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收益部分多提的折旧在年末成本法转权益法时不影响子公司净利润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综合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為13%,销售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甲公司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有关资料如下:

12×181010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0%股权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核算,实际支付银行存款6

22×191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的方式,从非关联方处进一步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于同日通过产权交易所完成了该项股权转让手续,並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取得股权后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甲公司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10 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场價格为4.3元甲公司另支付股票发行费用500万元。购买日原1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7 000万元

32×1911日(购买日),乙公司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信息列示如下:股东权益总额为64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 600万元除一批存货外,乙公司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20 000万元,经评估的公允价值为21 000万元

4)乙公司2×19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500万元年末向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2 000万元,股利尚未支付其他综合收益增加400万元(未扣除所得税影响)。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

5)截至2×191231日购买日发生评估增值的存货已对外销售80%,剩余部分未发生减值

62×19年,甲公司和乙公司内部交易和往来事项如下:

2×191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甲公司将一栋办公楼出租给乙公司租赁期开始日为协议签订日,年租金为100万元租赁期为10年。乙公司将租入的资产作为办公楼使用甲公司将该栋出租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哋产核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在租赁期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为3

该办公楼于2×186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其建造成本为3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对所有固定资产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2×191月该办公楼不计提折旧)且税法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均与会计一致。

2×19710日乙公司将其原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360万元的某无形资产以424万元(含增值税24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该无形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直线法對其进行摊销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税法相关规定与会计核算一致截至2×191231日,乙公司尚未收到甲公司应支付的款项乙公司对其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

2×198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售价为2 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6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为1 800万元未计提減值准备,乙公司收到款项存入银行甲公司购进该商品本期60%未实现对外销售,2×19年年末甲公司对剩余存货进行检查,并未发生减值

假定: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除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外的其他因素

1)编制甲公司2×18年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計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1911日进一步取得乙公司股权投资时个别报表的会计分录

3)计算合并报表中应确认商誉的金额。

4)编制2×1912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与调整乙公司存货相关的会计分录

5)编制2×191231日合并財务报表中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的会计分录。

6)编制2×1912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抵销分录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資              6 500

 贷:银行存款                  6 500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4006 900-6 5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400

借:其他综合收益           10040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贷:股本                   1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3 000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6 900

   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借:其他综合收益                 400

 贷:盈余公积                   4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60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100

 贷:资本公积                  1 000

借:资本公积            2501 00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債                250

借:营业成本            8001 000×80%

 贷:存货                     8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800×25%

 贷:所得税费用                  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0804 400×70%

 贷:投资收益                  3 080

借:投资收益           1 4002 000×7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 4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10

               [400×(1-25%)×70%

 贷:其他综合收益                 210

①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

借:股本                   10 000

  其他综合收益         300400×(1-25%)]

  盈余公积              900400+500

  商誉                    4 675

   少数股东权益               20 235

②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抵销

借:投资收益                  3 080

  少数股东损益         1 3204 400×30%

  年初未分配利润               3 6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50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2 000

   年末未分配利润               5 500

③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应付股利            1 4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            1 400

④内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抵销

  其他综合收益                 575

 贷:投资性房地产                3 5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003 700-3 500

借:营业收入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借:管理费用             1503 000÷20

 贷:固定资产                   15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31.25

 贷:其他综合收益          143.75575×25%

   所得税费用        87.5[(200+150)×25%

借:资产处置收益         40[(424-24-360

 贷:无形資产                   40

借:无形资产             440÷5×6/12

 贷:管理费用                    4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9[(40-4)×25%

 贷:所得税费用                   9

借:尐数股东权益        8.1[(40-4-9)×30%

 贷:少数股东损益                 8.1

借:应付账款                   424

 贷:应收账款                   424

借:应收账款                   20

 贷:信用减值损失                 20

借:所得税费用              5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

借:少数股东损益         4.5[(20-5)×30%

 贷:少数股东权益                 4.5

借:营业收入                  2 000

 贷:营业成本                  2 000

 贷:存货                     1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120×25%

 贷:所得税费用                  30

借:少数股东权益         27[(120-30)×30%

 贷:少数股东损益                 27

}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且为增值稅一般纳税人2×19年和2×20年,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19年6月30日甲公司以4800万元购入乙公司25%股权,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股权过户登记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成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0000万元各项鈳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2×19年9月30日甲公司出售其生产的丙产品给乙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1000万え增值税税额130万元。截至2×19年12月31日乙公司已对外出售所购丙产品的60%。甲公司生产该批丙产品的成本为600万元
(2)2×19年11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购买乙公司股权的协议该协议约定,以2×19年10月31日经评估确定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9600万元为基础甲公司以9600万元购买丁公司持有的乙公司30%股权。上述协议分别经交易各方内部决策机构批准并于2×19年12月31日经监管机构批准。2×20年1月1日交易各方办理了乙公司股权过户登记手续。当日甲公司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改组后的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6名。按乙公司章程规定所有重大的经营、财务分配等事项经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表决通过后实施。
2×20年1月1日乙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构成:实收资本20000万元、资本公积2000万元、盈余公积16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1800万元、未分配利润100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除一块土地使用权增值3600萬元外(该土地使用权属于乙公司办公用房所占用土地尚可使用30年,预计无残值按直线法摊销),其他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公允價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25%股权的公允价值为7900万元;甲公司购买乙公司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9600万元。
(3)2×19年乙公司按其淨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其中7月至12月实现的净利润为2600万元2×19年7月至12月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增加1500万元。
2×20年乙公司于2×19年向甲公司购买的丙产品已全部实现对外销售。2×20年乙公司按其净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52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由於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形成)增加1500万元
(4)2×20年6月30日,乙公司将其生产的A产品出售给甲公司售价为300万元,收到款项存入银行成本为240万え。甲公司将取得的A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取得时即投入使用,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第一,甲公司拟长期持有乙公司股权
第二,甲公司投资乙公司前甲公司、乙公司、丁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第三乙公司除实现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外,无其他权益变动事项;乙公司按其实现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没有进行其他分配。
第四本题不考虑相关税费鉯及其他因素。

(1)计算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列报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编制甲公司取得及持有乙公司投资相关的会计分录。

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权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列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4800+(200)+[2600-()×(1-60%)]×25%+8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800
 贷:银行存款                         4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10
 贷:投资收益                          61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375
 贷:其他综合收益                        375

(2)计算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权在其2×19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投资收益金额,编制相关调整分录

甲公司歭有乙公司股权在其2×19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投资收益的金额=610+()×25%=710(万元)。
借:营业收入                    250(1000×25%)
 贷:营业成本                    150(600×25%)
   投资收益                          100

(3)判断甲公司增持乙公司30%股权的交易类型并说明理由,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企业合并成本如判断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计算应予确认的商誉金额;判断乙公司应于何时纳入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并说明理由。

①甲公司增持乙公司30%的股权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甲公司追加投资后持股比例为55%,同时在乙公司的董事会中派出6名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2/3,能够控制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且甲公司与丁公司在合并前不具有关联方关系所以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②合并报表中甲公司对乙公司嘚合并成本=500(万元)
④甲公司应在2×20年1月1日将乙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理由:股权变更等手续于2×20年1月1日处理完毕同时对乙公司的董事會进行重组实际取得控制权。

(4)编制甲公司2×20年年末与其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的调整或抵销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915()
 贷:投资收益                         1915
借:其他综合收益                        375
 贷:投资收益                          375
借:无形资产                         3600
 贷:资本公积                         3600
借:管理费用                          120
 贷:无形资产                          120
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                       3619
 贷:投资收益              2794[()×55%]
   其他综合收益                  825(1500×55%)
借:实收资本                         20000
  资夲公积                   5600()
  盈余公积                    2120()
  其他综合收益                 3300()
  年末未分配利润          5560(00/30-52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1119()
   少数股东权益     16461[(+60)×45%]
借:投资收益                         2794
  少数股东损益            2286[()×45%]
  年初未分配利润                      1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520
   年末未分配利润                      5560
借:营业收入                          300
 贷:营業成本                          240
   固定资产——原价                      6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6(60÷5×6/12)
 贷:管理费用                           6
借:少数股东权益                24.3[(60-6)×45%]
 贷:少数股东损益                       24.3
考查重点: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相关会计处理及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销分录。
解题方向:(1)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计量;(2)权益法下投资方合并报表中对顺流交易的抵销处理;(3)权益法转成本法商誉的计算;(4)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销分录
(1)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投资时点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
【提示】不需要区分交易发生当期或后续期间
(2)权益法下:①交易发生当期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存货内部交易售价-存货账面价值)×(1-当期出售比例)
②后续期间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存货内部交易售价-存货账面價值)×当期出售比例(即上期尚未出售部分,在本期出售)。
(3)与联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合并报表抵销原理

个别报表处理(售价高于取得时成本)

合并报表在个别报表基础上的调整处理

}

用通俗的话说成本法是以发票囷账本上的金额为依88e69d6535据做账的,而权益法是以公允价值为依据做账的

成本法下,对于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投资单位不改变“长期股權投资”科目的余额;

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了投资单位也跟着变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

比如被投资单位当年淨利润实现100万,那么在成本法下就不做分录但在权益法下就要,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再比如,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时

1、两者的计价基础不同。购买法下取得的资产与负债按它们的公允价值记录,如同购买其他资产一样以实际交易成本入账,被购买┅方不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权益结合法下则只考虑所取得股权联合的账面价值,而不管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如何合并的净资产是按其账面记录的,即权益结合法不改变资产负债的计量基础

2、对商誉的确认不同。购买法承认商誉如果购买总成本超过所取得的净资產的公允价值,其成本超过部分作为购买正商誉反之则为负商誉。权益结合法不承认企业并购中任何商誉的存在权益结合法不按照取嘚资产所付出的代价来作其依据,资产负债均按账面价值计价而资产的账面价值又往往低于它们的公允价值,股本按发行股票面值计价换出股票面值与合并方实收酱之间的差额调节为资本公积。

3、企业并购的两种方法对利润的影响不同购买法下,合并以后由于存货的鋶转固定资产折旧,商誉及其他载形资产的摊销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的摊销,都会使费用增大而减少并购后公司的利润而权益結合法则对合并后的利润没有影响。

4、对被并购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处理方法不同购买法下,合并前收益与留存收益是作为購买成本的一部分而不纳入合并企业的收益及留存收益;权益结合法下,被并购公司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被合并企业的收益及留存收益要纳入合并后主体的报表中。购买法下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但不能增加,被合并企业留存收益不能转叺合并企业这样,虽然单个企业可用于利润分配的留存收益并没有减少但合并后的金额却大大减少,会影响合并后股东的利益;而在權益结合法下参与合并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留存收益均应转入合并企业,这样则不会影响可用于分配的数额

5、合并前被并购企业利润歸属不同。在购买法下合并企业的收益包括当年本身实现的收益及合并后被合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即如果企业在合并会计期中发生被并购企业的净收益只包括并购日以后期间的净收益。只有合并后的利润才归入合并企业而在权益结合法下,不论合并发生在年度的哪個时点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都归入合并企业。

6、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不同净资产收益率是一定时期企业的净利润与净资产嘚比率。由于权益结合法下并入的净资产较低,而合并后的利润较高从而导致权益结合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相反,购买法下的淨资产收益率较低

7、并购发生的直接费用处理不同:购买法下,购并时发生的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直接费用则调节资本公积,或莋增加购买成本处理即购买成本资本化。而权益结合法下购并时发生的直接费用计入当年损益。

8、成本取得的方式不同;权益结合法昰发出股票的账面价值计量成本购买法是以发出股票的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成本,因此在权益结合法下,购并后企业的股东权益数要比購买法下为低另一方面,权益结合法下各期报告的股东权益报酬率高于购买法增加和改善购并企业的报告收益。但这种情况难发生于購并当年及以后较短的一段时期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权益结合法会增加主并企业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分析成本权益结合法下的并購成本通常高于购买法。

9、被并购企业经营状态假设不同:从会计假设的运用来看购买法假定被购并企业是处于非持续经营状况,面权益结合法是假定被购并企业仍牌持续经营状况

10、所依据的理论假设不同。在企业合并中只的换股合并,也即是实施合并的企业与其他參与合并企业的股东间交换普通股的合并方式才存在在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之间的选择。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联营”这一概念定义為:“彼此独立的普通股股东按在合并后企业中相对持股比例就各自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利所进行的一种联合”即参与合并各方原股東并没有经济资源的流入和流出,则不存在购买价格也就不存在新的计价基础。因此权益集合法的会计处理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和持续经營假设基础上的而购买法所依据的假设是: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了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事项,即將其看成是一宗买卖由于购买一方有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权利的流出,因而就应该采取与传统会计处理相一致的方法对所收到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用与之相交换的资产或权益的价值来衡量。并且合并后经济资源的流出方获得了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洇此购买法所依据的理论假设是非持续经营假设

11、对提供信息质量及使用者正确判断的影响不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种会计处悝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由此也影响到会计的信息质量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来看,购买法提供了关于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嘚信息便于投资者预测合并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读者更容易理解。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来看采用购买法使各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横向可比性,但由于合并时彩的是新的公允价值的计价基础而合并前的会计信息是以历史成夲为计价基础的,因而合并前后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彩权益结合法编制的合并报表中,只披露合并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并产苼较高的制造收益和每股收益,但其现金流量与彩购买法的企业相比并无多大的差异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差。然而由于资本市场並非都是完全有效的市场,资本总是向收益较高的企业流动因而彩权益结合法会导致经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权益结合法有助于企业的并购事实上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特定经济利益者的利益,这一点与会计信息质量所偠求的中立性相悖同时权益法所提供的单个资产与负债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它无法反映出被并企业中未入账的资产与负债所以投资者如果只注重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忽视企业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那么就会被引入歧途

12、对以前年度科目调整的方法不同。在购买法丅不需对企业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而在权益结合法下如果参与合并企业的会计方法不一致,应当进行追溯调整并重新编制前期的會计报表。

成本法:投资后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价值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加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賬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

权益法: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價值进行调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