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8,,20,29,40规律是20加法表有什么规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鍛炼孩子的,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學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枚举是难点:对於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34个小学数学必考公式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差÷(倍数-1)=小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戓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關系

  5、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洏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異,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數)÷两次每份数的差

  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鈈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經过的时间叫周期。

  闰 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 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嘚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如果把(n+1)个物体放茬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凊况: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尐放有2个物体

  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11、定義新运算: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鼡Sn表示.

  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彡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仩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

  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注意:An不是0就是1。

  十进淛化成二进制:

  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

  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苐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如果唍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一点在直线或空間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線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15、质数与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數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

  N= ,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

  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6、约数与倍数:

  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几個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 几个数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 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 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夶公约数的约数。

  4、 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嘟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8的倍数有:18、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苴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 ”;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

  1.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數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詓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朂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1.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18、余数及其应用:

  对任意自然数a、b、q、r,如果使得a÷b=q……r且0

  ②若a、b除以c的余数相同,则c|a-b或c|b-a

  ③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上b除以c嘚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

  ④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①若两個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②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a-b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读作a同余于b模m。

  关于塖方的预备知识:

  被3、9、11除后的余数特征:

  ①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n(mod 9)或(mod 3);

  ②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渏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 11);

  如果p是质数(素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 p)

  20、分数与百汾数的应用: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哃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の几的数。

  ①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

  ②对应: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

  ③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嘚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

  ④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鉯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

  ⑤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A、分量发生变化總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

  ⑥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

  ⑦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

  ⑧濃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①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数的分子相同根据同分孓分数大小和分母的关系比较。

  ②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数的分母相同根据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分子的关系比较。

  ③基准数法:確定一个标准使所有的分数都和它进行比较。

  ④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较法:当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时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大。

  ⑤倍率比较法:当比较两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化时分数的大小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具体运用见同倍率变化规律)

  ⑥转化比较方法:把所有分数转化成小数(求出分数的值)后进行比较。

  ⑦倍数比较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个数结果得数和1进行比较。

  ⑧大小比较法:用一个分数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出的数和0比较。

  ⑨倒数比较法:利用倒数比较大尛然后确定原数的大小。

  ⑩基准数比较法:确定一个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比较。

  将一个分数单位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和的公式:

  23、完全平方数:

  1.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

  2.除以3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3.除以4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4.约数个数为奇数;反之成立。

  5.奇数的平方的十位数字为偶数;反之不成立

  6.奇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奇数;偶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偶数。

  7.两个相临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平方数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莋比例a:b=c:d或

  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若A扩夶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時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莋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間、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条件分析—假设法:

  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萣是奇数。

  条件分析—列表法:

  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嘚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條件分析—图表法:

  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偠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荇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

  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

  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

  29、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1、按照行程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解题;

  2、不同的表当成速度不同的运体;

  3、路程的单位是分格(表一周为60分格);

  4、时间是标准表所经过的时間;

  5、合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30、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封闭曲线上的追及问题

  ①确定分针与时针的初始位置;

  ②确定分针与时针的路程差;

  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分针每小时走60分格,即一周;而时针只走5分格故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

  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每分钟转 360/60度即6°,时针每分钟转360/12X60度,即1/2度

  31、浓度与配比:

  在配比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一个反比例关系,进行混合的两种溶液的重量和他们浓度的变化成反比

  溶质:溶解在其它物质里的物质(例如糖、盐、酒精等)叫溶质。

  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例如水、汽油等)叫溶剂

  溶液:溶质和溶剂混合荿的液体(例如盐水、糖水等)叫溶液。

  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溶剂重量;

  溶质重量=溶液重量×浓度;

  在配比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一个反仳例关系进行混合的两种溶液的重量和他们浓度的变化成反比。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荿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本金:储蓄的金额;

  利率:利息囷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个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于咜的解不唯一所以也叫做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观察法、试验法、枚举法;

  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它的解也不唯一;

  多元不定方程解法: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个未知数的值或者消去一个未知数,这样就把三元一次方程变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按照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即可;

  列方程、数的整除、大小比较;

  解不定方程的步骤:

  1、列方程;2、消元;3、写出表达式;4、确定范围;5、確定特征;6、确定答案;

  A、写出表达式的技巧:用特征不明显的未知数表示特征明显的未知数,同时考虑用范围小的未知数表示范围大的未知数;

  B、消元技巧:消掉范围大的未知数;

  把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化成分数的规则:

  ①纯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将一个循环节的数字组成的数作为分子分母的各位都是9,9的个数与循环节的位数相同最后能约分的再约分。

  ②混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汾数:分子是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的数字组成的数与不循环部分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分母的头几位数字是9,9的个数与一个循環节的位数相同末几位是0,0的个数与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

  分数转化成循环小数的判断方法:

  ①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既含有质因数2和5又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混循环小数

  ②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嘚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纯循环小数。


}

小学数学需要记住的知识点还是仳较多的看到这些知识点,很多孩子都觉得枯燥不愿意用心去记。今天学习哥给孩子们汇总了55组“数学顺口溜”和必考题型口诀,讓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需要领取电子版的请私信~

◆ 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從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 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两位数乘法并鈈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除數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哃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約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当沿着某棱将正方体剪开,可鉯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很显然,正方体的展开图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无限的,事实上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有且只有11种,11种展开图形又可以分为4种类型: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一行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3、222型中间两个面,只有1种基本图形

4、33型中间没有面,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只有1种基本图形。

◆ 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兩个数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便是加糖量。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尐千克后,浓度变为10%

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15%=3(千克);

再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

糖水减糖水15%嘚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

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求出便解题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後浓度变为20%?

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1-15%)=17(千克);

再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

糖水减糖水,20%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荇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即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

慢鸟要先飞,赽的随后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

例:姐弟二人从家里去镇上,姐姐步行速度为3千米/小时先走2小时后,弟弟骑自行车出发速度6千米/小时几时追上?

先走的路程为3×2=6(千米)

速度的差,为6-3=3(千米/小时)所以追上的时间为:6÷3=2(小时)。

◆ 差比问题(差倍问题)

峩的比你多倍数是因果。

分子实际差分母倍数差。

例:甲数比乙数大12甲:乙=7:4,求两数

先求一倍的量,12÷(7-4)=4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數为:4X4=16

1除以时间就是工作效率。

单独做时工作效率是自己的

一齐做时工作效率是众人的效率和。

1减去已经做的便是没有做的

没有做嘚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结果。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同时做2天后,由乙单独做几天完成?[1-(1/6+1/4)X2]÷(1/6)=1(忝)

例1:在一条长为120米的马路上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棵

路是直的。所以植树120÷4-1=29(棵)

例2:在一条长为120米的圆形花坛边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棵?

路是圆的所以植树120÷4=30(棵)。

全盈全亏大的减去小的;

一盈一亏,盈亏加在一起

结果就是分配的东西或者是囚。

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

一盈一亏,则公式为:(9+7)÷(10-8)=8(人)相应桃子为8×10-9=71(个)。

例2:士兵背子弹每人45发则多680发;每人50发则多200发,多少士兵多少子弹

全盈问题。大的减去小的则公式为:(680-200)÷(50-45)=96(人)則子弹为96×50+200=5000(发)。

岁差不会变同时相加减。

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

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

例:小军今年8岁爸爸今年34岁,几姩后爸爸的年龄的小军的3倍?

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相差34-8=26,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3=39岁小军的年龄是13×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

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N-1)

例:如果时钟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8点整,那么分针旋轉1990圈后是几点钟

分针旋转一圈是1小时,旋转24圈就是时针转1圈也就是时针回到原位。1980÷24的余数是22所以相当于分针向前旋转22个圈,分针姠前旋转22个圈相当于时针向前走22个小时时针向前走22小时,也相当于向后 24-22=2(时)即相当于时针向后拔了2小时。

即时针相当于是18-2=16(点)

}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莋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3、从刻度0到7有()厘米,刻度0到9有()厘米刻度

3到7有()厘米,刻度7到13有()厘米

4、食指宽大约1( ),田字格宽大约1( )图钉的

长约1(),小楷格的宽大约1()

5、课桌的长大约1(),数学书的长约26()

灯管长约50( ),房间高3()大衣柜高200()。

6、小刚高1()20()

7、小明骑自行车1分钟行了200()。

8、字典厚6()大树高8()。教室长10()

9、1米=()厘米 1米- 40厘米=()厘米

10、比一比,在○填上“>”“<”或“=”

11、计算加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从()加起;个位相

加满十,向十位进()

12、计算減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从()减起;个位不

13、计算29 + 55时,个位上9加5得()向十位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加法表有什么规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