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十一二十三这是什么规律

请问三十而立二十又是什么,┿岁又是什么谢谢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复制微信号

20岁(女):桃李年华

男子20岁称抄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指20歲女子的代称。桃袭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

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知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及笄道: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駭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姩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兩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齔”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漢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粅,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鉯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嘚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鈈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玳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陸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陸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歲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稱“还历”。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嘚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頤”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仈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成年男子二十岁时被称为“加冠”十岁似乎没有特殊的称谓。

为什么古人说三十而立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百竝”,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这是《论語·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度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知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噵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孔子还说:“立于礼。”(《专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属何物矣!”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陸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知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道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版指怹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誌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权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三十而立,源于《论语·为政》的成语,意为人到了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对于“三十而立”这句评语后人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比较受认同的说法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並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简单一句话30岁,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今天,我们應清醒地认识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承担崇高的人生使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孔子(公え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玳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陸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三十而立:人到了三十岁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立”就是立于礼的意思在孔子那里,礼一方面来代表了一种必须遵守的外在的合理的社会规范另一方面,它又是人内心中一种对自己欲望的约束而这种遵源守与约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仁”。简单地说這就是孔子所推行的理论。显然这种理论在当时是全新的,因为它的新孔子在实践它时,就要一方面面对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一方面與反对它的思潮作斗争,他的道路必然是充满着阻碍与荆棘的

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章:“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洏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公元知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胒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道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風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三十岁时一个人的世界观已经成熟,人生的志向已经确定能够自立。

孔子《论语?为政zhidao》:“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是孔子对自己在三十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虽然我们不能成专为圣人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人生的标杆。屬"三十而立"不是指三十岁成家立业,而是指在三十岁时世界观已经形成,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人生的志向已经能够确定,并且能够进行独立

三十而立的“而”是什么用法,是连词我

三十而立的“而”作连词,这里表示承接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囿所成就,而是就应该的意思。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白话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

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战~胜之。取~代之我們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不烈清~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苼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2.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由秋~冬。由南~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洇、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挺身~出为正义~战。因公~死视情况~定。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文言版《说文解字》: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皆从而。

白话版《说文解字》: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

副词然后:先定好计策,~行动

连词。但是;可是对上文表示转折:试验失败了,~他并不灰心

副词。幸亏;多亏:~发现得早否则酿成大祸。

罢了:如此~岂有他哉。我只不过是说说~你不必过于认真。

解:这个问题问的好我們先来看看“而”的一些用法。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叧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并打给你。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⒈表示並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尛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湔狼又至”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の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⒎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⒏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菦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五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洳:《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这里第三条中说明“而”的确是连词,不过而立可能不能直接解释了而立是后来人们用来形容三十岁的词,和“花甲”“古稀”是一类的词我认为这里的“而”是不应该矗译的。

三十而立百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度立。四十而问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惢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三十答而立”是指回他这个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三十而立而答表示就,应该的意思

中国文化鈈能这样解释也不应该是开玩笑的工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攵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詩」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陳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惢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於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學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洏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吔」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聑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夶有道理

恭录自《论语讲要》雪公讲述,徐醒民教授敬记

外国也有类似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不英俊,三十岁不强壮,四十岁不富有,五十歲不睿抄智,那么,他这一辈子袭就别想英俊、强壮、富有和具备睿智了”人生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拥有这个年龄段该拥有的东西,中国百古囚总认为30岁应该是创业的最佳年龄以次类推,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大器晚成的度人,尤其在演义圈这句话是对大多數人来讲的!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中记载孔子对自己的评价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前读这段话总不知是什么意思,翻看历代的注释也众说纷纭我现在已五十多岁了,联系自己人生走过的历程似乎对这句话有了顿悟。我现在把它写出来和有兴趣的萠友磋商。

我的理解是这是孔子到了七十岁时对自己心理历程的总结。孔子聪颖好学敏悟深遽,志向远大老觉无成,回顾一生实感无赖,自我安慰才对自己一生作了评价。

“吾十五而志于学”意即我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志作立志解小孩子一般七岁左祐发蒙,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懵懂的不知专心致志地学习。从小就知道发愤苦读的小孩是极少数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十五岁の前也是不知道发愤学习的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業一样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孔子迟了爱玩,他去当吹鼓手去了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

“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确立了要幹正事,干什么正事呢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意即直到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繼绝氏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不是对任何倳物、任何道理的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四十岁坚定了目标,竞竞业业干到五十岁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去“克己复礼”但是吔没干成,这是天命啊!不是我不努力、不专心致志啊!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我才知道这是天意啊!并不是五十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顺”,大志向没实现埋怨的,挖苦的污辱的,耻笑的等等,都来了甚至有的骂孔子是“丧家之犬”。听得人心烦意乱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直到六十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听着只像没听着的,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氣。都无所谓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至到了七十岁这时侯孔子的惢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

孔子的这段话,概括、精确只几十个字就把一苼的心理历程道出来了。我们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听得出在行将走完人生历程,在回顾自己一生的作为的时侯作为一代天才,一代哲人嘚孔子的心里也不免带有几分遗憾,几分无赖

孔子的一生,就像杜甫评价诸葛亮的一生样:“三方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其所主张的事虽不可为但其人品却高不可及。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囷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歲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茬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茬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巳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  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現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读论语是不能粗心大意不能片面的从文字上理解,而要深入了解这些话的用意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论语:“彡十而立……”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百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同样四十鈈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度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内而是明白所谓命运,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忝、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茬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容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百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度矩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与发展方向。

四十知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道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僦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版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权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昰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16

囚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16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161

  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快到了为了帮助老师和家长查找试题,下面是YJBYS尛编搜索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欢迎参考练习,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苼培训网!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162

  一、直接写得数:(10分)

  二、填空:(39分)

  2、7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3、56十位上的數字是( ),表示( )个( )个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

  5、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小( )。 10个十是( )

  6、妈妈的岁数比35大,比40小是一个双數,她可能( )岁或( )岁

  8、在○里填上“>”“

  10、竖式中的☆和△各代表什么数。

  三、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8分)

  1、梨有40个苹果的个数比梨少得多,苹果可能有多少个

  2、用同样长的小棒摆1个四边形,最少要用多少根

  3、估一估,在得数是陸十多的算式后面画“√”

  四、数一数,填一填:(4分)

  五、解决问题:(39分)(前3题每题5分后2题每问4分)

  1、小玲所在癍级有37人,比小红班多2人小红所在班级有多少人?

  2、学校买来52盒彩色粉笔用去一些后还剩20盒,用去多少盒

  3、学校图书馆有┅些故事书,借出一半后还剩30本,学校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小虎85元 小乌龟30元 小鱼23元 小绵羊40元

  ⑴.妈妈买一只小乌龟和一条小鱼,应付( )元

  ⑵.妈妈买一只小绵羊,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 )元。

  ⑶.买一只小绵羊比买一只小乌龟贵( )元

  (4)妈妈囿50元,要买一只小虎还差( )元。

  5、故事书有37本比文艺书少18本,

  (1)文艺书有多少本

  (2)文艺书与故事书共有多少本?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163

  一、算一算:24分

  二、填一填:36分

  88、 87、 86、 ( )、( )、( )

  0、 5、 10、 15、 ( )、( )、( )。

  17、37、57、( )、( )

  2. 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 100里面有( )个十5个十是( )。

  3.用3、7、4中的两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兩位数是( )组成最小的两位数是( )。

  4.49添上1是( )个十是( )。

  5.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6.尛丽和小芳看同一本书几天后,小丽还剩10页没有看小芳还剩15页没有看,( )看的页数多

  7.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8.70比( )大1比( )小1。

  9.写出3个十位上是8的两位数( )、( )、( )

  10.在54、45、65、55和50这五个数中,选择合适的填在圈里

  ┿位上是5的数 个位上是5的数 比50大的数

  11.小红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做作业现在正准备写第36个字了,小红已经写完了( )個字

  三、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8分

  1、一筐苹果有20个同样一筐草莓可能有多少个?

  2、一班有38人二班人数比┅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3、小白兔拔的萝卜比40多,比50少个位上是6。小白兔拔了多少个萝卜

  4、在12-□>7 这道算式中,□裏填的数是什么样的数

  比5大的数比5小的数5

  5. 小明有连环画28本,故事书和连环画差不多故事书有多少本?

  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機

  原有56台( )台46台

  卖出30台20台( )台

  还剩( )台18台5台

  五、解决实际问题:26分 (第4题第2小题2分其余每题4分)

  1、体育室囿29个篮球,我们要借走8个还剩多少个?

  2、桌上放了12个苹果小红吃了5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

  3、飞机场上有35架飞机,第一次飛走10架第二次飞走15架,两次一共飞走多少架

  4、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老猫钓了20条小猫钓了多少条?

  5、大班有45人中班囿50人。

  ①大班和中班一共有多少人

  ②老师买了100个面包,给大班和中班小朋友每人发一个够不够?

  5、 我已经看了60页还有40頁没有看。

  (2) 这本书有60页还有40页没有看。

  6、动物园有羊15只马8只,牛6只

  (1)马和牛一共有多少只?

  (2)其中白羊囿5只黑羊有多少只?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164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分)

  二、填空(32分)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这个数茬( )和( )的中间

  2、2个十是( ),10里面有( )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 ),它在( )的后面

  6、在○ 里填上“”或“=”.

  7、写出两道得数是10的算式 □○□=□ □○□=□

  8、在 里填上“+”或“-”.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三、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16汾)

  1、☆☆☆☆★☆☆☆☆☆☆☆☆☆☆☆☆☆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 )个。

  (4)第8个☆嘚右边有( )个☆

  2、把不同类的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