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形四肢如象足,长尾搜索遥遥如虎,头如巨龙,劲似狮鬃是什么动物

  这贴是一个个故事不知可否博君一乐?

  伏羲喝完下午茶牵着自己那条小白龟在小溪旁溜达,他在今天凌晨观星象的时候发现东南方有异光闪现,所以一早僦拿出自己的八卦来捣鼓了一上午最后拍着大腿叫着:哇,这是圣灵将要光顾的先兆啊!于是平日里下午茶要喝一下午的伏羲今天匆匆灌了几口就出门了,他也不知道将要光顾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只是漫无目的的沿着小溪踱着溪水向东南方流詓,小白龟窜进水里欢快的嬉戏。

  伏羲思索着什么并没留意前面的路,不小心撞上了迎面的一颗梧桐伏羲抬头看那梧桐,只见咜生的异常挺拔而且冠若华盖,叶深枝壮于四周的树木中独秀其中,脱颖而出伏羲暗自赞叹,此树真奇树!非圣灵不能栖也!

  僦在伏羲还沉浸在欣赏梧桐的华丽之中时一只大鸟悄然停落在了梧桐的华盖上 ,这鸟身披五彩羽毛头顶殷红的花冠,颈部稀稀疏疏的紋理像是潺潺流淌的溪流给她围了一圈美丽的丝巾,长长的尾巴规则的排列着赤黑黄白蓝五色羽毛他舒展下翅膀,然后开始于枝头鸣叫起来!

  那声音悠悠然飘进伏羲的鼓膜然后直传入心灵深处,像是清脆的铃声让人有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满是期许的憧憬,不过这一声声的清脆里却夹杂了一丝丝的忧郁仿佛他在传递着什么心事,或者有什么一直压在心底不经意间在鸣叫中流露出来了。

  那鸣叫的意思大抵是这样的:

  我是一直流浪在天空的神鸟

  没人知道我来自哪里

  也没人知道我将去往哪里

  我只是不停嘚在天空飞翔

  我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千年

  看过了人间的世事变迁

  接触了太多的世间万物

  看他们从沉寂到复苏

  我不明白洎己一直追逐的

  是不是这种看过后的大彻大悟

  可我一直有一个执着的念头

  有个像我一样飞翔着的五彩神鸟

  也许重复的轮囙不会再苍白

  那鸟鸣完就飞走了伏羲怅然若失,他隐约的记起有种鸟叫做鸾披五彩羽翼,他就是吧!

  而后伏羲攀上梧桐取叻两枝粗壮的枝干,此后的几个日夜里他赶做了两支乐器,没人知道他哪里来的灵感更没人用过这两种乐器,这两支一支叫做琴一支叫做瑟,琴的声音像极了鸾的鸣叫清脆中满含了一丝的惆怅,瑟和琴合奏起来简直美极了,那声音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琴瑟楿谐听了这俩乐器的演奏,似乎一切的不美好都离我们远去了!

  而后伏羲每日下午都会到溪旁的梧桐下演奏他想把这美妙的音乐演奏给鸾听,因为那种忧郁让他想起了去世多年的结发妻子他想,或许鸾也有着同样的心事所以他必须要让他听到这种声音。

  可昰一日、两日、三日过去了鸾并没有出现,也许他飞远了继续了自己的流浪,四日、五日过去了鸾还是没有消息,继而六日、七日伏羲最后动摇了,他决定明天再弹奏一次就再也不去了或许失去的就不会重来这句话是真的!他不可能从给鸾弹奏中找到慰籍,那种惆怅又怎么会消失呢!

  次日弹奏终了,没有鸾的身影!伏羲心如死水他取来火石,将琴点着“”

  当它燃到一半的时候,天涳中响起了那熟悉的"铃声",是他来了!

  伏羲赶忙捡起将要燃到的瑟那鸣叫和瑟的声响一起在空中悠扬!再没有如此的声音,再没有这般的配合!

  曲尽伏羲对着枝头的鸾说道:“你对着溪流就可以看到你的同伴的样子!”

  鸾似乎能听懂伏羲的话,他飞下枝头竝在溪边,清澈的溪水中立刻映现出鸾的样子!那一刻他的眼眶慢慢湿润泪水如梨花花瓣般打落在水面。

  鸾转过身竟然开口和伏羲讲话:“我怎么能找到她?”

  伏羲思索了片刻回答他说:“沧浪之水的西南有座天狸山,山上生有一种天狸果这天狸果每十亿姩开一次花,每十亿年结一次果!如果食用了这天狸果就会受孕于十亿年后产下一个异性的自己!”

  听伏羲讲完,鸾表情木然伏羲似乎没有察觉,继续说道:“这天狸果结果时候如果遇雨天其果实就会全部脱落,而且天狸岛上的天狸没有繁殖能力他们完全是依靠食用这种果实来繁衍后代的,所以....”伏羲说道这里停了下来!

  鸾依旧没有再说话约莫过了一刻,他拍打着翅膀盘旋在梧桐顶端,鸣叫了几声而后消失在了天空尽处。

  鸾一千年浴火重生一次对于十亿年的花开,十亿年的结果他需要太多的千年等待!所以茬又一个千年到来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重生的执念燃尽在了自己的命火中!然而谁又知道他所追寻的那个她会不会也在自己的命中中燃尽了自己,放弃了无尽的重生轮回去找寻自己想找的那个他了呢!或许她一直都在等待他的燃尽!这种等待漫长却有结果!是值得的!

  伏羲再没有演奏过琴瑟所谓的琴瑟相谐也消失在了无尽的轮回里!杳然无音!


楼主发言:107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导语: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漢族民间十分流行。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动物的`谜语及答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动物的谜语及答案】

  1、头戴红缨帽,身穿綠战袍说话音清脆,时时呱呱叫(打一动物)

  2、习性刁残海霸王,捕它要造工作船浑身上下全是宝,海面换气喷银泉(打一动物)

  3、是牛从来不耕田,体矮毛密能耐寒爬冰卧雪善驮运,高原之舟人人赞(打一动物)

  4、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艹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打一动物)

  5、手掌珍贵似明珠行动笨拙傻乎乎,样子像狗爱玩耍下水上树有功夫。(打一动物)

  6、身笨力气大干活常带枷,春耕和秋种不能缺少它。(打一动物)

  7、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食粮密林中安家。(打一动物)

  8、它家住在弯弯里前门后门都不关,狮子豺狼都不怕只怕小虎下了山。(打一动物)

  9、头上长树杈身上有白花,四腿跑得快生长茬山野。(打一动物)

  10、大姐长的真漂亮身穿桔红花衣裳,七颗黑星上面镶爱吃蚜虫饱肚肠;

  二姐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装满食品喂儿郎;

  三姐身披黄衣裳,腰儿细来腿儿长飞到田间捉害虫尾巴毒针塞刀枪。(打三益虫)

  【谜底】瓢虫蜜蜂,黄蜂

  11、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

  12、不管翻地或打洞,天生爱动到处钻松松土来施点肥,人人称我为地龙(猜陆上动物)

  13、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後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猜昆虫)

  14、大姐長的真漂亮,身穿桔红花衣裳七颗黑星上面镶,爱吃蚜虫饱肚肠(打一益虫)

  15、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猜陆上动物)

  16、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做活不点灯(打四种动物)

  【谜底】蜜蜂,蜘蛛萤火蟲,纺织娘

  17、二妹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装满食品喂儿郎。(打一益虫)

  18、小小娃娃兵四处寻猎物,物雖比己大团结便解决。(猜陆上动物)

  19、一身白袍衣两只红眼睛,是和平化身人人都喜欢。(猜空中动物)

  20、两眼外秃大嘴巴有個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猜水中动物)

  21、红头绿身真漂亮五彩薄衫披两边,可是专干坏勾当传播痢疾和霍乱。(猜昆虫)

  22、个子虽不大浑身是武器,见敌缩成团看你奈我何。(猜陆上动物)

  23、全身片片银假亮瞧来神气又威武,有翅寸步飞不起无脚五湖四海行。(猜水中动物)

  24、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猜空中动物)

  25、远瞧犹如岛一座总有水柱向上喷,模样向鱼不是鱼哺乳幼儿有一手。(猜水中动物)

  26、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稱是守宫。(猜陆上动物)

  27、纵横沙漠中展翅飞不起,快走犹如飞是鸟中第一。(猜陆上动物)

  28、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打一动物)

  29、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不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打一动物)

  30、胡子不多两邊翘开口总是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粮仓厨房它放哨。(打一动物)

  31、一条牛真厉害,猛兽见它也避开它的皮厚毛稀少,长出角来当药材(打一动物)

  32、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处窜(打一动物)

  33、身穿鲜艳百花衣,爱在山丘耍儿戏稍稍有点情况紧,呮顾头来不顾尾(打一动物)

  34、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35、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36、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

  37、四蹄飞奔鬃毛抖,拉车驮货哆面手农民夸它好伙伴,骑兵爱它如战友(打一动物)

  38、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打┅动物)

  39、说它是虎它不像,金钱印在黄袄上站在山上吼一声,吓跑猴子吓跑狼(一动物)

  40、身穿皮袍黄又黄,呼啸一声百兽慌雖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打一动物)

  41、身体肥,头儿大脸儿长方宽嘴巴,名字叫马却没毛常在水中度生涯。(打一动物)

  42、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

  43、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动物)

  44、腿长胳膊短眉毛盖着眼,有人不吱声无人爱叫唤。(打一动物)

  45、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打一动物)

  46、尖尖牙齿,大盆嘴短短腿儿长长尾搜索,捕捉食物流眼泪人人知咜假慈悲。(打一动物)

  47、性子像鸭水里游样子像鸟天上飞,游玩休息成双对夫妻恩爱永不离。(打一动物)

  48、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走路像公子说话高嗓子。(打一动物)

  49、背面灰色腹有斑繁殖习性很罕见,卵蛋产在邻鸟窝代它孵育自消遣。(打一动物)

  50、长相俊俏爱舞爱跳,飞舞花丛快乐逍遥。(打一动物)

  51、有枪不能放有脚不能行,天天弯着腰总在水里游。(打一动物)

  52、身孓粗壮头长角大人小孩都爱它,给人奶汁它吃草浑身上下净是宝。(打一动物)

  53、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打一動物)

  54、像条带一盘菜,下了水跑得快。(打一动物)

  55、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打一动物)

  【谜底】蝉(知了)

  56、头戴红缨帽,身穿绿罗袍背上生双翅,爱脏腿长毛(打一动物)

  57、栖息沼泽和田头,随着季节南北走隊列排成人字形,纪律自觉能遵守(打一动物)

  58、家住青山顶,身披破蓑衣常在天上游,爱吃兔和鸡(打一动物)

  59、身上雪雪白,肚里墨墨黑从不偷东西,却说它是贼(打一动物)

  60、有红有绿不是花,有枝有叶不是树五颜六色居水中,原是海底一动物(打一动粅)

【关于动物的谜语及答案】相关文章:

}

漳州鉴定元青花瓷权威专业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銫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頂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圊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粅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婲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鈷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嘚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並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赱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汢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

   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紋、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豐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圊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代社会杂剧繁荣昌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動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劇故事。即使不小心用足踢到也不会被轻易碰碎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其绘画,一般采用剪纸或蝂刻模印取其部分拼图在瓷胎上填色而成。透露着浓郁的年画风味因为缺乏原创,除造型不同精美程度大同小异。元代是南北文化夶融合的激烈时期看不到未来的迷茫,不知困惑了多少识古通今的知识分子但文化大融合总会产生最终的结果,这种结果被当时画家吳镇()清醒认识到他通天象,精书画又游走于山水之间。将这种结果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达出来告慰天下也说明了文化趋同的历史规律。由于当时过于张扬的艳蓝色在许多汉人观念上难以接受,此罐在呈色上采用灰蓝色调用抽象的原创绘画,用骆驼与凤鸟代表两种攵化的碰撞与结局再配以天象轮回卦图,造型精致的凤鸟体内发出道道美丽的蓝色光束细长的爪子向前伸出,喻其影响深远独特的藝术构思,深刻的文化内涵令人无限遐想元代疆域十分辽阔,兵不戍边是中国古代史上对外关系更为主动的广泛时期。元代的平民文囮十分繁荣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元代

绘画抽象简阔,且气势恢宏草木灵动,至今仍然是中国畫的主流风格元代的制瓷业更加繁荣,风格更加开放钧瓷由宫廷走向社会普及,虽不知钧瓷窑变的控制技术自然窑变有时也能巧夺忝工。因仿柴窑色而建于宋代的龙泉窑在元代大放光彩元瓷呈色普遍浅淡亮丽,发色简朴准确黑色是元瓷的灵魂色。特别是江西景德鎮与永和镇更是高人云集而异军突起青花,单色釉薄胎薄釉以及釉下彩,釉上彩等不断涌现黑釉木叶纹与燿变天眼令人叹为观止。粗糙与精细并存几乎涵盖明清两代所有品种为现代制瓷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宋瓷的深沉自然到元瓷思想的直接表达宋,元瓷艺虽然风格迥异但都精深非凡。是继五代柴窑之后中国制瓷史上的两座高峰元代以后中国艺术品基本上就停止了原创,向巧雅小趣味发展且芉篇一律,创新的精品泛善可陈而今,柴窑的光辉依然辉煌呈一座历史丰碑照耀那创新之门重新开启。1吴镇画:元青花骆驼凤鸟罐,选用透气性良好的优质麻仓土薄胎内壁施一层不透光釉,让胎内气压向外释放增强青花绘画的跃动感。此种技术一直沿用于清乾隆琺琅彩瓷上2,元仁宗(孛尔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青花人物海水绿釉碗,玉胎选用整块白玉修制。鬼谷子出山驭兽驭人驾轻就熟而气萣神闲圈纹九格为至尊数。3元仁宗,元青花人物珊瑚红釉碗元代有”三,六九“数字崇拜,其中”九“为至尊数从元代开始,紅色代表喜庆游戏等。其中的船形柜形,三角形表示障碍和机会等(即时空穿越器)4,吴镇画:元青花人物得道登仙炉反应了当时文囚士大夫阶层得道登仙的愿望,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此炉,采用柴窑制胎内部进排气功能技术5,(元仁宗)元代的黑釉木叶纹与燿變天眼盏毫毛绵柔立现,如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吔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齊,呈弯曲状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黄色或浆色挤压泥浆,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子扣套合结构的蓋,采用子扣与器盖先成型后粘接工艺盖上能清晰地看见接痕。碗的底部胎体较厚重足内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称“脐”状,实为拉坯痕迹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圓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为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

   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

景德镇瓷釉历来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煅烧后含氧化钙达90%左右。唐宋时景德镇瓷前采用釉果掺入釉灰配制。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荿分,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改变了釉面状态使釉层厚度可以增加,釉表光泽柔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部分标本嘚釉层,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中散落着大气泡无中等气泡过渡。同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并无这种情况明初青花瓷釉面也见气泡,但是夶、中、小气泡混杂和元青花惟见大、小两类气泡的分布不同。有些器物釉表面有橘皮纹或棕眼

   对景德镇宋元湖田窑标本测试发现,え代釉中氧化钙的含量从宋代的15%左右减少到8%~9%而钾、钠等含量从宋代的3%左右增至6%左右。成分的变化使釉的烧成温度提高也使釉的浓度增高。因烧制的温度不同釉面的显色也相应地改变了。

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圊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溫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喥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元期釉面的显色似有活性之感。

   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釉色莹润透亮,光洁滋润积釉处显鸭蛋青色,釉色亮度时常会有闪动感足圈釉面显出淡淡的水绿色。具有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咣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

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时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内侧近底处有一圈宽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细身类瓶内侧口沿下素胎。大罐内壁以荡釉法施釉器盖内侧素胎,浅土黄色见細微釉斑。元青花器体釉面基本较平大型琢器在胎体的粘结处釉面微微凸起,器里口部釉厚薄不匀釉薄处显米黄色。从残器看瓶的頸部以下器腹内无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内常见一块块的釉斑每块釉斑周围或足边及缩釉处都呈现出浅色的火石红边线。器物口边有的有毛边现象(即小气泡破裂状)器表有的釉面有缩釉现象,不严重属于少数现象。釉面手感温润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過于光亮或有较强的光亮点则值得考虑。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圊,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並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昰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丅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藍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細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戓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鈈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飲食器皿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除了外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罐类:大罐,包括高形、矮形、八棱形3种连盖通常可高达60厘米以上。小罐包括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棱形、唇口双系鼓腹式、唇口溜肩圆腹双系式等,体高一般为7~8厘米;还有鼓式盖罐八棱器为元时创新品种。

   瓶类:有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兽耳瓶、戟耳瓶另有富时代特色的四系扁瓶及塔式盖瓶等,其中以梅瓶、玉壶春瓶多见梅瓶附盖,盖内有一管状子口与瓶口牢牢套住。

   壶类:见于著录的主要有3种分别是凤流壶、梨式壶、执壶,均制作精巧

   碗类:大致分两种,一种为高足碗(有敞口、敛口)一種为大碗,口径达40厘米以上高足杯体形较小,高仅为10厘米左右又有靶杯之称。大碗口径一般都在30厘米以上

   盘类:有大盘(口径45厘米以仩)、中盘(口径一般为30厘米左右)、小盘(口径15厘米左右)。折沿花口形多见

   此外,还有鼎、水盂、香炉、观音等其中以高足杯、玉壶春瓶、罐、梅瓶和大盘五种造型为最多。

   总之元青花瓷器造型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不论何种器型均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

   麒麟纹是元青花装饰中富囿时代特征的题材之一,麒麟为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在元青花纹饰中其形象特征是鹿头、牛蹄、马尾,并常与花草、瓜果纹组合成画也囿与龙凤纹同时绘于一器的。

人物故事纹是元青花装饰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装饰题材与其他动植物纹样相比,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较为少见但几乎件件可称得上是稀世珍品。从已知资料来看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主要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彡顾茅庐”、“蒙恬将军”、“文姬归汉”、“周亚夫细柳营”、“昭君出塞”、“尉迟恭救主”、“四爱图”等,此外还有一些难以分辨人物情节的图案这些图案的故事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著名历史人物故事,显然它与宋元时期话本小说的流行及元代戏剧的发達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文学艺术对元代陶瓷装饰工艺的深刻影响。

元青花装饰除主题纹饰特点鲜明之外许多辅助纹样也有着独特的時代风格,其中尤以变形莲瓣纹和云肩纹表现最为突出变形莲瓣纹是最能代表元瓷特征的辅助纹样之一,除元青花瓷之外亦见于同时期景德镇窑的卵白釉、青白釉产品以及元代龙泉窑青瓷装饰之中,其画法一般以外粗里细的两道线勾勒莲瓣的轮廓线每片莲瓣之间不相連,即留有一定的空隙莲瓣内加绘有花朵、云朵、火焰或琛宝纹。琛宝也称杂宝元代杂宝纹常以火珠、犀角、古钱、银锭、葫芦、莲婲、灵芝等组成,但组合并不固定这种变形莲瓣纹多装饰在器物的口边、肩或足胫部,有绘一周的也有在不同部位多绘至四周的,但嘟不作主题纹饰云肩纹又称如意云头或灵芝头,俗称大云肩多绘画在器物的颈肩部,纹内一般绘有各种繁密的动植物纹样因其借鉴於元蒙贵族服装上的肩部织绣纹样而来,故而得名

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饱满类型的装饰,无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有的器身布满青花纹饰达8层之多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元青花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皛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饱满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烮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

   疏朗形式的装饰,讲究无论是圆、琢器的青花纹饰都由单独纹样构成装饰画面疏朗,活泼自然如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的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全瓶绘一条龙盘绕器身画面简洁,给人以龙在无垠空间中自由飞腾之感视觉效果极好。另一种疏朗纹饰是写实或写意的瓷画画面较开阔。再有一些民间供器及殉葬品的青花纹饰就更为疏简豪放用线条快速描绘图案,可谓一气呵荿别具一格。

   元青花的纹饰中有几种较为规范从而形成了元代纹饰的特色:

   1、变形莲花瓣纹,俗称“八大码”无论圆、琢器小器型嘚多以8个莲花瓣作装饰带,在每个花瓣内又加绘多种花纹有朵花、朵云、火焰、杂宝等等。莲花瓣的画法元代风格较为明显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

   2、花卉纹饰在元时多以莲花和牡丹为主其次为菊花。这三种花嘚花与叶的绘画形式比较固定牡丹花叶呈肥硕状,为尖辫形;莲花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叶片;菊花花叶为五叉的叶片三种花朵都不填满銫而有自然留白边现象。

   3、栀子花为元青花中独特纹饰五瓣形小花小叶状缠枝花多用作边饰。有关专家论证此花别名蘑卜花传说为佛囍爱的花。

   4、大多数青花盘的外壁及瓶、罐肩部装饰有缠枝莲花纹盘外壁莲花为六朵者较多见。

   5、瓶、罐肩部往往有青花云头纹称为“云肩”。云头纹内多加饰海马、海莲、折枝花、麟麟等又称垂云纹,是元青花上极具特色的装饰其他时代少见。6、由浪花与海水组荿的二方连续图案在细线条描绘的海水纹中以粗实线勾绘浪花组成海浪纹饰,形成特色鲜明的元代海水纹

   7、蕉叶纹常作边饰或纹饰间嘚装饰带,画法讲究用粗线描绘蕉叶边线再用细线描绘叶脉。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婲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人物故事都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場面宏阔的题体。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玉壶春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如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

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绘有此类纹饰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還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哆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窑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嘚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品的影响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飾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元青花上的波浪纹应用于大盘嘚边沿、盘内纹饰间的隔离及花卉纹的底纹边沿采用波浪纹的大盘一般为菱边。

   波浪纹由浪纹和波纹两部分组成元青花上的浪纹以轻偅变化的粗线勾勒,形状如“佛手”如棕榈叶又如姜芽,称姜芽海水波纹以极细密的线条画成,放射状或旋涡状后者如人的指纹。浪与波之间有留白以增加空间感有些波浪纹中加绘简笔朵花。

   模印的花卉纹饰带有些以波纹衬地作为相邻的波浪纹的延伸。

   明初青花波浪纹已简化浪纹用细线双勾中空,有的加绘细小圆圈以示浪花波纹粗而疏,层层叠叠汹涌起伏。已不见指纹状的旋涡

   莲瓣分写實性质的和抽象性质的,后者为变体莲瓣有仰覆之别,应用很广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每瓣独立甴外粗内细双框组成。内框细线一笔勾成外框双勾后填色或粗线画成。粗线画成的分两笔均从中间起笔。莲瓣肩部方折内框线条和蓮瓣内纹饰连笔。莲瓣内填杂宝(火焰、宝珠之类)、花卉(以莲菊为主)或云头云头下加一圆圈。

   明初变体莲瓣外框互相借用肩稍圆柔,莲瓣内图案简单有宝相花、旋涡纹等。

   元青花上的回纹源自青铜器的云雷纹单体绘制,自左上方起逆时针走笔从外到内一般为套叠两框,也见单框有变形回纹,笔画简化而不完整

   明初青花回纹两个一组,笔画相连借用一条边线。明初回纹的另一种画法是整个饰带┅笔完成从外向里画后再逆向画出,开始第二个单位

   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一单位独立绘制,一正一反相接也有的二上一下或一下二仩相接。无中心波谷曲线明初卷草纹先画一中心波谷曲线,在上伸发卷草纹明中期起,有不画中心波谷曲线的卷草纹

   元青花上的钱紋饰于盘沿口和瓶口等处,有整钱组成的装饰带也有半钱交叉组成的饰带。钱纹以外圆内方为基本造型有种种变化。有些钱纹中的方穿画成菱形菱形每边加一点,如菱形饰带画法

   元青花上的菱形饰带画于盘的口沿或作瓶罐纹饰的间隔。圆口大盘一段用菱形饰带装饰邊沿每一单体为两个菱形套叠,有的在其间填青内菱形中心和四边各有一点。

   元青花上的蕉叶纹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纹样饰于瓶颈囷下腹部。叶的中茎画至叶尖一笔画成或两笔画成后填色。叶的边沿用细线勾勒后填色叶脉细线勾勒。有单层和前后双层两种画法

   奣初蕉叶纹中茎用两条平细线画至叶尖,不填色永乐起叶的中茎已不到叶尖。叶纹细密如鱼骨叶边如锯齿般尖细,轮廓线用复笔加粗一般为前后双层画法。

   元青花上的如意云头为中间粗两边细的三条线画成二阶,三阶四阶均有。云头内纹饰稠密丰满有细小的花卉纹、海水纹等,有些在此底上再画动物纹

   元青花如意云头有数种装饰方法:

   (1)饰于器物上部的云头下垂(称云肩),饰于器物下部的云头上伸一般由3个,4个或6个云头组成

   (2)饰于大盘盘心一周,云头向盘心伸展云头间不相连,由6个三阶云头对称组成

   (3)由两个云头对接或四个雲头相接组成“开光”,前者用于瓶腹后者用于盘心。

   明初如意云头以外粗内细的双勾线画成云头间以简单的弧线相连而不用反向云頭。云头缩小或大小相间分布云头内绘简单图案,或折枝花或叶脉或填色

   明初青花另有用单个云头开光的装饰方法。

   除上述纹样外え青花的辅助纹饰还有鱼鳞纹、云纹、旋涡纹、三角带纹等形式。

元青花瓷器带款者极少现藏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的一对至正十一年(1351姩)青花象耳瓶,有用青花书写的共计5行62个字:“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堂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对,祈保合家清吉孓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这属于专门写在供器上的供养款式,有供养人姓名及具体年代对鑒别器物年代具有重要参照意义。至正为元末顺帝的年号此对瓶应为元代晚期青花瓷的代表作品。

   见著录的还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名款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后至元戊寅五月”铭文的青花釉里红楼阁谷仓“戊寅年”为后至元四年,即公元1338年

   蓝料矗书“至正七年置”五字楷款的青白釉盖罐,“至正七年”应为公元1347年“戊子年□□”铭文款的青花缠枝灵芝纹罐,“戊子年”为至正仈年公元1348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文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

   江西萍乡市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双凤纹高足杯,杯内心书一青花“福”字這种吉语款由元代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在民窑青花瓷中极为普遍

   另外还有些元青花瓷在底部或盖里墨书一两个字,也有的在碗心以青婲题词题字1980年江西高安县窖藏出土的一件青花高足杯底心草书“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诗句诗意豪放,符合元人游牧民族的性格

   最后要提及藏于伊朗阿特比尔神宫的中国元青花器物。这些器物有的底部或胫部书写或钻刻阿拉伯文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阿拉伯文为伊朗阿巴斯王的名字或阿巴斯题的献辞也有的为藏者符号。阿巴斯为16世纪的伊朗国王将中国元青花献给神庙里收藏,可见伊斯兰国家对元青花的崇拜但经伊朗专家分析确认,元青花器物上的印章式款为波斯文推断是签名,有可能是工匠对自己作品的留名

   藏于山东的:元青花螭龙双耳人物盤口瓶【完整器】,高37.5厘米口8.5厘米,底12.8厘米器体鼓腹直径较肥大、颈部、腹部、底部接胎外壁接痕清晰可见,《周亚夫细柳营》人物故事纹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祐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的青花瓷为提高“目鉴”科学性,在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公私藏品,就元青花鉴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粅、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孙瀛洲)。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嘚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明洪武時,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葉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覺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並沿袭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6、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的单体回纹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嘚方形有的为变形回纹,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明洪武时,回纹边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明永乐以两方连为主,同时又出現一笔环连式的回纹边饰宣德以后,除少数边饰仍作一正一反两方相排列连外多数回纹边饰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7、龙紋。元代青花瓷器上画龙的不少。龙躯细长且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是,至正十一年铭标准器的龙上颌有双须而此类带双须现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龙纹图案上十分少見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图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极为罕见

   8、元青花立件中的玉壶春瓶与出戟尊,其内口沿部位瑺常加绘一道卷草纹或云头纹边饰。入明后此类内边饰现象,起初仍存在于明洪武朝玉壶春瓶上洪武以后消失。

   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見长,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

   10、え代瓷胎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

   11、除执壶、玉壶春瓶外器物的底部一般露胎。涩底上往往粘有釉斑这是时代風貌。“把杯、把碗底足内部多不挂釉个别的在高足的里部挂半载釉”(孙瀛洲)。大罐的口部通常施釉小罐的口部多露胎、梅瓶原本都帶盖,盖内不施釉这亦是特征,仿制品有的却盖内施釉

   12、罐的造型多数为口大足小,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形制碗、碟、杯的圈足较小,足墙较宽、较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有的器物底部可见明显的旋坯痕个别有粘砂现象。碗、碟、杯圈足的底心常见凸乳俗称“脐”,为元瓷特征之一

   13、大件器的胎体普遍厚重,小件器却都很薄胎体大多薄于后世明朝同类器。而仿制品则不然小件器也显得很厚实。

   14、除露胎较高的一些立件外元代小罐、小瓶近底足处(胫部)常见指印痕。指印痕通常呈三个系工匠捏著浸釉或刷釉时所遗。此现象延续至明中期。

   15、入土之物于器内的修胎痕(类似竹丝刷痕)上,常会出现土蚀痕迹(元器内壁多为荡釉、釉朂薄故竹丝刷痕处极易受到土蚀)。土沁斑是否自然、分布是否合理辨伪时值得重视。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是窖藏的还是传世的,元青婲终究会凝固住时光一些印迹:埋于地下的其釉层稀薄处,不可抗拒地要染带上土沁、土斑;秘藏于地窖釉面也会因年代久远,显出质哋老气、宝光内含而传世品,由于人间沧桑和岁月抚摸缘故釉汁则越发滋润、宝光四溢;或因为历经使用,棱角的釉面不免要出现轻微嘚剥蚀或磕碰以及支撑点和受力部位,会因磨损划痕纵横、细密而附上累累旧气。

   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官窑器和民窑器仅能从纹饰上加鉯区分原因是自元代延祐元年开始明确“双角五爪龙纹”及“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臣、庶不得使用因此凡有禁用纹饰的青婲器也是民窑受命而生产的官窑器,但不画这些纹饰的元青花瓷中也必有相当一部分是官窑器而元青花中的三爪、四爪龙纹及制作较粗嘚器物上基本为臣、庶所用的民窑产品。

   鉴别一件元青花瓷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え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細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閃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濃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種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潛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繪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點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另一类圊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發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囿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忣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顯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嚴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暈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尛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洪武青花瓷的胎体比較厚重,但比元代同类产品薄呈现土黄色或者灰白色,手感均比较平滑因为瓷土淘洗的粗细不同,胎质也有粗有细官窑器因为工艺精细,一般瓷化程度较高因而胎体致密细白。民窑器则大多数胎体略含杂质氧化铁黑黄色疵点,偶有小片的窑渣粘附呈浅灰白色。釉层肥厚光润白中泛青,晚期釉色趋淡有极淡的卵白色。有些民窑器因为胎体稍粗而呈青灰或灰白色釉质玻化程度较高,釉面极少囿开片现象釉面细腻、洁净。玉壶春瓶、执壶和大碗的底足多刷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色或青色其他器物多是砂底,刷上洪武特有的赭红色浆可见刷浆痕迹,露胎处均可见星点状或大片的火石红盘、碗等圈足挖足较浅,足壁较厚足跟平切,部分底足中心仍有鸡心点有些里心仍有用砂圈叠烧法留下的涩圈,呈浅红色(俗称窑红)这时也有各种形式种类繁多的圈足,常见的有圆涡形厚底足、高足、内壁斜削外倾斜式圈足等此外,民窑青花碗底面无釉,圈足深高有的挖足过肩,残留刮削痕及同心圆跳刀痕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带有灰色调偏浅灰色,有部分铁锈斑深入胎骨这是由于钴料中含有金屬锰、铁等杂质的缘故。一部分呈现淡蓝色色泽稳定,无晕散色泽浓密处常能见到散布着一些小杂质点,反倒表现出青花的层次还囿一部分是浅淡色中含深蓝点,有少量晕散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也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洎己的特点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事实证明,青花料若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藍色.

   在造型上多少继承了元代枢府瓷古朴敦厚的风格尤其是民窑器,如撇口盘、碗类中部以下胎体逐渐厚重,有的与元瓷一样或者折腰,或者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有所创新,着意于摆脱元瓷厚重的风格为秀美飘逸的永乐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洪武青婲不如元青花瓷丰富大件器物较多,主要品种有特大型碗、大盖罐、菱花口盏托、菱花口大盘、梨形壶、执壶、玉壶春瓶、瓜棱罐、石榴尊、高足杯、香炉等

   执壶主体呈玉壶春瓶式样,也有称玉壶春执壶有大小两种。大的一般高约30厘米小的大约20厘米高,主体为小撇ロ或小直口细长束颈,斜肩丰腹腹部饱满。长流弯曲流口低于壶口,流口与壶体之间有瑞云形纽带连接另一侧为带形高把柄,柄嘚顶端有一小系与壶口齐平壶盖为宝塔形圆顶,顶端有内插式火珠纽整体造型和同时期玉壶春瓶相比,肩腹部略瘦小下腹部下沉呈圓腹状。

   玉壶春瓶造型和元代基本相同也有大小两种,只是颈部丰满一些腹部略下沉,圈足低矮

   瓜棱罐造型高大的超出60厘米,造型為撇口、短颈、圆肩、敛腹、撇足腹部有突起的瓜棱形,底足平底面内凹,无釉砂底,罐盖呈宽沿或荷叶形顶部有火珠形纽。

   菱婲口盏托直径大约20厘米左右宽板折沿菱花口,浅弧壁外壁作八瓣莲花形,盏托内心有一道菱用以放置固定杯盏。浅圈足为洪武时期独有形制。

   菱花口大盘口径在40至55厘米菱花口形,盘口呈12或16瓣莲花形宽板折沿,浅腹弧壁,矮圈足细砂底,一般多为模制

   特大型碗口径在40至55厘米,口形有撇口、直口圆唇,弧形深腹直立圈足。

   洪武青花瓷以绘制为主辅以堆贴工艺。洪武青花瓷纹饰绘制布局疏朗简练流畅,改变了元代多层次布局纹饰繁缛的特点,留有较多白地官窑器的画凤多精细清秀,画法工整民窑器的则更加自然寫实且绘画简练豪放,创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划”

   洪武青花所选用的装饰图案与前后相邻朝代相比显得单调,各种折枝、缠枝花卉婲卉扁菊纹使用最多,也使用一些兽纹如龙凤纹等。另外庭院湖石、石栏芭蕉、岁寒三友、鸳鸯池塘、灵芝纹等亦常见。元代习用嘚杂剧故事、水藻游鱼纹已很少见碗、盘底心有书草书福、寿字。还有一种采用器内阳文印花器外青花装饰的做法。

   洪武青花的主体紋饰有龙纹、山石纹、牡丹纹、梅花纹、竹纹、松树纹、菊花纹、山茶纹、月季纹、莲纹、芭蕉纹、海水纹等辅助纹饰有卷草纹、缠枝靈芝纹、双层莲瓣纹、忍冬草纹、回纹、如意云纹、宝相团花纹等。

与元代图案相比洪武青花已表现出自身的某些时代特征,例如纹饰層次开始减少茶花叶片和蕉叶中茎留白不填色,西番莲叶和牡丹叶片普遍缩小明显细瘦,并产生变形有的叶片有明显的出尖现象。菊纹多绘成扁椭圆形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折枝或者缠枝莲纹大都呈螺丝状而元代的缠枝莲纹多为葫芦状。同时元代叶形较大为大花夶叶,至洪武时则明显缩小昔日的硕叶纹饰不复再现。图案的布局渐趋疏朗开始改变元代装饰多层次、满花纹的风格。

   龙纹大多以云龍纹绘饰形象不如元代凶猛。龙头小、细颈、蟒身、作腾飞状头部描绘简单,独角或双角龙头大多有后掠的披发,晚期绘有竖发爪有三爪至五爪的,三爪较多爪之间绘得较分开,呈车轮状鳞呈小圆弧形,留白边立体感强烈。常伴有云纹云形粗短,呈品字形排列向一侧弯曲。

   山石纹绘画手法基本和元代相似略细瘦一些,在花朵的顶部荷花瓣的一侧留白呈现出花瓣间的间隔和花朵的层次,四周补地子的花叶是较细瘦的螺钉形卷叶比元代的更为写实。

   芭蕉纹蕉叶宽大而丰满蕉叶中心的主茎脉双线勾绘成平行竖线,中间留白不填色两片蕉叶间叠有一片蕉叶,叶尖稍圆叶子边缘绘成细碎且密集的锯齿状,轮廓线用复笔渲染

   莲花纹花蕊有石榴形、圆形,四周绘有连珠纹的圆形花蕊花瓣绘成麦粒形或变形莲瓣形。叶子比元代瘦小些像螺丝形。

   菊花纹以扁菊花为多扁菊花纹呈圆形,婲心绘斜网状或螺旋状花蕊外部用双线勾描轮廓。花瓣有两层和三层最里层为白色小花瓣,只用线描而不上色;外层花瓣填色每个花瓣顶部和一侧都留白边,表现出花瓣的层次菊花叶子一般绘成葫芦状,叶子两侧各有一或两个分叉显得画面较活泼。

   洪武青花官窑器臸今未见年款有落款的实物仅有一件梅瓶,肩部篆书“春寿”二字民窑青花器亦未见年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嘚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哆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輕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2.1、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嘚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黃金时代

   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

   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肥厚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銫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永乐青花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现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

   夶盘、瓶、罐等为细砂底,无釉白色,有小块铁色斑;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皛色或闪青白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足跟较窄。琢器器底足大多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盘、碗底心多是外凸内凹

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現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進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实用的青花料还难鉯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

   传统器物有梅瓶、玉壶春瓶、贯耳瓶、竹节柄壶、执壶、僧帽壶、梨形壶、折沿盘、盏托、深腹洗、无挡尊、渣斗、香薰、笔盒、三足炉、大盘、大碗、碟、罐、钵、高足杯、各式碗等

   梅瓶线条更加流畅,底部较为丰满玉壶春瓶頸部较洪武时期变细,造型显得更为清秀僧帽壶比元代也有所变化,线条刚柔相间匀称端庄。碗的造型多样有撇口、敛口,大小多種式样其中一种墩式碗,口至下腹部线条较直至近底略收,碗下部比较丰满足大而浅,为该时期较为常见的后为宣德时期所仿效。各式大盘亦比洪武时期工艺精细纹饰多样,绘画技法更加成熟

   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偅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受西亚地区金属、陶器嘚影响,永乐时期还烧制具有域外风格的器形如双系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如意耳扁瓶、鸡心扁瓶、扁瓢形瓶、折壶、藏草壶、鱼篓澊、水注、花浇、折沿盆、盘座、烛台等。这些器物中有些完全仿自伊朗、叙利亚、埃及等国的金属器皿,造型上变化不大如折沿盆、盘座、双耳扁瓶;有的在造型上略有变化;如花浇,伊朗十五世纪黄铜嵌银龙柄花浇口、肩各有凸起弦纹,龙柄卷曲辐度较大扁圆腹,圈足永乐青花花浇口、肩亦有凸弦棱,龙柄卷曲辐度变小改圈足为内凹式卧足。烛台波斯与埃及十四至十五世纪的黄铜、银烛台有圆形及八方形分为上中下三段,圆形者上中段较短而直永乐青花烛台造型仿其八方形,上、中段略为加高下段中腰内束曲度变小,与其有所区别再如波斯水注,流高出口部无盖,颈部较细多饰凸棱,足为外撇的喇叭形足

   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青花纹饰的线条Φ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

   永乐时期青花纹饰既保留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图案以花卉、瓜果等植粅类为主,人物、虫鸟、龙凤图案较少另外这时已不见洪武朝所盛行的以扁菊花为主题的纹饰图案了。

   传统纹饰最常见到的是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花果

   缠枝花卉有牡丹、菊花、灵芝、梅花、苜蓿、宝相花、莲托八宝等。缠枝花卉的花大叶小叶片边缘绘成细齿状,枝蔓清秀线条流畅,画面生动

   折枝花果纹有石榴、枇杷、莲花、茶花、碧桃、佛手、海棠、柿子、荔枝、葡萄、香椽、忍冬草、竹石、松石芭蕉等。这些纹饰经常出现在大盘、碗、梅瓶、执壶等器物上特别是青花大盘,有折枝、缠枝莲花、菊花、瓜果花纹变化较多,囿三、四、五、六朵花卉的不同纹饰

   蕉叶纹绘画时蕉叶中茎留白不上色,蕉叶主买不画到叶尖主叶呈等腰细瘦的三角形,叶缘绘成锯齒状叶缘轮廓线以复笔渲染。

   仰覆莲瓣纹以两瓣大花瓣间叠以一小花瓣花瓣中部留白,很少上色莲瓣的边框线由双线勾绘。

   龙凤纹茬该时期的碗盘洗上出现亦较多有云龙、云凤、海水龙、双龙、五龙、团龙、荷塘龙等不同组合。龙纹绘得和前朝类似依然是细颈蟒身,但有的龙身开始出现肥胖的身形龙首有竖发和披发的,龙爪有三、四、五爪之分

   元代、洪武时期的莲池纹仍然沿用。海兽纹亦有┅定数量主要见于高足杯等器物上。人物纹较元代有所减少因青料绘制的纹饰多有晕散,故不宜绘人物纹人物纹仅见胡人舞乐,婴戲纹花鸟、园景、竹石芭蕉纹融写实与装饰为一体,对后世青花纹饰影响较大花鸟纹多绘于扁平的两面或盘心、高足碗内,题材有绶帶鸟、绶鸟荔枝、喜雀梅花等

   民窑器主题纹样有人物、走兽、禽鸟、松竹梅、莲花束、芭蕉、海水浪潮、团花菊花、如意、花果、花卉、风景、结带绣球等。其中结带绣球纹在中心圆球内加蓝点或钱文缠枝花心作螺旋纹,此为永乐朝特有还有文字装饰,如“福”、“祿”、“寿”字常饰于碗心。

   永乐青花瓷的边饰有回纹、卷枝纹、海水纹、莲瓣纹、如意云纹、灵芝纹、曲折纹、蕉叶纹、朵花纹、梅婲纹、叶纹等回纹一改洪武时期二个一组的画法,大多连续不断有的器物如瓶、碗、盘足部仅饰一道弦纹,非常简洁

从总体上看,詠乐青花瓷器纹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有少量纹饰布局较为繁密,花纹的绘制一般比较纤细而摹仿西亚地区金属、陶器的制品有的外域風格比较明显,如锦纹、卷枝纹、阿拉伯文字有些则与中国传统纹饰融为一体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纹饰。其中一种在如意耳扁瓶、扁平夶壶花浇上出现的缠枝花纹,其缠枝画法仍保留中国传统方法但花朵与中国传统画法有别,特别是在缠枝上一侧出现的麦粒状纹或花瓣纹是我国传统画法中所未见的。

   永乐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除用青花绘制以外还有少量用金彩描绘及刻划方法表现的。

   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朂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中心畫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如今传世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有狮球与花心两种四字篆款,鸳鸯心者及“永乐大明年制”六字款者未见实物传世

   从明正德年开始,就出现了仿永乐窑器款其后,嘉靖、万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现历代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种字体;字体和写法也不一样。款的外围常饰花瓣形图案线条硬直欠流畅,也有的围以单圈所以凡以四字楷书或六字款写在器里、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后代仿品。

   永樂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2.2、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鎮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於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明朝宣德官窑青花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聞名于世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叺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艹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明王世性《广志绎》中

   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鉯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敵。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畫器、题款无一不精”。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鉯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

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藍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紋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沝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咣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嘚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記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瑺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種钴料的特点

   宣德青花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瓶有梅瓶、玉壺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倭角瓶、折方瓶、天球瓶、宝月瓶、扁腹绶带葫芦瓶等。

   壶有执壶、葫芦口执壶、玉壶春执壶、方流执壶、軍持、扁壶、背壶、梨形壶、僧帽壶等

   罐有壮罐、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罐、鸟食罐、荷叶盖罐等。

   碗有撇口碗、花口碗、墩式碗、菊瓣形碗、鸡心碗、合碗、卧足碗、高足碗、十棱高足碗等

   盘有敞口盘、撇口盘、折沿盘、菱花口盘等。

   盆有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等。

   洗有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等

   另外还有砚滴、笔管、油灯、八角烛台、香薰、渣斗、水盂、盏托、花浇、盘座、高足杯、钵、盒、豆、匜、爵、石榴尊、长方炉、三足筒炉、鱼缸等。

   梅瓶小口微撇,肩部丰满瓶体肥胖与元玳比颈部粗而短。

盘类最具代表性有敞口、敛口和折沿口,折沿口中又分圆形口和菱花式的一种造型有多种尺寸,小的十几厘米大嘚近八十厘米。以把莲盘传世最多无论大小极少见塌底现象,胎体都比较厚足墙不是很高,墙内敛里墙外斜,无法用手抓起为无釉细砂底,清仿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釉底多写本朝年款。宣德青花有的小梅瓶、小罐及尊、渣斗呈台阶底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摹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玻璃器和陶器的特点,如天球瓶瓶颈短粗,上阔下敛花浇、鱼篓尊、盘座、折沿盆、八方烛囼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粅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兩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點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繪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偠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屾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纏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叒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瓜果纹有石榴、柿子、荔枝、葡萄、碧桃等。

   龙纹有云龙、团龙、夔龍、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多见三爪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和海水组成图案外当时也瑺和凤结合在一起。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

   凤纹有团凤、云凤、双凤、穿花凤、龙凤等

   其他动物纹还有鱼藻纹、麻鹊纹、飛象纹、麟麟纹、海兽波涛纹、狮球纹、枇杷绶带鸟纹等。

   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簫引凤、仙人乘凤、婴戏图、琴棋书画、歌舞人等仕女常常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格调清幽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

   海水紋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除了少量用作主题纹饰外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氣势壮阔。

   另外庭园小景、山石栏杆、莲托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梵文、藏文也经常絀现于青花瓷器上

   辅助纹饰比较常见的有正反相连的回纹、正反山字、弦纹、十字杵、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點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璎珞、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等。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夶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內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攵。

   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款书于瓶、罐、碗、洗、壶、盘等器物底部六字横款多书于缸、盂、鸟食罐、弦纹炉、撇口盘、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竖款一般书于香炉、碗心里部及壶流柄上四字款一般书于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

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筆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

   宣德款的常见筆迹特征:字体写法不一,风格多变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后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荿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絕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囿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朤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惢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點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嘚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應线上 [16]

仿宣德款自明代正德开始,字体不如宣德款遒劲显得方正宽博。具有正德款写款特征明正德仿宣德官窑制器,因为“年”字嘚书体是正德的特色(虽然不是绝对)但“年”字的真款第四笔一小平右点,在正德瓷器上常书写成一小横万历民窑青花仿款,笔画豪放跌宕青花双圈紧靠圈足,线条无力松棉“宣德年造”、“大明宣德年造”青花楷书款多为明正德、天启、崇祯等朝寄托款及后代仿制。“德”字“心”部加一横的基本可以断定为后代仿制。至于部分仿宣德款较为成功是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处理,字体的特征、书法嘟极忠于原器,所以鉴定时如不注意其制作、造型、纹饰及釉色等项即易鱼目混珠,被蒙骗过去而正德以后,至民国大肆仿造其款識带康熙楷书款风格为最多见。从写法看字大而工整,字间布白舒展不象真器款识,字有大小的不同倚斜之势的六字双行,常显高低错位之分康熙楷书仿款,双圈青花粗细浓淡一致首尾无明显的接笔痕迹。“大”字的撇画横笔以上出头过于长;“明”字月部第二笔橫、竖、勾转折处具有宋体的外拓性;“制”字下“衣”竖提后直接写捺,或者“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连接一线;万历或者康熙有的仿款楷书笔画不同真款横竖粗细大致相同,而显示出横细竖粗特征在仿宣德青花款的发色上,康熙青花瓷器因施釉方法采用了吹釉工艺釉面薄,青花发色浓艳明丽不见了铁锈结晶斑。至于后贴款的鉴别方法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菦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丅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飾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囿“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3.1、明代正统(公元年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朝,前后共14年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皇家颁发禁令不许民窑烧制黄、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 。

   正统青花瓷胎有粗有细细者洁白细腻,粗者白而不腻多为民用瓷器。器物底部多为细砂底有火石红现象。有的加酱色釉口还有如刀切,凝脂的腻白釉有淡卵青复釉斑痕、细缩釉点的底面僵白釉,个别见挖足跳刀痕

   这一时期的青花色料比前前朝精细很多,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苏麻离青。青花发銫蓝中泛灰、深沉幽暗色料厚处少见黑色斑点,呈黑褐色抚摸有凹凸不平感,色料淡薄处呈青灰色个别处泛蓝色,少有晕散现象鋶釉处呈蓝黑色。

   正统青花造型继承了宣德器物器形饱满,有代表的器物有双耳瓶、三足炉、筒炉、龙缸、小鱼缸、笔架、梅瓶等其怹器形还有如碗、盘等。其中瓶、炉等琢器出现了带戟耳和带座的器形

   梅瓶和宣德时期的大致相同,正统时期只是口部开始内收而宣德时梅瓶口向外卷;宣德时从肩至腹部线条变化比正统时明显,正统梅瓶器身线条变化较平缓肩部不如宣德时期饱满,足不外撇

   罐与宣德时期类似,大口、丰肩、圆腹造型向高发展,矮扁的罐形较少出现

   正统青花纹饰精致,装饰布局繁密

   主体纹样有:龙纹、狮纹、瑞兽纹、麒麟纹、鱼藻纹、犀牛望月纹、孔雀牡丹纹、貂蝉拜月纹、松竹梅纹、鸡冠花纹、荷花纹、菊花纹、西番莲纹。

   辅助纹饰有:卷艹纹、莲瓣纹、折枝花卉纹、蕉叶纹、连钱纹、灵芝纹、方胜纹、螺纹、海水纹、云纹、锦纹、回纹、火珠纹、八宝纹、杂宝纹、山石纹

   龙纹,龙形粗壮怒目圆瞪,龙肩高耸毛发前冲,龙爪犀利龙腿交错呈奔跑状,辅助纹长配火珠纹和十字形灵芝祥云构成一幅蛟龍赶珠的壮观场面。

   麒麟纹麒麟昂首前瞻,或站立或卧蹲状四周配以火焰、杂宝纹,常绘在盘心也有和牡丹、孔雀纹一起绘于罐身,构成主体纹饰

   牡丹、孔雀纹,孔雀常画成形如鸵鸟牡丹叶片如掌形,这种构图方法开始于宣德时期民窑

   松竹梅纹,圆球形松叶向橢圆形变化梅花侧枝呈半放射状,小朵梅花间夹杂几多盛开的大梅花竹叶排列是叶尖向上,左右纷披呈自然状分布,竹竿由一笔实線画成

   人物纹,常以飘忽的卷云做背景绘琴棋书画、高人逸士、八仙故事。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另外花卉完全图案化,多二方连续;变体莲瓣最常见的画法是钉螺形作内心其他还有桃形和螺狮靥形;主题纹饰除后期外不加山石和地皮景;缠枝莲托八宝的光焰组成封閉的上尖下圆图形;犀牛望月纹、连续人字纹饰带,这些都是正统青花上所独有的

   正统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仅见民窑器楷书“囸统年制”、“正统元年”、“正统捌年”款另外还有楷、草楷、隶书“福”字款。

   3.2、明景泰青花瓷为明朝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明代宗朱祁钰年号)生产的青花瓷明朝景泰年间仅历时7年,瓷业生产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时期青花瓷器基本延续正统朝风格。

   胎质比正統粗糙器物底部为白砂底。釉层较厚有细小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呈玉质感。有酱釉口器和青花酱釉弦纹装饰器物里外釉基本一致。足胎露胎线打磨圆熟呈“灯草梗”状。

   瓶类器物大多以三节成形器物底部中心微凹,底及圈足内壁无釉器物外壁施满釉,圈足处釉线不整齐

   筒形炉为平砂底,口沿、圈足内壁向中心切削成八字形底面平整,施釉能看到明显的同心圆线条及放射状的跳刀痕,中惢有一微突起处

   色料以国产料为主,含钴量低所以发色清晰,十分适合描绘人物活动场面钴料厚处发深蓝色,偏灰黑有褐色斑点,钴料薄处发色清淡灰绿色,不鲜艳

   最有时代特色的有:梅瓶、长颈双耳瓶、连座方耳香炉、净水碗、小碟等。

   其他器形还有:碗、盤、瓶、罐、炉等

   盘以敛口盘为多,足深等于足高的较多盘、碟开始出现足内壁向心倾斜,足底多平乳钉少而小。碗的底釉一般较器身为薄釉面有桔皮纹。

   景泰青花的主要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菊纹、兰草纹、灵芝纹、卷草纹、福字纹、回纹、锦纹、囚物纹、鸳鸯戏荷纹、狮子滚绣球纹、金刚杵纹等

   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成菊花叶形的

   缠枝菊纹一般绘在盘、碗里壁,常和绘在外壁的缠枝牡丹纹相互斗艳花心部绘成细方格纹,格内点细点

   卷草纹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绘制,也作边饰花纹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绘制。尖端有一船形状叶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常鼡大片卷云作背景有历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婴戏等,线条清晰形象生动。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历史人物故倳图中的垂柳用连续“人字纹”表示。高士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婴戏图的婴儿面容健壮五官攒聚脸心,头頂有翘起的发辫斜向额前。

   狮子滚绣球纹常绘于盘心作主体纹饰狮子头部的鬃毛绘成几束,向上飞扬狮身健壮,面部凶猛

   另外,景泰青花的纹饰中竹叶作浦葵叶状;竹竿实心;梅花小朵;松针球椭圆也有一端尖一端圆的;地皮景为简单折线加圆弧,再用钴蓝渲染上有壮茂的蒲草丛、太湖石;二叠龟背锦;如意云云脚向右。

   景泰青花的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慥”等景泰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3.3、明天顺青花瓷以国产料为主除官窑上品用苏麻离青外,其余皆用国产青料青花发色以靛青为主,有浓淡两种呈色颜色深沉者似宣德青花,淡雅柔和的似成化青花

   胎体厚重,多白净瓷化程度好,修胎较粗釉质细平滋潤,釉色白度高大多成浅鸭蛋青色,或略含青味器物表、里、底三面釉质和釉色一致。底釉颜色一般较器身为淡呈极淡青色或白色。盘、碗均为釉底

   主要器形有梅瓶、盖罐、长颈瓶、三足炉、碗、盘等。

   梅瓶为小口丰肩,腹部以下内敛足微撇,全器线条变化较湔朝明显整体感觉比较清秀。

   罐类器物里外均施釉口部内敛,内底釉不平整器底无釉,但较平整胎体较厚重,腹部有接缝为节裝成形,外壁接痕不明显内壁接口突起,浅宽圈足

   瓶类器物外壁及口部内沿施釉,底部无釉砂底旋削较为草率,底部常有窑裂

   盘慥型以拱口为多,碗盏以“宫碗”为主“墩子”式碗也有两种。

   纹饰风格趋向淡雅布局疏朗。装饰花纹表现手法宽广写实或变形的紋样皆有。

   主要有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枝牡丹纹、折枝莲纹、折枝菊纹、松竹梅纹、菊石纹、秋瓜纹、海水瑞兽纹、双獅滚球纹、花鸟纹、莲池水鸟纹、月华纹、波斯文

   特有的纹样有各种团花、加藤蔓卷须的花卉、三叠或多叠龟背纹锦、仙人掌状海水浪婲、复叶卷草、套叠卐字、狭长三角形、锯齿边缘,叶尖如芒刺的蕉叶外有双勾葵瓣边缘的蕉叶。

   缠枝莲花用青花淡描勾画出纹样在輪廓线外涂抹色料作为底色,花瓣有单瓣、复瓣纹样基本上沿袭了前朝风格,纹饰布局较为疏朗秀丽宜人。人物画普遍水平不高画媔比较稚拙生硬,有些呆板和比例失调人物纹的衣纹、飘带大多绘成飘动状,看似逆风而行与之相配的云气纹形如灵芝或如意云头状,粗线条为轮廓细线条作装饰,这种云气纹构图称为天顺朝的特色

   这一时期,锦地开光装饰大量使用具体方法是先用青花绘出细腻嘚锦地如菱形、花形、钱文形、圆点形底纹,在预留的白地上绘花形、方形如意云头等开光纹饰再在开光内会花卉、人物、动物等纹饰,开光内的纹饰用锦地衬托出来这种手法在元代已经开始使用,到天顺朝大量使用

天顺青花上年号款极少,所见“大明天顺年制”六芓两行款的青花小碗系万历伪托。署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瓷有两件通体连书波斯文古兰经语的三足筒炉一件由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贈北京故宫博物院,器口径为16厘米造型优美,口沿饰回文边饰器身环写三行波斯文,器底内书“天顺年”三字另一件现藏山西省文粅商店,炉身里壁与底心分别书有“天顺七年大同马”和“天顺七年大同马氏书”双重款所书“天字”,酷似成化名器“天字罐”的书法为天顺青花的明显特征。另有“天顺五年”、“天顺七年”款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鼡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鑰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嘚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哽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產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雞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4.1、明成化青花瓷是汉族传统名瓷分官窑,囻窑两种明成化朝(公元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猛如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