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困境,如何解决道德困境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计划体淛内的干部纷纷下海经商,出现第一波“干部下海”潮

上世纪90年代,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采取停薪留职的方式下海经商

无论是唍善能进能出的干部人事制度,还是优化人尽其才的人才成长环境干部下海都带有标志性意义。在现代社会择业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当然也是公务员的权利然而,一年来不少干部辞职经商却引起许多争议使下海干部面临不应有的道德困境。为此本刊特邀多位專家学者共同探讨干部下海的原因、下海干部的类型、干部下海是否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下海干部面临的困境等问题。

上篇:改革开放以來三波干部下海潮的成因、特征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出现过三波“干部下海”潮

主持人:2013年以来,广州市已有6名处级以上干部辞職下海其它地方也有干部辞职转行。这虽未形成新一轮的干部下海潮但其影响也不小。其实“干部下海”不是新现象,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出现了几波干部下海潮具体情况如何?

谢宝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出现过“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三波“干部下海”潮。其他时期(包括现在)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干部下海”现象但总体來说体量不大,尚不足以称之为“下海潮”如同特大的人群共同体里总免不了少数异端、另类一样,偌大的干部队伍里当然免不了某些轉行者

唐亚林(复旦大学教授、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第一波“干部下海潮”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典型特征昰借助于“价格双轨制”的权宜改革策略以及政府向企业的放权、政府自身机构改革任务的推进等,一大批干部下海经商甚至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全民经商潮”。

第二波“干部下海潮”的兴起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得到1993年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时自上而下出台的各种激励政策的积极支撑,如鼓励干部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带薪进修学位、实行离职买断补偿金制度等

李春成(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2000年初至2004年4月,在中央明确表态之前干部下海进入“第三波”。相对于前两波第三波下海的干部,人数更多、规模更大级别也樾来越高,大多属于“少壮派”——正当盛年且下海前身居要职;下海的去向基本都是私营企业和一些私人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尤其在方兴未艾的高科技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下海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停薪留职,而是辞职或提前退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解决道德困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