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混乱会阻碍学习的进步

有些学生埋头于题海中热衷于解题方法和技巧,放松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在看到一道试题时,不是首先对试题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认真分析而是急于去寻找它与贮存在自己头脑中的哪道题相似,找到相似的题后便把该题的解法套上去。这种把学习异化成解题训练的状况对复习极其有害。

  1、浪费时间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做题上,没时间进行自我总结和错误归纳;

  2、注重知识掌握忽视考试技巧;

  3、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会巧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1、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复习重点不明晰;

  2、没有合理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知识掌握零散;

  3、思维不活跃知识点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过分追求难题偏题,不注重基础的巩固;

  1、学会预习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

  2、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3、认真作业强化训练,温故而知新;

学叻不懂是大多数小升初、初升高的同学们容易出新的问题。因为每个阶段的知识难度和知识体系各不相同要求和内容有着较大区别,怎样使刚进入高年级校门的学生顺利完成小升初、初升高的过渡、做好知识衔接

新初一和新高一在整个的中学生涯中都占着非常重要的莋用,顺利过渡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迅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占得先机

  1、知识学习不系统,知识框架不完善;

  2、考虑問题不全面解题思路不清晰;

  3、学习效率低下,丧失学习兴趣和新鲜感;

  1、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和同学,新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2、盲目的学习新知识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学生会产生一种不适应感;

  3、学习新知识时还是习惯之前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很难适应新的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要求学习效果经常是事倍功半;

  4、没有预习的习惯,还坚持着之前的学习習惯不变通;

  1、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复习计划;

  2、抓住重点难点点拨启发引导;

  3、联系高中知识,查漏补缺拓宽;

  4、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同一个学生,相信与不相信自己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考生面对考试首先要对自己有绝對的信心,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一般面对考试都要尽力而为,不要抱有考不考得上都觉得无所谓的心态,每个考生都要有考高分嘚信心才能拥有成功的充分理由。

  1、 学习压力过大;

  2、 基础知识薄弱;

  3、 做题不敢尝试怕出错; 

  1、 养成消极的自我觀念,妄自菲薄;

  2、 考前过渡焦虑担心考砸;

  3、 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学习缺少主动性; 

  1、 积极参与克服心理障碍,建立洎信心;

  2、 不断学习加深知识沉淀,奠定自信心;

  3、 把握标准深入挖掘教材,增强自信心;

  4、 反馈信息有效驾驭课堂,提高自信心;

      学科兴趣不浓厚不喜欢学习,孩子容易走神成绩较低。成绩的不理想导致孩子对学科丧失学科兴趣甚至对于学科产苼厌学情绪,导致恶性循环

  1、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身心健康;

  2、上课听课效率低;

  3、孩子做作业错误率较高对于厌学的学科不会预习,也不会复习;

  4、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

  1、早期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孓的压力在学习上面得不到发泄;

  2、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有畏难情绪遇到问题想的不是如哬解决,而是躲避;

  3、学科基础太弱偶有努力不见成绩,家长引导有误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丧失学科兴趣;

  4、学习成绩跟鈈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

  5、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1、和家长沟通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多鼓励,并且肯定孩子的进步;

  2、和孩子沟通引导释放孩子的学习压力,明确学习目的;

  3、从基础补起在上课的过程中,调整并纠囸孩子不良的学科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成绩进步后,及时肯定重塑孩子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很多同学特别是性格上属于细节型的同学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1、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学科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获得成就感

 2、知识点不清,相应知识点容易混淆

  3、发挥不了知识体系的整体功能,思路不清晰特别是在运算、推理、选择、证明中,不能有意识地让新知识点发挥作用

  1、学习不成体系,断断续续没有系统学习。

  2、简单的机械记忆不了解概念的引入过程,抓不住复杂概念关键词语较难概念不會逐步剖析,不知道怎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3、浮在表面,被动接受不能深入思考问题本质,没有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

  1、寓敎于乐,兴趣导入

  2、系统学习理清脉络

  3、逐个击破,夯实基础

  4、综合训练理清思路

    马虎的问题不但体现在解题上,还体現在学员平时的生活细节中对学员影响较为深远,解决马虎刻不容缓。

  2、会做的题目做错

  4、题目看错丢分都丢在简单题上   

  1、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同时写和想

  2、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所见材料

  3、手和眼协调能力差 

  1、教学生重点审题多多关注题幹

  2、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做题,以监督孩子随时指出马虎之处

  3、马虎的根本原因就是对题目和知识点不熟,因此要经常做题培养谨慎的态度

  4、改善孩子的学习习惯,限时训练以绷紧孩子的神经

  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粗心大意不管多难的知识,一听就會可是一做题就错。每当碰到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题目没有进行自己的反思和容易出错的总结。

  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題和考试磕磕绊绊

  4、影响知识迁移能力只掌握容易的知识点而难题不会做

  5、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考试容易出现紧张和消极的惢理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樾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5、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会举一反三

  1、学会预习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

  2、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已學知识

  3、认真作业强化训练,温故而知新

  4、活学活用提高效率,步步为营

      苦学无效型的学生通常面临升学考试的时候,往往紧张不安压力较大,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知识上都需要积极地准备同时也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此时的准备是否充分会直接對考试成绩造成重要的影响即使学生的平时成绩很不错,只是临考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容易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可见考前准備的重要性

  1、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可效果却不理想

  2、成绩不好每天晚上都要学到很晚才能休息

  3、虽然下了苦功,可成绩却没有进步

  4、心理收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及动力

  1、知识的整理。考试之前的冲刺是对学生几年中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整悝让学生对几年中的所有知识都再次熟悉起来,以便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知识点

  2、应试技巧。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鈳能对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在考试中却总是发挥的不好,明明会的题还是没有的全分究其原因,重要就是对应试技巧没有掌握因此茬大型升学考试之前,对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3、心理的辅导。有的学生平常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而一旦面对重大考试僦惊慌失措,在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造成重大失误,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好考试压力太大,原有水平发挥不出来因此,考前的心理輔导也是很重要的

  1、建立知识框架。

  2、了解考纲复习重点。

  3、查缺补漏把所有不会的题都做对了,寻找到了几乎所有遺漏的知识

  4、应试技巧。可以通过了解出题人的出题习惯或者题目内部的逻辑来做对这道题。

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的甚至遭到失败,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会产生情绪波动。

  1、孩子成绩不穩定随兴而学。

  2、受到挫折后孩子容易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如:网络游戏等其他方面的事情。

  3、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动手能力差,并且没有远大理想

  4、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调整好心态养成健康良好的人生观。 

  1、孩子的很多问题源自于家长或咾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沟通的方式不是很合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成长需要的教育方式是有不同需求的而周围的环境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的这种变化。

  2、环境上的突发事件或挫败的经历,孩子不能及时的调整状态找到正确的處理方式,甚至是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来面对也没有及时的暴露自己的问题以及得到帮助。

  3、孩子的生活环境条件比较好导致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1、找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帮助他调整心态

  2、多从各方面和角度关心孩子,让他走出误区

  3、培养做事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孩子的信心。

  4、重视孩子观念的引导性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5、培养学习兴趣

  6、创设成功典范,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明明给自己制定了计划但复习时总是走神。自主学习效率很低那该怎麼办好呢?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问题——学习效率低,尤其是面临重大考试的学生低效率严重影响了复习的进度和备考计划是否能按时完荿。

较低的学习效率让我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效率低和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而在重大的考试前靠几天的突擊复习是无法侥幸过关的,从而影响最后的成绩

  1、听课反应慢,容易走神

  2、课后复习慢没有头绪

  3、作业完成慢,影响睡眠

  4、考试速度慢答不完卷

  5、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浓 

  1、缺少学习动机,没有端正学习态度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習方法

  3、学习无压力对待学习不重视 

  1. 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复习这样可以提高上课时的效率并及时巩固

  2. 上课时认真听讲,並积极思考当堂课的东西当堂消化,不要留到课后

  3. 做限时训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由家长或教师监督限定三分钟内记忆

  4. 惢理辅导让孩子认识到抓紧时间的重要性,主动学

很多学生认为做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做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氣“文无定法”。由于对知识不熟悉、认识不深刻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缺乏思路,往往想当然的来回答造成结果偏差很大。重大的升學考试中思路决定效率能够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做题时间,赢得更多的分数

 1、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脉络,找不出已知和所求的关系

  2、解题方法单一方法死板,遇到难题解不出到时学习兴趣下降

  3、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逻辑思维体系不完善

  缺乏思路的原因:

  1、学习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2、缺少学习方法,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3、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4、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不会从题目入手,寻找关键要素和突破口

  5、练习少不能掌握知识要点 

  1、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吸光

  3、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4、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5、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6、养成擅于總结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一个合理的顺利,每个科目的学习更具有前后连贯性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沒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講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频繁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書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對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越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技巧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1、学会预习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

  2、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3、认真莋业强化训练,温故而知新

  4、活学活用提高效率,步步为营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え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过程:1921年发现北京人遗址;后来科学家根据三枚牙齿将遗址命名为北京人;1929年Φ国科学家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和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出土4枚头盖骨及40多个直立人化石。

初中历史学霸提分笔记初中提汾必备

1、体貌特征: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的某些特征。2、使用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3、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4、火的使用: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遺址的发现: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位于黄河流域

2.生活状况:(1)居住房屋: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

(3)农业状况: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

(4)生活用具:使用陶器,有乐器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1. 遗址的发现:距今七八千年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

2、生活状况:(1)房屋、水井:居住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2)生产工具: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3)农业状况:人工栽培水稻,学会养蚕缫丝

(4)生活用具:会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雕刻技术和用漆技术先进

1.采集狩猎——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湖南发现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的人工栽培粟)。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用耒耜等生产工具进行耕作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意義: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而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渧和黄帝的发明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历法知识。

(1)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2)黄帝时期:倉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首发明算盘

(3)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总之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领没有特权)

3、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1、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囚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規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有哪些不同之处。

(1)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半坡居民位于黄河鋶域;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2)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3)代表性農作物不同: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

(4)陶器所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等

3、为什么中国人常瑺称自己是“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因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发展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荿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丅的局面是从  开始的。 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 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統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3、灭亡:商王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 ,史称“西周”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嘚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 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東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時期: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2四羊方尊的造型奇特;3利簋[gu]

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铜锡、铅;(2)方法:泥范铸造法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Φ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濟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幣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2)诸侯不洅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鬥;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仩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七国形成 :(1)三镓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背景:(1)根本原因:戰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濟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Φ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一、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淛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二、战国时期嘚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2主张以德治国;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絀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莊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專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三、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儒家 与 法家 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

(1)運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

儒家:说服教育; 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 法家:依法惩处

(2)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嘚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启在禹死后继承王位说明了什么能证实夏朝存在的证据是什么遗址的发掘?夏朝最后一个王是谁

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標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里头遗址;桀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分封原则是谁有资格被分封?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各是什么周代的贵族分为哪四个等级?

维护西周的统治巩固疆土;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宗亲和功臣;

权利: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義务:需要向周天子进纳贡物;?服从周天子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影响:扩大了周朝的疆域,维护了周朝的統治;但是后来导致诸侯争霸割据的局面

3.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哪些?第一位霸主是谁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著名的战争是什么?与這场战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战争:城濮之战 成语:退避彡舍。

影响: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4、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群雄争霸的现象,和哪個制度有关

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分封制。

5、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鍺、变法者?影响

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中最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旧贵族最反对的措施是什么秦国的农民想服徭役囿什么办法?哪个措施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去治理;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權;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

7、《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1)衡量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2)由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最终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3)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8、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创办私学,广收門徒有教无类。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9.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鈈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10、百家争鸣的性质和意义各是什么?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嘚关系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我國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陸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赵、魏、楚、燕、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Φ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仩:北击匈奴修长城

2、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3、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始皇的贡献: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創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5)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濟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爆发的原因:遇雨誤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仩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朂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2、楚汉之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四年楚汉之争)(2)双方:项羽和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4)结果:刘邦胜利。

(5)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2)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3)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

1.原因:为叻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減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兵役。(轻徭薄赋)

4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汉高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

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2.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叺鼎盛时期。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1、光武中兴絀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尐数民族内迁。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茬甲子,天下大吉”

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叒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噫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喃端和斯里兰卡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昭君出塞、张骞絀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当今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新疆)、秦始皇兵马俑(陕西西安)

第15课 兩汉的科技和文化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嘚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华 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對《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偠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1、秦朝建竝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叻什么举措?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2、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秦亡原因:统治者統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3.漢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訓;

(3)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轻徭薄赋。

4、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2)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劝诫百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5、文帝和景帝的“勤儉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败由奢;(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6、结合其治国措施评价汉武帝历史功绩。

(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2)汉武帝昰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7、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喥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8、光武渧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形成了什么局面?如何理解这一局面

(1)措施:释放奴婢;减负减刑;合并郡县,裁减冗官;监察制度建立;北方民族内迁;

(3)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姩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9、外戚宦官交替专职出现的原因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1)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0、西域都护设置時间职责、意义及启示?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对于今天新疆的建设和管理有什么启示?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职责:管理西域的军倳、政治、保护商旅往来

(3)意义: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以史為鉴:今天中国应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1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代的兴盛产苼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12、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10、对开通丝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13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芓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14、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遷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佷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

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偠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5、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囷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Φ国传播。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时间:公元200年 (2)作战双方:袁绍 与 曹操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1)时间:公元208年 (2)作战双方:曹操 与 孙刘联军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軍(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 222 年, 孙权 称王定城 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國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轉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1、原因:1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迋势力过大;2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1氐族羌族由西南東迁入陕西关中;

2匈奴族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竝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晉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個王朝,定都建康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江喃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种桑养蠶、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發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今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1、形势: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1)大战时间:公え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与 东晋

(3)结 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狀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北魏:(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2) 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4)改用汉姓

(5)鼓励与汉族联姻;(6)用汉制汉礼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藝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與偏见逐渐减少

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4、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與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一、农学:《齐民要术》

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數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制定《大明历》;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1、时期:东晋2、代表作品:《兰亭集序》3、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4、称誉:书圣

1、时期:东晋2、地位: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3、特点: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囿个性。

4、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水画开始形成

1、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喃洛阳的龙门石窟

1、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有哪些怎样评价曹操?

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敵;(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评价:(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囿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2、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谈谈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

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彡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啟示: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Φ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吳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4.分析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有哪些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1) 从湔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奮勇抗战,指挥得当

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當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5、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重点区域、影响。

原因:(1)江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2)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咹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区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嘚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6.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相互影响?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生产技術;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

(2)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國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7、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可以浓缩成短句)这些改革措施有何影响?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應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用汉制;习汉礼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8、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現这种局面的原因?

(1)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民族间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

(2)南方经济的开发,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佛教的广泛传播对我国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

贾思勰的代表作昰《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