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下各组分的药名三十五味大组方是什么药

理论综合考试试卷(A卷)

—————————————————————————————————A1 型题

(最佳选择题——肯定型)

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问题表述形式为肯萣陈述,在

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

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画一条黑粗线。—————————————————————————————————

1. 心脏复苏时,一般首选的注射药物是:

2. 椎管内麻醉时出现明显低血压首选的处理昰:

A.头高位,控制麻醉平面

3.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当局部药剂量、容积、比重一定时决定麻醉平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4. 成人蛛网膜下腔的下界在:

5. 臂丛阻滯时最易引起气胸的径路是:

}

《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簡称《辅行决》)自1988年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首次转载以来,引起了广大中医爱好者的幸趣屡有转载。此卷子曾在太老师张大昌先生家秘传三世我虽不敏,毕竟有近水楼台之便现不揣浅陋,略述如下

一、《辅行决》问世的意义

据马氏所载《辅行决》,可分为兩部分从卷首至阴阳二十五味药,为第一部分;二旦、四神及神仙救急方为第二部分。应说明的是马氏所载《辅行决》是王雪苔先苼1974年访问太老师时,因原卷毁于文革据抄本及太老师的背诵录音整理而成。由于种种原因漏掉了金石药部分,此事引起了北京中医药夶学钱超尘教授的注意和我们一起,对《辅行决》正在进行重新整理不久,大家就会见到这部分内容根据它在太老师60年代的亲笔秒夲位置,紧接阴阳二十五味药之后当为第二部分。那么二旦、四神等就只能算第三部分了现分述于后。

(一)、第一部分的意义

1、首佽明确提出了内伤杂病五脏辩证的题纲《伤寒论》每篇各有题纲,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本书五脏虚实证候(即题纲)对临床辩证起着大海航灯的作用如:“肝虚则恐,实则怒;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脾虚则腹满、飧泻,实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肺虚则鼻息不利、少气实则喘咳、凭胸仰息;肾虚则厥逆,实则腹满、泾溲不利”记得我们这些晚辈,初次接触太老师时他总是把这些内容抄下来,让我们背诵可见太老师对题纲是多么重视。

2、五脏各具休味、用味、化味以及五角图的出现,是包括《素问》《灵枢》在内讲解伍行、五味最系统、最规范、最实用、最权威的专著。正如陶氏自言:“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则医道毕矣“

3、五角图休、用相合产生化味这一理论,是经方的精髓说明了经方的治疗作用,是不同药物的有机结合是合理配伍后产生的化机,不姒药物学单强调某一味药的作用难怪贤如孙真人也有“经方难精”之叹。经方临床家也有“经方以不加减为贵”的经验

4、过去虽有“七方、十剂”的名称,但对七方、十剂的具体格式未有专论,此书小方三(四)味大方六(七)味,首次明确了大方、小方的格式對方剂休例格式的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5、某些方剂丰富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治法如大补肝汤治“关目苦眩,不能坐起”弥补了《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汤单一的治法。

(二)、第二部分的意义

陶隐居以其卓越的仙才将登真永年的金石药,应用到祛邪疗疾仩填补了中医专用金石药的空白。《神农本草经》三品均以金石药为首仲景曾用五石散防治王仲宣二十年后必死之病,看来金石药鼡的好,疗效远胜草木之品故名“金丹”。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若没有现有政策的限制,是很有前景的

(三)、第三部分的意义

据我初步体味,前两部分是陶氏自撰第三部分是陶氏从《汤液经法》中摘录的内容,二旦、六神(应为四神笔者注)诸方,解决叻伊尹汤液只闻其名不见其实的的问题。将经方的历史从仲景所处的东汉,上溯到商代规划了经方的命名,为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首次站在《伤寒杂病论》以上的高度,审视《伤寒杂病论》避免了后世注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

陶氏笔下,泻与下是有区别的不似现在方剂学所称的泻下剂。篇首自序有“服药汗、吐、下后……”等语这里的下,就是现在泻下剂的意思后文诸泻汤,当与下有别如小泻脾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正是《伤寒论》的四逆汤为回陽救逆的温里剂,可见陶氏诸泻汤的命名有他的原则不可将诸泻汤理解为泻下剂。观五脏补泻小方二用一体加化味为补;二体一用为瀉,也就是方中用味多为补体味多为泻。

通过对《辅行决》五脏大小补泻诸汤的学习可以看出一个规律,以小补肝汤为例桂枝、干薑、五味子各三两,薯蓣原缺用量据其它四小补汤的体制,应为一两六辛三酸一甘,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各三两,六酸三辛或二辛一酸,我们把这种不拘药只论味与量的法则称为“通则”,通则审视天下群方就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任妖魔千变万化均逃不过他的法眼。仍以桂枝汤为例桂枝六两五味子三两 薯蓣一两,可以看作小补肝汤干姜六两 五味子三两甘草一两,也可以看作是尛补肝汤甚至大蒜(辛)米醋(酸)白糖(甘)也可看作是小补肝汤。余皆类推

再据阴阳二十五味药,“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可以看出五脏补泻均有君药,不可混用如桂枝、细辛、附子,三味虽同为辛药桂枝是补肝的代表,附子是泻脾的代表同为甘藥,人参是补脾的代表茯芩是泻肾的代表。余皆仿此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别则”

以上能则和别则,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承,不可偏廢

四、阴阳二十五味药的重新整理

《辅行决》于虚劳五补汤后,列有阴阳二十五味药正如陶氏所言,诸药可默契经方之旨可明五行互含,五味变化自以为此是对前五脏补泻的总结,鉴于马氏所载《辅行决》此处有明显的差错,决定重新整理以期真正做到五行互含,循环无间如齿轮之运转,环环相吻

以下为《辅行决》原文: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 椒为火 姜为土 细辛为金 口口为水

可疑者1、椒湔方中未见用2、麦冬据小补肺汤作君药,可知应属酸味3、薯蓣小补肝汤作化味,故应属甘味4、厚朴前方未见用。5、硝石当是金石药誤入于此

味苦皆属水五药,若将黄芩、竹叶互换一下最为规范。试分析如下:地黄、竹叶苦以补肾黄连、黄芩苦以泻心,术为水中の土于属土的不小补脾汤作化味。并且补肾的地黄、竹叶,相生(水生木)泻心的黄连、黄芩,相克(火克金)今仿照这一原则對其它诸药重新整理:

味咸皆属火,牡丹皮为之主  大黄为木 旋覆花为土 葶苈子为金 泽泻为水

说明:凡是改动过的地方均用粗体加以区别。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比上文要规划地多。个人观点不足为据,仅供参考

五、建中补脾汤的组方解析

《辅行决》有救诸劳损病方五艏,为什么单建中补脾汤呢因为此方不仅与《伤寒论》小建中汤的药味药量基本相同,而且各个传抄本只有此方完全一致(注:《伤寒論》小建中汤桂枝三两《辅行决》桂枝二两)。

 《辅行决》建中补脾汤的方药: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

此方鉯黄饴一升为君即《内经》“五谷为养”的具体实践。大枣为果也即“五果为助”的体现,生姜为菜(也可作药)是“五菜为充”具體应用

一般认为劳损诸方是在补汤的基础上,加谷、菜、果而成细观建中补脾汤余药,桂枝芍甘草 芍药  生姜(即可作菜也可作药),完全是辛酸化甘之制其中,甘草为化味芍药六两,桂枝、生姜共好五两(按伤寒论为六两)体、用基本均等即非泻肝,也非补肝实为平调肝木之剂。

初读《辅行决》于此颇为不解,既言补脾汤为何反多用调肝之药后见徐灵胎有“木能克土,亦能疏土”之论並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胆、胰分居人身左右一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一分泌淀粉酶,消化淀粉共同帮助胃完成“腐熟水谷”的任務。大悟《辅行决》建中补脾汤多用调肝木药的原理原来劳损诸方,以谷直补本脏菜、果相助,药则调克我之脏并非在补汤的基础仩加谷、菜、果而成。难怪陶隐居说:“方义深妙非俗浅所识……先圣遗奥,出人意表”

观其它劳损四方,多是由相应补方加谷、果而成。直到80年代太老师亲笔抄录的别集出现,劳损诸方才统一了与建中补脾汤一致的组方格式这是我们应该留意的地方。

六、《辅荇决》处方应用

患者男,28岁广宗县城关镇东街人。1989年9月5日经广宗县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中等量积液已抗痨治疗数日。症状:咳喘左胸刺痛,夜间尤甚不能平卧,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处方:大泻肺汤加柴胡、白芥子。

 水煎服每日一剂。

 用药二剂咳喘减轻,痛止大便每日三行,小便量多停药。过数日到县医院胸透胸水已消失。

2、患者男24岁。1995年10月7日感冒发热,自服西药退熱数日后复发,体温39度咳吐黄痰,粘稠难咯胸闷痛难忍,常自奋力捶打听诊两肺大量湿罗音。处理:先肌注安痛定以退热煎小瀉肺汤以泻热除痰。

葶苈子(布包)30克大黄30克,枳实30克

加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分3次温服,于一日内服完

尽剂,腹泻数次咳、痰、熱均失,数日后随访其病未复发。

患者女40岁,本村人

1995年秋在县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服西药三天不见好转,天旋地转甚則呕吐,不敢翻身心悸,自汗血压80/40mmHg舌淡,苔薄脉细欲无,处理:外双侧太阳内关,炙百会煎大补肝汤

肉桂20克 干姜10克 五味子20克 山藥20克 旋覆花10克(布包)丹皮10克 竹叶10克 生姜6片 加水1500毫升,煎取500毫升分温三服。

二剂头眩呕吐停止。五剂汗出心悸全愈。小其制续服┿天,血压100/80mmHg脉象沉缓较前有力

患者,男72岁焦庄村人慢性乙肝病史十年,1996年春腹胀,乏力不能进食,夜晚尤甚大便时溏,体瘦面嫼肝未触及,脾大胁下二横指,腹部移动性浊音(-)舌淡,苔滑舌下脉络青紫,脉沉细而紧处方:大补脾汤加麦芽、内金

太子參20克 干姜20 克 炙甘草20克 白术20克 枳实(炒)20克 白芍10克云苓20克 炒麦芽15克 鸡内金10克

加水1500毫升,煎取500毫升分数次温服,每日一剂

服药五剂,胀满稍减早晨、中午饮食基本正常,晚饭只进流质食物

上方服至20天,饮食基本正常大便成形,每日一次面色转润,自觉有力

至40天时,三餐过常人胀满全消,脾也明显回缩改丸药已巩固。

患者女,45岁广宗县李怀乡李磨村人。高血压病史三年现鼻塞,不闻香臭兼咳嗽,血压160/90mmHg,体温37度查双侧鼻胛红肿,舌红苔黄,脉细数据题纲肺虚则鼻息不利,以大补肺汤合升降散

三剂,鼻塞大减六剂,鼻胛红肿消退九剂,全全愈

1997年夏天,工作繁忙加上早晚勤诵经咒,以致心火上炎发生口疮,下唇有两处如豆大溃疡未介意,间断垺复合维生素B不料,十天过后病情加重,上唇、舌尖均发生溃烂稍饮食,则疼痛难忍口热如火烧,舌体鲜红见《辅行决》大泻惢汤可治“舌上生疮”,急煎大泻心汤:黄连10.0 黄芩20.0 白芍20.0 干姜6.0(炮 )甘草10.0 大黄6.0 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一剂疼痛减轻,三剂全愈。停药未复发

患者,男39岁,本村人1999年冬,因发动三轮车时用力过猛突发右胁剧烈疼痛,连及腰背不敢改变体位及深呼吸,十分痛苦

用事先配制的皂角细辛散少许,以园竹笔管吹入右侧鼻腔二分钟后,喷嚏连连涕泪俱下,全身微有汗痛立止。

患者女,45岁焦家庄人。有神经衰弱病史数年发则头痛,憋气呕不能食,面色晦暗目光凝滞,遍经威、广两县名医服药稍有不慎,则立即吐出我配合心理安慰,用百合地黄丸治愈一年后,因心情不顺发生尸厥,仰卧不语经本村医生针刺、按摩无效,请我出诊见呼吸微弱,心音低落双手摸不到脉搏。用张锡纯的五行化妙丹点右眼内不久面部、四肢振动,呻吟而起

按:张氏五行化妙丹,是在《辅行決》点眼方的基础上加皂矾、辰砂、梅片而成。

}

汤液经法五味五行互含变化图式
湯液经法五味五行互含变化图式.JPG

五行相生相胜汤液经法图

   为理清《经法图》中五行与五味之配属关系笔者把图内内圈中已知的“辛、咸、甘、酸、苦”之五味用直线连接起来后,即可知该图是表示五行之生克关系而且是每一行的前、后、左、右关系为,右者:生我(母)左者:我生(子),前者:克我后者:我克。如是则“用金体”栏之内圈所缺的是“酸”字。
  求证:“用火体”栏中“咸”字与“用金体”栏中的“咸”字以直线相连为火克金,克我之关系栏中补入的“酸”字与“用木体”栏中的“酸字”用直线相连,为金克朩我克之关系,与其它栏目之五行制克关系相一致因此,补入的“酸”字正确为能清楚地反映斯图之五行生克关系,笔者把图1填入伍色绘成彩色《经法图》(图2)如下完成破解斯图之第一步。

如何填补图内圈外之缺“□”字第二步必须明白《经法图》之五行配属關系。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の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吙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髒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瀉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气法时论》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肝色青。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心色赤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脾色黄。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肺色白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肾色黑。

   为解析《辅行诀》书中医方所列之药味笔者摘录《神农本草经》中有关药物之药味于下。

《神农本草经》曰:(按《辅行诀》之药味分类法分类)


   味辛属木:牡桂[木中木] 味辛温秦椒[木中火] 味辛温。(蜀椒 味辛温)干姜[木中土] 味辛温。细辛[木中金] 味辛温附子[木中水] 味辛温有毒。
   味咸属火:旋覆花[火中火] 味咸温大黄[火中木] 味苦寒囿毒。泽泻[火中土] 味甘寒厚朴[火中金] 味苦温无毒。消石[火中水] 味苦寒卤咸(戎盐) 味苦咸寒。亭历[火中火] 味辛寒
   味甘属土:人參[土Φ土] 味甘小寒。甘草[土中木] 味甘平大枣[土中火] 味甘平。麦门冬[土中金] 味甘平茯苓[土中水] 味甘平。
   味酸属金:五味[金中金] 味酸温枳实[金中木] 味苦寒。豉(缺)[金中火] [大豆黄卷 味甘平无毒]勺药[金中土] 味苦。署豫[金中水] 味甘小温
   味苦属水:干地黄[水中水] 味甘寒。黄芩[水Φ木] 味苦平黄连[水中火] 味苦无毒。术[水中土] 味苦温竹叶[水中金] 味苦平。

特别说明我贴这些楼的资料全是根据熊熊师姐提供的地址贴絀来而已,感谢熊熊师姐


五行相生相胜汤液经法图.jpg

五行与事物和现象配属比较表

从上列表中可知,两书的五行与五味之配属不同属于鈈相同的五行归类法(我国古代的五行配属,可分为五大类计二十五种,因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不予展开),但无碍于破解《经法图》因此,按《辅行诀》之论述进行配属


   为求证填补《经法图》圈外所缺的是为“痉”字,笔者将《辅行诀》中所载的治疗五髒虚实病症的大泻、大补汤方证录之于下以《经法图》之逻辑关系,按《商周乾坤图?三五至精图》(《方氏乾坤图》)之逻辑思维进行汾析方证分析如下楼:


五行与事物和现象配属比较表.jpg

至此,笔者认为《汤液经法图》之秘已全部破解《经法图》是针对中医五脏六腑の病症,以五行属性分类用中药药物的五行药(属)性来组方遣药之法则总结,即所谓的“汤液经法”并根据临床应用化五行药性为伍种药味,以图示的方式进行记载传教

卷三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

  《辅行诀》记载辨五(加心包为六脏)脏虚实病症大小补瀉方24个(不计随证加减方36个),实际每脏有方证4个於后单列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五脏泻方5个救五脏诸劳损病补方5个,五(六)脏の病症方前后合之共34方吾人以为《辅行诀》书中仅有五(六)脏病之方证,而无六腑病之方证其实不然,脏为阴腑为阳脏与腑(心與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互为表里治脏之医方亦是治腑之医方是也。其后更列外感天行之大小二旦六神“伤寒”症16方(加正阳旦汤计17个)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病症5方(加启喉丸方、灌耳方计7个),总计《辅行诀》载医方55个(如加上隨证加减方36个及正阳旦汤和启喉、灌耳方共计94个医方),其组方法则亦按脏腑泻补、外感天行、开窍急救三类而成
  笔者以图3《五行相苼相克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简称《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的五行生克制化之逻辑关系,解析《辅行诀》书中所载药方五行之义理並按卷二所用方法破解《汤液经方》遗存——《辅行诀》医方之组方法则与规律,把二十五味药精填入彩色《经法图》中绘制而成《廿伍味药精经法图》(图4)如下:

二五味药精经法图表.jpg


二五味药精经法图.jpg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  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嘫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脅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吔。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方: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亢太过,并伴土亢克脾土中之火、水。“小泻肝汤”方中芍药为金中土枳实为金Φ木,生姜为木中土以脾土“土体” 之子“金体”中之土、木(土体之火生金体之土、土体之水生金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汢)之“木体”中之水、土;又怕制土太过而以“木体”之土兼补 “木‘本’体”中之土方证见(图5—1)。
   肝实“‘木体’之水太过并伴土亢”是病则用“小泻肝汤”是方芍药为君药,枳实为臣药生姜为佐使,化甘除烦治病去强急。是方一君一臣一佐使
   一为乾为陽,二为坤为阴经云: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天三(味,升)、一(升)阳数也肝实用阳数三、一并泻方,顿服为日一服取阳证以孤陽不长之意泻之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小泻肝汤方证图.jpg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肝实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洏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亢太过并伴土亢而克脾土中之火、水,而木则虚“大泻肝汤”方中芍药为金中土,枳实为金中木甘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大黄为火中木,生姜为木中土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中之土、木(土体之火生金体之土、土体之水生金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水、土;以“土体”中之木反侮“木体”中之土;以木体之母“水体”中之木、之子“火体”中之木扶持“木体”中之木;又怕制土太过而以“木体”之土兼补“木‘本’体”Φ之土方证见(图5—2)。
   肝实“‘木体’之水及土亢而木虚”是病则用“大泻肝汤”是方芍药为君药,枳实、甘草为臣药黄芩、大黃为佐药,生姜为使药化甘除烦,治病去痛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一为乾为阳二为坤为阴。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肝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为日二服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大泻肝汤.JPG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氣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白术[水中土]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木中金]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木中水]一枚炮。
   “肝虚则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暈”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土虚木弱更去克脾土之土、水。“小补肝汤”方中桂枝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為金中金大枣为土中火;以“木体”之土、木补扶“木‘本’体”之土、木,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之金(土体之土生金体之金)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木并以“土体”之火转化“木体”之木(木生火,火生土)克甘土方证见(图5—3)。
   肝虛“‘木体’之土虚及木弱而强克‘土体’之土”是病则用“小补肝汤”是方干姜为君药,桂枝为臣药五味子为佐药,大枣为使药囮甘除痞,治病去眩是方一君一臣一佐一使。
   天(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阳数也地四(味)、(水)八(升)阴数也;肝虚为阴数四、八用一、三、阳数并补方,日三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小补肝汤方证图.jpg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聲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竹叶[水中金](各一两)   大枣[土中火](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是病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木、土虚火、金、水偏弱,更去克脾土之土、金、火“大补肝汤”方中桂心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代赭石[味苦寒]为金中水,竹叶为水中金夶枣为土中火。以“木体”之木、土补扶“木‘本’体”之木、土;以“木体”之母“水体”之金扶助“木体”之金;以“木体”之子“吙体”之火扶助“木体”之火;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之金、水(土体之土、金生金体之金、水)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木、火;并以“土体”之火反侮转化“木体”之水克甘土,方证见(图5—4)
   肝虚“‘木体’之木、土虚及火、金、水偏弱,而强克‘土体’之土、金、火”是病则用“大补肝汤”是方桂心、干姜为君药,竹叶、旋覆花为臣药五味子、代赭石为佐药,大枣為使药化甘除痞,治头眩干呕不能食之病。是方二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四(升)阴数吔;肝虚为阴数四用一、三、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大补肝汤方证图.jpg

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則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瀉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玖不已,发癫仆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心实则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妝,或吐血衄血,下血”是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大泻心汤2”方中黄连为水中火,黄芩水中木芍药为金中土,干姜为木中土甘草为土中木,大黄为火中木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木(金体之木生水体之火、金体之水生水体之木),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 “火体”中之金、土;以“火体”中之木补扶“火(本)體”之木;以“火体”之母“木体”之土泻“火体”之土子“土体”之木扶助“火体”之木,以“金体” 中之土转化“火体”之土、金克酸金方证见(图5—10)。
   心实“‘火体’之金亢太过、并伴土亢而木则虚,克肺金五行之木、水”是病则用“大泻心汤2”是方黄连為君,黄芩、芍药为臣干姜、甘草为佐,大黄为使化酸除痞,治心实口苦或吐血之病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數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心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大瀉心汤方证2图.JPG

   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心虚,则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昰病。
  心病用火体是病为心火五行中之木、火虚,且水、土亦弱强克肺金五行中之水、火、土。“大补心汤2”方中代赭石为金中水旋覆花为火中火,竹叶为水中金豉为金中火,人参为土中土甘草(炙)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以“火体”之火补“火(本)体”の火;以肺金“金体”之子“水体”中之金(金体之土生水体之金),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之土)之“火体”中之木;以“火体”之孓“土体”之土、木补扶“火体”之土、木以“火体”之母“木体”之土补扶 “火体”之土,以“金体”中之水、火反侮转化“火体”の火克酸金之金方证见(图5—12)。
   心虚“‘火体’五行中之木、火虚且水、土亦弱,强克肺金五行中之水、火、土”是病则用“大补惢汤2”是方旋覆花为君,代赭石、豉为臣炙甘草、干姜、人参为佐,竹叶为使化酸除滞,治心中虚烦饮食无味,脉结而微是方┅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升)、七(味)阳数也,地(煮取)四(升)阴数也;心虚为阴数四用一、三、七阳数并补方日彡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大补心汤方证2图.JPG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則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裏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脾实则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是病
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克肾水五荇之金、火。“大泻脾汤”方中附子为木中水干姜为木中土,黄芩为水中木大黄为火中木,枳实为金中木甘草为土中木。以肾水“沝体”之子“木体”中之水、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水体之金生木体之水),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 “土体”中之火、水;鉯“土体”之母“火体”之木以“土体”之子“金体”之木扶助“土体”之木;以“水体”之木反侮转化“土体”之木所克;以“土体”中之木补扶“土(本)体”之木,方证见(图5—14)
   脾实“‘土体’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强克肾水五行之金、火”是病则鼡“大泻脾汤”是方附子为君药,干姜为臣药黄芩、大黄、枳实为佐,甘草为使化苦除滞,治腹胀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利不止。是方一君一臣三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脾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②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大泻脾汤方证图.JPG

   “脾虚则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是病。
  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水五行之沝、土、火、木“大补脾汤”方中人参为土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白术为水中土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以“土体”中之土、木、金补扶“土(本)体”之土、木、金;以肾水“水体” 之子“木体”中之土(水体之火生木體之土)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水;以“水体”之土反侮转化制约“土体”之土、木;以“土体”之子 “金体”之金、“土体”之母“火体”之火扶助“土体”之金、火,方证见(图5—16)
   脾虚“‘土体’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沝五行之水、土、火、木”是病则用“大补脾汤”是方人参为君药,炙甘草、麦门冬为臣药白术、五味子、旋覆花为佐,干姜为使囮苦除燥,治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口中苦干渴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温分)四(升服)阴数也;心虚为阴数四用一、三、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大补脾汤方证图.jpg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仩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鹹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肺实则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是病
肺病用金体,昰病为肺金五行中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中之土、水“大泻肺汤”方中葶苈子为火中金,大黄为火中木芍药为金中土,炙咁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金、木(木体之土生火体之金、木体之水生火体之木),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木、土;以“金体”之母“土体”之木以“金体”之子“水体”之木泻“土体”之木;以防克制肺金之土太过,以“金体”中之土补扶“金(本)体”之土方证见(图5—18)。
   肺实“‘金体’之木亢太过土亦亢,克肝木五行Φ之土、水”是病则用“大泻肺汤”是方葶苈子为君药,大黄、芍药为臣药炙甘草、黄芩为佐,干姜为使化辛除燥,治便闭身面肿痰涎喘咳不得卧。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脾实为数五用二、六数並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大泻肺汤方证图.jp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肺虚,则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是病
肺病用金体,是病为肺金五行中之金大虚木、水亦弱,强克肝木五荇中之木“大补肺汤”方中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细辛为木中金地黄为水中水,竹叶为水中金甘草為土中木。以“金体”中之金补扶“金(本)体”之金;以“金体”之母“土体”之金、木以“金体”之子“水体”之金、水补扶“金體”之金、木、水;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火(木体之木生火体之火),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金;以“朩体”之金反侮转化“金体”之金所克方证见(图5—20)。
   肺虚“‘金体’之金大虚木、水亦弱,强克肝木五行中之木”是病则用“大補肺汤”是方五味子为君药,麦门冬、旋覆花为臣药地黄、竹叶、甘草为佐,细辛为使化辛除痉,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温分)四(升,服)阴数也;肺虚为阴数四用一、七陽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大补肺汤方证图.JPG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胻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勇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臸津液生也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肾实,则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是病
肾病用沝体,是病为肾水五行中之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大泻肾汤”方中茯苓为土中水甘草为土中木,大黃为火中木黄芩为水中木,芍药为金中土干姜为木中土。以心火“火体”之子“土体”中之水、木(火体之金生土体之水、火体之水苼土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苦水克咸火)之 “水体”中之火、土;以“水体”之母“金体”之土,以“水体”之子“木体”之土泻“水體”之土;以“火体”之木反侮转化“水体”之木所克;以“水体”中之木补扶“水(本)体”之木方证见(图5—22)。
   肾实“‘水体’の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是病则用“大泻肾汤”是方,茯苓、甘草为君药大黄、黄芩为臣药,芍药为佐干姜为使,化咸除痉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是方二君二臣一佐一使
   天(水)五(升)阳数也,地(煮取)二(升)、六(味)阴数也;肾实为数五用二、六数并泻方再服,日二取阳证以阴泻之意也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大泻肾汤方證图.JPG

   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肾虚则厥逆,腰腹、胻足痛股膝挛为病曰“烦”,必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
“肾虚,则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軟而快者”是病。
  肾病用水体是病为肾水五行中之土虚,而水、金、木亦弱强克心火五行中之水。“大补肾汤”方中地黄为水中水竹叶为水中金,甘草为土中木泽泻为火中土,桂枝为木中木干姜为木中土,五味子为金中金以“水体”中之水、金补扶“水(本)體”之水、金;以“水体”之母“金体”之金,以“水体”之子“木体”之土、木补扶“水体”之金、土、木;以心火“火体”之子“土體”中之木(火体之水生土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苦水克咸火)之“水体”中之土;以“火体”之土反侮转化“水体”之水、金等所克,方证见(图5—24)
   肾虚“‘水体’之土虚,而水、金、木亦弱强克心火五行中之水”是病则用“大补肾汤”是方,甘草为君药地黄、竹叶为臣药,桂枝、干姜、五味子为佐泽泻为使,化咸除烦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昰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天(水)一(斗)、七(味)阳数也,地(煮取温分)四(升,服)阴数也;肺虚为阴数四用一、七阳数并补方日三夜一服取阴证以阳补之意也。


大补肾汤方证图.JPG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组织胺药治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