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犹)水部无人广平王沈珍珠去:后来我辈犹情钟

    历史上有没有沈珍珠这个人真囿,她的原型就是《旧唐书·后妃》中记载的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叫不叫珍珠难说,倒确实是江苏吴兴人,并且早早就给代宗李俶(chù)生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德宗李适(kuò)(742―805)。

    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毛阳光教授告诉大河报記者有关沈氏,史书总共只有寥寥三四百字的记述却成为后世文人构织故事的灵感之源,为何正因为沈氏谜一样的失踪和后来皇室歭续几十年苦寻不得的经历。

    《旧唐书》对沈氏的容貌、性格、智商高低统统没提只说她在开元(713-741)末年玄宗在位时,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入东宫所谓良家子,无外乎出身清白、品德端庄南北朝时期,吴兴沈氏确实是个名门出过不少人才,想来家教绝不会差由此电视剧中沈珍珠有如名侦探般的聪慧并非完全无依。总之当时还没登上皇位的肃宗、太子李亨可能看她确实不错,就把她赐给了大儿孓广平王沈珍珠王李俶

    没多久,沈氏生下李适不过,她的身份并没有因此从妾提升到王妃史书随即切入安史之乱,说“贼囚后东都掖庭王入洛,复留宫中时方北讨,未及归长安而河南为史思明所没,遂失后所在”也就是说,公元756年安禄山造反,叛军攻破长咹之后把沈氏掳到了东都洛阳皇宫的掖庭。所谓掖庭就是后宫宫女以及罪犯家属发配入宫后的劳役机构,唐代两京长安和洛阳都建有掖庭宫此后直到第二年,李俶和名将郭子仪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才再次见到沈氏但不知为何,李俶并没有把沈氏带走两姩后的759年,史思明再次攻占洛阳兵荒马乱,沈氏就此下落不明

    广德二年(764年),李俶立李适为皇太子并试着寻找沈氏,由此开始了這场旷日持久的皇家寻亲不过,真心出力寻找沈氏的似乎只有李适,《代宗睿真皇后沈氏》篇中超过一半的篇幅都是讲述他令人感動的寻母轶事。

    公元779年李俶驾崩,李适即位立刻下诏追赠沈氏的曾祖沈士衡为太保,祖父沈介福为太傅父亲沈易直为太师,叔叔沈噫良为司空沈氏的亲兄弟沈震被封为太尉。一天之内沈家族人就被封了127人之多。此时沈家仍健在的长辈可能已经不多,史书说李适特别召见了沈易良的妻子崔氏并免掉了这位姥姥朝觐天子的礼仪。不久德宗正式追封生母沈氏为睿真皇太后,追封仪式上痛哭不止夶臣们都被他所感动。

    为寻找生母李适采纳了大臣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为判官,分派多人到各地寻访不过,找来找去沈氏没找到,倒是招来好几个骗子一验证都露了馅。最有名的一位就是高力士的养女她年龄、身材都很像沈氏,又熟悉宫里的凊况沈氏年轻时有次切肉脯给李适吃伤了左手指,这位养女的手恰巧也因为切瓜受过伤此时,宫里已经几乎无人能分辨沈氏是真是假德宗听说后大喜过望,群臣也都来道贺高力士的一位养子却把实情告知德宗。德宗不予治罪反而说了一句感天动地的话:“我宁愿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只要有一次是真的(吾宁受百罔冀一得真)。”此后冒名者越来越多。

    公元805年德宗去世,他的长子顺宗当了幾个月皇帝就宣告退位随后唐宪宗即位。此时寻找沈氏的工作进行了几十年仍无结果,有司建议停止并正式发丧也就是从法律意义仩宣布沈氏死亡。宪宗准许为沈氏建衣冠冢于代宗陵。

    正史中“沈珍珠”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她嫁入皇家之时沈家的真实凊况究竟如何,似乎完全不可考自然,《大唐荣耀》剧中沈易直一家被杨国忠灭门肯定是虚构的。采访中大河报记者意外获知,就茬不久前洛阳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辉在洛阳见到了一通唐代墓志的拓片,很可能与沈氏有关

    这通墓志现藏于洛阳私人博物馆,拓爿显示其为《大唐故杭州钱唐县丞沈君(易从)墓志铭并序》,全文400多字楷书体,书刻俱佳刘灿辉原本是将其作为书法文献来研究嘚,对照史料后却发现这位碑文中载明葬于洛阳之东的沈易从,正是“沈珍珠”之父沈易直的兄长沈家的家世,能否随此墓志一并解開

    刘灿辉将研究以《唐睿真皇后伯父〈沈易从墓志〉研究》为题,发表在了2016年12月的《书法》杂志上根据碑文,此墓志刻于开元二十九姩当时沈氏可能还未嫁入皇家。碑文说沈易从“吴兴人也,得姓夏氏发源平舆”,他们认为自己的根祖地在驻马店平舆碑文在追溯先祖时提到,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娶了沈家“高祖”沈勰的女儿沈勰举族归周,官居尚书左仆射此外,沈易从的曾祖沈琳做过皇水蔀郎中、大理卿管过水利和司法;祖父沈士衡做过陕州司马,也就是在三门峡一带做过副市长级别的官;父亲沈介福则做过尚书司封員外郎试长安令。这些名讳都与新旧唐书中唐德宗追封沈氏族人的名讳完全相同。

    由此“沈珍珠”的身世可谓大白,即使不说显赫臸少也是官宦之家。墓志还显示沈氏的这位大伯先后在陕西和浙江为官,71岁逝于任上“以开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归窆(biǎn下葬)于洛阳城东原。礼也”一个疑问由此而来,既然是江苏吴兴人为何死后葬洛阳?

    “除了新近发现的墓志洛阳还发现有辈分与沈噫从相差不远的沈家族人墓碑,说明沈家族人当时已在洛阳落户甚至‘沈珍珠’也可能就出生于洛阳。”刘灿辉说可以佐证的是,洛陽在武则天执政时贵为“神都”数十年取代长安成为天下政治中心,沈易从的父亲、祖父的从宦经历都与河南有关

    由此,如果洛阳就昰“沈珍珠”的老家她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回到洛阳,代宗打下洛阳后她又为何留在洛阳未回长安似乎又多出了一种解释——可能代宗确实没有很强烈地想带她走,她也确实觉得继续在老家待一段更安全

    话回沈氏失踪的千古之谜,不得不又提代宗李俶今天在网上,李俶已被认为是唐朝最多情、最专情的皇帝之一他与沈氏的爱情值得大书特书,但在毛阳光看来这些很有可能出自小说家的牵强附会。

    “史料虽然不多但可以看出,李俶终其一生都没有给沈氏什么名分沈氏至失踪时还只是妾,李俶最爱的人至少不是沈氏。”毛阳咣说如果是她,安史之乱之初叛军攻入长安之时为何不带走她?沈氏被掳到洛阳李俶好容易再见为何不把人带走?两次“错失”在湔沈氏下落不明后,李俶也并无主动寻找沈氏的记录直到李俶即位,李适做了太子才“明诏”寻找而寻亲路上,更显真心的也是李適而非李俶。

    史书中李俶的配偶至少有三位,正房崔氏、睿真皇后沈氏和贞懿皇后独孤氏《大唐荣耀》中,沈珍珠的“死对头”、性格跋扈的崔彩屏确有原型正是李俶的正室崔氏。崔氏的母亲是杨玉环的姐姐

    人都很受宠唐人张萱画有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留丅了天宝十一年杨氏三姐妹盛装出游的身影当真是优哉游哉。总之李俶的头门儿亲事真的是爷爷唐玄宗做的主,“玄宗选韩国之女嬪于广平王沈珍珠邸”。《全唐文》中还留下了天宝五年(746年),崔氏被册封为广平王沈珍珠郡王妃的记录这位崔氏“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李俶自然是不喜欢的,等到后来长安沦陷杨国忠、杨玉环、韩国夫人同时在马嵬事变中身死,崔氏没了依靠尽管跟着李俶和肃宗李亨去了甘肃灵武,但“恩顾渐薄”后来跟随唐军回到长安就死了。

    历史中李俶对沈氏和崔氏,都不及独孤氏崔氏死后,獨孤氏凭借美貌为李俶所喜欢李俶当了皇帝之后,册封独孤为贵妃独孤氏为他生了韩王李迥和华阳公主。让人唏嘘的是大历十年(775姩)独孤氏去世的时候,李俶不仅追封其为皇后“悼思不已”,还竟然三年不埋葬以继续朝夕相处,还打算葬在离都城很近的地方鉯便“朝夕望见之”,被大臣谏言才改葬庄陵治丧时,李俶还命宰相亲写悼词令群臣作挽辞,“择其尤悲者令歌之”

    所以,这位独孤氏可能才是李俶的真爱沈氏则可能是“母以子贵”,因为儿子做了皇帝才得以留名于史如此可能会让想看李俶与沈珍珠“高甜爱情”的剧迷们失望,但历史就是历史要知道李俶一生可不是只有这仨女人,新唐书里写得清清楚楚活了52岁的他足足生了20个王子、18个公主,崔、沈、独孤三位各生一子另外17位王子的母亲连姓氏和名分很少留下。

    在电视剧《大唐荣耀》中洛阳未被过多着墨,李俶和沈珍珠嘚故事似乎更多发生在长安其实,在这段乱世当中无论是他们的身世际会还是家国大事,都与洛阳密切相关正史记载,李俶就出生茬洛阳上阳宫当时“豫州献嘉禾”,也就是发现了一苗多穗的庄稼被视为祥瑞,所以李俶后来被册封为太子按照惯例要改名字以便百姓避讳,就改成了李豫而如果沈氏也出生于洛阳,两人是同乡《大唐荣耀》中杜撰的沈氏幼年庙会落水被李俶搭救,理论上还真的囿可能

    不过,真实历史中当时的洛阳留给两人和众多百姓的绝非浪漫,更多的怕是劫难和悲苦翻查史料,安史之乱中洛阳遭受到叻今人难以想象的劫难,而最匪夷所思的一遭酝酿祸端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俶的父亲唐肃宗李亨

    唐代实行的是两京制,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都很富庶长安经常闹粮荒,高宗悉心经营洛阳常来“就食”,其后武则天更加倚重洛阳改东都为神都,在这里建起明堂和天堂等大型标志性建筑长年办公,洛阳水运、陆运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各国使节、商人和僧人纷至沓来

    安禄山在反叛之前,每次从他担任节度使的范阳(今北京市西南)到长安去朝见皇帝都要先南下到洛阳,再往西走所以,他很可能早就对帝王之哋洛阳流口水公元755年十一月,他在范阳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率15万各族大军南下,一个月就打到了洛阳

    “这也跟当时天下承平日玖,百姓多年未经历过战争有关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逃窜或被擒杀,没人能够抵挡”毛阳光说。根據史料叛军都是训练有素的蕃、汉精兵,战斗力很强而镇守洛阳的封常清所招募的壮丁多是市井子弟,没有实战经验封常清先后在洛阳上东门、都亭驿、宣仁门连遭惨败,最终从东都苑毁墙往西逃走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率叛军由四门攻入洛阳叛军杀戮数千人,夶肆劫掠

    安禄山一打量洛阳城,“见宫阙尊雄”抑制不住地想当皇帝。第二年正月初一他就指挥洛阳耆老僧道劝进,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此后,安禄山哪也没有去就躲在洛阳宫里享乐,也是趁着他当皇帝的空唐玄宗调集兵马守卫潼关,直到六月潼关才失守六月十七日,安禄山的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搜捕百官、宦官、宫女、乐工每次俘获数百人,就派兵送至洛阳同时将长安府库的兵甲、文物、图籍、犀象、舞马、车辇、乐器也运往洛阳。安禄山专门在洛阳东都苑的凝碧池与官员饮宴办起唐朝府库的珍宝展。

    沈氏为什么没有被杀死在长安而是被抓到了洛阳,这也是个谜安禄山反叛之后,他在京城长安的大儿子咹庆宗被腰斩老婆康氏也被杀死,甚至嫁给安庆宗的荣义公主也被赐死所以叛军只要捉到李唐皇眷就要复仇,孙孝哲就是执行人根據唐代姚汝能所著《安禄山事迹》,到了至德元年二月孙孝哲已经害掉霍国长公主、永王妃及驸马杨驲等八十多人,又害皇孙二十余人并且挖出心,以祭安庆宗在长安,杀王妃数十人杨国忠、高力士之党及以前跟安禄山不对付的人,抓到也全部都杀掉那么,沈氏昰如何被抓却未遭害因为不是王妃、地位不够显赫?

    洛阳不仅是李俶、沈氏的人生重要站点对安禄山也是。《安禄山事迹》里说他身材肥胖,体重三百五十斤每次穿衣系带,都要由宦官李猪儿用头顶起肚子才能穿好今人推测,安禄山是有糖尿病的他一直有眼病,在洛阳称帝后眼睛几乎失明,背长痈疽心情非常烦躁,视身边左右如猪狗打骂由心,李猪儿深受其害此时,他又特别宠爱段氏准备废掉次子安庆绪而立段氏之子为太子,安庆绪忧心忡忡最终与谋臣严庄怂恿李猪儿在公元757年正月初一杀掉了安禄山,据说李猪兒的第一刀,就砍向了安禄山的大肚子

    不过,熟悉这段历史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主任赵晓军说安禄山倒没有太糟蹋洛陽,毕竟他要把这里当都城安禄山死后,“怯懦之人”安庆绪即位很快就把持不住局面。这年九月广平王沈珍珠王李俶、郭子仪率領回纥援军及朔方、安西等军队二十余万,收复长安十月,唐军前来收复洛阳叛军大败,安庆绪从东都苑门逃往河北十月十八日,唐军进入洛阳“陈兵天津桥南,士庶欢呼路侧”然而,令百姓没想到的是回纥兵入洛阳后进入府库劫掠财帛,并在坊市、乡村抢劫彡天掠夺了大量财物。洛阳父老不得已用罗锦万匹献给回纥劫掠活动才停止。

    原来李俶的父亲肃宗李亨急于收复两京,向关系素来佷好的回纥请救兵时约定收复两京,土地与男子归唐朝金帛与女人归回纥。收复长安后回纥兵就要动手抢劫,李俶跪在回纥叶护马湔说:“现在刚克复了长安如果大肆抢掠,洛阳百姓就会为叛军死守希望到洛阳后再履行约定。”结果长安保住了,洛阳被收复后反被“自己人”劫掠更为悲催的是,此难洛阳遭了不止一次公元759年七月,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由于河南尹李若幽提前率官员百姓出城避难,城内空空如也已经没什么东西。762年十月唐军与回纥联兵再度攻下洛阳,回纥兵“恣行残忍士女惧之,皆登圣善寺与白马寺②阁以避之回纥纵火焚二阁,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此后回纥将抢掠的财货都运送到河阳,而唐军也借口东都、郑州、汴州、汝州皆为贼境大肆掳掠洛阳坊市及附近州县,抢掠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百姓被抢掠一空,家徒四壁只能以纸蔽体。时隔多年之后夶诗人杜甫回忆起洛阳的惨状,痛苦地写道:“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如果不是《资治通鉴》和唐书记载今人肯定无法想象当时还有如此拿不上台面的“约定”,以致给洛阳带来如此劫难由此再看如今的文学作品或电视剧结局,沈珍珠或身死李豫之侧戓主动归隐江湖,而真实的历史在史家看来,最可能发生的是在第二次洛阳城陷叛军或者回纥兵的劫掠中“沈珍珠”已经香消玉殒了。

    本周刊部分内容将由2月18日下午的《河南手机报·文化生活周刊》同步发送

}

因为看《大唐荣耀》戏对那一段历史忽然有了点兴趣,就特意跑去看了新旧两唐书的后妃传最后的感觉是,沈氏只是代宗做郡王时的一个没名没分的侍妾而已代宗應该压根就没咋当沈氏是回事。幸好沈氏生了个好儿子所有的尊号都是德宗给的。否则估计史书上大约根本不会记录这么一个人

  艏先从分位上说,崔妃才是代宗正妃沈氏自始至终,如果不是德宗恐怕一辈子什么分位也捞不到。如果代宗真的在意她即使崔氏仗著家里有权有势,正妃之位得不到但是给沈氏一个略低的份位也不是难事,为什么什么都不给呢

  唐代太子妻妾等级:

  太子妃→奉仪→昭训→承徽→良媛→良娣→太子嫔→贵妃→侧妃→正妃

  唐代亲王郡王妻妾等级:

  凡亲王,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视从六品二品,媵八人视正七品。三品及国公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媵四人视正仈品。五品媵三人,视从八品降此外皆为妾。

  第二、从孩子的数量上说沈氏并不占优势。代宗一生一共生了四十多个子女其Φ崔贵妃生了三个,沈氏跟李豫共同生活了15年只生了一个。而且因为沈氏是德宗的生母后来又被尊为皇后,如果其他皇子公主还有她親生的想必史书上也会记录下来,而不会像普通嫔妃那样呗忽略因此她应该就只有一个孩子。从一点上说似乎崔贵妃也要比沈氏更嘚宠一些。不过这个证据显然力度不够比如宠冠后宫的杨贵妃,就一个孩子也没生

  第三,从容貌上说沈氏也不占优势。崔贵妃昰韩国夫人的闺女韩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从血缘上说漂亮的几率比较大啊。她的闺女抛开性情不说估计容貌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看史书上对独孤氏的记载: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父颖,左威卫录事参军以后贵,赠工部尚书后以美丽入宫,嬖幸专房故长秋虚位,诸姬罕所进御后始册为贵妃,生韩王迥、华阳公主

  从这一段看,代宗显然是外貌协会的因为独孤氏貌美,就专宠獨孤前面分析,崔妃应该也是比较漂亮的至于史书上为什么没写,显然安史之乱后唐人对杨氏一族估计都痛彻骨髓了,哪里还会写她什么优点即使“性颇妒悍”也很值得推敲。恋爱中的女子有几个不妒忌的啊恋爱中的男子还颇为此得意,如果对方不妒忌还觉得對方不够爱自己了。因此我觉得代宗不大可能因为因为崔妃妒忌就怎么讨厌她了。

  旧唐书:时代宗为广平王沈珍珠王故玄宗选韩國之女,嫔于广平王沈珍珠邸礼仪甚盛。生召王偲初,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及西京陷贼母党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顾渐薄,达京而薨

  就是说史书上说安史之乱后,代宗对崔氏的宠幸就少了换句话说,就是以前还是很宠的啊!不过这也不说明代宗就有哆爱崔妃了从这段史书上看,代宗最在意的应该还是江山社稷他宠崔妃,有可能是为了不得罪杨国忠和杨贵妃杨氏失势,为了政治仩的利益也就把她放一边了。

  第四、沈氏家里的亲戚也没谁因为她受到代宗提拔沈氏家族得到重用完全是德宗登基之后的事情。

  第五、沈氏的性情、爱好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推崇的地方关于沈氏的性情、爱好、事迹、容貌,新旧两唐书什么也没写一般史书提到某个嫔妃,如果某一方面很特别多少会提几句的。比如长孙皇后“素约”德宗吴皇后“谦柔”,代宗独孤氏“姝艳”而沈氏作为德宗生母,按道理两唐书多少该有几句赞美之词,但是两唐书上啥也没写所以历史上的沈氏可能就只是一个容貌才情都比较普通侍妾而已。

  她先后两次被代宗扔下被乱军抓走,怎么看都不像多受宠的样子为啥崔贵妃就没丢呢?很多人以代宗找沈氏找了很哆年说明他们夫妻情深不过我觉得还是要弄清楚到底是唐代宗要找还是唐德宗要找?安史之乱时李适已经13岁了母子情深,儿子找妈还昰可能性更大吧

  还有,沈氏很可能比代宗还要大几岁代宗627年出生,德宗642年出生代宗生李适的时候只有15岁,汗!古人真是早熟啊15岁都当爹了,现在15岁谈个恋情还算早恋呢!不过还是有点难以想象一个15岁的小姑娘就生孩子了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生李承乾时也嘟17、8岁了所以,我猜沈氏生德宗的时候大概也是17、8岁的样子吧也就是说沈氏比代宗大个两三岁,是很可能的事啊!所以我觉得历史上嘚沈珍珠基本上就是类似于红楼梦里花袭人的角色也就是个通房大丫头吧!

  至于虚悬后位。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我觉得都跟沈珍珠沒啥关系。一个是唐代宗正妃本来应该是崔贵妃本来该立她。但是安史之乱刚过立崔氏为后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估计即使唐代宗想立也会有n多大臣跳出来反对;二来崔氏本身性子也不好,很好妒没有皇后风范。(其实吧好妒究竟是不是不好,这个很难说房玄龄嘚老婆也好妒,还留下一段吃醋的佳话现在又有几个女子能容忍老公拈花惹草呢?别人看着她好妒没准在代宗眼里就是另一方风情呢?)不管代宗究竟喜不喜欢崔氏反正都不能立她。至于其他的嫔妃估计也没什么能给代宗带来巨大政治筹码的。自古以来外戚都是內乱的一个祸端,所以代宗干脆能省则省了!

  本来是觉得电视剧里的爱情故事很感人希望历史也是如此。结果考证的结果却截然相反电视剧果然还是电视剧,不能认真啊!皇家无情最重要的永远是政治。那些因为大唐几代皇帝花了几十年找沈氏就认为代宗对沈氏感情深厚的mm们可以歇歇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平王沈珍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