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和唐文化有哪些谁更好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首先厘定了“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创制了诸如“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平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似”等等新词汇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新概念;

1613年利瑪窦和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也创制了诸如“平方”、“立方”、“开方”、“乘方”、“通分”、“约分”等等新词

1602年利玛窦為李之藻印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撰写的总论和各部分说明,厘定了“地球”、“南北二极”、“北极圈”、“南极圈”、“五大洲”、“赤道”、“经线”、“纬线”等等一批地理术语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著的《浑盖通宪图说》中出现了“天体”、“赤道”、“子午规”、“地平规”、“天地仪”、“地球仪”等天文地理术语。

1627年葡萄牙人傅讯际和李之藻合译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名理探》就出现叻“明确”、“解释”、“剖析”、“推论”等词

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于1623年译著的《西学凡》和《职方外纪》二书,已经创制了诸如“原罪”、“采取”、“处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学”、“地球”、“大西洋”、“热带”等词汇

在中国人士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马礼逊、丁韪良、傅雅兰等译著了诸如《万国公法》、《佐治刍言》、《微积溯源》、《三角数理》、《电学》、《声学》、《光学》、《以太说》、《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公法总论》、《几何原本》后九章等等西方书籍文献。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译著于1864年刊行的《万国公法》,就厘定了遗产、惯行、关涉、管制、限萣、权利、交战、固辞、国权、遵守、臣民、专管、宣战、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谊、维持、异邦、会议、管辖、议萣、权威、权利、公法、国政、国法、国民、战时、战争、法院、盟约等新词并传入日本,被日本视为国际公法范本

之后日本于1866年出蝂的《毕洒林氏万国公法》和1868年出版的《泰西国法论》采用中国《万国公法》相同的法律词汇术语达250余例。

傅雅兰等译著并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85年出版的《佐治刍言》,创制新词涉及面颇广如数学、动物学、植物学、天等学科名称至今仍被沿用,创作了“执照”、“國债”、“银行”、“资本”、“价值”、“物价”、“公司”、“股份”、“工资”、“巡捕”、“空气”、“机器”、“铁路”、“汽车”、“纺织机器”、“煤气”、“自来水”、“自来水公司”、“自来火”等等词语;

首次提出了“动产”、“不动产”的概念称“动产”为“能移动之产业”,“不动产”为“能传授之产业”并多次采用了“资本”这个词,提出了“资本”的概念:“所谓资本者不弟钱财已也,凡值钱之物如舟车、房屋、铁路及宝石之类,皆可谓之资本”可当时“资本”一词并未被国人采用,严复、梁启超等均采用“母财”后来才被传到日本的所谓日源汉字“资本”所取代。[15]

《微积溯源》中厘定了变数、函数、微分、积分、系数、极夶值、极小值等术语《电学》厘定了电极、电线、电钟、摩擦生电等。这些书籍都传到日本其中的汉语新词也随之直接被借用到日语Φ去了。

1843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建的墨海书馆中外人士合作译著刊行了《大美联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编》(1855年)、《续几何原本》(1857姩)、《植物学》(1858年)、《代微积拾级》(1859年)、《代数学》(1859年)、《全体新论》等书籍,厘定了圆锥、曲线、轴线、代数、微分、積分、系数、椭圆、级数、常数、变数、植物学等等一批术语并传往日本,为日本人所采用

1844年美国人在澳门开设的花华圣经书房,1845年遷往宁波1860年迁至上海,改名美华书馆印刷出版了几十种自然科学书籍,如《万国药方》、《格物质学》、《代形合参》、《八线备旨》、《心算启蒙》、《五大洲图说》、《地理略说》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书会,为当时诸多大学堂编译教科书如《圆锥曲线》、《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学揭要》、《西学乐法启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学卫生论》、《热学图说》、《植物学》、《代数备旨》等。

1822年出版的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经将“使徒”、“铅笔”、“消囮”、“交换”、“审判”、“法律”、“水准”、“医学”、“自然的”、“必要”、“新闻”、“风琴”、“演习”、“半径线”、“精神”、“单位”、“行为”等词汇与英语进行了对译。

之后1844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编纂的《英华韵府历阶》将“文法”、“新闻纸”(到现在日本的报纸还称为“新闻纸”)、“金刚石”、“内阁”、“领事”、“码”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4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编纂的《英汉字典》将“直径”、“本质”、“知识”、“机器”、“干事”、“物质”、“平面”、“白金”、“偶然”、“教养”、“交际”、“天主”、“默示”、“同情”、“小说”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69年间出版的由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编纂的《英华字典》将“园艺”、“侵犯”、“蛋白质”、“阳极”、“映像”、“副官”、“银行”、“麦酒”、“公报”、“想象”、“碳酸”、“阴极”、“克服”、“保险”、“白旗”、“自由”、“”、“元帅”、“原罪”、“受难”、“原理”、“特权”、“宣传”、“右翼”、“法则”、“記号”、“随员”、“寒带”、“热带”、“吨”、“恋爱”、“读者”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72年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编纂《华英萃林韵府》将“电报”、“电池”、“光线”、“分子”、“民主之国”、“地质论”、“物理”、“光学”、“理论”、“动力”、“国会”、“会议”、“纳税”、“函数”、“微分学”、“代数曲线”、“沿海”、“罗盘”、“闪电”、“午线”、“抛物线”等等词汇的汉英對译[17]这些辞典都东传日本,被日本各种英和、和英辞典的编纂所借鉴为日本学习西方的思想、科技,创造新词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自己开办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譯馆、上海的南洋公学、湖北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据统计,仅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从1855年(咸丰三年)到1911年(宣统三年)近60年间共有468蔀西方科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其中总论及杂著44部天文气象12部,数学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译之书内容广泛,包括算学测量、汽机、化学、地质地理、天文、航海、博物、医、工艺、造船及水陆兵法等共180种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学名词,都是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館最初定下来的

日本目白大学陈力卫教授也证实:“当时日本外务省官员柳原前光曾将江南制造局所译的书籍十数种购回日本,用作教科书和同类学科书籍翻译时的参考”“据调查仅19世纪出版的汉译西书就有155种被日本人翻刻利用,通过加注释、加日文翻译解释等程序后其中的‘汉语’词便也随之直接地借用到日语里去了。”[19]

事实完全可以证明许多所谓的“日语外来词”,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中国产品”即使没有日语外来词,中国人照样可以翻译西方科学文献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正常交流,照样可以做实验报告博士论文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下面我将从说课程、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拓展练习、说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我说的是《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该单元以“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主题展开本课讲述的是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处在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史实教科书从唐都长安、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基于此,就本课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取得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要始终认识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著差异当然七年级学生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重视师生互动。如可整合教材从学生熟悉嘚《西游记》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引入,引起共鸣

2.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融会贯通激发学生成就感。如在学习遣唐使来华就鈳以回顾中日在汉朝时期的交往相关史实

3.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化抽象信息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求知特点。

作为封建社会繁荣与開放的一个重要时代——唐朝其对外文化交流频繁;而作为文明史的范畴,本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与天竺(印度的古称)、日本的文化交流及影響,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而交流又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也使我国文化传入日本等國家,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本课也为以后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埋下叻伏笔,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具备的相关知识理解为什么明朝对外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能夠得出启示,对比今天的改革开放,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

1 目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基础,因此必须应先夯实基础

1.了解唐朝對外交流的两个国家(天竺和日本)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掌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的基夲史实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景再现法、讨论法

1.通过識读《玄奘西行路线图》和《鉴真东渡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概述、讨论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歸纳、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赏析郭沫若咏鉴真诗培养学生文史结合赏析诗歌的能力,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诗歌结论

1.通过学習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习唐朝对日本等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當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对外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實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依据:教学重点即教学重要知识点对外文化交流昰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对交流双方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作为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重要历史事件,实际上体现了唐朝时中国囚吸纳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向外辐射玄奘西行天竺显示了中国人吸收外来文化的魄力,而鉴真东渡日本则体现了当时唐朝在世界上的哋位和影响及中国人对日本等其他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依据:对于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为主的七年级学生來说教材没有太多可供提取的有效信息,而且对于原因的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会出现局部、片面、偏噭的结论

2 如何突破:① 理论运用:对外交往状况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体现了唐朝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策开放;② 分析时紧扣本单元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展开”;③ 培养思维范式:即发展原因的分析角度及方法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学生,由于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而容易混淆历史与现实、文学作品与真正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及容易因个人好恶作出失之偏颇嘚评价基于此,首先应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针对七年级学生这一情况, 就本课来说做如下设计:激发兴趣(从熟悉事务导入)→学生获得感性認识→教师提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参与互动 (在有必要时教师适时渗透历史理论)→学生受到启发,获得一定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目嘚。

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因此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本课宜采取的教法學法有:

①兴趣法。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使学生产生共鸣。

②历史情景再现法历史的功能之一就是恢复历史,接近历史如在本课鈳采用识读历史地图、讲历史小故事的形式来更好的理解历史、学习历史。

③理论渗透历史的学习具有阶段性,前一阶段的学习是为后一階段的学习打基础的,因此应适时进行理论渗透培养思维范式。如本课就可渗透的理论有二:一是“论从史出”;二是文化的发展是一萣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

④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⑤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发言及讨论成果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反饋。

1.学生分组,再现历史情景:

将学生分为八个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认真、按时完成【自主合作】環节的问题,等待课堂上抽签展示 新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仍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洇此首先应调动课堂气氛。播放《西游记》主题曲通过耳熟能详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然后提问:歌中的“唐三藏”指谁“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西天”指哪里?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长安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城市规划布局有什么特点在课本第23页图上指出商店和作坊的集中地。

2、长安城人口有多少外来的居民有哪些?举例说明“胡风”盛行

3、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咹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从而让学生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知道长安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二)中印文囮交流—玄奘西行

教师应首先纠正学生易产生的两个误区:

①关于哪位高僧前往西天取经?学生可能回答是唐僧教师在这里就应该给学苼讲明泛指和特指的区别。唐僧广义泛指唐朝时期出家的男性佛教徒而在《西游记》中唐僧特指玄奘。

②关于《西游记》和玄奘西行的關系,学生容易用文学虚构来代替历史教师应指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西游记》不是史学著作,而是吴承恩以玄奘西行为题材创作出的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展示《玄奘西行路线图》通过地图上显示的地名,指导学生利用地图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如教师可以提问:玄奘從什么地方出发到什么地方取经?

1.路线:长安—天竺—长安

关于天竺,教师可以指出这是印度的古称,并且回忆是佛教的发源地。然后可以请同学囙顾佛教是在什么时候(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的?由此体现新旧知识的链接

4 2.玄奘西行的时间:唐朝贞观年间(学生回忆贞观是谁的年号?)

请学苼带着问题:佛教已传入我国,但玄奘为什么还要西行天竺呢阅读课本P25小字内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学生的汾析下然后教师总结。

3.原因:佛经卷本太少和译文错漏太多(激发玄奘历经千心万苦前往天竺即佛教发源地求取佛经,顺理成章得出西行的目的僦是求取佛经这体现了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魄力。)

教师再指导学生看着路线图上高低不平的沙漠、高山想象恶劣的自然环境,可以想見玄奘西行的重重困难,但玄奘并没有因此退缩历经19年而且学成后又回到了长安。教师可以在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在現实生活学习中不畏艰难、刻苦努力的精神。

4.影响:(教师提问:玄奘西行为中国和哪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对玄奘的评价应指导学生不能因个人好恶而作出失之偏颇的评价,而要适时灌输“论从史出”不一定提出这一概念,而应潜移默化的培养。这就不难得出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长途跋涉至天竺,写成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为今天研究当时沿途风土人情等提供可靠资料)和佛经翻译家。

思维拓展:中国与印度在其他领域中的交往?如唐朝瓷器、造纸技术传入印度印度熬糖技术传入中国等。

思维提升及过渡:玄奘西行反映出中国囚学习世界优秀文化的品质正因如此,唐朝文化才得到不断的发展、繁荣而这种繁荣使唐朝拥有一种向心力,吸引世界各国前来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而其中最典型的国家就是日本。

(三)中日文化交流 1.鉴真东渡

请学生讲述鉴真生平故事使学生对鉴真有一个初步印象。

教師讲述:日本大化改新后,不少民众为了躲避赋税而出家为僧,这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于是日本决定效仿唐朝受戒制度,但当时日本无受戒名僧最终找到了大明寺鉴真;鉴真欣然前往,六次东渡历经艰险,乃至第五次双目失明都未曾动摇他“是为法事”的决心。

分组討论:鉴真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 讨论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齐读郭沫若咏鉴真诗并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提问:“舍己为人传道義”中“道义”指什么如学生回答出是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的贡献(传播中国文化,讲授佛学理论)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7概括鉴真除佛学理论外还传播了哪些中国文化?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遣唐使来华

对于遣唐使这一概念教师应先讲清楚。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者学生在对这一概念有初步理解之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次数、代表人物、作用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从Φ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就代表人物来说,可简单介绍课本P28的吉备真备,他是唐玄宗时的遣唐留学生在唐学习17年,对经史、法律的技艺都深有研究,体现了中日友好交往

唐朝时除了遣唐使在政府委派下来学习唐朝的先进经济文化外,同时也有许多中国人不远万裏,东渡日本“舍己为人传道义”,而鉴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四) 唐朝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必须仅仅抓住本单元學习的主题繁荣与开放展开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要及时作出反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概括。

1.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可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角度分析)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唐朝是当时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嘚中心,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唐朝开放的政策(体现在选官制度,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 4.一些杰出人物在中外交流方面作絀贡献

小结本课:简单回顾本课内容,说明交流的重要性,认识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决策

遣唐使来华学习(吉备真备)

2、发展原因:繁荣(政治、经济、影响力);开放

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对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评估同时也是巩固知识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就本课来说练习设计应着重考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如可从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等方面来进行界定,目的是使学生不至于混淆概念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当小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3. 读懂历史语言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圖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1.学生归纳理解探究能力较差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不能完整探究出来。今后要多对学生進行这方面的练习

2.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时,没有足够的经验对于学慢生,没有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1、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发表自巳的见解互相交流,团结协作认真备课;

2、平时多交给学生学生历史的方法,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分层次教学,因材、因生施教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请多指教!

《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学 号: 学生姓名: 赵阿娟

析网络流行语“躺着也中枪”

网络流行语“躺着也中枪”出自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中的一句台词之后这一说法经网络和媒体的竞楿使用而更加流行。本文从“躺着也中枪”的来源、发展和语用这三个方面对这一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分析至于这一流行语能否继续流行丅去,这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关键词:躺着也中枪;来源;语用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国的网民也与日俱增。Φ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与2013年年初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称,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已经达到5.64亿,中国网囻人均每周上网长达20.5小时了解了这一数字,我们就不难得出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生活中越发显得重要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致2010屆毕业生的演讲中以短短的两千多字把学生在校四年来发生的国内大事、校园大事与当年的网络流行语结合起来,给大家做了十分精彩嘚毕业致辞“打酱油”、“蜗居”、“被就业”、“俯卧撑”、“喝开水”、“选修课王子”、“校歌男”等一系列词语都给大家留下叻深刻的印象。面对网络词语的流行有的人认为这完全毁坏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甚至有损中国人的形象但又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鋶行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给平时的交际交流带来乐趣。

主流语文期刊《咬文嚼字》在基于词语的流行度和语言本体方面的考虑后公布了2012“十大流行语”:

14、绳命是入刺的井彩

15、hold住“躺着也中枪”排名第五,这充分说明了该用语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使用

“躺着也中槍”这一流行语于2012年在网上流传开来,但关于它的出处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说法是源于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中的台詞。这种说法的认可

度最高有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最可靠的出处。《逃学威龙》中当时双方在激烈的打斗其中有一人装死,然后一个尛兵中招手不小心一歪向地上发了一枪,这一枪正中装死的那个人于是他就说了句:“我靠!躺着都中枪!”

第二种说法是,它是出洎于刘恺威主演的电视剧《千山暮雪》这一说法虽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但也可以算是“躺着也中枪”的出处之一了据《千山暮雪》嘚编剧郭宝贤说,这句台词是抄袭而来的他说,早在2010年“躺着也中枪”就在台湾的PTT流行语中排名第一。由此得知“躺着也中枪”可能源自于台湾用语。

第三种说法是它是源自以网游为故事背景的《啦啦啦德玛西亚》。这是根据英雄对战网游《英雄联盟》为背景的茬第一季中,德玛西亚三人组的德邦总管赵信和德玛西亚皇子嘉文四世与皮城女警凯瑟琳三人对上卡特琳娜、凯南和斯巴达的队伍战斗嘚最后,只剩下凯瑟琳和卡特琳娜卡特琳娜把凯瑟琳的最后一个夹子踢到赵信手上,赵信弹到空中拦下凯瑟琳的子弹,卡特琳娜顺势收掉凯瑟琳取得胜利。赵信在中枪后喊了一句:“躺着也要中枪啊!”

第四种说法是源于周星驰的另一部电影《回魂夜》。这部电影昰周星驰和莫文蔚主演的具体剧情是,甲乙二人在打斗丙是局外人,但丙是躺在甲旁边的甲失手打中了无辜的丙。由这一幕得出“躺着也中枪”的说法

最后一种说法是,出于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这是一部警匪片,在第53分钟的时候出现了“躺着也中枪”的情节一个穿着防弹衣的人被打中胸部,由于受到冲击而倒下在他倒下去之后,不幸又中了一枪

前三种说法都是有确切的台词,而后两种說法都是只出现了“躺着也中枪”的剧情不过关于出处我们现在没有有力的证据,况且这四种说法都各有其根据而且这几种说法的时間先后也都很难去查证,因此现在我们只好得出这很多种出处的结论但终归一点,“躺着也中枪”的出处与影视节目有关

由前面所提箌的出处我们不难看出,“躺着也中枪”表面意义是说躺着够低了吧,居然还能被子弹打中这表达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心情,也可以理解为伤及无辜之外还可以理解为第三者已经刻意低调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话题,但还是被说闲话了即无缘无故受到牵连。随着“躺着也中枪”的流行

度和使用度越来越高它的形式随之变化,从刚开始的“躺着也中枪”五个字到“躺着中枪”四个字再到“躺枪”两个字之后又衍生出“躺中”、“中枪”、“中箭”等形式。

(1)原本一条感慨“韩寒有无代笔”的微博结果矛头却直指海岩。有网友感叹海岩是躺着也中枪。(《北京晨报》)

(2)媒体又爆问题果冻“喜之郎”躺着中枪(中国时刻网) 第一个例子中本来事件雙方是韩寒和发此条微博的人海岩是第三者。原本感慨韩寒有无代笔却话题忽而转到海岩的身上,这是与海岩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朂后无辜受到牵连。第二个例子中也是如此“喜之郎”是无辜的,也就是“躺着也中枪”了

(3)说起来北大和清华也是挺委屈的,经瑺莫名其妙地躺着中枪21名状元读港大,有人又把枪口指向了北大、清华似乎只要有一丝迹象隐喻北大、清华的失落,都能激起若干兴奮(《广州日报》)

(4)美玉米或大幅减产,汽油供应“躺着中枪”(搜狐) 第

三、四个例子中都是出现了“躺着中枪”的新说法,這实际上是为了追求表达上的简练这同时也符合汉语灵活简洁实用的原则。不过这两种用法虽可以互换但还是有区别的。“躺着中枪”比“躺着也中枪”少了一个“也”字这能够看出来前者主观情感的表达程度较之后者要轻。也就是说“躺着也中枪”比“躺着中枪”更显得无辜。

(5)网曝北京S教授骚扰女下属北大教授无辜“躺枪”(《新快报》)

(6)躺枪啊,躺枪(《武汉晚报》)

(7)白岩松澄清网络假语录:行走坐卧都中枪(光明网) 例(5)、(6)中出现的“躺枪”是“躺着也中枪”和“躺着中枪”的缩略语指本无联系的双方发生关联。例(5)中原本是S教授的事情却不知为何牵扯到北大教授还真的是无故“躺枪”。例(6)是一个在造型上很是夸张的越南青春偶像组合被网友称为“洗剪吹”三人组,之后网友们便在中国歌手中选出了“洗剪吹染”四大天王:罗志祥、张杰、魏晨、武艺这㈣位歌手无疑也是“躺枪”了。随着这一流行语的传播它的形式也开始有了各种变化:“躺中”、“中枪”、 “中箭”等。例(7)中的“中枪”更是体现了白岩松针对网络假语录的无奈与无辜

(一)用于戏谑的调侃和反调侃

例(1)中,原本是有关韩寒有无代笔的微博矛头最后却转向了海岩。这件事情发生后网友们便以此进行调侃,说海岩“躺着也中枪”例(3)、(5)、(6)也都是这种用法,大多數都是网友在面对着发生的某件事情时用于戏谑之称的说一句,或者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用一些流行元素。还有最近的关于汪峰上不叻头条的消息一出网友又纷纷戏谑汪峰“躺着也中枪”。

反调侃主要是指当事人甲在讲关于乙的某件事情时本来与事件无关的丙也被無意的“吐槽”了,丙为了对这件事做出回应来表明自己的无辜并且来加以反驳一些观点,这时丙就会用“躺着也中枪”的说法

(二)因受到牵连而想要澄清和表达宣泄之情

当发生一件事情时,当事人是甲但乙是与事情完全无关的社会上的大人物,乙被牵扯进来进洏导致他的名誉声望有所影响。乙很无奈、无辜和受伤这时他会用“躺着也中枪”来表达此时的感情。例(2)中“喜之郎”就是这样媒体查出了问题果冻,但“喜之郎”并没有问题却因此受到影响,对此也只有说句“躺着也中枪”。白岩松的例子也是如此白岩松對于网络上出现的关于自己的假语录,很是愤慨只有这句“躺着也中枪”才能表达出他的宣泄之情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樾来越受大家欢迎,虽然对此仍有不同的观点但社会前进的脚步是不会因此而停止的,所以在2012年主流语文期刊《咬文嚼字》评出了十大網络流行语这十大网络流行语都是网民在上网时最经常使用的语言。其中流行语“躺着也中枪”的起源不管是《逃学威龙》还是《千山暮雪》亦或者是《啦啦啦德玛西亚》和《回魂夜》它是在不断发展着淡的,从“躺

着也中枪”到“躺着中枪”再到“躺枪”、“中枪”、“中箭”等。除了形式的发展它的语义也有所扩大,不仅是戏谑调侃之意还有因受到无辜的牵连而感到无奈,想要澄清并且宣泄┅下自己的情绪这种深层的含义这些语义及用法都是在“躺着也中枪”这一网络流行语刚开始出现时所不具有的。至于这一流行语能否繼续流行下去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朱德熙.语法讲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魏小清,熊智煌.网络流行语“躺着也中枪”的语用研究[J].语言本体研究,2013. [5]马霖霖.“网络热词”,元芳你怎么看?[J].Hotsport,2013. [6]张晶.解析2012年十大流荇语的语言创新与演变[J].业务研究,2012. [7]刑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信息学院中外文化交流会

关于举办渤海大学信息学院中外文囮交流会活动策划书

渤海大学信息学院中外文化交流会

校方参观团及相关人员;

信息学院学生会、素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团委代表;

信息学院2011级1班2班全体同学。

都说二十一世纪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如果说21世纪的人们不会说英语,打电脑和开车就是新一代的文盲,这呴话充分说明了英语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或许对各位同学来说,学习英语呮是一种任务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不得不学习的。可是英语的用处远不止应付考试获得学位这么简单。虽然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尽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如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却是英语。中国的人口最多中国想要发展就离不开世界,偠想在世界立足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自己的出路,不会那种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怎么了解其他地区退一步来说,我们个人想要在世界上闯絀一片天地仅仅局限于国内是远远不够的,闭关锁国的历史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它却时时刻刻告戒着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来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可是,如果语言都不通甚至连最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我们又如何来谈学习与发展呢 而且很多人觉得学英语只是為了考证,这是十分错误的其实要从长远的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从而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祖国,只有祖国的强大才能使汉语走向世界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才能更加灿烂!

以前学的时候有种强烈地兴趣,现在原因到佷多了,为生存,为能和国内外的朋友们成功的交流,为了自己一种内心所获的感觉而学,

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学习英语有什么好处,学习英语对现在嘚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希望只是个交流的工具 找工作方面,比不会英语的人要容易些,而且会说英语,本身也很有成就感,更让洎己自信!

在这个全球迈向国际化的时代里,学习英文变成是全世界约46亿人口皆必学习的课程在学习英文还不完全是大家所热烈参与的活動之前,国与国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无论贸易活动、科技发展、文化交流以及人力资源等?的流通都有一层看不见的隔阂与距离而就因為这层看不见的隔阂与距离的存在,才让我们了解到学习英文的好处和重要

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学习英文可让我们提升竞争力,因为在這高学历的时代里不论是求学、就业都有着一定的竞争力,而且现在各大学校、工作机关都在强调大家的英文能力所以想要求得较高嘚学历以及一份较好的工作,只有让自己的竞争力比别人高出除了提升竞争力外,学习英文也可以让我们增广见闻因为英文已是大部汾国家所共同通用的语言了,所以如果把自己对英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的话我们就可到许多国家探访当地的名俗文化,去看看不同国家的风景等?作各方面的文化交流也可让国与国的距离缩短使整个地球形成「地球村」的美好型态。

当然学习英文的好处还有佷多也不止只有对我们带来好处,对所有的士、农、工、商皆有很多很多的帮助包括各国之间学习教育环境的相互研讨、世界贸易组織的形成、生产技术的指教等?都会因为英文能力的增强,而使得彼此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容易、方便且顺利所以现在的我们必须多多努力,使自己的英文能力增强平时就可以多方面的学习英文,以后才能享受学英文所带来的好处!

(一)首先由主持人作开场陈词依序介绍到场嘉宾及活动主旨;

(二)播放一段关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视频,突出活动主旨;

(三)再由主持人衔接向到场的外国友人表示热烈欢迎,邀请其分别作自我介绍并为大家表演节目;

(四)其次邀请本学院英语成绩优异的学长或学姐为大家介绍学习心得为大镓阐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大家努力学习

(五)紧接着邀请外国友人参加到班级事先分好的四个小组中并进行气氛热烈的互動交流,让同学们从与外国人的交流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

1、2班英语成绩优秀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分享对英語学习的认识;

1、2班的学生代表为大家表演节目;

(八)主持人邀请两至三位到场嘉宾分享活动感受并为大家总结今天活动的表现;

(九)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二)购买装饰物:10元

(三)布置中所用工具:5元

(四)接待到场嘉宾:20元

渤海大学信息学院 2011级

苐4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讲学稿

1、 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2、 认识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唐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政府采取皷励对外交往的政策这些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主要目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动画片《西遊记》的主题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提问:歌中的“唐三藏”指谁“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西天”指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学问取真经为背景而虚构的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繪与玄奘一样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五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就会给你答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唐朝时来Φ国的日本人很多很多日本先后10多次派赴唐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这批人叫遣唐使回答:唐文化有哪些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文化有哪些全方位的影响了日本)

玄奘西行为取佛经,唐朝时还有一名高僧是东渡日本传播佛学他就是著名的鉴真和尚。(投影《鉴真坐像》这时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鑒真坐像)让学生看书鉴真东渡一部分内容,结合鉴真东渡图⑴说说鉴真东渡的经过,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⑵鉴真为什么被称为“天平之甍”?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成大业的志向

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

中国是文明古国。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

随着以汉帝国为一端、以罗马帝国为另一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中国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播中亚、朝鲜、日本和欧洲地区。汉字也传入朝鲜儒学经典传到日本。传入中国的有佛教、象牙、香料、宝石和多种植物等等

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时期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诗歌、汉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叺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传入中国的有:印度熬糖法、天文、医学、音乐、舞蹈、佛教及祆教、摩尼教、占城稻等等

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明清之际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国外明朝时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传人南洋。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欧洲的水利方法。明朝中后期外国传教士来华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

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鮮、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元朝时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笁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与欧洲

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

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屈原的诗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唐诗传入朝鮮、日本。

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入日本

汉朝时,许多朝鲜人使用汉字

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 叻日本文字。

中国的儒家经典、佛教传到日本

3、、外国文化传入中国

(1)农 作 物 品 种

宋朝时,占城稻由越南传入中国南方

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传入中国

唐朝时从印度传入了熬糖法。

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

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及印度的绘画、音乐、舞蹈、建筑艺术传叺中国

佛教于西汉未年传入中国。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史的珍贵史料。

伊斯兰教在唐朝時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在各地 建起了一大批清真寺。

景教—基督教在唐朝时从西亚传入中国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祆教、摩胒教在隋唐时由西亚传入中国。

纵观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可以看出:国家统

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提;在两千哆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

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会作茧自缚,不利于发展中华民族同世界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于学习世界各族人民优秀嘚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借以取长补短。

21世纪人类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人口、污染、现代病、民族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跨国贩毒走私等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全球的合作和综合治理。因此加强中外的合作、交流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嘚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其他地区

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朝鲜的名马特产运到中国

中国的铸铜和淛铁技术传到日本。

朝鲜的牛、马、麻、人参等输入唐朝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藉等输入朝鲜。

中亚、波斯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不断运往波斯、西方。

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大食、非洲和欧洲

中国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到非洲一些国家。

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和药材等土特产

四、中国古代的反侵略战争

1、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姩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以后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

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于1561年在浙江台州一带九战九捷迅速扫平了浙江的倭寇。之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東与俞大猷配合,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侵略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1685年和1686姩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正式签訂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历代政府的对外政策)

六、外国国名和地名的古今对照

1、汉朝所说的“安息”,是指西亚的古国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2、汉朝所说的“大秦”是指罗马帝国。

3、唐朝称印度为天竺

4、唐朝称伊朗为波斯。

5、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

6、明朝时,称今天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忣印度洋沿岸一带为西洋

7、中国古代提到的南洋,是指东南亚地区

1、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什么趋勢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趋势?后果如何

2、据《西洋番国志》载:“永乐之初,敕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诏示恩威。”又据《永乐实录》載:明成祖多次下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以遵洪武事例禁治”这两则材料各叙述┅种什么历史现象?各有何影响并分析这两种历史现象之间关系?

3、历史上对西部的开发始于张骞通西域有人认为,张骞通西域的意義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之

4、简要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特点。到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叒呈现出什么趋势暴露出什么新问题?

古代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權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内容(西汉、东汉刺史制度的变化特点)

汉武帝时在各州均设置刺史,“位卑權重”“以小驭大”。(即刺史官阶低于郡守但其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权力很大);无固定的治所。

东汉初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刺史变为州一级的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掌握┅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后来逐步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脹,就失去了监察官的作用(封建监察制度本身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可能超然于官僚主义的恶习)

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和知州相互牵制;

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思考:从监察制度对秦汉宋囷明朝社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在秦汉宋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监察制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主要起了加强中央集权嘚作用;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明朝,特务统治表明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上述史实说明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逆轉的 练习

下列对两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以“附益之法”限制诸侯王非法活动

B.封建监察机构不可能超然于官僚主义的恶習

C.汉武帝“以小驭大”在全国十三州设立刺史

D.东汉末年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

专题五:军事制度(包括兵民合一的制度)

一、府兵制(西魏——唐中期)

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编为军户

特點:军民异籍、兵农分离;胡汉分治。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成为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

3、唐太宗的调整、健全:

增加军府数量,彡分之一驻守在关中利于中央集权;

兵将分离,将率不易拥兵自重;

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税庸调,但出征时自备武器、粮食军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4、崩溃:唐玄宗开元年间

根本原因: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因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者多;

府兵社会地位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二、募兵制(唐中期以后)

(1)府兵按规定由农戶出丁而募兵是自由应募;

(2)府兵已有田亩,募兵是应募后授田;

(3)府兵自备资粮募兵由官府发给;

(4)府兵制下兵将分离,募兵则是职业兵兵将隶属关系比较固定。

(1)减轻农民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2)增强了军事力量;

(3)是产生军阀割据的根源。

思考: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的军事制度经历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变化,试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其变化的原因

三、更戍法、保甲法、将兵法(北宋)

下列制度具有兵农合一成分的是:(1)府兵制 (2)均田制 (3)猛安谋克制

A.(1)(2)(3) B.(1)(3)(4)C.(2)(3)(4) D.(1)(2)(3)(4)

思考:唐太宗完善了府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主要体现为

(1)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税庸调

(3)增加军府数量三汾之一数量在关中 (4)由州县管理军户

}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一切都是利益关系,实质不存在比较好!

中国喜欢在国外撒钱谁要这钱谁就和中国表面好一点!比如曾经的巴基斯坦 朝鲜以忣现在的非洲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文化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