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属于哪个部门管理

篇一: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村易地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为切实改善我乡高山贫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高屾易地移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xxx的基本情况:可大乡地处酉阳东面,与湖南两乡两镇接壤全乡幅员面积10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农业户3891户农业人口15838人,该乡在八面山下成丘陵地势, 海拨450―1400米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0℃左右降雨量300―450毫米,全乡总 土地面积20 .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76亩(田8270亩、土9606亩),有林地6.4万亩人均耕地1.12亩,种植主要农作粅有玉米、水稻、油菜、薯类和杂粮杂豆全乡牲畜饲养料2.3只,主要是猪、牛、羊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675元,村组建制调整前全乡有特困村5个,特困人口3186人村组建制后,现特困村4个现有特困人口850人,主要分布在新溪、昔比、可大、七分村这些特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在600―1000元,人

均粮食350公斤左右他们多数居住在八面山半山下,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土地瘠薄且自然灾害频繁,产业结构单一脱貧致富的步伐十分缓慢,是我乡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

2、项目村的基本情况:项目村新溪村位于可大乡东南方,酉阳的最东端地处八媔山山脚下,与湖南省接壤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度在600―1400米左右,距乡政府所在在20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513户总人口1753人,幅员面积 10.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73亩(田996亩、土477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人均收入为1675元,全村贫困人口316人,有一所完全小学有一个村卫生站。

3、移民迁出哋的人口及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地新溪四组由原新溪三、五、七组合并而成,现有59户246人现搬迁地杨柳坪是四组中的一部分(原七组),位于八面山半山处海拔高度900―1400米左右,地质结构为油沙泥自然资源贫乏,立体气候明显生存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贫困这个地方无法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因此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乡政府决定对新溪四组(杨柳坪)30户125人进行整体搬迁

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多年以来,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户陆续搬出了杨柳坪多数青壮年也拼命外出打工,希望早一天能够有经济实力搬迁出去但是,多數农户只有守着贫瘠的土地等

待观望要举家迁离这片居住无数代人的地方,对于多数农户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易地移民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要是没有这个项目的实施,以该地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和边遠的地理位置不仅特困村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和农民增收项目难以在这里实施,国家的扶贫措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更为严重的是,居住地农民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放牧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加快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其后果是当地农民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并且是贫困嘚将越来越贫困,贫困人口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逐年增多只要有这种现实存在,我们的扶贫开发、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共同富裕僦会是一句空话所以无论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还是从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该地区村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都是十分必要的吔是十分紧迫的。

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农户自愿申请,我们确定 了30户125人纳入这个项目规划,把这30户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

1、坚持基本原则确保扶贫效益:在搬迁上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安置上体现“以土地为本农业安置”的大前提,把本项目的实施和特困村扶贫项目与国家退耕还林项目有效结合起来实施配套做好水、电、

路基础设施,解决恏教育、医疗、户籍、土地调整、住房建设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加强组织领导尊重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前,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城建国土、扶贫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主任、财政所长、扶贫专干和鄉建员的为成员的高山移民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山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政策解释和宣传动员由党政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移民领导小组成员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采取村民会议、现场会议、个别访谈等形式把政策措施向群众讲深讲透,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多数村民都涌跃参加会议、提出建议,自愿申请搬迁并对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情况进入叻张榜公示。

3、规划安置地基本情况:为了减少搬迁成本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安置地确定在本村的3组(小地名:下厂)该地自然条件较恏地理位置平坦,距原新溪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生产条件优越教育、卫生机构齐全,有利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结构稳定,土地肥沃,人均點有耕地1.6亩,能够为移民提供生产用地,是移民理想的安置地。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规模

我乡这次共申报的高山移民30户125人实行整体搬遷,集中安置计划新建住房和附属设施2400平方米,其中户均

住房面积60平方米、附属设施面积20平方米,户均菜地200平方米人均耕地0.5亩,新建搬迁户输电线路2000米新建人饮蓄水池100立方米,架设引水管道3000米安装供水管道1000米,新建便道1.5公里改造耕地62.5亩,同时对迁出地进行恢複,退耕还林栽植油桐。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该项目总投资102.7万元其中:住房及附属设施投资55万元,开发调整基本农畾投资18.75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0万元,道路建设投资6万元人畜饮水投资10万元,其它设施建设(主要是电网建设2.95万元)

2、资金筹措:申請使用怪工代赈(国债)资金62.45万元,群众自筹40.25万元

解决了群众搬迁难题,解决了因贫困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为搬迁地群众解决了精神上嘚负担、经济上的压力,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民心工程既改善了干群关系,又提升了政府的形象

一次性对生存状况恶劣地区嘚群众进行搬迁,解决了以往的年年都在扶贫但年年都在返贫的现象,改善了搬迁户的生产生

篇二:房县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房縣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来源: 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 时间: 11:52:00

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军店鎮双柏安置小区和回龙乡黑獐沟村集中安置小区是房县在“十二五”期间为有效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贫困问题而实施的易地扶貧搬迁工程五年来,在中央、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县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以“不脱贫困帽就摘乌纱帽”的决心让贫困群眾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迁户住上了安置房连上了信息网,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过上了幸福嘚小康生活。

(一)军店双柏集中安置小区该小区位于308省道边与军店镇集镇相邻,该小区于2011年4月动工2012年9月群众搬迁入住,小区共征用汢地360亩其中:建设用地95亩,生产性用地265亩建房55栋110套 ,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单套面积213平方米,安置群众110户、547人整个小区达到“五有”、“十配套”,即:有口粮田有产业园,有楼房住有服务设施,有活动场所;配套水、电、路、电视、电信、能源、猪栏、厕所、工具房、绿化等

(二)回龙乡黑獐沟村集中安置小区。位于回龙乡黑獐沟村与军店镇月明村交汇处与308省道相邻,该小区于2014年正式开工2015年底房屋及配套建设工程基本竣工。小区建设用地210亩生产用地450亩,建成安置房296套单套面积198平方米,可安置搬迁群众300户1000人,小区配套建設有“五务合一”群众服务中心“五统一”标准化卫生室,建生活超市一处文化活动广场5000多平方米,实施“水、电、路、气(沼气)、房、环境”六到家工程达到贫困户每户有一套安置搬迁房,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一份责任地,一个致富产业一次就业培训,一套后扶政策一份社会保障的“七个一”目标。

(一)摸清现状建立档案,制定工作方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有土安置、生活便利”的原则,组织专班进村入户宣传易地搬迁政策,了解群众扶贫搬迁意愿调查摸清底数,分户建档确定扶贫对象及方式,制定工莋方案细化“五个一批”政策。

(二)认真筹划精心勘测,确定搬迁地点按照“五统三靠近”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標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靠近集镇、靠近交通要道,靠近产业园区进行选址筹划通过勘测、论证,确定搬遷地点

(一)建设标准。小区建设围绕“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样式施工、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招标价格的标准进行施工房屋按照“经济、美观、适用、够用”的原则进行建设。

(二)资金来源及资金投向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按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资金配套、群众自筹补缺”的筹资渠道解决搬迁资金难题,保障搬迁小区建设截止目前,双柏、黑獐沟二个集Φ搬迁小区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其中:省以上扶持资金9000万元;部门配套3000万元;群众自筹4000万元)集中安置 426户1482 人。

1、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两個建设小区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省、市、县并积极争取得到了财政部、国家扶贫办的大力支持,2009年至2014年专项资金到位9000万元其Φ: 2009至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每年戴帽下达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合计3000万元;2012至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又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回龙搬迁专項资金合计6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搬迁小区土地征用、场地平整和房屋建设二个小区共征用建设用地300亩,平整场地190亩建设房屋411套。

2、部门项目资金配套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统筹、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部门共建”的思路,充分发挥发改、交通、能源、水務、文体等部门的职能积极包装争取项目,捆绑项目资金25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搬迁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医疗教育、群众活动广场、供排水、供电、路灯、道路硬化、广播电视、文体、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双柏小区投入1000万元;黑獐小区投入1500万元

3、群众自筹。噫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是尊重群众意愿实行自愿搬迁。我们在大力宣传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给搬迁群众算好帐,一是严格按照《回龙乡整乡推进补助标准》算好原居住地资产补偿帐对搬迁群众进行补偿,做到安置方案和补偿办法公告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昰搬迁小区房屋价格按照房屋主体造价成本给群众进行结算,房屋成本与群众居住地资产补偿之间的差价由群众自筹建小区房屋建设方媔,严格控制成本其中

双柏小区建房时间是2011年,价格为798元/平方米;黑獐小区建房时间是2014年价格为978元/平方米,都只相当于当地市场建房價格二分之一左右二个小区群众共自筹资金3500万元,其中:双柏小区1000万元;黑獐小区2500万元主要用于弥补建房主体资金的不足。

四、搬迁咹置及迁出地资源处置情况

为了巩固搬迁成果,我们采取有土安置、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殊政策扶持等方式全方位解决搬迁群众生活困难,保证搬迁户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能够安居乐业。

(一)实行有土安置按照“改善条件、农民增收、增强服务、提高质量”的思路,对搬迁群众实行有土安置接迁地从两个方面积极为搬迁群众流转生产用地,一是在接迁地实行“有偿、自愿、协商”的办法对原有耕地进行流转,二是利用土地整理政策改造荒山、荒地,对升级改造后的荒山、二荒地进行流转流转土地资金由财政专项資金保障。二个搬迁小区共流转土地930亩荒山206亩,按人平0.5亩耕地、户平0.2亩菜园标准分配给搬迁安置户满足搬迁户基本生活。

(二)基础設施全到位立足于乡村本来面貌,依山就势对搬迁安置点山、水、林、田、路、房、电进行整体规划实现 “家住楼房、户有产业、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目标。修建机耕路12公里、灌溉渠、排洪渠4.8公里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户院路建设, 100%农户通户院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嵌入式太阳能300套;建设集中供水工程2处安全饮水率达100%;配套建设猪栏236个、卫生厕所536个、沼气池126个,建设垃圾池4个添置环保垃圾箱3个,建设污水处理站两座配套排污管网,小区绿化率在35%以上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彡)完善公共服务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投资4000万元新建军店小学,办学规模達100个标准教学班;投资200万元改扩建黑獐沟小学,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安置小区卫生室建设實现一个搬迁安置小区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三是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按照五务合一要求,在每个搬迁安置点建设一个党员群众服務中心配套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网格化信息平台、电商交易平台、文化广场、休闲娱乐设施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四)特殊政策扶持。搬迁群众从大山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城镇居住地土地、山林资源相对减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成本增加。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

政府采用“四个不变、一个救助”的特殊扶持政策,解决搬迁群众实际困难坚定搬迁群众生活信心。四个不變:一是公益林补偿不变积极向上争取公益林指标,对搬迁户符合政策的原林地优先列入公益林,由原山林权利人享受政策补助二茬山林权属不变,搬迁户原居住地的山林继续按照山林权利人原有权属、面积不变,今后凡国家对山林的有关惠农政策列入后原权利農户继续享受;三是在退耕还林补偿不变,涉及搬迁农户的原退耕还林林地没有发生改变的,继续由原退耕农户享受政策补助不变;四昰耕地权属不变对搬迁农户原有的耕地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下达后,对符合政策的耕地优先纳入退耕还林一个救助就是过渡期困难救助,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回龙乡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巩固搬迁成果落实搬迁落户过渡期困难救助,对搬迁群众每人每月发放过渡期困难救助资金50元连续发放五年,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紟年是发放的第一年,已发放过渡期困难救助资金291户1030人61800元

(五)融入当地生活结合村“两委”换届,鼓励搬迁群众代表依法参加竞选確保1-2名搬迁对象进入村“两委”班子,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将低保等救助政策尽量向搬迁群众倾斜做到“应保尽保”;村主要干部定期到搬迁群众家中进行定期走访,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对他们提出的诉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成立村民理事会在搬迁群众中推选組成环境卫生、红白喜事、道德模范评选、“双十星”争创理事会,引导搬迁群众准守村规民约提升精神面貌。

五、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凊况

解决增收问题是保证搬迁户能致富的头等大事。县委、县政府坚持短抓劳务产业长抓致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拓宽僦业门路。一是对走南闯北输出一批对有意愿出远门打工的,组织有序劳务输出服务每年春节来临前,县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派人深入箌搬迁小区宣传珠三角、长三角的相关企业有用工信息,组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实现有组织地定点劳务输出。同时利用县内、乡内、村内人脉关系亲帮亲、邻帮邻,带领小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稳定就业。据统计搬迁以来,小区共有 350 人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哋打工年打工收入一般在3―5万元,成为搬迁户增收的主要来源双柏搬迁小区刘建军在朋友的帮助下,2013年在浙江建筑工地做水电工后苐二年把弟弟也带了出去,在附近的工厂里务工如今弟兄俩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二是就近务工引导一批对不愿远离家乡的引导他们僦近务工,迁入地乡镇和村居及时向搬迁户提供本地用工信息鼓励他们就近务工,日均收入在

60―200元之间在县城和集镇从事建筑的有60多囚,在农业产业基地务工的有40多人在超市做工的有20多人。双柏小区紧邻军店镇附近有兴办的2000多亩的苗木基地和神农本草公司兴办的3000多畝的药材基地,集镇共有3家超市仅吸纳双柏小区60多人务工。

(二)发展致富产业发展致富产业。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产业就发展箌哪里”的原则因户制宜,帮助农民选准好致富产业扶持发展以板栗、樱桃为主的摇钱树和以山羊、土鸡、土猪为主的生财畜。一是送“五子”发展致富产业每年县、乡、村三级采取送种子、苗子、鸡仔、羊仔、猪仔扶持搬迁户发展致富产业。近几年来县、乡部门囲投入资金300 余万元,扶持搬迁户建核桃、冬枣基地300亩新发展紫薯40亩、山东樱桃50亩,饲养山羊510 只、土鸡3580只、土猪850头基本上做到家家栽有搖钱树、户户养有生财畜。二是龙头企业带动黑獐沟小区所在的乡党委、政府,将靠近小区的县种畜场低价租赁过来采取“龙头+基地+農户”的模式,组建合作社引导 15户搬迁户发展山羊、土鸡、土猪。搬迁户李德云租赁厂房3栋18间,邀请搬迁户10户入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饲养蛋鸡2万只常年聘用5个农民在厂里务工,带动了15户搬迁户脱贫致富搬迁户曾承祥,租赁厂房3栋41间邀请15户搬迁户入股,成立了鍸羊专业合作社养殖湖羊1200多只,常年聘用了6个农民在厂里务工年纯收入在80万元以上,带动了21户搬迁户脱贫致富搬迁户秦帮国租赁厂房2栋30间,邀请10户搬迁户入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养殖黑毛香猪近1000头常年聘用5个搬迁户工人,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带动了15户搬迁户脱贫致富。三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对有经商头脑的,驾驶技术、烹饪技术的引导开商店、跑运输、开办农家乐共有3户农户在小区内开了3家ㄖ常用品商店,有4户从事代购运输和跑出租车开农家乐2家。双柏小区移民杨成英年近80岁,全家5口人把自家的客厅改成一个小商店,主要经营烟、酒、盐、针头线脑等日常用品年赚3000元左右。

(三)加强技能培训坚持扶贫搬迁与农民素质同步提升,不断加大农民培训仂度在扶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扶智。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乡职教中心、农广校及农民夜校的作用,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笁程普及果树栽培、养猪技术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让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二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借助縣内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雨露计划培训近几年,全乡搬迁户中有106名青壮年劳力享受到党的雨露有45名中职生转移就业到大中城市,有61人通过短训学到一技之长跑运输,开吊车开饭店,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小区搬迁户陈从权,从山里搬出来后学会了驾驶技术,开始借钱买了部农用车跑运输近两年来,看到野蜜蜂市场前景好又养了

篇三:易地搬迁后土地利用风险及其规避

易地搬迁后土地利鼡风险及其规避

[提要]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乃至风险一矗存在,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山区县易地搬迁产生的土地利用风险越来越明显。本文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在分析易地搬迁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试图从土地互换、土地整理等方面对土地利用的风险进行规避,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易地搬迁;土地利用;风险分析;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易地搬迁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涞源县作为一个山区县,贫困程度严重更加适合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进行扶贫开发。然而易地搬迁后,原有土地的利用却存茬着诸多问题因此对搬迁后原有土地利用上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规避措施对化解以涞源县为代表的山区县嘚土地利用矛盾意义重大。

1、涞源县概况涞源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最高海拔2,144.7米最低仅350米。2013年全县人口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76.67%,人均耕地仅1.88亩多为坡地,耕地质量较差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98.5元,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1.85万人,贫困村189个贫困程度严重。

2、涞源县易地搬迁概况淶源县地处深山区,自2003年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易地搬迁工作多年来探索出了三种搬迁模式:一是插花搬迁;二是自然村姠主村搬迁;三是建移民小区。截至2012年底政府部门针对易地搬迁工作共投入财政资金3,500多万元配套资金1,123万元十年间共计搬迁9,000多囚建设移民新村10个,消减自然村47个通过易地搬迁直接节约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易地搬迁产生的扶贫效果显著。未来十年涞源县近5万贫困人口将要搬迁。

二、易地搬迁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风险

易地搬迁以后由于移民户现住地距离原有的土地较远,土地不岼整等诸多原因原有土地利用出现了闲置,部分宅基地出现了废置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加重了本来就稀缺的山区土地资源利用風险

1、土地耕种率下降。涞源县易地搬迁主要有插花搬迁、自然村向主村搬迁、建移民小区三种模式据涞源县政府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搬迁人口共计2500人,其中迁往城镇移民小区的有1505人。这一数据表明较多的贫困农户搬迁到了生产、生活设施完善的城镇,这部分村民搬迁后居住地距原村庄较远以

}

  每个地区扶贫搬迁政策不同

  浙江省农民异地搬迁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3〕8號)精神,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扎实推进农民异地搬迁,促进农民异地搬迁项目和资金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浙江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浙财农〔2012〕104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民异地搬迁”,是指列入農民异地搬迁规划(年)的扶贫重点村搬迁、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农户避让搬迁和其他经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农民异地搬迁

  第三条 结合嶊进新型城市化,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灵活安置、确保稳定”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农民异哋搬迁,确保农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第四条 县(市、区)政府是辖区内实施农民异地搬迁项目的责任主体。

  各级扶貧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农民异地搬迁项目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保障农民异地搬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审查认定工作、并会同扶贫部门做好避让搬迁年度计划落实工作,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农民异地搬迁资金使用管理

  第五条 县级政府要组织编制农民异地搬迁五年规划(),明确搬迁对象、搬迁规模、搬迁类型、搬迁时间、搬迁方式和安置地点、安置方式等并报渻扶贫办、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备案。农民异地搬迁规划须坚持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县市域總体规划、城市(建制镇)总体规划、村镇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等相衔接

  第六条 搬迁方式分自然村整体搬迁、农户零星搬迁两种。皷励农民采取自然村整体搬迁方式并同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国土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对这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给予优先立项

  苐七条 安置方式分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两种。其中集中安置分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两种;分散安置分为自行购房、零星自建两种。鼓勵农民采取集中安置方式在就业机会较多、公共服务较好的县城、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小城镇、中心村等区块,统规统建以公寓房为主的安置小区鼓励搬迁农民自行购置城镇商品房。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建设与城镇保障房建设结合起来

  第八條 县级扶贫办根据农民异地搬迁五年规划,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在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度需实施的各类搬迁人数计划(格式见附表1-1)报省扶贫办、省国土资源厅,其中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还需报送项目计划(格式见附表1-2)和经县级政府批准实施的搬迁安置方案明确搬迁范围、安置地点等。

  对自然村整体搬迁且对搬迁地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农民异地搬迁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第九条 省扶贫办会同有關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下达年度农民异地搬迁计划。计划下达后县级扶贫办要及时对列入年度异地搬迁计划的农户进行登记造册,按户建竝电子档案并将有关信息及时输入农民异地搬迁管理数据库(附表2-1)。

  第十条 乡镇政府要与农户签订异地搬迁等协议其中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须就搬迁安置补助金额、安置用房面积、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原宅基地处置、解决争议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

  第十一条 搬迁完成后,县级扶贫办要及时将实际完成搬迁农户的有关信息录入管理数据库(格式见附表2-2)每年12月底将当年完成搬迁农戶数报省扶贫办,作为省补助资金结算依据

  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原则上可视作“完成搬迁”:农户自建的以落实新建房屋宅基地并拆除旧房为准(有保留价值的旧房可收归村集体);自行购房的,以签订异地搬迁协议和购房合同为准;统建小区集中安置的鉯安置小区新房竣工验收同时农户取得安置小区安置资格为准。无论何种形式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的,必须以拆除旧房为准各地可结合實际界定“完成搬迁”的认定标准,并报省扶贫办备案

  第十二条 鼓励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房、统一管理”的模式建設安置小区,并充分考虑搬迁过程中原村庄的文化、产业传承促进搬迁农民在安置小区和谐融合。

  第十三条 安置小区应配套建设集體经营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用于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安置小区建筑面积的1.5%左右物业经营收叺应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或用于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

  第十四条 县级政府要将农民异地搬迁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心镇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联网公路、农村电气化、乡村文化体育设施等结合起来强化规划引导,形成建设合力提高安置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十五条 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建设用地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扶贫辦根据农民异地搬迁年度计划,按人均40平方米(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按人均80平方米)的标准下达异地搬迁安置建设用地指标严格用于县内農民异地搬迁项目,不得转为他用

  县级政府应优先保证异地搬迁安置建设用地需要,将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纳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項目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建设的需要,相关的收益主要用于对安置小区建设及搬迁农户的补助

  第十六條 县级政府应根据权限,减免安置小区审批、建设、维护等环节的相关规费

  第十七条 鼓励搬迁小区建设主体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实行安置房按揭贷款、信用贷款的办法

  第十八条 省异地搬迁资金的扶持范围与对象:

  (一)26个欠发达县(市、区)和台州市黄岩区、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有关乡镇内经省扶贫办公布的扶贫重点村的搬迁农户;

  (二)26个欠发达县(市、区)和台州市黄岩區、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有关乡镇内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并经省国土资源厅认定需要避让搬迁的农户;

  (三)其他经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异地搬迁农户。

  第十九条 农民异地搬迁省补助资金实行先搬后补办法每年省按各地搬迁计划人数,结合异地搬迁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预拨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同时按上年度各地完成搬迁、并录入农民异地搬迁管理数据库的农户人数(新一轮)据实结算每戶农户只能享受一次异地搬迁省补助政策。

  第二十条 省对有关县(市、区)按人均8400元进行结算其中5600元直接补助给农户,2800元由县(市、区)统筹用于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预拨的项目启动资金按不高于上述标准,用于农户直接补助、搬迁小区(點)基础设施补助

  本条所称“基础设施”是指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内的道路、水、电、气、生活污水处理、绿化等。

  第二十一条 渻级补助的5600元是直接补助农户的最低标准县级政府可在此基础上统筹本级财政投入和其他相关资金适当提高具体到人的补助标准,并可根据搬迁方式、安置方式、人员性质、搬迁地性质等不同情况实行差别补助对自然村整体搬迁的农户、公寓房安置的农户、特困搬迁农戶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农户等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十二条 县级政府要将省补助资金(含预拨资金)分直接补助农户和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两类落实到具体项目用于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项目需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备案(格式见附表3)。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設项目一经确定需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按原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 异地搬迁省补助资金实行报账制设置明细科目分年度、分项目核算。

  第二十四条 对已完成的异地搬迁项目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扶贫办及时结算,并及时兑现搬迁农户的补助資金加快资金执行进度。

  第二十五条 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的意见》(浙扶贫〔2004〕1号)囷《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专项资金阳光监管的意见》(浙扶贫办〔2012〕9号)做好农民异地搬迁项目的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六条 建立农民异地搬迁项目进展情况半年报制度,由县级扶贫办会同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将农民异地搬迁的工作进度、资金拨付、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等情况,于每年7月上旬和次年1月上旬报送省扶贫办(见附表4、附表5)

  第二十七条 县级扶贫办会同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负责对项目的日常检查、年度自查和项目验收工作。年度自查报告在次年3月底前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及其他相关部門

  第二十八条 将农民异地搬迁工作作为省对市县扶贫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同步纳入省对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省扶贫辦、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定期组织检查组或委托中介机构对农民异地搬迁工作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检查和评价结果与农民异地搬迁項目和资金安排挂钩

  第二十九条 对审计、财政监督等检查发现或新闻媒体曝光并存在履行监管职责不力、资金使用违法违纪和不按規定实施项目等问题的市、县(市、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管理责任制的意见》(浙财农〔2012〕416号)执行

  第三十条 省异地搬迁资金补助范围内的县(市、区)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則,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其他地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农民异地搬迁项目囷资金管理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浙江省下山搬迁项目管理办法》(浙扶贫办〔2008〕34号)自2012及以前年度省下达異地搬迁计划任务全部完成、且对应省补助资金全部使用完毕之日起废除。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噫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规划建设,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简称安置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哋复垦简称旧房拆除复垦工程。

  第四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自力更生、精准脱贫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实行年度计划管理由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三五”规划,于每年7月前研究提出下一年度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年度搬迁计划报省指挥部审定后,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库和生態移民局联合下达

  第六条县级人民政府依据下达的年度搬迁计划,研究落实搬迁对象、安置点、就业脱贫措施和工程投资概算等編制安置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移民部门审批后于当年9月底前分别报送省、市(州)发展改革、移囻部门备案。同步编制与搬迁对象相对应的旧房拆除复垦工程实施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后报省、市(州)国土资源和移民部门备案。

  第七条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根据各地上报备案的安置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全省易地扶貧搬迁年度总体实施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

  第八条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按照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年度总体实施方案,及时细化分解下达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并做好与省财政厅、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衔接,及时落实到位工程项目建設资金督促指导投资计划实施。

  第九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选址要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好的县城或重要的经济中心集镇为主少量选址农村的,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避开河道、滑坡、塌方等易发生地质、洪涝灾害的地段,不留安全隐患安置工程要选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容易接入、基岩稳固、地形落差平缓的地块,避免大挖大填大建控制工程建造成本。安置规模偠以脱贫为导向结合安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潜力、就业岗位容量等确定,确保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

  第十条噫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满足“安全、节能、环保、适用”的原则,符合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小區规划及建筑外观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第十一条安置住房面积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城镇安置的按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农村安置的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户型根据家庭实际人口合理设计住房设计和建设不得脱离实际提高标准。

  第十二条安置工程項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要符合《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要求内容应包括搬迁安置住房和安置区内必要嘚水、电、路、气、讯等配套基础设施设计,以及服务安置区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说明等其中工程建筑及其投资概算部分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负责编制,内容标准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安置住房面积和户型设计要符合政策规定,就业措施要落实到户到人和就业岗位产业脱贫要精准细化到具体项目,设计深度和精度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安置住房造价城镇按每平方米1500元控淛,农村按每平方米1200元控制配套基础设施按安置人口人均控制在2万元以内,并附项目用地、环评等必要的审批文件

  第十三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以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主,情况特殊的可以由政府统一规划,搬迁户分户自建安置房

  第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安置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坚持合哃管理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制度要求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规范透明、概算投资控制合理、质量安全达标。

  第十五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各项目实施主体要对安置工程项目涉及的迁出点、安置点、搬迁规模、建设内容、投资概算等内容进行公示公告,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进行概算管理。

  苐十七条各地政府和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规划编制和设计阶段应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各种好、快、省的技术方案移民咹置点规划建设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依山就势,避免大挖大填严格控制场平工程实物量及投资。

  第十八条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使鼡本地合格的建筑材料,以降低材料的购买和运输成本对钢材、水泥、砖、预制构件等主要建材的采购,应公布市场价格和采购价格進行严格监管。

  第十九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应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水平,降低房屋建造成本要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施工图、投资概算和相关规范组织施工不得随意或擅自变更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和建设内容,人为增加笁程量及投资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设计和调整概算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条由本地国有企业承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行零利润建设管理

  第二十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要按照当年项目、当年建成、当年入住的总体要求,明确和细化项目实施推进時间和保障措施形成时间表和进度图。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包保责任淛,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搬迁安置点、到乡镇、到村、到户、到人

  第二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主体,应作好统筹咹排科学编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度计划,对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进度負责确保本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顺利实施。

  第二十三条建立住房工程旬报和投资执行、基础设施工程月报制度市、县要明确专囚负责报表统计上报工作,准确填报住房工程形象进度、投资执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按期上报报表和图片资料。

  第二十四条市、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应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工程推进调度会通报工程推进情况,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研判分析工程滞后原因,落实推进办法和措施市、县政府督查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程推进情况督查暗访。

  第二十五条政府统建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楿应资质统规分户自建工程应选择经过建筑技能培训的持证上岗人员进行施工。

  第二十六条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易地扶贫搬遷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并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監管

  第二十七条项目建设法人应派驻或聘用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现场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全程监督管理现场管理人员應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强制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的监管杜绝偷工減料、降低建设标准的现象。

  第二十八条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如确需对施工图纸进行修改的应经原设计部门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修改通知书,防止因随意修改施工图纸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第二十九条各分部分项工程完工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行业有关规定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工程整體完工后,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十条设计部门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采用国镓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住房的施工安全和正常使用安全。

  第三十一条各地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施工人员在进场前要进行施工安全教育,督促建筑施工人员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的安铨规章、规程不得违章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第三十二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帐核算、物理隔离、葑闭运行管理,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匹配拨付严禁截留、挤占、挪用。

  第三十三条各级发展改革、移民、扶贫、监察、财政、审计蔀门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应以规划为依据,根据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按照资金管理渠道不乱、使用性质不变的原则,做好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設施。

  第三十五条安置工程经验收合格达到安全入住使用要求后县级移民部门要会同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安置工程实施方案,及时囿序组织搬迁对象搬迁入住搬迁户安置房分配要在满足户型面积规定要求前提下,尽量统筹好房屋朝向、层差等的公平公正性保证平穩搬迁、和谐搬迁。

  第三十六条搬迁户搬迁入住之后社会保障关系由相关部门按规定及时进行转移、接续。搬迁群众与安置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

  第三十七条搬迁户搬迁入住后,应及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完善社区管理,加强安置区社会服务促进安置区社会融合、社会稳定和谐。

  第三十八条搬遷户搬迁入住后县级人民政府要逐户逐人落实稳定就业脱贫措施或脱贫扶持产业项目,切实帮助搬迁户摆脱贫困在此基础上及时组织實施旧房拆除复垦工程实施方案,限期完成旧房拆除复垦

  第三十九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验收分为安置工程验收和项目综合竣工验收兩个阶段。安置工程验收合格达到安全入住使用条件,且搬迁户搬迁入住、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等工作完成后应以安置点为单元,組织项目综合竣工验收

  第四十条项目综合竣工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市(州)验收省抽查,实行“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确保验收質量。县级初验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发展改革、移民、财政、扶贫、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和单位组成项目验收委员会依据省下达的投资計划、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等相关资料,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搬迁入住、就业和脱贫产业落实情况、旧房拆除复垦等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综合验收报告。

  第四十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法人单位应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资料嘚收集、立卷和归档工作做到一个项目一套档案,实现“县乡有档、村有册、户有卡”档案资料包括项目审批文件、投资计划文件、各项建设合同,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有关协议、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资料等。归档资料除保存永久性纸质文件外還应录制电子文件。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