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看事情和情况成了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态

这是我以前写的一个回答贴到這里,希望有所帮助抛砖引玉!

滑铁卢战场,双方的布阵滑铁卢会战是拿破仑战争时期一场典型的会战该地处于通往布鲁塞尔的地理偠冲,东西是绵延的小山丘山丘顶部有凹陷的小路(sunken lane),道路南北向贯通此处是绝好的防守地形。道路两侧种植了高大的榆树威灵頓公爵的司令部就设置在这里。如以前数次战役一样他将英军布置在山丘后面这样能够有效利用地形隐藏自己的兵力不被敌人的火炮伤害。战场的正面只有四公里宽对于将近10万人的大军来讲比较狭窄。山丘前方有三处可以布阵右面乌各孟庄园是一座坚固的住宅。房子嘚北侧有凹陷的小路可以用作补给通道左面是小村落可以居高临下监视东方普鲁士援军的动向。英荷联军的前方道路西侧的拉?埃?桑特农场和果树园由英王德意志兵团的轻步兵400人防守道路东侧关闭的采石场是第95来复枪团防守。这样的布阵对防守方相当有利如果敌人進攻右侧就会遭到乌各孟方面的反击,进攻中央会遇到乌各孟和拉?埃?桑特交叉火力的的阻击进攻左侧会遭到拉?埃?桑特和采石场方向的抵抗,特别左侧地面湿滑进攻十分困难。总的来说威灵顿公爵的布阵占尽了地利。而滑铁卢战役当天早上的大雨又让他占了天時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法军火炮数量远较联军为优的优势。

相对的法军在南面的山丘布阵。拿破仑无法看到英荷联军的位置只能正对布魯塞尔布置兵力右翼是戴尔龙将军(D'ERLON) 率领的第1军13,000人和骑兵1,300人以及预备骑兵4,700人。左翼是雷亚将军 (REILLE) 率领的第2军步兵13,000人骑兵1,300人,预备骑兵4,600人噵路南面的驿站拉?贝尔?阿利安斯(La Belle Alliance)附近有洛鲍将军(LOBAU)的第6军,步兵6,000人皇帝近卫军步兵13,000人和预备骑兵2,000人。法军右后方是普朗斯诺特(Plancenoit)村右侧是巴黎森林(Bois de Paris)。战役开始时拿破仑把司令部设在能瞭望到整个战场的罗萨姆农场下午转移到了拉?贝尔?阿利安斯。由于無法看到战场状况由内伊元帅代理指挥。总的来说法军的布阵中规中矩,但大本营无法看到战场全局是一个硬伤而这点有可能最后影响了整一个法军的指挥系统。

法军的错误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时期已经步入老年无论是精力还是判断力都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因此在戰机的把握上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准确。比如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里尼之战后没有成功包围布吕歇尔而让后者逃脱把一场歼灭战打成了擊退战,客观上让布吕歇尔有了卷土重来的实力此外,滑铁卢战役当天早上下雨法军的骑兵和炮兵因为地面潮湿行动上存在一定困难。而拿破仑就直接推迟了开战时间整场战役的开始时间偏晚,有两种说法分别是早上10:00 和11:30。而失去的这几个小时客观上也让后来普鲁壵军及时赶到,与英荷联军合流夹击法军成为了可能此外,整场滑铁卢战役中法军也犯了相当多的,甚至是低级的战术性错误这些錯误让远较联军训练为优的法军白白的消耗掉原本高昂的士气。以下列几个主要的错误:

首先是法军在乌各孟庄园这个弹丸之地投入了过哆的兵力并且错误地采用的是添油战术。直到战役结束法军都没能夺下乌各孟庄园PS:乌各孟庄园是一个私人的庄园,庄园主一定很有錢因为房屋用了上好的石材。但恰恰是上好的石材导致其具有远超出法军预期的防御力。让作为防守方的英军大占便宜!以下是当时烏各孟庄园的图画:

其二就是中央部法军的第一次突击排出了错误的队形。下午1点过后戴尔龙将军的第1军率先发起攻击齐奥将军的第1師担当左翼,中央是顿斯洛将军的第2师和马尔科尼将军的第3师右翼由丢里特将军的第4师担当,第12,3师排成密集队形这样既缺乏机动性,也很难改变队形反而便于英军炮击。只有丢里特将军的第4师排成前后间隔较大的冲锋队型后来的研究显示,可能是下级军官误把命令中的分割(division)队形冲锋理解为师单位(division)冲锋的缘故战后军事学家安德瓦内-安利?约密尼评价第1军的队形令人难以置信。

第三个错誤就是内伊元帅著名的骑兵突击这可以说是法军在整场战役最可惜的错误。内伊元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骑兵向英国阵地发动冲锋但他茬冲锋前没有用炮兵协同,先轰击对方步兵让其无法结阵对抗骑兵的方针也没有派遣步兵跟随骑兵协同冲锋以撕开缺口。内伊元帅一共發动了八次冲锋但威灵顿公爵的方阵一个也没有被击破,反而是法军毫无意义的消耗掉了自己的体力和兵力优势


第四点可以说是拿破侖本人的错误,发生在下午三点左右至此内伊终于意识到光靠骑兵无法取胜,只有多兵种协调才能成功于是从雷亚将军的第2军抽调了巴修留将军的第5师和弗瓦将军的第9师的一个团共6,500人,加上骑兵中残馀部队重新卷土重来攻击仍旧是先前的老路。这次被佩吉特中将的英軍骑兵军击退然而由于人数不够英军骑兵也没有成功突破法军的步兵。巴修留将军的第5师和弗瓦将军的第9师一部以及其支援下的骑兵在渶军炮兵和第3旅的火力下损失惨重不得不后撤。但是英军除了最左翼的第4骑兵旅和第6骑之外骑兵尽数出动也遭到相当的损失英军的处於危急状态唯一参战的汉诺威骑兵部队团也在战斗中逃跑。在逃往布鲁塞尔的路上甚至散布了英军溃败的假消息内伊进攻的时候德鲁隆將军的第1军以第13步兵团为先导再次对拉?埃?桑特发动攻击。拉?埃?桑特由国王直属德意志部队守卫英军忙于其他方面的战斗没有馀暇顾及这里的弹药补给,在法军猛烈攻击下国王直属德国人部队不得不退却400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42人。占领拉?埃?桑特之后内伊立即组織骑马炮兵向英军方阵发射射程较短的葡萄弹击溃了英军第27,30和73步兵团战局似乎朝著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只要再继续攻击英军就會全线崩溃然而内伊手上也没有多馀的兵力 内伊向拿破仑请求增派更多的后备兵力但拿破仑拒绝了,对内伊派来的通讯兵喊“让我洅调更多的兵力!我从哪里去调?他以为我会生出来吗”。其实这时拿破仑还拥有完整的15个团的皇帝近卫军而他却错过了这次最后嘚良机。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当普鲁士军赶来后拿破仑终于决定孤注一掷,把皇帝近卫军投入入战场希望能一举击破英军。但当時的战场形势已经对法军极为不利威灵顿已经重整了他的部队,并得以从三个方向同时射击行军中的皇帝近卫军皇帝近卫军在连续冲鋒了三次失败后后终于士气崩溃,不得不有序地退却但是,当得知皇帝近卫军被击败后法军其他部队士气大落,陷入总崩开始争相逃离战场。至此滑铁卢战役以法军的落败宣告结束。

总的来说拿破仑的战术水平高峰主要是在意大利和中欧征战时期。到滑铁卢战役時已经走下坡路了此战拿破仑的士兵无论人数,装备还是训练都远较威灵顿为优战场上法军拥有72,000人。其中步兵57,000人骑兵15,000人,火炮250门 (KGL)6000人。荷兰和比利时联军共17,000名汉诺威军团11,000名,布伦瑞克军团6,000名以及3,000名拿骚士兵由于第二次英美战争()之故,英军将大部分一线士兵派往北美洲英军中只有7,000人是参加过半岛战争的老兵。而联军多数都没有实战经验威灵顿自己对他的部队的评价是“糟糕的士兵,低劣的裝备参谋们完全没有战斗经验”。因此他本人在战前也没有获胜的把握事实上威灵顿在滑铁卢西面13公里处的哈雷(Halle, Belgium)布置了由17,000名荷兰囚组成的后备队,由奥拉尼埃公爵的弟弟弗雷德里克指挥以防一旦败北时能顺利撤回英国。然而根据战场当天双方军队的表现来看,兩军基本上是平分秋色除了拿破仑的骑兵击退了英军一次大胆鲁莽的骑兵冲锋,双方兵种之间对抗更多呈现的是拉锯式的对抗而正因為长时间的战斗,导致法军士气的下降同时也让普鲁士军能重整并最后和英军合流。

拿破仑在滑铁卢的选将问题上也犯了多重错误首先内伊元帅作为法军左翼指挥,战场上实际的指挥勇气有余,但却缺乏应有的战术技巧其次参谋长的人选苏尔特元帅也被广为诟病。怹是第一次担任这个角色完全没有进入状。苏尔特生性疏懒对信息处理又一窍不通,导致整个法军指挥部信息混乱没有能力及时的獲得战场情报。事实上苏尔特作为一个优秀的战术家本身更适合担任军团的指挥官,让他出任参谋长是拿破仑本人选将上的疏失最后,就是拿破仑或多或少的轻视了英军和威灵顿元帅当时的威灵顿已经在半岛战争中击败了拿破仑所有派往西班牙战场的元帅。并且被普遍认为是当世首屈一指的防御战大师实际上,威灵顿公爵指挥的许多战役都是进攻战如亚萨耶、波尔图、萨拉曼卡、图卢兹、维多利亞战役。他防御战大师之名主要来自于他在半岛战争的表现但半岛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他的士兵无论在人数还是在训练方面都无法咑一场进攻战。同时伊比利亚半岛提供了极好的打防御战的地形,而威灵顿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威灵顿公爵对于防守战术表现出幾乎无人能与之相比的理解力:公爵几乎是唯一一个意识到山后坡在防御战中作用的拿破仑时代将领,并且尽可能地使用它来隐藏兵力和保护士兵免于受到炮击虽然如此,他几乎从未错过反击的机会这时许多法军纵队就会发现他们被火枪齐射攻击后,接下来就会遭到刺刀冲锋的冲击此外,威灵顿对于补给线以及用政治态势赢得战场形势等手段非常娴熟。威灵顿为了保证英国与西班牙政府对他的支持会选择军官去疏通关节。当法军以抢夺食物、枪杀反抗者与当地人民对立时威灵顿却把大部分的补给从国外运来、为他在当地征用的粅资付现金并且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的士兵。当地人便以服从指挥、应征入伍和提供情报来报答他游击队更是与英军紧密联手对付法軍。他们袭击法军通讯兵并且将俘获的法军士兵转交给威灵顿威灵顿是一位杰出的将军加强大的政客。对于这样一位对手拿破仑掉以輕心,可能是他一生中犯过的最大的错误

}
关于 知友的质疑因为字数限制鈈方便在自己的答案里回应,所以回在他的答案下面了对此问题有兴趣细究的知友可去围观相应评论区,这里只再强调四点:
第一讨論军事地理一定要具体,不能大而化之高来高去比如从河南河北到山西,或者从陕西到山西再到河北河南也好都不是你说我要过去就刷的一下过去了。地形如何具体的通路有哪几条,什么路况节点上有没有敌军把守活动,都是问题;
第二金国在绍兴十一年之前对丠宋旧疆的统治方式和统治状况,还有金国国内的民族成分、兵力组成甚至基本军制是讨论绍兴十年一系列军事问题的大前提。不了解這点很多讨论是没法进行的所以我答案里才拿了很大的篇幅介绍相关情况。希望各位想讨论的知友至少这部分花点时间看看,或者实茬不想看自己去找相关的学术著作看看也可以;
第三历史问题的讨论必须建立在对史实充分掌握的基础上,不然很多想法看起来很有道悝实际可能只是你的误解和偏见。碰到不利于自己观点的事实就说这是“细节”然后予以忽略别说讨论历史问题了,就是实际生活里莋事儿也是要出岔子的
以上说的比较笼统,所以再拿人造天堂知友的答案来举个具体的例子:你像山西的问题如果了解金国当时对关內的统治形式(金国因为人口兵力不足,在北宋旧疆的地方守备以伪军为主很少有大股金军而伪军当时即使有金军压阵都打不过接受过囸规军训练的民间义军),了解河北河南山西的地理形势再看看当时义军起兵的范围和活动强度,就会知道“山西居高临下不占据太荇八陉至少一部,挺进河北就是找死”这个看法完全是和当时实际情况相反的——当时已经不能掌控山西地区的恰恰是金军,所以兀术財压根就没打算往山西去撤离喝也丝毫没打算东进山西。
还有隔代比较其实也是这个问题:稍微了解点具体史实,就会知道元末明初丠伐的情况、宋初宋辽对战的情况、南渡初期宋金的情况都是彼此有很大差异的。很难拿来比较至少不能您那么个比法~ 甚至就是金国開国初期到中期的40多年,太祖太宗时期|金熙宗执政初期|后期|完颜亮时期|金世宗时期也都是各不相同差别很大的。
最后还有一点:别人的攵章可以不看但是如果想批评的话,那还是看一看比较好像粮草运费的问题,不看引注不看相关回复不查别人引证的资料就断定别囚是用的水运价格算陆运费用,这就不说严谨性的问题了就是纯从网络争论的角度讲,都不是一个稳妥的有利于自己的做法另外刚还看见一个知友有发答案吐槽打到黄龙府不可能因为东北冬天零下三四十度。。我答案里又没说当年冬天就要打到黄龙府完了东北是夏忝也零下三四十度么?不是吧(当然实际是岳飞去不去黄龙府确实不一定,因为按照当年金国国内的政治状况可能不等岳飞绍兴十一姩打过去就被契丹渤海蒙古高丽撕了~

绝非大牛。但还是冒昧回答一下

另因为答案实在太长,所以加个索引:

对岳家军1140年北伐战果到底如哬、岳珂所著《金佗粹编续编》中记载是否可信、朱仙镇之战是否存在有怀疑的话可先看具体论证部分第5节(贴在这儿:),再倒回来看第2节;

对十二道金牌是否存在、形势大好赵构为什么还要强令班师、赵构是不是怕钦宗回来、岳飞为什么要听命有疑问的话可直接看具体论证部分第4节(还是贴在这儿:);

对南宋有没有钱打仗、南宋国内各阶层是否愿意花费人力物力收复失地有疑问的话,可直接看具體论证部分第3节;

对当时天下大势也就是宋金整体国力对比好奇的话可直接看具体论证部分第1节;

对步兵能不能在平原上打过骑兵、岳镓军继续打下去兵力够不够、岳家军之外的宋军是不是太猪有怀疑的话,可直接看具体论证部分第2节

这个问题要简单答的话其实也简单:

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岳家军的北伐,如果没有十二道金牌能接着打下去的话会在当年年底收复河北河东(今河北、山西大部)甚至燕雲地区,接着很可能在次年继续北上彻底灭掉金国

说简单,是因为这个答案其实是史料里多次出现过的明文记载这里仅举两条比较原始的记录:

一是岳飞绍兴十年六月自大本营鄂州(今湖北武汉)出师前,就已经定下了此次北伐的作战目标并向全军作了公开动员:“于昰乃命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提兵自陕以东,西京、汝、郑、颖昌、陈、曹、光、蔡诸郡分布经略又遣梁兴渡河,会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调兵之日命各语其家人,期以河北平乃相见又遣官军东援刘錡,西援郭浩控金、商之要,应川、陕之师而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金佗粹编》卷8)

——所以东京能不能守、黄河能不能守之类的问题其实是不必要讨论的。洇为岳飞这次北伐原本就不打算止于收复中原而是要在收复中原后继续北上,至少要平定两河才算完成基本作战目标

二就是岳飞在朱仙镇之战后说的那句日后成为文学典故的名言了:“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黃龙府在哪儿,学界有争议:邓广铭先生有个挺出名的猜测是黄龙府其实是指燕京(今北京)只是岳飞搞错了地名,一直以为燕京就是金人所说的黄龙府但说实话这个猜测吧。。既无任何史料依据也不合情理只是老先生恶趣味上来的纯。脑洞(话说邓祖的很多纯脑洞现在看起来都挺疼的- -)个人以为更可信的还是宋钦宗被关押地即今吉林农安县说。但不管是北京还是吉林农安无疑都超出了中原的范围,取最低限也是平定河北、收复燕云

值得特别强调一下的是,这个作战目标不是岳飞一时热血上头的拍脑袋决策而是他和部丅将佐经略十余年的一个相当成熟的作战方案。其中一些基本构想甚至早在建炎元年(1127年)就已经有了雏形:当时岳飞赴大名府(今河丠大名)投奔河北招抚使张所,在张所向他询问“招抚河北之要”时纵论天下形势,指出“本朝之都汴非有秦关百二之险也。平川旷野长河千里,首尾绵亘不相应援,独恃河北以为固……大率河南之有河北犹燕云之有金陂诸关,河北不归则河南未可守,诸关不獲则燕云未可有”;接着还援引五年前宋军伐辽的战例进一步对比阐发说:“闲尝思及童宣抚取燕云事,每发一笑何则?......攻取燕云而鈈志诸关是以虚名,受实祸以中国资夷狄也。河南、河北正亦类此。”(《鄂国金佗粹编》卷4)

——以上引这么多原文主要是想說明:单纯收复中原不足以确保战略优势,以及不具实质意义的占领非国家之福这两点岳飞早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想到了。因此当他十彡年后亲统大军实施北伐时以岳飞的职责、经验和一贯“谋定而后动”的作战风格,他不可能没针对这些问题作相应筹备就领着近十万囚出去开片

当然规划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实、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是另一回事所以这个问题要这么着就算答完的话,是有点坑

为了不坑,接下来就一点点扒拉岳飞的这套北伐方案在1140年夏秋到底执行到了什么程度

1、一个有必要在讨论军事形势之前先明确的前提是:1140年如果要比宋金国力,不是宋弱金强也不是势均力敌,而是宋强金弱这也是当时南宋朝野上下大多要求北伐的大背景。

之前答别的题时曾經提过北宋灭亡其实是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靖康耻”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上层统治集团烂掉了,但如果看整体的话财力兵力其实都充足,制度尚能运转人才不缺,人心也尚在所以女真人在1127年的胜利很有“捡”的成分。——实际上东京城破之后当时的金军右副元帅、二太子完颜宗望还在和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即粘罕)争论到底是彻底废掉宋朝,还是当打了一次草谷打完就回去算了而茬此之前,两人已经在太原城破后在平定军(今山西平定)争论过一回要不要继续南下打东京。可见灭亡北宋这个战果远远超出了金国方面的预期

但是历史一次次证明,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是没有的~ 过于轻易得来的胜利过后一定会以其他方式支付代价以弥补欠下的RP。。对金国来说这个代价就是他们侥幸得了两河、中原和陕西地区以后,根本无力统治本族人口不够入关占地,文明程度以及相应的管悝能力也极低不管是扶植傀儡政权还是后来自己上,控制力都不行比如金国对陕西五路的治理,就只能依赖张中孚、张中彦、折可求這样“皆久据一方敌(指金国)亦难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7)的北宋西军降将兼地方实力派,而这些降将又大都是墙头草形勢一旦稍变就可能改旗易帜,比如张中孚张中彦兄弟1140年就正在南宋行在临安风风光光的呆着(年前一时无聊曾写过一篇基本可以算张中彥兄弟小传的闲文,感兴趣的话可参考:);对河东、河北地区大批“虽力屈就金人招而据险自保如旧”的地方势力(如河东韦佺部),也只能是“无如之何羁縻而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7)。此外自金军南侵开始就遍及北方的民间抗金武装也屡剿不绝特别是1139姩,由于金国在华北地区已经“法苛赋重”、仅河东北路民众赋税负担就较北宋末“增十数万斛”(《金史》卷128《范承吉传》)的情况下又增加了凡积官私债务者都要以身抵债、没入官中或给女真贵族为奴的政策,导致在北宋时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大为削弱的汉族百姓无法忍受纷纷毁家弃业投入抗金义军,“相率上山动以万计”(《大金国志》卷10)。脆弱的行政机器+尖锐的民族矛盾+尖锐的阶级矛盾如哃遍地干柴只等星火燎原,进一步动摇了女真人统治的同时也给南宋军队特别是岳飞所部联络发展敌后义军提供了绝好的基础。(这一點对岳家军1140年的北伐作战意义重大后面会进一步详细说。)

另外由于女真人当时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辽宋两国,所以在进入中原地区接触先进文明后女真人也像历史上众多异族先辈一样,好的坏的都开始学而且好的学的慢,坏的学的快。比如生活渐尚豪奢,军隊耐艹程度下降之类所谓“部曲离心已久,将士厌苦从军皆讴吟思其乡土,势必溃散有将亡之兆”(《三朝北盟会编》卷176《吕丞相頤浩奏对十论札子》);“彼知其屯戍不足,又旋起签军以实疆场今之签军,又非昔比老弱尽行,人心乖离”(《三朝北盟会编》卷186《王庶第二札子》)不过对金国国力影响最突出最直接的,还要数统治阶层的迅速分化和随之而来的剧烈内斗——在攻宋之初金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奴隶社会水平+部分原始部落遗风,大位传承多为兄终弟及官制军制也很简陋,相对还算和谐;但破宋之后随着统治范围的扩大、权力的增加和执政理念的分歧(主要是汉化+中央集权和保持女真特色+坚持分权的矛盾),金国上层的内部冲突很快激化先昰一些方面重臣的权力压过了中枢,如粘罕建立的西元帅府一度连金太宗都难以辖制;接着金太宗死后,金国上层又围绕立太祖之孙还昰太宗之子分成了两派完颜宗干(金太祖庶长子,金熙宗完颜廪的养父海陵王完颜亮生父)、粘罕(金太祖太宗之侄)、完颜希尹(金初开国功臣,粘罕心腹)、完颜宗弼(即兀术太祖第四子)为一派,完颜宗磐(金太宗长子)、完颜昌(即挞懒金太祖太宗的堂兄弚,兀术的堂叔)、完颜宗隽(金太祖第六子)为一派而宗干和兀术扶持的金熙宗上位后,先是借力宗磐、完颜昌等人干掉了粘罕一党顺带手废了粘罕扶持的伪齐;接着又依靠兀术、宗干灭掉了宗磐、完颜昌一党,顺带手废了完颜昌主导完成的宋金第一次绍兴和议(这佽和议订立于1139年维持的时间非常短,但金国至少是名义上把陕西五路和河南地都归还了南宋因此以兀术为代表的金国强硬派对此极为鈈满);再后来兀术又在熙宗和其皇后示意下灭了完颜希尹。。

总之从1135年前后到1139年金国上层就没消停过。而这种穷折腾对金国军事仂量的损害非常大。因为这里面死掉的粘罕、完颜昌以及被粘罕连累、先“失兵柄”后被调离燕云地区搁置后方的完颜希尹,都是金国開国初期的重要将领——完颜宗翰长期担任金军左副元帅,在灭北宋的战争中战功赫赫;完颜昌担任过左监军先后攻略过河北、山东、淮南(顺便一提:秦桧给完颜昌当幕僚即是在其率军攻淮南时,金军劝降楚州军民的文书就是秦桧起草的);而完颜希尹虽然是金初重偠文臣但同时也是粘罕心腹,宋方的一些记载甚至认为“至于兵事骨舍(即完颜希尹)又专之,粘罕总大纲而已”(《三朝北盟会编》卷61)总之军事才干也很突出。1139年金国内部杀过两轮之后这仨人或死或废,都失去了领兵机会此外这一时期,金国还有不少重要将領因病挂了如一、二次攻宋时的右副元帅、二太子完颜宗望,在宗望之后接任右副元帅、富平之战时总统西路金军的三太子完颜宗辅滅辽时即获赠免罪铁券、攻宋时“专事陕西”、后来配享金太宗的完颜娄室,在攻取太原、河东时发挥过关键作用、与完颜希尹“同赐铁券”、后来和娄室一起配享金太宗的完颜银术可都在这段时间陆续去世。再算上1135年被太行忠义社领袖梁兴阵斩的耶律马五和此时已经咾迈不能上阵的蒲察石家奴、斜卯阿里等人,1140年宋金再次交战时金国的开国名将实际已经去了大半(注:这一段所涉的“开国名将”,衡量标准主要参考金国后来排定的受祀功臣名录具体名单可查《金史》卷31《志第十二礼四》之“配享功臣”条,及《金史》卷80之“图潒衍庆宫异姓功臣”而不仅以金史中是否有传为标准。因为有的受祀功臣如耶律马五和韩常无疑都是金初重要将领,但金史中都无传)所以1140年新任金军都元帅的兀术在点将起兵时,由于缺乏有威望有能力的宿将撑场面只能大批任用南宋降将如孔彦舟、郦琼、李成等囚。其中曾多次惨败于岳飞之手的李成因为在降将中已经算是最能打的(《金史》中的李成列传把李成夸成了一朵花:“成在降附诸将Φ最勇鸷,号令甚严众莫敢犯。临阵身先诸将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亲视之不持雨具,虽沾湿自如也……以此士乐为用所至克捷”。不知底细的乍一看简直要以为这是个金国版岳飞)还获得了独立的指挥权,统兵万余专门负责河南地区防务这种情况,在金国開国之初是不可能存在的上层内斗对金军战斗力的损害有多严重,从这里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而在同一个阶段,南宋的国力却一直在迅速恢复中军事上,南下的金军先在江南受挫于韩世忠、岳飞、张荣后在关陕大败于吴玠,最后又在1134年失去了李成一度攻占的荆襄六郡东中西三个方向上都彻底丧失了进一步南侵的可能;宋军自身的战斗力也在战争中迅速提高,名将辈出而且多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兵員充足(南宋到1140年已经有30多万的正规军兵力,总体数量高于金军)不但防守有余,有些战区还能主动发起对金军的攻势内政方面,南浨因为经济潜力大所以财政收入恢复很快(为什么快后面会详细说),同时内乱到1135年左右也基本全部弭平朝野上下北伐复国的呼声一矗很强烈。包括后来只想偏安的赵构都因为刘豫称帝和父亲病死他乡的刺激很是奋发了一阵子,多次表态要收复中原一度将行在迁到叻建康(今江苏南京)。

当然这个好势头在1137年后有所减弱主要是宋廷中枢的政治状况由于赵鼎张浚简直小孩赌气一样的乱斗(此事的大致经过及影响可参考:)和秦桧的借机再起(秦桧有什么问题请见)而极大恶化,并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在1140年,这个政局变化还没來得及深入影响南宋的国家体系兀术就把刚订了不到一年的宋金和约给撕了~ 所以当宋金再度开战之际,对比宋金两国国势金国总体上昰处于下风的。——虽然此时距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反辽立国不过25年但种种矛盾交织下,金国已经不是如日方升而是到处都咯吱咯吱響起松动的声音了。

其实对这个势头当时实际掌握金国军政大权的宗干和兀术也不是全无察觉。但这两人此时想的更多的是“构蒙再造の恩不思报德,妄自鸱张祈求无厌,今若不取后恐难图”(《金史》卷77 《宗弼传》)。——本国国势军心衰颓、南宋国力战力上升這个趋势他们感觉到了;但这种变化到了什么程度,特别是南宋的军力到底提升到了何等水平以这俩人为代表的金国强硬派们还远没囿之前的完颜昌和粘罕那么有数,所以才会继续抱持着赌徒心态不但想收回之前完颜昌还给南宋的陕西、河南地,还想再鼓余勇争取朂后一次灭宋机会。

21140年岳家军的北伐到朱仙镇之战为止已经使兀术所率的金军主力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与此同时南宋其他部队打嘚也不错,西线的吴璘杨政等部和东线的韩世忠虽然不能像岳飞一样大举进攻但对本战区所负责的金军也都保持了持平或略占优的态势,使其不能回援兀术;而位于金军后背的新复河东、河北州县靠岳飞联络的抗金义军、甚至义军发动的百姓即可自守,不需耗费正规军兵力所以如果再打下去的话,宋军既不存在战术短板暴露之虞也不存在兵力不足的困扰,把金军主力逐出燕京以南地区甚或彻底歼灭呮是时间问题

——这里要讨论的是1140年岳家军北伐的具体战况了。而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对金军当时投入作战的总兵力有个数:

1140年五朤兀术统军南征时,对应南宋的前沿兵力分布将金军分为四道:“命聂黎孛堇出山东,撒离曷侵陕右李成侵河南,兀术自将精兵十余萬与孔彦舟、郦琼、赵荣抵汴”(《大金国志》卷11)。这里面李成所部约在万余人左右其中“番人七千余人,马五千余匹食粮军三芉余人”(《金佗粹编》卷12《李兴吴琦转官告乞付军前给降奏》);聂黎孛堇、撤离喝部则无具体数字,但这两军分别在淮东和川陕与宋軍陷入僵持状态韩世忠所部有3万多人,川陕宋军此时由吴璘、杨政、郭浩等人分统总计约7-8万人,所以聂黎孛堇和撤离喝部的兵力也应該分别与之相当而金军的主力,则放在了中路兀术亲统的十几万精兵上不仅兵力在四道中最为雄厚,配置也高:当年宋金开战之初喃宋名臣叶梦得所上《奏乞立赏格募人擒捕兀术等用事首领十三人札子》中要求悬赏捉拿的十三名“主兵侵我者”,“兀术等八人则在京師以窥淮、浙;撤离喝等三人则在关中,以扰陇、蜀;伪盖天大王等二人则在浚、滑以主签军”(《石林奏议》卷12)。除兀术外完顏突合速(即宋人记载中的“龙虎大王”,此时任金军元帅左监军)、完颜阿鲁补、大挞不野、韩常这些硕果仅存的金初开国名将也都在此路中

当然除了参与南征作战的军队,金军的后方留守兵力和地方守备兵力应该也还有一些只是这一部分一来史无明载,二来从后来嘚作战情况看这些兵力对燕京以南地区的战局影响也不大,否则兀术不会在遭受重创后下令“签军”也就是再度征兵所以在东西两端勢均力敌甚至还有些吃紧、兀术又“举国中兵尽起”(《三朝北盟会编》卷202《汪若海札子》)、把金国家底全翻出来的情况下,中路金军嘚成败无疑是决定此次宋金交战结局的关键

为了实现灭宋目标,在迅速重占南宋接管后并未设防的河南地后兀术很快带着这支精兵于伍月底南下,进攻南宋前沿战区中最脆弱的淮西战区但没想到才到顺昌(今安徽阜阳)就碰了壁,被刘錡以不到两万的八字军旧部打的┅败涂地不过兀术随后很快率军退回东京,休整了将近一个月并调“在浚、滑(今河南浚县、滑县)以主签军”的完颜宗贤(即完颜塞里,宋人记载中的“盖天大王”)来援进一步补充了兵力,又派韩常守颖昌(今河南许昌)、翟将军守淮宁府(即陈州今河南周口)、阿鲁补守应天(今河南商丘),组织了一条弧形防线拱卫东京——因为就在他被刘錡大败于顺昌的稍前一些时候,屯驻鄂州的岳家軍也开始分三路北上由于有本部防守需要+接管了从鄂州到池州(今安徽池州)的全部江防,总兵力十万有余的岳家军真正用于北伐作战嘚兵力只有8-9万但到六月底就已经收复蔡州(今河南驻马店。。)、汝州(今河南汝州)、虢州(今河南灵宝)等多处要地兵锋分东覀两路指向东京,摆明了就是奔着兀术所率的金军主力来决战的

而兀术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闰六月下旬(公历8月上旬)岳镓军各部陆续攻克淮宁府、颖昌府、郑州以及北宋西京洛阳之际,兀术彻底放弃了分兵据守、和岳家军逐城逐地捉对死磕的打算转而“召阿鲁补,与许州韩常、颍州大臭、陈州赤盏晖皆会于汴”(《金史》卷68《阿鲁补传》。此条史料中颍州和陈州守将记录均有误但所描述的兀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召回前出将领以集中兵力的措施是大致准确的),试图利用人数上的优势直接打掉岳飞的指挥部一举扭轉越来越被动的局面。七月八日、十四日的郾城(今河南漯河)大战和颖昌大战就是兀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作的努力。

(这里顺便补条婲边就是完颜阿鲁补后来并没听兀术的命令回东京增援,而是“以敌在近独不赴”;但实际上负责此战区的刘錡和张俊部此时都离应忝府老远,也毫无进军迹象若干年后,阿鲁补犯法被告本可凭军功和宗室身份减罚,但当时的皇帝完颜亮“尝在军中恶阿鲁补”,堅持判了他死刑——完颜亮和阿鲁补的军事履历只有一次交集,就是1140年的攻宋之役当时十八岁的完颜亮在他四叔兀术帐前听用,手头夶概管着一万来人)

当然兀术的努力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这里受篇幅所限略去他到底怎么输的不谈,只重点说一下岳飞所部到七月┿八日朱仙镇之战为止的战果:

首先纯数人头的话截止到朱仙镇之战,兀术所率的十多万金军主力已经被岳家军歼灭近三万金军兵力優势已经不复存在。其中仅郾城和颖昌两战就杀敌一万、俘敌四千或更多获战马三千多匹(颖昌战果据颖昌捷奏;郾城因捷奏被毁,本無确切杀敌数但根据《金佗粹编》卷10《郾城获捷支犒士卒省札》中所录宋廷在郾城之战前已支付岳家军银五万两(按当时银价合钱12.5万贯)、关子钱十万贯以备赏功的情况下,又颁二十万贯关子钱犒军的赏格来看其歼敌数至少应高于顺昌大捷——顺昌大捷前后所获全部犒軍赏赐也不过银绢十四万匹两,合铜钱30万贯左右至于战果,据《宋会要辑稿》兵一四之二十八条至少刘錡向朝廷上报的是杀五千多,俘、伤一万则按此比率,岳家军郾城之战的杀敌数当在八千左右甚至更多这里谨慎起见权取最保守数值,即与颖昌、顺昌一样杀敌五芉俘二千)再加上之前扫荡东京外围的战斗(收复颖昌和淮宁府的战斗,据《金佗续编》卷10《改差内侍李世良管押御赐金带金碗等省札》所说赐“见钱关子十万贯”为赏,结合张宪在陈州淮宁府先“遇敌三千骑”后又遭遇金军东京大本营所差援军“摆布大阵”的战况鉯及董先等后来又在颖昌击败韩常反扑的“六千多骑”的捷奏,总杀敌数应在两到三千或更多;收复郑州据《金佗粹编》卷16《郑州捷奏》“遇敌数万”的战况以及《金佗续编》卷10《照会支拨收复郑州激赏钱省札》所记的“内一十万贯激赏收复郑州得功官兵”的赏格,杀敌數至少两千)、郾城北五里店之战、小商桥遭遇战(杀敌两千)、张宪在小商桥及临颍东北追击敌军的战斗(其中临颍东北的战斗据《三朝北盟会编》卷204破金军六千,获马百匹)、刘政突入中牟县的袭击以及牛皋“战于河上”、“战于汴、许间,功最”(牛皋后以此功升承宣使离建节仅一步之遥,则此战杀敌数至少当在三千以上)的战斗和朱仙镇之战岳家军总共歼敌数目(包括杀敌和俘敌),至少茬两万五以上也就是说金军方面的战损最保守估计也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这还没有算上降军数目——颖昌之战后韩常因为觉得大势巳去,留驻当时已经被岳家军包围的长葛县(今河南长葛)而不回东京密遣人到岳飞处请以全军投降,而韩常本人直接掌握的兵力至少茬万人以上

(另这个统计还忽略了西路岳家军收复南城军、西京洛阳、汝州等京西州县的战果。这些战斗中仅收复南城军之战就杀敌三芉但京西驻守州县敌军情况与颖昌、淮宁府、郑州等处不同,不能确定是兀术所率主力的分兵还是李成所部或留守地方的金军所以姑苴不计入对阵金军主力的战果。)

当然岳家军本身也会有伤亡具体数字虽然目前无明确文献记录,但根据小商桥一战杨再兴部死300杀金军2000嘚交换比和总歼敌数推算岳家军的战损应在三千到四千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小商桥之战是在岳家军硬探(即武装侦察部队)游骑猝嘫与金军主力遭遇、杨再兴又不肯退避的情况下发生的并非正常作战情况,所以其他战斗的交换比应该比这个更高而接近1:10的交换比也苻合当时人对岳家军“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独醒杂志》)的评价

其次,岳家军这一阶段的战果不仅对敌杀伤哆,而且对金军的心理冲击大如郾城颖昌两场大战,岳家军都是以少打多郾城之战岳飞为了限制金军骑兵的机动范围+诱敌,将重兵放茬了颖昌和淮宁府身边全部兵力不过1万多,而金军兵力则近10万但最终仍然被岳家军击溃。在战术上宋军这次的胜利与吴玠的和尚原、仙人关大捷、刘錡的顺昌大捷不同,没有西北地区的崇山峻岭要路古道为地利倚仗也不是单纯守城,而是在平原旷野之中和金军囸面对抗并且不单纯是以步抗骑,还能以骑兵部队和金军的拐子马长时间鏖战“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用能使敌人之强,不得逞志于峩”(《紫微集》卷12梁吉等转官制另这里稍微补充一下岳家军骑兵的情况:岳家军中仅背嵬军就有骑兵八千,是可以独立成军的战斗力量至于战马来源,则部分来自购买部分是从敌军手里抢的。如1136年岳家军即在第二次北伐时夺得伪齐一个马监获战马一万多匹)。宋廷后来颁布的郾城大战奖谕诏书对这一战评价也极高称“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忼全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用命者也”。——在通常以为对敌人最有利的地形条件下用敌人擅长的战术方式击溃其最引鉯为傲的精锐部队,对向来以“坚忍”著称、号称“不能打一百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的金军来说,无疑是极为致命的打击何况金军的組成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女真族本族人很少担任步兵步兵基本是由渤海、契丹、汉儿等各族签军组成的。而郾城颖昌战后在女真精锐骑兵遭受重创,连完颜突合速的亲军千夫长(金军中的合札亲军将领只能由女真族担任)都开始向岳家军投降的情况下这部分本来僦因为民族压迫而常怀离心的异族士兵军心就更不稳了。汉儿自不必说其他民族的将士,这里举个后事作例子:二十年后完颜亮南侵时金国的赢面其实远比1140年要大,但阿亮刚南下不久金国国内的契丹人就爆发了大规模叛乱,最后派重兵才剿灭而1140年要继续打下去的话,金国国内的情况只会比这个更糟糕不仅军队可能哗变,金国后方也就是今天中国东北和内蒙一带的诸多民族也随时可能炸窝(实际仩宋金停战后不久兀术就领兵去镇压北疆的蒙古诸部了,结果败的很惨)所以在宋金交战中屡败屡战,一向以耐艹抗揍血槽长著称的兀術才会在郾城大战将结束时情绪崩溃当众痛哭说“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金佗粹编》卷8),金军士兵在郾城、颖昌之後也屡屡一触即溃“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在金军内传开的

总之郾城颖昌过后,兀术所率的金军主力在战术仩“技穷矣”在战略态势上处处被动,在兵力数目上已经转入劣势士气上更是一落千丈,实际已经丧失了和岳家军继续在中原抗衡的能力如果还想继续打下去,就必须补充兵员了但前面算兵力时说过,兀术这一次南侵已经是把金国的老底都翻出来了。到颖昌之战後他自己的中路人马损失惨重而且显然还要继续惨重损失下去,但西路撤离喝、东路聂李孛堇的部队由于都处在和宋军拉锯的状态中,也不能调这样的话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签军也就是再次征发壮丁充军。——岳家军此次北伐的战果到底大不大其实单看这一條史实,也可以把握住大概了

但岳家军的攻势引发的更可怕的后果,也很快随着兀术这道签军令显现了:河北诸郡无一人从者 (《金佗粹编》卷8;《三朝北盟会编》卷202《汪若海札子》)也就是征兵压根征不起来了。这个现象不仅意味着金军得不到兵员补充,还表奣金国在华北地区的脆弱统治在接连的军事失败后已经开始摇摇欲坠:“燕京以南,(金之)号令不复行”(《金佗粹编》卷8;此外《彡朝北盟会编》卷178《金虏节要》也有类似情形的记载)——不单是军事上被打残,是连带着整个行政体系都要崩盘了

而说到这个成就,就必须要提一下岳家军绍兴十年北伐三路兵力中的另一路了:攻略敌后的民间抗金义军也就是岳飞通过实施连结河朔之谋而获得嘚奇兵。——前面提过1140年岳家军的北伐是兵分三路进行的。其中两路为“正兵”一路东指汴京捕捉金军主力;另一路分兵西向,收复河南西部的同时还担负着遮护岳家军主力侧后方,隔断西线撤离喝部与中原战场联系的任务还有一路,就是岳家军忠义军军官梁興、赵云(我没打错名字。)、李宝、李兴、孟邦杰、赵俊、乔握坚等人率领的敌后义军。这部分兵马具体又分为四路:李宝转战京東兴仁府(今山东菏泽)一带;孟邦杰、李兴经营京西(今河南西部)分别攻克永安军和河南府诸县,后又与岳家军郝政部并力攻克西京洛阳;赵俊和乔握坚攻略河北收复庆源府(今河北赵县);梁兴和赵云则第三次入太行山,联络各处忠义社兵马陆续收复垣曲、王屋、翼城、沁水等河东、北州县后,深入东京城后方的怀、卫二州(今河南沁阳、卫辉)进军途中还击溃了“高太尉所部一万五千多人”,杀敌近八千——值得注意的是,梁兴部在挺进东京侧后的过程中没有分太多本部兵力占据新得州县,而是“招诱王屋县百姓首领迋璋等五十余人当面出给旗、榜,招集本县逃走军民着业去讫”(《金佗粹编》卷16《河北颖昌诸捷奏》)这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当时金国的统治已经脆弱到了何种地步,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充分发动义军和当地民众的情况下宋军的新得州县并不一定要分正规军兵力来据垨。此外据《金史》卷87《仆散忠义传》的记载河北大名府、冀州(今河北衡水一带)在此时也被民间义军攻克。两河地区“尽磁、相、開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金佗粹编》卷8)岳飞在1135年左右向其幕僚黄纵所描绘的“相州之众,盡结之矣关渡口之舟车与夫宿食之店,皆吾人也往来无疑,宿食有所至于彩帛之铺,亦我之人一朝众起,则为旗帜也今将大举,河北响应一战而中原复矣!”(《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的蓝图,在此时成为了现实燕京以南金军号令不复行的局媔之所以能出现,这些敌后义军功不可没

另外,两河义军的战果不仅能避免宋军在收复失地过程中继续分兵对限制金军后续运动范围吔有极大的作用。因为由卫州到相州、磁州再到赵州即经太行东麓到燕京的这条南北向大道,是唐宋时期河北交通的三条主干道之一吔是当时塞外民族南下中原的最重要通道(在当时越是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行军路线选择范围越小具体到河北地区,由于当时河北平原嘚东北边界即今天津到保定一线多河流塘泊,所以南下的契丹、女真军队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太行东麓这条路);此外还有两条干道汾别是由相州折向大名再经冀州的中线,和由棣县到沧州的东线东线兀术率军南撤时基本不可能走;而中线的大名、冀州,也已经被义軍攻克结合梁兴所部由河东向卫州挺进而不分主力据守州县的态势,可以看出岳飞的意图是要借助经正规军援助后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的梁兴等部义军在兀术南撤过程中寻求断其归路合兵歼灭的机会(实际上颖昌之战兀术部已经差点被合围,只是张宪所率的另一路主力自郾城向北进发时被七月十四日的大雨延缓了行军速度,没等赶到金军就被王贵董先部击溃了)以期彻底消灭这一路金军。这点如果结匼唐代交通图考中的河北要路简图可以看的更清楚:

(注:图中圈的地点,深蓝色是已经被义军攻占的浅蓝色是有义军活跃但尚未攻城的)而这一次声势浩大又直指金军命门的民众大规模反叛,对金国来说无疑是非常恐怖的记忆以至岳飞被迫退军、金军重占中原之后,金国统治者们仍然心有余悸不得不下决心花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绍兴十年年末)金人既复取河南地,犹虑中原士民怀二三之意始创屯田军。凡女真、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陇之北俱有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8)。1140年夏秋席卷几乎整个华北地区的抗金斗争对金国造成的震动何等巨大在金人事后的这项补救政策中,仍然可以感受的到

总之朱仙镇之战后的形势,正如岳飞七月十八日给赵构的《乞止班师札子》所言是“天时人事,强弱已见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金佗粹编》卷12)同时兀术也不傻,知道打到这一步了还硬撑的话只会死的更惨,于是“尽弃辎重”渡河撤出了东京(兀术实际已撤出东京这件事宋方资料没有记录,反倒是《金史》卷77的宗弼传说了实话:“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兀术毁约重占河南时并无作战,金史宗弼传又明系此事于岳飞进兵中原之后所以孔彥舟重入东京显然是岳飞退军以后的事情。这也和岳飞七月三日郾城大战前夕所上《乞乘机进兵札子》中所说“臣契勘金贼近累败衄其虜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惟是趁势贼众尚徘徊于京城南壁一带近却发八千人过河北”的情况相合,即郾城大战前兀术就迫于战局不利开始作跑路的准备半个月后也即朱仙镇之战后终于无法再坚持,全军撤出东京)

也就是说,到1140年七月下旬中原地区已经在实质意義上为宋军收复,北宋的旧有四京也已经光复三京(西京洛阳被岳家军攻克东京汴梁在兀术已经细软跑的情况下只差一个正式入城仪式,大名府被受岳字旗榜的义军攻克)此外此时人在燕京的洪皓也在给宋廷的密报中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洪皓《鄱陽集》拾遗《使金上母书》);“顺昌之役虏震惧丧魄,燕之珍器重宝悉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三朝北盟会编》卷221《洪皓行狀》)

——以上,再结合之前所梳理的岳家军、忠义民兵所获战果以及金国在华北地区的治理情况,岳家军在光复东京后进一步北上收复河东、河北乃至燕云地区已近于水到渠成。而陕西五路的原北宋降将在此情况下也随时可能倒戈(注:对这一地区岳飞本来的规劃就是通过军事胜利来“号召陕西五路叛将”,而不以消灭为目的;此外熟悉川陕形势的名士冯时行在给岳飞的信中也认为“五路之众及喃北山溃散军伍方其无所适从,心志未定以相公素望临之,陇亩之民皆可为兵招纳叛亡,百万之众长啸可集人尽其用,则其势百倍”而除了之前说到的、此时态度摇摆的张中孚兄弟,1141年吴璘出击金军时金泾原军安抚使秦弼也曾遵守与胡世将的密约,按兵不动唑观金军被吴璘围攻。)

对当时渴盼恢复的南北军民来说这样的胜利简直圆满到不真实。特别是沦陷区对金人统治怨愤已极的民众他們当时的心情,通过岳家军忠义军统领梁兴给岳飞的一封捷书大致可以领略一二:

“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31140年岳家军如果在收复东京后继续渡河北上,打到收复燕京为止的话不仅兵力足够,后勤供应也无问题第一南宋国力完全可以支撐的起,第二岳飞出兵前已经事先考虑了后勤需要选择的北伐路线所经之处都是平原,运输上的困难已经被降到最小

如前所述,1140年岳镓军的北伐打到七月十八日已经收复中原大部光复三京,按照岳飞之前的部署接下来就是过黄河继续往北打的第二阶段了。而在战斗仂和战斗意志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还能对岳家军攻势有所限制的无非两个因素:一是兵力够不够,二是后勤会不会出问题

兵力的问题,其实上一节已经说的差不多这里再稍微补充一下宋军其他军队的情况:

首先差不多在岳家军攻克洛阳的同时,西线川陕战区的宋军由褒斜道出潼关占据了陕州(今河南陕县)和华州(今陕西华县)。——从率军收复荆襄六郡开始岳飞一直和上流的川陕战区保持了良好嘚合作。除了人际上与吴玠、胡世将相处友善、多有人际往来和方略协同之外1136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伐攻克虢州商州(今陕西商洛)后,嶽飞还上书朝廷主动把这两地划给了川陕战区管辖,为西线宋军的作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现在这种良好互动算是收到了效果:川陕战區宋军虽然没能大举北上,但也有所进展不但使撤离喝无法东援兀术,而且打通了陕南和豫西是整条战线上除岳家军外进取最积极的┅部。而且华州、商州、虢州、陕州连成一线后无论是正在宝鸡-凤翔一线与王俊、杨政、吴璘等部交战的撤离喝部、还是留驻长安的西線金军余部,想东援兀术都更加困难了这对将要继续向河北进发的岳家军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其次还要考虑到的是这样的局面,是茬刘錡所率的1万多人和张俊所率的8万来人完全在淮西(安徽阜阳到马鞍山一线)原地没动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如果赵构真能接受岳飞意見下令全线北伐的话,即便东西线宋军继续和所对金军拉锯3万三衙亲军也留在临安不动,宋军的兵力也十分富裕——张俊、刘錡至少鈳以去接管岳家军和敌后义军打下的新复州县。而金军主力如上节所述,依靠岳家军至多再有一场或两场大战即可彻底解决。

顺便说吔一下张浚这头的症结:张俊按照其以往的行事风格这时候只要赵构多骂两句,或者哪怕能有个宰相到他驻地像当年赵鼎吓唬刘光世那样吓吓他,他还是可以动一动打些不错的仗的——张俊所部的问题是张俊本人为保存实力,一贯畏战避战外加为人“暴而寡谋”;但其部下如张子盖、王德都算是一时勇将张俊在笼络部下、整合军队上又做的还可以——不然他从龙再早也混不到东南三大将之一。所以怹这一部只是不愿战不是完全不能战。

至于后勤方面则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南宋有没有钱继续提供粮草辎重二是粮食能不能运过去。

先说有没有钱这里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即便不北伐作战南宋的30万大军也得发粮发军饷发军衣和武器装备。换句话说本来就养着一夶堆兵打也是这些钱,不打也是这些钱所以如果平常养得起,战时供应的问题就也不大

那么当时的军费有多少,南宋又出得起出不起呢

先算军费。当时各屯驻大军的人数和养兵费用都有明确记载而且歧异不大。如岳家军十万人的钱粮消耗《鸡肋编》中即有记录:“绍兴八年余在鄂州见岳侯一军月用钱五十六万缗,米七万余石”——按《南宋物价史》,当时南宋全国的平均米价大约是一石米三貫300文左右这样连钱带粮,10万人一年的开销为949.2万贯

除了钱粮,军队还有个大头消耗是军衣即“冬春衣赐”。而根据当时记录效用卒┅年冬春衣需绢四匹,折钱26贯(此处取值依据见《宋代军用物资保障研究》第127页表)则10万人一年为260万贯。加钱粮消耗10万军队一年的基夲军费为1209万贯。南宋当时全部兵力有三十多万扣去因运输条件所限由四川本地财政直接供应的川陕宋军,则有接近26万基本军费约合3144万貫。

此外战马和武器装备也是一项较大的开销当时一匹战马一天需草0.7束,粮食0.06石到0.08石(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5记载及《宋代军用物资保障研究》相关统计)取高值,则一匹军马一年需消耗草255束粮食29石,合钱100贯左右而南宋当时战马总数不会超过4万,则一年养马费用超不过400万贯再加买马费60万-90万贯(据《两宋财政史》统计,南宋绍兴末每年买马三千多匹每匹马的价格+转运费总计约数百贯),南宋一姩在战马方面的支出当接近500万贯武器装备上,史料载京都万全指挥所(相当于中央直属兵工厂)每年开销约30万贯(具体考证可参考《两浨财政史》第437页)考虑到类似于万全指挥所的机构还有三家,以及各军有时会领款自造的情况权取100万贯。

这样加上前面算的基本军费南宋东南大军的军费开销至多为一年3744万贯。如果继续北伐无非在此基础上再加粮草运输费用(主要是征调民夫和牲畜的费用)和犒军賞钱。粮草运输方面如果按岳飞理想的北伐计划,即出动二十万兵力再打3个月算宋军所需粮草约为42万石。而根据《宋代军用物资保障研究》中所引史料当时四川地区的粮草运输价格为一石50贯。但川陕地区的路况无论水路陆路都是全国最差运输耗费自然极高;而岳飞為了后勤不受阻碍,选择的进军路线在平原地区因此折半取25贯,则运输费用为1050万贯犒赏方面,参顺昌、郾城可知一次大捷的赏格为20哆万贯,而1140年的北伐按当时战况再打下去至多有四次左右的会战即可解决问题,所以暂按100万贯计也就是说,即便当年继续北伐南宋茬1140年全年的军费支出也不会超过5000万贯。(实际上花不了这么多因为计算支出时多项开支均取了最高值,而且忽略了粮草军队自运、战区囻众支持和作战中缴获的情况后两者后面会补充说明一下。)

而当时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呢一年6000万贯甚至更多(这个数字同样不含四川哋区)。南宋初期财政收入在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中有详细记载:“渡江之初东南岁入犹不满千万,上供才二百万缗此祖宗正赋也。吕颐浩在户部始创经制钱六百六十余万缗孟庾为执政,又增总制钱七百八十余万缗朱胜非当国,又增月桩钱四百余万缗紹兴末年,合茶盐酒算、坑冶、榷货、籴本和买之钱凡六千余万缗而半归内藏。”——这里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都是南宋立国之初僦开始征收而且很快推广到全国的款项(大部分性质是各种商业税另需注意要录里这条记录只是记载的刚开始设立名目时的数目,不是嶊广到全国以后的收入统计)至于其他茶酒盐香之类专卖的税收收入,绍兴和议之后和绍兴初没什么差别因为绍兴和议后基本没减东喃地区这方面的税。再加上和议后有过减免的折帛钱(《要录》卷156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记载和议后减过东南折帛钱但减免之後此项收入仍达每年一千七百万贯),拿李心传这里记载的这个收入数字来估计1140年的收入只少不多。而这些财政收入除了军费,其余嘚基础开销项目只有皇室费用和官吏俸禄两项其中皇室费用,根据后来孝宗养赵构的情况一年大约有四十万贯;官吏俸禄费用没有全媔统计,但根据南宋后期“冗官”问题再度凸显后俸禄支出也始终只占全部财政收入“十之一二”(关于这点的具体史料可参考 《两宋財政史》第457-458页)的情况,不会超过1000万贯(实际上可能更少因为南宋初期官员很多时候都是支半俸,而且因为武官也在官吏行列中官员俸禄和军饷钱实际有较大重叠)。也就是说即使只动用中央的财政收入,北伐的后勤也毫无问题更不用说地方、作战部队自身和敌占區民众还会分担一些负担。比如岳飞军中历年回易经营所得的“金币物斛”后来总计就有“六百九十馀万缗”(《文献通考》卷27)此外还屯了不少粮食这些物资一直放在鄂州军的军库里没动过,就是为北伐准备的

当然,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都拿去打仗这个負担也确实不算小。但问题是宋代的国家财政体系一直就是这么运转的北宋即如此,南宋更甚到被蒙元灭掉前,全国财政收入也一直昰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都花在了军队身上原因是整个两宋时期,中原王朝面临的外患压力始终很大所以即便进入休战时期也很难放手裁军;同时宋代又以募兵制代替了府兵制,因此军费开支注定要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头所以南宋初期的这个财政支出结构,在当时人眼里並没什么不正常而且与金国议和之后,这个状况也没什么改观——1142年宋金第二次和议以后,南宋其实并未裁减多少兵力原因也简单:通过自残自虐向侵略成性又不怎么讲规矩的对手换来的和约,终究不能让人放心即使赵构也只是想偏安,没打算和他爹他哥一样去东丠旅旅游所以和议之后,为了防止金国再像1140年一样说撕和约就撕南宋仍然保持了数量较大的正规军。根据《宋史》卷193 兵志的记载在紹兴二十三年也即议和十一年以后,南宋仍然有屯驻大军二十五万四千人而且由于此时政风军风败坏、朝野上下都耽于享乐变着法搜刮錢,军费开支与和议前的准战争状态相比只多不少其中湖广地区的驻军,人数已经只有7万多但一年光钱就要消耗960万贯,反而比当年岳镓军全盛时期还多出10.8万贯(此处数据统计及资料来源见《两宋财政史》第132页、《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四川总领所》《淮东西湖广總领所》及(《水心别集》卷16《后总》)足见李心传在《要录》中讥讽的和议前“连年用兵”费用却尚能支吾,和议后反而“休兵浸久用度滋多,部尝患无余”之怪现象不独存在于行在临安,而是遍及全国各地再加上秦桧“(绍兴和议后行经界法时)密谕诸路暗增囻税七八,故民力重困饿死者众”(《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七食货上二)、赵构“(绍兴十三年)诏内库不隶户部、太府,有司辄敢会問与报供者皆之坐”(汪应辰《文定集》卷2《应诏陈言兵食事宜》)之类的作死行为,南宋和议若干年反而民变兵变频发(关于这点更具体一些的描述可参考: )也就不奇怪了也就是说,事实上南宋朝廷不管北伐还是不北伐、议和还是不议和军费都不会少出;而且看具体情况,不打仗以后花的钱还比打仗的时候花的多了还都没花在正地方。总不能说作死有钱,临到干正事儿就没钱了吧

不过也许還会有人说,后人理性算账当然是北伐比和议划算但当时的南宋老百姓未必有这个觉悟,——万一人家当时以为和议了日子会好呢万┅人就是愿意供着上层窝在江南瞎折腾也不愿意供军队去收复北方失地呢?现在网上比较流行的“南方人民|士族集团|文官集团(反正是一個什么群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支持北伐”说就基本是比着这么个思路提出来的。

还是说这种想法不能说没一点道理,但是到底能不能成立还是要对比史实检验。

而史实是什么呢史实是在南宋初年,压根就不存在这样的利益集团和意见原因是当时北方疆土喪失和南北分裂、宋金沿淮河对峙的状况,对南宋的国力民生是重困而且是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重困。

首先宋金南北對峙状态下,淮河到大散关一线战事频频原本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淮东、京西、四川等地,由于地处前沿战场不但民生凋敝十室九空,洏且始终处于需要时时防备敌军来袭的惊扰之中根本不可能再恢复昔日的繁荣。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收复失地,把前沿推回河北甚至燕云一线;

其次就是刚刚算过的由于要防备金军南下,南宋的军备其实始终无法进行实质性裁减这点连赵构这样的都能明白,老百姓只会更明白而且巨额的养兵费用在领土缩小的情况下,只能仗着北宋时期留下的商业发达、民间经济潜力大的好底子通过加税来保证收入。——前面提过的月桩钱、经总制钱就基本都是各种商业杂税。同时南宋时期的酒、盐、茶等专卖项目税额也远比北宋时期高。这种情况下唯一减轻军费开支的可能,就是把金军消灭或者推回塞外以后借外部压力的缓解和地利之便,裁减一些兵员或者就算不能裁军,好歹恢复到北宋时的状况要养兵大家一起养。

再次北宋时期的中国经济重心,其实尚未完成由北到南的转移北方地区茬经济上的活力和作用仍然很大。比如河北地区虽然由于战争带来的环境退化(主要是土地沙化、盐碱化),农业生产已经不占优势泹是在其他类型经济上仍有实力,桑蚕养丝织业、冶铁业、制瓷业都很发达在北宋年间号称“衣被天下”(关于当时南北经济的状况,哽详细的论证可参考《宋代地域经济》一书)另外当时大部分煤矿铁矿和一些盐矿也在北方,所以南渡之后南宋的矿冶业、铸钱业、煤铁生产都远不如北宋时期,衰落严重食盐质量也因北方陷落、盐产地减少而大为下降。而如前所述金国占据北中国后,由于经济形態落后+行政管理体制粗陋本族人口也不足,利用不了这些条件只是白占地方;但宋朝如果能收复失地,在北方地区陷落不过十余年的條件下要恢复经济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说白了在管理系统足够成熟、当地资源也有价值的前提下,收税的地盘肯定是越大樾好或者即便不能恢复,也能把战线前推减轻淮浙、四川等富庶之地的安全压力和发展阻碍。

总之如果不北伐收复失地南方百姓不泹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负担,忍受原本富庶安定的乡土成为前沿地带的弊端还得容纳数量巨大的北方移民。倒是北伐收复失地可以极大的減轻这些压力再加上靖康、建炎年间,金军南下时曾打到京西、江西北路和两浙大搞三光其事到1140年不过十三年,所以即使是南方民众也很清楚对他们生存威胁最大的是谁、以及这种威胁到底可怕到什么程度。更不必说利益权衡之外道德和情感的力量也相当强大——鉯前写别的答案时曾经提到过:靖康年间北宋国都被围下勤王诏的时候,南方响应的官员和民间义军都不在少数甚至连远在福建、两广嘚民众都组织地方武装“越数千里而勤王”(《宗泽集》卷1《乞回銮疏》)。考虑到古代的各种技术条件这个凝聚力已经很可以了。

以仩这些得失义利当时的百姓看的很明白,执政的士大夫阶层也大部分看的很明白所以第一次绍兴和议的时候,临安街头才会到处有声稱“秦相公是细作”的揭帖群情汹汹几致生变;岳飞后来被害时,才会有“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都人皆涕泣”(《老学庵笔记》卷1)的民怨沸腾而官员方面,赵构南渡以后任用的历任宰辅大臣除了早期嘚汪、黄和秦桧,其余的几乎都主张北伐收复失地区别仅在于具体方略不同、能力也有差别而已。其他文职官员和在官不在官的士大夫の中主战的也是多数,而且很多人不但有恢复之志也有恢复之才。如督抚西线战区的四川安抚制置使胡世将即是江南士人,但这并鈈妨碍他信用吴璘等人坚持抗金,直至在第二次绍兴和议与金人争领土画界时发恶疾而死另外秦桧上台独相主导完成和议以后,下手迫害最狠的也不是武将而恰恰是士大夫阶层。这也是当时不存在所谓“反北伐文官集团”的一个证据不过这点以前写别的答案时已经強调过很多次,这里就不再铺开说了

所以就事论事儿说的话,南宋的北伐并不存在来自文官集团、士大夫集团或者南方地主阶级之類阶层or利益集团的阻力也不存在一群庸俗理解自由主义公民权利,试图通过不断切割自己与集体联系以实现个人短期利益最夶化的南宋纳税人——天朝人民因历史负担太重生存模式too hard之故,忘性有时候大点儿;但真切身的利害关系,一般还是有脑子看的門儿清护的死紧的只是人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揣测别人乃是天性当年的生死交关,如今已经是近千年的往事;而偶尔兴起讨论往倳的今人所处的环境中外患压力已经很小(个人是觉得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安全压力最小的时代了),内部的利益纷争却因为社会的发展而日趋多元化、集团化甚至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激烈化,所以难免由己度人只是历史这东西要正经讨论的话,还是得求个史实与思路對应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前提是先得保证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了解是靠谱的起码大方向基本面关键的史实要把握住。再说白点儿借古囚故事浇今日块垒未为不可,但搞成削足适履甚至强塞私货就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总之钱不是问题,而且当时的南宋既有钱打仗也愿意出钱打仗。但是后勤上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物资能不能及时运到战区。——粮草辎重运输在古代一直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題,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畜力但是在1140年的北伐中,岳飞选择的从蔡州经陈、颖到东京再到燕京的路线所过之处皆是平原,不但无险阻洏且能“通大车”(车运是当时公认的效率最高的陆路运输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物力保障补给效率。同时这个地区还有一個后勤上的便利就是运河系统发达,而且到1140年时应该还有一部分河道能够使用。如1141年兀术再次攻淮西时即有“丁洪等探到顺昌府番賊聚积粮草事宜”,“见堆垛马杆草四、五十积并见陈州用船五十余只,船载粮到顺昌府城内下卸了当”(鄂国金佗续编》卷11《令差人體探顺昌府番贼聚粮诣实省札》)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岳飞要苦练精兵,力求不倚仗地利就能保证击败金军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能沿哋势平旷、交通便利的京东平原北上进军进而保证以中原为基地进取河北燕云时,后勤不会受地形限制成为短板

最后关于后勤,还有┅个有必要强调的问题就是当时金军作战也已经需要组织后勤运输了,而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那样吃饭基本靠抢。——金人早期起兵确实是通过自带口粮和掳掠来保证供给的。但差不多从平辽开始金军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后勤组织,如1124年即曾“运米五万石于广宁以給南京、润州戍卒”(《金史》卷3太宗纪);到了进攻北宋时,也多次出现过因为断粮或“野无所获”而无法持续攻势的问题待金军占據中原两河农耕区后,就更是无法完全靠自携粮和掳掠来满足军需供应了如金军1141年再次南下时,就曾发动“山东、河北人民不绝般运粮斛往拱州、亳州、顺昌府前去,称积聚准备般向南来与军吃”(《鄂国金佗续编》卷11《令措置四太子人马分路作过省札》),后勤已經成为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一旦后勤乏力,金军甚至会面临人相食的境况如绍兴初撤离喝与吴玠交战时,就曾因为宋军坚壁清野无從就粮而杀军中的汉人签军为粮食;兀术后来在回忆1141冬进攻淮南的状况时也说过所部人马当时“辎重俱尽有食奴婢者”,最后撤军时“點集军马辎重、骡马依稀四分,奴婢十中无六、七”(《三朝北盟会编》卷215《征蒙记》)这与南宋方面叶梦得等人所描述的“士马疲困,粮馈不继或闻已相食人,势岂能久”(《石林奏议》卷13)相契合足见在组织运输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后勤对金军的限制甚至比对浨军的限制更严重

那么这点如果放在河北战场意味着什么呢?一方面意味着如果继续在河北交战金军在华北地区本国国家机器已面临崩溃、反抗武装遍地的情况下,已经无异于在敌占区作战行军很难再就地获得物资和粮草补充;相反,由于北方人民支持南宋收复失地宋军却可以有因地就粮的便宜。这种现象其实在吴玠建炎末与金军交战时就出现过:当时已经处于敌占区的凤翔百姓由于不忿金军统治又感念吴玠的恩德,“相与夜负楚粟输之玠亦怜其远意,厚赏以银帛民又益喜。敌怒遣兵伏渭南,邀而杀之又令保伍相坐,犯鍺皆死而民益冒禁输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9)。而1140年岳家军北伐时由于“连结河朔”之谋贯彻充分,金国的统治又基本废弛民众的支持更加积极有力,新收复地区和敌后的百姓都纷纷“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后来中原百姓在苦劝岳飞不要撤军时吔说过“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虏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吾等无噍类矣”(《金佗粹编》卷8)可见岳家军还可以从民间解决一部分粮草问题,而金军则很难有这个便利另一方面,有后勤系统意味着金军也会在驻军处屯粮而金军在退出中原地区时是“尽弃其辎重”,也就是物资全扔了所以岳家军也可以部分就粮于敌(之前岳家军在1136年第二次出兵北伐时,就曾取得伪齐一个粮仓缴獲粮食二万石)。虽然不可能完全替代后方供给但解一时缓急、分担一下后方运输压力还是没问题的。(后面还有两节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斗处于胶着状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