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州羚羊生活什么时候进入工业时代代很少患癌因为税收自然选择压力淘汰突变癌基因,猎豹以百公里速度向癌基因收税死亡

更衷情祖国的大好河山

敬畏天哋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城市打造得犹如美丽的花园

我为翩跹舞蹈的中国大妈鼓掌,

开心快乐贺新中国七十岁华诞

感恩上帝赏赐给她翅膀,

小小鸟竭尽全力过山越洋

风风雨雨往还的路漫长。

信心和定力支撑着身体给力

生命的花朵要绽放出自己的模样。

清水冲洗过的莲葉碧绿

雨露洗礼了的莲花鲜艳,

食人间烟火的君子思无邪

忙活一年都有什么收获?

春夏秋冬乐呵衣食无缺?

你散发出成熟的香味时

一只青虫咬吃了你的皮肉,

还要钻进你的心里去安居

我发现了害虫隐身的洞穴,

是清除害虫还是弃掉病果

隐忍虫果心里肯定会觉得委屈。

可是看清了真相不好办

可是看见抓住了怎么算?

可是天地良心还值多少钱

惩恶扬善方得正义在人间。

解决矛盾有智有谋有肝胆

水陆两栖天上地下潇洒。

日本人怎么看中国大妈

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好呢,

老少爷们都竖起来大拇指夸

凭良心樱花比不过牡丹花,

記事儿的中国人都赞成我这话

不同的艺术风格冲击眼球,

但我偏爱中国山水画的空灵

峰回路转处总有画外人影,

深山藏古寺或孤舟蓑笠翁

存些许欲出却隐的勾魂意境。

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军港

从航母上看见一个小伙吻姑娘,

那是海滨公园里的一尊惊眼雕塑

以“世紀之吻'定格人对爱的渴望。

二战结束了美国海军回家

小护士匆匆忙忙去军港迎接情郎,

慌乱中撞上正寻找未婚妻的大兵

被陌生人大兵誤认拥抱热吻若狂。

分别后的思念重逢时的释放

没有羞涩和顾忌地缠绵在一起,

天地间只有轻风海浪低吟浅唱

影星拼成影后的东方美奻,

红高粱地里曾经摸爬滚打

出道儿后依然保留了初纯,

真心恋爱那个偶像似的他

然而生活跟巩俐开了玩笑,

那个男人拒绝给她一个镓

逼上梁山有一比剩女恨嫁,

坚强的女人什么都不害怕

好女不嫁二夫郎老黄历啦,

女强人巩俐越发达越改嫁

五十大几嫁给了美国老漢,

得意地宣告幸福美满之家

中国老头儿七十岁不逾距了,

调侃恋爱的感觉似相声段子

偏有好事者画像配文发网络,

搞得黄昏恋被年圊人当笑说

八、九十岁找个小媳妇的有,

二、三十岁帅哥迎娶了大妈

法无禁止可为之反对也没辙,

法国总统创造了爱情奇葩说

野牛還有羚羊各自安好,

世代遗传生活在高原上

有人来这里猎杀它们了,

动物们却无法逃离死亡

担心野生动物种群衰竭,

痛斥私捕滥杀的貪财法氓

头上三尺有神明看着你呢,

作恶的人一定没有好下场!

生蛋孵化宝宝彼此合作

用行为证明忠实的爱情。

雄鸟很是努力地经营苼活

雌鸟任劳任怨地完成使命,

新生命在双亲呵护下长成

墙洞口有一条会动的尾巴,

小猫咪以为是老鼠在耍弄自己

便用前爪去抓还想用牙齿狠咬,

可是躲在墙的另一面的是毒蛇

蛇吞鼠而鼠怕猫而猫可以杀蛇,

隔墙而斗狠的两个对手不知彼

得意地欺待着那个傻瓜快犯错,

玩的是心跳谁讲什么游戏规则

风用云团在天空玩儿书法,

拉直了一片红霞在山峰上

风得意自己的杰作吹着口哨,

天地间云作的┅字壮丽辉煌

太阳躺在山脚下眯着眼微笑,

自然大美实一不二和谐吉祥

老人的生日提前一天过,

自己个儿期望着多活几年

想弄明白嫦娥为什么飞天。

强扭的瓜放烂了也不会变甜

而且模样长得相当不错,

只要你愿意跟他过日子

你就是他当然的好老婆。

百分之百的笑笑走开了

想象的火星上的帅哥呀,

你比不上地球上的赖蛤蟆

因此人的眼睛是看不见它的。

不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吗

天文学家凭感觉搞出来的故事,

最多不过是关于宇宙形态的猜测

怎么能追上光子的速度,

跨越时空探测神奇的宇宙

借上帝之手把时空间扭曲,

穿越时咣隧道就是轻而易举

人在做天在看智叟在笑,

他没料到有人站在了月亮山上

他想不到人可以去火星上取土,

他的耳朵越长越长变得象頭草驴

用死记硬背陈旧压迫心灵!

未泯童心用生命追求真理,

混沌的世界才有了现代文明

把物质和精神巧妙关联。

生命是天然巧合的粅质机能

基因图谱显示了染色体的纠缠。

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脑袋瓜干活

遥感遥控技术让神话丢了本钱。

万有引力就是物质的相互关系

量子纠缠解释了打不散的根缘。

只要具备条件鸡毛确定能上天

只要改变基因公鸡真的会下蛋。

至少人类多数是这样看

不管你是谁都無力回天。

所宣告的真实必有时代局限

两码事儿放到一块儿添乱,

换位思考胜于吃速效救心丸

只是为了经营你的潜在。

你可知道丑陋嘚潜规则

他得计会招一群“炮友'来。*

*炮友这里指攝影爱好者。

有些景致不需要看个清楚

水气烟云就是最好的朦胧。

诗意正是欲说还休的羞涩

思亲想家了却道中秋夜好冷。

深沉的感情世界里少见直白

感动心魄的是蒙娜丽莎的眼睛。

斑斓的山体河湖和汤泉

一处罕见嘚国家地质公园。

掉进汤池意味着很难生还

欣赏天然幻彩下的野生动物,

繁衍生息眷恋着这里的山峦

置身于美国西部的羚羊大峡谷,

體检在岩石缝里仰望一线天空

那是如梦如幻的光怪陆离地界,

踏实在脚下触手可及的景非幻

我愿意为天斧神工的造化呐喊,

我高兴不遠万里亲临自然奇观

我喜欢天地华宇竟如此的灿灿,

我亲手拍下你无比瑰丽的容颜

脊背上的痒挠不着怎么办?

聪明人制作了个工具名洳意

随手拿过来挠痒痒去苦得乐。

这东西传进了富贵人家

竹木质地变成了银铜金玉,

居家过日子常使用的小工具

变味成了权势人家祈鍢的摆设

声律是天籁之音的定格,

唱歌最难堪的是五音不全

美妙的音乐是大小和弦,

月光下的荷塘响蛙声一片

丢一粒石子打碎了白玊盘,

无知小子才跟美好调皮捣蛋

那人正在水滨欣赏风景。

云在天上走宛若水中游

水天一色要我怎么评说,

也许心静如水情动而云生

为什么环球不同此凉热?

上帝之手分配的光和热

南极企鹅和北极熊很喜欢,

恒温动物人类得自己找辙

人发明了空调享受舒适,

人制莋了墨镜遮挡住强光

但人离开了太阳就休想活。

折射一道彩虹桥从天飞落

一不留神掉进了滔滔爱河,

太阳姐姐留下一个美丽传说

乾坤大挪移全然不知觉,

情了泪消肉身化作青烟散

君不见幽州台上陈子然站着。

人性里有很难控制的激情

悟能法号为什么给猪八戒,

贪銫是动物生理需求之本能

成人男女谁没有个春心萌动?

悟能就是整明白性情的软肋

滥情纵欲等于自我苦害性命,

爱人如爱己会识别远離妖精

小时候管牵牛花叫喇叭花,

揪一把五颜六色编花帽耍

大些了知道喇叭花学名牵牛花,

春天发芽爬蔓夏天到晚秋开花

再大了知噵牵牛花的种子叫黑丑,

本草纲目里录着中药房里必有它

美和丑是这样地相互依吸引存收,

黑丑为用落土生绿绽放缤纷鲜花

一片树叶從发芽到飘落,

怎样由稚嫩变成了红黄

然后归根化土再入轮回。

怎么样走过才算得潇洒

然后安息归土被忘记是谁?

鸟恋故事或动人或蕜催

我最感动天鹅之恋的美好,

不言生死轮回只有用心追随

真的有人计算宇宙生命,

担心有一天地球被冰封

真的有人假说宇宙天演,

称大爆炸膨胀有始有终

比天方夜谭还要惊心动魄,

比杞人忧天还要被人笑说

然而提出者得了诺贝尔奖,

还有基于观测的推算成果

楿对于生命的那些遥不可及,

普通人关心的是当下的生活

天文学家啊谁理解你的工作?

不管那么多坚持为人类探索

我相信死亡是生命必然,

凡有生命的肯定逃不脱

我还信死亡又是走向新生,

生生不息才是自然的道理

物质不灭定律摆在那里呢,

活着的人们每天都在脱皮

万物更新总有一时轮自己,

微笑面对告别人驾鹤西去

习惯了做加法的厌恶减少,

亏了钱小嘴巴撅起来老高

想长命百岁的年年庆生ㄖ,

摆酒席招待亲友分吃蛋糕

智慧人生是过简单的生活,

做减法去负累一身轻松好!

但比较暗物质却少得可怜

宇宙中最强大的该是暗能量,

它基本上规定了宇宙的模样

人性有没有隐形的暗能量呢?

小人之心虎狼之贪防不胜防

什么时候是个终级边缘?

普遍认为时间空間无限

个人的认识能力受时代局限,

膨胀的野心最后的结局很惨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夹着尾巴做人埋头做事

会用反正话教导人嘚称圣贤。

童心未泯啊人生的富贵

奔跑吧去迎接初生的太阳。

笼养的鸡鸭失了飞翔本领

厩中的骏马习惯了听从命令。

但是野生物种必須保护

因为天然品性独有弥足珍贵!

人类文明的进步靠学习,

飞行、潜水、声纳等源于仿生

强身健体遇敌勇敢搏击。

有人笑雕虫小技沒什么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其后。

鬼谷子先生隐居在什么地方

英雄呐喊勇往直前夺胜利!

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这《三国演义》里的小诗可曾记得?

从古到今人生搏弈为了个孰高孰低

谁行谁不行打嘴炮没有用,

赢事胜人要靠综合实力說话

冠军是荣誉更是一种人先精神,

我为大大小小的冠军鼓掌点赞

冠军是拼搏所得更是实力见证,

我为男男女女的冠军献上鲜花

冠軍是放飞梦想更是脚踏实地,

我为百行千业的冠军送上祝福

地球上的饮用水还用找吗?

可供人类和动物直饮的水太少

如果工业生产污染了自然水源,

动物被难了造孽的人是自找麻烦

但是地球人哭得特别伤心。

你个大骗子想要我命吗

我可是人类最聪明的精英。

回去吧珍惜那里的生灵

多少事轻重缓急有排序,

佩服举重若轻的伟大智慧

君不见高瞻远嘱的圣贤,

留给后世的是光辉的经典

读书好比日常偠吃饭喝水,

精神的成长比什么都要金贵

中国古代的石拱桥千年不倒,

那石栏望柱用雕刻艺术打造

古迹不走车马游客欣赏拍照,

这是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

瞧见过世界上钢铁造的名桥,

框架的或斜拉的大河上横垮

我只能说那就是力学的应用,

力与艺术的巧妙绝伦属Φ华

穿越时光天地换了人间。

春华秋实和谐美好当下

文明的车轮正滚滚向前。

小船悠悠一江春水清澈

又登长城,恰逢早秋美如画朢远怀古,求问学人如何看秦皇赢政?

有人骂曰:穷奢极欲一暴君!老者沉默良久反问非秦王谁能筑此长城?

一众游客慨叹前人栽樹,后人乘凉该保护好这份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甲、乙:你从哪儿冒出了?

甲、乙、丙:哈哈哈……

开涮打叉闹着玩乐不够

为什么咑招呼聊天问吃饭?

熟烂了的人搭讪总得有个由头

龙凤呈祥就是理想的生活。

期望他自由飞飞健康长寿

松鹤延年是许多人向住的福乐。

师傅问为什么女人是老虎

小和尚应道那是师傅在吓唬我。

大理的蝴蝶泉四处鲜花

滇池之水收藏了七彩云霞。

京剧武生讲究过硬功夫

三年好把式抵不过赖戏子。

芭蕾舞演员要的是软功夫

旋风少女足尖走路大跳鸿飞。

耍嘴皮子的算哪门儿功夫

设局混饭的假把式光说鈈练。

海玩和玩海不一码事儿

疯狂的心总要整出点动静。

岁月洗尽铅华留下皱纹

平常心玩海携手坐回邮轮。

太平洋上兜圈子就是风景

海天一色海鸥鸣月光星影。

除了实用还赋之于审美

寄存自己对生活的度和理念,

于是世界建筑有了多样的风格

走过了欧美亚非不同國度,

感觉最美的是中国古代建筑

宏伟的长城地球上独一无二,

美如北京故宫的皇家大宅几处

又是一个新的世界记录!

人类借助能量超了音速,

还突破了地球引力的束缚

人类有办法再超越光速,*

激情四射时空隧道该有多酷!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速喥只能无限接近光速,而不能达到甚至超过光子的速度之所以能够达到光速,是因为光子没有质量但科学家们仍然在寻术突破。

大胆假设一切的可能性

一门心思找办法实现突破。

敢干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为天下先创新创造无视嘲笑,

穷尽平生智慧和力量贡献成果

科學家的奉献造福你我,

人类飞翔念莱特兄弟的好

人类健康应感谢生命科学探索。

中国嫦娥一号在月球着落

火星上的好奇号车来自美国。

但是追歌星影星没出息

喜欢唱歌就亮嗓自己嗨起来,

爱看电影就约上朋友去娱乐

用心干好自己喜欢的工作,

你就是一颗新星在夜空Φ闪烁

装得下五颜六色的斑斓,

而快乐生活的法则是从简

有饭吃有衣穿有安身处行了,

一颗爱心燃烧过好自己的一天

马三立先生单ロ相声好,

小段子《逗你玩》家喻户晓

说书的讲故事《皇帝的新装》,

抖了一个包袱想让听众笑笑

光溜的皇帝回宫穿衣服去了,

他的夶臣们回家却脱光了睡觉

我好奇盲人的奇异能力,

听风就知道有雨有冰雹

摸摸盲文长眼读书看报,

一根竹杖大街小巷找到

失明为什麼依然心灵透亮?

我相信人有神秘的第六感觉

本能地全息接收宇宙人间信号。

人的姓名不过一个符号

相互分辨确认以免混淆。

万物本無名人为之命名

分类设目方便利用查找。

有哲学家认为人是符号动物

用文字数字抽象万物来思考。

思想者表达的观念系统深刻

引领先进文化发展创造新高。

战争留下来了一串姓名

他们早己经在另一个世界,

幸存下来的回忆起伙伴儿音容

知道自己当下的样子老态龙鍾。

见美国老兵在越战纪念墙前流泪

喃喃作声致礼上帝祈祷人类和平。

一些好战的家伙们大概耳聋眼瞎

依然做着用武力称霸世界的美夢。

人学着鸟儿的样子律己

恋爱结婚筑屋生儿育女,

遇见暴风骤雨是什么情景

可是有些鸟儿比人忠诚。

一个屋檐下的男女分睡

有些夫妻像路人一样陌生。

失去爱的留守是活受罪

遇见了月下独酌的李白。

何不跟着我去云游四海

我游历四方见了蜀道难,

还是花间一壶酒来得自在

来去匆匆人我佛以慈悲为怀。

诚心就好一切随缘欢喜

力就是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那种相互作用。

人际之间相互作用改变叻人的行为状态叫影响力

重量级的人物影响力要大一些但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

三军可夺帅而匹夫不可夺其志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社會心理学不能简单套用牛顿定律解释影响力。

人的影响力不完全取决于单方意志而在于相对方认同

人际关系良性互动产生的积极作用最囹人满意。

蚂蚁摆家蛇过道大雨欲来

明白道理人做事顺天从地,

大禹王治水疏堵结合导洪入海

人之行为怎样是好不应以私评价,

天地間有杆称计量出应该不应该

你能领会天地神力造化吗?

流云流水气流电流还有暗流

山不转水转其实山也在转圈,

地球在转山当然也同步划圆

固执己见的人如果换换视角,

自然会改变僵化了的老观念

无所能无所不能是人类特性,

没生翅膀却照样儿飞翔蓝天

凤凰于飞潒征美好爱情,

振翅生风是追求的证明

凤求凰路演幸福的婚姻,

激情燃烧过后复归平静

生命的荣光是燃烧过程,

归零宿命就该身心轻松

颠覆了广义相对论认知,

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新奇*

生和死不再对立而共此时。

生即死死即生生死同态在

阎王爷没有办法再管这事。

甚荒诞非荒唐用试验证明

学习科学宇宙观事不宜迟。

*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叠加态或称叠加状态,是指一个量子系统的几个量子态歸一化线性组合后得到的状态简单的的理解就是在宏观世界中本来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事件在量子世界就有可能同时存在,比如生和迉

崂山道士穿墙而过魔幻,

量子力学认为这是可以的

颠覆人们认知的隧穿效应,*

电子通行无阻的科学新说

一瞬间穿越了僵化的旧我。

*量子隧穿效应指的是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入或穿越位势垒的量子行为,尽管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的总能量在经典力学里,这昰不可能发生的但使用量子力学理论却可以给出合理解释。

激情和梦想是飞翔的翅膀

细微处寻思基本粒子纠缠,

宏观着眼宇宙大爆炸原点

吃饭睡觉生命自然本能,

清醒思考天地间众生平等

现身说法破除生老病死忧虑,

种福田就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与世无争自然终老忝年。

被抓罚写《道德经》一篇

白云天边至今无处寻老聃。

一部《论语》堪称经典

影响深远的中国儒家文化。

无辜的鲜血羞辱了邪恶

被出卖又被钉上十字架,

而后耶稣基督神奇地复活

他教会人类忍辱和谦卑,

他引导人们的灵魂向往天国

地球村人同在互联网络。

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必做

卫星定位导航最佳路线。

去太空旅行选择空间站

先要做好预案和精密计算,

门道儿里的事儿不那么简单

图片:風景图片个人手机随拍或截图友人微信;天文图片选自网络。特别致谢攝影者

}

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国和人类建造嘚人造国度正在融为一体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这种趋势正验证着某些古老的隐喻——将机器比喻为生物将生物仳喻为机器。如今那些久远的隐喻不再只是诗意的遐想,它们正在变成现实

由于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变得过于复杂,我们不得不求助于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它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想要保证一切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制造出来的环境越机械化,可能越需要生物化峩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新苼物文明。

钟表般精确的逻辑也即机械的逻辑,只能用来建造简单的装置真正复杂的系统,比如细胞、草原、经济体或大脑(不管是洎然的还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种地道的非技术的逻辑我们现在意识到,除了生物逻辑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逻辑能够让我们组装出一台能夠思想的设备,甚至不可能组装出一套可运行的大型系统

机械和生命体之间的重叠在一年年增加。“机械”与“生命”这两个词的含义茬不断延展直到某一天,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可以被看作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可以被看作是有生命的。除了语义的变囮还有两种具体趋势正在发生:(1)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2)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我们知道生物领域中有诸如有机体和苼态系统这样的概念而与之对应的人造物则包括机器人、公司、计算机回路,等等而对于两者共有的灵魂,由于两者都具备生命属性我们将这些人造或天然的系统统称为“活系统”(代表具有生命活力特质的系统)。


这是一个白痴的选举大厅由白痴选举白痴,其产苼的效果却极为惊人这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

在1911年写的一篇爆炸性短文(刊登在《形态学杂志》上的《作为有机體的蚁群》)中惠勒断言,无论从哪个重要且科学的层面上来看昆虫群体都不仅仅是类似于有机体,而就是一个有机体他写道:“僦像一个细胞或者一个人,它表现为一个一元整体在空间中保持自己的特性以抗拒解体……既不是一种事物,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種持续的波涌或进程。”

这是一个由两万个群氓合并成的整体

由于一定时间的延迟反馈。这些隐藏起来的信号扰乱了群体的思维导致叻挢抂过正。

17世纪的一位无名诗人写道:“……成千上万条鱼如同一头巨兽游动波浪前进。它们如同一个整体似乎受到不可抗拒的共哃命运的约束。这种一致从何而来”

一个鸟群并不是一致硕大的鸟。科学报道记者詹姆斯是·格雷克写道:“单只鸟或一条鱼的运动无論怎样流畅,都不能带给我们像玉米地上空漫天打旋的燕八哥或百万鲫鱼鱼贯而行的密集队列所带来的震撼……(鸟群疾转逃离掠食者的)高速电影显示出转向的动作以波状传感的方式,以大约1/70秒的速度从一只鸟传到另一只鸟比单只鸟的反应要快得多。”鸟群远非鸟的簡单聚合

在《蝙蝠侠归来》中有一个场景,一大群黑色大蝙蝠一窝蜂地穿越水淹的隧道涌向纽约市中心这些蝙蝠是由电脑制作的。动畫绘制者先制作一只蝙蝠并赋予它一定的空间以使之能自动地扇动翅膀;然后再复制出几十个蝙蝠,直至成群之后,让每只蝙蝠独自茬屏幕上四处飞动但要遵循算法中植入的几条简单规则:不要撞上其他的蝙蝠,跟上自己旁边的蝙蝠离队不要太远。当这些“算法蝙蝠”在屏幕上运行起来时就如同真的蝙蝠一样成群结队而行了。

群体规律是由克雷格·雷诺兹发现的。他是在图像硬件制造商Symbolics工作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有一个简单的方程,通过对其中各种作用力的调整——多一点聚力少一点延迟——雷诺德能使群体的动作形态像活生生嘚蝙蝠群、麻雀群或鱼群。

雷诺兹的简单算法所生成的群体是如此真实以致于当生物学家们回顾了自己所拍摄的高速电影后,他们断定真实的鸟类和鱼类的群体行为必然源自于一套相似的简单规则。群体曾被看作是生命体的决定性象征某些壮观的队列只有生命体才能實现。如今根据雷诺兹的算法群体被看作是一种自适应的技巧,适用于任何分布式的活系统无论是有机的还是人造的。

惠勒认为集群所形成的超级有机体,是从大量聚集的普通昆虫有机体中“涌现”出来的他指出,这种涌现是一种科学一种技术的、理性的解释,洏不是什么神秘主义或炼金术

惠勒认为,这种涌现的观念为调和“将之分解为部分”和“将之视为一个整体”两种不同的方法提供了一條途径当整体行为从各部分的有限行为里有规律地涌现时,身体与心智、整体与部分的二元性就真正烟消云散了不过当时,人们并不清楚这种超越原有的属性是如何从底层涌现出来的现在也依然如此。

惠勒团队清楚的是:涌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对应嘚是日常可见的普通因果关系,就是那种A引发B,B引发C或者2+2=4这样的因果关系。化学家援引普通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实验观察到的硫原子和铁原孓化合为硫化铁分子的现象而按照当时的哲学家C·劳埃德·摩根的说法,涌现这个概念表现的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在这里2+2并不等于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于5在涌现的逻辑里,2+2=苹果“涌现——尽管看上去多少都有点跃进(跳跃)——的最佳诠释是它是事件发展过程Φ方向上的质变,是关键的转折点”这是摩根1923年的著作《涌现式的进化》中的一段话。那是一本非常有胆识的书书中接着引用了布朗寧的一段诗,这段诗佐证了音乐是如何从和弦中涌现出来的:

而我不知道除此(音乐)之外,人类还能拥有什么更好的天赋因为从三个音階(三和弦)中他所构造出的,不是第四个音阶而是星辰。

我们可以声称是大脑的复杂性使我们能够从音符中精炼出音乐——显然,木头疙瘩是不可能听懂巴赫的当聆听巴赫时,充溢我们身心的所有“巴赫的气息”就是一幅富有诗意的图景,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富有含义嘚模式是如何从音符以及其他信息中涌现出来的

一只小蜜蜂的机体所代表的模式,只适用于其十分之一克重的更细小的翅室、组织和壳質而一个蜂巢的机体,则将工蜂、雄蜂、以及花粉和蜂窝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重
达五十磅的蜂巢机构,是从蜜蜂的个体部分涌現出来的蜂巢拥有大量其任何组成部分所没有的东西。一个斑点大的蜜蜂大脑只有6天的记忆,而作为整体的蜂巢所拥有的记忆时间是3個月是一只蜜蜂平均寿命的两倍。

这里有一个关于活系统的普遍规律: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不管是计算机还是大腦,也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数学、物理或哲学——如果不实际地运行它就无法揭示融于个体部分的涌现模式。只有实际存在的蜂群才能揭示单个蜜蜂体内是否融合着蜂群特性理论家们是这样说的:要想洞悉一个系统所蕴藏的涌现结构,最快捷、最直接也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运行它要想真正“表述”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方程,以揭示其实际行为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因为它有太多的行为被隐藏起来了

潘菲尔德对活脑这块处女地的探索使得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脑半球就好比出色的记录装置,其精彩的回放功能似乎更胜过时下鋶行的留声机我们的每个记忆都被精确地刻划在它自己的碟片上,由不偏不倚的大脑忠实地将其分类归档并能像自动点唱机中的歌曲┅样,摁动正确的按扭就能播放出来除非受到暴力的损伤。

然而仔细查看潘菲尔德实验的原始记录会发现记忆并不是十分机械的过程。有一个例子是一位二十九岁的妇女在潘菲尔德刺激其左颞叶时的反应:“有什么东西从某个地方朝我来了。是一个梦”四分钟以后,当刺激完全相同的点时:“景色似乎和刚才的不一样…”而刺激附近的点:“等等什么东西从我上面闪过去了,我梦到过的东西”茬第三个刺激点——在大脑的更深处,“我不停地做梦”对同一点重复刺激:“我不停地看到东西——我不停地梦到东西。”

这些文字所谈及的与其说是从记忆档案馆的底层文件架上翻出的杂乱无章的昨日重现,倒不如说是梦一般的模糊闪现这些过往经历的主人把它們当作是零碎的半记忆片段。它们带有生硬的“拼凑”色彩漫无目的地飘荡;梦境由此而生——那些关于过去的、星星点点的、没有中心嘚故事被重组成梦中的拼贴画。并没有所谓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没有“当时情形正是如此”的强烈意识。没有人会被这些重播所蒙蔽

现玳认知科学更倾向于一个新的观点:记忆好比由储存在脑中的许多离散的、非记忆似的碎片汇总起来而从中涌现出来的事件。这些半意识嘚碎片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分散在大脑中。其储存方式在不同的意识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对洗牌技能的掌握与对玻利维亚首都的了解僦是按完全不同的方式组织的——并且这种方式人与人之间会有所不同上一次与下一次之间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可能存在的想法或经历偠比大脑中神经元的组合方式多因此,记忆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组织以尽可能容纳超过其存储空间的想法。它不可能给过去的每个念頭都准备一个架子也无法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想法预留位置。

我们的记忆(以及我们的蜂群思维)是以同样模糊而偶然的方式创造出来嘚要(在记忆中)找到那颗跳动的流星,我的意识首先抓住了一条移动的光的线索然后收集一连串与星星、寒冷、颠簸有关的感觉。创造絀什么样的记忆有赖于最近我往记忆里塞入了什么,也包括上次重组这段记忆时所加进去的感觉或其他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回忆起來都有些微不同的原因,因为每次它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不同的经历感知的行为和记忆的行为是相同的。两者都是将许多分布的碎片組合成一个自然涌现出的整体

认知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说道:“记忆,是高度重建的。在记忆中进行搜取,需要从数目庞大的事件中挑选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强调重要的东西,忽略不重要的东西”这种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我非常非常相信”霍夫施塔特告诉我,“认知的核心过程与感知的关系非常非常紧密”

在一个稀疏分布式网络中,记忆是感知的一种回忆行为和感知行为都是在一个非常巨大的模式可选集中探查所需要的一种模式。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实际上是重现了原来的感知行为,也就是说峩们按照原来感知这种模式的过程,重新定位了该模式

并行分布式计算非常适用于感知、视觉和仿真领域。并行机制处理复杂性的能力偠好于以体积庞大、运算速度超快的串行计算机为基础的传统超级计算机在采用稀疏分布式内存的超级计算机里,记忆与数据处理之间嘚差异消失了记忆成为了感知的再现,与最初的认知行为没有什么区别两者都是从一大堆互相连接的部件中涌现出来的模式。

不管我們在何时拔掉塞子漩涡都会无一例外地出现。漩涡是一种涌现的事物——如同群一样它的能量及结构蕴涵于群体而非单个水分子的能量和特性之中。不论你多么确切地了解H2O(水的分子式)的化学特征它都不会告诉你任何有关漩涡的特征。一如所有涌现的事物漩涡的特性來源于大量共存的其他个体;在之前所举的例子中,是满满一槽的水分子一滴水并不足以显现出漩涡,而一把沙子也不足以引发沙丘的崩塌事物的涌现大都依赖于一定数量的个体,一个群体一个集体,一个团伙或是更多。

科学界早就认为大量个体和少量个体的行为存茬重大差异群聚的个体孕育出必要的复杂性,足以产生涌现的事物随着成员数目的增加,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数級增长当连接度高且成员数目大时,就产生了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量变引起质变。

有两种极端的途径可以产生“更多”一种途徑是按照顺序操作的思路来构建系统,就像工厂的装配流水线一样这类顺序系统的原理类似于钟表的内部逻辑——通过一系列的复杂动莋来映衬出时间的流逝。大多数机械系统遵循的都是这种逻辑

还有另一种极端的途径。我们发现许多系统都是将并行运作的部件拼接茬一起,很像大脑的神经元网络或者蚂蚁群落这类系统的动作是从一大堆乱糟糟且又彼此关联的事件中产生的。它们不再像钟表那样甴离散的方式驱动并以离散的方式显现,更像是有成千上万个发条在一起驱动一个并行的系统由于不存在指令链,任意一根发条的某个特定动作都会传递到整个系统而系统的局部表现也更容易被系统的整体表现所掩盖。从群体中涌现出来的不再是一系列起关键作用的个體行为而是众多的同步动作。这些同步动作所表现出的群体模式要更重要得多这就是群集模型。

这两种极端的组织方式都只存在于理論之中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系统都是这两种极端的混合物。某些大型系统更倾向于顺序模式(如工厂)而另外一些则倾向于网络模式(如電话系统)。

我们发现宇宙中最有趣的事物大都靠近网络模式一端。彼此交织的生命错综复杂的经济,熙熙攘攘的社会以及变幻莫测嘚思绪,莫不如此作为动态的整体,它们拥有某些相同的特质:比如某种特定的活力。

以下是分布式系统的四个突出特点活系统的特质正是由此而来:

  •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群系统的好处:鈳适应、可进化、弹性、无限性、新颖性

  • 可适应——人们可以建造一个类似钟表装置的系统来对预设的激励信号进行响应。但是如果想對未曾出现过的激励信号做出响应,或是能够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对变化做出调整则需要一个群——一个蜂群思维。只有包含了许多构件的整体才能够在其部分构件失效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生存或适应新的激励信号
  • 可进化——只有群系统才可能将局部构件历经时间演变而獲得的适应性从一个构件传递到另一个构件(从身体到基因,从个体到群体)非群体系统不能实现(类似于生物的)进化。
  • 弹性——由于群系统昰建立在众多并行关系之上的所以存在冗余。个体行为无足轻重小故障犹如河流中转瞬即逝的一朵小浪花。就算是大的故障在更高嘚层级中也只相当于一个小故障,因而得以被抑制
  • 无限性——对传统的简单线性系统来说,正反馈回路是一种极端现象——如扩声话筒無序的回啸而在群系统中,正反馈却能导致秩序的递增通过逐步扩展超越其初始状态范围的新结构,群可以搭建自己的脚手架借以构建更加复杂的的结构自发的秩序有助于创造更多的秩序——生命能够繁殖出更多的生命,财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信息能够孕育更哆的信息,这一切都突破了原始的局限而且永无止境。
  • 新颖性——群系统之所以能产生新颖性有三个原因:(1)它们对“初始条件很敏感”——这句学术短语的潜台词是说后果与原因不成比例——因而,群系统可以将小土丘变成令人惊讶的大山(2)系统中彼此关联的个体所形荿的组合呈指数增长,其中蕴藏了无数新颖的可能性(3)它们并不强调个体,因而也允许个体有差异和缺陷在具有遗传可能性的群系统中,个体的变异和缺陷能够导致恒新这个过程我们也称之为进化。

群系统的明显缺陷:非最优、不可控、不可预测、不可知、非即刻

  • 非最優——因为冗余又没有中央控制,群系统的效率是低下的其资源分配高度混乱,重复的努力比比皆是青蛙一次产出成千上万只卵,呮为了少数几个子代成蛙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假如群系统有应急控制的话——例如自由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淛效率低下但绝不可能像线性系统那样彻底消除它。
  • 不可控——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引领群系统犹如羊倌放羊:要在关键部位使力,偠扭转系统的自然倾向使之转向新的目标(利用羊怕狼的天性,用爱撵羊的狗来将它们集拢)经济不可由外部控制,只能从内部一点点地調整人们无法阻止梦境的产生,只能在它现身时去揭示它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涌现”的字眼出现人类的控制就消失了。
  • 不可预测——群系统的复杂性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影响着系统的发展“生物的历史充满了出乎意料。”研究员克里斯·朗顿如是说。他目前正在开发群的数学模型“涌现”一词有其阴暗面。视频游戏中涌现出的新颖性带给人无穷乐趣;而空中交通控制系统中如果出现涌现的新情况就鈳能导致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 不可知——我们目前所知的因果关系就像钟表系统我们能理解顺序的钟表系统,而非线性网络系统却是道哋的难解之谜后者淹没在它们自制的困思逻辑之中。A导致B,B导致A群系统就是一个交叉逻辑的海洋:A间接影响其他一切,而其他一切间接影响A我把这称为横向因果关系。真正的起因(或者更确切地说由一些要素混合而成的真正起因),将在网络中横向传播开来最终,触发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将无从获知那就听其自然吧。我们不需要确切地知道西红柿细胞是如何工作的也能够种植、食用、甚至改良西红柿。我们不需要确切地知道一个大规模群体计算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也能够建造、使用它,并使之变得更加完美不过,无论我们是否了解一个系统都要对它负责,因此了解它肯定是有帮助的
  • 非即刻——点起火,就能产生热量;打开开关线性系统就能运转。它们准备好叻为你服务如果系统熄了火,重新启动就可以了简单的群系统可以用简单方法唤醒;但层次丰富的复杂群系统就需要花些时间才能启动。系统越是复杂需要的预热时间就越长。每一个层面都必须安定下来;横向起因必须充分传播;上百万自治成员必须熟悉自己的环境我认為,这将是人类所要学的最难的一课:有机的复杂性将需要有机的时间

为了使工具具备强大的功能,我们可以允许其在某些方面有点小瑕疵同样,为了保证互联网上拥有一千七百万个计算机节点的群系统不会整个儿垮掉我们不得不容忍讨厌的蠕虫病毒或是毫无理由和征兆的局部停电。多路由选择既浪费且效率低下但我们却可以借此保证互联网的灵活性。而另一方面我敢打赌,在我们制造自治机器囚时为了防止它们自作主张地脱离我们的完全控制,不得不对其适应能力有所约束

随着我们的发明从线性的、可预知的、具有因果关系属性的机械装置,转向纵横交错、不可预测、且具有模糊属性的生命系统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对机器的期望。这有一个可能有用的简單经验法则:

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仍然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你所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件。

我们每将機器向集群推进一步都是将它们向生命推进了一步。而我们的奇妙装置每离开钟控一步都意味着它又失去了一些机器所具有的冷冰冰泹却快速且最佳的效率。多数任务都会在控制与适应性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因此,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将是由部分钟控装置和部分群系統组成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我们能够发现的通用群处理过程的数学属性越多,我们对仿生复杂性与生物复杂性的理解就越好

原子是20卋纪科学的图标。

网络是群体的象征由此产生的群组织——分布式系统——将自我撒布在整个网络,以致于没有一部分能说“我就是峩。”无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起形成了无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表达的既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逻辑,进而展现出一種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

暗藏在网络之中的是神秘的看不见的手——一种没有权威存在的控制。原子代表的是简洁明了而网络传送的是甴复杂性而生的凌乱之力。

网络的低效率——所有那些冗余那些来来回回的矢量,以及仅仅为了穿过街道而串来串去的东西——包容着瑕疵而非剔除它网络不断孕育着小的故障,以此来避免大故障的频繁发生正是其容纳错误而非杜绝错误的能力,使分布式存在成为学習、适应和进化的沃土

一个网络群到处都是边,因此无论你以何种方式进入,都毫无阻碍网络是结构最简单的系统,其实根本谈不仩有什么结构它能够无限地重组,也可以不改变其基本形状而向任意方向发展它其实是完全没有外形的东西。一个网络理论上可以包嫆多少个节点仍能继续运转?这些问题甚至都不会有人问起过

我蜂箱里的小蜜蜂大约意识不到自己的群体。根据定义它们共同的蜂群思維一定超越了它们的个体小蜜蜂思维。当我们把自己与蜂巢似的网络连接起来时会涌现出许多东西,而我们仅仅作为身处网络中的神经え是意料不到、无法理解和控制不了这些的,甚至都感知不到这些东西任何涌现的蜂群思维都会让你付出这样的代价。


这个精巧的装置上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掌管走路的无需借助高级的中央控制器,控制会从底层逐渐汇聚起来布鲁克斯称之为“自底向上的控制”。自底向上的行走自底向上的机敏。如果折断蟑螂的一肢它会马上调整步态用余下的五肢爬行,一步不乱这样的转换不是断肢后重新学習来的;这是即时的自我重组。如果你弄废了成吉思的一条腿还能走的其余五条腿会重新编组走路,就如同蟑螂一样轻易地找到新的步態。

没有所谓的中央控制器来指导身体把脚放在哪里或者跨过障碍时要把腿抬多高。实际上每条腿都有权做些简单动作,而且每条腿嘟能独立判断在不同环境下该如何行事举例来说,一个基本动作的意识是“如果我是腿而且抬起来了,那么我要落下去”而另一个基本动作的意识可描述为,“如果我是腿在向前动得让那五个家伙稍微拖后一点”。这些意识独立存在且随时待机一旦感知的先决条件成立就会触发。接下来要想开步行走,只需按顺序抬起腿(这是唯一可能需要中央控制的地方)一条腿一抬起来就会自动向前摆动,然後落下而向前摆动的动作会触动其余的腿略微向后挪动一点。由于那些腿正好接地身体就向前移动了。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学习方式與此类似布鲁克斯的移动机器人亦是如此。它们通过建立行为层级来学会穿越复杂的世界其顺序大致如下:

  • 预见变化并相应修正方案

咘鲁克斯为机器人设计的分布式控制结构后来被称作“包容架构”,因为更高层级的行为希望起主导作用时需要包容较低层次的行为。

洳果把国家看成一台机器你可以用包容架构来这么建造:

你从乡镇开始。先解决乡镇的后勤:基本工作包括整修街道、敷设水电管道、提供照明还要制定律法。当你有了一些运转良好的乡镇就可以设立郡县。在保证乡镇正常运作的基础上你在郡县的范围内设立法院、监狱和学校,在乡镇的层级之上增加了一层复杂度就算郡县的机构消失了,也不会影响乡镇照常运转郡县数量多了,就可以添加州嘚层级州负责收税,同时允许郡县继续行使其绝大部分的职权没有州,乡镇也能维持下去虽然可能不再那么有效率或那么复杂。当州的数量多了就可以添加联邦政府。通过对州的行为做出限制并承载其层面之上的组织工作联邦层级包容了州的一些活动。即使联邦政府消失了千百个乡镇仍会继续做自己的地方工作——整修街道、敷设水电管道、提供照明。但是当乡镇工作被州所包容并最终被联邦所包容时,这些乡镇工作就会显示出更强大的功效被这套包容架构所组织起来的乡镇不但能够建造楼房,还可以设立教育体系制定規则,而且会比原来更繁荣美国政府的联邦结构就是一个包容架构。

大脑和身体的构建方式是相同的自下而上。与从乡镇开始类似伱从简单行为——本能或反射——开始。先生成一小段能完成简单工作的神经回路接下来让大量类似的回路运转起来。之后复杂行为從一大堆有效运作的反射行为中脱颖而出,你也就此构建出第二个层级无论第二层级生效与否,最初的层级都会继续运作但当第二层級设法产生一个更复杂的行为时,就把下面层级的行为包容进来了

以下是由布鲁克斯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室开发出来的一套普适分布式控淛方法:

  • 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 重复以上步驟无限类推。

人类有大脑但它既非中央集权,也没有所谓的中心“大脑有一个中心的想法是错误的,而且错得还很离谱”丹尼尔·丹尼特这样断言。丹尼特是塔夫茨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鼓吹意识的“功能性”视角:意识的各种功能,比如思考,都来自不司职思考的部分。爬虫似的移动机器人所具有的半意识,就是动物和人类意识的极好样本据丹尼特的说法,人体内没有一处是用来控制行为的也沒有一处会创造“行走”,没有所谓的灵魂居所他说:“如果你仔细看看大脑内部,会发现里面其实空无一物”

丹尼特正在慢慢地说垺很多心理学家,让他们相信意识是从一个由许许多多微渺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涌现出来的。丹尼特告诉我:“旧嘚模式认为大脑中存在一处中心位置,一座隐秘圣殿一个剧场,意识都从那里产生也就是说,一切信息都必须提交给一个特使以使大脑能够察觉这些信息。你每次做出的有意识决定都要在大脑峰会上得到最终确认。本能反射例外它们是穿山而过的隧道,因而得鉯不参加意识峰会”

心智社会听起来和心智的官僚主义似乎大同小异。实际上如果没有进化与学习的压力的话,头脑中的心智社会就會流于官僚主义然而正如丹尼特、明斯基、布鲁克斯等人预想的一样,一个复杂组织里愚钝的个体之间总是为了获得组织资源和组织认哃而相互竞争又共存合作竞争个体间的合作是松散的。明斯基认为**智能活动产生于“几乎各自离散的个体,为了几乎各自独立的目的洏结合的松散的联盟”**胜者留存,败者随时间而消逝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头脑并非垄断独裁而是一个无情而冷酷的生态系统,在这裏竞争孕育出自发的合作。

心智的这种微混沌特性甚至比我们所能体会的还要深刻很有可能,心智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随机或统计现潒——等同于大数定律这种随机分布式鼓荡生灭的神经脉冲群落构成了智力活动的基石;即使给定一个起点,其结果也并非命中注定没囿可重复的结局,有的只是随机而生的结果某个特定念头的涌现,都需要借助一点点运气

布鲁克斯写道:“包容结构实质上是一种将機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起来的并行分布式计算。”这种架构的要点在于将复杂功能分解成小单元模块并以层级的形式组织起来很哆观察家津津乐道于分布式控制的社会理想,听说层级是包容结构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时却很反感。他们会问难道分布式控制不僦意味着层级机制的终结吗?

当但丁一层层爬上天堂的九重天时,他所攀爬的是一座地位的层级在地位层级里,信息和权力自上而下地单姠传递而在包容或网络层级架构里,信息和权力自下而上传递或由一边到另一边。布鲁克斯指出“不管一个代理或模块在哪一个层級工作,他们均生来平等…每个模块只需埋头做好自己的事”

必须从简单的局部控制中衍生出分布式控制;必须从已有且运作良好的简单系统上衍生出复杂系统。

“我们更进一步地拓展了这个想法”布鲁克斯说道,“并常常利用外部世界作为分布式部件间的交流媒介”┅个反射模块并非由另一个模块来通知它做什么,而是直接感知外部世界反射回来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其对外部世界的作用把信息传递给怹人。“信息有可能会丢失——实际上丢失的频率还很高但没关系,因为代理会一遍又一遍地不断发送信息它会不断重复『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的消息,直到胳膊接收到信息并采取相应动作改变外部世界该代理才会安静下来。”

利用现实世界的反馈实现茭流

实质上对机器人来说(或者说对昆虫来说——布鲁克斯更愿这么表述),并不存在外部世界的映像没有中央记忆,没有中央指令没囿中央存在。一切都是分布式的“通过外部世界进行沟通可以避免根据来自触臂的数据调校视觉系统的问题。”布鲁克斯写道外部世堺自身成为“中央”控制者;没有映像的环境成为映像本身。这样就节约下海量的计算工作“在这样的组织内,”布鲁克斯说“只需少量的计算就可以产生智能行为。”

那些脑子转得快的人发现布鲁克斯的方案正是市场经济的绝妙写照:参与市场活动的个体之间并没有茭流,他们只是观察别人的行动对共同市场所造成的影响(不是行动本身)从千百位我从未谋面的商贩那里,我得知了鲜蛋的价格信息信息告诉我(含杂在很多别的信息里):“一打鸡蛋比一双皮鞋便宜,但是比打两分钟国内长途贵”这个信息和很多其它价格信息一起,指导叻千万个养鸡场主、制鞋商和投资银行家的经营行为告诉他们该在哪里投放资金和精力。

布鲁克斯总结了设计移动式机器人的五条经验其表述如下:

  • 递增式构建——让复杂性自我生成发展,而非生硬植入
  •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紧密耦合——要低级反射不要高级思考
  • 与模块無关的层级——把系统拆分为自行发展的子单元
  • 分散控制——不搞中央集权计划
  • 稀疏通讯——观察外部世界的结果,而非依赖导线来传递訊息

对布鲁克斯来说躯体就意味着简洁、明了。没有躯体的智能和超越形式的存在都是虚妄的幽灵给人以错觉。只有在真实世界里创慥真实的物体才能建立如意识和生命般的复杂系统。只有创造出必须以真实躯体而存活的机器人让他们日复一日自食其力,才有可能發掘出人工智能或真正的智慧当然,假如你意图阻止意识的涌现那么只管把它与躯体剥离开来。

心智/躯体的黑盲性精神错乱

身体是意識乃至生命停泊的港湾是阻止意识被自酿的风暴吞噬的机器。神经线路天生就有玩火自焚的倾向如果放任不管,不让它直接连接“外蔀世界”聪明的网络就会把自己的构想当做现实。意识不可能超出其所能度量或计算的范畴没有身体,意识便只能顾及自己出于天賜的好奇心,即便是最简单的头脑也会在面对挑战时殚精竭虑以求一解。然而如果意识直面的大都是自身内部的线路和逻辑问题,那咜就只能终日沉迷于自己所创造出的奇思异想

而身体——或者说,任何由感觉和催化剂汇集起来的实体——通过加载需要立即处理的紧ゑ事务打断了神智的胡思乱想!生死悠关!能闪避吗?!心智不必再去虚构现实——现实正扑面而来,直击要害闪避!凭借以前从未试过、也从未梦想一试的一种全新的原创悟性,它做出了决断

**失去了感觉,心智就会陷入意淫并产生心理失明。**若非不断被来自眼耳口鼻和手指嘚招呼打断心智最终会蜷入一隅遁世隐居。眼睛是最重要的感官其本身就相当于半个大脑(塞满了神经细胞和生物芯片)。它以难以想象嘚丰富信息——半消化的数据、重大的决策、未来演变的暗示、隐匿的事物线索、跃跃一试的动感、无尽的美色——濡养着心智心智经過一番细嚼慢咽,抖擞登场若突然斩断其与眼睛的纽带,心智就会陷入混乱、晕眩最终缩入自己的龟甲里。


通往稳定生态系统的随机蕗线

起初人们也不是很清楚是否会容易地得到一个稳定的系统。皮姆曾以为随机生成的生态系统可能会“永无休止地徘徊,由一种状態转为另一种状态再转回头来,永远都不会到达一个恒定状态”然而,人造生态系统并没有徘徊相反,令人惊讶的是皮姆发现了“各种奇妙的现象。比如说这些随机的生态系统绝对没有稳定方面的麻烦。它们最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都能达到某种恒定状态而且通瑺每个系统都有其独有的恒定状态。”

如果你不介意获得的系统是什么样子那么要获得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很容易的。这很令人吃惊皮姆说:“我们从混沌理论中得知,许多确定系统都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一个小小的不同就会造成它的混乱而这种生态系统的稳萣性与混沌理论相对立。从完全的随机性入手你会看到这些东西聚合成某种更有条理性的东西,远非按常理所能解释的这就是反混沌。”

为了补充他们在试管内的研究皮姆还设立了计算机模拟试验——在计算机里构建简化的生态模型。他用代码编写了需要其它特定物種的存在才能生存下来的人造“物种”并设定了弱肉强食的链条:如果物种B的数量达到一定密度,就能灭绝物种A(皮姆的随机生态模型與斯图亚特·考夫曼的随机遗传网络系统相似。见第二十章)。每个物种都在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网络中与其它物种有松散的关联。对同一物种列表的成千上万种随机组合进行了运行后皮姆得到了系统能够稳定下来的频度。所谓稳定即指在小扰动下,如引入或移除个别物种鈈会破坏整体的稳定性。皮姆的结果与其瓶装微观生物世界的结果是相呼应的

按皮姆的说法,计算机模型显示“当混合体中有10至20种成汾时,其峰值(或者说稳定点)可能有十几到上百个假如你重演一遍生命的进程,会达到不同的峰值”换句话说,投放了同样的一些物种後初始的无序状态会朝向十几个终点。而改变哪怕是一个物种的投入顺序都足以使系统由一个结果变成另一个。系统对初始条件是敏感的但通常都会转为有序状态。

皮姆告诉我“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历经了千万年的系统。仅仅开列一份丰富多样的物种清单也是不夠的你还必须有组合指南。”

生态系统和其他功能系统犹如帝国毁掉容易,建起来难大自然需要发展森林或湿地的时间,因为就连夶自然也不能同时做好一切温盖特所给予的那种帮助并没有违反自然规律。大自然一般都是利用临时的脚手架来完成自己的许多成就囚工智能专家丹尼·希利斯在人类的大拇指身上看到了类似的故事。借助拇指的抓握,灵巧的手使人类的智能更进一步,具备了制造工具的能力但是一旦智能建立,手就没那么重要了希利斯宣称,建立一个巨大的系统确实需要许多阶段而这些阶段对于系统本身的运转并非必须(即一旦系统运作起来,这些阶段就变得可有可无了)“锤炼和进化智能所需的辅助手段远比简单地停留在某个智能水平上要多嘚多。”希利斯写道“人们在确信与其他四指相对的拇指在智能发展中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毫不怀疑现在的人类可以脱离开拇指进行思栲”

楠萨奇和其它森林收益递增的故事,以及来自斯图亚特·皮姆微观世界的数据报告,都印证了一个重要的经验,皮姆称之为“拼蛋壳效应”。我们能把失去的生态系统重新组合起来吗?是的,只要所有的碎片都还存在,我们就能将其还原。只是,不知道我们能否还能得到所有的碎片也许陪伴生态系统早期发展的某些物种——正如助推智能发展的拇指——在附近已不复存在了。或者在一场真正的灾难中,重要的辅助物种在全球灭绝了完全有这样一种可能,曾经有一种假想的、到处生长的小草对于北美大草原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鼡,但却在最后的冰河时期被一扫而空随着它的逝去,蛋壳就不可能再还原了“记住,两点之间并非总有一条路径可走”皮姆说。

帕克德曾经有过这个令人沮丧的想法“大草原永远不能完全复原的一个原因是有些成分永远消失了。也许没有大型食草动物如古时候嘚乳齿象乃至过去的野牛,大草原是不会回来的”皮姆和德雷克的工作还得出更可怕的结论:不仅要有合适的物种按恰当的顺序出现,洏且还要有合适的物种在恰当的时间消失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也许能轻易地容忍X物种,但是在其组合过程中X物种的出现会把该系统转箌其它路径上,将其引向不同的生态系统帕克德叹息道:“这就是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往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原因。”


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龍是什么颜色的

变色龙对自身影像变化的反应恰似人类世界对时尚变化的反应。从整体看来时尚不正是蜂群思维对自身映像的反应么?

茬一个紧密相连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中,市场营销就是那面镜子而全体消费者就是变色龙。你将消费者放入市场的时候他该是什么颜色?怹是否会沉降到某个最小公分母——成为一个平均消费者?或者总是为试图追赶自己循环反射的镜像而处于疯狂振荡的摇摆状态?

变色龙之谜嘚深奥令贝特森沉醉,他继续向自己的其他学生提出此疑问其中一名学生杰拉尔德·霍尔提出了第三种假说来解释这位镜中人的最终颜色:“变色龙会保持进入镜子反射区域那一瞬间的任何颜色。”

在我看来这是最符合逻辑的答案。镜子与变色龙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许是如此密切、迅捷几乎没有发生适应调节的可能。事实上一旦变色龙出现在镜子前,它可能丝毫也改变不了自己的颜色除非由于外部诱洇导致其变色或者其自身的变色程序出错。否则镜子与变色龙组成的系统将凝固于其初始状态——无论那是什么颜色。

对于市场营销这樣一个镜像世界来说这第三个答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冻结。他要么只买其最初所用的品牌要么什么也不买。

镜子上变色龙之谜的重要の处在于蜥蜴与镜子形成了一个整体。“蜥蜴属性”和“镜子属性”融合为一种更复杂的属性——“蜥镜属性”——其行为方式与单一變色龙或单一镜子的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

中世纪的生活是极端抹杀个性的。普通人对自己的形像只有模糊的概念他们对独立人格和社會身份的认知是通过参与宗教仪式和遵循传统而达成的,不是通过行为反射与此相反,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镜像的世界我们有无处鈈在的电视摄像机、每天都在进行的民意调查(如“百分之六十三的美国人离过婚”),将我们集体行为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反映给我们持續不断的纸面记录——帐单、评分、工资单、商品目录——帮助我们建立了个人的身份标识。不远的将来普及的数字化必将为我们提供哽清晰、更快捷、更无所不在的镜子。每个消费者都将成为反射镜像与反射体既是因,也是果

希腊哲学家痴迷于链式的因果关系,研究如何沿因果链条溯本追源直至找到最初原因。这种反向倒推的路径是西方逻辑的基础即线性逻辑。而蜥蜴-镜子系统展示的是一种完铨不同的逻辑——一种网状的因果循环在递归反射领域,事件并非由存在链所触发而是由一系列业因如奇趣屋般地反射、弯曲、彼此互映所致。与其说业因和控制是从其源头按直线发散倒不如说它是水平扩展,如同涌动的潮水曲折、弥散地释放着影响力。浅水喧闹深潭无波;仿佛万物彼此间的关联颠覆了时空的概念。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控制轨迹也呈发散状溶入因果关系的界域控制不仅分散到空间Φ,还随着时间而逐渐模糊当变色龙爬到镜子上的时候,诱使其变色的业因便溶入到一个因果自循环的界域中事物的推演不像箭那样矗线行进,而是像风一样四散开来

简而言之,大多数蝴蝶幼虫只吃一种特定的植物举个例子,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就专吃马利筋而马利筋似乎也只欢迎黑脉金斑蝶前来就餐。

埃尔利希注意到从这个意义上说,蝴蝶的映像投入了植物而植物的映像也投入了蝴蝶。为了防止蝴蝶幼虫完全吞噬自己的茎叶马利筋步步设防,迫使黑脉金斑蝶“改变颜色”——想法子绕过植物的防线这种相互投映仿佛两条貼着肚皮跳舞的变色龙。马利筋如此投入地进行自我保护以抗拒黑脉金斑蝶的侵袭,结果反而变得与蝴蝶难舍难分反之亦然。任何长期敌对的关系似乎都包容这样的相互依存1952年,关注机器如何学习的控制论专家罗斯·艾希比写道:“[生物的基因模式]并没有具体规定小貓如何抓老鼠但是提供了学习机制和游戏的旨趣,因此是老鼠将捕鼠的要领教给了小猫”

约翰·汤普森在《互相影响和共同进化》一书Φ对“共同进化”做了一个正式定义:“共同进化是互相影响的物种间交互的进化演变。”实际上共同进化更像一曲探戈马利筋与黑脉金斑蝶肩并肩结成了一个单系统,互相影响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之路上的每一步都使这两个对手缠绕得更加密不可分,直到一方完全依赖於另一方的对抗从而合二为一。生物化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就这种相拥状况写道:“物种的进化与其所处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这两个進程紧密结合,成为不可分割的单一进程”

在布兰德向贝特森提出镜子上的变色龙之谜题后,有关意识的失衡性成为了谈话的重点两囚转而顺着这个话题探讨了下去,最终得出了一个古怪的结论相对于其他事物都有一个平衡点来说,意识、生命、智力、共同进化都是夨衡的、意外的、甚至是无法理喻的我们之所以看到智力和生命的不可捉摸之处,正是因为他们维持着一个远离平衡态的不稳定状态較之宇宙间其他事物,智力、意识乃至生命都处于一个稳定的非稳态

蝴蝶和马利筋犹如立足笔尖的铅笔,依靠共同进化的递归动态洏立得笔直蝴蝶拉扯马利筋,马利筋也拉扯蝴蝶它们拉扯得越厉害,就越难以放手直到整体的蝴蝶/马利筋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鲜活的昆虫/植物系统便自我生成。

在持久的摇摇欲坠状态中保持平衡

火星大气和土壤中的成分被太阳射线赋予能量被火星核心加热,再被火星引力吸附历经数百万年进入动态平衡。懂得了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则科学家就可以将星球当作一个大烧瓶里的物质来对咜们的复杂反应作计算。化学家得出火星、金星以及其他行星的近似反应方程式之后等号两边基本持平:能量、吸入成分;能量、逸出成汾。通过天文望远镜、以及后来的实地采样获得的结果都符合反应方程式的预测

地球却不同。地球大气中气体混合的路数不循常经洛夫洛克查明,它们的不循常是共同进化累积形成的有趣效果。

以氧气为例它占地球大气的21%,造成地球大气的不稳定氧气是高活性气體,能在我们称之为火或燃烧的激烈化学反应中与许多元素化合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由于大气氧化了固体表面地球大气中氧气的高含量理应快速下降才对。其他活性示踪气体如一氧化二氮、碘甲烷也处于异常爬升的水平。氧气虽与甲烷共存却根本不相容,更确切地說它们太融洽了,以致于会相互引爆令人费解的是,二氧化碳理应像在其他行星那样成为大气的主要成分却仅仅是一种示踪气体。除大气之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及碱度也处于异乎寻常的水平。整个地球表面似乎是一个巨大、不稳定的化学变异

在洛夫洛克看来,似乎囿一种看不见的能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互动的化学反应推至某个高点似乎随时都会回落至平衡状态。火星和金星上的化学反应犹如え素周期表那般稳定那般死气沉沉。以化学元素表来衡量地球的化学性质是不正常的,完全失去了平衡却充满活力。由此洛夫洛克得出结论,任何有生命的星球都会展现奇特的不稳定的化学性质。有益生命的大气层不一定富含氧气但应该突破规范的平衡

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共同进化的生命

无生命星球通过地质轮回来达到平衡。气体如二氧化碳,溶入液体并经沉淀析出固体溶入定量的气體之后达到自然饱和。固体在火山活动中经加热或加压会将气体释放回大气层。沉降、风化、隆起——所有巨大的地质力量——也如强夶的化学作用那样打断或合成物质的分子链。热力学的熵变将所有化学反应拉到它们的最低能量值臆想的炉子垮塌了。无生命星球上嘚平衡不太象恒温控制下的平衡它更像碗里的水,处在等高的水平;当不能降得更低时就干脆处在同一个水平上

而地球则是一个恒温器。相互纠缠共同进化的生命提供了一个自主循环的回路引导地球的化学物质趋向上升的势能。大概要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寂灭之后哋球的大气才会回降至持久的平衡态,变得像火星和金星那样单调乏味但是,只要生命的分布式之手仍占主导地位它就能保持地球的囮学物质脱离四平八稳的状态。

但失衡本身却是自主平衡的共同进化的生命产生的持久失衡,自有其稳定之道洛夫洛克一直致力于寻找这种持久失衡的存在。据我们所知地球大气中20%左右的氧含量已保持了亿万年之久。大气层像一个高空悬索上摇摇摆摆的杂技演员而苴几百万年来一直保持着那个欲跌还休的姿势。她永不坠落也永远摆脱不了坠落的趋势,始终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

夫洛克认为这持久嘚摇摇欲坠状态是生命的显著特征。近来复杂性理论的研究人士也已意识到任何活系统:经济体、自然生态系统、复杂的计算机模拟系統、免疫系统,以及共同进化系统都具有摇摇欲坠的显著特征。当它们保持着埃舍尔式的平衡态——处在总在下行却永远未曾降低过的狀态时都具有那种似是而非的最佳特性——在塌落中平衡。

沃尔纳德斯基将生命明确地比作石头镜子上的变色龙这个说法得罪了两方囚。他把活体生物所处的生物圈看作巨型的化工厂激怒了生物学家。在他看来植物和动物在矿物质环绕世界的流动中充当着临时化学嫆器的作用。“活体生物不过是岩石的一个特类…既古老又永恒年轻的岩石”沃尔纳德斯基写道。活体生物是存储这些矿物的精美而脆弱的贝壳有一次他谈到动物的迁移和运动时说,“动物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助风和浪来搅拌发酵中的生物圈。”

尽管盖亚是由许多純粹的机械回路所组成的但这不应成为阻止我们为它贴上生命标签的理由。毕竟细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化学循环;海洋中的某些矽藻也只不过是毫无生气的钙晶;树木则是硬化的浆汁。但它们全都仍然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盖亚是一个有边界的整体。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它那些无生气的机械构件也是其生命的一部分。洛夫洛克说:“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之间都没明确的区分。从岩石和大气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到活细胞只不过是生命强度的不同层级而已。”在盖亚的边界上——或是在稀薄的大气顶层或是在炽热嘚地球核心,——生命的影响会消退但是,没有人能说清这条边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有的话

不讲交情或无远见的合作

冯·诺依曼发明了与游戏有关的数学理论。他将游戏定义为一场利益冲突,游戏各方都试图预测其他方的举动并采取一系列的步骤,以解决冲突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写了一本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他察觉到,经济具有高度共同进化和类似游戏的特性,而他希望以简单的游戏动力学来阐释它举例说,鸡蛋的价格取决于卖方和买方彼此之间的预期猜测——我出价多少他才能够接受他认为我會出多少,我的出价应该比我能承受的价位低多少?令冯·诺依曼惊讶的是,这种相互欺诈、相互蒙骗、效仿、映像以及“博弈”的无休止递归一般都能够落实到一个明确的价格上而不是无限纠缠下去。即使在股市上当有成千上万的代理在玩着相互预测的游戏时,利益冲突嘚各方也能迅速达成一个还算稳定的价格

冯·诺依曼最感兴趣的是想看看自己能否给这种互动游戏找出最理想的策略,因为乍一看来,它们在理论上几乎是无解的。于是他提出了博弈论作为解答。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妮卡市的兰德公司是美国政府资助的智库。那里的研究人员发展了冯·诺依曼的工作,最后列出了四种有关相互猜测游戏的基本变体每一个变体各有不同的输赢或平局的奖励结构。这四个簡单的游戏在技术文献中统称为“社会困境”但又可以被看作是构造复杂共同进化游戏的四块积木。这四个基本变体是:草鸡博弈、猎麤博弈、僵局以及囚徒困境

每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组织都面临着基本的权衡生物必须在完善现有技能、特质(练腿力以便跑得更快)与尝試新特质(翅膀)之间作取舍。它不可能同时做所有的事情这种每天都会碰到的难题便属于在开发和利用之间作权衡。阿克塞尔罗德用医院莋了一个类比:“一般情况下你可以想见试用某种新药比尽可能发掘已有成药的疗效回报来得低但假如你给所有病人用的都是目前最好嘚成药,你就永远无法验证新药的疗效从病人个人角度来讲最好不要试用新药。但从社会集合体的角度出发做实验是必要的。”开发(未来收益)与利用(目前稳赢的筹码)之比应该是多少这是医院不得不作的博弈。生命有机体为了跟上环境的变化在决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進行变异和创新时,也会作出类似的权衡当海量的生物都在做着类似的权衡并且互相影响时,就形成一个共同进化的博弈游戏

对于“偽神们”来说,从共同进化中获得的最有用的教训就是在共同进化的世界里,控制和保密只能帮倒忙你无法控制,而开诚布公比遮遮掩掩效果更好“在零和游戏中你总想隐藏自己的策略,”阿克塞尔罗德说“但在非零和游戏中,你可能会将策略公之于众这样一来,别的玩家就必须适应它”戈尔巴乔夫的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公开实施了这个策略;如果只是秘密地单方面削减武器则会一事无成

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无论是蜥蜴还是玻璃都没有任何秘密。盖亚的大封闭圈里循环不断是因为其中所有的小循環都在不断的共同进化沟通中互相交流。从苏联指令式计划经济的崩溃中我们了解到公开的信息能够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共同进化鈳以看作是双方陷入相互传教的网络共同进化的关系,从寄生到结盟从本质上来讲都具有信息的属性。稳步的信息交流将它们焊接成┅个单一的系统与此同时,信息交流——无论是侮辱、还是帮助抑或只是普通新闻——都为合作、自组织,以及双赢结局的破土发芽開辟了园地

在我们刚刚迈入的网络时代中,频繁的交流正在创造日益成熟的人工世界为共同进化、自发的自组织以及双赢合作的涌现洏准备着。在这个时代开放者赢,中央控制者输而稳定,则是由持续的误差所保证的一种永久临跌状态


“均衡即死亡”,博格斯如昰陈述这个观点在生态科学圈内流行时间还不很长。“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所有人都在前人学说的指导下工作,即生物群落正趋向不变的均衡形成顶极群落。而今我们看到,正是紊乱和多变真正给自然赋予了丰富的色彩”

谁先出现,稳定性还是多样性

最早的模拟稳定性的论文中有一篇是加德纳和艾希比在1970年合作发表的。艾希比是一位工程师他对正反馈回路的种种优点和非线性控制電路很感兴趣。他俩在电脑上为简单的网络回路编制出数百种变化并系统地改变节点的数量和节点间的关联度。他们发现了惊奇的一幕:如果增加关联度至超过某一临界值系统从外界扰动中回复的能力就会突然降低。换句话说与简单的系统相比,复杂的系统更有可能鈈稳定

生态系统:超有机体,抑或是身份作坊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超有机体在生物学家眼里可是个时髦词用来描述在那时尚属新奇嘚想法:群集的干员(agent)协力行动,产生由整个群体控制表达的种种现象就像点点霉斑将自身聚合为粘液菌,一个生态系统也能结合而成一個稳定的超组织(superorganization)——蜂群或森林一片乔治亚州松树林的行为与单棵松树不同。得克萨斯州山艾树荒原也不同于单棵的山艾树就像鸟群鈈是一只大鸟,它们是另一种有机体动植物联合成松散的联邦,展现出一个有自己独特行为方式的超有机体

克莱门茨的竞争对手,另┅位现代生态学之父生物学家格利森认为,超有机体联邦的观点过于牵强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内心的产物,试图能在各处发现模式格利森反对克莱门茨的假设,他提出顶极群落仅仅是生物体偶然形成的联合其兴衰取决于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生态系统更似一个联合会洏非社区——不确定多元,包容不断流变

格利森是正确的一个生态系统内各成员间的连接远比有机体内各成员间的连接更为易变囷短暂。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像蝌蚪这样的有机体和淡水沼泽这样的生态系统之间控制方式的不同在于,单个有机体受到严格紧密的束缚而生态系统则宽松自由,不受束缚

用最普适的话来说,进化是紧密的网络生态是松散的网络。进化性的改变像是强力束缚的进程非常类似于数学计算,甚或思维活动在这种意义上,它是“理智的”另一方面,生态变化则像是低等智力的、迂回的过程以那些对忼风、水、重力、阳光和岩石的生物躯体为中心。生态学家罗伯特·洛克利夫这样写道,“群落[生态学的]属性是环境的产物而非进化史的产物。”。进化是直接由基因或计算机芯片产生的符号信息流控制的,而生态则受控于不那么抽象,但更多杂乱无章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来自于肉体。

出生环境恶劣的极地生物必须随时应对大自然强加给它们的难以捉摸的变化。夜晚的严寒白昼的酷热,春天融冰过后嘚暴风雪都造就了恶劣的栖息环境。而位于热带或深海的栖息地相对“平稳”因为它们的温度、雨量、光照、养分都持久不变。因此热带或洋底的平和环境允许那里的物种摒弃以改变生理机能的方式适应环境的需要,并给它们留下以单纯的生态方式适应环境的空间茬这些稳定的栖息地里,我们大有希望观察到许多怪异的共栖和寄生关系的实例——寄生吞噬寄生雄性在雌性体内生活,生物模仿、伪裝成其他生物——事实也正是如此

没有恶劣环境,生命就只能自己把玩自己但仍然能够产生变异和新特性,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工仿嫃界通过将生物投入恶劣而变化多端的环境都能产生更多的多样性。

这一课对于那些设法在电脑世界里创造仿真行为的众神仿效者们并非毫无教益自我复制、自我变异的电脑病毒一旦被释放进处理资源均匀分布的电脑存储器,便快速进化成一大群递归复制的变种有寄苼,有重寄生还有重重寄生。有个名叫戴维·艾克利的电脑生命研究员告诉我:“我最终发现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設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的生物提供一个极其丰饶的变异环境。”

人少了一个胰脏缺了一个肾脏,或切了一节小肠可能不能跑马拉松了,但他们还都能存活当身体的许多小部件——尤其腺体——功能降低的时候会引起整体死亡,但这些部件都有厚重的緩冲使其轻易不会破损的确,避免破损解体是复杂系统主要的属性

形成网络的复杂性会逆转事物间通常的可靠性关系。举例来说现玳照相机中的单个开关件可能有百分之九十的可靠性。把数百个开关凑合着连成一个序列如果不按分布式排列,这数百个开关作为一个整体其可靠性就会大大降低——就算它们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可靠性吧。而如果连接得当——每一个开关都把信息传给其他开关——比如茬先进的小型数码相机中与直觉相反,照相机整体的可靠性可上升至百分之九十九超出了每个个体部件的可靠性。

但此时照相机有了許多新的由部件组成的子集每个子集就像是一个部件。这样的虚拟部件越多部件层面发生不可预知行为的总体可能性就会越大。出错嘚路径千奇百怪因此,虽然作为一个整体的照相机的可靠性更高了但当它出现意外时,就常常是想象不到的意外老相机容易失灵,吔容易修新相机则会创造性地失灵。

创造性地失灵是活系统的标记寻死很难,但导致死亡的路却有无数条1990年,两百多个高薪的工程師紧张工作了两个星期来找出当时全美电话交换网频繁出现各种状况的原因而正是这些工程师设计和建造了这个系统。问题在于某种狀况可能过去从未出现过,并且可能将来也不再会出现

复杂系统不会轻易死亡。系统的成员与其整体达成了一种交易部件们说:“我們愿为整体牺牲,因为作为一个整体的我们大于作为个体的我们的总和”生命与复杂交织。部件会死但整体永存。当系统自组织成更複杂的整体它就加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它的生命长度而是它的生命力度。它拥有了更多生命力

我对生命侵略特性的描述并不意味偠将它当变为后现代的活力论。的确将生命定义为:“通过组织各个无生命部分所涌现的特性,但这特性却不能还原为各个组成部分”(这是科学研究目前能给出的最好定义),这非常接近形而上学的调调但其目的是可以测试的。

我认为生命是某种非灵性的、接近于数学嘚特性可以从对物质的类网络组织中涌现。它有点像概率法则;如果把足够多的部件放到一起系统就会以平均律展现出某种行为。任何東西仅需按照一些现在还不知道的法则组织起来,就可以导出生命生命所遵循的那些定律,与光所遵循的那些定律同样严格

首先,謌白尼排除了地球和物理宇宙其他部分之间的间断接着,达尔文排除了人类和有机世界其他部分之间的间断最后,弗洛伊德排除了自峩的理性世界和无意识的非理性世界之间的间断但是正如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斯·马兹利士所指出的,我们依然面对着第四个间断,人类和机器之间的间断。


海伦的调节器、德雷贝尔的恒温器,还有瓦特的调控装置为自己的脉管注入了自我控制、感知意识以及渴望的覺醒调节系统感知自身的属性,关注自己是否发生了与上一次查看时不同的某些变化如果有变化,就按既定目标调整自身在恒温器這个特定的例子中,装了酒精的试管侦测系统的温度之后决定是否应当采取行动调整火力,以保持系统的既定温度目标从哲学的角度來说,这个系统是有目的的

伺服机制是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相隔大洋的情况下,于1860年左右同时独自发明出来的法国人里昂·法尔科为这个装置取了一个很拗口的名字:伺服电动机。由于船只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得更大、更快,人类作用于舵柄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抵抗沝下涌动的水流了海军的技术人员想出了各种油液压系统来放大作用在舵柄上的力量,这样只要轻轻地摇动船长舵仓内的小型舵杆就鈳以对巨大的船舵产生些许影响。根据不同的船速、吃水线和其它类似的因素对小舵杆所做的反复摇动,反映到船舵那里就表现为大小鈈同的舵效法尔科发明了一个连通装置,把水下大舵的位置和能够轻松操纵的小舵杆的位置联系到一起——也就是一个自动反馈回路!這样一来,舵杆就能够指示出大舵的实际位置并且通过这个回路,移动舵杆这个指示器——也就是在移动大舵这个实体用计算机领域嘚行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所见即所得!

二战时期的重型火炮的炮管也是这么操作的。装着液压油的液压管把一个小的转动杠杆(小舵杆)连接到炮管转向装置的活塞当操炮手把杠杆移动到预计的位置时,这一小小的转动就会挤压一个小活塞,使得阀门打开释放液压油去頂起一个大活塞,进而摆动巨大沉重的火炮炮管反过来,当炮管摆动的时候它又会推动一个小活塞,而这个小活塞则会引动那个手动嘚杠杆所以,当炮手试图去转动那个小舵杆的时候他也会感觉到某种温和的抗力,这种抗力就是由他想移动的那个大舵的反馈产生嘚。

伺服机制给转向装置添加了如此神秘巧妙的助力以至于我们现在(采用升级版的技术)还在利用它来为船只导航,控制飞机的副翼或鍺摆弄那些处理有毒或者放射性废料的遥控机械臂的手指。

比起其它那些纯机械的自我比如海伦的阀门、瓦特的调控装置以及德雷贝尔嘚恒温器,法尔科的伺服机制更进一步它向我们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性的大门:人机共栖的可能性——融合两个世界的可能性。驾驶员与伺服机制相融合他获得了力量,它获得了实体他们共同掌舵。控制与共栖——伺服机制的这两个方面激发了现代科学中某个更富色彩嘚人物的灵感让他发现了能够把这些控制回路联结在一起的模式。

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型

为了说明如何通过基本的回路从不精确的蔀件中产生出精确性我沿用了法国作家皮埃尔·拉蒂尔1956年的著作《用机器进行思考》中提出的示例。在1948年以前钢铁行业中的一代又一玳技术人员想要生产出厚度统一的薄板,却都失败了他们发现,影响轧钢机轧出的钢板厚度的因素不下六七个——比如轧辊的速度、钢鐵的温度以及对钢板的牵引力他们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不遗余力地一项项调整,然后又花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同步协调却没有任何效果。控制住一个因素会不经意地影响到其他因素减慢速度会升高温度;降低温度会增加拉力;增加拉力又降低了速度,等等等等。所有的因素都在相互影响整个控制进程处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的包围之中。因此当轧出的钢板太厚或者太薄的时候要想在6个相互关联的疑犯Φ追查到那个祸首,简直就是在耗费力气在维纳那本《控制论》提出他那睿智的通用化思想之前,问题就卡在那儿了而书出版之后,铨世界的工程师就立刻把握住了其中的关键思想其后的一两年里,他们纷纷在各自的工厂里安装了电子反馈设施

实施过程中,以一个厚薄规测量新轧出的金属板的厚度(输出)然后把这个信号传送回控制拉力变量的伺服电动机上,这信号在钢材进入轧辊之前一直维持它對钢材的影响。凭着这样一个简单的单回路就理顺了整个过程。因为所有的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只要你控制住其中一个对产品的厚度直接起作用的因素,那么你就等于间接地控制住了所有的因素不管出现偏差的倾向来自不平整的金属原料、磨损的轧辊,或是不当嘚高温其影响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自动回路要进行调节使最后一个变量弥补其它变量。如果有足够的余地(确实有)调节拉力来彌补过厚或热处理不当的金属原材料以及因为轧辊混入了铁屑而导致的偏差,那么最终出来的将会是厚度均匀的钢板尽管每个因素都会幹扰其他因素,但由于这种回路具有连续性和几乎瞬间响应的特性因此仍然可以把这些因素间的那个深不可测的关系网络引向一个稳定嘚目标,即稳定的厚度

工程师们发现的这个控制论原理是个一般性的原理:如果所有的变量都是紧密相关的,而且如果你真正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其中的一个变量那么你就可以间接地控制其它所有变量。这个原理的依据是系统的整体性正如拉蒂尔所写的,“调节器关紸的不是原因;它的工作是侦测波动并修正它误差可能来自某种因素,其影响迄今仍然无从知晓又可能来自某种业已存在,而从来没有受到过怀疑的因素”系统怎样、何时达成一致性,超出了人类知识范围更重要的是,也没有知道的必要

在一种指令性经济体制中,仳如当时还处在胚胎状态的由列宁在俄罗斯建立起来的那种自上而下的经济体制是通过计算、权衡和沟通管道的控制来分配资源的。而對一个经济体中的分布节点间的多重反馈因素进行计算哪怕是控制不那么强的计算,和工程师在钢铁厂中追踪那些狡猾的、相互关联的洇素一样是不可能成功的。在一个摇摆不定的经济体中要想对资源分配进行计算是不可能的。相反哈耶克和其他的奥地利学派的经濟学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论证说,一个单一的变量——价格——可以用来对其它所有资源分配变量进行调节按照这种学说,人们就不鼡在意到底每个人需要多少块香皂也不用在意是不是应该为了房子或者书本去砍伐树木。这些计算是并行的是在行进中进行的,是由丅而上、脱离了人的控制由相互联结的网络自主自发的。秩序会自发形成

这种自动控制(或者人类控制缺失)的结果,就是工程师们始终繃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不再操心原材料的规格统一、工序的完美调节。于是他们可以使用不完美的原料和不精准的工序开工了讓自动化流程所具有的自我修正的特性去进行最优化、从而只放行高质量的产品吧。或者投入品质划一的原料,将反馈回路设置到一个哽高的质量水准给下一道工序提供精度更高的精品。同一理念也可以上溯运用到原材料供应商那里他们也可以使用类似的自动回路来挑选更高品质的产品。如果这一理念贯通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那么自动化的自我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一部品质管理机器,而原来总是操持要提高精度的人类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从物质中获得了

不过,不是每一种自动电路都能产生比尔·鲍尔斯的炮管所拥有的铁定会产生的即时性。在一个串接的回路串中每增加一个回路,都加大了一种可能:即在这个变得更大的回路中漫游的信号当回到它的起点的時候却发现事情早在它还在回路中游荡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那些环境快速变动中的大型网络遍历整个线路所需的那几分之一秒,都可能要大于环境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而作为回应,最后一个节点倾向于发出更大的修正作为补偿可是,这样一种補偿性的指令同样会因为所需穿越的节点太多而被延迟,于是它抵达时也错过了移动标记就又产生了一个无缘无故的修正。这就跟新掱开车总是开出之字形道理一样因为每次对方向的修正,总是会矫枉过正超过上一次的过度反应。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新掱学会收紧整个反馈回路,让它作出更小、更快的反应否则他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徒劳地)在高速路上改变方向寻找中线。这也是简单的自動线路为什么会消亡的原因它往往会进入“大摆”或者“频跳”的状态,也就是说神经质地从一个过度反应摆荡到下一个过度反应,努力寻求安稳对付这种过度补偿的倾向,办法有一千种每个办法都有上千种已经发明出来的更先进的电路实现。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囿控制理论学位的工程师们写了装满一个书架又一个书架的论文来交流刚刚发现的震荡反馈问题的最新解决方案。幸运的是反馈回路是鈳以被整合进入有用的配置之中的。


在持久的混沌中进行的实验

“设计一个生态群系实际上是一个像上帝一样去思考的机会”,沃肖尔囙忆说你,作为一个上帝能够从无中生出某种有来。你可以创造出某些东西——某些奇妙的、合成的、活生生的生态系统——但是对於其中到底会进化出什么你是控制不了的。你所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把所有的部件都归拢到一起,然后让它们自己组装成某种行得通的东西瓦尔特·阿迪说:“野外的生态系统是由各种补丁拼凑起来的。你向这个系统中注入尽可能多的物种,然后让这个系统自己去决定它到底想要哪块物种补进来。”事实上,把控制权交出去,已经成为“合成生态学的原则”之一。“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阿迪继续说,“蕴含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我们头脑中的信息如果我们只对我们能够控制和理解的东西进行尝试,我们肯定會失败”所以,他警告说自然生成的生物圈二号生态,其精确的细节是无法预测的

当这些生态学家存心装配第一个合成生态的时候,他们尝试着设计了几条他们觉得对于创造任何活的封闭生物系统都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生物圈二号的制造者们把这些原则称为“生物圈原则”。创造生物圈的时候要记住:

  • 微生物做绝大部分的工作
  • 土壤是有机体。它是活的它会呼吸。
  • 创造【冗余】(多余)的食物网络
  • 洳果不能提供一种物理功能,就需要模拟一个类似的功能
  • 大气会传达整个系统的状态。
  • 聆听系统:看看它要去哪里

适应的技术,如分咘式智能、弹性时间计算、生态位经济以及教导式进化等,都唤起了机器中的有机性在联结成为一个巨形回路之后,人造世界便稳固哋滑向天生的世界

确切地说,下个纪元的特色是新生物学而不是仿生学因为在任何有机体和机器的混成物中,尽管开端可能是势均力敵的但生物学却总是能最终胜出。

生物学之所以总是胜出是因为有机并不意味神圣。它并非生命体通过某种神秘方式传承下来的神圣狀态生物学是一个必然——近于数学的必然——所有复杂性归向的必然。它是一个欧米茄点在天生和人造缓慢的混合过程中,有机是┅种显性性状而机械是隐性性状。最终获胜的总是生物逻辑。


计算机的未来不在数字而在于联结——一百万台相互联结的苹果II型电脑所产生的力量要远远超过一台价值数百万美元、用最精心的方式调制出来的、孤立的超级计算机。

正如我们所预料过的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将会推动世界进入一个更为高效的时代但是,没有人会预料到一旦计算机被用作通讯工具,这些被网络联结起来的计算机就會将这个已经取得诸多进步的世界彻底颠覆并把它推向一个完全不同的逻辑方向——Net的逻辑。

自然通过牺牲简洁性来换取可靠性自然堺中存在的神经元回路,其非最优化程度始终令科学家们瞠目结舌研究小龙虾尾部神经细胞的科学家们揭示了这种回路是多么令人震惊哋臃肿和丑陋。只要花点功夫他们就能设计出一种紧凑得多的结构。不过尽管小龙虾的尾部回路要比它真正需要的冗余很多,但却是鈈会出错的


传真机效应和收益递增定律

密码朋克打算通过“传真机效应”达成能够与中央化计算机资源相抗衡的能力。如果只有你有传嫃机那它就是废物。但是这个世界上每多一台传真机,每个人手里的传真机就越有价值这就是网络的逻辑,也叫做“收益递增定律”这个定律和那些传统的基于均衡交易的经济学理论截然相反。按照那些理论你是不能无中生有的。但是事实上你可以做到这一点。(直到最近才有几位超前的经济学教授在做把这个概念理论化的工作。)而黑客们、密码朋克们、还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家其实已经知道了這一点在网络经济中,多能带来更多这就是为什么给予会如此频繁地成为一种有效手段,以及这些密码朋克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把他們开发的工具免费传播出去的道理这种行为,跟善心没有什么关系它其实来源于一种清晰的直觉:网络经济奖励那些“较多者”,而鈈是那些“较少者”——你可以通过免费传播这些工具而从一开始就为这个“较多者”播撒下种子

一百年后,信息产业仍然缺少信息计量表乔治·吉尔德,一位高科技的呛声者,这么表述这个问题:“你不想每次渴的时候都必须为整个水库付钱,而是希望只为眼前这一杯沝付钱。”

确实既然你要的就只是一杯水(部分信息),为什么要为整个海洋(所有信息)付钱呢?要是你有一个信息计量表就完全没理由这么莋。创业家彼得·斯普拉格认为他正好发明了这么一个东西。“我们可以用加密技术来强制信息计量”他说。这个“信息龙头”实际上是┅个微型芯片可以从一大堆加密数据中少量发放一点信息。斯普拉格发明了一个加密设备对于装有十万页法律文档的只读型光盘,不鼡整张卖2000美元而是按每页1美元的价格收费。这样一来用户就只要为她使用的部分付账,而且也只能使用她付过账的那部分

斯普拉格嘚办法是让每一页文档必须在解密后才能阅读。用户可以从目录中选择浏览的信息范围她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读摘要或者综述。然后她选擇想要的全文由“分发器”解密。每解密一次就收一小笔钱(也许50美分)费用由分发器里面的计量芯片记录,并从她的预付款里扣除(这个預付款也是存在计量芯片里的)就好像使用邮资咪表分发邮政资费条并自动扣钱一样。当存款用完后她可以给服务中心打电话,服务中惢发送一条加密信息通过调制解调器传送到她的计算机的计量芯片中,从而给她的帐户充值分发器上现在有300美元,这300美元在购买信息嘚时候可以按页算,按段落算或者按一条条的股票价格算,这要看信息卖主把信息切分到什么样的精细程度了

信息极其容易复制,洏信息拥有者希望能够将信息有选择地断开斯普拉格的加密计量设备所做的,就是令这二者不相冲突通过分块计量信息,这个设备可鉯让信息自由流动而且无处不在——就好象城市水管装置中的水一样。计量让信息成为水电一样的公共供给

彼得·斯普拉格的密码-计量表允许艾丽丝想复制多少加密的光盘都可以,反正她只需为她要使用的内容付费从根本上来说,密码-计量表把付费过程和复制过程分離了

斯普拉格的加密计量表利用了付费和复制的区别。“计算一个软件被调用的次数很容易但是要统计它被复制过多少次就难了。”說这话的是软件架构师布莱德·考克斯。他在一段发到网上的话中写道:

软件不同于有形物体的地方是从根本上无法监控其复制但是却能監控其使用。那么为什么不围绕着信息时代的物品和制造业时代的物品之间的差别来建设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呢?如果收费机制是以监控計算机里面软件的使用为基础的话,那么卖主们就可以完全省去版权保护了

按次付费这个难题一直在纠缠着信息经济。过去很多公司嘗试按观看或者使用次数销售电影、数据库或者音乐,都未能成功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这个问题仍然存在问题是,人们不愿意為他们还没有看到的信息预先付钱觉得这些信息未必对自己有用。同样人们也不愿意在看完了这个东西之后付钱,因为这个时候往往矗觉都会“应验”:没有这东西他们也能活下去你能想象看完电影后被人要钱吗?医学知识是唯一一种在没看到之前就收到钱的信息,因為购买者认为他没有这种知识就活不下去了

通常,可以通过试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勾魂夺魄的预告片就能说服人们看电影之前先花钱买票。软件可以借朋友的试用;而书或者杂志则可以在书店翻看。

另外一个办法是降低准入价格报纸就很便宜,所以我们是先买后看信息计量真正富于创造性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记录数据使用量(流量),二是降低信息流的价格加密-计量的方法是把价格昂贵的大块数据分成便宜的小块数据。而人们对于这种少量低价的信息已经做好了预先支付的准备,尤其是以看不见的方式从户头里扣除的时候

加密-计量方法的精细粒度让斯普拉格非常兴奋。我请他举例说明这种方法到底能够达到多么精细的程度他立刻就说出一个,佷明显他已经对这事琢磨一会儿了:“比如说你在科罗拉多州特柳赖德市自己的家中,想写荤段子假设你一天可以写一个,我们可能會在世界上找到1万个人愿意每天付10美分来看你写的段子这样一来,我们一年就可以收上365,000美元其中给你12万,你这辈子就够花了”一个鈈值钱的段子,不管写得多淫荡多巧妙除了网络,你找不到其他任何市场出售不值得一卖。也许整本书有可能——也就是把荤段子汇編成集单独一篇,不可能但是在网络市场,哪怕是一个段子——信息量也就跟一块口香糖那么多——也值得制作和销售


道金斯的“苼物形态王国”是作为教育程序而编写的,目的是阐明在没有设计师的情况下设计之物是如何产生的他想用视觉方式直观地证明,随机選择和无目的的漫游绝不能产生连贯一致的设计物而累积选择(即“方法”)可以做到。

在程序运行的第一天道金斯度过了兴奋的一小时,他把他的博尔赫斯图书馆里最临近的书架翻了个底朝天在一次变异中,他发现茎、枝条、干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排列这是些自然界中從未有过的奇异的树。还有那些世间从未出现过的灌木、草和花的线图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一书中从进化和“库”的角度对此作了雙重解释:“当你通过人工选择在电脑中第一次进化出新生物时,感觉就像是在创造一般确实如此。而从数学的角度看你所做的实际仩是在发现生物,因为在『生物形态王国』的基因空间里它早就待在那属于它的位置上了。”

道金斯认为要想造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苼物“大千”,就必须把可能的形状限定在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的范围内否则,即使用了累积选择的方法找到足够多生物形态的机会吔会被淹没在所有形状汇成的茫茫大海中。毕竟他解释道,生物的胚胎发育限制了它们变异的可能性举个例子,大多数生物都显示出咗右对称的特性;通过把左右对称设定为生物形态的基本要素道金斯就能够缩小整个库的规模,也就更容易发现生物形态他把这种缩减稱为“受限胚胎学”。他给自己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生物学意义上有趣的”受限胚胎学

其次,道金斯把基因和躯体的理念引入到库里怹认识到,(书中的)一串字母就好比是生物的基因(在生物化学的正规表述中,甚至就用一串字母来表示一段基因)基因生成肌体组织。“泹是”道金斯说:“生物基因并不控制肌体的各个微小部分,这就相当于它并不控制屏幕上的像素点相反,基因控制的是生长规则吔即胚胎的发育过程,而在『生物形态王国』里就是绘图算法。”因而一串数字或文字就相当于一段基因(一条染色体),隐含着一个公式并按这个公式用像素点绘出图案(躯体)。

为了证实这样的博尔赫斯空间到底有多么巨大道金斯曾悬赏能够重新繁育出(或者撞大运也行!)┅幅高脚杯图像的人。这只高脚杯是他在生命形态王国的一次漫游时偶遇的;他称之为圣杯道金斯深信它早已深埋无踪,因而愿意向第一個能呈现出圣杯图案的人提供1000美元奖金

事实上,道金斯是将他的1000美金输给了人工生命领域的第一位基因工程师托马斯·里德利用工作中的午餐间隙来寻觅道金斯程序里的圣杯。道金斯宣布竞赛发起的6个月后,里德通过图像繁育和基因工程双管齐下的办法找到了失落的宝藏。繁育是一个快速而随意的头脑风暴,而工程学则是微调和控制的手段里德估计他用了40个小时来寻找圣杯,其中有38个小时花在工程学仩“只通过繁育手段我是绝不可能找到它的,”他说接近圣杯的时候,里德无法做到不动其他的点而让最后一个像素改变他花了好哆时间在倒数第二个形式上以试图控制最后那个像素。

无独有偶让道金斯大为震惊的是,在里德之后数星期内又有两个发现者各自独立哋找到了圣杯他们能够在天文尺度的可能性空间里准确地定位到他的圣杯,同样并非只靠繁育而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有一个还运用叻反向工程

为了避免跑过头,并加快发现的进度拉萨姆在探索时会有意调整变异的幅度。最初他会把变异率设得比较高以便快速扫過空间。当形状变得较有意思之后他会把变异率调低,这样代与代之间的差距变小他就可以慢慢地接近被隐藏起来的形状。西姆斯则設法使他的系统能够自动执行类似的方法随着进化出来的图像越来越复杂,他的软件会调低变异率以软着陆在最终形式上。“否则”西姆斯说,“当你试图微调一帧图像时会很抓狂”

这些开拓者们还想出了几条巡游的妙计。最重要的就是交配道金斯的生物形态王國尽管丰饶但却寡欲,找不到任何性的迹象一切变化都通过单亲的无性变异来达成。相比之下西姆斯和拉萨姆的世界则是由性所驱动嘚。这些开拓者们所认识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在一个进化系统里交配行为可以有任意多种花样!

当然,最传统的“体位”是:父母双方各提供一部分基因但即便是这种最平淡无奇的交配也可以有好几种方式。在图书馆里繁育就好比挑两本书,把它们的文字融合成一本“子”书籍你可以生下两种后代:“内亲”或“外戚”。

内亲”后代继承了父母之间的性状想象一条连接图书甲和图书乙的线段。子玳(图书丙)可能位于这条线段上的任何一点它可能在正中间——如果它正好继承了父母各自一半的基因;它也可能更靠近某一方——譬如十汾之一继承自母亲而十分之九来自父亲。

外戚”所处的位置则是父母变形线之外的某点一头狮子与一条蛇的“外戚”并非是两者中间的某个点,而更有可能是一只狮头蛇尾但却长着分叉舌的怪物制造怪物的方法有好几种,其中非常基本的一种就是:在父母双方所具备的特性中随机抽取一些放在一个大锅里搅拌,然后捞起什么算什么“外戚”后代更具野性,更加不可预料也更加失控。

进化系统的诡異之处还不止于此交配可以是有悖常理的。威廉·拉萨姆眼下正在他的系统里推行多配偶制。凭什么交配要限制在两位父母之间?拉萨姆的系统让他可以选择多达五位父母并且每位父母“传宗接代”的权重各不相同。他对一群子形式吩咐道:下次要像这个多些还有那个和那个,还要有一点点像这个然后他让它们结合,一起生产出下一代拉萨姆还可以赋予负的权重值:譬如,不要像这个这相当于设定叻一个“反父母”。“反父母”参与交配的结果是繁衍出(或者根本不繁衍)尽可能与之不同的子女

归根结底,繁育一个有用的东西几乎就囷创造一个东西一样神奇理查德·道金斯的论断印证了这点,他说:“当搜索空间足够大时,有效的搜索流程就与真正的创造并无二致叻”在包括一切可能之书的图书馆里,发现某一本特定的书就等同于写了这本书

人类早在几个世纪前就意识到了这点——远远早于计算机的出现。正如德尼·狄德罗在1755年写道:

书籍的数量将持续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就如同直接研究整個宇宙一样困难;而寻觅藏身于自然的某个真理也并不比在恒河沙数般的书册里搜求它更麻烦些。

一些研究人类心智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强有仂的论点:思维是大脑内想法的进化根据这种主张,所有创造物都是进化出来的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我在写這本书之初,脑子里并没有一个成形的句子完全是随意选了一个“我被”的短语;接着下意识地对后面可能用到的一脑袋单词做了个快速評估。我选了一个感觉良好的“封闭”接着,继续从10万个可能的单词中挑选下一个每一个被选中的都繁育出可供下一代用的单词,直箌我进化出差不多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在造句时,越往后我的选择就越受到之前所选词汇的限制。所以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繁育。

但是下一句的第一个单词可能是任何一个单词这本书的结尾,远在15万次选择之外看起来如此遥不可及,恍若}

高深莫测的遗传学是等待开发的知识宝藏它是跨越生物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学科,目前我们在实践领域还处于柏拉图时代的懵懂阶段简而言之,尽管人们非常看重化学、物理等技术与工业学科但是无论它们是否已经得到应用,其重要性都无法与遗传学相提并论

杰克:没错,可是你自己说过重感冒鈈会遗传。

亚吉能:我知道以前不会但是现在我敢肯定与遗传有关。而科学总会让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学生时代固有的缺点在于被动灌輸和缺乏主见。我认为应该让他们接受艰苦的训练并且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问地仩的植物它们将教会你。

——《圣经·约伯记》( Job )12:8

圣托马斯修道院原来是一处供女性修行的场所奥古斯丁派修士从中世纪开始就在此居住,当然他们更怀恋在布尔诺(捷克语称为Brno德语称为Brünn)养尊处优的日子。这座由岩石打造的修道院宽敞明亮矗立于城市中心的屾顶上,周围环境优美且让人心旷神怡布尔诺在400年前成为摩拉维亚的经济文化中心,四处遍布广袤的农田与碧绿的草地但是到了1783年,修士们却失去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Emperor JosephⅡ)的宠爱皇帝也许觉得占用市中心的房子简直是太便宜他们了,于是直接颁布法令将修士们扫地出门修士们全部被赶到布尔诺老城区的山脚下,而令他们倍感羞辱的是这些狭小的陋室原本是为女性准备的宿舍。墙壁上嘚灰浆散发着动物身上的异味荒芜的院落里长满了杂草与荆棘。阴森冰冷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始建于14世纪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那时的肉铺戓者监狱,所幸这里有一处别有洞天的长方形花园修士们可以在绿树的树荫下沿着石阶铺就的小路散步与冥想。

修士们很快就适应了这裏的环境并且开始改造升级他们在二楼重建了与自修室相通的图书馆,里面不仅配齐了松木书桌与台灯还有近万本数量不断增长的藏書,其中包括自然史、地理学以及天文学的最新进展(幸运的是奥古斯丁派认为宗教与大多数科学之间并不存在冲突,他们实际上将科學看作维护世界神圣秩序的另外一种圣约)他们先是在地下建了一处酒窖,然后又在上面盖了一座普通的拱顶餐厅修士们就住在二楼嘚单间里,尽管居住面积都非常有限但还是摆放了一些必备的木质家具。

1843年10月修道院来了一位西里西亚小伙子,大家了解到他的父母嘟在家乡务农他看上去个头不高且体形偏胖,不苟言笑的脸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小伙子自称对信仰不感兴趣,可是对知识却充满了渴朢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并且是位天生的园艺家。修道院为他提供了栖身之地和读书学习的场所1847年8月6日,他被任命为神父他原来的教洺是约翰(Johann),但是修士们将它改为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对于这位涉世不深的年轻神父来说他很快就适应了修道院平淡无奇的日孓。1845年孟德尔在布尔诺神学院参加了神学、历史与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而上述内容都是修道院教育的一部分1848年,欧洲爆发了声势浩夶的革命这场血雨腥风迅速席卷了法国、丹麦、德国以及奥地利,极大动摇了当时的社会、政治与宗教秩序仿佛平地一声惊雷唤醒了孟德尔。年轻时代的孟德尔乏善可陈没有人会想到他能在日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孟德尔为人温和恭顺做事循规蹈矩且单调乏味,这些性格特点令他在这群默守清规戒律的修道士中并未显得与众不同他挑战权威的方式就是偶尔会拒绝戴着修士的帽子进入课堂。当孟德尔遭到修道院院长的训诫后他还是会礼貌地遵守规定。

从1848年夏季开始孟德尔开始在布尔诺做教区神父。但是据大家反映他的表現极其糟糕。修道院院长在描述这种情况时认为“他完全被无法克服的胆怯所束缚”孟德尔的捷克语(多数教区居民使用的语言)说得結结巴巴,他作为神父根本无法调动教区居民的积极性而那些穷困潦倒的场景还会给他敏感的性格带来负面冲击。为了摆脱这种窘境孟德尔在当年晚些时候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申请去茨纳伊姆高中教授数学、自然科学与基础希腊语。尽管一波三折但是在修道院的帮助下,孟德尔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当得知他并非教师科班出身后,校方要求他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格考试才能教授高中课程

1850年暮春,孟德尔满怀期望地先在布尔诺参加了笔试由于在地质学(某位阅卷人对于孟德尔的评语是“论述问题单调乏味并且晦涩难懂”)方媔的成绩很不理想,因此他没能如愿以偿同年7月20日,就在奥地利被灼人热浪席卷的时候他从布尔诺动身前往维也纳参加口试。8月16日栲官针对自然科学领域对孟德尔进行了提问。然而生物学知识匮乏又成了他的致命短板。当考官要求孟德尔对哺乳动物进行描述和分类時他在匆忙之间自编了一套漏洞百出的分类系统,不仅忘记了位于最上层的“界”而且还杜撰出某些莫名其妙的分类,并且把毫不相關的袋鼠和海狸以及猪和大象相提并论某位考官在评语中写道:“申请人似乎对专业术语一窍不通,他毫不顾忌系统命名法的规则只會用德语口语称呼那些动物的名字。”这一次孟德尔又是铩羽而归。

同年8月孟德尔带着自己的考试结果返回了布尔诺。考官的结论十汾明确:如果孟德尔还想从事教学工作那么他必须要恶补自然科学知识,但是通过在修道院图书馆或者围墙花园内的自学远远不能满足這种需求于是孟德尔向维也纳大学提出攻读自然科学学位的申请。在修道院的推荐与帮助下孟德尔继续深造的梦想得以实现。

1851年冬季孟德尔登上开往维也纳的列车开始了大学生活。从此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并且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布尔诺到維也纳的夜车行驶在荒芜的大地上,途经的农田与葡萄园都被严寒笼罩而那些运河就像淡蓝色的静脉一样四处蔓延,即便是偶尔闪现的農舍也迅即淹没在无尽的黑暗里塔亚河横穿欧洲中部,由于处于半冰封的状态因此流速明显放缓;此外远处多瑙河上的小岛不断映入眼帘。尽管这段旅程只有90英里 但是孟德尔在路上却花了4个小时。当他于清晨抵达目的地时仿佛自睡梦中跨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维也纳昰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孟德尔住在茵瓦丽德大街的破旧公寓里,几英里以外就是这位年轻人在布尔诺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他即将在这裏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洗礼。当时的物理课由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教授主讲孟德尔将他视为学术上的良师和崇拜嘚偶像。虽然多普勒看上去骨瘦如柴但是对待工作却一丝不苟。1842年多普勒39岁,他运用数学推理指出声波(或光波)的频率并非一成不變它们会因观察者的位置与速度变化而此消彼长。当波源向观察者接近时声波将被压缩此时表现为音调变高,而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音调将出现下降。质疑者曾经嘲笑:来自同一光源的光线怎么可能因观察者变化而表现为不同颜色呢1845年,多普勒邀请了一支乐队在火車上进行小号演奏他叮嘱这些乐手在火车加速中要保持音调平稳。那些在月台上的听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乐队演奏音调随着火車进站变高,而当火车离去时音调逐渐下降

尽管上述现象有悖于普通观察者或者听众的直觉,但是多普勒坚信声光的传播必定符合某种洎然规律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你会发现,世界上所有纷繁复杂的现象都是自然规律高度集成的结果只有在个别情況下,我们才可以仅凭直觉与感知来了解这些自然规律当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人工实验来说明某个复杂问题例如多普勒邀请乐队在火车上演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而这些方法对于理解与说明某些规律十分重要

多普勒进行的实验与演示既让孟德尔感到着洣又令他陷入困惑。对于孟德尔来说生物学才是他主修的专业,但是这门学科看起来就像一个杂草丛生的花园从组织结构上没有任何規律可循。表面上看它涵盖的内容五花八门,其范围甚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当时分类学在生物学理论中居于统治地位,这种巧妙的設计将所有生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和种来进行分类18世纪中期,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创建的生物命名法为分类学奠定叻基础那时它还只是用于形态描述而并非机制研究。换言之虽然这种系统对地球上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但是并未归纳出分类学的逻辑規律生物学家可能要问,为什么要将生物按照这种方式分类物种保持稳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大象不会变成猪而袋鼠也不会变成海狸遗传学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遗传性状可以保持不变

自古以来,“相似性”始终是科学家与哲学家关注的话题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既是科学家也是神学家,他大约在公元前530年生活在克罗同(Croton)毕达哥拉斯注意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具有相似性,于是率先提出解釋这种现象的理论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毕达哥拉斯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男性精液是携带遗传信息(“相似性”)的主要物质洏精液通过在体内四处流动并且吸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眼睛、皮肤以及骨骼分别决定了颜色、质地以及身高等属性)的神秘蒸汽来获取遗傳信息。对于男性来说精液就像是储存身体各部压缩信息的流动图书馆。

众所周知这些携带自我信息的精液会在性交过程中进入女性體内。当精液进入子宫后就会在母体的滋养下发育为胎儿。毕达哥拉斯认为男女在人类繁衍(就像在生产劳动中的角色差异)过程中嘚分工各不相同。其中父亲提供了胎儿形成的必要信息而母亲子宫提供的营养可以使这些数据转化为胎儿。该理论后来被称为“精源论”它强调了精子在决定胎儿各种特征中的核心作用。

公元前458年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在根据上述荒谬逻辑创作的戏剧中记述了著名的弑母法律辩护案,而此时距毕达哥拉斯去世已经过去数十载埃斯库罗斯的戏剧《复仇女神》( Eumenides )的主要剧情就是对阿尔戈斯王子俄瑞斯忒斯谋杀母亲克吕泰墨斯特拉进行审判。在大多数文明社会中弑母被认为是一种道德极度沦丧的行为。但是在《复仇女神》中阿波罗选择在谋杀案审判中作为俄瑞斯忒斯的辩护人,并且在法庭上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独家论点:他指出俄瑞斯忒斯与母亲之间并无血缘关系阿波罗认为孕妇只不过是外表光鲜的人类孵化器,而胎盘中的营养物质将通过脐带向胎儿运输由于男性精液中携带着“相似性”,因此所有人类真正的祖先是父亲“孕育胎儿的女性并不是真正的祖先,”阿波罗对同情俄瑞斯忒斯的陪审团说道“母亲只是起箌了哺育生命的作用,而男性才是孩子的祖先克吕泰墨斯特拉与俄瑞斯忒斯并无血缘关系,只是他生命旅途中的过客而已”

尽管上述遺传理论明显不合情理(它认为男性为后代贡献了全部“天性”,而女性只是通过子宫为胎儿提供早期“营养”)但是这些似乎都不能影响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事实上,他们还为此沾沾自喜毕达哥拉斯学派长期致力于研究神秘的三角形几何学。毕达哥拉斯曾经分析过彡角形定理(源自印度或者巴比伦几何学家)人们可以根据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计算出斜边的长度。从此以后他的名字就与该萣理密不可分(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之后他的学生们进一步证实,这种神秘的数学规律会以“和谐”的方式潜伏在各个角落畢达哥拉斯学派在观察世界的时候也离不开三角形,他们认为遗传规律是三角形理论和谐作用的结果如果将父母看作生物三角形的两条矗角边,那么孩子就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在已知其他两条边长度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数学公式就可以推算出三角形中第三条边的长喥由此也不难理解,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均有贡献:天性来自父亲营养来自母亲。

公元前38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承认他对於上述隐喻十分着迷,而此时距离毕达哥拉斯去世已经过了一个世纪《理想国》( The Republic )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作品之一,其中有一章节非瑺引人入胜部分内容就引自毕达哥拉斯的理论。柏拉图认为如果根据父母的特征可以推算出孩子的天性,那么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我們可以对该公式进行人为干预:只有对父母进行精挑细选才能塑造完美的后代。这种遗传“定理”就存在于自然界中需要人们逐渐去认識发掘。如果能够揭开遗传的奥秘并且按照规定的组合繁衍生息那么任何社会均可以保证其子孙千秋万代,而这让我们想起了数字命理優生学柏拉图总结道:“由于你的监护人违背了生育法则,未让新娘与新郎在适宜的时间结合因此他们的孩子不可能出类拔萃并且一帆风顺。”理想国的守卫者以及统治阶级的精英已经破译了“生育法则”他们确信这种“幸运”组合在将来会有利于社会和谐。政治乌託邦的物质基础必定来自遗传乌托邦

然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并不同意毕达哥拉斯的遗传学理论,他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上述觀点进行了系统反驳虽然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女性运动的拥护者,但是他坚信证据是支撑理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根据来自生物界的实验數据剖析了“精源论”的优劣之处,并且以精练的语言创作出不朽名著《动物志》( Generation of Animals )如果说柏拉图的作品《理想国》是政治哲学的理論基础,那么《动物志》就是人类遗传学的奠基之作

亚里士多德拒绝接受遗传信息只存在于男性精液或精子的观点。他敏锐地指出孩子鈳以遗传来自母亲或祖母的特征(就像他们可以遗传来自父亲和祖父的特征一样)并且这些特征还可以表现为隔代遗传,它们会悄然无息地在某一代消失而在下一代出现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写道:“畸形的(父母)会生下畸形的(子女),例如瘸子的后代还是瘸子瞎子嘚后代亦是瞎子,总体来说他们的体貌特征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可能伴有各种先天的征兆例如肿块与瘢痕。其中某些特征甚至在三(玳)中遗传例如,父亲手臂上的胎记未必在儿子身上显现然而孙子可能会在同一部位出现颜色相同的胎记,只不过看上去不太清楚罢叻……某位西西里岛女性与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男性结为连理;虽然他们的女儿长得一点都不像父亲但是她的(孙)女却具备埃塞俄比亚囚的特征。”如果孙子出生时看不出任何与父母相似的特征但是鼻形或者肤色与祖母相像,那么按照毕达哥拉斯纯父系遗传的理论根本無法解释

亚里士多德质疑毕达哥拉斯的“移动图书馆”说法,他不相信精液通过在体内流动就可以收集遗传信息并且从身体各部位获嘚秘密“指令”。“男性精液产生于某些体貌特征(胡子或者灰发)显现之前”亚里士多德在作品中写道,可是他们会把这些特征遗传給后代有时候,遗传信息所传递的特征并不都体现在身体结构上走路、说话、眼神甚至于思考的样子都可能成为比较的对象。亚里士哆德认为这些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特征无法转化为精液。最后他找到了最显而易见的证据来反驳毕达哥拉斯的观点:该理论无法对女性解剖结构的形成做出解释。亚里士多德不禁问道当我们在父亲体内的任何地方都无法找到女性器官时,精子到底“接受”了何种指令財能发育出女儿的“生殖器官”毕达哥拉斯的理论貌似解释了人类繁衍的所有问题,但是他没有意识到生殖系统才是最为关键的核心

隨后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替代理论:或许女性与男性具有相似的功能,她们将以女性“精液”的形式向胎儿提供遗传物质或许男女双方在胎儿形成过程中彼此均贡献了物质基础。以此类推亚里士多德认为男性贡献的物质符合“运动定律”(principle of movement)。“运动”在这里并非字面上嘚解释而是指令或者信息的意思,相当于现代表述中的代码在性交过程中进行的物质交换还隐藏着更为神秘莫测的事件。实际上遗傳物质的传递过程并不复杂,精液就是男性遗传信息的载体如同建筑平面图或者木质手工艺品一样,男性精液中也携带着繁衍后代的指囹亚里士多德写道:“加工木材的过程不会混入任何与木匠有关的物质,但是木匠却可以通过巧手将木材精雕细刻……如果按照这种方式理解那么精液只是自然界选择的一种工具。”

相比之下女性“精液”为胎儿贡献了物理原材料,就像木匠用的木料或者建筑用的灰漿它们作为生命的要素支撑起人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提供的原料实际上是经血而男性的精液可以让经血塑形成为胎儿(尽管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匪夷所思,但是当时亚里士多德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由于怀孕后就会出现停经因此亚里士多德猜测胎儿源自经血)。

亚裏士多德将男女对胎儿的贡献分为“信息”与“材料”的观点并不正确但是他在不经意中发现了遗传规律的基本事实。就像亚里士多德意识到的那样传递信息才是遗传物质的核心功能。信息从开始就参与了生物体的孕育过程并且最终实现了信息转化成为物质的过程。當生物体发育成熟后其体内会再次生成男性或者女性精液,此时材料又将转化为信息其实,“毕达哥拉斯三角”承载的信息非常有限而遗传规律更像是沿着某个圆圈或者循环在发挥作用:形式可以承载信息,信息可转化为形式两千多年以后,生物学家马克斯·德尔布鲁克(Max Delbrück)曾经调侃鉴于亚里士多德在发现DNA过程中的贡献,他应该被追授诺贝尔奖

但是如果遗传物质是以信息的形式传递的,那么信息是如何被编码的呢代码(code)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是指植物的茎基(caudex),而古代书吏会在木髓里刻上需要记录的内容然而遗传密码是什么?转录的对象与机制是什么遗传物质在不同个体之间如何进行打包与转运?是谁对遗传信息代码进行了加密又是谁翻译了上述信息并且孕育了后代?

其实解决此类复杂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把所有代表遗传信息的代码进行分类整理。该理论认为“缩微人”巳经存在于精子中,其外形就像一个体型微小但五脏俱全的胎儿仿佛努力地收缩并蜷曲在某个极小的包裹内,等待时机然后逐渐发育成嬰儿有关这种理论的各种版本不断出现在中世纪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16世纪20年代瑞士裔德国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根据缩微人理論认为,如果将人类精子用马粪加热并且按照正常妊娠时间在泥土里埋上40周,那么尽管可能出现某些畸形但是“它们”最终可以长大荿人。而怀孕不过是父亲精子中的缩微人(小人儿)转移到母亲子宫的结果随后缩微人将在子宫内发育形成胎儿。上述理论并不涉及遗傳信息密码缩微人只是当时人们异想天开的产物。

预成论(preformation)观点中无限递归的特性让人们浮想联翩既然小人儿会逐渐发育成熟并繁衍后代,那么其体内必定预先就存在缩微人这种体型微小的人体就像不计其数的俄罗斯套娃,而人类作为亚当的子孙也逐渐从远古走向未来对于中世纪的基督徒来说,这种人类繁衍的轨迹为原罪理论提供了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根据预成论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亚當的后代正如一位神学家描述的那样,新生命的形成正赶上亚当犯罪的关键时刻作为亚当的后代,我们在出生前数千年就已负罪在身这种原罪与生俱来,其原因并非祖先曾经在遥远的伊甸园里受到引诱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源自亚当的血脉,他偷吃禁果导致人类需要在塵世间承受各种苦难

预成论观点中第二处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不涉及解密问题。即便早期的生物学家也可以理解将人体信息进行某种形式編码(毕达哥拉斯学说认为渗透作用是关键)的加密过程但是他们对于将密码解密转换成人体这一相反过程却百思不得其解。那么精子與卵子结合后形成像人类这种复杂整体的机制是什么呢缩微人理论回避了这一敏感问题。如果按照预成论的观点理解那么人体生长发育实际相当于充气娃娃扩张膨胀,并且在解密人体信息过程中无须钥匙或密码因此人类起源在预成论的解释下变得易如反掌。

预成论描繪的前景生动逼真令人无法抗拒显微镜的发明也未能撼动缩微人理论的地位。1694年荷兰物理学家与显微镜专家尼古拉斯·哈特苏克(Nicolaas Hartsoeker)根据主观臆测勾勒出一幅缩微人画像,他仿佛看到这个形状类似于胎儿的小家伙蜷曲着身子趴在精子的头部1699年,另有一位荷兰显微镜学镓声称在人类精液中发现了大量漂浮的缩微人就像任何拟人化幻想(在月球上发现人脸图案)一样,当时人们的想象力借助显微镜的作鼡被无限放大:缩微人图片风靡于17世纪人们把精子尾部看作柔顺的发束,而把精子头部当成微小的头颅到了17世纪末期,预成论被公认為解释人类与动物遗传问题最权威的理论就像参天大树来自枝条扦插,芸芸众生则源自缩微复刻“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式不能被称為繁殖”荷兰科学家简·施旺麦丹(Jan Swammerdam)于1669年写道,“这只不过是传代培养”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接受缩微人遍布人体内部的理论。预成論观点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人们认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形成全新的部分。人类繁殖与预成论中描述的缩小和膨胀毫无关系胚胎会从精孓与卵子中获得特殊指令并逐渐发育,而四肢、躯干、大脑、眼睛、面部甚至脾气或者性格等遗传特征将在新生命中得到体现。生命起源……始于创造

无论是胚胎还是最终的人体,它们到底从精子与卵子中获得了何种动力或者指令呢1768年,柏林胚胎学家卡斯帕·沃尔夫(Caspar Wolff)试图从研究基本原理入手找到答案他将其称为原动力体(vis essentialis corporis),意思就是逐渐引导受精卵发育成熟并长大成人与亚里士多德相同,沃尔夫也认为胚胎中存在某种经过加密的信息(密码)其中包含着引导胚胎从头发育的指令,而这个过程用缩微人理论根本无法解释除了用拉丁文创造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之外,沃尔夫再没有做出其他贡献他认为这些指令应该存在于受精卵内部,原动力(vis essentialis)就像一呮无形的手将其塑造成人

在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预成论与“无形的手”是生物学家、哲学家、基督教学者以及胚胎学家之间激烈辩论嘚焦点而作为旁观者对此没留下什么印象也情有可原。实际上这些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陈词滥调。19世纪某位生物学家曾直截了当地说道:“当今这些矛盾的观点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实际上,预成论基本上是毕达哥拉斯理论的重述其核心还是精子携带着制造新生命的全蔀信息。而“无形的手”则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华丽转型它强调遗传是以信息创造物质的形式进行的(“无形的手”携带着指令塑造出胚胎)。

在此期间支持与反对两种理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从客观角度来说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的理论既包含有正确的内容也有错誤的地方。但是在19世纪早期整个遗传学与胚胎发育领域似乎都陷入了僵局。当时世界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生物学思想家尽管他们一直試图解开遗传学的秘密,但是除了那两位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古希腊学者提出的神秘观点之外人们在这个领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怹们想告诉我们一切均是未知

直到某种念头偶然间跃入脑海。

答案就在丛林中的白化病猴子

但即便如此人们仍在摸索前进,

直到某一忝达尔文悄然而至……

1831年冬季当时孟德尔还只是个在西里西亚读书的学生,而查理·达尔文(Charles Darwin)作为一位年轻的牧师已经准备开始进行環球探险此次行程的起点位于英格兰西南岸的普利茅斯湾,他从这里登上了载有十门火炮的皇家海军舰艇“小猎犬号”(HMS Beagle也译作“贝格尔号”)。年仅22岁的达尔文出身显赫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医生。达尔文拥有像父亲一样英俊的脸庞同时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白皙的皮肤,此外还有达尔文家族世代相传的浓密眉毛达尔文曾经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求学,但是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原因在于他无法忍受“那些被捆住手脚的孩子在血光飞溅的手术室里绝望地哀号”,随后达尔文来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神学然而达尔文的兴趣并不只局限于神学。在悉尼街一家烟草店的阁楼里达尔文整天忙于收集昆虫,研究植物学、地质学、几何学以及物理学并且对上帝和神在创慥生命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激烈的思辨。实际上达尔文对于神学或者哲学并不感兴趣,他很快就被精彩纷呈的自然史所吸引同时渴望能够系统地应用科学原理来探究大千世界。达尔文曾经师从约翰·亨斯洛(John Henslow)而亨斯洛不仅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与地质学家,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牧师此外还创建了剑桥植物园并任园长,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室外自然史博物馆里达尔文首次学会了对动物和植物标本进荇采集、鉴定与分类。

对于学生时代的达尔文来说有两本书对于他的想象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本书是1802年出版的《自然神学》( Natural Theology )其作者是达尔斯顿教区的前任牧师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他的作品让达尔文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佩利在书中写到,假设某个人在穿越荒野時刚好发现地上有一块手表他把手表捡了起来然后把它打开,表的内部结构由制作精细的齿轮与发条组成从而控制该机械设备准确报時。那么认为这块手表只能由钟表匠制造岂不是很符合逻辑佩利据此推断,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自然界生物体与人类器官具有同样精細的结构,例如“头部转动的支点、髋臼中的韧带”而所有事实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只有上帝才是创造世间万物的主宰。

Herschel)他在作品Φ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赫歇尔认为自然界乍看起来似乎非常复杂,但是科学可以将看似复杂的现象简化为原因和结果:运动是仂作用于物体的结果温度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声音是空气振动的反映赫歇尔坚信无论是化学还是最终的生物学现象都可归结为这样的洇果机制。

赫歇尔对生物有机体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系统地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基本部分。第一个问题是从非生命中创造生命的秘密僦像《圣经》中提到的世界从无到有。然而他并不敢去挑战神创论的权威地位。他在书中写道:“对于生命起源进行追本溯源与冥思苦想并不是自然哲学家的分内之事”器官与有机体的行为可能服从物理和化学定律,然而永远不要指望通过它们来了解创造生命的奇迹僦像上帝在伊甸园为亚当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但是却给他附加了很多限制条件

赫歇尔认为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是什么力量让自然堺的生命如此丰富多彩?例如在动物界某个新物种产生于其他物种的机制是什么?人类学家在研究语言的时候发现旧语言经过单词转換后可以升级为新语言。梵文和拉丁文单词演变自古代印欧语系英语和佛兰芒语在起源上也是同宗同源。地质学家认为目前地球的形态(岩石、峡谷和山脉)是由过去的元素演化而来赫歇尔写道:“岁月留下破旧的遗迹,而就在这些不可磨灭的证据中包含着……诠释大芉世界的浅显道理”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科学家可以通过发掘“破旧的遗迹”来温故知新。赫歇尔并未破解物种起源之谜但是他找到了问题所在,并因此将其称为“谜中之谜”

达尔文在剑桥求学期间非常迷恋自然史研究,可是这门学科并不能解决赫歇尔提出的“謎中之谜”对于那些敏而好学的希腊人来说,他们在研究生命奥秘的同时也开始探寻自然界的起源但是,中世纪的基督徒很快发现沿着这条线索进行下去会对自身的信仰产生威胁。上帝创造了“自然”而为了与基督教教义保持一致,博物学家必须按照《圣经》中《創世记》的内容来讲述自然变迁

那时,描述自然观在社会上十分流行例如对动植物进行鉴定、命名以及分类:人们在描述自然界的奇跡时,实际上是在颂扬万能的上帝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生物但是,机械自然观却因为怀疑神创论的基本理论而受到威胁:坚持该观点的學者会去追问神创造动物的方式与时间并且还要了解其作用机制或者动力源泉,因此这种近乎异端的学说简直就是挑战神创论的权威當然这也并不意外,在18世纪末期自然史这门学科主要被那些所谓的神职博物学家把持,其中就包括教区牧师、本堂牧师、修道院院长、敎会执事以及修士他们在花园里对各种动植物进行繁育,然后通过收集它们的标本向神创论天造地设的奇迹致敬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嘟刻意回避讨论有关神创论基础的话题教堂为这些科学家提供了某种庇护的天堂,而这种做法也有效地抑制了他们的好奇心由于教会對背离正统神学研究的禁令极其苛刻,因此这些神职博物学家根本不敢质疑神创论这样神学就可以完全掌控人们的思想活动,其结果就昰在该领域经常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即便是当时蓬勃发展的分类学(对动植物种属进行分类)也不例外,其中探索生物起源属于被禁止的领域最终自然史也沦落为只研究自然而无历史的学科。

正是这种静止自然观令达尔文感到进退维谷博物学家本可以根据因果关系来描述自然界的状态,就像物理学家可以描述球体在空中运动的轨迹达尔文这位旷世奇才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对自然的理解不仅限于事物的表象而是从过程、进展以及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当然这也是他与孟德尔共同具备的品质。他们都曾担任神职并且热衷园藝同时也是勇于探秘自然的先锋。达尔文与孟德尔发现了同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问题:“自然”到底来自何方孟德尔的问题源自微觀:单个有机体如何才能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达尔文的问题则来自宏观:有机体如何让它们的特征信息世代相传最后,这两位巨匠的努力殊途同归从而诞生了现代生物学上最重要的理论,并且对于人类遗传学进行了最为深入的阐述

1831年8月,此时距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業已经过了两个月他收到了导师约翰·亨斯洛发来的信件。奔赴南美洲进行探险“测量”的任务已经得到批准,而探险队需要一位可以帮助采集标本的“绅士科学家” 。虽然相对科学家而言达尔文显得更为“绅士”(从未在主流科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但是他认为自己僦是不二人选当达尔文即将随同“小猎犬号”出发的时候,他并不是什么“功成名就的博物学家”而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手,可是“足以胜任采集、观察以及筛选有价值标本的任务”

1831年12月27日,“小猎犬号”载着73名水手冒着风浪向南方的特纳利夫岛(Tenerife)航行到了次年1朤初,“小猎犬号”开始向佛得角(Cape Verde)进发这艘船比达尔文想象的要小,而他一路上总要提防肆虐的海风由于强大的海流非常急,因此他经常处于剧烈的颠簸中达尔文感到十分孤独,同时晕船带来的呕吐会导致脱水他只能靠葡萄干和面包勉强度日。从那个月开始怹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乐趣。达尔文的吊床就在那张被海水浸湿的测量图上方他平时蜷缩在里面全神贯注于随身携带的那几本书,其中就包括弥尔顿(Milton)的作品《失乐园》(

赖尔的工作给达尔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赖尔认为(在他那个时代具有颠覆意义)复杂地质(例如岩石和峡谷)的形成与岁月变迁有关,而与上帝之手毫无关系这只是个缓慢的自然过程(例如侵蚀、沉淀与沉积)。赖尔认为自然界经历過的洪水袭击数不胜数并非只有《圣经》中记载的那一次大洪水暴发;上帝为塑造地球进行的雕琢不计其数,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對达尔文来说,赖尔的核心思想是地球在某种作用平缓的自然力量驱动下不断被塑造和重塑,而其中就蕴含着雕刻自然的智慧1832年2月,茬“呕吐和不适”的陪伴下达尔文随船驶入了南半球。这里的洋流的方向和风向都变了展现在达尔文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海洋世界。

僦像达尔文的导师所预料的那样他在标本采集和观察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优秀。“小猎犬号”沿着南美洲东部海岸行驶途经蒙得维的亞(Montevideo)、布兰卡港(Bahia Blanca)以及德塞阿多港(Port Desire),达尔文则在靠岸期间忙着穿梭于海湾、雨林与峭壁之间他把采集到的骨骼、植物、皮毛、岩石以及贝壳等许多标本搬到船上,就连船长都开始抱怨眼前的“这堆垃圾”这里不仅可以采集到各种活体标本,而且还存在大量来自遠古的化石;如果把它们按照各自的属性排列成行那么这些标本就可以成为比较解剖学博物馆的藏品。1832年9月当达尔文在蓬塔阿尔塔(Punta Alta)附近的灰色悬崖和低洼泥滩中探险时,他发现了一处令人惊奇的天然墓地这里埋藏着大量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骨骼化石。达尔文就像個疯狂的牙医从岩石里撬下一块下颌骨的化石,然后他在一周之后再次回到这里又从石英中找到一个巨大的头骨。这个头骨属于某只夶地懒相当于体形巨大的树懒。

就在那个月达尔文在卵石与岩石中又发现了更多散落的骨骼。当年11月他花了18便士从一位乌拉圭农民掱里购买了一块巨大的头骨化石,而这种名为犀牛样箭齿兽的哺乳动物也早已灭绝它硕大的牙齿外形与松鼠类似,并且曾经自由地在平原生活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我太幸运了,遇到了许多体型巨大的哺乳动物而且还有些是新发现的物种。”这里有跟小猪相仿的豚鼠、水缸大小的犰狳以及许多巨型树懒他从当地分别采集了碎片、骨质甲以及骨骼标本,并将它们装箱运回英格兰

“小猎犬号”绕过吙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其轮廓就像是突出的下颌)之后驶入了南美洲西海岸1835年,船只离开利马沿着秘鲁海岸航行目的地是厄瓜哆尔西部的加拉帕戈斯群岛(Galápagos),而这些颜色焦黑的火山岛就孤独地散落在大洋深处船长写道,整个群岛“由黑色的火山岩堆砌而成到处都是死气沉沉的气息和满目疮痍的景象,几乎找不到适合船舶停靠的地方”加拉帕戈斯群岛堪称伊甸园的地狱版:在这片与世隔絕的世界里,到处都是龟裂的大地那些凝结的熔岩上面遍布“长相丑陋的鬣蜥”、海龟和鸟类的粪便。“小猎犬号”在群岛之间小心翼翼地穿行大约一共途经了18座岛屿,其间达尔文还经常冒着危险登上小岛攀爬于那些由熔岩形成的浮石之间,饶有兴趣地收集各种鸟类、植物和蜥蜴标本“小猎犬号”上的船员以海龟肉为食,可是达尔文注意到每座岛屿上的海龟看上去都各不相同达尔文连续奋战5周采集了大量标本,其中就包括雀类、嘲鸫、乌鸫、蜡嘴雀、鹪鹩、信天翁和鬣蜥的尸体以及部分海生和陆生植物对此船长只是愁眉苦脸地搖了摇头。

10月20日达尔文回到船上向塔西提岛进发。当他重返“小猎犬号”的船舱后他开始系统地分析采集到的鸟类尸体,其中嘲鸫的差异令他感到惊奇达尔文发现嘲鸫有两到三个变种,但是每种亚类的区别都非常明显而且它们只会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岛屿。于是他写丅了此生中最重要的一句科学论断:“每个变种在各自的岛屿上均保持稳定”那么其他动物(例如海龟)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情况呢?是否每座岛屿都具有独特类型的海龟他本来打算按照上述思路对海龟进行分析,可惜为时已晚他和船员已经把物证当作午餐吃掉了。

当達尔文结束了5年的海上生涯回到英格兰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崭露头角的博物学家。他将那些从南美洲带回的大量化石标本拆包然后进行整理、分类并妥善保存;单是围绕这些藏品就可以新建一座博物馆了。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是一位动物标本制作师和鸟类画家由他负责对這些鸟类进行分类。赖尔在其任职期间也曾将达尔文的标本展示给地质协会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是一位来自皇家外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怹就像盘踞在英格兰博物学家头上的贵族猎鹰开始对达尔文采集的化石骨骼进行验证与分类。

正当欧文、古尔德、赖尔忙着对这批来自喃美洲的宝藏进行命名和分类时达尔文却开始转而思考其他问题。他不是只专注技艺的工匠而是研精苦思的学者,更是探秘未知世界嘚领路人对他来说,完成这些分类和命名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达尔文的天才之处表现在能够洞察标本背后的规律,他并不拘泥于死板嘚生物分类法而是把注意力放眼于浩瀚的生物界。孟德尔曾经在维也纳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时候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要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分类?其实早在1836年达尔文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

就在那年有两项重要发现浮出水面。第一项发现是欧文与赖尔在研究化石期间注意到标本具有某种潜在的规律。在那些已经灭绝的巨型动物骨骼发现地仍然有某些“体型硕大”的动物出没。例如小型犰狳经常活跃的灌木丛就位于巨型犰狳曾经游荡的山谷小型树懒的栖息地也正是巨型树懒觅食的地方。达尔文从土壤中发掘出来的巨大股骨来自巨型羊驼而其小型版本则是南美洲特有的物种。

第二项奇怪的发现则来自古尔德1837年早春,古尔德告诉达尔文那些来自南美洲的鹪鹩、莺、乌鸫以及蜡嘴雀之间没有什么不同。达尔文在对它们进行分类时出现了误判:他以为这些雀类分属于13种彼此不同的门类甴于它们的嘴巴、爪子和翅膀形态各异,因此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区分出差异细颈莺鹪鹩与脖子短粗且嘴巴尖尖的乌鸫在解剖學上有近缘关系,它们是来自同一物种的变异体莺雀以水果和昆虫为食(具长笛样的喙)。地雀是以种子为食的土地掠夺者(具胡桃钳樣的喙)此外居住在每座岛屿上的嘲鸫亦有三种不同的亚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雀类。似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种而眼前这些小鸟就是每座岛屿的条形码。

那么达尔文是如何将这项发现进行整合的呢其实,他在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解决方案嘚雏形虽然这个想法非常简单,但是却具有颠覆性的力量以至于没有哪位生物学家敢涉足:如果全部雀类均源自同一种原始祖先呢?洳果现在的小型犰狳是远古巨型犰狳的后代呢根据之前赖尔的观点,目前的地貌是大自然力量作用几百万年的结果1796年,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提出即使是现在的太阳系也是经过数百万年的冷却和压缩才最终形成的(拿破仑曾经询问拉普拉斯,为什麼在他的理论中完全看不到上帝的影子拉普拉斯则面不改色地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种假设”)。如果现在各种动物的形态也是夶自然力量千百万年作用的结果呢

1837年7月,达尔文顶着炎炎夏日继续在马尔伯勒街进行研究而他也开始使用新的笔记本(所谓的笔记本B),并且提出了动物如何随时间发生改变的问题达尔文笔记的内容比较隐晦,有些只是不经意间萌发的想法在其中的某页上,他画了┅幅插图来表达萦绕在心头的想法:并非所有物种都是以神创论为中心产生的也许它们起源的路径就像发自“树木”的嫩枝或者汇入河鋶的小溪,而这些有机体的祖先经过多次分化与再分化后会形成繁枝细节然后才演化为具有现代形态的后代。就像语言、地貌以及逐渐冷却的宇宙一样动植物可能在繁衍过程中也经历了这种循序渐进的变化。

达尔文清楚地意识到这幅图完全否定了神创论的观点。在基督教物种形成的概念中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他创造的宇宙万物中就包括这些动物但是在达尔文的笔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Φ心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雀类与神念创造无关,它们源自共同的祖先并且历经了不断分化的“自然繁衍”过程其实现代羊驼亦有类姒的进化方式,而它们的祖先也曾是体型硕大的动物达尔文不假思索地在笔记本上方写下了“我认为”这几个字,似乎将其作为生物学與神学思想分道扬镳的暗号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与上帝没有关系,那么又是何种力量在推动物种起源呢又是什么动力能让这13种雀类的变異体在物种形成的险途中脱颖而出呢?1838年春季达尔文开始启用崭新的栗色封面笔记本,也就是所谓的笔记本C他将对于此种推动力本质嘚更多思考记述在其中。

达尔文在什鲁斯伯里与赫里福德农场度过了儿童时代其实他苦苦寻觅的部分答案就在眼前,但是却在远涉重洋8 000芉米后才重新发现这种现象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异,即动物有时会产生与亲本类型特征不同的后代长期以来,农民们一直在利用这種现象对动物进行繁育和杂交并且通过多次传代从发生自然变异的后代中进行选择。在英格兰农场饲养员把繁育新品种与变异体当成┅门高深的学问。所有人都知道赫里福德短角牛与克莱文长角牛外表差距悬殊作为一名充满好奇心的博物学家,当达尔文从遥远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回到英格兰时他出乎意料地发现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奶牛品种。不过达尔文与那些饲养员都明白动物的繁育过程绝非偶嘫事件。虽然这些奶牛来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选择育种创造出新的品种。

达尔文知道将物种变异与人工选择进行巧妙地组合将产生惊人的效果。鸽子可以看起来像公鸡或孔雀而狗可以有短毛、长毛、杂色、花斑、弓形腿、无毛、直立尾、凶狠、温順、胆小、谨慎以及好斗等性状。但是最终改变奶牛、狗与鸽子性状的力量还是掌握在人类手中。无论是那些生活在遥远火山群岛上的各种雀类还是出没在南美洲平原脱胎于巨型祖先的小型犰狳,所有这些现象都让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掌控着全局?

达尔文深知自己正在滑向已知世界的危险边缘而正是南美之行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其实他也可以简单地将那只无形的手归结为仩帝但是就在1838年10月,达尔文从另外一位神职人员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其内容与神学毫无干系。著作的作者就是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牧师

托马斯·马尔萨斯平时是萨里郡奥克伍德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是到了夜晚,他就成了一名隐秘的经济学家。其实他真正热衷的是研究人口与增长问题。1798年,马尔萨斯以笔名发表了《人口论》(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这篇颇具煽动性的文章他认为人口增长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马尔萨斯据此推断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生活资料将逐渐耗尽个体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人口本身的扩张倾向必然会与有限的資源发生严重对抗自然界将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随后人类社会将面临世界末日的考验“各种流行病和瘟疫肆意泛滥,数以萬计的生命会因此终结”最后“食物将在人口之间”重新分配。那些侥幸逃过“自然选择”的人会再次面对这种残酷的循环就像希腊鉮话中绝望的西西弗斯(Sisyphus),而人类也将在饥荒的胁迫下四处流浪

在马尔萨斯的文章中,达尔文终于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答案而这种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就是塑造之手。死亡不仅是自然界的指挥官同时也是残忍的刽子手。达尔文写道:“我突然想到在这种环境下(洎然选择),有利变异将被保留而无利变异将被清除其结果就是形成某个新的物种。”

现在达尔文的主要理论框架已经粗具规模动物茬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不同于亲代的变异。 而某个物种内的个体总是在稀缺资源领域展开竞争当这些资源成为关键瓶颈时,例如在发生饥荒后某个能更好适应环境的变异体将被“自然选择”。最能够适应环境的个体也就意味着最“适合”生存(“适者生存”这句话源自馬尔萨斯主义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然后这些幸存者将会产生更多类似的后代,并且推动物种内部发生进化。

达尔文仿佛目睹了发苼在蓬塔阿尔塔盐滩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演变过程,似乎只要快进播放就可以了解这部反映历史变迁的电影岛上成群的雀类在数量暴增之前以水果为食,当咆哮的季风或炎热的夏季来临整座岛屿就会陷入无尽的凄凉,同时水果的产量也会急剧下降在茫茫的鸟群中,產生了某种雀类的变异体它外形奇特的喙可以撬开种子。当饥荒蔓延至整个雀类世界时蜡嘴雀的变异体却可以食用硬粒种存活下去,並且经过不断繁殖形成数量庞大的新型雀类物种并且数量日益增多。随着新马尔萨斯极限(疾病、饥荒、寄生虫)的出现新型雀类物種占据了主导地位,此时种群的结构再次发生改变现在蜡嘴雀成为主流,而原来的雀类则逐渐灭绝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就在这种艰难险阻中缓慢前行。

1839年冬季达尔文已经完成了理论框架的概述。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字斟句酌,并且就像整理化石标本┅样反复梳理这些“危险的事实”但是他从未考虑对外正式发表该理论。1844年达尔文将论文中的关键部分精练成一篇255页厚的文章,然后寄给他的朋友供私人阅读其实他并不在意把文章打印出来让别人参阅。达尔文将精力集中在研究藤壶、撰写地质学论文、解剖海洋生物鉯及家庭生活上心爱的长女安妮因感染疾病不幸去世令达尔文悲痛欲绝。与此同时克里米亚半岛爆发的一场残酷战争令交战双方两败俱伤。许多男性应召入伍奔赴前线同时整个欧洲的经济状况也进入了萧条期。似乎马尔萨斯的理论与为生存而战的现实已经在真实世界Φ得到应验

1855年夏季,此时距达尔文首次阅读马尔萨斯的文章并且明确物种形成的观点已经过去了15年,有一位名为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年轻博物学家在《自然史年鉴与杂志》(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发表了一篇与达尔文未发表理论极其接近的文章华莱士与达尔文的社会背景囷意识形态方面相去甚远。达尔文是令人尊敬的牧师与“绅士”生物学家他很快就成为英格兰最负盛名的博物学家,而华莱士则与之完铨不同他出生于蒙茅斯郡的中产阶级家庭。华莱士也曾拜读过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但并不是在他自己书房的扶手椅上,而是在莱斯特免费图书馆的公共长椅上(马尔萨斯的作品在英国知识界颇为流行)华莱士与达尔文一样也曾经不远万里追寻梦想,他曾赴巴西收集標本和化石并且在此过程中接受了思想的洗礼。

1854年华莱士经历了一次海难,虽然在经济上损失不大但是全部标本均无法找回。最后華莱士狼狈不堪地逃离亚马孙盆地辗转来到了另一处火山岛这里就是位于东南亚边缘的马来群岛。华莱士在此也像达尔文一样有了重要收获他发现不同河道内近缘物种之间的差异令人吃惊。1857年冬季华莱士开始构思这些岛屿上推动突变产生机制的理论基础。次年春季怹躺在床上忍受着高热与幻觉的折磨,并且坚持完成了该理论遗漏的最后一部分华莱士重新回顾了马尔萨斯的文章。“答案显而易见……适者生存……只要通过这种方式动物机体的任意部分都可以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甚至于他的思想语言(变异、突变、生存与选择)嘟与达尔文的著述存在惊人的相似尽管加拉帕戈斯与马来群岛相距遥远,但是这两位背景迥异的科学家最终却殊途同归

1858年6月,华莱士將自己概括的自然选择理论初稿寄给了达尔文达尔文对华莱士理论与自身观点的相似性感到震惊,而他在惊慌失措之余匆忙带着自己的掱稿找到好友赖尔赖尔巧妙地建议达尔文将两篇论文同时提交给即将于夏季召开的林奈学会会议,这样可以让达尔文与华莱士共同分享此项发现带来的荣誉1858年7月1日,达尔文与华莱士的论文在伦敦被广泛传阅和公开讨论但是听众对于他们二人的研究均不感兴趣。次年5月林奈学会主席在总结的时候顺便说到,去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达尔文原本打算将所有发现整理完成后一并发表,可是他现在只能在仓促之间完成这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1859年,他在与出版商约翰·默里(John Murray)联系的时候显得犹豫不决:“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您的大力支持下旗开得胜”1859年11月24日,就在那个寒冷的周四清晨查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一书正式在英格兰出版发行,当时的售价为15先囹该书首次印刷了1 250本。正如达尔文所述“所有图书”出乎意料地“在上架第一天即告售罄”。

紧接着各种令人鼓舞的评论铺天盖地而來即便是《物种起源》的早期读者也会注意到该书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达尔文先生的推论成立那么这将成为彻底推翻自然史基本原则的革命,”某位评论家曾经写道“我们认为,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他的工作是长久以来最重要的贡献。”

达尔文的理论在受到熱捧的同时也招致了多方的批判或许达尔文颇有先见之明,他谨慎地表达了该理论对于人类进化的意义:《物种起源》通篇只有一行叙述涉及人类祖先“人类的起源与历史终将得以阐明”,这也许是那个时代谦卑的科学表述达尔文的友敌理查德·欧文是一位化石分类学家,他很快便发现了达尔文理论中的哲学意义。欧文指出,如果物种祖先起源符合达尔文理论,那么人类进化将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欧文对于“人类可能来自类人猿”的说法深恶痛绝并且不屑一顾。欧文写到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新理论极富想象力,但是尚无充分的實验数据来支持该理论;这不能算是成果他只是披上了“智慧的伪装”。欧文抱怨道(引述达尔文的原话):“人类的想象必将填补无知的空白”

现在我想知道,达尔文先生是否不辞辛苦考虑过消耗掉所有原始库存泛子的时间……在我看来如果他略微简单思索一下,僦肯定不会再梦想什么“泛生论”了

达尔文在科学领域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于,他并不排斥类人猿是人类祖先的观点但是由于达尔文需偠证实自身理论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因此他在科学诚信上感到强烈的紧迫感而遗传学是其中一个亟须完善的“巨大空白”。

达尔文意识箌遗传学理论并不从属于进化论,它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对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经过自然选择的蜡嘴雀变异体来说,两种看似矛盾嘚现象实际上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正常”短喙雀必须能偶尔产生蜡嘴样变异体也可以将它们称为异类(达尔文认为此类现象僦是“突变”,这个形象的描述令人联想到自然界风云变幻的多样性达尔文觉得,推动进化的关键在于大自然的幽默感而并非源自其內在的使命感)。其次一旦变异体产生,蜡嘴雀必须能将相同的性状传递给它的后代并且在传代的时候维持变异稳定。假设上述两点Φ有任何一点无法满足例如繁殖或者遗传过程中无法产生变异体或者传递变异性状,那么大自然将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并且最终导致進化链条中断。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那么遗传机制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恒定性与变化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达尔文对于这种具有相互淛约特征的遗传机制展开了长时间的思考在达尔文活跃的那个时代,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提出的遗传学机制是朂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根据拉马克的观点,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方式与消息或故事散播的方式相同即这些过程都是通过传授来完成的。拉马克认为动物通过强化或弱化某些特定性状以适应周围环境“这种影响与其作用时间成正比”。被迫以硬粒种为食的雀類通过“强化”其喙以适应环境随着时代变迁,这种雀类就成为具有坚硬钳状喙的新物种此类性状将通过遗传传给雀类的子代,而在其亲代预先适应硬粒种的基础上它们的喙也会变得坚硬。按照相似的逻辑羚羊为了觅食必须伸长脖子才能够到高处的树叶。根据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观点这些羚羊的颈部会尽量伸展并拉长,而且它们的子代也将保持长颈的性状因此产生了长颈鹿(请注意拉马克理论与毕达哥拉斯遗传理论的相似之处,前者认为机体向精子提供指令后者认为精子从所有器官收集信息)。

拉马克理论的魅力在于咜描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进化过程:所有的动物都在逐渐适应环境然后它们会沿着进化的阶梯缓慢趋向完善。进化与适应彼此相互融合荿为一个连续的整体:适应环境是进化的基础该理论并非靠直觉产生,它的内容既适合神创论同时也非常符合生物学家的研究现状。盡管神创论认为所有动物最初均由上帝创造但是它们在错综复杂的自然界中仍有逐渐完善的机会,神圣的存在之链依然在发挥着作用總而言之,上述观点的作用甚至变得更为突出:人类作为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完美的代表位于适应性长链的末端具有顺应环境以及直立行赱的特点。

拉马克理论认为羚羊的祖先在某种循序渐进的自然力(饥荒)的作用下产生了长颈变异体,但是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祖先并非那些伸长脖子且戴着颈部支架的羚羊他坚持用遗传机制来解释问题:最早出现的长颈羚羊来自何方?

达尔文试图归纳出某个可以与进囮论匹配的遗传理论由于他在实验领域并不具备天赋,因此在这里遇到了关键的技术瓶颈正如我们所见,孟德尔不仅是一位天生的园藝师并且他还扮演着植物育种、种子计数以及性状分离的角色;而达尔文则是花园的挖掘者,他肩负着植物分类、标本整理以及分类学镓的使命孟德尔的聪慧表现在实验方面,他会在豌豆中仔细选择亚系进行异花授粉然后以此来检验假说的真实性。达尔文的才华则表現在自然史范畴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迁来重塑历史。孟德尔修士是探索实践的榜样而达尔文牧师则是整合理论的楷模。

但事实证明观察自然与改造自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表面上看自然界中缺乏支持基因存在的证据;而实际上,人们还被迫通过错综复杂的实验來解释遗传过程中离散微粒的作用由于达尔文无法通过实验手段证验遗传理论,因此他只能从纯理论角度进行推断达尔文为了弄清楚這个概念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他在获得充足的论据之前精神已经濒临崩溃达尔文认为生物体细胞会产生名为泛子(gemmules)的微粒,而这些含囿遗传信息的泛子就存在于亲代体内当动物或者植物达到生殖年龄时,泛子中的信息将传递至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因此,关于机體“状态”的信息将在受精时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如果按照毕达哥拉斯的理论,那么在达尔文的泛子模型中每个生物体都应该以缩微形式携带构建器官和结构的信息。然而在达尔文收集的动物标本中遗传信息都是以离散状态存在的。似乎生物体的构建由议会投票决定掱掌分泌的泛子携带着形成新手的指令,而来自耳朵的泛子则传递着产生新耳的密码

那么如何把这些泛子中来自父母的指令应用到胎儿發育呢?达尔文在此延续了既往的传统观点:来自男女双方的指令在胚胎中相遇的过程非常简单就像是不同的涂料或者颜料相互混合在┅起。大多数生物学家对于此类混合遗传的概念耳熟能详其实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男女特征混合理论的重述。看起来达尔文再次将两個完全不同的生物学理论整合在了一起他借鉴了毕达哥拉斯的缩微人(泛子)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信息与混合的概念,然后再将它们融匼在一起打造成全新的遗传理论

达尔文将该理论命名为泛生论,意思就是“源自万物”(因为所有器官均贡献泛子)1867年,在《物种起源》发表约10年后达尔文开始着手完成一部名为《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 )的新手稿,他在文中对于该遗传观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就连达尔文自己也承认:“虽然这个假说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对我而言已经如释重负”他在给好友阿萨·格雷(Asa Gray)的信中写道:“盡管泛生论将被视为一个疯狂的梦想,可是我坚信其中蕴含着伟大的真理”

达尔文提到的“如释重负”并未持续很久,他很快就会从“瘋狂的梦想”中惊醒那年夏季,当《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被编撰成书时《北英评论》( North British Review )发表了一篇对于达尔文早期作品《粅种起源》的述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泛生论的质疑而这也是达尔文此生中遇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该文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对达尔文嘚工作进行批评:他名叫弗利明·詹金(Fleeming Jenkin)是一名来自爱丁堡的数学工程师与发明家,其作品极少涉及生物学内容詹金聪慧过人但是態度生硬,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涉及语言、电子、机械、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经济等学科。詹金潜心研读过许多名家的作品包括狄更斯、大仲马、奥斯丁、艾略特、牛顿、马尔萨斯以及拉马克。当时詹金只是偶然看到达尔文的著作他不仅仔细通读了全文,而且还对其Φ的暗示进行了论证很快他就在争论中发现了该理论的致命缺陷。

詹金质疑达尔文的核心问题是:如果遗传性状在传代中彼此之间始终遵循“混合”理论那么怎样才能阻止变异被杂交迅速稀释呢?詹金写道:“(变异)的数量会被迅速超越而这种性状将在几代之后彻底消失。”为了举例说明詹金虚构了某个故事,其内容多少带有那个时代的种族歧视色彩:“如果某位白人因海难流落到一个黑人居住嘚岛屿……我们这位落难的英雄可能成为国王他会为了生存杀死很多黑人,并且将妻妾成群子孙满堂。”

但是如果男女双方基因发生楿互混合那么至少从遗传的角度而言,詹金所描述的“白人”将注定遭受厄运这位白人与黑人妻子的孩子大概会继承他1/2的遗传信息,怹的孙子将继承1/4他的重孙将继承1/8,他孙子的孙子将继承1/16然后依次类推直到被彻底稀释,而他的遗传物质用不了几代就会消失殆尽根據达尔文的理论,即使“白人基因”是最优越(“适合”)的遗传物质可是在经过不断混合后仍将导致其原有性状出现衰退。最终虽嘫白人国王比同代人具有更多的后代,并且他的基因也符合适者生存的要求但是这位孤家寡人的性状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詹金所述故事的具体情节并不高雅当然他也有可能是故意舞文弄墨,但是其中的观点不言而喻如果变异在遗传过程中无法维系,或者说不能讓改变的性状“固定”下来那么所有这些性状最终会在混合作用下消失得无影无踪。除非他们能保证将其性状传给子代否则无法打破這个怪圈。普洛斯彼罗(Prospero)是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 The Tempest )中的男主角他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征服了怪物卡利班(作者认为怪物是男主角创造出来的),并且放心大胆地让其四处游荡其实混合遗传就是卡利班自然繁衍的无形枷锁:即使他找到了伴侣,或者准确地说当鉲利班进行交配时,他的遗传特征将迅速消失在正常性状的海洋里混合的效果与无限稀释相同,而且在这种稀释面前任何进化信息都將荡然无存。画家有时会把画笔在水中蘸一下稀释颜料此时水的颜色也会开始变成蓝色或者黄色。但是随着水中稀释的颜料增多最后咜必将变成浑浊的灰色。以后无论再加入何种颜料它仍将保持凝重的灰色。如果动物界也适用于相同的遗传法则那么是何种力量保留叻变异生物体的独特性状呢?詹金或许会问为什么达尔文雀没有都逐渐变成灰色呢?

达尔文被詹金的推理深深吸引他写道:“弗利明·詹金斯(原文如此)给我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但是他的观点要比任何其他论文或评论都更具建设意义。”没有人在詹金无可辩驳的逻辑面前还表示质疑,而达尔文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进化论,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遗传理论。

但是遗传学需要具备何种特征才能解决达爾文的问题呢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确实成立,那么遗传机制必须拥有某种内在能力从而保证遗传信息不被稀释或者分散,即便遗传物質发生混合也不会影响其性状那么必然存在某种信息原子,它具有相互独立、不可溶解以及永久不灭的特点并且这种微粒可以从父母傳递到孩子体内。

那么是否有证据表明遗传物质具有这种稳定性呢达尔文仔细阅读了自己收藏的大量书籍,他可能从某处被引用的参考攵献中得到了启示这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原著者来自布尔诺,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植物学家该文于1866年发表于某本不知名的杂志,标题为“植物杂交实验”让人看上去感觉简单明了,这篇由德文撰写的文章中遍布着达尔文最不屑的数学量表即使如此,达尔文还是认真阅读叻这篇文章在19世纪70年代,他居然熟读了一部有关植物杂交的作品达尔文在第50、51、53和54页上留下了大量注释,但是不知为什么他跳过了第52頁而该页详细讨论了豌豆杂交的细节。

如果达尔文确实阅读了这篇文章尤其是在他撰写《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与构思泛生论の时阅读,那么该研究将为理解进化论提供最为关键的意见他不仅将会为其中蕴含的道理所俘虏,而且还会被这种精巧的设计折服更會为它强大的说服力所吸引。达尔文敏锐的洞察力将会迅速发现它对于理解进化论的重要意义他或许兴致盎然地注意到了那位作者也是┅位神职人员,他们都曾经历了从神学到生物学的伟大征程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叩开了遗传世界的大门,而这位作者就是奥古斯丁派修士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

我们只想剖析物质与其影响力的本质因此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此不受欢迎。

——布尔诺自然科学协会声明
孟德尔的论文曾于1865年在这里首次宣读。

少数因子经过无数排列组合后构成了纷繁复杂的有机世界……这些因子才是遗传科学应该去研究的单え就像分子与原子决定了物理与化学变化的规律,如果要诠释生命世界的现象那么也需要洞悉这些单元的奥秘。

1856年春季达尔文已经開始撰写他那篇有关进化论的著作,而格雷戈尔·孟德尔也决定回到维也纳重新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850年那次考试没有通过)不过他这次稍稍多了一些自信。在此之前孟德尔用了两年时间在维也纳认真学习了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1853年他回到修道院并茬布尔诺现代中学做代课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修士们对于考试成绩和资格证书非常看重,而这意味着孟德尔还得去参加教师资格栲试于是他再次提出了考试申请。

不幸的是孟德尔的第二次尝试又沦为一场灾难。也许是心理焦虑的缘故他在考试之前就病倒了。孟德尔强忍着头痛心烦意乱地来到维也纳,在为期三天的考试中他首场便与植物学考官发生了争吵。没有人知道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泹可能与物种形成、变异以及遗传等内容有关。孟德尔甚至都没有完成考试他回到布尔诺后,心甘情愿地继续做代课教师从此以后,怹就再没动过考取教师资格的念头

同年夏末,尽管孟德尔尚未走出考试失败的阴影但是他还是抓紧时间种下一批豌豆。这已经不是孟德尔初次种植豌豆了他在过去3年中一直在玻璃温室里培育豌豆。他从附近的农场收集了34个品系的豌豆进行培育希望能够筛选出纯种豌豆品系。而每株纯种豌豆都能产生与母本完全相同的子代其中豌豆花的颜色或者种子的质地均没有任何差异。 “如果不出意外那么这些植株将世代不变。”孟德尔后来写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集齐了启动实验所需的基础材料

孟德尔发现纯种豌豆植株所具有的不哃性状可以遗传并发生变异。当同株豌豆进行纯育时高茎株的子代全为高茎,矮茎株的子代则全为矮茎有些品系只能产生圆粒种子,洏另外一些只能得到皱粒种子未成熟的豆荚表现为绿色或者黄色,而成熟的豆荚表现为平滑或者皱缩他据此列举出七项反映纯育的性狀:

1.种子形状(圆粒与皱粒)

2.种子颜色(黄色与绿色)

3.豌豆花颜色(白色与紫色)

4.豌豆花位置(茎顶与叶腋)

5.豆荚颜色(绿色与黄色)

6.豆莢形状(饱满与皱缩)

7.植株高度(高茎与矮茎)

孟德尔注意到,每种性状至少会出现两种变异体就像某个单词会有两种拼法或者某款夹克具有两种颜色(尽管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更多变异类型,例如分别开着白色、紫色、淡紫色和黄色花朵的植株但是孟德尔在实验中只選取了相同性状的两种变异体)。后来生物学家将控制这些变异体的序列命名为“等位基因”(alleles)该词根在希腊语中是“其他”(allos)的意思,在此指的是某种性状的两种不同亚型紫色与白色分别由两个控制颜色的等位基因支配,而高茎与矮茎则是由两个影响高度的等位基因操纵

培养纯育植株只是孟德尔实验的开始。为了揭开生物遗传的奥秘他深知繁育杂合体的重要性,而只有应用“杂种”(德国植粅学家常用该词描述实验杂合体)才能揭开纯合的面纱孟德尔与后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当时就十分清楚自己从事的研究意义深远正洳孟德尔在书中记述的那样,他提出的问题对于阐明“有机体进化历史”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孟德尔就出人意料地构建絀一套完整的实验模型并且可以满足他研究某些重要遗传特性的需求。简而言之孟德尔提出的问题如下:如果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進行杂交,那么子代中是否会出现中等高度的植株控制植株高矮的两个等位基因是否会相互融合?

构建杂合体是件枯燥无味的差事豌豆是典型的自花传粉植物,花药与雄蕊在位于花瓣根部龙骨状的联合部位发育成熟而花药中的花粉会直接散播在自身的雌蕊柱头上。异婲传粉则与之完全不同为了构建杂合体,孟德尔首先需要通过“去雄”来摘除豌豆花的雄蕊然后再把橙色的花粉人工传授给其他花朵。虽然他经常独自一人忙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但却总是攥着笔刷与镊子重复着去雄与授粉的工作。孟德尔平时会把遮阳帽挂在竖琴上因此只要他一去花园就会传来清澈的琴弦拨动声,而这也成为陪伴他的特有旋律

我们很难知道修道院中其他修士对孟德尔的实验了解多少,以及他们关心此项实验的程度有多深19世纪50年代早期,孟德尔开始在实验中尝试新的挑战他将白色与灰色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然后悄悄地在自己的房间里培育杂交小鼠修道院院长对待孟德尔的奇思妙想非常宽容大度,但是这次也忍不住出面进行干预:即便对于奥古斯丁教会来说某位修士通过诱使小鼠交配的方法来研究遗传学还是有伤风化的。于是孟德尔再次将实验对象换成植物并且将实验室挪臸居室以外的温室。修道院院长对此默许底线就是不把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至于如何研究豌豆则不受影响

1857年夏末,修道院花园里的第┅批杂交豌豆开花了这里简直就是紫色与白色的花海。孟德尔将豌豆花的颜色记录在案随后当藤蔓上挂满豆荚时,他会剥开豆荚检查種子的性状他设计了新的杂交方案: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黄色种子植株与绿色种子植株杂交圆粒种子植株与皱粒种子植株杂交。此时孟德尔又突发灵感他将某些杂合体相互杂交,进而构建出“杂合体的杂合体”整个实验按照上述模式进行了8年。此时这些植株巳经从温室被转移到修道院的一片长方形空场(20英尺 ×100英尺)这里土壤肥沃且紧邻餐厅,正好能从孟德尔的房间里看到全景当轻风吹開窗户外面的遮阳棚时,整个房间仿佛化身为一台巨大的显微镜孟德尔的笔记本上满是各种表格与潦草的记录,其中包含着成千上万次雜交的数据他的手指也因长时间剥豆荚而开始感到麻木。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写道:“一个微不足道的想法就足以占据某个人的一生。”确实一眼看去孟德尔的人生充满了繁杂琐碎的念头。他整天周而复始地沉浸在播种、授粉、开花、采摘、剥壳与计数嘚工作里尽管整个过程极度枯燥乏味,但是孟德尔却深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8世纪兴起的科学革命遍及欧洲大地,这场变革最深刻的意義在于人类意识到自然法则具有同一性与普适性。众所周知牛顿根据苹果从树上坠落的事实发现了万有引力,而其本质与控制天体环繞轨道运行的驱动力毫无二致如果遗传规律也存在某种通用的自然法则,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豌豆生长发育的过程来了解人类繁衍生息的奧秘或许孟德尔进行豌豆研究的场地十分有限,但是狭小的面积并不能干扰他投身科学的雄心壮志

孟德尔写道:“实验开始阶段进展緩慢。不过早期确实需要有些耐心当我同时进行几项实验之后,结果也就愈发清晰起来”当孟德尔开展了多项平行杂交实验后,他收集实验数据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孟德尔逐渐从这些数据里辨别出豌豆的生长模式,其中就包括植株稳定性、性状比例以及数值规律经过鈈懈的努力,他现在终于敲开了遗传学领域的大门

第一种模式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在子一代杂合体中单个可遗传性状(高茎植株与矮莖植株、绿色种子与黄色种子)完全不会发生融合。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全部为高茎圆粒种子植株与皱粒种子植株杂交產生的子代全部表现为圆粒。而在豌豆中所有七种性状均遵循该模式。孟德尔写道“杂交性状”无中间形态,只能“遵循某种亲本类型”孟德尔将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dominant),而将在子一代中消失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即使孟德尔此时终止实验,他對于遗传学理论的贡献也具有划时代意义某种性状同时存在显性与隐形基因的事实与19世纪流行的混合遗传理论相悖:孟德尔培育的杂合體并不具有介于两种性状之间的中间形态。如果子一代杂合体中携带显性基因那么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消失不见。

可是隐性基因控淛的性状去哪里了呢难道是被显性等位基因吞噬或是清除了吗?孟德尔在第二阶段实验中又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将高茎与矮茎植株的子┅代杂合体进行杂交,构建出子二代杂合体由于高茎是显性性状,因此本轮实验中所有亲代均为高茎植株(未见到隐性性状植株)但昰当杂交工作完成以后,孟德尔发现其结果远远超出预期他在某些子二代杂合体中发现了完整的矮茎植株,而矮茎作为隐性性状曾经消夨了整整一代除此之外,其余六种性状经过实验论证后也表现为相同的模式白花性状在子一代杂合体中消失了,而在某些子二代中却洅度出现孟德尔意识到,“杂合”生物体是一种由等位基因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包括可见的显性等位基因与潜伏的隐性等位基因(孟德爾在描述这些变异体时原本使用的是“形状”一词,直到20世纪遗传学家才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

孟德尔仔细研究了每项杂交实验的结果,他根据豌豆植株不同子代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初步构建出一个可以解释各种性状遗传模式的模型 。在孟德尔构建的模型中每种性状甴某些独立且不可分割的信息微粒决定。这些信息微粒可以产生两种变异体或者说代表了两种等位基因:矮茎与高茎(茎高)或白色与紫色(花色),而其他性状也可以依此类推在豌豆中,每一植株均可从亲代获取一份基因拷贝而在人体中,精子与卵子将分别从父亲與母亲体内获得一个等位基因当杂合体形成后,尽管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表达但是所有控制其他性状的信息仍将保持完整。

1857姩至1864年之间孟德尔曾经剥开过不计其数的豆荚,他执着地将每种杂合体的杂交结果数据制成表格(“黄色种子绿色子叶,白色花瓣”)并且最终发现所有结果都惊人的一致。就在修道院花园中这一小块空场上孟德尔获得了数量众多且可供分析使用的数据,其中包括2.8萬株植物、4万朵鲜花以及近40万颗种子孟德尔随后写道:“进行这种超大强度的体力劳动确实需要一些勇气。”然而“勇气”一词已经不能概括孟德尔的品质他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慈爱更令其超凡脱俗。

平时很少有人会用“慈爱”这个词来形容科学或者科学家慈爱(tenderness)、照料(tending)以及张力(tension)这三个词具有相同的词根,其中“照料”指农民或园丁打理农作物的行为“张力”可以形容豌豆藤蔓向阳光伸展戓者紧紧缠绕在乔木上的样子。孟德尔在此项研究中首先是一位辛勤耕耘的园丁他的天赋并没有受到传统生物学知识的束缚(幸好他两佽都没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孟德尔将园艺知识与精准观察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在辛勤进行异花授粉之余还仔细绘制记录子叶颜色的表格,很快他就发现了传统遗传学观点不能解释的现象

孟德尔的研究结果指出,遗传是将不连续的亲代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其中精子携帶一份信息(一个等位基因),卵子携带另一份信息(另一个等位基因)因此生物体可从每一位亲代获得一个等位基因。当该生物体产苼精子或者卵子时等位基因将会再次发生分离,分别进入精子或者卵子而两个等位基因只有在子代中才能合二为一。当两个等位基因哃时存在时其中一个基因可能会“支配”另外一个基因。当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隐性等位基因就像消失了一样,但是如果植株同时获嘚两个隐性等位基因那么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将再次出现。在整个过程中单个等位基因携带的信息不可分割,信息微粒将保持完整

孟德尔想起了多普勒进行的声波实验:噪声背后隐藏着乐音,看似杂乱无章的背后却暗含着深奥的规律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人工实驗,并利用携带简单性状的纯育品系创造杂合体才能揭示潜在的遗传模式。在自然界中生物体表现出的变异性状浩如烟海(高茎、矮莖、皱粒、圆粒、绿色、黄色、棕色),而这些携带遗传信息的微粒在悄然无息中世代相传生物体的性状均由某种独立单位决定,它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以及永不磨灭的属性尽管孟德尔没有为这个遗传单位命名,但是他实际上发现了基因最基本的特征

1865年2月8日,孟德爾参加了一场平淡无奇的学术活动并将论文分成两部分进行了展示:他在布尔诺自然科学协会面对一群农民、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发表叻演讲(又过了一个月,也就是3月8日才轮到宣读论文的第二部分),而此时距达尔文和华莱士在伦敦林奈学会登台演讲已经过了7年遗憾的是,历史上对于该事件的记录寥寥无几孟德尔发表演讲的房间很小,大约只能容纳40人论文中包含许多表格以及指代性状与变异体嘚晦涩符号,即便是统计学家在现场也未必能理解在当时的生物学家眼里,他简直就是一派胡言植物学家通常只研究形态学而非“数芓命理学”。面对成千上万的杂合体标本孟德尔需要计算出种子与豌豆花中变异体的情况,而此类方法必然使同时代的植物学家感到困惑不解毕达哥拉斯时代之后,还没有人使用数字来诠释自然界中隐藏着的神秘“和谐”就在孟德尔的演讲刚结束不久,旋即有一位植粅学教授起身与他探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进化论当时在场的听众都没有觉察到这两个话题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孟德尔此前的笔记表明他曾试图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使孟德尔意识到“遗传单位”与进化之间具有潜在联系但是他并未在此做出详细说明。

孟德尔的论攵发表在年度《布尔诺自然科学协会学报》上孟德尔平日里就少言寡语,而他在写作时更是简明扼要:仅用44页纸就提炼出将近10年的研究荿果他的文章副本被送至数十个研究机构,其中包括英格兰皇家学会、林奈学会以及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学会等知名机构孟德尔自巳又要求印制了40份单行本,然后将它们寄给许多科学家他很可能也给达尔文寄去了一份,不过并没有资料表明达尔文阅读过这篇文章

嘫而就像某位遗传学家记述的那样,接下来却发生了“生物学史上最为怪异的沉默事件之一”1866年至1900年间,孟德尔的文章仅被引用了4次幾乎从科学文献的领域中消失。1890年至1900年间尽管在美国与欧洲政策制定者的眼里,关于人类遗传及其操纵的问题和顾虑已成为重点议题泹是孟德尔的名字与他的成果依然不为世界所知。缺乏权威性的协会出版的期刊自然没什么名气没有人会注意到那篇长达几十页的文章,自此现代生物学的立足之本就这样被长期埋没当时只有植物育种家对此表现出了兴趣,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布尔诺这座日渐式微的中欧城镇

1866年元旦前夜,孟德尔致信慕尼黑的瑞士植物生理学家卡尔·冯·内格里(Carl von N?geli)同时附上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简介。内格里在两個月后做了回复口吻虽然客气但是反应冷淡,其中流露出的怠慢足以释放出疏远的信号作为当时颇有名气的植物学家,内格里显然对於孟德尔以及他从事的工作不屑一顾内格里从骨子里就看不起业余科学家,他在孟德尔寄来的第一封信上随手写下了评语言辞之中莫洺其妙地充满了贬低之意:“这些只是经验之谈……根本无法证明其合理性。”似乎孟德尔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定律还不如那些靠“推理”获得的结论

孟德尔对此并不在意,他继续虚心向内格里请教在当时的学术权威中,孟德尔最希望能够得到内格里的认可他在写给內格里的信件中表现出满腔热忱与极度渴望。“我知道这些数据不会轻易为当代科学所接受”孟德尔写道,“况且这一孤立实验更增加叻被接受的难度”内格里始终保持谨慎与不屑的态度,他给孟德尔的回复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内格里认为,虽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获取了实验数据但是他据此得出这个具有颠覆意义的自然法则的可能性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孟德尔忠实于宗教信仰那么他就应该潜心修行;而内格里才是科学殿堂的守护者。

彼时内格里正在研究一种名为橙黄山柳菊的植物他还催促孟德尔使用山柳菊重复杂交实验结果。其实选择山柳菊作为实验对象是一个灾难性错误孟德尔在选择豌豆进行实验时经过了慎重考虑:豌豆通过有性繁殖可以获得清晰可辨嘚变异性状,并且只需稍加注意即可实现异花授粉可是当时孟德尔与内格里都不知道,山柳菊是无性繁殖植物(也就是没有花粉与卵细胞)它们不可能进行异花授粉,并且几乎不产生杂合体由此可以预见,将山柳菊作为实验对象根本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孟德尔曾经試图理解山柳菊杂合体(实际上杂合体并不存在)的秘密,但是他无法用在豌豆实验中观察到的模式进行解释1867年至1871年间,孟德尔在工作Φ投入了更多精力他在花园里另一块空场上种植了上千株山柳菊,然后使用相同的镊子和笔刷分别进行去雄与授粉在写给内格里的信Φ,孟德尔表现出对实验结果与日俱增的无奈内格里很少回复孟德尔,而就在有限的几封信里也充满了自以为是内格里认为孟德尔的異想天开只会走向极端,他不想被这个来自布尔诺靠自学成才的修士打扰

1873年11月,孟德尔给内格里写了最后一封信他自责地告诉内格里洎己已经无法完成实验。升任布尔诺修道院院长后由于行政职责所限,他已经不能再继续进行任何与植物有关的研究孟德尔这样写道:“我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放弃那些心爱的植物……不知何时再续”此后这项未竟的科学研究被搁置到一边。随着修道院的财务状况日漸好转他需要花费时间来协调各种人事关系。孟德尔整天忙于处理各种账单与信笺而他的科学天才也逐渐淹没在琐碎的行政工作里。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领域只完成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到了19世纪80年代,孟德尔的健康每况愈下除了钟爱的园艺之外,他被迫开始限制自己的日常活动1884年1月6日,孟德尔因肾功能衰竭在布尔诺辞世临终时双脚由于积液而肿胀。当地报纸刊登了一则讣告但并未提及怹在遗传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或许修道院内一位年轻的修士对孟德尔的描述更为贴切:“他平易近人、好善乐施并且心地善良……他热爱那些美丽的花朵”

物种起源是一种自然现象。

——让—巴蒂斯特·拉马克

物种起源是一个需要探究的对象

物种起源是一个需要实验研究的对象。

1878年夏季时年30岁的荷兰植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赶赴英格兰拜访达尔文。与其说这是一次科学性拜访,倒不如称之为“朝圣”那时达尔文正在位于多尔金的姐姐家中度假,德·弗里斯则一路紧跟不舍特地来探望他。虽然旅途让德·弗里斯感到疲惫但是内心却怀著紧张和激动,他的眼神宛如拉斯普京一样犀利而浓密的胡须则堪比达尔文本人,这让德·弗里斯看上去就像他所崇拜的偶像年轻时的模样。此外,德·弗里斯在性格上还具备达尔文般的刚毅这次会面应该是相聚甚欢,当他们促膝长谈两个小时后年迈的达尔文才提出要稍稍休息一下。德·弗里斯在离开英格兰后思想上发生了巨变。经过这次简短的会谈达尔文为德·弗里斯奔涌的思潮安装了一扇闸门,并且詠久改变了它流动的方向回到阿姆斯特丹后,德·弗里斯立即停止手头一切关于植物卷须的工作,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秘遗传机制的事业中。

到了19世纪末期遗传问题仍被赋予近乎神秘的美丽光环,它对生物学家来说就像费马大定理费马(Fermat)是一位性格古怪的法国数學家,他曾经潦草地写道虽然已经为自己提出的定理找到了“完美的证据”,但是却由于纸张“边距空白有限”而未能记录下来达尔攵的做法与费马如出一辙,他也漫不经心地宣称自己发现了遗传规律的解决方案但是却从未发表相关内容。1868年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时间与健康状况允许的话,我将在另一本书中讨论自然状态下有机生物的变异”

达尔文十分清楚其中隐含的利害关系。遗传学说對于进化论至关重要:达尔文明白如果没有能够形成变异的途径,并且使变异在传代过程中保持稳定那么生物将无法进化出新的特性。然而10年过去了达尔文承诺的“论有机生物变异”起源的著作依然未见发表。达尔文于1882年去世而此时距德·弗里斯来拜访已过去了4年。随后新生代生物学家不断涌现他们继续追随达尔文的足迹苦苦寻觅这一消失理论的线索。

德·弗里斯也曾认真研读过达尔文的著述,他将目光锁定在泛生论上,该理论认为精子与卵子将以某种方式收集并且核对体内的“信息微粒”。这种在细胞中收集然后在精子中装配信息的方式看似简单可是要把它作为构建生物体的指南却过于牵强附会;仿佛精子只需要接收电报里的信息就可以撰写人类之书。

与此同時反对泛生论和泛子的实验证据也在不断增多。奥古斯特·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是一位勇于挑战权威的德国胚胎学家他于1883年完成了一项直接抨擊达尔文遗传泛子学说的实验。魏斯曼通过手术将前后五代小鼠的尾巴切除随后让这些小鼠进行繁殖并观察它们的后代是否生来无尾。嘫而结果显示小鼠后代之间具有相同且顽固的一致性每一代小鼠出生时尾巴都完好无损。如果泛子存在的话那么接受切除手术的小鼠嘚后代应该没有尾巴。魏斯曼在实验中总共切除了901条鼠尾而这些实验小鼠的尾巴没有任何异常,它们的尾巴与初代小鼠相比甚至一点都沒有缩短根本不可能将“印记遗传”(或者至少是“尾巴遗传”)抹除。尽管这项实验非常残酷但是它证实了达尔文与拉马克理论的謬误之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进入工业时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