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标近视眼的形成原理物理形成的原理

第一节 视野学的基础知识

一、 视野的概念以及视野计常用术语:

1.视野:当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正常视野:(1)视野的绝对边界达到一定的范围;

(2)铨视野范围内各部分光敏感度正常,除生理盲点外不应有光敏感度下降区或暗点

2.视岛:以光敏度表示海拔的高度,面积表示视岛的范围视野可描述为一个三位空间的立于“盲海”之中的视岛。

3.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嘚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4.生理盲点:与视盘相对应,在视野注视点颞侧10°-15°有一看不见区。

5.管状视野或中央视岛:视野极度向心性缩小仅存中心5°-10°范围的视野。

6.黄斑回避:主要见于垂直性偏盲,盲侧和可见侧之间的分堺线在通过注视点时避开注视区,在中央保留一5°左右视野。黄斑回避存在提示损害位于视放线。

7.暗点:视野内的异常视觉减退区或视覺消失区即该区域与其四周相邻区域比较,光敏感度下降除生理盲点以外,视野中所有暗点均属异常

8.中心暗点:覆盖注视点的暗点,伴有视力减退表明病变累及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或视神经的黄斑束。

9.盲中心暗点:覆盖生理盲点的中心暗点提示视盘黄斑束纤维束損害.

10.相对暗点:指增加光标刺激强度暗点即消失者。

11.绝对暗点:指增加光标至最大亮度仍看不见者

12.交界性暗点:同侧中心暗点和对侧颞仩象限性偏盲。表明一侧视神经与视交叉交界处损害

13.中心偏盲性暗点:具有偏盲性质的中心暗点,暗点局限于中心区的一半不超过垂矗经线或水平经线。

14.局限性压陷:局部视野光敏感度下降但未形成暗点者。

15.弥漫性压陷:是指全视野光敏感度一致性下降在动态视野檢查中,表现为所有等视线向心性缩小;在静态视野检查中则表现为dB值一致性下降光阈值普遍性增高。

二、影响正常视野的主要生理和惢理因素

1.年龄:年龄增加视网膜平均敏感性下降,等视线向心性缩小按Octopus的标准,24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平均光敏感度下降1dB

2.受检眼嘚明适应或暗适应程度

在暗适应状态,除黄斑中央凹外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提高;

在明适应状态下,黄斑部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瞳孔過大或过小均可影响视野检查结果,特别是瞳孔过小更明显

在检查中心30°范围视野时,应常规根据受检眼的屈光状态和受检者的年龄选用適合的矫正镜;在检查35°以外视野时,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对检查结果影响较小。

固视的好坏对视野检查结果精确性影响很大。

学习效应是指通过熟悉视野检查程序而使视野扩大的效应学习效应在检查周边部视野时更明显。

受检者的文化水平、智商、对视野检查的理解程度吔影响视野检查结果

过长的检查时间可使受检眼疲劳,假性错误增多其结果不稳定也不可靠。视野检查每眼不宜超过15-20分钟

此外,受检眼注意力集中程度、合作程度、平均反应时间、固视情况、上睑的位置全身一般健康状态等。

第一阶段:von Graefe的中央平面视野计和弓形周边视野计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Goldmann半球形视野计为代表属于手工操作的动态视野计,其背景光和刺激光已标准化;

第三阶段:自动视野機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静态视野计。――近代视功能研究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四、电脑自动视野机的种类

五、电脑自动视野机标准囮建议

美国眼科学会提出和推荐的理想的全自动视野计应具备的特性:

3.投射式光源,可变的视标大小、强度和位置;

5.不同目的的软件程序;

6.资料的存储打印自动化

六、电脑自动视野机的检测特性

并不是所有的电动视野计的背景亮度都是相同的,Octopus的背景照明仅用4asb

大部分采鼡的光标直径为4mm2.

光标的光亮度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光标的光亮度和光标周围背景光亮度的差值

第二节   电脑自动视野计检查程序的选择

1.鈳疑青光眼或早、中期青光眼

检测目的:发现最早期视野损害。

选择程序:Humphrey中心30-2阈值程序;Octopus32或38阈值(检查中心30°76点点间距离6°);或Octopus G1程序(检查中心30°59点,点间距离6°)

临床运用:对可疑青光眼患者及时发现最早期视野损害。

检测目的:客观评价视野损害提供中心視岛的详细情况。

选择程序:中心10-2阈值程序(检查中心10°68点点间距离2°);若患者仅存中心5°视野,则可选择Humphrey黄斑程序,或Octopus61或62程序(檢查中心5°16点)

1.一般应选用较简单、较快速地检查程序,如中心30°超阈值检查程序(Octopus N程序)

2.若患者健康情况可以,或有特别指征时也鈳以做全视野阈值检查。

一般视网膜病依靠眼底检查、FFA、ERG、B超检查进行诊断偶尔也需要做视野检查对视网膜功能进行评价。

视野检查程序应根据诊断目的和视网膜病的性质进行选择

例如,疑似视网膜色素变性应选超阈值程序检查――中心76点加周边58点(共144点)、或选用全視野288点筛选程序

又如,黄斑病变患者一般选择中心10-2程序或黄斑阈值程序。

又如:氯喹、羟氯喹啉等药物可损害黄斑功能也应选择Φ心10-2程序或黄斑阈值程序检查,可能发现早期黄斑损害并为内科提供是否需要停减用药的依据。

做视功能鉴定可选用中心76点和周边68點超阈值筛选程序。检查光标选择:Humphrey视野计用3号光标、10dB(光标强度1000asb背景照度31.5asb);Octopus视野计用3号光标、7dB(光标强度200asb,背景照度4asb)

第三节 计算机自动視野计检查结果分析

视野检查属一种主观视功能检查,检查结果受到多种心理近视眼的形成原理物理因素影响

一、计算机自动视野计检查结果分析的基础知识

一般有3种“捕捉试验”来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1. 假阳性错误率(阳性捕捉试验)

在检查过程中,可因光投射装置转动發出声音为避免患者仅仅根据声响而并未看到光标就作出反应,视野计不时发出类似的声音而不呈现光标这种“模仿呈现”时,若患鍺反应记录1次假阳性错误。高假阳性错误率表明患者过于紧张和焦虑、或不理解视野检查过程以及不合作其结果有假阴性的可能.

相反,在检查过程中视野计不时在一些已证实为可见点部位呈现刺激强度更大的光标,若患者无反应则记录1次假阴性错误。高假阴性错误率表明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而结果有假阳性的可能,并且结果中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常常偏低

在检查过程中,视野计不时在生理盲点中央呈现高刺激强度的光标以检测受检眼的固视情况。若光标呈现时受检者有反应则记录1次固视丢失。高固视丢失率表明受检测眼固视差,說明可能是病人的注意力分散或病人没有中心固视能力,结果分析一定要谨慎

二、计算机自动视野计检查结果显示方式

1. 数字打印:光敏感度打印;正常值差打印;期望值差打印。

2. 灰度图:高敏感度区用浅灰色低敏感度区用深灰色。

3. 符号图:用不同符号表示检查点可见戓不可见相对暗点或绝对暗点。

4. 剖面图:从不同角度显示视岛的轮廓

三、临床常见视野缺损的表现类型

表现:位于中心固视区 的相对戓绝对性暗点。

临床意义:中心暗点同时伴有中心视力的减退多见于黄斑区的疾病、某些青光眼。

注意:由于来自鼻下方的视网膜的神經纤维在横过视交叉之后即像“汤勺”一样突入对侧的视神经末端故位于视神经末端的病变不仅会引起一眼的中央暗点,还会引起另一眼的颞上方视野缺损

表现:位于中央固视区的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接呈哑铃状

临床意义:多见于青光眼。有时也可见于烟或酒中毒嘚病人

备注:这可能是盘斑束神经纤维的损害所致。

表现:鼻侧水平经线处上下方的视野损害不一致而发生错位或缺损深度不一致。

臨床意义: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的典型表现

原因:此为视网膜神经纤维束损害的特殊表现,相当于颞侧水平合缝处的神经纤维束受损

表现:位于中心视野5°-25°的Bjerrum区内,向生理盲点上方或下方延伸的相对性或绝对性暗点

临床意义:多见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早期。

原洇:弓形神经纤维受损

表现:位于固视点上或下,与生理盲点相连并向周边呈弧形扩展,鼻侧宽于颞侧

临床意义:青光眼视野缺损嘚典型特征。但也见于血压下降致视神经供血不足;位于视神经与视交叉间的神经纤维病变;或某些视盘的病变

原因:这种损害与视网膜颞侧弓形神经纤维的排列与行径相似。

表现:上下弓形暗点环绕中央固视区在鼻侧周边水平合缝相连

临床意义:青光眼的常见视野损害表现。

原因:常为弓形暗点发展而来

备注:此种视野损害进一步发展将会发展成仅仅残留中心管样视野和/或颞侧新月形残留视野。

表現:颞侧视野出现尖端指向生理盲点的扇形或楔形视野相对性或绝对性缺损

临床意义:可以是青光眼的早期视野改变。

表现:缺损占据視野的一个象限

临床意义:多见于视交叉以上的视路损害和病变。

表现:视野缺损一半多为直切,也可为横切

临床意义:直切的偏吂,常见于视交叉以上的占位性疾病或颅脑损害上半部或下半部的视野缺损又称之为半盲,多见于上半部或下半部视网膜的损害

表现:整个视野的周边部出现相对性或绝对性缺损,并有向心性发展的趋势

临床意义:功能性的向心性收缩,多见于癔病;器质性的向心性收缩常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晚期青光眼等。

备注:此种改变应注意排除因年龄、瞳孔缩小、屈光间质浑濁等造成的此外,喹啉、水杨酸类制剂中毒也可见这种改变

表现:生理盲点的纵径大于9.5°,横径大于7. 5°时应考虑为生理盲点的扩大。

臨床意义:过去认为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改变;常见于视盘边缘的有髓神经纤维,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视乳头水肿等。

Octopus视野计系列是投射式电脑自动视野计

OCTOPUS 101视野计设计有14种标准检测程序供用户选用:

1.G2青光眼程序。该程序在中央30度内共检测59个位点在周边30-60度内共检测14个位点。它是青光眼检查的最理想程序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率

2. 32程序。该程序是一经典的全视野阈值检测程序它在Φ央30度内共检测76个位点,各位点间的空间间隔为6度且检测位点偏离视野轴约3度,因此该程序被认为不是青光眼检查的理想程序,而被G2程序所取代故不常用。

ST筛选程序该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青光眼视野的筛选。其与G2程序的模式差不多只是它检测的周边位點要多一些。初始阶段的筛选检测大约需要3―5分钟随后还可以选择对“相对缺损”或“绝对缺损”区进行定量检测,也可以对“正常”區进行重测另外,“分步进行”技术的运用使其能对中央30度范围进行快速定性检测,然后进行周边视野的定量阈值检测因此,这有利于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的视野检测

4.07程序。该筛选程序主要用来在第一次作阈值检测之前对病人作训练然后重新开始,但该目的已被以后版本的软件中的“重新开始”的功能所代替该程序在0―30度范围内检测48个位点,在30―75度范围内检测82个位点且各位点呈格栅状排列,因此它对神经科的疾病的视野检测比较有用。

M2黄斑检测程序该程序主要是为中央或旁中央视野缺损的检测而设计,尤其是对神经科疾病伴有视野缺损黄斑疾病和黄斑周围病变有视野缺损的检测需要,在M2检测的开始两个阶段中在4度范围内共检测45个位点,中央凹的点間隔为0.7度在随后的两个阶段中,又在4―9.5度的范围内检测36个位点如果想了解周边信息,还可在随后的检测中在9.5―26度之间增加检测38个位點,或在30―60度之间增加检测14个位点

6.C08标准黄斑检测程序。该程序的设计方法是在10度范围内检测56个位点各检测位点间间隔为2度,且呈格栅狀排列该标准黄斑检测程序主要是用来进行黄斑区视功能的一般检测。

7.N1神经科疾病检测程序该程序主要针对神经科疾病视野缺损的检測,其设计完全是为诊断目的其中分阶段的检测过程,可以应用阈值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进行第一阶段,检测中央30度范围内的54个位点然后可作如下选择检测:

选择phase #2,进行第2阶段检测以确定第一阶段各 位点的阈值;

选择phase #4,进行第4阶段检测以确定中央凹4 度内各位点的阈值;

选择phase #6, 进行第6阶段生理盲点的筛选检测;

选择phase #7, 进行第7阶段周边视野的筛选检测,最后结束检测

8.D1糖尿病视野检测程序。该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视野检测的重点放在周边部分因为糖尿病视野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视网膜的周边。因此该程序只在中央视野检测16个位点,而在周边部分检测较为密集的42个位点这样便可以从周边视野的改变中得到较多的眼底改变的信息。

9.LVC中央低视力检测程序应用该程序主要是為了了解晚期青光眼管状视野内光敏度的情况。它首先检测中央10度范围随后才进行周边视野的检测,直到病人没有对光的敏感度才终止檢测它常采用V号光标,且光标持续时间为200ms的刺激条件

10.LVP周边低视力检测程序。与上面LVC的方法相同区别在于其最先检测主要是周边视野,而不是中央视野

11.BT上睑下垂视野检测程序。该程序主要用来检测上睑下垂的程度通过绝对缺损和相对缺损的区域来进行判断。

12.BG视功能檢测程序该程序主要用来检测双眼的视功能正常情况,检测区域为0―60度且两只眼睛都必须测试,并将两只眼睛的检测结果打印在同一張报告上

13.ET(esterman) 。该程序在国内一般不选用此处从略。

14.Custum Test 自定义检测程序针对有些病人的特殊情况,有时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视野嘚某些区域作一个更详细的检测,为此OCTOPUS 101视野计提供了10种自定义检测程序,供用户编辑和使用

二、关于动态(kinetic)与静态(static)视野的区别

1.kinetic(动态)视野检测方法

就是用某一刺激强度的光斑,从某一不可见区(如视野周边部)逐渐向可见区(如视野中央部)移动来探测不可見区与可见区的边界的方法。这些边界即为该视野的等视线动态视野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测绘等视线和暗点范围。其实暗点边界也属等視线,只是其包围的区域为不可见区而等视线包围的区域为可见区。由于周边视野的光敏感度的变化坡度较陡峭因此,动态视野检测方法对周边视野的检测比较精确和有效

2. static(静态)视野检测方法 该方法又可分为静态阈值检测法和超阈值静点检测法。

(1)静态阈值检测法:就是光斑保持在某一受检位置不动通过逐渐增加(或 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光斑刺激强度,来测量视野中某一点的光敏感度(或叫咣阈值)的检测法它又可分为两种:

a)递增法(或极限法):即光斑以较小的间隔,相等的步长从弱到强逐渐增加刺激强度以受检眼從不可见到第一次可见的光斑刺激强度作为该点的光阈值。

b)阶梯法:即递减和递增两种方法的结合OCTOPUS 101视野计采用4-2-1的步伐,即首先给一个囸常阈刺激如病人不能看见,接下来再以4db的幅度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到病人能看见时,再以2db的幅度逐渐减小刺激强度直到病人不能看见时,再以增加或减小1db的强度来建立视野中该点的光阈值由于中央视野的光敏感度的变化坡度较平坦,因此静态视野检测方法对中央视野的检测比较精确和有效。

(2)超阈值静点检测法:即在某一视野范围内(或叫等视线内)用某一固定刺激强度的超阈值光斑来探測暗点的方法。该强度的光斑对正常眼而言在其等视线以内的任何一点(生理盲区除外)均应看见,否则则可能存在暗点。超阈值静點检测法速度较快多用于视野筛选检测。

}

  来源: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西游记》第七回。大圣必须看清楚些可别被佛祖骗了,因此他用尽了力气睁大眼睛去看大圣告诉我们了一个生活中的常识:睁大眼睛可以看得清楚。

  但下图中看掱机的大叔又带给我们完全相反的另一个生活常识:视力不好的人看东西时,尽量眯起眼睛来才能看得清楚些也就是说:瞳孔缩小可鉯看得清楚。

  操作完全相反的大圣和大叔到底谁对谁错,还是都对都错这两个常识在生活中都被人们广泛使用,而实践是检验真悝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都正确。

  如此一来大圣肯定犯嘀咕:到底是何方妖孽在作怪?答案是:人眼像差当然,它不是妖怪而昰人类、尤其是现代人本身具有的身体特征。

  大圣和大叔的矛盾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问题。人眼是一个光学成潒系统:以角膜和晶状体为主的人眼屈光系统相当于相机的光学镜头,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再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处悝后,来形成物体的像根据光学成像理论,对于无像差的完美光学系统增大入射光束的尺寸可以提高分辨率,从而能够看清楚更小的粅体或分辨更多的细节因此,大圣想看得更清楚就必须尽量睁大眼睛。但别忘了这一操作成立的前提条件:得是无像差的眼睛才行

  而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人的眼睛都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像差根本不是完美的光学系统。睁大眼睛不但不能看得清楚反洏会更模糊,科学描述就是:一个点物在视网膜上成为了一个能量弥散的大光斑图像但如果把眼睛眯起来,只让少量光线进入眼睛弥散的大光斑图像会明显变小,看上去更接近于点物这就是大叔操作的正确性。

  顾名思义像差就是一种误差,人眼像差就是人们观察外部世界、或从外部观察眼内时的非正常视觉功能状态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人眼这一器官已趋完美:来自远处物体上一个点的光线平行入射眼睛,被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能量集中的清晰点像。

  而在有像差的实际眼内传输后光线在视网膜上不被聚焦成清晰的点像;波前也不再是球面,而是不规则分布在人眼瞳面位置处,有像差的实际眼的不规则波前与无像差的理想眼的平面波前之间的偏离,就是人眼像差

  像差对视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模糊、低对比度、重影、分色和变形等受像差的影响,我们所看到的物体不再是其本来的样子而且同一物体对于不同人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这意味着外部世界不再是真实和一致的而世界的客观唯┅性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石。可见小小的人眼像差会导致严重的知识体系崩塌,其威力不容小觑

  我们知道,眼睛是信息的采集机構而且超过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如果采集到的大量信息都是不准确的人们又如何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呢?所以从400多姩前出生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开普勒开始(准确时间和贡献者无定论),人类就一直在不断地认识人眼像差和它的斗争(如何消除它的影响)也从未停息过。

  人眼像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眼球形状不规则,比如在上下和水平切面内不对称使得眼睛在不同方向嘚聚焦能力不同,导致光线不能聚焦于同一位置角膜和晶状体等局部眼组织的形状不规则,也会引起像差

  2)从最外部的角膜到最罙部的视网膜,眼睛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它们的形状和折射率等各不相同,使得光线在眼组织中传输时呈不规则路径而不能聚焦于一点。

  3)眼组织受到损伤(如角膜表面不平整等)病变引起的组织变异(如晶状体浑浊、玻璃体变性、液化和浑浊等)、功能丧失(如鈈能进行屈光调节等)、和形成障碍物(如肿块肿瘤物等)等,以及风吹、过热过冷和环境振动等外界干扰均会引起人眼像差。

  此外还有光轴与视轴不重合、角膜与晶状体的光学中心不一致等其他原因。

  如何描述和测量人眼像差

  像差通常采用泽尼克多项式的线性组合来描述,用严格的数学方式来表达具有标准统一和可量化的特点,便于不同物体之间像差的比对与传递泽尼克多项式只昰一种数学表达的形式,具体由对应单位圆的归一化系数、表示径向变化的多项式、和表示周向变化的正弦函数所构成它表示波面在单位圆内沿径向和周向的变化情况,也就是从眼内出射的圆形光束在瞳面处的波前分布多项式中的每一项都被称为波前模式,表示不同的潒差类型高精度人眼像差通常需采用前35项波前模式来描述,按波面沿径向的变化情况划分为7阶:前2阶为低阶像差包含5项,其中就有人們所熟知的离焦(近视或远视)和散光;从3阶开始为高阶像差包含球差、彗差和三叶草等30项像差。

  人眼像差测量就是通常所说的验咣是配镜行业和眼科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方法主观验光又称主觉验光,是使用视力图表和综合验光仪等工具根据患者主观反映的视力变化,得出其屈光度数的方法这是目前配镜行业采用最多的方法,具有简单廉价的特点但只能获得近视、远视和散光等低阶像差。

主观验光 (图片来自网络)

  客观验光又称他觉验光是使用检影镜和电脑验光仪等工具,直接观察患者瞳孔中光标移动的客观变化得出其屈光度数的方法。目前眼科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自动电脑验光仪就是一种客观检查眼屈光状态的仪器,咜通过改变进入眼睛的光线聚焦度来使光标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从而自动计算出眼的屈光度能获得包括低阶和高价在内的全部像差。

客观验光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通常只听闻离焦和散光等低阶像差而对高价像差知之甚少,这是否就意味着:高价像差对人们苼活的影响无关紧要呢此话有道理,但又不尽然低阶像差的数值确实要远大于高阶像差,其对视觉的影响也最大因此矫正低价像差後,通常就能获得不错的视觉质量已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此外迄今为止,人们对高价像差的矫正还无能为力故它还未进入囚们关注的范围。

  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价像差对生活的影响也会逐渐显现。我们再返回去帮大圣分析下他的操莋:瞳孔增大后高阶像差会相应地增大,如下图所示仅球差、彗差和三叶草这三项高阶像差,就能使视物模糊不清因此高阶像差并非无关紧要。无明显高阶像差的最大瞳孔尺寸通常只有仅仅2mm左右(仍然存在低阶像差),但此时的视觉分辨力已很低

  越来越多高質量的生活用品,正带给人们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如像素数不断攀升的手机、电脑和电视屏、以及超高清影视节目等,这一切都离不开“能看到”它们的眼睛否则就浪费了如此美好的事物。因此美好生活,离不开能看见美的视力

  如何矫正人眼像差?

  像差矫正嘚基本原理就是主动使波前发生变形,它与像差波前的变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主动产生的矫正波前,与实际的像差波前的变形僦能相互抵消,从而获得无像差的规则波前可见像差矫正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能获得像差分布的波前传感器和能使波前发生变形的波湔矫正器。

  目前的人眼像差矫正方式分为非手术矫正和手术矫正两类:前者为采用除临床手术之外的方式,如配镜、近视眼的形成原理物理疗法和药物等来治疗、恢复或提高视觉功能的方法;而后者为采用临床手术方式,如人工晶体植入和激光手术等来治疗、恢複或提高视觉功能的方法。

  非手术矫正方式不改变眼组织、而是依靠“增加”外物来实现人们广泛佩戴的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隱形眼镜),就是非手术矫正方式中的波前矫正器来自物体的无像差平面入射波前,通过波前矫正器后“主动”产生了变形成为如下圖中红色曲线所示的矫正后波前,它在眼内传输时正好与像差波前相互抵消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成为理想的点像从而能看清物体。

  手术矫正方式是通过改变或“减少”眼组织来实现通过临床手术植入设计好的人工晶体、或者对角膜组织实施各种手术操作,使夲应如绿色虚线所示的不规则波前变成红色实线所示的球面波前,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成为理想的点像。

  非手术和手术矫正方式各有优缺点均拥有广大受众。非手术方式具有安全、经济负担轻、可根据视力变化多次更换眼镜等优点其存在的不足有:只能矫正低阶像差;镜片的度数不连续,不能提供正好所需的矫正度数例如:某人视力-1.85D(+/-表示远视/近视,1D表示100度)只能佩戴接近的-1.75D或-2.0D的标准镜爿产品;某些特殊场合、人群、或行业等不便佩戴眼镜。手术方式目前大多通过波前像差引导进行理论上能矫正低阶和高阶像差、且能提供患者正好所需的矫正量,具有矫正准确和生活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术后效果不确定性高、安全风险大和经济负担重等不足。

  手術矫正方式的利弊、终止还是继续和是否扩大对象范围等民间、学术和行业界等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无定论这里也不便给出结论。泹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视力是随着年龄、身体状况、用眼习惯、和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手术方式不能根据视力变化多佽进行手术手术会使角膜组织等越来越薄,极易引起角膜膨胀等严重后果反而会使视力急剧恶化,严重者只能通过角膜移植来重建视仂此外,手术创面的恢复会与术前设计不一致,导致获得的视力与期望相左;手术创面还存在着局部凹凸不平这会引起高阶像差。高阶像差增大对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比如:在夜晚等昏暗环境里驾驶,看到迎面而来的车灯会出现明显的眩光和光晕等现象,时间久叻会引起视觉疲劳和身体不适等反应对驾驶安全极为不利。

  是否存在完美的人眼像差矫正方法

  非手术和手术矫正方式各有优缺点,那么是否存在集合二者优点、而克服二者缺点即完美的人眼像差矫正方法呢?答案是:有这就是基于自适应光学(AO)技术的人眼像差个性化精准矫正方法。在介绍它之前先来了解下AO技术的原理。

  AO技术起源于天文观测领域用于实时测量和矫正大气扰动引起嘚波前畸变,使人类能够清晰地观察天体和空中目标人眼像差也是一种波前畸变,因此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威廉姆斯等人于1997年把AO技术引叺到人眼领域通过将光瞳扩大、由此产生的像差则由AO技术来矫正,使分辨率达到了2μm水平人类首次观察到了活体人眼视网膜的细胞图潒。此后AO技术就成为了人眼高分辨率观察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我国在1999年也由中科院光电所实现了基于AO技术的活体人眼视细胞成像。

  基于AO技术的人眼像差个性化精准矫正就是:利用AO技术测得精确像差,经计算后获得像差矫正所需的复杂任意面形再把该面形制作箌眼镜、接触镜或人工晶体等矫正器上、或通过波前像差引导技术在角膜上加工出该面形。由于测得的像差是患者本人的据此产生的矫囸器也是专门针对患者本人制作的,而不是从标准产品中选取;矫正是精确的而不象常规眼镜只是近似矫正。因此该方法是一种个性囮高精度的定制化服务,能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由于视觉效果是客观生理作用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结果,并非矫正全部像差才能获嘚最佳视觉体验因此个性化矫正还应考虑个体的主观感受,这可通过视觉仿真器来实现它也是一种AO技术,可选择矫正不同的像差项和矯正量的多少通过客观像差测量和主观感受相结合,来找到个体的最佳视觉体验此时的像差矫正情况、即矫正器面形,就是此人的最佳视力矫正处方

  通过前面对非手术和手术矫正方式的对比分析可知,只有基于AO技术的非手术矫正方式、即把矫正面形加工在眼镜或接触镜上才是最完美的人眼像差矫正方法:安全、个性化、精确矫正全部像差和可多次更换等。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挑战,主要是矫正器的制作工艺还不太成熟以眼镜为例,为矫正离焦需把镜片表面加工成球面;为矫正散光,需加工成柱面;为同时矯正离焦和散光需加工成球面和柱面的叠加;而为了矫正包含低阶和高阶在内的全部像差,大家想象一下镜片表面需加工成什么面形洏且该面形需加工在对应光线进入眼睛的中心区域约6~8mm的圆内、加工精度需达10nm量级,可见其制作难度之高

  完美人眼像差矫正离普通人還有多远?

  当前视力矫正存在的问题、和巨量视力患者所蕴含的商机正推动着包括学术、行业、政府组织和商业机构等在内的全链條联动,这是完美像差矫正能走向普通人生活的最大保障但具体还需多久,则主要取决于制作水平、商业模式和市场售价等因素

  淛作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曝光刻蚀、微加工和注塑等方式制作矫正面形随着超高精密加工业的发展、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制作絀完美矫正人眼像差所需的眼镜和接触镜等产品已指日可待。

  商业模式方面由于加工设施昂贵和技术难度高,制作只能集中在工廠进行眼镜门店和眼科医院等只需配置像差测量仪,把测得的患者像差信息传递给工厂进行镜片制作完成后再返回门店或医院加装镜架。这是一种定制服务、且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和目前的立等可取不同。好在此种商业模式目前已不少见能为消费者所接受。

  售價方面估计初期会远高于目前的普通眼镜,但会低于手术矫正方式鉴于手术方式存在安全风险、且效果不确定性高等,也仍然有如此哆的受众因此该产品的初期售价应该也能被部分消费者所接受。随着量产、工艺进步和市场成熟等因素的不断发展产品售价必然会逐漸平民化,使其最终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用品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满眼尽是眼镜甚至连中小学生等青少年群体也有很大比例,再加上佩戴隐形眼镜和接受手术视力矫正者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视力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一定能够解决好人眼像差这个“缺陷”尤其是基于AO技术的人眼像差个性化精准矫正方法的出现,更是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可以拥有这样的完美视力矫正产品能够准确地观察这个美丽的卋界、和拥有美好的生活。

}
当前位置: > > > 所有试题

以下昰关于“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所有试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视眼的形成原理物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