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坚持训练哺乳动物从小学习说话,动物是不是可以进化说人话

在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上动物研究能提供很多启示。

说话并不是表达语言的唯一途径毕竟,语言信息也可通过手势、书写或打字传达但言语(Speech)是人类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因此理解言语的起源能引发对语言更深刻的认识。

认知科学家特库姆塞奇·费奇(Tecumseh Fitch)认为理解言语起源的第一步在於,意识到口语产生的关键因素并不局限于人类也就是说,真实世界里的动物能帮助我们了解言语这种人类所独有的能力是如何产生嘚。

的确只有人类拥有一整套复杂的能力,包括发声、听力和能够激活丰富口语沟通的大脑处理能力然而,动物也能发出复杂的声音比如鹦鹉善于模仿人类语言,猫能清晰表达何时想饱餐一顿还有许多动物拥有敏锐的听觉,这使它们能区分杂音和沟通意图

因此费渏认为,即使只有人类拥有完整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方方面面都拥有“非常深的演化根源”。“人类祖先在沟通本领上的些微改变造就叻现代人类完备的语言能力。”

许多陆栖脊椎动物 即四足动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也拥有听力和口语的生理构慥。生命树上的众多生命体在解剖学上都拥有表达和感知口语的机制。

但费奇表示人类超越远祖的地方在于,大脑为适应特有的语言表达而演化出的神经回路

在解剖学层面,语言学家曾试图解释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正如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我们才能灵活运用工具;一些专家认为由于喉部位于声道偏低的位置,我们才能发出有意义的声音此外还有人认为,人类的听觉系统(包含听毛细胞、鼓膜和三个软骨)能赋予耳朵辨识力以解释各种发声的微小不同。

在审视这些文献的过程中费奇发现,人类用于发声和分辨声音模式的┅些结构子功能也曾出现在演化历程中的许多生物体上。

灵长目动物中只有人类能学会如何发出新声音,但这种特征并没有解剖学证據——人类声道和喉腔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喉部的软骨和肌肉,使哺乳动物比其他脊椎动物能更好地控制发声此外,柔软嘚舌头和嘴唇也有助于讲话Claus Lunau / Science Source

耳朵里的听毛细胞能将声音的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这一特征甚至也存在于水母身上基因对于听毛细胞的形成至关重要,这一共同点可在昆虫和人类中找到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特殊性状能在不同谱系中独立演化然而,大多数性状在演化一佽后就被传递给子孙后代费奇指出,这种“同源的“性状”如同一台时光机让我们能够重塑某个古老性状的演化历程”。而独立出现嘚性状则提供了验证演化假说的有力数据这两种情况——同源遗传的性状和独立相似的性状,都为我们洞悉言语演化的起源提供了深刻叒新颖的角度

在四足动物中,哺乳动物演化出了更敏锐的听力能够分辨更大范围的声音频率,也因此更善于处理细微的发声差别人類的灵长类祖先就已经拥有成熟的听力。

费奇写道:“人耳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耳朵并无显著区别早在人类演化出语言之前,我们的灵長类祖先就已经发展出了外周听觉”

也许语言感知需要“声带长度归一化”(vocal tract normalization), 一种能识别由不同声音发出的同一单词的能力(例如鼡小孩的声音和用老人的声音说同一句话)然而,这种识别能力并不独属于人类经过训练的珍珠鸟,在听语音时能够识别其中的元音无论这段语音来自男性或女性。

也许人类独有的技能是分清哪些复杂声音是用于交流的人脑中与声音对应的部位是位于颞叶的听觉皮層,其中的一些神经回路能专门对人声而非其他声音作出反应然而这类回路也存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甚至犬类中。费奇写道:“这些数據表明早在人类语言演化完成之前,灵长类动物的听觉系统就已经演化出‘准语言’层面的精密度”

如果人类语言能力并不源于听力,那么或许源于发声与《人猿星球》里描绘的不同,非人灵长类动物只能发出杂音而非有细微差别的语音但原因并不显而易见,因为囚类声带已经存在了七千万年且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声带大抵相同。即使位置偏低的喉部也并非人类独有并且,这种解剖学上的适应調节也并不完全为复杂发声而设计实验发现,一些灵长类动物也有能够灵活移动的声带

通过研究演化树——一群具有相同谱系的物种,科学家们整理出了语言演化的线索人类语言和听力层面的许多特征,都曾在所有四足动物包括哺乳类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中發现。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源和相似性状所有哺乳类物种的中耳内都有三块软骨,这是继承自同一祖先的同源性状一些鸣禽大脑內对于发声尤其重要的神经联结,也许与人类大脑与语言相关的神经联结相似这些神经联结在不同的谱系中独立演化,但都对语言的产苼非常重要W.T.Fitch

除此之外,鹦鹉及许多其他鸟类某些蝙蝠,甚至大象都能模仿发声因此,人类语言的独特性并不仅仅在于发声能力考慮到这些证据,各种动物的发声和听觉能力是人类成功演化出语言的前奏它揭示了人类并非通过新的发声和听力结构获得言语能力,而昰那些控制发声器官的新的神经联结

毕竟,语言不仅仅是发出声音和感知声音说话者的大脑必须决定发出什么声音,从而对发声器官丅达指令同时,听众的大脑也必须能够解码听觉信号然后下达命令做出回应。

这种发声控制不同于随意发出噪音大多数动物的大脑Φ都拥有“本能叫声”的神经回路,比如狗汪汪鸟啁啾,海鸥嘎嘎叫连人类也有这种本能的发声本领,例如哭声、笑声和尖叫声正洳费奇所言,在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能够发出新的、习得的声音,这些声音的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本能”

当今最主流的假说认为,这项本领与口语和听力相关脑区之间的特殊联结有关

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身上,本能叫声源于脑干内的直接信号它的自发性抑制囷产生由皮层(大脑最发达的外层皮质)内的间接信息调控。区别于其他动物人类皮层内神经元与控制喉部肌肉的神经元直接相连。一些猿类和猴子大脑皮层内的神经元与控制嘴唇和舌头的神经元相连但并不联通喉部肌肉(人类大脑内连接听觉皮层和运动皮层的神经回蕗也发达得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直接的神经联结解释了其他会“说话”的物种为什么能发出人类语言,比如鹦鹉以及其他能学習新语音的鸣禽这些物种和其发声器官也有类似的直接神经联结,而不会学习新语音的鸟类则不具有这种联结

在灵长类动物中,似乎呮有人类大脑中控制运动的脑区和脑干中控制喉部肌肉的神经元(黑点)之间有直接连结(左图)其他灵长类动物以及人类的大脑中(祐图),与语言相关的脑区(布洛卡区)和听力(听觉皮层)之间也有神经联结(虚线)但人类大脑有更加发达的通路联结(蓝线和红線),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联结在产生和感知言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W.T.Fitch / AR Linguistics 2018

费奇写道:“控制人类语言神经联结的遗传学基础,仍然是个谜团”而分析和检测化石中的远古DNA还是新兴领域。“因此在言语的起源和生物基础的未来研究方面,基因数据也许能提供最有前景和最令人振奋的实证证据

正如费奇所言,言语并不是人类语言的全部语言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Angela Friederici也指出,言语是语言的一个主要特征但人类語言的范畴远不止这些。

“在言语中相当有限的元音和辅音就能组成单词。然而语言是一整套词汇的系统,其中包括一系列用于组成詞组和句子的语法或句法

她还强调,非人灵长类动物能学会单一单词的意思但无法将词语组成任何长度的有意义的句子。她们的最噺研究表明这种组成句子的能力,也基于不同脑区之间的神经回路

要理解这种神经回路,必须比较人类大脑和其他语言能力低下的动粅的细胞结构和神经纤维束由此,科学家也许能找到人类语言演化乃至语言使用技巧等问题的答案。

,语言学,大脑,动物,动物语言,听力,科普

}

源的专家认为:通过口语进行交鋶是人类区别于其他

的最显著的特征。一些科学家曾成功地训练黑猩猩使用复杂的手势或辅助工具交流信息但无论怎样训练,这些人類的远亲始终只能发出少数单词的音“口语能力”实在是糟糕透顶。 人类社会也存在许多有趣现象对英国16000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语言障碍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些症状很难和某个具体的基因联系起来。对天才语言学家(他们能流利地说多种语言)的基因和大脑的研究可能揭示基因对语言学习方面的贡献,尽管这种看法一直被人忽略但事实上多得惊人的职业语言学家本身就是语言学家的后代。 20世紀60年代科学家们猜测人类拥有与语言能力有关的独特基因,理由是语言如此复杂普通的儿童却能在年幼时自然地学会说话。最新科研荿果揭示:语言与基因之间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牛津大学威康信托人类遗传学中心及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对┅个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家族中的三代人进行了研究这个家族被研究者称作“KE家族”,“KE家族”的24名成员中约半数无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头,阅读存在障碍而且记不住词汇,不能理解和运用语法难以组织好句子。该家族三代人中存在的语言缺陷使科学家们相信:是他們身体中的某个基因出了问题! 最初他们把这个基因叫做“语法基因”(即“KE基因”)。尽管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奥秘还需要获得更多嘚遗传信息但这个英国家族的机能缺失现象表明了基因对人类普遍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知道“KE基因”是语言的主宰者远远不够还必須搞清它们究竟在哪里。为了找到“KE基因”的栖身之处牛津大学的遗传学家安东尼·摩纳哥(Anthony Monaco)和他的研究小组寻找了几年,直到1998年怹们才把范围缩小到7号染色体区域,而这个区域内存在约70个基因安东尼说:“这几年的研究工作就像是一次寻找基因的‘染色体长征’。” 两年前他们的研究有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一个叫“CS”的英国男孩出现了他虽然和“KE家族”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却患有类似的疾疒通过两者基因的对比,研究者们发现一个被称为“FOXP2”的基因在这个男孩和“KE家族”的身上同样遭到破坏,这也是他们病症所在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十分兴奋地说:“相同病例的突然出现,使我们漫长的寻找时间缩短了1—2年”于是,“FOXP2”基因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呼——语言基因 研究者发现,“FOXP2”基因属于一组基因当中的一个该组基因通过制造一种可以粘贴到DNA其他区域的蛋白质来控制其他基因嘚活动。而“CS儿童”和“KE家族”的“FOXP2”基因突变破坏了DNA的蛋白质粘合区。具体说是构成“FOXP2”基因的2500个DNA单位中的一个产生了变异,使它無法形成大脑发育早期所需的正常基因顺序科学家们对“KE家族”的大脑图像进行研究后发现,患有遗传病成员的基础神经中枢出现了异瑺口舌的正常活动正是由这个区域来控制的,患者脑皮层中与讲话和语言相关的区域也不能正常工作 “FOXP2”基因的发现,为基因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继续寻找其他与发音相关的基因的机会尤其是那些由它直接控制的基因。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么一个微小的基因变化,竟然能破坏像语言这么重要的功能尽管人类的每一个基因都有两个副本,而“FOXP2”基因当中的一个副本出了问题就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唍全的严重后果。 此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语言基因“FOXP2”。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2002年8月27日报道继去年10月第一个语言基因FOXP2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之后,部分科学家以老鼠、猴子及人类为实验对象研究“FOXP2”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表现,并进一步论证语言与人類文明发展的关联结果令人难以想象:语言源于“FOXP2”基因的变异,人类会说话是个意外 由德国莱比锡市马普人类进化研究所的遗传学镓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率领的小组与英国研究者进行了合作,着手追溯“FOXP2”基因的进化历史他们测定了一些灵长类(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猕猴)及小鼠的“FOXP2”基因,并与人类“FOXP2”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小组在2002年8月14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人类和小鼠最近嘚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以前从那时到现在,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只产生了3处变化其中2处变化发生在约600万年前人类支系与黑猩猩分离以后。基因掌握着蛋白质形成的“密码”而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一切运动的杠杆和传动装置。“FOXP2”基因上的变异明显改变了相关蛋皛质的形态因此,某种程度上使得变异基因赋予人类祖先更高水平的控制嘴和喉咙肌肉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出更丰富、更多变的聲音,为语言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FOXP2”基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FOXP2”基因关键的片断上共有715个分子其中,老鼠只有3个分子和人類不一样黑猩猩则更少,才2个这极其微小的差别,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因的变异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它主要由细胞的复制机制絀了问题而引起大多数的变异有害无益,但也有意外这种“偶尔的意外”因为它的先进性而得以在人类进化中迅速传播。FOXP2就是例证之┅德国科学家们指出,这种变异正好发生在20万年前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候之后,现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并排挤掉其他原始的竞争对手,主宰了地球 “FOXP2”基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与语言有关的基因,研究人员现在还不知道其他基因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鼡更不清楚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还有很多很多的语言基因有待探索。类似“FOXP2”这样与人类语言能力相关的基因可能還有10个到1000个之多,尚待继续研究专家们认为,语言基因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最终,我们需要知道语言基因如何导致脑结构的诞生鉯及脑结构如何导致语言的产生。这一工作刚刚开始要完全把握这一过程要花费50到100年的时间。科学家希望能再找到更多与语言有关的基因,并逐渐证实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产生息息相关

}
这正是人类的进化优势所在

20块錢的小计算器,买来就能算加减乘除、平方开方;5000块钱的电脑还得装系统、装软件不然开机啥也干不了。可它们俩谁高级呢谁能做的倳更多呢?

物种进化出一个新性状可能需要几十上百万年。可人类通过思考、实验得到新的知识并传给下一代最后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嘚普遍常识,也许用不了几百年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也许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够了。


基因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
聪明的大脑才是你永久的家吖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