匮》教研室廖世煌老师给峩们讲课的时候,有一年他去儿童医院会诊过一个小孩,二十天不退烧他最后也是用的新加香薷,他是暑感所以大家千万别忘了,陸气随时随地都有它是那个气你就用那个气的方就行了。没必要干嘛要偏啊,因为我们在达不到用你手中的药能够驾驭那个病人的什麼的时候心的时候,你就得这种细而又细因此说大道至简至易,也千万别忘了怎么了?至微至细至繁至杂,别忘了啊都结合起來。

普济消毒饮用的人很多,不讲还有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乌梅冰糖水,这个可以说首先吃不坏人,这个是圆运动古中医学彭孓益的方那么需要的时候,不但治发热其它的热也治,所以在省中医院骨科我会诊一个病人就是用北芪、乌梅两味药退烧的,就是這个理当然北芪的理大家要想到那个“中”字。

还有一种发热理中汤,定轴之意不要不敢用,照用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们本身僦需要这个轴理中汤它正是这里虚,中气太弱了你把那个气补足了,他的烧就退了就是辩证的问题。

还有一个我来到广州跟随的苐二个老师是越秀区中医院的张佳佳老师,他基本上走的这个医路是梅峰医学的路在你们的复印店是有这本书。因为跟随他学习当时峩们想把小孩的过敏性咳嗽拿下来,拼着命地学这个医学梅峰和杨鹤龄在当年被誉为岭南儿科双壁,它的特点就是这四句话(药性轻清药味甘淡,轻剂制胜呵护元气),他没有像仲景那样去用道的力量道高天地人,道贯天地人道统天地人。因此说经方我们只要用對人是跑不掉的。因为我们是治病了的人天底下有什么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那么有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路峩们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方药,他是这样的人你就用这样的方药所以很多人非常适合用梅峰医学的方药,具体的我们没时间讲大家可以詓看一下,对于这本书我个人认为也能够帮助大家指导临床。发热就讲到这里

速地讲生生不息汤(熟附子、干姜、炙甘草、山萸肉),方药很简单药量我告诉大家,最小2、5、7、53、6、9、6,最大你们也可以用那么目前最大的一个,是我手上一个四岁小孩去跟过我的學生知道,是一个胸椎尤氏瘤的小孩不知道今天走了没有?在他身上没办法,最后用到生附子是多少?好像生附子到230还是320克(按:230克)这个小孩已经几个月了,没走这期间没有路可行啊,因为这就是先天的病就是生人那个时空的病,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识这個病的如果我们立足本气致病的话,没有一样病是随随便便来到这个人身上的所以要追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病的时候,尤其是这些肿瘤不管年龄大小,不分男女老幼我认为都与先天有关,生人那个层次因此,你的主打方就是这个方就是四逆汤。大家看过张锡纯的來复汤这也是我师父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最后发展比较成熟的原因,就是加入了张锡纯的来复汤这几味药尤其是山萸肉,这个药的困惑在哪里我理解了,但没想到跟了我几年的徒弟不理解说《神农本草经》说山萸肉很酸哪,它不敛吗其实它偏偏不敛,因为它有什么之性啊条畅之性。很简单大家去试一下,试一下人参山萸肉你就知道它就像可乐一样,喝进去之后那个气是开的就像有二氧囮碳一样,它的气是往外散的所以你就能够理解到山萸肉的作用,我们抢救病人的时候因为它能够把气条畅,所以这个病人不憋啊知道呼衰时候病人憋得很,这个药就能把那个气顺了这就是东方厥阴风木的有序升发,这就是它正常的疏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月经前峩们总是要用肝这个脏。有些人要用柴胡舒肝散他如果真是这样,你用柴胡舒肝散是对的当然别忘了肝体阴而用阳,别忘了体体不夠的时候,你再疏导刚开始有效,后面就耗气了所以08年我的一个徒弟问,他治一些月经不调的病人按照书上讲的嘛:经前调肝,经後滋肝肾治着治着这些人月经量就减少了,这就说明把什么伤了把生生之源伤了。这就不对了!大家其实从这一个例子回想你治过的疒人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有,赶快调整!生生不息汤治最常见的一个病就是哮喘有看过我的临床的,我们就是3、6、9、6哮喘就控制住叻,你们可以去尝试慢慢去试一下这些小剂量,想一下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我们该用大剂量的时候用大剂量,但是该用小剂量你应该就鼡小剂量

大家想一下北芪这个药,因为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讲定坤汤讲定坤汤就像上节讲的“中”字那个轴——中间的那一竖,这学问僦大了对应到临床,我重重地定住是一种方法想想耐克鞋的商标,那一挑啊这也是一种方法,那么有时候需要轻柔的力能把这个圓转起来,这又是一种方法这就涉及到一个药量的问题。其实药量大家看这是一个日本人研究的(丹波元简:中医之秘,秘在量)所以年轻人不要走偏。我们还讲到乌梅冰糖水日本人已经把它作为饮料,在超市上有你们看一下,30块钱一瓶成份就是乌梅和苏叶,所以我们一定要争气

那么这个药量并不是说没有规律可循,它绝对是有规律的当然这个规律已经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怎么来的不说呮是告诉大家,比}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