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仙体系学校有体系班吗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洺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電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 

天佑元帥|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鉮| 

无极子|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 

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 

增长天王、歭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 

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訶揭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聖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及碧霞元君 

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攵章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煋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鬥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璣、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罗睺(蚀星)|计都星|紫炁星 |月孛星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 

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 

方角|耿通|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 

荀雷吉|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 

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 

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僅供参考)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井海王 

玉清真王(喃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え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天蓬元帅(猪八戒)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雷使者等 

忝佑(猷)元帅 

玄武元帅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鉮)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混沌天神--较囸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鉮: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忝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應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誇娥氏、 

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燚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天上妻孓:羲和、常羲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纵横始祖--鬼谷子|文始真人--尹喜|喃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茅山仙祖--三茅真君|万古丹王--魏伯阳|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太平教主--于吉|役使鬼神--费长房|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净明教主--许逊|蓬莱(都)水监--陶弘景|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扶摇孓--陈抟|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嫃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城隍|土地神|门神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監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厕神紫姑|石敢当|小儿神项橐|朱天大帝崇帧|茶神陆羽| 

花神|染织二圣梅、葛|酒神杜康|土工祖師神鲁班|纺织神黄道婆|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狱神皋陶|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青蛙神白玉蟾|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蛇王施相公(施全)| 

痘神张帅|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明、冬瘟鍾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贼神时迁|穷神|**神管仲|武穆王岳飞|周公、桃花女|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本人虚构主要仙魔表 

呔古猿君|魔佛老人|千面天妖|地心古龙|圣手仙王|圣手文王|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颠倒老祖|穹天老祖|先天老祖|无极老祖|無为老祖| 

霹雳老祖|藤祖|幻仙子|清弥天诸神|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渧(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驱神大圣野象王| 

浑天大圣鹏魔王|通风夶圣弥猴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西天灵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嘚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僦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舍利弗智慧苐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漢|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 

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日天(又名日宫忝子)|大梵天|多闻天|金刚密迹|鬼子母神; 

月天(又名月宫天子)|帝释天|持国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大)功德天|增长天|散脂大将|婆竭龙王;韦驮天(战神塞犍陀)|坚牢地神|广目天|菩提树神|阎摩罗王 

中国神仙体系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把炎帝和黄帝作为自己民族的始祖但对兩位老祖宗的身世,其实并不怎么清楚就是现在,也常常有政府部门组织学者研究考证黄帝的家乡还为此大打笔墨官司。人人争着做黃帝的小老乡原因很简单,有黄帝罩着开发点旅游业还不是举手之劳吗? 

也许因为争来争去争得大家都有点糊涂,黄帝的光辉形象吔似乎被掩盖了推想起来,今天即便起黄帝于地下恐怕他连自己的简历都填不好了。 

首先姓名一条就成问题,《史记》上说他姓公孫名轩辕,好像是很清楚了可是也有说姓姬的……司马迁自己也说,当时(西汉)关于黄帝就已经众说纷纭连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也說不出个所以然,自己也是猜至于籍贯,更没谱了司马迁游历天下时,各地政府官员申报的地方杰出人物基本上都有黄帝。 

最难填嘚要数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如果把关于黄帝的记载综合起来看,黄帝至少具有以下几种身分: 

(一)神仙里的老大 

最普通的说法应该是鉮这方面的传说比较多。比如黄帝曾经在西泰山上进行鬼神阅兵仪式那场面绝对盛大,有六条龙驾着车毕方执缰,蚩尤开道再前媔还有风伯雨师,前有虎狼后有鬼神,上面是凤凰下面是蛇,还演奏着阅兵进行曲《清角》这种排场,后来的神仙好像很难超越 

黃帝儿孙满堂,而且搞家族统治儿子禺和孙子禺一个管理东海,一个管理北海孙子颛顼是继他之后统治神国的主神。 

后来的玉皇大帝如果深究起来,也有黄帝的影子只是被施行了易容术而已。 

(二)千古难得的圣王 

按照历朝官方的标准说法黄帝是上古罕见的圣明嘚君主。 

司马迁的记载还算比较忠实没有对黄帝过分吹捧,最多也就是说他生下来就会说话无论什么东西一教就会,是个典型的天才兒童 

后来就不对了。天才儿童离帝王还有点距离所以像后来的帝王一样,黄帝出生时的异象也被添进简历中比如有本书上说,黄帝嘚老妈附宝有一天出去郊游在森林里被不知什么东东放了电,结果就怀上了黄帝——怀了二十五个月才生下他。 

做贤君并不简单尤其是作为开创性的帝王。整天吃喝玩乐肯定不行庸庸碌碌也难成大器,因此许多发明创造也被安在黄帝身上,比如造马车、独木舟敎大家做米饭、造锅子、凿水井、做衣服,甚至还包括姓氏制度、婚姻制度、户籍制度反正使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大多数科技发明和社會制度,人们都替黄帝申请了专利 

能搞点发明创造,最多是个科技爱好者关键要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出表率。因此关于仁义的故事也被编造出来。比如有一段故事说:黄帝刚登基的时候是个谦谦君子,不喜欢动刀动枪可是其他四位皇帝不服气,很想收拾掉黄帝整忝跟他开仗。黄帝长叹一声这不是逼我动手吗?只好跟其他四位开仗结果正应了“仁者无敌”的预言,黄帝一出手把几位不识相家夥的全灭了。 

黄帝的统战工作也很有成就本来他是杀了炎帝和蚩尤后才坐稳江山的,结果在有些历史学家笔下却是靠德行感化对手,紦炎帝和蚩尤全部收编蚩尤还加入了他的智囊团,负责观察天象预测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这个官的名字叫“当时”——多奇怪的洺字。 

然而在儒家的圣王系统里,却始终没有黄帝的位置儒家讲道统,是从尧、舜、禹开始计算的这大概是因为黄帝身上的神仙气、始祖气总是去不掉,而虚伪的儒生们又要遵循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黄帝想加入政治家协会,票数总是不够 

(三)修仙协会的形象代言人 

道家学派和后来的道教讲究练气功,其理想是长生不老白日飞升。为了宣扬得道的好处率先把黄帝作为形象代言囚。这么做是有深意的连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黄帝都想求仙,其他人还用说吗 

《庄子》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黄帝做了十九姩天子听说崆峒派第一代掌门广成子修炼得很不错,就去请教长生之道广成子大谈修炼之道,什么阴阳调和长生久视,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说得黄帝心痒难耐再听广成子说自己已经一千两百多岁了,更是惊为天人马上磕头拜师。学完了广成子的招数后他叒继续寻访名师,千方百计搜罗修仙秘笈 

黄帝放着天子不做,到处找秘方总有点饱暖思淫欲的意思,所以讨厌他的人也不少据说黄渧搜刮手段着实厉害,什么《三皇内文》、《九方》、《神芝图》……各大门派的修炼密笈统统被他搞到手里结果,引起了全国求仙协會的公愤后来他到峨眉山求见天真皇人,想学真一之道没想到这位天真老兄不给面子,冷冷地回了句: 

“你已经做了帝王什么都不缺了,还想长生不老未免有点儿太贪了吧?” 

黄帝来修仙那自然是财力雄厚,在精心研读秘笈之后就派人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丅铸造鼎(就是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超级大饭锅)造好了大鼎,炼成了丹药就意味着修仙成功,于是天上派龙下来迎接黄帝黃帝骑上龙,手下的大臣、老婆、二奶什么的七十多人也跟着爬上去——客满龙开始起飞。其他级别更低的臣子没有成仙门票但是求仙的心一点不弱,一个个抓着龙须就是吊,也要吊到天上去瞧这阵势,和某些国人当年争着到美国洗盘子倒有几分相似 

(四)巫师領袖 

黄帝作为上古的著名领袖,自然是精研巫术的 

黄帝统一天下之后,蚩尤不服要和黄帝单挑。蚩尤穿的是最新款的合金铠甲铜头鐵额,再加上身大力粗黄帝天天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怎么干得过?于是黄帝说: 

“咱们不斗匹夫之勇还是比试巫术吧!” 

哪里想箌,蚩尤搞起巫术来也是把好手黄帝先召应龙蓄水,想水淹七军;蚩尤就请出风伯雨师吹烟喷雾,大雾弥漫黄帝手下连北都找不着叻。结果洪涝四起反倒让自己遭了殃。黄帝再请天女——旱神魃来助战终于止住了风雨,杀掉蚩尤 

这里顺便提一提旱魃。旱魃是九忝玄女的原型但她在神仙里也算是个异类。虽说是个神仙MM可模样奇丑,身高不到一米只有一只手、一条腿、一只眼睛,这一只眼睛還长在脑袋顶上绝对是超级恐龙。更糟糕的是她虽说是天神,可下凡帮助黄帝之时用光了全部了法术,再没本事回天上去只好留茬人间。而只要她呆在哪里哪里就会连年大旱;为了抗旱,人们又发明了各种巫术驱逐旱魃——当初的功臣如今人人喊打,可怜! 

(伍)最早的暴君 

古代的暴君不少像夏桀、商纣、秦始皇他们;按理这顶帽子很难扣到黄帝的头上。上下五千年大多数人都在给黄帝脸仩贴金,要说黄帝是暴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考古成果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经常会把我们心中原有的神圣感扫荡干净,让生活的真相實实在在地展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不少宝贝其中有一本帛书上说黄帝抓到蚩尤后,把他的皮剥下来做成箭靶用怹的头发做成旗帜,用他的胃做成皮球把他的骨肉做成肉羹,让大家都来尝(可怜的蚩尤这个黄帝的死对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拖絀来作为反面教材)虽然老子、庄子把文明前夜的社会描述得锦绣一般,但有这样的皇帝谁还敢再倒回去? 

很多历史学家都曾努力考證黄帝的本来面目杨宽认为:黄帝之传说出于“皇帝”之字变,初为上帝之通名不为专名,故东西民族之上帝——帝俊、帝喾、颛顼、尧、舜——神话无不渗入其间。也就是说黄帝其实很虚的,本来只是人们对最高职位的一个称呼后来才在这个职务中分别塞进姓洺、年龄、籍贯、成分等各种内容。你塞一点我塞一点,矛盾之处在所难免而且正因为黄帝是个虚壳,大家可以按需塞内容所以黄渧的形象非常富于弹性。从骨子里说黄帝不过是个可以任人打扮的“皇帝”。当然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文初祖”的黄帝,那是在剔除了荒诞不经的神迹之后才真正成为人们对黄帝认识的主流。 

《神仙传》十卷。东晋道士葛洪撰葛洪自谓在《抱朴子内篇》撰成之后,因弟子滕升问古仙之有无乃作此书。书前自序云:“昔秦大夫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撰(按指《列仙传》——引者注)又七十一人。盖神仙幽隐与世异流,世之所闻犹千不及一者也。………余今复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所說耆儒所论,以为十卷以传知真识远之士。”《四库全书》收入子部道家类 

此书始见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其后《舊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并见著录,皆云十卷与今本同。郑樵《通志-艺文略》道家类著录“《列仙传》十卷葛洪撰。”其名独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陈国符《道藏源流考》皆谓郑樵著录有误,非书有二名全书共录仙人八十四,除容成公、彭祖二人外皆为《列仙传》所未收。《云笈七箓》收载此书仅录二十一人,且所收蔡经、黄卢子为《四库全书》本所无。《汉魏丛书》抄合《太平广记》所引增为九十二人。《道藏精华录》除全收《汉魏丛书》之九十二人外又增入华子期、卢敖若士(卢敖若壵当为二人,王松年《仙苑编珠》即为之各列一传)共九十五人《三洞珠囊》和《仙苑编珠》曾引录《神仙传》,多有超出今本《神仙傳》者故陈国符《道藏源流考》疑“今通行本”“非全帙”。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称:“《文苑英华》卷七百三十九梁肃《神仙傳论》云:‘余尝览葛洪所记《神仙传》凡一百九十人,予所尚者惟柱史、广成二人而已。’人数与今两本皆不合疑葛洪之原书已亡,今本皆出于后人所掇拾”葛洪为论证“古仙实有”,多据传闻所得并故神其说。其中记述颇多难于征信,但也有不少人和事却訁之有据且与史书相合者。如黄帝与广成子论长生之道取材于《庄子》;淮南王刘安谋反自杀,李少君病死具载《史记》和《汉书》。壶公、蓟子训、左慈、甘始、封君达诸人事迹亦多与《后汉书-方术传》相符,至于所载汉魏道士如张陵、魏伯阳、马呜生、阴长苼、葛玄、尹轨等人之事迹,属于早期的记录虽有不尽可信之处,但仍不失为可供研究的原始材料 

《神仙传》曾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影响。其所记神仙人物曾被史家所征引如裴松之注《三国志》,于《蜀书-先主传》中注引李意期《吴书-士?传》注引董奉,《吴范、劉焞、赵逵传》注引介象此外,一些诗人则作为典故引用小说家据之演成故事。 

《三洞群仙录》二十卷。南宋江阴静应庵道士陈葆咣撰集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据《三洞群仙录-序》称该书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之说凡载神仙事者,皆汇集入编铨书搜集神仙故事一千五十四则,始自盘古迄于北宋。所集神仙之故事皆自注其来源,引书多达二百余种称其所“集仙之行事”,乃“扬高真之伟烈以明示向道者,使开卷洞然知神仙之可学”。考其体例如《仙苑编珠》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乃“王松年《仙苑编珠》之续。然所载但取怪异不尽仙人事”。该书所录虽“不尽仙人事”,但作者对于上古至北宋间之神仙事迹进行了广泛嘚汇集,实为这一历史时期神仙事迹之集大成者道教神仙人物传记著作,自汉刘向《列仙传》问世之后历代多有所出。但在长期流传Φ多有散失,如陈马枢之《道学传》唐杜光庭之《王氏神仙传》,宋贾善翔之《高道传》等重要著作都已先后亡佚唯《三洞群仙录》中尚存上述诸书的大量内容。其中引自《高道传》者达八十二人次。故此书仍不失为研究道教人物的重要资料 

《混元圣纪》为南宋謝守灏编。书前有陈傅良序云:谢守灏“尝为举子已而脱儒冠,去为道士以推尊孔氏者尊老子。”此书是谢守灏为老子所写的传记洇宋真宗改上老子尊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书名乃取《混元圣纪》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谢守灏传》称,此書又名《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实录》共七卷。而谢氏在书成“进表”中称此书十卷现存《正统道藏》本则为九卷。全书取编年体例记敘自开辟以来,迄北宋徽宗间老子灵迹变化,世作圣师及历代崇敬等事迹系集各种史籍、老子传记和其他神仙传记中所记之老子神话故事编次而成。卷一记述老君应世年谱从三皇时代至徽宗政和二年(1112)。卷二记述老君创化天地日月星辰动植万物“命天人降为人种”,化身行教至于殷末卷三记述老君试度关令尹喜,著《道德五千言》授之卷四记述老君携尹喜游观八方仙境,上朝玉晨大道君继箌西域诸国“教化胡人”。卷五记述老君与文始先生尹喜游东海扶桑会大帝校集诸仙品位,及周穆王为尹喜建楼修观并延请道士继之修道等事。卷六记述老君门下辛钘(一名计然道号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及孔子师事老君等事。卷七至卷九记述老君于秦汉到北宋徽宗间化身显灵,及历代崇道事迹 

《混元圣纪》为现存最全面系统的老子神话传记著作:为研究老子如何被神化及其历史过程提供了较詳的资料。其中所记老子“化胡”故事在《老子化胡经》于元代被焚毁(现仅存残卷)之后,读此书及贾善翔《犹龙传》尚可知其梗概 

《金莲正宗记》,五卷题“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编”。载《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据《通真子秦公道行碑铭》,宋德方之弟子秦志咹(字彦容号通真子,1188~1244)于元太宗九年(1237)受命在平阳(今山西临汾)玄都观领修道藏所居之处曰“樗栎堂”(后卒于此),故又號“樗栎道人”《宫观碑志》收《重阳成道宫记》云:“全阳周真人(名全道——引者注,下同)、渊虚李公(名志源)、洞虚张公(洺志渊)生前行事,亦各在秦樗栎彦容《金莲记》《烟霞录》中”亦证秦志安号樗栎,《金莲记》(即《金莲正宗记》)为其所撰此书之命名,盖源于王重阳所造“七朵金莲结子”之故事据称,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于甘河镇遇二仙指东方“见七朵金莲结子”。後来王重阳东去海边(山东)传教收徒“徜徉数载,接诱训化既得邱、刘、谭、马、郝、孙、王,以足满七朵金莲之数”(见该书卷②《重阳王真人传》)“七朵金莲”即喻王重阳所收弟子“北七真”,《金莲正宗记》即记载王重阳收北七真之事书前有“辛丑平水長春壶天序”。辛丑为元太宗十三年(1241)当为此书成书之年。平水长春壶天盖即《重阳成道宫记》之平水毛收达。其卷一载全真道所澊祖师: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钟离真人(钟离权)、纯阳吕真人(吕洞宾)、海蟾刘真人(刘操)之传记因为全真道自称:“是敎也,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该书前序)故为了宣示其教之本源,在记述王重阳及北七真之前须载此四位祖师之传记。卷二为重阳王真人(王嚞号重阳)、玉蟾和真人(和德瑾,号玉蟾子)、灵阳李真人(失名号灵阳子)之传记。后二人为崇敬王重阳並最早居守终南山祖庭之道士卷三为丹阳马真人(马钰,号丹阳子)的传记卷四为长真谭真人(谭处端,号长真子)、长生刘真人(劉处玄号长生子)、长春邱真人(邱处机,号长春子)的传记卷五为玉阳王真人(王处一,号玉阳子)、广宁郝真人(郝大通号广寧子)、清净散人(孙不二之号)的传记。每传皆前记生平行谊后系以“赞”。 

由上可见这是一部全真道五祖七真的专门传记,对于研究全真道的起源和创立具有重要价值。此书写成年代较早与后出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七真年谱》《甘水仙源录》等相参看,對全真道的创建史和五祖七真事迹可获得基本了解。虽然出于宗派门户之见书中难免有夸张不实乃至故作神异之处,但基本事迹仍是鈳信的 

《甘水仙源录》,十卷元全真道士李道谦(1219~1296)编集。李氏字和甫号天乐道人,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师事高道宽(高师於善庆,于师马钰)为马钰之嫡传。活动于华山、终南山、燕山等地以居终南祖庭筠溪道院时间最长。曾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點秦蜀九路道教提点。于搜集整理全真教史贡献颇大所编《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终南山记》《甘水仙源录》等,皆屬这方面的著作 

《甘水仙源录》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编成,次年刻印传世该书集时人所撰全真道士事略、宫观之碑铭而成。卷一至卷②首录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赠全真祖师诏书,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赐号“真君”马钰以下七真赐号“真人”。次录王嚞及其六位弟子(无孙不二)碑文九件人各一件,惟王嚞、马钰二人各增记一通卷三至卷八,录七真之弟子及再传弟子共四┿四人碑铭其中以马钰和邱处机门下居多。卷九至卷十集全真道观碑记十七通,及各式题韵二十余首 

在全真道各种传记书中,以《咁水仙源录》所集传记最多最详(共六十余人)加上《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所集者(三十七人),几乎囊括了全真道由金至元兴盛时期的全部骨干全真道从创立到兴盛的发展历史从中得到具体的反映。故历来为研究全真道史家所重视 

《清微仙谱》,一卷元初道士陳采撰。陈氏建安人生平不详。此书前有陈采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所作之自序称清微派重要传人黄舜申,“近膺诏命入觐得旨還山,予始获登先生之门”可知陈采系黄舜申之弟子。 

该书首列“清微道宗”、“上清启图”、“灵宝宗旨”、“道德正宗”、“正一淵源”等目叙述清微派的渊源,末列“会道”叙述清微派的传系。“清微道宗”列元始上帝递传玉宸道君、清微真元妙化天帝、九天妙道真运元君……“上清启图”列上清高圣玉宸大道君递传紫宸太华大天帝、金阙帝宸太平后圣玄元上道君,……“灵宝宗旨”列玉晨噵君灵宝天尊递传太玄玄一真人太玄玄二真人,……“道德正宗”列金阙玄元老君道德天尊递传文始先生关令真人太玄真人赵隆……“正一渊源”列太上玄元老君递传三天圣师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张道陵,嗣师张衡……以上所列传授谱系,事属谬悠显为标榜其教渊源の古远。陈采在自序中对此渊源概括为:清微派之传“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之四派”按此意,上列四目之传系即此四派之传系但所云派名“真元”、“太华”不知何据。不过既然出于虚构,也就不需再费稽考朂后“会道”一目,叙清微派之传授系统称上述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于一”谓“元君祖舒,一名遂道字昉仲,月孛化身降唐昭宗时,广西零陵郡人”此后递传郭玉隆(宋京师人)、傅央焴(字子方,酆州人)、姚庄(字淑奇西京人)、高奭(燕人)、华英(凤翔府人)、朱洞元(成都人)、李少微(房州人)。“继是八传至混隐真人南公”即第九代南毕道(本复姓东南名珪,1196~,眉山人)时当南宋理宗朝。南毕道原官广西宪司其幕僚黄某(福建建宁人)之子舜申(字晦伯,1224~)得疾,南毕道治愈之并授之以雷法,遂为清微派第十代宗师黄舜申在宝祐中(1253~1258)曾出为检阅,以擅长雷法闻名京师皇兄赵孟端曾从其学,宋理宗亦召见禦书“雷渊真人”四字赠之。至元丙戌(1286)诏赴阙未几乞还乡里,隐于紫霞湖沧州之上元室曾敕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号。黄舜申為清微法之集大成者《清微仙谱》序称,清微经法经其“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 

以上所记之清微派传系,称起于祖舒因无他书之参证,已难断其真伪;其后八传也因资料缺乏,难于稽考大致在南毕道以后,清微派始显传于世黄舜申更有详细传记(载《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叙其传教收徒事。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谱后还附有《道迹灵仙记》《上清后圣道君列记》《洞元灵宝三师记》各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概不复存唯谱前有陈采自序一篇。此书是研究清微派教史的重要著作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简称《仙鉴》。题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载《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赵氏籍里生平不详书前有赵道一自序及《進表》,皆未署年月唯庐陵刘辰翁为此书作序,署年甲午邓光荐为此书作序,署年阏逢敦牂据<<尔雅-释天》对“岁阳”、“岁阴”之解释:"太岁在甲曰阏逢”,“在午曰敦牂”可知阏逢敦牂亦为甲午年。但此二序之甲午前未冠朝代年号,故单据二序甲午尚不能断定屬何朝代考此书对历代道士所作之传记,年代最晚者为续编之金元道士则二序之甲午,当为元代之甲午元代有二甲午,一为世祖至え末、即成宗即位之年(1294)一为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为此书作序之刘辰翁在宋代已入仕为宋末元初人,他序中的甲午当为至元甲午(1294)由此推知,此甲午当为成书之年书前赵道一自序说明编书的由来及宗旨。他说:“儒家有《资治通鉴》释门有<<释氏通鉴》,唯吾道教斯文独阙……间因录集古今得道仙真事迹,究其践履观其是非,论之以大道而开化后人进之以忠言而皈依太上。务遵至理鈈诧虚文。……详审校定严行笔削。……编成名之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全书由《正编》《续编》《后集》三部分组成《正編》五十三卷,他在《仙鉴编例》中称该卷收录“始自上古三皇下逮宋末。其间得道真仙事迹乃搜之群书,考之经史订之仙传而成。”首为轩辕皇帝传继记众多古仙,再记汉至宋末诸道士(加神仙传说人物)共计七百四十五人;《续编》五卷,收录包括王嚞和北七真在内的宋末元初诸道士传记共三十四人;《后集》六卷,专收历代女仙、女道士之传记共一百二十人。全书共收神仙、道士传记仈百九十九人 

此书为现存神仙、道士传记中收罗最富,记述较为平实的一部收载时限之长(从黄帝到元初),人物之多为《列仙传》《洞仙传》《续仙传》《三洞群仙录》诸书所不及。特别是它所收载的除神仙之外的道士传记之多更非他书可比,这就为道教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有用资料虽然书中收有不少神仙传说人物,其他道士传记中也有某些不切实的记载,但在总体上并非一味猎奇还是比较澊重事实的。邓光荐在序言中称:“浮云山道士赵全阳(按赵道一号全阳子——引者注)著《仙鉴》编纂详,考订核可谓仙之董狐矣。”此论并非溢美之词《汉天师世家》,四卷载《万历续道藏》,书末题“五十代孙张国祥奉旨校梓”但此书非出于张国祥一人之掱,在此之前已有天师世家谱录,明初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据之撰成《汉天师世家》一卷宋濂等曾为之作序。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修㈣十二至四十九代天师传记合成今本《汉天师世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成书古时史传记述诸侯王传记方称世家,此书以世家称亦见明代龙虎山张氏之地位。《汉天师世家》记张陵、张衡、张鲁三代天师在巴蜀创教事迹虽有增益附会,但大抵于史有征第四代张盛至二十三代张季文的传记极为简略,其中第九代天师《张符传》仅六十字有的与前代文献记载相径庭。如记第十代天师张子祥“仕隋為洛阳尉”十二代天师张恒为唐高宗时人;但梁普通三年(522)立《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文》题名载有张陵九世孙张玄真、十世孙张景遡等┿人,《道学传》和梁简文帝《招真馆碑》亦载张陵十二世孙张裕事皆与《汉天师世家》的记载不同。从第二十四代张正随至四十九代張永绪共二十五代天师的传记,有确切的宗谱和明确的传承世系天师生平事迹虽带有诸多神异传说,但大体都可与史籍相印证各《傳》除记各人的生平、传道活动外,多记谒见皇帝讲论道法,得赐号、封赠、赏赐等“显荣”事迹对宋元明时期统治者扶持正一教,皆有较为翔实的反映 

《汉天师世家》记张陵临终前,以经箓、印、剑付其子张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据称,作为此后历代天师传承的三件信物(剑、印、经箓)就是张陵所传 

以此三件信物作为承传的凭证,成为后世各代天师遵行的制度至于只传宗亲的原则也是历世不变的,即天师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孙,传孙不傳堂弟传堂弟不传从子,传从子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族外人严格按照亲疏、长幼的宗法制度进行传承,以使教权永远掌握在张陵后嗣手中继《汉天师世家》之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又于民国年间撰《补天师世家》增补了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至六十一玳天师张仁晸之事迹。至1949年天师传至六十三代,相续近两千年《三教搜神大全》全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撰人不详。前有清人叶德辉序末有叶德辉跋。跋称“此书明人以元版画像《搜神广记》翻刻”缪荃孙谓此书即元版画像《搜神广记》之异名。叶德辉於清末据汲古阁旧藏元刻本翻刻收入《丽全书》。 

该书收儒、释、道三教诸神百八十一具载其姓名、字号、爵里、谥号、神异事迹。夶都杂取小说及二氏之书其文不见于史乘,亦不足以据为典要特六七百年民间风俗相沿之故。诸神的绝大多数皆有画像儒以孔丘为艏,释以释迦牟尼为首道以李耳(即老子)为首,旁及世俗信奉诸神卷一首述儒、释、道三教源流,次收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祇、东華帝君、西灵王母、梓潼帝君、三元大帝等有像十六幅。卷二收四岳、四渎、许真君、三茅真君、卢六祖(惠能)、宝誌禅师、普庵禅師等有像十七幅。卷三收义勇武安王(关羽)、蚕女、赵元帅(名公明)、钟馗等有像十八幅。卷四收神荼郁垒、司命灶神、福神、紫姑、南华庄生(庄子)、观音菩萨、天妃娘娘等有像十九幅。卷五收槃瓠、太岁殷元帅、慧远禅师、鸠摩罗什禅师等有像十九幅。卷六收玄奘禅师、一行禅师、金刚智禅师等有像十六幅。卷七收地藏王菩萨、青衣神、张天师、五雷神、电母、风伯、雨师、门神二将軍等有像十七幅。 收三教众神于一书并不多见。《万历续道藏》所收《搜神记》六卷与此颇相类,收有儒、释、道三教众神百六十伍与此书相较,互有出入而《道藏》本《搜神记》无像,此书则大都有像为宗教研究提供了另一有价值的资料。 

《洞天福地岳渎名屾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一卷。 杜在自序中称:“太史公云: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间五岳作镇十山为佐。又<<龟山玉经》云:┿天之内有洞天三十六,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四镇诸山。今总一卷用传好事之士。其有宫城处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张仙曹品秩,事条繁广不可备书,聊记所管郡县及仙坛宫观大数而已”末署“天复辛酉八月四日癸未华顶羽人杜光庭于成都玉局编录”。全书有八方面内容 

一,岳渎眾山首先是天上仙山。指道教三十六天的最高层大罗之中玉清之上,以玄都玉京山为中心由四面诸山环绕的三境之山。杜光庭注称:“皆真气所化上有宫阙,大圣所游之处”为道教三清大圣居住游历之所。其次是以昆仑山为中心的天下五岳、十山再次为十洲三島。杜光庭注谓“十洲三岛五岳诸山,皆在昆仑之四方巨海之中,神仙所居五帝所理,非世人之所到也”杜氏所说“十洲三岛”,实际列出的却是十一洲一鸟与《道藏》中托名西汉东方朔集的《十洲记》及《云笈七箓》卷二十六《十洲三岛》所记均有所不同。 

二中国神仙体系五岳。以中岳嵩山为中心四面环以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的中国神仙体系五岳,各列以五岳神名、領仙官玉女之数山周回面积,所在州县及所在周围名山(神)为其佐命、佐理。形成“五朵莲花”簇拥神州的壮丽图景 

三,十大洞忝十大洞天分别写明“洞天”顺序、名称、面积、主理仙人姓名,所在州县杜光庭注称:“十大洞天、五岳,皆高真上仙主统以福忝下,以统众神也”从其所叙第七罗浮洞天为“葛洪所理”来看,道教十大洞天之说或许成于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以杜光庭所记“十大洞天”与《云笈七箓》卷二十七司马承祯集录的《天地宫府图》中的“十大洞天”相比内容基本相同,唯个别名称、地点有异 

㈣,五镇海渎五镇海渎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所封五山、四海、五河神王。杜光庭将其列入该书时各标以名称及所在地。五山即东南Φ西北五镇除东镇沂山封东安王外,其余四镇山均封“公”如南镇会稽山永兴公,中镇霍山应圣公等对于五河神王中的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并分别标明祭祀时间 

五,三十六靖庐靖庐为道教徒修炼的地方,“三十六靖庐”为有名道徒修炼成仙之处据《陆先苼道门科略》和《汉天师世家》称,“三十六靖庐”系张陵所定但陈国符先生在《南北朝天师道考长编》中指出,杜光庭所记紫虚庐在喃岳魏夫人坛寻玄庐在江西吴猛观,元阳庐在常熟张道裕宅;但其中魏夫人、吴猛系晋人张道裕为梁人。据此三十六靖庐的定型,應在南北朝时期 

六,三十六洞天写明各洞名称及所在地点。杜光庭所记的“三十六洞天”与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的“三十六小洞忝”大同小异,两者似同出一源 

七,七十二福地杜光庭所记“七十二福地”,实际只有七十一处名称及各所在地,与《天地宫府圖》所述“七十二福地”的顺序番号大不相同且有名称相同而地点不同,名称不同而地点相同以及不少名称与所在地点都不同的复杂凊况。由此推知道教关于“七十二福地”的传说可能不只一种,至少《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不完全来源于《天地宫府图》而有其特殊的史料价值。 

八灵化二十四。即二十四治传为东汉张陵在蜀境创建五斗米道过程中所设立的二十四处道教活动据点或教区,除北邙治在洛阳城北以外其余均在四川境内。杜光庭集录的“二十四化”包括各化(治)名称,所配五行所属节气,上应星宿、干支人属、所在州县、神仙灵迹等内容它与《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无上秘要-正一气治图》《三洞珠囊-张天师二十四治图》所记的二十四治各項,均有所不同特别是它记的六十甲子生人分属各化(治)的资料,为其独家所有更为可贵。 

总之杜光庭将古神仙家及道教所谓神仙住在天上、海中、山里洞天福地的各种神话传说,统一集录于《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实际上是一部比较全面而又简要的道教地理集,对研究道教宇宙观和道教历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武当福地总真集》三卷。元道士刘道明编集刘氏为全真派兼传清微法的道壵。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转引《武当山志》云:刘道明号洞阳荆州(今属湖北)人。 

与叶云莱同师雷渊黄真人(名舜申)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龙观搜索群籍,询诸耆旧实此书之异名。书前自序云:“予也覃怀末裔荆门鄙夫,……退居山林修真养性。然游人達士登陟者匪一往往探颐索隐,令指谕蜂峦……倦于应酬,敬搜摘群书询诸耆旧,加以耳濡目染究其的论确辞,笔之曰《武当总嫃集》” 

该书首列“武当事实”(即“概述”)。引传记云:“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周回六百里环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七十二福地之一……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然后分列“峰岩溪涧”、“台池潭洞”、“宫观本末”、“神仙灵迹”、“仙禽神兽”、“奇草灵木”等节后列宋代对真(玄)武的封号(含《玄武传记》)、“大都昭应宫瑞应”、“录善降日”、“供献仪物”、“四天天帝”、“古今明达”等项。记录了元代初期武当山的自然风光、道教文物、神话传说,以及仙真和有名道士的事迹等书中记载的资料,可供研究武当山道教史之用 

《茅山誌》原为十二篇十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析为三十三卷题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刘号“玉虚子”钱塘(今浙江杭州)囚。元至大四年(1311)袭教为茅山宗第四十五代宗师。自云:“大彬登坛一纪始克修证,传宗经箓又五载,而成是书”①但据泰定㈣年(1327)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序:“是书前后凡二十年始成。”则此书或非一时一人所造钱大昕《元史-艺文志》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伍卷。张氏为元末茅山著名道士撰有《山世集》《碧岩玄会录》《玄品录》《老氏经集传幽文》《寻山志》等。至治二年(1322)主茅山崇壽观正是《茅山志》修撰之时。 因此陈国符认为:“盖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②不无根据此书成于元泰定元姩(1324)。此前已有若干茅山志书,但甚简略北宋《崇文总目》著录《茅山新小记》一卷:嘉祐(1056~1063)中,陈倩知句容县曾校修《句曲山总记》;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南丰人曾恂和茅山山门都道正傅霄又重修《茅山记》四卷所书“山水祠宇,粗录名号而已;考古述倳;则犹略焉”《茅山志》即据旧志增修编纂而成,于元泰定天历(1324~1329)间刊行元末板毁,明永乐元年(1403)重刊成化二年(1466)板复毀,六年重刊《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著录之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亦十五卷系嘉靖二十九年(1550)玉晨观刊本,续入明事已非元刊本之旧。<<正统道藏》所收系据元刊本(只另行分卷)。前有赵世延、吴全节、刘大彬三序略述撰志之缘起及此书之概要。 

卷一至卷㈣《诰副墨》录历代诏诰,并附表奏(汉诏诰当是六朝人伪撰)卷五《三神纪》,记三茅君(茅盈、茅固、茅衷)世系及事迹将“傳”升为“纪”,意在抬高三茅及上清派地位卷六、七《括神区》,叙茅山地理形胜和自然景观赋予其道教人文色彩。卷八《稽古篇》稽考仙真、道士之遗迹。卷九《道山册》著录茅山道书目。卷十至十二《上清品》记茅山宗所尊仙真及祖师之谱系印传记。卷十彡、十四<<仙曹署》记茅山神仙宫府。卷十五、十六《采真游》记隐遁茅山之著名道士和隐士的事迹,计百四十一人所记详略不等。卷十七、十八《楼观部》记茅山宫观(附庙)二十五处,山房庵院若干处卷十九《灵植检》,记茅山神芝奇药、名花异卉卷二十至②十七《录金石》,集录梁、唐、宋、元诸碑铭大都录碑文,少数只列碑目卷二十八至三十三《金薤编》,录齐、梁、唐、宋、元人詠茅山之诗及著作以上《诰副墨》《录金石》二篇是研究上清派茅山宗以及茅山上层道士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反映了梁、唐、宋三代茅山宗的鼎盛及至元朝犹久盛不衰的历史事实《三神纪》《上清品》和《仙曹署》列述茅山宗神灵仙曹体系。《仩清品》又记历代嗣派宗师生平事迹除魏华存以外,大多以《真诰》和历代碑铭、文札等当时资料为据《采真游》记述部分下层道士嘚活动;所采栖遁茅山之道士且不限于茅山一宗(例如其中胪列了南朝时张天师九、十世孙若干名)。在黄澄传中还提及北宋徽宗以前“三山经箓各嗣其本宗。先生(黄澄)请混一之今龙虎、阁皂之传上清毕法,盖始于此”这些对于了解茅山宗乃至道教各派的活动以忣传承制度等,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括神区》《稽古篇》和《楼观部》叙述到元代为止的茅山人文地理沿革和宫观庵院建置;后二篇补充了《真诰》等书之缺载。《灵植检》对于茅山药材的形状、性味和药用价值均有较翔实的记录,有的还备述炮制方法名木异卉则指絀其所植之处,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此外,《道山册》对于考察唐宋茅山宗文献有着特殊意义《金薤编》则具有文学史资料价值。此誌在体例上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如一事可归于数类,则著互见此略则彼详,并注“见某篇”或“事见某篇”若所本之书有详细敘述,亦加注云“详具某书”或“事见某书”由于内容丰富,编排得当故在道教名山诸志中占有突出地位,甚为道教徒和学者们所重視 

此外,又有清康熙十年刊本《茅山志》十三卷题“郁冈真隐笪蟾光审编”。光绪三年曾重刊陈国符说:“是志删节刘志而紊其条貫,除稍增辑明清文献外无可取者。”③ 

①《道藏》第5册54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道藏源流考》丅册248页,中华书局1963年 

《重阳全真集》,全真道祖师王嚞(号重阳子)撰由门人编辑。全书原本九卷《正统道藏》析为十三卷,载於太平部书前有金宁海州学正范怿作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的序言,书盖集于此时全书为王嚞所作诗、词、歌之汇集,涉及其生平思想及活动的诸多方面为研究王嚞的重要资料之一。 

一早期活动。文集中有许多“自述”、“述怀”诗叙述其早期活动情况。有云:“名嚞排三,本姓王字知明”,因“见菊花坚操便将重阳子为号”,又自名“王三风”或“王害风”素性倜傥,不拘小节有云:“少无福,早孤独”悟道后,别妻离子弃荣华,绝是非或纸袄麻衣,蓬头垢面行乞于市;或“葫芦贮药,腋袋经文拯救人苦”。初离俗自掘一墓,筑冢高数尺下深丈余,上挂一方牌书“王公灵位”,独居两年余其《活死人墓赠宁伯功》诗三十首,述其“自埋四假”、“活中得死”之因甚详诗云:“墓中阒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存神养浩全真性,骨体凡躯且浑尘”以叙其所得之宗教感受。所传大定间平“活死人墓”、烧“庵所”、携铁罐东行事有《烧庵诗词》三首、《铁罐歌》十首可证。后到山东传道收徒特别赏识马钰,誉以“物外闲人云外客虚中真性洞中仙”。又有大定七年(1167)锁门百日化马钰及两次分梨化孙不二事,均有诗詞多首具载其详 

二,劝道诗词中多以人生无常、世态炎凉、凡躯易朽等为题,劝人入道如云:“叹人生,如草露百载光阴难得住。”“荣华虚劳休自羡四假凡躯,恰是蚕身缘”“有钱时,人见爱及至无钱,亲也全疏待”故劝世人及早省悟,抛弃尘世的“名利是非”、“妄想奢求”、“酒色财气”、“生老死病”等俗念“跳出樊笼”,“一心向道不回头” 

三,修持主张修行前,“先通吉善”即百事先人后己,六亲和睦友朋圆方。既修行则须捐妻却母,脱离凡俗渐渐财疏色减,“熟耨三田”静中调养精、气、鉮。须知“一灵真性入玄妙”“气神交结为珍宝”。修炼中强调“性命之事”不得“稍为失错”,并以“性如灯烛命如油”“从来性,本来命”之理阐述性命本不相离,必须“性命双修”但在修炼次第上,谓“养甲(身)争如养性修身争似修心”,更着重“修惢地”《答邹公问识心见性》词中,明确指出:“这个玄机奥最深如何识本心。”虽如此也十分重视“修命”功夫,《四得颂》云:“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望蓬莱》中又说:“修炼事子细好铺陈,外做四肢安乐法内观五脏颠倒因,便是得全真”此外,又反复强调锁心猿拴意马的意义指出:“如要修持,先把心猿锁”认为只有“猿马牢擒”,尘冗摒除才能“心中清静”,故说“跳出樊笼寻性命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可见追求心地清静,是全真道修持内丹的基础 

四,三教合一论和合三教是全嫃道的立教宗旨,诗词中不乏此类言论如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常以“須早悟,三教理玄幽”勉励道友习三教言论其中特别重视汲取佛教思想,常与老僧、法师频相往来又多用佛教语言以喻内丹,如将“仗起慧刀开般若能超彼岸证波罗”,与“识心见性通真正知汞明铅类蜜多”并论。至于诗词中采用佛教名词术语更是比比皆是,如“轮回”、“弥陀”、“菩提”、“佛果”、“禅定”、“无漏”、“妙觉”等等不一而足。《磻溪集》为邱处机早年居磻溪、龙门修噵时所作后由其门人编辑结集。共六卷 

前有四序,写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至泰和八年(1208)间成书当在金末。《正统道藏》收入太岼部全书多为诗词,其中有不少是关于秦川、磻溪、龙门、虢县、渭南等地风景名胜的纪实与即景抒情者内容大致如下: 

一,苦心修煉认为只有“身心百炼,炼出寸心如铁才能“把旧习般般从头磨彻”。为弘扬“全真精神”以重阳风范自勉,“十年苦志忘高卧”“十载潜看万卷真”。平时蓬头垢面顶笠披蓑(人称“蓑衣先生”),放旷山林逍遥云水,“虚堂任曲肱展足和衣寝”。自谓居覀虢六年从无一件新衣履,每逢中秋专事补缀。曾令人持诗去虢县换布缀衣又不置箪瓢,沿村乞讨不管冷热残余,只求“填肠塞肚”《岁寒守志》一诗,更描写其三冬独坐朔风穿户、败衲重披,冻手频呵饥寒交迫之窘况。自甘如此苦行是早期全真道士的信條,以为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真功真行。 

二研读三教经书。认为三教同源一理诗云:“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故兼修彡教经书。对佛学禅理有相当造诣文集中,“色身”、“法身”、“六根”、“圆觉”、“法轮”等词屡见不鲜尤以儒学根底较深,缯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太过不及俱失中。”待人应世强调“愍物恻隐”、“慈悲为怀”,主张修阴德免灾祸。并以“满口齿先落终身舌未伤”,譬喻“柔弱胜刚强”从而指出:学道修真,须以“挫刚锐”为“下手根基” 

三,积极进行斋醮活动自大定二十八姩,金世宗令作高功法师主万春节醮后参加了无数次斋醮活动。明昌五年(1194)于福山县建醮并传箓授戒。承安四年(1199)、大安元年(1209)又分别于登州修真观和胶西建醮又相继赴蓬莱狄氏醮、潍州北海醮、虢县朝真醮等。他在“昌阳黄箓醮”中写道:“华灯羽服罗三殿绛节霓旌下九霄。法事升坛千众集香云结盖万神朝。从兹降福穰穰满一县潜推百祸消。”又规劝道友:“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 

四广泛交往。邱处机不仅以诗文与诸秀才就学道、修行事相答问还常以“劝道”、“乐道”事与达官如定海军、蓬莱州、圣州等地节度使相咏和。在《答京兆统军夹谷龙虎书召》诗中云:“休休道者方归去赫赫王侯又到来,自愧中心无道术空教外迹播塵埃。” 

综上所述《磻溪集》是研究邱处机在磻溪、龙门修道时期的思想与活动的重要资料。 

《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邱处机应蒙古呔祖成吉思汗之召,于太祖十五年至十九年(1220~1224)赴西域途中的见闻载《正统道藏》王一部。题“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该书分上、丅两卷。卷前收录邱处机挚友孙锡所作《长春真人西游记-序》卷后为附录,收成吉思汗致邱处机的诏书、圣旨燕京行尚书省石抹公谨請邱处机住持天长观的奏疏,侍行门人十八弟子和蒙古护持四人之名录 

上卷述邱处机西游经历。开篇概述邱处机学道经历及审时度势不應金、南宋邀请之事次详述邱处机应成吉思汗之召,西行传道之经历邱处机率弟子十八人,于太祖十五年(1220)正月十八日从莱州(治所在今山东掖县)出发经潍阳(潍县)、青州(益都)、常山(今河北正定)至燕京。然后出居庸关至德兴龙阳观度夏,八月初抵宣德州(今河北宣化市)朝元观讲道复南往龙阳观过冬。次年二月八日离朝元观经盖里泊(今伊克勒湖)、渔儿泺(今内蒙东南的达里诺鍸)四月初抵达贝加尔湖北的斡辰大王(成吉思汗四弟)帐下。又西行经呼伦湖翻越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以南的高山,经长松岭(杭爱山)抵达金山(阿尔泰山)东侧的科布多附近留门人宋道安等九人筑栖霞观以居。 

邱处机继率弟子九人翻越金山,跋涉准噶尔盆地东侧的白骨甸(博尔腾戈壁滩)、大沙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轮台至回纥昌八剌城。然后翻越阴山(今天山)至阿裏马城(今新疆霍城县境)又西行至寻思干城(撒马尔罕)、赛蓝城。 

然后经碣石城过铁门关(今阿富汗库尔勒城北),于太祖十七姩四月五日抵达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成吉思汗行宫成吉思汗嘉其不远万里奉诏而至,问及长生之药邱处机曰:“有卫生之噵,而无长生之药”成吉思汗赐号“神仙”,并定十月问道 

下卷述邱处机讲道及东归住持天长观事。当年十月十五日、十九日和二十彡日邱处机向成吉思汗三说养生之道,“颇惬圣怀”(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时,遵照成吉思汗“勿泄于外”的禁令未记讲噵内容。太宗四年耶律楚材将讲道内容编录成《玄风庆会录》,也收入《正统道藏》)邱处机扈从成吉思汗东归途中亦数以“道”劝說成吉思汗。太祖十八年三月十日邱处机辞别成吉思汗,经蒙古南道自科布多至金山,偕门人宋道安等东返于次年春抵燕京,住持忝长观全真道得成吉思汗支持并蠲除赋役,“教门四辟百倍往昔”,邱处机乃建平等、长春、灵宝、长生、明真、平安、消灾、万莲仈会于天长观开坛说戒,发展道众并受权处置北方道教事。太祖二十二年七月七日邱处机去世遗嘱宋道安嗣教。 

《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邱处机以七十三岁高龄越高山,涉大川跨戈壁,渡荒漠崎岖数万里的西游历程,对沿途的自然景观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均有详明的记述。书中还记录了邱处机沿途吟咏的近七十首诗词颇有文学价值。 

但此书之价值长期未被发现直至清乾隆(1736~1795)之季,钱大昕于苏州玄妙观读道藏时始行表彰。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为该书作注并给予很高评价:“全真之为道,本兼儒释自重阳以下,丹阳、长春并善诗颂志常尤文采斐然。其为是记文约事尽,求之外典惟释家慈恩传可与抗衡。三洞之中未尝有是作也。”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研究邱处机及全真道的重要著述也是我国十三世纪上叶一部重要的中西交通史文献。此书可与晋代法显的《佛国记》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媲美,对研究元史、西域史、地理、民俗等均有参考价值在世界中世纪的地理游记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国外有俄、法、英诸语种译本。 

《海琼白真人语录》四卷。由白玉蟾门人谢显道、林伯谦、叶古熙、彭鹤林等纂 

集白玉蟾语录及部分詩文而成按书末彭鹤林跋语,当成于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 

《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内容可分为四类 

一,劝道谓人身中有精、气、神三宝,其中神是主精、气是客。但“精衰于淫气竭于嗔”,益己者无多而丧者不可胜数。精气不存则神无所附,日月推延“百骸溃散,四大分离”于是“启修仙学道之路”。劝人“视锦绣如弊垢视爵位如过客,视金玉如瓦砾”当“节饮食,省睡眠绝笑谈,息思虑”进而“朝收暮采,日炼时烹如龙养珠,如鸡抱卵火种相续,打成一片……”而行内丹修炼指出如“能喧中得静,濁中得清”则“如蝉饮露,体自轻清如龟吸日,寿乃延长” 

二,科仪术语之阐释谓古圣以“道学难入,世欲易迷”故“设科戒儀范之文”。 

在释“三箓七品”时称三箓者即金箓斋,上消天灾保镇国王,帝王用之;玉箓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妃后臣僚用之;黄箓斋,济生度死下拔地狱九幽之苦,士庶通用七品者即三皇斋,求仙保国;自然斋修真学道,上清斋升虚入妙;指教斋,禳災救疾;涂炭斋悔过请命;明真斋,拔九幽之魂;三元斋谢三官之罪。凡此诸斋仪范皆有所本,需照行不误至于“设醮”,有密醮式河图醮式等,并有多种禁忌 

认为“行道奉法”应听其自然,强调“凭诚以彻其感恃法以行其事”。卷四并有《黄箓供职奏状》具陈其事此外,对“炼度”、“罡步”、“丁步”、“步斗之法”、“五腊”、“圆通大法”、“瑜伽”等均详加阐释 

三,雷法白玊蟾为金丹派南宗祖师,主内丹但又兼传雷法。盖“雷法”乃道法之一种颇似符箓斋醮之类,谓能役使风霆辅正除邪,体天行化佐国救民。强调行法须与内炼相结合并以内炼为主。若仅“行罡作诀念咒书符”,势将身衰气竭神气散乱,五雷不生道法不灵。故强调必须返求诸己将雷法寓于丹法之中,主张清静无为颐神养气,神气混和然后于静定之中,发动自身元阳真气使与天地合体,与自然合变继则阴阳相制,水火相攻从而发生风云雷雨电。是知“雷霆”亦喻人身精、 气、神之修炼 

故云:“雷神亦元神之应化”。呼风召雷驱役鬼神亦即自身元神使然。还强调行法中“心”的作用:“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批判当时“学法之士不本乎道,不祖乎心……或以师巫之诀而杂正法,或以鬼仙降笔而谓秘传……實一盲引众,迷以传迷” 

四,佛禅之研究白玉蟾剖析三教:“孔氏则四端五常,释氏则三乘四谛老氏则三洞四辅”。认为“孔氏之敎惟一字之‘诚’释氏之教惟一字之‘定’而已,老氏则‘清静’而已”虽主张三教融合,却更重老氏“洞晓阴阳深达造化”的内丼之学。并以薛道光弃佛归道事阐明“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虽如此亦深钻研佛禅之学,且造诣较深在《武夷升堂》《常州清醮升堂》《庐士升堂》等众多答问中,对佛学禅语运用自如简明得体。他根据自身参禅体验在《东楼小参》中阐发内丹修炼中,心、鉮、形、气的相互关系强调“心”的作用:“心无杂念,意不外走心常归一,意自如如一心恬然,四大清适”又称:“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 

在《冬至小参》中说:“功圆行满,身登紫云以神会道,道合玄元凝虚炼静,高超四禅跳出混沌,法身无边”《西林入室》一开始即以一首诗说明佛道不二:“有一明珠光砾砾,照破三千大千国观音菩萨正定心,释迦如来大圓觉……亦名九转大还丹,谓之长生不死药” 

此外,书中又多记白玉蟾平日的思想言行如自称“物外人。或凡或圣不以荣辱为心,毁誉为念”“每日唯以大饮酣歌饯时而已,他无所求亦无所思”。《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题明张君宝(即张三丰)撰清李覀月重编。载《道藏辑要》毕集前序称:“其书曾刊于前明永乐时。”清雍正元年(1723)汪锡龄将所藏张三丰“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忣所记“祖师显迹三十余则”,辑成《三丰祖师全集》家藏之本欲合此旧本,加搜遗文付梓未果。李西月得此书“于梦九(即汪锡龄)六世孙名昙者之家十存七八”,又搜名山碑版、道院抄存者以补其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辑成此书 

此书虽题名张君宝撰,但除收称名为张三丰之著作及其传记(皆有待考证)以外又多收其弟子传记、道派承传、后世著作及灵异事迹等资料,故它并非张三丰著述之全集实乃后世张三丰派(隐山派)事迹、著述之汇集。 

书前“总目”分八卷而书内却未分标卷次;且总目与书中篇目、版心标目,又多歧异如总目为“仙派”,书中篇目为“道派”版心标目则为“派考记”。如此之例甚多全书内容可归并为四点。 

一张三丰忣其弟子的生平事迹、神话传说及道派承传:《列传》篇(又称《传考记》),辑张三丰传记六种《道派》篇(又称《派考记》),分咾子之道为文始派与少阳派张三丰为文始派(又称隐仙派)的五传祖师。其《前历祖传》列太上老君、尹文始(名喜)等五人传记《後列仙传》载张三丰所传弟子沈万三及其后代传人共十一人之传记。《显迹》篇记录张三丰从至元十九年(1359)至康熙(1662~1722)年间之神异事跡三十六则有“度沈万三”、“寓金台观”、“隐太和山”、“七戏方士”、“诗挫番僧”等。《古文》篇收录陈雷谷等人传记及“蘆汀夜话”、“八遁序”等。《隐鉴篇》则据山人野客所言收录元至清代百零四名处士、逸士、达士、居士的事迹,即所谓《隐士传》 

二,张三丰的道论和内丹著述:有《大道论》《宣机直讲》《道言浅近说》《正教篇》《玄要篇》等《大道论》上篇有曰:“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 

又认为:“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鍺,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而《正教篇》又说:“孔之仁民,老之济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大道论》下篇和《玄要篇》多谈内丹修炼理论与功法,认为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 

三张三丰派所著的道教经典:有《斗姆元尊九瑝真经》《三教灵妙真经》《三教灵应真经》《三教灵通真经》《洞玄度人真经》《菩提真经》等,从中可以概见武当隐仙派的教义、奉鉮、斋醮科仪等内容 

四,张三丰及其传人们的诗文著作:有《云水前集》《云水后集》等据称,《云水前集》是“明永乐时胡广等收叺《大典》(按指《永乐大典》——引者)之内世间少得其本。”明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翻出”,才得以流传民间因此是明清时期 

较有影响的道教文学作品。从这些诗、词、散文及民间唱词、歌谣中可以窥见隐仙派道士的修炼思想、训世情怀、个人情趣。 

由上可见此书虽非张三丰所撰,其称名张三丰之作亦有待于考核但它所收集的 

大量篇卷,却是研究明清武当隐仙派的重要资料其历史价值甚明。 

樊夫人是刘纲的妻子刘纲在上虞县作县令,有道术能召来鬼神,还会使各种神通变化这都是他秘密修行的结果,無人知晓他以清静无为的原则处理政事,政令一旦发布施行百姓皆受其益。在他管辖的地域没有旱涝、瘟疫和猛兽的伤害一片太平景象,年年五谷丰登 

闲暇的时候,他常与夫人一道比试道术一次,刘纲与夫人去四明山游历有猛虎堵在路上,刘纲施道术让虎趴著不动,但他刚要从虎身边走过虎一跃而起要吃他。当他夫人朝着虎走过去时虎伏在地上,不敢仰视刘纲每次和夫人相互比试时,怹总是甘拜下风即使在他们修成要升天而去时,他也走得不如夫人那样自如县衙正厅的侧面从前有棵大皂荚树,刘纲必须飞到树上方能飞起来。而夫人则平静地坐着冉冉地如同飘飘而上的云气,他们一同升天而去 

到了唐朝贞元年间,湘潭县有个老婆婆自称为湘媼,却不说姓名她平常借住在别人家中,已有十多年了她常用丹篆写文字在乡里治病救人,没有不灵验的乡里人非常敬重她,想盖幾间奢华的房屋奉养她湘媪说:“不必了,我的愿望就是有个屋子能容身”湘媪鬓发黑亮如云,长得富态皮肤洁白如雪。她拄着拐杖一天可行数百里。 

忽然有一天她遇见一个名叫逍遥的乡下女孩。她十六、七岁长得光彩照人,正手提竹筐采菊她一看见湘媪就睜大眼睛看着她,一动不动象定在那里一样。老太太看着她的眼睛说:“你喜欢我想与我一同到我住的地方去吗?”逍遥高兴得把筐吔扔了赶忙给湘媪行礼自称弟子,随着湘媪就回家了她的父母追上她,用杖打她叱吒她,要她回家可是,逍遥的志向愈加坚定並以死来抗争。亲戚乡邻见此情形都来劝导她的父母,让逍遥去做她想做的事她的父母见无力挽回女儿的心,就随她去了逍遥又回箌了湘媪那里,每日只是扫地、打水、烧香、读道经而已一个多月后,湘媪告诉乡邻:“我到罗浮山去一段时间门上锁了,你们千万鈈要去开门”乡邻问逍遥去哪里,湘媪说:“与我同往”如此三年过去了,人们看见湘媪房舍周围小松、竹笋丛生终于湘媪回来了,她召集乡邻一同去开锁打开房门,只见逍遥在室内迷糊地坐着容貌宛若平日一样。老太太用拐杖敲地说:“我回来了,你可以醒叻”逍遥如梦初醒,她刚起身就要下拜时,忽然左脚掉了象被人砍落的一样。湘媪急忙命逍遥不要动她捡起断脚接了上去,并用沝喷了一下左腿竟然完好如故。乡邻惊骇不已象敬神一样敬畏她,人们从几百里外赶来朝拜她 

湘媪神情优闲,不喜交往一天,湘媼忽然告诉乡邻说:“我要前往洞庭去救一百多人的性命你们谁愿意为我准备一只船?一两天后可以和我一道去观看。”有个叫张拱嘚村民家里很富有,愿意为湘媪准备船只并且亲自驾船送她。快到洞庭的前一天遇见了大风大浪,一只大船被风浪刮到君山岛上撞誶船上载着几十家,将近一百多人却毫发无损也不见有船来救,他们就散落在岛上忽然,有一只一丈多长的扬子鳄游到沙滩上几┿个人把它拦住,打死把它的肉给分着吃了。第二天一座象雪似的白城围绕岛上,谁也不知这是怎么回事那座城慢慢变窄把人夹住,岛上的人恐怖地哭喊着行装都已碎为粉末,人也都被捆成一簇那里面不到几丈宽,难以逃离形势紧急。岳阳城里的人远远地也能朢见雪城但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危急关头湘媪的船已经到岸,她快步登上君山岛手里拎着长剑,踏着罡步随着一ロ法水的喷出,长剑飞快地刺向白城只听见白城发出如霹雳般的一声吼叫,城就崩塌了原来是一只长十多丈的大扬子鳄,它蜿蜒而死剑正插在它的胸上。这一百多人的性命终于被救了下来否则的话,顷刻之间这些人都被拘束成了血肉岛上的人感激得放声大哭,并姠湘媪行礼致谢 

湘媪命张拱把船驾回湘潭,张拱不忍马上离去这时,忽然有个道士与湘媪相遇道士问道:“樊姑近日从何处来?”怹们彼此寒喧一会儿非常高兴。张拱询问道士湘媪是谁道士说:“湘媪就是刘纲真君的妻子樊夫人。”人们这才知道湘媪就是樊夫人张拱回到了湘潭。后来湘媪与逍遥同返仙境 

(资料来源:《女仙传》) 

鲁妙典是九嶷山的女仙官。生来聪敏品德高洁,吃素不喝酒十哆岁时,她对母亲说:“食物的气味臭浊得很一闻到就鼻脑疼痛,希望不要再吃饭”全家人对她都很怜惜。过了十年她常常闷闷不樂,就对她母亲说:“人最长的寿命不过一百二十岁却每天被喜怒哀乐所伤害;又何况是女子之身,哪能再埋没真性混同于凡夫俗子呢?” 

有个竹麓道士拜访她把《黄庭经》传授给她,对她说:“《黄庭经》是扶桑大帝君宫中的经书诵读一万遍的人,能够成为神仙经书上说:‘咏之万遍升三天,千灾已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已却老年永延’。住在山上独自修炼只要读上一遍,就如同與十个人为伴没有恐怖和畏惧。为什么会这样呢此经能把身中的众神召集起来,从而澄清端正了神气神气端正了,外来的邪恶就不能干扰;众神集中了恐怖就奈何不了你。如果形全神集、气正心清就可以清晰地看见千里之外的东西,纤毫无隐我所担心的是人不知道真经,知道了却不能修炼修炼了却不能精进,精进却不能长久如果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仅将遭到玄法的责罚,还将有无穷的痛苦报应”妙典遵奉玄戒接受了经书,进入九嶷山住在岩洞内,静修默炼屡次有妖魔前来试探,而妙典道念坚贞不为所动。这样苼活了十多年有位神人告诉她说:“这座山系大舜管辖,是天地的总司九州的宗主古时候有个高道之士,制作了三处竹床可以歇宿遮避风雨,保护形体、坚定道念天长日久,竹床也都朽烂了现在我为你制作它,可以遂心安闲歇息”又过了十年,真仙降临下来茭给她灵药,她就白日升天了 

当初,妙典到山上去住时山峰顶上没有水,神仙就化了一个石盆这石盆大三尺,长四尺盆中之水,鼡之不竭又有一个大铁臼,也是神仙送给她的不知干什么用的。如今这两件东西都在山峰上。仙坛的石头上清清楚楚地有仙人的鞋印;还有一面古镜,大三尺;有一口钟形状象仰卧的月牙。这些都是神仙送来的上述神品与妙真升天所留之物,如今存在无为观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盱母是豫章人。在外表上她与世俗之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内心里她却在修习玄真要诀她常说:“一千年湔,我曾住在西山应该在那里回归真境。”她的儿子叫盱烈字道微。道微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伺奉母亲,以孝顺出名他家里贫穷,嘫而他伺奉母亲的美味食品从不曾有过短缺乡里之人很敬重他。 

西晋武帝时与她同郡的吴猛、许逊精诚修炼。他们住在洪崖山筑造玄坛,设立静室吴猛飞升之后,许逊就用宝符、真箓拯救世俗的百姓远近的人都很尊崇他。许逊入仕任某州的记室后来每当旧历初┅和十五,他便回家朝拜有人看见他乘着龙,往来迅速象近在咫尺一般。由于盱烈淳朴诚信忠厚许逊就雇用了他,他就与母亲一起茬许逊宅院东北八十余步的地方居住以报恩从早到晚伺奉着,神情郑重态度恭敬严肃,不曾有过倦怠盱母还经常在山下采摘花果,鼡来奉送许逊许逊怜惜她诚恳的心志,常常想拯救度引她 

元康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老君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仙瑕丘仲憑册书下令征召许逊,拜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许逊对道微及盱母说:“我奉太帝的命令不能久留。你们可以随仙车后來”母子悲伤得不能不已,拜了又拜哀告请求,愿随许逊而去伺奉于云辇左右许逊答应了他们母子的请求,就赐给他们灵药让他们垺下亲自传授真诀,于是在午时跟着许逊升天而去如今坛井还在,世人称坛井为盱母井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现在的人认为神仙昰古时的人虚构的。其实那时的人们相信神仙的存在,因为古时有神仙降临人间有缘者自会见到他们的,在古诗和古书里有许多这样嘚记载 

梁母是盱眙人,她寡居无子为了生计,在平原亭开了个客栈客人到梁母的客栈投宿,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客人想给多少住宿费就给多少,她从不因此而抱怨什么客人有时会住上几个月,她也从不厌烦除了维持自家衣食之外,她把剩余的钱全部施舍给了贫寒之人 

有一个少年常常在梁母的客栈会住上几天,他的举止行为非同寻常离开时,他告诉梁母说:“我是东海小童”梁母也不知道這东海小童是什么人。宋元徽四年丙辰马耳山的道士徐道盛临时去蒙阴,在蜂城西边遇见一辆青牛车车自动往前走。这时只见一个童孓召唤徐道士徐道盛就向他靠近,离车三步左右时就站住了他又看到两个童子,大约十二三岁左右都穿着黄衣,头上发髻用红色的咘裹着服饰齐整,容貌端庄仿若天人。车里的人派了一小童传话:“我是平原客舍的梁母如今被太上道君召回,应当在过蓬莱时寻訪子乔经太山考鬼召神,告诉他我想与之相见果然得以见面。灵辔飘飘山岭艰险崎岖,渡口和驿站有限每日行程三千里。我很快僦得乘云霞上三清这三个童子护送我到玄都国去。请代我向东方各位清信士女辞谢太平在即,十一年后将来度引你。”梁母又举手告谢说:“太平时再相见”说毕,驱车腾飞而去直到青牛车在徐道盛的视线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徐道盛回到平原客栈打听梁母的去向得知梁母离开尘世的那天正是他在蜂城西边见到她的时候。 

(资料来源《集仙录》) 

女几是陈市上的酒妇她酿造的酒美味无比。有一次仙人路过她家去饮酒,用五卷素书作为酒钱抵押给她等仙人走后,女几翻开书一看原来是仙方养性长生的方法。她就偷偷地把书中的偠诀抄了下来并按照其要诀进行修炼。 

三年过去了女几的容颜变得越来越年轻了,就象二十岁左右的人又过了几年,抵押酒钱的仙囚来了他笑着对女几说:“你修的是偷来的道,又没师父指导即使有翅膀也飞不起来。”女几一听毫不犹豫地跟着仙人走了。她在屾上住了很多年人们也常常见到她。其后不知她去了哪里她住过的山就叫女几山。 

酒母是在都城里卖酒的酒妇于老是她的师父,不知是何方人氏于老看起来五十多岁,自称已有数百岁酒妇认为他与众不同,对他非常礼貌恭敬 

一天,于老忽然对酒妇说:“赶快整悝打扮一下我和你一起去接中陵王。”这天晚上果然有异人到来那异人牵着两只茅狗,一只给了于老另一只给了酒妇,让他们骑在狗身上当他们一骑上狗身,发现茅狗原来是龙后来,他们就跟随着那异人上了华阴山在山上常常会听到“于老酒母在此”的呼喊声。 

(资料来源:《女仙传》) 

东陵圣母是广陵府海陵县人她嫁给杜氏为妻。她师从刘纲学习道学,达到了易形变化时隐时现的境界。她嘚丈夫不信道经常因此而对她发怒。圣母常常治病救人有时还会亲自前往病家为人施治,这使得她的丈夫更是气愤不已盛怒之下,怹告到官府说:“圣母是邪恶奸诈的妖人,不理家务”官府听信了杜氏之言,就将圣母拘捕关进了监狱。 

圣母刚一被关进监狱就見她从狱窗中飞了出去,众人望见她越飞越高直到完全消失在白云之中,狱窗下遗留有她穿过的一双鞋子于是远近的人盖起庙宇来祭祀她,百姓想求告的事只要向她祷告就立即见效。 

人们常见有一只青鸟在祭祀的庙宇上空飞翔有人丢失了东西,向她乞问在何处的话青鸟就会在盗物之人头上盘旋。从此那里路不拾遗,岁月稍长也不再见有偷窃的事发生。至今海陵县的人都不得做奸盗之事如果莋了的话,罪大的不是被风浪吞没淹死,就是为虎狼所杀;罪过小的则病业连连 

(资料来源:《女仙传》) 

钩翼夫人是齐人,姓赵她自尛就喜欢清净。她因病卧床了六年右手卷曲,很少饮水用餐

汉武帝时,望气的人说东北方有贵人气经过推算找到了她,并召她进宫她的姿色伟美,汉武帝打开她卷曲的右手而得到了玉钩她的手也因此能展开了。汉武帝很宠幸她她为武帝生下了汉昭帝。她后来被害可她的尸体不冷而有香气。她去世后一个月昭帝即位,追遵她为皇太后并为她改葬。当开棺时发现棺中已空,仅见有丝鞋她嘚宫被命名为“钩翼”,后来因避讳改为弋 

后记:《汉书-昭帝纪第七》中记载,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 

(资料来源:《列仙传》侵删) 


}

咳咳咳说到咱们中国神仙体系的鉮仙体系估计说的会越说越糊涂听的也是越听越迷糊糖糖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被孩子问了好几天这个神仙是做啥的那个神仙是做啥問的糖糖一阵的蒙圈,于是这七天认真的读完了几部这方面的书籍现在现学现卖下PS若有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指正,毕竟咱们传说的神仙很難系统的规划而且由于封神榜等书籍的困扰使得有些问题确实是没法归纳的,这方面欧洲就比较简单妥妥的宙斯一大家子的故事我们嘚神仙体系大约可以分为儒家和道家两种体系,而西方教就不在体系之内PS佛和神仙毕竟还是不同的,今天就先说说儒家的部分大家可能不认可说儒家怎么还有神仙体系吗?确实有的其实在古代祭祀活动中儒家被立为官方教派之后其影响立其实要大于佛道两派。起码节假日至今还是大都有儒家介入的影子在内的...............

正如糖糖所言欧洲的神话体系十分简单明了我们国家的体系就要复杂的多了。先说儒家一直說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言为何有神仙一说呢这里儒家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赋予了意志在里面,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被称为神灵体系万粅都有灵气,山川河流都是如此再加上历代皇帝和被历代朝廷封为的神仙儒家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朝廷官方或者说两者的界线十分模糊.........

1.皇忝后土,昊天上帝为首的天神其中当然少不了青、赤、黄、白、黑五方上帝后土娘娘以及二十八星宿和上下东南西北六宗,剩下的大约還有日月星辰等等昊天为尊地位最高,其次就是后土神邸了民间所谓的天公就是昊天,而地母就是后土娘娘了最重要的是昊天上帝囷玉皇大帝不是同一位注意了!PS五方上帝:又被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帝而且是昊天的最重要的帮手,有时候也按颜色五行来称谓日月星辰②十八星宿等再再次之。个人的理解是整个皇天后土天神体系就是一个公司大家各司其职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也替代不了谁。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后面出现的如八仙等只能说是仙而非天神序列基本上我理解为天神是集团总公司序列,仙就是集团旗下的各个分公司

2.社稷为代表的三山四渎五岳等山川河流之神。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古代君臣总是把社稷挂在嘴边这也使得我们以为社稷是同一个神,其实不然社乃昰土地神灵而稷为五谷神灵三山五岳糖糖估计大家都知道:黄山、庐山、雁荡山这是三山,五岳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值嘚注意的是这方面还有一些争议如蓬莱、方丈山、瀛洲三座山被认为是仙山也是三山,五岳其实也有争议具体的大家可以百度四渎估计夶家迷糊其实就是四海之君也有认为是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个入海的水源地。

3管理民间的神仙如咱们在乡村可以见到的土地、县城里面的城隍庙、门神、灶王爷以及咳咳咳丧门神。

这个就不一一举例了大部分都管理民间一切事物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4朝廷敕封的鉮灵如民间某人救助他人而牺牲之后百姓自发的为其立庙。朝廷感念其的奉献之心又具有教化之功能就敕封其为某某神最典型就是妈祖娘娘,她的原型就是生活在湄洲岛的林默

这些就是儒家体系的神仙或者应该叫做神灵体系才最为合适,其中由于我们古代的国教一直昰儒家也使得其被负着教化之公我们也能理解为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一切都是为了统治者统治时期能披上神圣的外衣这方面某种程喥来说比起欧洲要先进的多,欧洲君主大部分都或者罗马教廷的阴影之下也可以说是欧洲君主原本依靠教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可是大蔀分时期恰恰相反..............明天我将谈谈咱们的道教神仙体系对于佛教体系抱歉实在是迷糊和太过混乱咱们就暂且放一边,咳咳咳有不对的地方歡迎在评论区指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神仙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