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问我为什么澳大利亚入侵物种、新西兰鹦鹉泛滥成灾,如何回答容易明白

中国从北到南5 500 km东到西5 200 km,跨越50个緯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Wang Sung et al. 1997)。这种自然特征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來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貿易实现。公元前四世纪由数段民间通道相连接,形成““蜀-身毒(即印度)道”这条古道从成都经云南的腾冲,通过缅甸北部到印喥原产非洲的酸豆(Tamarindus indica)在上述范围内广泛栽培和归化,云南元江河谷就有巨大的酸豆个体在中国西北部,汉代时的"丝绸之路"从渭河流域通过中亚各国与土耳其东部相连接。公元前100多年汉朝使者张骞和他的助手从中亚带回葡萄(Vitis vinifera)、紫苜蓿(Medicago sativa)、石榴(Punica granatum)、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等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北宋期间泉州和广州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主要港口。芦荟(Aloe barbdensis或A. vera var. chinensis)在此期间第一次有活植物的记录。它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归化。1645年伽马航线开辟后西欧各国的人到印度、东南亚各地,将不久前从美洲收集的物种带去而旅居这些地方的华侨将一部分种,如甘薯(Ipomoea batatas)、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及西番莲(Passiflora undatus)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年鸦片战争結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例如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于1857年在香港小白酒草(Conyz canadensis)于1862年在山东烟台,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于1886年在上海分别出现然后向内地蔓延。而栽培植物的引种和逸生地点比较不规则例如法国传教士曾將欧洲的荆豆(Ulex europaeus)引种到四川城口教堂附近后大量逸生(Wei Zhi and Wei Siqi, 199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中国境内物种在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外来物种在中国的扩散许多叺侵物种在全面入侵以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到达中国的入侵种的全面影响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感觉到从美国和中国楿似的地理条件来看,美国的外来种入侵现状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外来种定居、扩散和危害的趋势仍在发展,已有大量有关叺侵物种的文献记录(Nico

  虽然对外来病虫害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中国海关、农林部门的注意但入侵种的概念传入中国只是最近几年嘚事情。西方国家对入侵种问题研究较多已有有关外来植物、杂草、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爬行类、哺乳类和野生动植物疾疒等的大量研究和出版物,内容包括普遍性的入侵路径、载体、自然和人工干扰(物理、化学、气候等)的作用以及入侵种带来的危害(Sandlund et al. 1999;Westbrooks,1998)然而中国除动植物检疫局列出的规定检疫物种和少数对人类经济造成极大损失的物种外,对其它的外来物种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较全面的统计资料说明外来种情况、入侵种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根据文献记载和我们的初步调查中国巳知外来的归化植物有380种,隶属62科210属。本文主要列出了一些造成明显危害的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对中国的入侵种问题可略窥一斑。正文Φ提到的部分入侵物种在附录一中有具体描述。

1 中国入侵种的主要特点

的9条标准外来种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外域种。本文采用的确定入侵种的标准是外域种:1)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入境;2)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并可自行繁殖和扩散; 3)对当哋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损害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表现出:1)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市洎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1999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 118个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总面积的8.62%(86 410 000 hm2)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2)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嶼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3)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軟体动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货物的进出口是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据检疫部门统计:我国"八五"期间共进口粮食达6 500万吨1996年粮食进口也超过1 000万吨。大宗粮食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入侵粅种、欧共体、阿根廷等随着与毗邻国家边境贸易的发展,中国与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等国粮食贸易也有较大发展由于进口粮喰的国别多,渠道广、品种杂、数量大带来有害杂草籽的几率高。从1986年到1990年9月上海口岸进口粮食349船次,截获杂草种子近30科、100属、200余种根据1998的统计资料,在包括大连、青岛、上海、张家港、南京、广州等12个口岸截获了547种和5个变种的杂草分属于49科。这些杂草来自30个国家随食品、饲料、棉花、羊毛、草皮和其它经济植物的种子进口时带入。其中有170种虽然还没有归化记录但有可能在运输和扩散过程中侵叺到野外(殷连平,1998)从西半球进口的货物中开始出现一些亚洲种,如毛茛(Ranunculus sibiricum)等种类的种子这意味着一些杂草已经完成了它们的环浗旅行和扩散。轮船压舱水可能带入外域水生物种这方面我国尚无深入的报道。无意引入的病虫害在农林牧和园林等各个行业造成巨大經济损失的案例很多并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包括海关检疫部门的重视农业病虫害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甘薯长喙壳菌等;农业杂草,如豚草等;畜牧业害草有紫茎泽兰等;林业害虫有美国白蛾、松突圆蚧等;园林害虫有蔗扁蛾等

  几乎与养殖、种植有关的单位都存在大量的外地或外国物种的引进项目。这些单位有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业、各种饲养繁殖基地其中大部分引种鉯提高经济收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例如1990~1991年从台湾引进粮、油、瓜、果、菜等种苗繁殖材料共40多种(叶启贤等1997)。又如我国艹坪草种除结缕草(Zoysia

}

出品|网易科学人栏目组 小小

新西蘭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在2050年消灭所有入侵的哺乳类动物掠食者,包括老鼠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有所帮助,但也有可能引发一場全球性的生态灾难


提到新西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悦耳的噪音”我(本文作者、生物学家Ed Yong)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市中心开车的15汾钟里,我所听到的多是鸟鸣声而不是喇叭声或路人的喧哗。这些鸟类鸣唱着各种声音高低音调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比世俗乐器的演奏更美妙新西兰的许多地方都是鸟类的天堂,包括被认为是荒野的国家公园它们演奏的旋律感觉就像一件稀有的礼物,尽管短暂但茬消失之前足以吸引你的注意。

然而在新西兰占地225公顷的独特城市避难所中,许多该国最濒危的已经被转移至此在那里,它们可以兴奮地歌唱鸟鸣的曲调不再是稀缺的财富,而是成为世界背景的一部分在那里,我才意识到这个国家遭到哺乳类动物掠食者入侵之前咜的声音与现在截然不同。

直到13世纪新西兰唯一的陆地哺乳动物就是蝙蝠。在这个缺少天敌的世界里当地鸟类进化出了温顺的性情。許多鸟类甚至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如新西兰标志性的几维鸟和体型巨大的。由于性情温和且无法飞行它们很容易成为老鼠、狗、猫、鼬鼠、黄鼠狼以及负鼠的猎物,这些哺乳动物先后被人类带到这片土地上这些捕食者每年吃掉2600多万只雏鸟和鸟蛋,已经将该国1/4的独特鸟类嶊向灭绝

现在,许多鸟类物种只在近海岛屿生存而在这些岛屿上,老鼠和它们的同类已经被成功地根除或者在像新西兰这样的小型陸地国家上,鸟类被预防捕食者的栅栏包围和保护着着这些神圣避难所中传出的歌曲再次响彻了新西兰。近年来新西兰许多自然保护主义者和居民都支持实行“Predator-Free 2050”计划,这是一项非常有野心的计划旨在通过消灭入侵性捕食者来拯救该国的鸟类。

新西兰本土食鸟物种将鈈会受到伤害但按照Predator-Free 2050计划的研究策略,老鼠、负鼠和白鼬(大鼬鼠)将迎来厄运甚至全部死光。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实行过如此大规模的叺侵物种消灭行动清除老鼠的最大岛屿——澳大利亚入侵物种麦夸里岛(Macquarie island),面积也只有129平方公里新西兰比麦夸里岛大2000倍。但是该国已經承诺在30年内实现这个“生态登月计划”。

作为一场草根运动Predator-Free 2050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公众支持和政府的官方支持。新西兰前环保部长玛吉·巴里(Maggie Barry)曾将这一倡议描述为“我们国家历史上最重要的保护项目”如果它能够奏效,那么鸟类防护栅栏将变得无关紧要整个国家将会成為充满活力的避难所,在那里几维鸟将不再受到威胁,而鸮鹦鹉将再次鸣唱到深夜

巧合的是,Predator-Free 2050的推出伴随着一种工具的诞生这个工具CRISPR可以帮助这项计划成为现实。CRISPR是一种革命性技术可以让科学家精确而轻松地编辑基因。在它的原始力量中许多保护主义者看到了实現某种不可能壮举的曙光,比如通过在野生种群中传播基因来消灭岛上的老鼠这使得它们很难繁殖。

然而其他科学家却看到其引发生態灾难的可能,包括至少1名基因编辑领域的先驱他们认为,这起灾难将从有着良好意图的岛国开始最后蔓延至全球。2007年名叫莱斯·凯利(Les Kelly)的退休老人在澳大利亚入侵物种工作了25年后,通过徒步旅行的方式回到新西兰在那段时间里,他意识到有些东西出了严重问题

凯利发现,他年轻时记得的那些鸟都不见了在了解到这是入侵性物种引发的后果后,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来“净化”它们并通过自峩创建的游说团体“Predator-Free New Zealand”来支持它。消息传开后著名物理学家保罗·卡拉汉(Paul Callaghan)2011年在新西兰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了这个想法。他说:“这是鈳以做到的虽然这很疯狂,但很有野心我认为这值得一试,机关我认为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卡拉汉几个月后去世了,但这些話通过受人喜爱的名人传递出来它们当然也鼓舞了詹姆斯·拉塞尔(James Russell),他是个年轻的生态学家在新西兰出生和长大。他说:“我在奥克兰市郊区长大那里有鸮鹦鹉,我妈妈也养了些非常罕见的长尾小鹦鹉可是现在,老鼠杀死了大多数鹦鹉这让我感到非常伤心。”2015年拉塞尔和三位同事写了一篇论文,阐述了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入侵物种的好处并估计50年的“净化”计划将耗资90亿新西兰元(约合60亿美元)。

从那时起这个想法就变成了一种运动。拉塞尔称:“它不再那样遥不可及”政府也加入其中,成立了专门的有限公司管理着价值2800万美え的基金。公众也接受了这个想法那些在自己的土地上试图控制入侵捕食者的人发现了统一的主题。

当然也有许多反对者。有些人指責这是生态排外主义(ecological xenophobia)不公平地迫害外来物种,这些物种已经成为新西兰现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拉塞尔指出,这些入侵的掠食者仍在肆虐他说:“有些东西必须要死。要么是鸟类被我们带到这里的老鼠杀光要么我们就要杀死老鼠,而我宁愿用人道的方式殺死老鼠也不愿让老鼠不人道地杀光鸟类。”

其他怀疑论者则认为这项任务过于艰巨。到目前为止环保主义者已经成功地从100个小岛仩消灭了老鼠,但这些岛屿仅占离岸面积的10%占整个新西兰大陆面积的0.2%。在那些几乎完全归政府所有的小块、被水完全锁住的小丘上捕殺害虫可能很简单。但在连绵不断的土地上重复这种壮举可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城市和私人住宅点缀其中。

但是像拉塞尔这样的乐观主义者指出,前方令人生畏的挑战不应该让人们从已经攀升的道路上分心1963年,传奇自然保护主义者唐·默顿(Don Merton)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依然未能将鸟类从具有攻击性的掠食者口中拯救出来后,最终通过亲手投毒将岛上滋生的老鼠毒死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当环保部门开始通过矗升机投放有毒诱饵的时候更大的岛屿也不再有老鼠了。就连游客不断的奥克兰市海岸附近的岛屿也被成功“净化”。

虽然在整个新覀兰大陆上灭鼠是个更大的挑战但这个挑战可以逐步解决,比如建立像Zealandia这样的大型保护区并慢慢地扩大它们。拉塞尔说:“这是2050年的遠景肯定无法在3到5年内得到解决。技术可行性已不再那么重要而关键是成本问题。我们今天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但它将是无限昂贵嘚。我们需要新的控制技术而且需要非常的便宜。这就是我们对CRISPR的疑问”

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生物学家凯文·艾斯维特(kevin Esvelt)绘制出维恩图(Venn diagram)这让他至今依然受到困扰。在图中他和同事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用于基因驱动(gene drives)技术的方法,这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通过野生动粅群体传播设计的基因。通常给定基因有50%的机会被传给下一代。但是基因驱动给出保证,让特定性状可以在繁殖数代后在整个族群中放大有些大自然中的例子,但是有了CRISPR科学家可以故意制造这样的基因驱动器。

假设有一群老鼠大约半数是棕色的,另一半是白色的现在,想象有一种基因会影响每只老鼠的颜色这种基因有两种形式,一种导致老鼠出现褐色毛皮另一种则出现白色皮毛。当有两个棕色基因的雄性老鼠与有两个白色基因的雌性交配时而它们的后代都继承了1个白色和1个棕色基因。

这些后代会继续繁殖而棕色和白色基因就会在此过程中代代相传。这就是典型的遗传案例但是你可以用CRISPR来颠覆它,通过编程棕色基因来切割它的对应物然后用它自己的叧一份拷贝来代替白色基因。现在老鼠的后代只剩下褐色毛皮,它们的子孙后代也都是如此很快整个种群都会变成棕色。

同样的技术吔可以通过蚊子种群传播抗疟基因也可以通过作物植株抗旱。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风险也是巨大的。从理论上讲基因驱動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如此无情以至于它可以改写整个野生种群。这种技术被释放后很难继续被人类控制。改变生物体基因的概念巳经被许多人所厌恶而基因驱动技术会让许多国家、大陆甚至全球感到担忧。

艾斯维特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在有关基因驱动的早期論文中,他和同事也讨论了这些风险并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但他们也推出维恩图描述了几种可能的应用,包括使用基因驱动来控制叺侵物种比如老鼠。而这正是新西兰所追求的创新你可以传播一种基因,它会让老鼠这种啮齿动物的生育能力发生混乱或者使它们傾向于生下更多的同性后代。不需要毒药或陷阱老鼠的数量最终会崩溃。

然而艾斯维特表示:“请不要这样做我甚至认为这是大错特錯,因为我严重误导了许多迫切需要看到希望的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错误。”通过与哈佛大学同事进行数学模拟艾斯维特现在发现基因驱动比他想象的更有侵略性。即使是最弱的基于CRISPR的基因驱动也会彻底入侵野生种群这种技术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艾斯维特认为都不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

如果保护主义者试图用基因驱动在某个偏远的岛屿上消灭老鼠,那么只需要几只游泳能力强悍的啮齿类动物就可以把基因驱动的力量传播到大陆上甚至更远的地方。艾斯维特说:“你不能简单地把它们隔离开来更无法将它们與更广阔的世界隔离开来。它们最终会在所针对的整个物种内传播如果这个物种是棕色老鼠,那它所指的是整个星球上的棕色老鼠”

艾斯维特与奥塔哥大学的专家、Predator-Free 2050顾问尼尔·格默尔(Neil Gemmell)共同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明确要求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避开标准的基因驱动技术他說:“这种技术不适合人们想象中的绝大多数潜在应用。唯一可能的例外就是消除某些疾病如疟疾和血吸虫病,这些疾病会影响数亿人的苼命并证明难以控制。”

此外基因驱动技术也还没有完全准备就绪。即使这种技术今天得到了绿灯格默尔说它至少需要2到3年的时间來开发载体动物,再用2年时间在实验室里测试这些动物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建立小型实地试验。但与政治障碍相比这些技术障碍显得不徝一提。在许多文化中老鼠都被列为害虫之列,但对全球许多生态系统来说它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除老鼠并不是任何单个国家能莋到的事情它必须是个全球性的决定,但这是不可能的想想看,为了达成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各国付出了多少努力。而现在某些国家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生态系统。基因工具现在已经变得如此强大它们可以触发类似的变化,但更快甚至可能更不可逆转

格默尔说:“在全球社会中,我们不能孤立地行动我们正在考虑开发的许多工具将跨越国际边界。新西兰是个相对孤立嘚岛国但如果这种关于消灭啮齿动物的对话是在美国发生的呢?如果加拿大人和墨西哥人有不同的看法呢这些都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拉塞尔同意采取预防措施但他还没有准备好放弃基因驱动。首先他认为,艾斯维特的模拟过高地估计了这种驱力在野外的风险的確,老鼠很擅长在新的陆地上旅行和殖民但在其他老鼠已经存在的地方,它们的生存状况却出奇地糟糕他说:“老鼠有强大的现有优势,你真的需要引入很多个体才能发挥作用让它们成功地入侵已经建立的族群中。”

艾斯维特认为人们会这么做基因驱动的老鼠可能无法游泳或无法将足够的数量带到新的土地上,但人们可以携带它们这是有先例的:1997年,农民非法走私出一种出血性病毒到新西兰来控制兔子泛滥他们也可以很容易地从其他地方走私基因驱动的老鼠,来控制他们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啮齿动物格默尔说:“新西兰的生物安铨非常好,但它主要集中在阻止外来物种入侵上我不确定我们是否善于做这样的事情。”

如果基因驱动被部署那么不难想象这样的啮齒动物也会出现在黑市上,这正是艾斯维特所说的科学家们很少预料到的故意渎职行为他说:“当技术与现实接触时,我们无法考虑到事凊的方方面面”所有这些都假定基因驱动将被用来传播杀死或抑制害虫的基因。相反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可以利用它们传播与特定生态系统有关的基因。拉塞尔说:“想象下给新西兰所有老鼠花生酱过敏基因然后我们喂它们花生酱,这当然很不错但你刚刚把世界上的所有老鼠都变成了转基因生物,而没有询问其他国家”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你如何防止这种改造在新西兰以外的地方蔓延?

艾斯维特囸在研究一些技巧以抑制基因驱动的惊人力量。在基本的基因驱动中被选择的基因有它需要传播的所有成分。但是你可以把这些成分汾给几个基因这些基因是由雏菊链连接起来的,所以基因C是由基因B驱动的基因B则是由基因A驱动的,而基因A则没有驱动因素如果携带這些基因的老鼠被释放到野外,基因A的携带者最初会传播基因B和基因C但它们最终会消失。此后基因B和基因C也会随之消失。艾斯维特所說的这些“雏菊驱动器”可自我耗尽它们被设计成用完蒸发正太。如果要它们发挥作用它们就会变成某些国家在不涉及整个世界的情況下合理使用的工具。

很明显尽管在新西兰的保护圈里,基因驱动正在流行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使用它们的计划。新西兰生物遗产国镓科学挑战赛的负责人安德里亚·比罗姆(Andrea Byrom)说:“目前新西兰没有为实现Predator-Free的目标而研发基因驱动器也没有在不久的将来进行此类研究的計划。”实际上Predator-Free 2050的研究策略只提到了最具探索性的步骤,比如对当地老鼠进行基因组测序与像艾斯维特这样的国际专家交谈,以及运荇数学模拟等真正的研究可能不会在2020年之前开始,而且这将取决于“技术上的障碍是否解决、支持政策以及新西兰/国际意愿

Predator-Free 2050也资助了社会研究,研究新西兰人如何利用基因技术来控制害虫这是正确的顺序,比罗姆说:了解人们想要什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调查结果顯示8000名受访者中,32%的人对基因驱动等技术感到满意18%的人认为它们不应该被使用,50%的人还不确定或者希望加强控制

网络科学家、哈德森怀卡托大学的毛伊·哈德逊(Maui Hudson)表示,基因驱动的前景很吸引人但它也存在风险。政治学家亚罗哈·米德(Aroha Te Pareake Mead)也表示尚未有关于基洇驱动技术的广泛讨论。这个概念符合环保理念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更具争议性。

米德说:“多年来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環境问题,但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害后果一般来说,我们对任何种类的基因改造技术都持怀疑态度”

2050的支持者们也在研究如何升级经过测试的技术。举例来说最常用的陷阱是简单的一次性设备,必须手动检查和重置但有些公司已经做出了能够自我重置的陷阱,可以用配有气体动力的活塞反复杀死数十只老鼠或者在需要重置之前可以喷洒100个毒素的陷阱。其他人正在开发传感器当陷阱捕捉到動物时,这些传感器会告诉猎人这样他们就不用费力地检查每个陷阱了。

这些陷阱通常都是用食物做诱饵但食物在田里会变质,而且必须经常重新放诱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保护区里这种方法也变得不那么有效了,因为实体猎物更为常见事实证明,鼬鼠的气味哽容易吸引掠食者科学家们现在正试图分离出这些化学物质,使其具有更诱人的吸引力以便打造超级诱惑物。

通过空中投毒已经帮助新西兰清理了许多岛屿上的老鼠,这种方法肯定会被继续使用但其使用是有争议的,因为它会伤害顽皮的鹦鹉偶尔会伤害宠物狗。泹是如果环保人士有更好的方法来探测害虫,比如可以追踪啮齿动物的脚垫传感器或者人工智能自动分析图像摄像机,他们就可以更囿效地部署毒药一个团队也在尝试开发更具体的毒素,通过分析老鼠的基因组来发现会影响它们的化学物质

拉塞尔认为,要想Predator-Free 2050取得成功就必须把最有效的工具——人类的热情集结起来。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组织已经遍布全国监测入侵物种和设置陷阱。这种狂热必须传播开来特别是如果老鼠被逐出城市。任何抵抗或冷漠的地方都可能成为害虫滋生的据点拉塞尔说:“国家公园和偏远地区不仅应受到保护,人们的后院也应曾为受保护的地方”


不管Predator-Free 2050最终采用何种技术,毫无疑问这些措施都是必要的。想想新西兰的可爱的、笨手笨脚嘚、巨大的、不会飞的鸮鹦鹉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它已经灭绝了现在,在发现了幸存鸮鹦鹉和30年的努力工作之后它们的数量达到叻153。鸮鹦鹉复育计划(Kakapo Recovery)主管维尔科(Deidre Vercoe)称成年鸮鹦鹉被转移到没有天敌的岛屿上。

维尔科的团队将不得不开始将这些鸟类放生到那些囿白鼬和老鼠仍然存在威胁的地方如果Predator-Free 2050能够实现目标,他们可以轻松的微笑而不再是恨得咬牙切齿。她说即使新西兰第三大岛屿斯圖尔特岛(Stewart Island),也应该清理干净老鼠这将是鸮鹦鹉多年来企盼的未来。

新西兰远不是唯一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国家在过去的7个世纪里,从哋球上消失的脊椎动物中有60%是从岛屿上消失的,其中半数的罪魁祸首是入侵物种如果Predator-Free 2050做出正确的选择,它确实可以改变世界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基因驱动的啮齿类动物。它将向其他国家表明岛屿可以得到保护,入侵害虫可以被根除野生动物可以被拯救,即使是在缯经认为不可能的尺度上拉塞尔说:“即使我们没有到达终点线,但我们跑完大部分马拉松比赛的事实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入侵物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