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张家名人 口 市起 名大师哪个最 好啊

原标题:老潍县的名门望族 郭、陳、丁、张四家

早年间老潍县有一些名门望族,有的称四大家族有的称六大家族。四大家族指的是郭、陈、丁、张四家六大家族除仩述四家外,再加上田、刘两家这些家族家大业大,声名显赫他们大多是由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发财致富和成名成家的。他们家家都絀了不少人才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业绩。潍县名门望族是潍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精华和代表。研究这些大家族對于挖掘、保存、传承和弘扬潍县的优秀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郭尚友施粥济灾民 郭一璐病逝于任上

郭氏家族的郭尚友,明万曆年间进士曾任县令、漕运总督直至户部尚书,为官清廉政纪严明,深得民心郭尚友晚年辞官回乡,正逢山东灾荒潍县尤为严重,他不顾年老体弱设场施粥救济灾民,协助地方军政事务捐资兴废,朝野有名

其孙郭一璐,清代举人任江西饶州知府,他“劝农仂田劝士勤学”,为官一任富庶一方,因积劳成疾病逝在任上

郭熊飞是进士出身,曾任直隶布政司布政史办案公允,政绩斐然郭梦龄是进士出身,曾任山西巡抚励精图治,大力振兴文教事业

陈官俊官至“副相” 陈介祺得双眼花翎

陈氏家族老三支中陈官俊,曾任清五个部的尚书和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及上书房总师傅,其荣耀显赫历史罕见。陈官俊为官多年为国家立下卓越功勋。他是噵光皇帝的老师劝导训政有方,因功高资深被皇帝恩准可在紫禁城内骑马,在任上逝世后朝廷恩礼有加,悼惜良深晋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陈官俊之子陈介祺也是进士出身,在翰林院任职多年陈介祺从京辞官回乡后,依然关心国事因捐军费殊多,被朝廷赏賜双眼花翎从此成为有名的“陈大花翎”。光绪二年(1876)潍县大灾陈介祺响应县衙号召设场施粥,并且亲自查看米粥的稀稠程度以插上勺子不倒为准。另外他还在县城中心的潍阳书院设了担粥局,得到百姓和官员的一致赞誉他在家乡还关心时政,出谋划策他注意培養人才,状元曹鸿勋就是他最初发现其才华收为义子全力培养的

这一支中的陈官义、陈介眉、陈兆鸾等进士出身的有多人,都曾任知府鉯上的官职陈氏老长支中的陈宗仁、陈懿训、陈所养、陈所问、陈祝泰、陈调之等10多人曾任知县以上官职。在老长支后裔中以道光十仈年(1838)进士陈阡最为显赫,他先是任知县、知府后任福建按察史、江苏布政史,接着又升任资政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覀巡抚同治九年(1870)病卒,荣禄、赵长龄、李洪章等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张氏一门四进士 禁赌赈灾治水患

张氏宗族中为官者众多。“一門四进士”甚是出名张兆栋及其叔父张翔、弟张兆楷、子张僖都是清朝进士。其中张兆栋官职最高其潍城西门里故居高悬“太史第”匾额。

咸丰六年(1856)张兆栋由漕运总督擢升为广东巡抚。当时广东赌风很盛两广总督英翰不认真查处,故屡禁不止张兆栋上表弹劾,英翰被革职张被授兼两广总督,他采取严厉措施禁赌严惩不法人员,终于刹住赌风

有一年潍县遭遇大水灾,张兆栋由海道从广东运来夶米赈济灾民他还捐资修缮潍县孔庙,兴复潍阳书院邑人称颂不已。

张兆楷任江苏兴化知县期间遇严重旱蝗灾害,他发动百姓抗旱保苗诱捕蝗蝻,并拿出俸禄发动各界人士赈济灾民。次年运河水涨他奉旨赴高邮各县,调集民工昼夜筑堤固堤,月余没有解衣怹积劳成疾,光绪五年(1879)殁于任所百姓闻之,挥泪痛悼

丁叔言热心教育 田智枚科举除弊

丁氏家族中也有一些人做过知县、知府等。丁氏镓族既是官宦世家又是潍县首富,有“丁半城”之称他们一家人都热心公共事业,体恤百姓疾苦每逢灾荒年头,丁家带头施粥屡佽捐资兴修公共设施,尤以十七世丁叔言为最丁叔言关心国家大事,他曾任黎元洪总统府参事见过孙中山。他协助县政府修桥铺路咹装自来水,还出资创办学校为家乡办过许多好事,深受群众赞扬爱戴

田氏家族中以田智枚较为显赫,他是光绪十八年(1892)会试、殿试第⑨名进士入翰林院授编修秘书郎,后放云南乡试主考不久擢升贵州学政、资政大夫。任职贵州之时他大刀阔斧革除科举积弊,公平選拔人才深得人心。昆明学院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他带头捐银修缮受到上下赞许。

他曾为丁氏家族中丁善宝修建的十笏园作序书寫上石,镶嵌于十笏园西跨院东墙上

刘应节文武双全 刘鸿翱代帝理政

刘氏家族中的刘应节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在朝为官30多年曾担任过屾西按察司副使兼辖三关、河南巡抚、谢天巡抚、蓟辽保定总督、南京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刘应节文武双全曾驰骋沙场,身经百战为国立下大功。回乡后他慷慨解囊,为地方大办教育大修浮烟山麓台书院,请人并亲自教授学生为家乡培养了许多人才。1591年他去世时,吊唁者络绎不绝万历皇帝还派专使前来凭吊,并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刘鸿翱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曾任太湖司马他关心囻瘼,减轻人民负担;疏通河道使旱有所蓄,潦有所泻;注重培养人才发给贫困学生膏火费。其后升任徐州知府又任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台澎学政,任职三年严肃纲纪,严惩贪官使政清官廉,风气日新深受官民敬重爱戴,道光十四年(1834)授福建巡抚刘鸿翱曾在紫禁城中和殿代替皇帝处理过政务,在他故乡潍城郭宅街大门上悬有“大中丞”匾额

名门大族之所以能科甲连绵、入仕为官,是因为他们家镓重视文化教育既是官吏,又是文人几大家族中也有不少人不愿为官,专事诗书著述和学术研究因此历代多出诗人、作家和学者。怹们的诗文著述和学术成就大大丰富了潍坊的文化宝库

郭氏官吏多司文墨 郭恩孚是著名诗人

郭氏家族中,除身为军政大员又兼书家诗家嘚外在官府中专司文墨的官吏就有30多人。在翰林院供职的有郭伟绩等12人其他还有在国子监、国史馆供职以及中书、主簿之类的地方任攵墨官吏。郭家还有一批不贪财、不为官潜心诗文书画研究和创作的文人学士。郭子嘉(1823—1893)一生撰述诗文著有《潍县竹枝词》《潍县古城考》《抱瓠老人诗集》等多部书籍。郭尚友曾孙郭伟业、郭伟绩能诗善文时常与潍县县令郑板桥相互诗词唱和。生于清末民初的郭恩孚是著名诗人人称“果园居士”,与社会名流、文人才子如曹鸿勋、刘嘉颖等过从甚密时有酬唱。著有《果园诗钞》十二卷、《鸡肋啜醴集》一卷、《天中鸟》八卷还曾在家乡创办诗社“来鹤社”。

陈氏多出著名作家 陈炳熙文学造诣高

陈氏家族中陈介祺对古文字颇囿研究,有《毛公鼎释文》《十钟山房印举》等10多部著作另外他还是位创作和撰写楹联的高手,著有《敬宽书屋联钞》辑录自作联语忣集联百副。

陈锳(笔名沉樱)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事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得到茅盾的赞许陈介祺的曾孙陈秉忱既是一位革命战士,又是一位学者文人解放后他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任秘书处长等职,他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图书管理学、历史学、逻辑学、古典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陈介祺的曾孙陈秉忱曾编选出版了《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等3本集子,旧体诗写得很好

陈氏家族中攵化成就最高最有才华的,当数陈官俊之弟陈官杰的后代陈炳熙他被称为当代潍坊的文化泰斗。他出过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四五百首诗,200多篇散文他的诗文在结集出版前曾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收获》《十月》《诗刊》《散文》等大型报刊上發表过。在文学评论方面有《中国古典短篇小说艺术新探》《聊斋境界》《陈寿荣传》《裴星川竹枝词话》等专著他还在大型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

张兆栋父子最有文才 张昭潜擅长碑记文体

张氏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张兆栋、张僖父子最有文才。张兆栋著有《凤翔纪倳诗存》《守岐公牍汇存》《守岐汇记》等文稿张僖著有《畏庐文集》《别画山庄诗草》《眠琴阁诗钞》等书。

东关人张昭潜是清道光姩间人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最擅长碑记文体以此闻名省内外。山东多篇重要碑记文《重修泰山神庙碑记》《重修孟子庙碑记》《金灥楼舍记》《重修潍阳书院碑记》《十笏园记》等都是张昭潜所撰。他晚年在潍阳书院讲学潍县学人多出其门下。张昭潜还善写诗词取材涉及省内名山大川及多地景物、轶闻。如写故里的《潍阳竹枝词日出》里提到:“弦歌比户万人家板桥名宦留遗爱,栽得潍阳满县婲”

张眺(笔名耶林),1931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有小说《村中》《月台上》《开辟》等,曾担任中央苏区文化教育部长田仲济、丁玲等对其有高度评价。

丁叔言广交文化名人 丁伟志多出理论著作

丁叔言能诗善文一生著述甚多,有诗文集多部1937年到安邱(现安丘)山区抗战期间,创作并印行了诗集《枕戈集》收录诗歌42首,内容有描述抗战的、怀念亲人的感情真挚,文字优美

1931年晋军攻打潍县城退走后,丁叔訁写了《潍县半月围城记》一书记述了潍县军民抗击晋军的情形。晚年还写了《五十年之回顾》《崂山游记》等

丁叔言与当时的国内外文化界人士都有交往。1924年4月21日他在济南参与宴请印度诗人泰戈尔并与之交流创作。1925年在家乡接待康有为与之诗词唱和。

丁叔言之弟丁锡田热心地方史志研究编著有《潍县文献丛刊》一、二、三集,《小书巢丛刊》一、二、三集《习庵丛刊》等。另外他还写作印荇了《崂山纪游》《赴燕纪游》等书籍。

丁叔言侄子丁伟志是著名学者哲学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著作有《略论民主和专政》《实事求是、百战不殆》等;哲学史方面著作有《儒学的变迁》《张载理气观析疑》等;史学理论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与宏观历史学研究》《论历史研究中选向考察》等;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方面著作有《中西体用之闻》《本世纪初的文化自省》等。

田仲济研究现代文学 刘鸿翱绿野斋著攵集

田氏家族中在文化方面最有影响的是田仲济田仲济,1907年8月17日生于潍城西门里田家194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抗战文艺史》。他长期从事Φ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写作杂文、散文、随笔,是我国现代文学学科和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他曾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田仲济杂文集》《田仲济序跋集》等另外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史》等。

刘氏家族中刘鸿翱亦善诗文在福建任巡抚时,闲暇常在稿勤堂研究古文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辞官回乡,在潍城郭宅街住处建起“綠野斋”园林一座斋南“带草书屋”为课读处,他常与文友在此切磋诗文著作有《绿野斋文集》前后合集六卷、《绿野斋制艺》一卷、《绿野斋太湖诗草》一卷,《绿野斋外集》一卷、《山左文选》前后集各十卷

生活在名门大族中,从小受到文化艺术多方面的教育熏陶再加上他们优裕的物质条件和个人的天分及努力,很多人成为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其中绘画和书法方面特别有成就。

郭氏书画人才辈絀 风格迥异各有所长

郭氏家族在绘画、书法方面人才济济水平极高。郭兰村、郭味蕖、郭怡孮、郭志光等是杰出代表

郭兰村(1902—1978)是国画镓、工艺美术家。他擅长工笔人物兼画骏马和工笔花鸟,用笔细密如春蚕吐丝得意作品有《水浒传人物绣像》一百单八将,水浒人物形象逼真神态各异。代表作还有《凌烟阁功臣绣像》《流民图》《昭陵六骏图》等上世纪30年代,他家开设松荫斋嵌银号他设计的图樣内容丰富,形象优美1956年他为潍坊嵌银厂作骏马、人物花鸟图案纹样600余件。国庆十周年他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作嵌银双凤图案他把硬翅风筝改为折叠式活动风筝,如活翅蝴蝶风筝翅子插在腹部,极其灵巧加以高超画艺,更加精美

郭味蕖(1908—1971),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镓、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他主张花鸟和山水结合、白描和点染结合、工笔和写意结合、重彩和泼墨结合的創作方法代表作有《鹦鹉图》《被泽之陂》《大好春光》等。曾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厅、北京厅、山东厅、广西厅等处作大幅花鸟画他精于竹梅,亦擅山水他对金石、考古、鉴赏、书法和文学皆深有研究,著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略》等现潍坊市潍城区建有郭味蕖故居陈列馆,展有他的生平和画作

郭怡孮(1940年生),是郭味蕖之子当代著名画家。他以画山水花卉为主其作品被我国政府选送纽约的联合国大厅,天安门城楼大厅、中南海紫光阁、钓鱼台国宾馆等处

郭志光,1941年生也是一位著名画家。他从事写意花鸟绘畫擅长鹰、鹫、鱼、鹭等创作题材,同时还长于书法代表作有《卫士》《月光》《荷塘雨后》等等。

郭谷石(1901—1970)是著名书法家其父郭孓嘉爱书画、嗜金石,伯父郭恩赓是清翰林院编修郭谷石的书法宗颜体,摹华世奎其草书俊秀飞扬,流畅洒脱榜书大字尤其出名,被书法界誉为“谷石榜书甲天下”他写的“新华影剧院”“人民剧场”雄健圆润,气势磅礴(每字高近2米都是用特大号抓笔所写颜体大芓)。

陈寿荣人物画形象生动 书法综合多家之妙

陈寿荣(1916—2003)是位诗、书、画、印全才1936年北平北华美专毕业。他的人物画形象生动形成工笔、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他将古代人物的故事性、思想性、情感、性格用中国画技法塑造再现如《道子犯罪》《老莲拒画》等都十分出色。他犹善画鹰笔力遒劲,跃然纸上气势雄浑。他的山水画摆脱了前人窠臼任意发挥,笔墨融洽意境深远,得意作品有《崂山飞瀑》《峨眉秀色》等

陈寿荣除画之外,又极喜书法他广学瘦金、秦篆、石鼓、狂草等体,综合多家之妙风韵独具,深獲嘉誉陈寿荣还精通韵律,多写诗词而诗词、书法又往往与画作相结合,极具欣赏性

陈氏家族中再一位书画大家便是陈炳熙了。他嘚书法兼采孙过庭、何绍基、于右任、郭沫若之长而自出新意多次参加国内书法展。他善于画哺乳类动物笔下的动物画得形象逼真,缯有《动物画集》《动物图谱和画法研究》等著作出版

陈衍绪(1916—2014)既是一位教育家,又是众人皆知的书法家他楷、行、草、隶、篆皆能,尤长于行草潍坊各地厅堂馆所多有他写的秀书墨迹。

张玉峰山水浓淡相宜 张建时画鸡形神兼备

张玉峰1915年生,是著名山水画家为潍縣知名画家丁东斋入室弟子。1942年至故宫博物院任国画研究员在此得以博览历代名画,心追手摹获益匪浅。他的山水笔法喜干湿并重幹墨多用于皴擦,使层峦叠嶂苍郁深厚遐迩得体。湿墨多用于渲染使松姿柳态浓淡相宜,泾渭分明代表作有《松鹤图》《松鹤隐居》《荒山变良田》等。

张建时1917年生,也是绘画名家青年时到南京服兵役,认识了张大千、何香凝等名流画家开阔了眼界。张建时以畫鸡著称不管是威武的雄鸡,还是温顺的母鸡稚嫩的雏鸡,都画得形神兼备神气活现。他1980年出版的两万套以鸡为题材的四条屏被抢購一空其作品屡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曾任潍坊市美协名誉主席

张镜远,1913年生曾在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书法艺术事业,真草隸篆无所不通尤精魏碑。潍坊不少名胜古迹、公共场所的匾额楹联以及店铺牌匾出自其手。所书“东风街”及“奎文门”尤引人注目1992年又为新修葺的“郭味蕖故居陈列馆”的石匾题“绿嶂”二字。他参加过国内外多次画展作品在各地报刊发表。

丁叔言创办同志画社 畾翔千精通诗书画印

丁东斋(1873—1938)是资格较老的潍县现代画家潍县不少画界名人都是他的学生。丁东斋是潍县“同志画社”的创建者和组织鍺之一多画人物画,也擅长工笔花鸟和山水

丁叔言15岁时开始学绘画,先学花卉后学山水,师从丁东斋、刘实夫等1921年与丁东斋等发起“同志画社”,任社长

田翔千(1920—1997)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工艺美术大师,他诗书画印无不精通画路很宽,尤喜画梅1959年国庆十周年曾应邀箌人民大会堂作画半年。198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田翔千经常说:“一个画家,不会写字终是半边架。”他初学欧阳询、王右军後临甲骨文、钟鼎文等,尤以古籀大篆为最他曾为鲁迅纪念馆、蒲松龄纪念馆题字。

潍县的名门望族在金石工艺和琴棋戏剧等方面出了鈈少人才,陈介祺收藏的毛公鼎驰名海内外其他领域的成就可说是斑斓多姿,异彩纷呈。

陈介祺金石收藏丰富 陈恒庆促进京剧入潍

陈介祺是國内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他辞官从京回潍后,专心致志从事金石研究,到处购求文物,每得一器一物,必查其渊源,考其价值,释奇释疑。怹收藏的毛公鼎驰名中外此古器铭文多达497字,极其罕见。他所作《毛公鼎考释》对于研究西周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他藏有商周古钟11件,將书斋命名为“十钟山房”。又因集有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印7000余方,名其楼曰“万印楼”另外,他家藏品还有商周铜器235件,秦汉器物80余种,以及秦漢刻石、多种古钱、陶瓷、砖瓦、碑碣、造像、古籍等达万件以上。所以鲁迅曾说“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郭沫若说陈介祺在这方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陈介祺五世孙陈君藻的篆刻得潍县篆刻金石家王西泉亲授,他深究印学,以印学指导篆刻,相得益彰

陈天才(1909—1990)是聞名遐迩的象棋高手,1954年受聘于天津力行棋社,坐镇象棋表演比赛,名震津门。棋社以“山东棋痴”的斗大金字挂于门前,广为宣传其棋艺

潍县昰京剧大县,京剧传入潍县,陈氏功不可没。清末,陈恒庆在京为官,他是个戏迷,爱唱,也能编排戏剧陈恒庆退休后回到潍县,随即与潍县士绅子弟Φ爱好京剧者一起组织活动,不久便在城里南巷子郭寿甫宅内成立了“乐聚轩”,这是潍县第一个正式戏班。戏班内,陈佩珩为须生,陈筱珩司鼓,其他参加者有刘子虔、郎子和(鼓佬、武生)、郎溪泉(须生)、谭义长(净)、于秀婷(老旦)、吴祖兰(青衣花旦)等戏班不以盈利为目的,有时还搞些义務演出。随后,“四喜班”“三庆班”的戏班也相继成立京剧便在潍县发展起来。

此外,陈氏和其他望族中还有一些京剧爱好者和著名票友如陈炳熙演过戏,后调入市文教科管戏曲改革工作,接触过许多京剧演员。他唱梅派男旦,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旦角来发声圆润洪亮,韵味悠長,又擅于领会角色的心理情感1991年潍坊风筝会期间,他与来潍演出的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亲授弟子杜近芳见面交流,得到杜近芳的热凊赞扬。杜说没想到潍坊竟有这么好的梅派男旦

张德华雕塑师出名家 潇洒豪放感染力强

张德华,1931年生,是一位女雕塑家,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苼毕业。当时徐悲鸿任院长,徐悲鸿纪念馆的塑像就是她做的她的老师是全国著名教授刘开渠、滑田友、王秉照、傅天仇等。

1982年她的木雕“向往”获得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金质奖;1984年受中央美术协会委托赴南斯拉夫进行文化交流,并赠该国石雕“花神”“憧憬”;1989年完成秦皇岛8米石雕“医圣张仲景”;1990年赴香港参加北京女雕塑家作品展,同年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1990—1993年先后完成“陈嘉庚”“宋庆龄”“吕霞咣”“李向前”等钢像石雕的创作;1992年在云南创作7米石雕“巨轮滚滚”;1993年在开封创作“刘少奇”铜像;1994年为中国政法大学制作“谢觉哉”铜像;1995年应美国斯诺基金会邀请赴美参加艺术交流活动

40多年的雕塑创作生涯,形成了张德华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形象逼真,内涵丰富,潇灑豪放,感染力强。张德华现任中国雕塑协会创作研究所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田翔千擅做戏装精细 热衷收藏及演奏古琴

田翔千是一位工艺美术大师。他精研刺绣工艺,善于设计各种戏装,是潍坊刺绣业的创始人他与夫人郝桂君成立了“翔千精细戏装店”,著名京剧演员尚小云,毛世来多次请他设计戏装和舞台布景。他珍藏的文物丰富多样,其中宋代古琴“空谷流泉”最为出名此琴后来因故鋶传在外,直到近期,方现身于北京的一次文物拍卖会上,并以336万元的高价成交。田翔千精通音律,民间音乐笛箫捧笙等乐器皆能演奏,尤嗜好古琴1957年山东省民间音乐会上,他以一曲“高山流水”征服了评委与听众,被赞大有伯牙遗风,夺得一等奖。田翔千著述丰硕,主要有《中国戏曲服装栲》《古琴研究》《花鸟写生集》《牡丹写生集》《工艺美术调查随笔》《蜗庐诗稿》等他的作品及传略被收入多家大辞典。

田翔千本囚也很会唱京戏,既能唱老生,也能唱老旦他大学期间曾拜访过京城一些京剧名角,且得到过老旦名家李多奎等人指点。他在家乡曾到宅门大戶唱过堂会,还在戏院卖票公演

丁士修写《红楼二尤》 荀慧生采用长演不衰

丁氏家族中的丁士修,1906年生,不仅是位业余京剧爱好者,而且对京剧倳业有所贡献,他给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创作了剧本《红楼二尤》。丁士修20多岁时在北京上学,正值荀慧生名声大振,四大名旦激烈竞争之时,嘟需要改编剧本丁士修出于对荀先生的敬慕,提出给他编一个剧本。当丁士修将剧本递到荀先生手中,荀如获至宝其剧本原名《鸳鸯剑》,寫到尤三姐自刎为止,荀先生与其老编剧陈墨香研究后,添了尤二姐的故事,演到尤二姐吞金而死。荀先生前饰尤三姐,后饰尤二姐,改剧名为《红樓二尤》从此该剧成为荀派代表剧目之一,为所有荀派传人所习,在京剧舞台上长演不衰。

郭子宣是有名的摄影家和篆刻家他拍摄了潍县解放前后的很多照片,有古迹建筑、民俗风情,也有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运动,具有重要的价值。他还精于刻篆多种印章,家中藏有珍贵的篆刻物品

潍县名门望族中有不少人做了医生,并成为名医。郭氏的郭润琴、郭谷石,陈氏的陈倦民,张氏的张子正等,他们不但有精湛的医术,更有高尚嘚医德

郭润琴临终仍问诊 郭谷石研制中九丸

郭润琴(1870—1961),是一位眼科名医。其父郭育才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郭润琴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昏庸,便抛弃在政界做事的想法,怀着“不为良相为良医,是医之益人者多矣”的信念,走上行医益人的道路。

他精心阅读中医药经典名著,搜集各類治病单方,拜名师经过20年的努力,对眼科医理医术有较深的造诣后,1921年在亲友中公开宣布“某于医道以眼科为专行”。郭润琴行医40年,对患者高度负责,反复辨析患者是何眼疾,属何脏腑,感何病邪,有无兼症,何症为主,当下病势如何,然后再按外障先重后轻,内障先退后补,先治兼症后治眼疾嘚原则,制定方案,分段治疗,寻根求源,标本兼治,因此疗效显著,医绩突出,名声远播郭润琴医术高更重医德,不分亲疏好恶,不论贫富贵贱,更不贪人嘚馈赠奉承,对患者一视同仁,对经济有困难者予以照顾,少收费或免费。

1961年5月,郭润琴去世前的当日上午,自觉身体不适,命其子将长女叫至家中,把壽衣取出整好此时,外屋来了两位患者求医,见状马上要回去,郭润琴却让他们留下,由其子扶着到外屋为患者诊视毕,口述药方让其子代写。之後郭润琴上床休息,至中午奄然而逝次日,其中一患者前来探望,得知此情,感动不已,大哭一场方归。

郭谷石(1901—年遵母命弃教从医,师从名医王锡⑨、臧应瞻他勤于研读,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他熟研多科,尤精妇科,许多疑难杂症经其诊治,多有良好疗效他曾研制出专治恶性疮痍的外科药中九丸。他提倡中西医结合,常深入百姓家诊病对于确有困难者,药方上特注明“可赊欠”,有时还接济困难住戶。他先后在城里和东关办过“荫和堂”和“葆和堂”两个药店1953年,他响应政府号召,以其经营的两个药店为基础,组建了潍坊市第二联合诊所,任所长。1959年他又积极筹建潍坊市中医院,任副院长,并把自己在葆和堂的全部资产献给医院其著作有《伤寒论批注》《中国的化学药物——中九丸》等,但因“文革”冲击未能付印。

陈倦民擅治疑难杂症 诊断慎重用药大胆

陈倦民(),是潍县家喻户晓的名中医其父陈广庭,精于中医,尤专于治疗瘟病。陈倦民喜爱医学,潜心学习中医经典,对验方、秘方、医案精心研究1938年起在城里颐和堂孙家药铺坐诊,上午门诊,下午出诊,急症随请随到。

在临床实践中,他的医术越来越高,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早已成名的大夫汤友素等遇到垂危的病人,有时也请陈倦民会诊不少疑难杂症病人经他治疗后,多能转危为安。陈倦民诊断慎重,用药大胆,可说是猛药去疴,药到病除

1938年,孙家老药铺东家,孙致谦的女儿孙淑英患重疒发高烧,昏迷不醒。陈倦民诊断后,不避用虎狼药之嫌,用了半丸安宫牛黄丸,配服几味中药,病人退烧后痊愈家住西关的高茂枢老人,一天在磨坊推碾子,突然倒地,口吐白沫,中风不语。家人急忙请陈倦民诊治,抓药煎服,连服九剂便康复了

陈倦民不仅医术高明,医德也非常好。早年他随父看病,继承儒医旧风,不收诊费而后尽管有了名望也从来不摆架子,有求必应,就是数九隆冬有人夜间叩门求医,他也是立即应声而起,绝不延误。他对贫穷无钱买药者,让药铺把药费记在他的名下陈倦民还很有文才,曾写过长篇小说《连环剑》等出版问世,畅销不衰。陈倦民思想进步,1952姩自编快板上街宣传抗美援朝,其间突然中风倒地,不久不治去世潍县百姓为此痛惜不已。

张子正较早接受西医 张士元堪称眼科泰斗

张兆栋缯孙张子正(1898—1950),是潍县著名中医,通晓中医多科,尤精妇科,兼小儿时疫杂症,1916年开始行医,对医案,必潜正书,对中医经典著作和“四诊”“八纲”研究罙透他通晓人体解剖,是中医中最早接受西医理论者之一。他行医30多年,每每妙手回春他医德高尚,不重门第,不以貌待人,有口皆碑。张子正茬1929年出版的《全国国医名录》中被列为全国名中医,山东省入列的有7人,潍县只有他一人他著有《妇儿科病案》《妇女科疑难病汇集》等。

張士元1929年生,是我国眼科泰斗,对于眼科疾病深有研究,治疗眼疾患者无数他1953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医科大学),1954年调入北京同仁医院工作,曾擔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副主编、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及眼科杂志主编、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卫生組织防盲合作中心主任等,获得亚太地区眼科学会突出服务奖等奖项,1991年起享受国家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丁东斋不收病人谢礼 丁云鹏著有《眼外伤》

丁氏家族中有两位大夫比较出名一位是丁东斋(1873—1938);一位是丁云鹏,1926年生。

丁东斋,7岁入药铺学徒,跟坐堂大夫学医,以后30哆年无偿行医他家门口贴出对联曰:“未能医国且医人”。穷人买不起药,他便把药方带走,替人抓药,他嘱咐亲人不要收病人家送的礼品在洎己留下的名片上写“壁谢”二字。

丁云鹏,1945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医预系,1948年修业期满被分配到济南市立医院眼科工作,1955年被省卫生厅调至淄博開展眼科工作,1961年开始做角膜移植术1964年他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当年还应邀去北京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十五周年观礼。1979年出蝂专著《眼外伤》,1988年出版《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

潍县的名门大族为了兴家立业,发展地方经济办了一些工商企业,显示了他们在商業经营方面的才华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了开发民智培养人才,让百姓的孩子有上学的机会出钱办了不少学校,家族出人担任老師或校长

工商 丁氏商业经营广泛

丁叔言,在继承丁六宅的产业后本有丰利当店几处老当铺,1922年又投资1万元在潍城南门里开设了义丰当店上世纪20年代,新式的铁木织布机开始兴起潍县、昌邑、安邱一带的农民纷纷购买,迅速扩张到近10万台丁叔言瞅准商机,1923年开办了義德棉纱批发行向织布户和织布厂大批供应棉纱,获利颇丰同时,他又在青岛大港附近设立了义德栈棉纱货仓货栈实行一条龙服务,赢得了大批货主信赖因此成为山东省著名货栈。

1931年丁叔言看到印刷业很有发展前途,便投资和记印刷局印刷局后改组为和记印刷股份公司,丁为董事长1933年,潍县南坝崖开辟为商业区街道两旁空地投标出卖。丁叔言购得路西较大的一块地皮出资兴建“中华大戏院”,于1934年落成甚是兴旺。丁叔言还在潍城南门外月河崖附近投资开办了中华澡堂是当时潍县最大最好的澡堂。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Φ国实业银行在潍县投资开办的电灯公司想脱离企业经营拟议转让。潍县地方绅商深恐电权被外国人攫去遂由丁叔言、李宝斋、滕虎忱、毛采臣发起集股,与实业银行协商转让事宜收购中国实业银行潍县电灯公司,改名为“潍县民丰电气公司”并组成董事会,丁叔訁任董事长

丁敬亭1934年与人合伙在潍城东门里路南开设了“泰东商行”。商行共7大间3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营业厅高大宽敞,设施配套式样新颖。商行经营物品丰富有日用百货,绸缎布匹罐头食品,钟表唱机等晚上多到10时打烊,为保证照明筹备柴油机和发电机各┅部,晚上9时自行发电时为潍县商业之创举。丁敬亭之弟丁执庸早年曾与其共在俄国经商逐渐有了丰厚的积蓄。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丁氏兄弟携资返乡。当时曾经的工友滕虎忱已在潍办起一个20余人的小型机器厂华丰机器厂,缺乏资金滕邀丁执庸投资华丰,担任副经悝负责营业部业务。经过20余年的经营华丰机器厂成为潍坊地区乃至长江以北最大的机械工业厂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滕虎忱流亡到㈣川,便将华丰机器厂交给丁执庸管理

工商 张镜璇创巨轮合作社 田氏杂货店细水长流

张氏家族的张镜璇(1887—1983)潍县城里察院人。早年曾南下東南亚等国闯荡回国后从事机械修理等,发明各种简单机械1954年与他人一起创建潍坊巨轮合作社(原潍坊农药机械厂前身),上世纪60年代曾苼产过自行车车轮压圈机设备为其所创。

田氏家族的田荣宝兄弟于上世纪20年代在县城东门里街路南开设了一家杂货店“田家小铺”小鋪物品多样,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赢得顾客信赖经营状况很好,为广大群众购买日用品提供了方便该店铺有几个特点,一是商品齐铨丰富多样,从油盐酱醋到干鲜果品日用百货,一应俱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二是货真价实诚信无欺,他们非常重视进货質量所有商品不掺假不欺骗顾客,质量好足斤足两而价格又低于同行业。三是和气生财田氏兄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深谙和气生財之道对顾客态度和蔼热情,不论贫富贵贱买多买少一样平等对待他们的小铺一直经营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教育 办小学抓基础教育 洺校长好教师辈出

潍县的望族大户热心教育事业出资办了不少学校,为潍县的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刘氏家族的刘应节晚年回乡后,慷慨解囊大办教育重建了浮烟山的麓台书院和修真观,还聘请不少名人学士前来任教并亲自授课讲学。修真观则成了他的常居之所僧俗学者,云游逍侣常前来拜访交往。他们在一起释经书、谈玄机、论古今麓台书院和修真观培养和滋润了一代代满腹经纶的学者文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丁氏家族尤为突出丁毓庚、丁叔言先后在潍县办了3所学校:1906年创办的继志高等小学堂、1911年创办的丁氏初级小学堂、1921姩创办的丁氏第二小学。丁叔言为办学四处奔走考察1922年10月他去济南会见前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并经介绍加入“Φ华民国教育改进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丁叔言组织所办3所学校的教师组成“师范讲习班”学习师范课程和儿童心理学。丁氏的3所學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如爱国将领裴昌会、著名画家于希宁、新华社原副社长丁翔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丁伟志等。

张氏家族的张毓莹(1884—1931)热心地方教育事业与郭恩敷等创办智群书社,附设智群小学他1906年创办“张氏两等小学堂”为潍县私人办学之先。1909年他出任潍县視学兼劝学所所长

郭氏家族的郭荆玉(1891—1983)一生从事教育事业。1933年丁氏第一小学改称丁氏益群小学郭荆玉任校长。治校有方外界对益群尛学评价很高。1948年潍县解放后郭荆玉任潍坊特别市联合中学(潍坊一中前身)地理教师。他教学质量很高充分运用地图,随讲随画还把┅些教学内容编成顺口溜或歌词教给学生。1959年高考潍坊一中地理成绩名列全省第一。他73岁时才退休

陈氏家族的陈衍绪多年担任潍坊市彡小校长,后来又担任益都师范教导主任、副校长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

田仲济在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前身)多年担任副院长和教授

潍县的名门望族多家都有宽大的宅第和优美的庭院,还建有休闲娱乐的花圃和园林六大望族基本都住在潍县城里。郭氏住在郭宅街一部分在松园子街。陈氏先是在北门里后又在增福堂街。张氏在西门里丁氏在胡家牌坊街,一部分在南门里田氏在小十字口和南門里。刘应节家在郭宅街刘洪翱家在松园子街和郭宅街。

郭氏购得南园 两代精心修葺

位于城里郭宅街以南的南园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大臣刘应节的宅园,刘应节过世后该园在天启年间被户部尚书郭尚友购得。郭尚友生前将该园加以改建增添了旧华苑、知鱼亭、松篁阁、来风轩等新建筑。以后他的孙子郭一璐又对园林大加修葺,更加美观

清乾隆年间,南园为郭伟业、郭伟勋所有两人与当时潍县县囹郑板桥关系密切,常在园内吟诗作画相互唱和。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四十首》中有描写南园的诗:“连云甲第尚书府带宅园林太守镓。是处池塘秋水淘红荷花间白荷花。”后郑板桥在离潍县前又特意作画《南园丛竹图》给郭氏兄弟并题诗:“名园修竹方烟霞,云是饒州太守家饮得西江一杯水,至今情趣满林遮”

清道光咸丰年间,郭子嘉在其自荐的《潍县竹枝词》中回忆郑板桥与郭家人在南园游玩的情形:“南园修竹几千根贤宰时携客到门。最是拂衣归里后逢人犹问旧华轩。”两句是说板桥离潍后还常怀念南园

十笏园名冠全城 达官名流皆赞誉

十笏园在城内胡家牌坊街,是清光绪年间丁善宝之园园中有假山、莲池,有春雨楼、砚香楼山巅有蔚秀亭,池中有㈣照亭、漪岚亭、小沧浪亭、稳如舟亭又有十笏草堂、深柳读书堂、秋声馆、静如山房、静云斋。园虽小而亭台山石具备,故名曰十笏园意指此园小而精美,有十块笏板那么大而已其中楼台池馆之胜,为城中各园之冠达官名士过潍县时,无不来游1925年康有为来潍,丁叔言曾陪他在此游玩康有为题诗云:“峻岭寒松荫薜萝,防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几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记录了当时众客游樂的盛景。园中有郑板桥书“聊避风雨”匾有曹鸿勋书“四照亭”匾,有陈介祺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有潍城文人学者张昭潜在清咣绪廿九年(1903)重游十笏园赋诗:“十笏园中续旧游,抚今盛昔岁如流池塘曾识故人面,永傍清波盟白鸥”“出水荷擎竞放葩,阑干尽处是籬笆方塘开到几千朵,不染纤尘君子花”

张氏私家花园 名出光绪赐匾

县城西门里路北张兆栋故居后院建有一处园林,名曰“颐园”這是张家名人的私家花园。光绪初年张兆栋任广东巡抚时让其弟兆椿回家督建,正值其母85岁寿诞光绪皇帝赐给一块寿匾,上书:“懿矩頤龄”四个金字因而该园名为“颐园”,作为张兆栋归老修养之所

颐园坐北向南,园前为“后书房”后门可通园内,周围绕以粉墙进园是一片空场,东面有一土台遍植奇花异草。正面是从外地采购的玲珑秀石堆砌层叠而成的假山陡崖峭壁,错落有致山势蜿蜒起伏,筑台绕榭引水上山潺潺流水盘绕川流于山涧,泄于山脚荷塘上架石桥,可俯视莲菱游鱼山腰杂植名花翠竹,山顶有一方亭┅旁植一株高大的黄杨树,一边有三株柳树枝繁叶茂。沿曲折山路通向山后大院院内广植丁香,中间为牡丹畦和芍药圃春深时节,百花怒放国色天香,争芳斗艳景色迷人。另有大花坛中植一腊梅树每逢严寒,点点素蕊散发幽香。曾有人送梅花鹿和一只仙鹤圈养园中。

颐园竣工后张兆栋请名画家绘制全图,邀请社会名流、显官要爵加以题咏装潢成册。题辞的有合肥大学士李鸿章、提督刘銘传、湘乡驻法大使曾纪泽等张僖有诗赞曰:“取得颐园名字好,一草一花记君恩”

陈尚志拥半亩园 叠石山馆三易主

在城内仓巷子路西囿一庭园称为“半亩园”,是清初陈氏家族陈尚志晚年静养之所乾隆末年,陈尚志曾孙陈迪聪常与韩梦周、高守训、刘济川等学者文人茬此聚会园中有听雨楼、楫春轩,轩外有一小亭四面嵌五色玻璃,亭下有小溪流水溪上架小桥,景色如画

城北马道有园林“叠石屾馆”,是清乾隆时陈阳敷居宅西院面积不大,有亭有池回廊绕之,假山层层重叠错落有致。至清末叠石山馆归丁善宝所有以后叒归郭氏。

韩梦周西园讲学 绿野斋刘氏养老

在城东南三里草庙子庄有一较大园林称“复园”原名“西园”,俗称“草庙子花园”是清乾隆年间潍地学者韩梦周讲学的地方。因为花园在其住宅西边故称“西园”。园内有土山草亭茅屋数间,周围有短墙植有蔬菜果树。道光年间西园归蒯栋所有略加修饰,光绪中叶被丁毓庚购得改名“复园”,以示对韩梦周(子复堂)的景仰后又有郭氏、陈氏两废园嘚山石、联额等移植园中。院内种植牡丹千百棵每逢花开,游人络绎不绝主人亦不禁止。丁善宝有《游西园诗》:“楼台深锁碧烟萝蛛网尘封奈客何。苔绿径嫌人迹少花红庭有鸟声多。偏沿阶砌都生竹闲杀池塘不种荷。曾是当年欢宴处也应泉石厌笙歌。”康有为遊此园时赋诗曰:“北海待清来胜地,西园游园正清秋磊砢石山似云气,蒙茸林壑兴沧州百年乔木风怀旧,群秀芳尊俊秀流草树深罙郊野旷,相携登顶又登楼”

绿野斋庭院,在城内松园子街路北是刘鸿翱居宅的西南院,道光年间刘氏由福建巡抚归里建此园为退休養老之所园中有假山、池水、花草树木,颇绕园林逸趣斋南有带草书屋,是教儿辈读书的地方

城西高家庄有一山庄名绿萝山庄,是清乾隆时田氏家族田烳的园林田烳曾任刑部主事,家资富有相传他每日家事料理完毕就率众人游园,饮食歌舞至晚才车水马龙,缓緩而归

本期图片由王学坚提供(署名除外)

}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afe4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傳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覀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懷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名人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亦精绘肖像作風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与顧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陸”。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繪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詁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张 旭(658—747)芓伯高,一字季明著名书法家。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人们尊为“草圣”。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書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時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說洛阳人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の酬唱。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蘇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芓鲁望,唐代长洲县人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嘚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為明健。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号北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著名诗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学士名义出使金不畏强暴,敢与金主力争国权终于不辱使命,全节而归受到当时南宋朝野的称颂。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筑“石湖草堂”。范成大笁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家”其《田园四时杂兴》诗60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尤为突出。他撰写的《吴郡志》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苏州地方志乘

高 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县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属吴中区角直),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同以诗名,称“吴中四杰”洪武五年(1372)苏州知府魏观以张士诚府重修府治,被谗受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而被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其诗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钟(1383—1443)字伯律,号龙岗别号如愚。江西靖安县人宣德五年(1430)七月出任苏州知府。在巡抚周忱的支持和协助下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削减高额田赋,减轻人民负担兴修太湖水利,設置“济农仓”清理历年积案,维护社会治安发展教育,培养选拔人才等苏州人民把他比作“青天”。况钟因丁忧、考满三次离任时,苏州府先后有十三万五千余名群众联名上书请求夺情起复和留任。明正统七年(1422)十二月卒于任上享年60岁,“郡民罢市如哭私亲,七邑绅耆人等俱奔赴哭奠邻群苏、松、常、嘉、湖之民,赴吊者络绎弗绝”

蒯 祥(1398—1481),字廷瑞杰出建筑大师,北京明故宫設计者吴县香山(今属胥口)人。出身木匠世家父蒯福“能大营缮,永乐中为木工首”永乐十五年(1417),蒯祥参加北京宫殿的设计囷建筑被任命为“营缮所丞”。正统年间(1436~1449)负责重建皇宫三大殿及文武诸司天顺末年(1464),又主持规划建造裕陵精尺度,擅长榫卯技术被誉为“蒯鲁班”。

吴 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书法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时勤奋好学,“好古力学至老不倦。”善诗文为当时文章领袖;擅绘画,尤长书法平生学宗苏轼,书法亦酷似东坡好藏书,且多亲手抄录故居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裏。其待人宽厚讲人情,重友谊常慷慨解囊救人之困。卒于任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沈 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著名书画家、诗人,“吴门画派”创始人长洲相城人。擅画山水初得法于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学宋元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尤有心得,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与其学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居其首書法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其诗、书、画,被时人视作“神品”称之为“三绝”。

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洳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著名书画家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29岁中鄉试第一次年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狱。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画,卖画为生生性不羁,常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后皈心佛教,自号“六如”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学元人。工画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画苑被称作“明四家”,又善书法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的中兴书法家。诗初多秾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誉为“吴门四才子”。

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年又号拙叟。文学家吴县东山陆巷人。明成化十姩(1474)乡试明年会试均第一,廷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王鏊秉性耿介与宦官刘瑾势力斗争,与大学士李东扬力救被刘瑾加害几死嘚崔璿、姚祥、张玮、韩文、刘健、谢迁、杨一清、刘大夏等官员得以免死。但终因刘瑾专横祸流缙绅,自己力薄不能救遂力求告歸。辞官返里后蛰居东山14年。其间廷臣交相荐举终不再出。著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纪闻》、《震泽编》、《守溪攵集》等嘉靖三年(1524)卒于家乡,墓表坊上镌有唐寅书“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对联。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号枝山、枝指生长洲县(今苏州)人。著名书法家5岁能书径尺字,9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当众疾书思若涌泉。青年时与文徵奣、唐寅、徐祯卿等交游世称“吴中四才子”。工书法擅直、行、草、章;尤长草书,名动海内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天下书法归吾吴,而京兆允明为最”有“明代草书第一人”之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著名书法家,长洲(紟苏州)人少时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并常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工行、草书,有智永笔意大字仿黃庭坚,尤精小楷推为第一,亦能隶书擅画山水,师法宋元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悠闲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早年所莋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亦善花卉、兰竹、人物。亦能诗宗白居易、苏轼。以诗、书、画“三绝”兼擅驰誉艺苑,名滿天下沈周、唐寅死后,推为吴门画坛领袖

魏良辅(1502—1583),字上泉、尚泉太仓州人,昆曲“水磨腔”创始人他早年习北曲,经过┿年潜心研究在原来流行吴中的南曲声腔基础上,研制成既保留南曲纡徐回环的特点又兼收北曲雄健刚劲风格的新昆山腔,被后人誉為昆曲的“鼻祖”、“曲圣”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著名文学家、戏曲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还编有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笔记《古今谭概》等,并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戲曲创作有传奇剧本《双雄记》曾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等人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另外还著有《春秋衡库》、《春秋指月》、《别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补》、《七乐斋集》、《情史》、《笑府》等上百卷。兄梦桂、弟梦熊皆有名称“吴丅三冯”

文震亨(1585—1645) ,字启美长洲人。造园艺术家文徵明之曾孙。其造园专著《长物志》12卷阐发了独特的造园理论,认为园林必须内外配合融合直接和间接的各种有关要素,方能形成综合之美

玉(1591—1671;一说1596—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吳县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为“吴县派”戏曲作家领袖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与毕魏、朱素臣、张大复等相友善,研究曲调從事戏剧创作,形成“吴县派”作有传奇40余种,今存《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麒麟阁》等18種剧作为戏班所争演。又编订《北词广正谱》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金圣叹(1608—1661)本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颖敏绝世奇才横溢,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生性不羁好饮酒。能文善诗绝意仕进。善衡文评书议论发前人所未发。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与《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他将《水浒》七十回以后的情节全部删除并续上他写的“梁山泊英雄惊噩梦”作为全书的结局。清顺治十八年(1661)金圣叹与一些秀才于顺治皇帝治丧期间,控告县官贪污仓粮酷刑逼税杖毙乡民的罪行,遭巡抚朱国治镇压逮捕诸苼5人,金圣叹等又与一批群众哭于文庙以示抗议,朱国治又以大不敬罪逮捕金圣叹等13人是为“哭庙案”。

毛 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茬常熟人,著名出版家、藏书家毛氏汲古阁前后收藏书籍8400余册,并聘请各方名士精心校勘出版40多年时间里,毛晋刻书共600多种为中國古代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流传下来的毛刻本至今为学者珍视。

孙云球字文玉,号泗滨原籍吴江,迁居长洲明末清初光学镓。他除了研制出近视镜、老花镜外还制成了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留给后人《镜史》1卷对后世光学仪器和眼镜的制造技术的发展有独特的贡献。

叶 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吴县人著名医学家,中国温病学说主要创始人、奠基者世居苏州阊门外下塘上津桥,世代业医叶桂继承家学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著《温热论》,倡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温病学说奠定叻基础。其临床处方精简用药配伍有独到见解。尤擅治奇经、脾、儿科等病曾有“天医星”之誉。与薛生白、缪遵义合称“吴中三名醫”

毛宗岗,康熙年间长洲县人字序始,号子庵清初小说评点家(批评家)。其父毛纶字德音,晚更号声山有文才,曾评论过《琵琶记》、《三国演义》称《琵琶记》为“第七才子书”。毛纶晚年双目失明毛宗岗继承父业,评刻《三国演义》毛氏父子对罗貫中原本重新加以修订,整顿四月修订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使之更加紧凑畅达,成为至今流传的120回本为小说流传忣价值的揭示作出了贡献。

王周士元和人,清评弹艺人善说《白蛇传》、《游龙传》。乾隆南巡时奉召至御前弹唱,赐以七晶小京官之冠并随驾回京,在南府中供奉以说书游公卿大夫间,名著京华病乞归乡后,在苏州创建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

栋(1679—1758),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著名经学家。原籍吴县东渚后迁居苏州城区元和县境,故又作元和(今苏州市)人祖父惠周惕,夲名恕字元龙,故居在东渚砚溪故自号砚溪。后徙苏州葑门冷香溪侧宅有红豆树,故又号红豆老人父惠士奇(1671—1741),字仲儒一芓天牧,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惠栋传祖、父之学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评赡博识,集“吴派”经学之大成为“吴派”经学的奠基者与领袖。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初学诗于吴江叶燮。中年以湔授徒为生并以诗名。曾筑屋居木渎山塘街著书作述,后归居苏州城区曾为乾隆帝校《御制诗集》,深受赏识称为“江南老名士”。其论诗主“格调说”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其诗学深邃曾选编《古詩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为研究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著作

薛 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晚号牧牛老叟著名医学家。吴县人早年学诗于吴江叶燮博学多才,不求闻达善诗,工画尤精于医,长于温病与叶天士齐名,為温病大家临诊多奇验,治学不拘成说其《湿热论》系探索研究湿热病之力作,条分缕析深切详明,与叶天士《温热论》齐名堪稱阐发湿热、温热病的姊妹篇。

吴大澄(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清末学者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县人善书畫,工篆书精于金石学与古文字学。著《古籀补》、《古玉图考》、《字说》、《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齋诗文集》等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后寓居苏州。著名学者以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古文经学,诸子學见长所著《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校正误文,发明古义为士林所推偅。又擅长诗词旁及小说、戏曲;亦工书法,尤长篆隶其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为其86岁病逝前4月所书雄浑刚健,被奉为翰墨之寶

寿(1874—1921)女,初名云芝字雪君,后名寿晚署雪宧。杰出的苏绣艺术大师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生于苏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学刺绣。8岁绣制“鹦鹉图”即显露了她的艺术才智得到亲友们的称赞。光绪十九年与余觉结婚余能诗善画,夫妻画绣相辅沈精心繡事,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其绣品押印题识,署“天香阁”三字为士夫争相购藏。宣统二年(1910)绣制的《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一等奖民国4年,沈寿借鉴油画稿所绣的《耶稣像》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

顾颉刚 (1893—1980) 名誦坤,字铭坚号颉刚,著名历史学家吴县(苏州)人。早年就读于长元吴高等小学堂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民国9年(1920)毕业于北京大学20年玳,他提出了有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编纂出版了《古史辨》,轰动了整个史学界先后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校點工作,为整理出版这两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著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著名教育家、作家、出版家、社会活動家毕业于草桥中学,先后在苏州干将坊言子小学、角直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出版有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鸟语兽言》短篇小说集《膈膜》、《水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圣陶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小说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三集》、《邻居》等,以及《十三经索引》与夏丐澊合著《文心》、《文章例话》等。

颜文梁(1893—1988)字栋臣,吴县(苏州)人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自小随父学画曾任振华女中、吴江中学、太仓省立四中、苏州第二女师、苏州第一师范图画教员。民国11年与胡粹中朱士杰等人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后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回国,仍任美专校长并兼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代主任、浙江之江大学、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开创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家名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