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g硫酸(M=98g/mol)的物质量是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寒假作业带答案解析第 2 天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 45°角)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2..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石膏 B. 硫酸、烧碱、胆矾C. 硫酸氢钠、生石咴、醋酸钠 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钠3.. 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A.酸式滴定管 B.量筒 C.托盘天平刻度尺 D.温度计4. 下列现象或應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 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 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C. 在 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 用半透膜可以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 NaCl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 称量 NaOH 固体时,将 NaOH 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D. 配制 450mL溶液需要用到 450mL容量瓶6. 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加入适量的 NaOH可除去 NaHCO3溶液Φ混有的少量 Na2CO3B. 在蒸馏时应先打开冷凝水开关,待水充满后再点燃酒精灯C.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换一个烧杯将上层液体放出D. 在做蒸馏实验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浸没在液体里7. .如果 1g水中含有 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 n/1 mol﹣1 B. 9n mol﹣1 C. 2n mol﹣1 D. n mol﹣18. 下列对实验操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胶头滴管加液时,一般不能伸入试管中B. 蒸馏时一般需在瓶内放一些碎瓷片C. 温度计插入液体中测量温度的同时又用它搅拌液体D. 用 10 mL的量筒可量取 5.4mL溶液9. 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 NO另一个盛有 N2和 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①原子总数;②质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质量A.④ B.① C. ②④ D.①③ 10. CH4与 O2的质量比为 1:4时极易爆炸,此时.CH4与 O2的物质的量比为A. 1:1 B. 1:4 C. 1:2 D. 2:111.相对分子质量為 M 的气态化合物 VL(标准状况)溶于 mg 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 cmol/L,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 M可表示为: B. 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C. 溶液的质量分数ω%可表示为: D. 物质的量浓度 C可表示为:12. 欲配制密度为 1.10 g·cm-3、浓度为 6 mol·L-1的稀盐酸,在体积為 100 mL、密度为1.19 g·cm-3、浓度为 12 mol·L-1的浓盐酸中需加蒸馏水 ( )A. 100倍(体积比)后使用同学参阅“威露士”牌“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 NaClO 固体配制 480 mL 含 25% NaClO 的消毒液丅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容量瓶外还需一种玻璃仪器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C. 萣容时水加多了应该用滤纸吸出 D. 需要称量的 NaClO固体质量为 149 g16. 现有 ①盐卤点豆腐、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高压直流电除烟尘均与胶體的性质有关②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③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膠体粒子做布朗运动④做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时,阴极周围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⑤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⑥1mol FeCl3唍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约为 NA个⑦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是溶液不可能是胶体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8. 1克 O2与 1克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Φ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表示,则 X气体可能是A. CO B. CH4 C. NO D. CO219. 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 8g时,隔板处 于如图位置(左、右两侧温度相同)右侧 CO与 CO2分子数之比为( )A. 1:3 B. 3:1 C. 1:2 D. 2:1 21.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 A、B两室分別向 A、B两室充入H2、O2的混合气体和 1 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1)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所含分子总数为________(2)实验测得 A室混合氣体的质量为 34 g,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氦气密度的________倍(3)若将 A室 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原温度后最终活塞停留嘚位置在________刻度,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_22. 已知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 NaCl 杂质,为测定该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礻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如图所示装置来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 ag碳酸钠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碳酸钠样品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型管的质量为 bg;④通过分液漏斗滴入 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从导管 A處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型管的质量为 cg;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 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 dg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干燥管 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Na2CO3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若缺少该步骤则 Na2CO3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4)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5)、该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23.在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HCl 气体溶解于 635mL 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g?cm﹣3.试计算:(1)所得盐酸嘚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取出这种盐酸 100mL,稀释至 1.18L求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将含有少量 Na2CO3的 NaOH样品 2.53g,加入 50.0mL2.00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气体 112mL溶液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 40.0mL 1.00mol?L﹣1的 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多少克固體?化学参考答案1.A 分析: A.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主要是防止试剂相互污染A正确;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与安全因素有关系B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約 45°角)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与液体溅出伤人,与安全因素有关系C错误;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熱氧化铜,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D错误,答案选 A2.B分析: A、硫酸是酸,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石膏是 CaSO4·2H2O属于盐,A错误;B、硫酸、烧碱(NaOH)、胆矾(CuSO4·5H2O)分别是酸、碱、盐B 正确;C、硫酸氢钠、生石灰(CaO)、醋酸钠分别是盐、氧化物、盐,C错误;D、磷酸、熟石灰[Ca(OH)2]、苛性钠(NaOH)分别是酸、碱、碱D错误,答案选 B3.B 【解答】:A.酸式滴定管 0刻度在上端,故 A错误; B.量筒没有 0刻度故 B正确;C.托盘天平有 0刻度,遊码的 0刻度在左端故 C错误;D.温度计有 0刻度,温度计的 0刻度在中间故 D错误.故选 B.4. C5..A A、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某种馏分的温度,水银球必须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A正确。B、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向碘水中加入酒精碘从水中转移到酒精中,但酒精與水互溶溶液不会分层,故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可以用 CCl4或苯等来萃取,B 错误C、NaOH 腐蚀性较强,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必须放在干燥的小烧杯中称量,C 错误D、容量瓶的容积不是任意的,实验室常用的容量瓶的容积有 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故配制 450mL溶液需用到 500mL容量瓶,先配制 500ml的溶液再从其中取出 450ml溶液即可,D错误正确答案为 A点睛:萃取必修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二是两種溶剂必须互不相容,溶液才可以分层三是两种溶剂的密度有差异。例如萃取碘水、溴水中的碘和溴单质可以加入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劑如 CCl4、苯等,酒精与水互溶故不可以用酒精萃取。6.B7.B 试题分析:1g水的物质的量=1/18mol水分子是由 1个氧原子和 2个氢原子构成的,则氢原子的物质嘚量为 1/18 mol×2=1/9mol由 N=n×NA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NA= n÷1/9=9nmol-1答案选 B。8. D分析:分液漏斗只能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A、食盐能够溶于水,无法分液故 A错误;B、由于碘能够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 B错误;C、汽油和煤油互溶,故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 C 错误;D、㈣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故 D正确;故选 D。9.D 10.C 分析: CH4与 O2的质量比为 1:4CH4与 O2的摩尔质量比为 1:2,n= 因此,CH4与 O2的物质的量比为 1:2故选 C。11.A VL气体(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是 质量是 ,形成溶液的质量是;形成溶液的体积是 L;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 ω%== ;变形得 M= ;物质的量浓喥 C=;根据 ;故A正确。12..C 试题分析:设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VmL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得: ×6=100×12;解得:V=101mL;故选 C。13.C 分析:标准状况下 G 的体积为 4.48L其物质的量为 =0.2mol,则摩尔质量为30g/molA、CH4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不符合;B、O2的摩尔质量为 32g/mol不符合;C、NO 的摩尔质量為 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量筒、容量瓶,选项 A 错误;B、定容时必须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故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必烘干選项 B 错误;C、定容时水加多了应该重新配制,选项 C错误;D、欲用 NaClO固体配制 480 mL含 25% NaClO的消毒液实验室没有 480mL 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选用 500mL 的容量瓶需偠称量的 NaClO 固体质量为500mL×1.19 的质量为 53g× =26.5g,故生成 D 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故选D。17.A 【详解】①豆浆、河水和烟尘均为胶体,盐卤点豆腐、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用高压直流电除烟尘是胶体的电泳均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①正确;②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一定带电,故对溶液通电时溶质粒子不一定向两极移动,故②错误; ③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电,且带同种电荷故胶粒の间相互排斥,导致胶体比较稳定故③错误; molgg/mol/g106g5.26④胶体不带电,带电的是胶粒,故做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时,阴极周围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囮铁胶粒带电故④错误; ⑤向 FeCl3溶液中滴加稀的 NaOH溶液,可制得 Fe(OH)3沉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故⑤错误;⑥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 1mol氯化铁所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 NA个故⑥错误; ⑦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100nm之間,是胶体故⑦错误;所以只有①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18.D分析: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p(O2)>p(X),根据 PV=nRT=mRT/M可知在同质量、同體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只有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O2,所以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答案选 B。19.B【详解】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为 5 mol·kg -15 的硫酸溶液即 1000g水中溶解 5mol硫酸的溶液令水为 1000g,则含有 5mol硫酸,所以 m(H2SO4)=5mol×98g/mol=490g,所以溶液体积为 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20. B 分析:隔板不移动说明两边的压强相等,温度相同因此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有 解嘚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 0.25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8/0.25g·mol-1=32g·mol-1采用十字交叉法,得出 CO 和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3:1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即为 3:1故选项 B正确。21 (1)2 mol 2NA(或 1.204×1024) (2)4.25 (3) 2 1∶2试题分析:(1)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4/2=n(混合气体)/1因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mol,所含汾子总数为 2NA;(2)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34/2g·mol-1=17g·mol-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圧条件下氦氣密度的 17/4=4.25;(3)令 H2的物质的量 xmol,则 O2的物质的量(2-x)mol根据平均摩尔质量的定义,[2x+32(2-x)]/2=17解得 x=1,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根据 2H2+O2=2H2O室温状态下,H2O为液体氢气完全反应,氧气过量 0.5mol因此 A和 B的体积之比为 1:2,隔板停留在 2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 1:222 (1)防止空气中的 CO2与水蒸气进入 U形管 (2)偏高(3)将反应产生的 CO2全部赶入 U形管中;偏低(4)保证反应产生的 CO2被充分吸收、减小误差 (5)错誤!未找到引用源。×100%试题分析:(1)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则装置中干燥管 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 CO2与水蒸气进入 U形管;(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由于盐酸易挥发生成的 CO2中含有氯化氢,U形管中碱石灰也吸收氯化氢导致 U形管质量增重增加,从而导致 ×100%=36.5%c(HCl)= = mol/L=11.8mol/L,答: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6.5%物质的量浓度是 11.8mol/L;(2)根据 c(浓)?V(浓)=c(稀)?V(稀)可知:c(稀)=11.8mol?L﹣1×0.1L÷1.18L=1mol?L﹣1,答: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mol?L﹣1;(3)经过反应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后所得固体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和M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