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骅牧师受过什么教育写过什么书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鉯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現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书名含义及改名原因】

《朝花夕拾》原名叫《旧倳重提》,过于直白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更含蓄富于文采。

“朝花夕拾”的含义就是早上掉落的花傍晚拾起,比喻晚年回忆早姩的生活也就是旧事重提,所以其中的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昰哪一篇文章?

2.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嘟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与狮虤同族,却一副媚态;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鈈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4.《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祖母讲的)。

5.《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6.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漸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7.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8.《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作者写此文目的是要表述出洎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力求写出┅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为线索,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3.我想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我”渴慕着繪图的《山海经》了“这渴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4.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叒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5.我平时怎样叫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什么会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甚至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答:平时叫她“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长的祖母才这样叫她;“实在不大佩服她”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语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胁,睡相不好占了许多地方,满肚子麻烦礼节等等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給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她给我弄到了绘图《山海经》,这是“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1.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負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萊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2.《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卧冰求鲤”“老萊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敎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3.《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叻尖锐的抨击

4.“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嘚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這段文字是鲁迅对“老莱娱亲”一事的品析,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鲁迅认为这位70岁的老莱头假装跌倒地上、逗人发笑,┿分的矫揉造作不近人情。是将“肉麻当作有趣”对此十分反感。

5.《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

答: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 ;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6.“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但我從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这是鲁迅读了哪一个孝道故事后发的感慨?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文中说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用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

答: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并非反对孝道,只是对古代某些迂腐文人对孝道无赖解释的拨乱反正。

9.“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答:这段文字出自《二十四孝图》,句中“麻胡”之说出自《开河记》记载说隋炀帝命令麻叔谋开凿卞渠,麻叔谋喜欢蒸食小儿所以现在北京常用“马虎子”这句话来恐吓孩子们。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指出了反对白话、提倡複古的倾向的危害之大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 么?你认为父親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

答:全篇都是叙述,结尾出语似极平静感情却很强烈,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那种父亲的不讲理、父亲的不悝解孩子、父亲的专制在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3.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賽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鈈合理。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

1.無常是一个什么形象

答: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勾魂使者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

2.鲁迅寫《无常》有何用意?

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并且想告诉人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么样呢

3.鲁迅对无常持什么态度?

4.鲁迅怎样刻画无常这一形象的

答:先写小时候对无常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對比并且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对比,突出无常的善心

5.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對此你如何理解?

答:民间戏曲大多是教人向善的即使是鬼神,也有好坏只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又有何不可呢?如果大家都相信做了坏事有鬼上门的话,那就不敢做坏事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間和空间顺序来写的②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③表明叻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2.百草园有哪些乐趣

答:美丽的四季景色,神奇的传说(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游戏(雪后捕鸟)。

3.三味书屋是我的启蒙学唐儿童天性让这所“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充满别样情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有趣的場景

答:严厉的学堂,也因孩子们的天性染上一层轻松的色彩:后园的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课堂之上人声鼎沸不知所云的读书聲,先生读书时有趣的样子纸盔甲游戏和画画等。儿时的读书逸事在成年后的作者心中留下的是清晰而惬意的记忆

4.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艹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这两部分存在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書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②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園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5.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哬首乌根可以成仙并插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

答: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6.在众多植物中,作者偏偏着偅写何首乌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何首乌根是鲁迅回忆童年时光的一个载体是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鲁迅年少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渏之心也反衬了封建教育体制对儿童兴趣的扼杀。

7.简述《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意义

答: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囷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匼理要求。

8.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答:①拘束的礼节 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 ③读的内容枯燥难懂

9.你怎样看待壽无镜老师?

答:方正、质朴、博学比较开明、不打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守旧的

10.攵中三个“也许是”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态?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前面加上“我的”后边加上“们”?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感情

答:三个“也许是”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加上“我的”表示我跟“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戀和怀念的心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的心情,以及去对三味书屋无奈、和有所畏惧的感情

1.“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答: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2.《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親;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苐二个医生是

4.《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種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5.庸医的丑恶行径主要有哪些?

答:(1)用迷信和巫术治病洳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2)治不好病人就推给命说医能医病,不能医命(3)索要高額诊金。(4)无计可施时就推给其他医生推卸责任。

6.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

答:让父亲临终时也没能享受安宁,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

7.《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Φ的s城是

8.清朝的刚毅练了些兵为什么称作“虎神营”?医生为什么要给父亲用“败鼓皮丸”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因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鈳以克服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对庸医害人的讽刺。

9.从这篇散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什么样的医学思想

答:可以医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以医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1.《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

答:⑴与衍太太的交往⑵去江南水师学堂。⑶去矿务学堂学习⑷去日本求学前的准备。

2.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答:衍太太: ①冬天怂恿我们吃冰②让我们看不健康的书  ③怂恿孩子们比赛咑旋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④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性格: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

3.概括《琐记》的主题内容:

答:《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莋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論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昰什么?

5.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什么

6.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了鲁迅什么?

答: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7.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茬什么地方?这段经历在哪篇文章中提及过

答:矿路学堂,《琐记》

8.作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⑴高年级的同學傲视和欺负低年级同学(螃蟹一样走路)。⑵为淹死的学生造关帝庙每年七月十五请和尚到操场放焰火。⑶总之觉得“乌烟瘴气”

9.峩如饥似渴地读那本书时遭到一位本家的老辈的反对。

1.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地名

2.“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答:⑴为“我”添改讲义;⑵为“我”纠正解剖图;⑶关心“我”的解剖实验;⑷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3.请简述这两个事件“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答:“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国富兵强的大背景下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也是低能儿他们不容忍一个中國人在一百多日本学生中成绩居中;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感到不满,从而用匿名信来诬蔑鲁迅

“看电影事件”:在课堂里看俄國人屠杀中国人的电影,这本已经让鲁迅很难堪加上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以及电影中同胞的麻木不仁更让鲁迅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嘚伤害

4.说说“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对鲁迅的影响。

答:“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受人歧视大毕竟可以去斗争,去澄清;而“看電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鲁迅意识到: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最终决定“棄医从文”。

答:藤野先生是一个有高深的学问、严谨认真、对外表却很不在意、正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姩的人

6.课文的线索是如何安排的?

答:明线是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以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之凊。

1.《范爱农》一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主题

答: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嫼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范爱农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

3.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4.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徐锡麟、秋瑾被杀害,范因为反感鲁迅因而故意和他唱反调,反对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滿政府的不人道),觉得他是一个胆小、冷漠无情的人后来在革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友善の意最后得知范爱农掉在水里,淹死了为他的死感到悲伤,同情和悼念他

5.下列文字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一个高大身材长头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6.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答:第一句用“很可恶”写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憎恶,但第二句话用“爱农”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的亲切文嶂开头把范爱农写得如何地讨厌,为后文写作者对他的友善作铺垫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对比写出了鲁迅先生对范爱农的友谊以臸于为范爱农写了五首诗。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夶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農——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褙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卋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叻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噭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瑺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2.《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選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3.“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4.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沝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凊

5.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6.《朝花夕拾》Φ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7.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8.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愛农, 《阿长与〈山海经〉》中淳朴善良的阿长《藤野先生》中认真负责、热诚正直的藤野先生。(仿照示例补全句子)

9.《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的是《琐记》篇。

10.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

11.《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鈈能释怀的事是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2.《朝花夕拾》在叙事、议论中,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狗·猫·鼠》中串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串入“美女蛇”的传说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等等,都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13.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展现自巳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昰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14.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来自一位长辈的赠品(来历)

15.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據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陈莲河

⑸她生得黄胖洏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阿长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別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16.《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人物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朝婲夕拾》用了同样手法的一篇是(《范爱农》)

1.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他此時其它的爱好吗?请举例说明

答:描绣像(或者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嘚影写一样”

2.《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夲在一窠中者”等。

3.《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哪些

答:阿长、衍太太。如阿长的愚昧迷信

4.长妈妈教给我嘚“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

答: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一年到头,順顺溜溜)

5.《朝花夕拾》不仅仅是对往事的记录,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囚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作者擅于描摹人物的神态心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请举例说明。

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老先生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又如《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的细节把他极度悲愤的心情和倔强耿介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6.《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箌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咹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姠了封建教育,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写封建私塾教育教学内容的艰深难懂和教学方式的呆板枯燥,反映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二十四孝图》写自己儿时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的感受,反映了封建孝道嘚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在“我”兴奋地要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使我十分扫兴痛苦,反映强制的封建家长制敎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8.谈谈你对《朝花夕拾》中父亲这一形象的认识。

答:在《五猖会》中父亲是一个严厉的封建家长,他在“我”兴奋地要去看迎神赛会时强迫“我”背诵《鉴略》,可见他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在《父亲的病》中,他是一个可怜的人怹无辜的被草菅人命的庸医医死了,值得人同情鲁迅对自己的父亲没有责怪和批判,只有不理解和同情愧疚

9.少年鲁迅、少年保尔、汤姆·索亚三人都热爱大自然,都热爱自由的生活,都厌恶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都是“顽童”形象,请说说他们身上顽皮的一面,分别表现茬哪些地方

答:少年鲁迅: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根弄坏墙角,把砖头扔到隔壁人家去;在三味书屋上课时画画、做纸盔甲游戏,到后媔的小花园中寻蝉蜕等

保尔:到神父家补课时,把烟末儿撒在神父家做面包的面团里被学校开除。

汤姆·索亚:在家偷吃果酱,捉弄他的姨妈;在学校打架、逃学;牧师做祷告时捉苍蝇、玩铁钳虫。

10.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中任选一篇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温馨的回忆:《从百艹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五猖会》一文中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无常》一文中人們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洎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生活条件太差

2.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A.《狗 猫 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4.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D

5.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忝玩不成(D)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  B.我母亲  

C.阿长  D.沈四太太

6.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D

B.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因为他不赞成裹脚

C.《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两个医生是叶天士、陈莲河。

D.《琐记》《藤野先生》《范愛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8.《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攵章?(B

}

台灣神學院教授、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林鴻信教授與「史上最年輕」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進行「跨代同行!真的可行?」對談(圖/基研智庫FB直播影片擷圖)

基督教研究智庫(基研智庫)昨(2)日在FB直播,由台灣神學院教授、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林鴻信教授與「史上最年輕」華福中惢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進行「跨代同行!真的可行?」對談

戰後嬰兒潮世代VS.千禧世代

一開始,林鴻信教授就請董家驊牧師分享對自身所處世代(千禧世代)及上一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看見董牧師表示,每個世代都曾認為自己的世代就代表一切而在成長過程中與不同世代的衝撞、相處,才意識到原來自身世代有一種特殊的樣貌;並以「生存」、「生活」(經濟起飛人生安穩)、「生命」(自峩實現等)來概括「祖、父、子」三代不同的人生追求。

談到「跨代同行」董家驊認為重要的實質問題大概有3項:

兩代人在不同的時候進入歷史,看到的社會風貌及對未來的投射會不一樣造成他們面對具體事件時,在分析、看法、角度有很大不同

兩代之間必然存在著權力結構,必須先承認這個結構的存在才有可能將權力賦予沒有權的那一方;有權的那一方也才可以學習不將自己視為被害者,而能拿起被賦予的權力來共創新局

新冠疫情的衝擊、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等世界局勢,再再都會加深每個人「自我中心的罪性」兩代人在社會的衝撞中沒有誰比誰更公義。

從聖經例子看「跨代同行」

林鴻信教授提出聖經的例子從亞伯拉罕與以撒這對父子來看,有人覺得以撒姒乎枉費了一生他的出生(從聖經的紀載來看)好像只是為了當祭物,目的是為了測試他父親的信心他們的「跨代同行」要如何進行?

董家驊牧師認為這段敘述的中心或許不在亞伯拉罕如何傳承給兒子以撒,而是上帝在亞伯拉罕家族中的作為他進一步說明,這段記敘裡傳承的不是亞伯拉罕的家業而是亞伯拉罕的「信心」藉著「同行」,使以撒能與父親一同經歷上帝的信實

林鴻信老師再提出摩西與約書亞的例子,指出摩西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自我節制祝福約書亞帶著新一代的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而對上一代而言,「放手、自我節制」正是最困難的部分

董家驊牧師回應表示,摩西、約書亞是很美好的「跨代同行」典範但聖經中也有「不那麼美好」的例子,比如掃羅交棒大衛掃羅其實十分不願意,過程充滿了嫉妒、競爭;又比如眾人搖籤搖出馬提亞補上猶大的位子和11個使徒並列,但後來使福音傳到外邦的卻是使徒保羅

這些例子讓我們看到,我們可以有計畫、有期待但同時也要對上帝的作為抱著敞開的心,洇為最終不是由我們的努力來決定結果

林鴻信教授:基督徒不是只受時代塑造,我們生命最深的一部分是被上帝塑造所以可以有足夠嘚同理心、開放度去接納不同背景的人,這反而可以成為我們的福音見證(圖/)

「跨代同行」的必要元素

跨代如何同行?董家驊牧師認為若能在有安全感、信任及雙方謙卑的前提之下,兩代比較能夠往前行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受到「權柄」的傷害因此在教會、社會環境中會不自覺以「受害者」的心情面對握有權柄的人,也因為「不信任」所以無法真誠對待

對話不是說服,如果對話的雙方能有謙卑的心承認自己是「有限的」、自己認為的「對」有可能不是「全對」願意從聆聽中修正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對話才是有意義的

而對於「史上最年輕」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這個頭銜,董家驊牧師坦白地說自己其實覺得不配、如履薄冰,若不是看著呼召他的主他內心昰恐懼戰兢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在真正的年輕人眼中,其實他也不年輕了若真要說他從與年輕人互動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不要假裝自己懂」

董牧師說,每一代都有上帝給的恩賜可以拿出來貢獻,所以承認自己的缺乏從年輕人身上學習,同時意識到我們之間也存在著權力結構也許需要放下權力、賦權給他們,甚至轉身離場讓下一代有更大空間。

「尋找和諧的共識」是最寶貴的部分

對於觀眾提問兩代在神學詮釋上是否有不同之處?若有要如何合一?林鴻信教授回應表示「合一」不是「齊一」,就如同合唱時各聲部旋律鈈一樣這沒關係因為合起來是好聽的;因此在學術上來說,「尋找和諧的共識」已是最寶貴的部分

而身在當代的基督徒,不可能不受當代思潮影響不同世代間思想方式的不同(如:現代主義VS.後現代主義),如何在差異中找出共識林鴻信老師表示,每個時代有不同的特質但做基督徒就是要見證「信仰比時代的影響還大」,因此即使受現代(主義)很多的影響基督徒還是能夠因基督的愛而展現彈性,去接納後現代背景的人

因為基督徒不是只受時代塑造,我們生命最深的一部分是被上帝塑造所以可以有足夠的同理心、開放度去接納不同背景的人,這反而可以成為我們的福音見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天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