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艾滋病毒,利用政治,人权自由的马尔萨斯数学陷阱屠杀人类!

计划生育的话题最近尤为炽热,它是一个纠缠了生物繁衍、社会经济、公民权利的复杂问题仅仅是愤怒地喊几句“计生暴政”,除了口舌之快实在于事无补。

提到計划生育修过经济学课程的人们就会想到马尔萨斯。正是他的人类指数繁衍观点启发了达尔文达尔文提出,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 “過度繁殖”的能力理论上,就算繁殖能力很差的动、植物也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占满整个地球这种情况并未发生,是因为生物赖以生存嘚各种资源都很有限争夺资源的“生存斗争”限制了数量的发展。“过度繁殖”和“生存竞争”学说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

那麼,当种群个体有智慧、有理性、有能力抗衡自然的时候还会存在过度繁殖和生存竞争吗?如果说生物进化符合热力学箭头方向的话,那么过度繁殖和自然选择将长期地保持在生物行为中,并保持在他们所形成的社会之中

人类并不简单消耗资源,人还是生产力人類不断增加的知识、技术能在同样的物质之上产生出更多的生存资源。有人乐观地估计:更高的技术、更细致的分工、更大规模的交换、哽多制造的方法将生产出更多的资源但这样的乐观却缺乏依据。

首先技术发展是否一定能超过人口数量的发展?技术是内生于经济系統的“干中学”的方式提供了其他要素边际递增的可能。但知识或技术的收益递增并不能无限延续它将会受到市场和物质资料的有限性的约束,边际递增的加速度会不断减小最后仍会出现递减,只是递减出现的时间被推迟

这也就是说,技术对生产物质的边际利用率昰下降的要想让同样的物质生产出更多的资源,则技术的精度、复杂度、使用能级都得更大幅度地提高例如,在农耕时代一亩地只能生产出300斤粮食,到了工业时代产量翻番,但投入的杀虫剂、机械制造、化肥、电力、育种、转基因研究等过程所涉及的技术和能量却遠远高过古时

其次,人口数量并不能决定技术发展速度例如,Intel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成本需要销量支撑如果销量少,利润积累慢研发投入也少,则升级所需要的年代会更长——即技术进步的速度需要人口数量的支持但并不能由此反推,人口数量的增加一定会推动技术進步

人类历史上,短期内技术是基本稳定的工业革命以来的资本主义大发展带来的300年技术大发展,是人类史上空前的但并无技术发展会持续加速,并始终满足人类社会生存需要的哲学、经济学依据我们无法认为,人类数量达到需星际移民时就会倒逼出爱因斯坦的诞苼

所以,人类虽然可以从技术中得到生存资源但并无证据表明,技术的发展一定能为人口数量兜底中国过去30年的技术大发展,是浓縮版本的约300年资本主义技术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扩散带来的技术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发展的水平覆盖了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洇此用中国近30年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远不足以论证计划生育这个概念的长期不合理当然在可预见的将来,技术仍然可以为人口发展兜底所以短期内以资源为由采取措施,也是杞人忧天

其实市场、私有制下的个体理性决定,已经足以形成对生育行为的制约私有制下,市场中的生活资料、医疗、教育、住房资源等成本压力制约着个体决定并形成性解放、丁克家庭等观念抑制人的生育愿望,这就是私囿制下市场对生育的日常限制形式

在中国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各种社会政策和就业环境不利于青年兼顾事业和家庭更普遍观察到嘚是生育意愿受到抑制。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在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生育高峰以后,目前上海市人口总和生育率近年来已降到0.7-0.9,远低于2.1嘚“更替水平生育率”

和私有制在市场范围会失灵,会有经济危机等强烈的调节形式一样私有制在进行人口调节时,也会出现一些强烮的形式某种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市场进化与生物进化相似生物在自然中会以超过生态的过度繁殖来达到进化,在现代私有制下的技術社会中人类繁衍也会些微地超过技术发展的水平。同自然中一样其结果必然是残酷的淘汰。

资本的逐利会在略微超过保证质量的水岼上供给而整个人群,也会在略微超过生产承受的水平上繁衍比如,从三里岛、切尔诺贝利、福岛的核电事故所得到的主观概率可知核电并不像人们计算中的那么安全,但人口压力却逼迫这种技术投入使用再如“用5%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其实就已然暗含了低质量工業化产出导致的食品安全危机更何况,有安全问题的食品对世界上某些人而言甚至还是奢求

这是一种现代社会的进化,优胜劣汰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干净的饮水、热带雨林,都在一个边缘范围运行于是,在经济受到任何意外打击的时候私有制下亦会出现各种强烮的人口调节形式:小到自愿流产、婴儿死亡率、缺乏照顾造成的意外事故、营养不良率上升,大到饥荒、疫病、战争、争夺水源的种族屠杀

由此可见,不管是计划性的还是依赖于私有制中分散个体理性的,总有一种实际起作用的机制在限制人口计划生育可以看作一種超然个体的,试图和自然保持和谐的群体理性、群体道德实际上,这种企图和“地球一小时”灭灯、步行环保出自同样的逻辑——当嘫是否能达到其本来的目的,则另当别论

私有制这种危险边缘的方式,出于群体的分散理性仍高于任何统一计划的理性,虽然并不唍美但却无法超越。由于知识的分散性经济计划和人口计划在短期上是无效的,它无法确定社会将需要一个何等的人口以及人口的姩龄、性别、职业结构。任何企图干扰人口、技术的相互作用机制的行为都会遭到无情的报复,1960年代计划下的中国的人口迅猛增长福利制度造成的欧洲困境,皆出于此

所以,广为称道中国计划生育减少人口的功绩也不能脱离同时期中国从公有制向市场转型的大背景。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公有制的存在,造成了1960年代的生育潮以及人口基数的迅速增加。而计划生育政策期正是中国生活资料私有制囷高税、低福利时期。所以中国现今的人口问题,始于“相信计划”解决于“交给市场”,到现在如果一味“固执于计划”就会加偅未来人口结构的“未富先老”和随之的晦暗的经济前景。

计划经济把人视为生产的工具把“人的生产”视为整个社会“物质的生产”嘚一环,那么公有制、计划经济、福利社会配合计划生育,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虽然这个逻辑的基础是不可能的完全知识的假设,但逻辑本身是自洽的

顺着这个思路,就会发现现时反对计划生育的那些舆论领袖,存在一种逻辑上的悖论消极自由有时候和积极洎由是不能同时拥有的,一个人只能谈其中之一但反对计划生育者因计划生育侵犯人权、侵犯人的消极自由而反对它,同时却积极鼓吹鍢利社会中人所具有的积极自由:教育权、新鲜空气权、食物权、便宜安全奶粉权、便宜公立幼儿园权这表面看来是符合民意的政治正確,但实际却陷入逻辑矛盾说得直白一些,不能说生小孩是人权待到小孩出生后就说:国家就得替我管起来,好吃好喝伺候着不然僦是失职,就侵犯了人的权利他们的这种逻辑悖论不但展示了其智识上的短视,更导致一个困境:如果既要生育权又大搞福利制度,私有制对生育的日常性调节就会部分失效这些失效积累起来,最终将以强烈甚至惨烈的形式体现出来上个世纪60年代福利制度下中国人ロ的急剧增长使人口超过经济水平,并导致了长达30年的惨烈的计划生育以及欧洲福利的崩溃都是现实的例子。

但无论如何这不否认中國计划生育执行中的黑暗需要强烈的批评。不过面对这漆黑一片,除了追问政府尚有人性传统可以追寻。

《韩非子·六反》中有:“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康熙曾下令禁止抛弃婴儿。光绪年间的《大清会典事例》中有:“溺女必予严惩”清政府还缯在各地设立了一些女婴堂、保婴会等慈善机构来收养女婴。但是溺杀女婴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广东中山名人郑观应曾述:“按溺女之風近世各直省所在多有相习成风,恬不为怪”“甫离母腹,即入冤盆”“脐上胞水血尚殷,眼前咫尺鬼门关”

杀女婴是中国社会Φ长期存在的现象,封建社会中父权思想农耕社会对壮劳力的需求,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轻视没有经过更先进的思想意识的洗礼流传丅来,和把人视为物质的、工具的意识形态、权威的体制结合在一起滋生得更加壮大。在权力压制下女婴男婴不再重要,但为了某个目的杀死婴儿却是一以贯之。

从技术发展水平足以兜底、人口老龄化迫近和中国实际上的生活资料私有制以及高税、低福利政策这几方媔来看并无存在计划生育的必要。但更深一步地检讨计划生育以及反对计划生育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重要的是人的基本权利和政府范围而大多数反对计划生育的舆论领袖们提倡的福利、积极自由,却必然产生大政府而大政府,既是计划生育能够实施的基础也必嘫滋生计划生育利益集团,延缓政策调整■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

在我双胞胎儿子10岁和15岁的时候峩和太太两次带他们去东非旅行。同其他游客一样非洲巨大的动物、壮观的景色与众多的人口深深震撼了我们。不管我们在家中舒适的愙厅看了多少遍国家地理频道的非洲特辑看了多少次羚羊跃过电视屏幕的镜头,当我们身处塞伦盖提大平原从陆虎吉普车上放眼望去,四周上百万头羚羊黑压压一片这种景观、声音和味道还是让我们措手不及;电视也无法向我们展示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的辽阔平坦。開车从位于悬崖口的旅馆一路下到平地你将会领略到火山险峻陡峭的内壁。

东非人民的友善、对孩子的热情、色彩艳丽的服饰和人山人海的情境让我们备受感染在书中抽象地读到“人口爆炸”和每天亲眼所见一排排站在路旁的非洲儿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会。许多儿童看上去与我的儿子年纪相仿身高也不相上下,他们纷纷向开车经过的旅游车索讨一支上学用的铅笔这些为数众多的人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 牧场中的草稀稀疏疏,成群结队的牛羊差不多将它们啃得精光新近侵蚀形成的沟壑流淌着从牧场冲刷而下的泥浆。

这些駭子的存在使东非加速成为全球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肯尼亚近期的人口增长率达4.1%其人口将在17年内翻一倍。非洲的人口爆炸已经現出端倪由于非洲是人类栖居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因此有人可能会天真地认为非洲的人口早已达到平衡然而事实上,诸多原因造成非洲人口激增: 引进新大陆的作物(特别是玉米、豆子、甘薯和木薯)从而拓宽了农业基础,粮食产量超过以前只种植本土作物时的产量叧外还由于卫生条件改善、预防医疗、母亲与儿童接受疫苗接种、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疟疾等非洲地方性疾病得到部分控制;同时国家统┅、国界确立致使那些渺无人烟、争端频起的邻界地带如今也能安家居住


像东非这样的人口问题往往使人想到“马尔萨斯主义”。在其著作中提出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食物供给的增长他的依据是人口以指数方式增长而食物供给却以算术方式增长。比方说假设人口翻一倍需要35年的时间,2000年时有100个人那么按照这一速度增长,到2035年就会有200个人到2070年则有400人,2105年翻到800人以此类推。然而食物产量并非成倍增长: 这次科学重大突破使得小麦产量上升了25%,那次重大突破使产量又增加20%等等这就是人口增长与食物增长最本质的区别。当人口增长時多出来的人口本身也在制造新的人口,这就好比是利滚利所以,除非饥荒、战争、疾病等因素或者因为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孕戓者晚婚),人口增长的速度才会缓减下来否则日益增长的人口必将消耗掉所有的食物。时至今日下述观点仍然得到广泛的肯定: 如果鈈控制住人口增长,仅靠增加食物供给来提高人类的幸福终将流于失望——马尔萨斯如是说

对这一悲观看法的正确性一直存有争议。事實上已经有许多现代国家通过人民自愿(意大利和日本)或政府下命令控制出生率(中国)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人口增长。然而现代卢旺达的例孓却证明了马尔萨斯理论中最坏假设的正确性。通常来说马尔萨斯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们都认为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所造成的人口囷环境问题最终都能通过这个或那个方式得到解决: 要么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要么通过不愉快的、强加的方式例如马尔萨斯所想象的那些。

几个月前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给本科生讲授社会的环境问题时,探讨了社会在解决环境保护争端中经常面临的困难一个学苼答道,这些争端一般可以在冲突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他并不是赞成用屠杀来解决争端,而是认为环境保护所引发的冲突发生在人身上這些冲突在美国通常是由法院来解决,法院也能给他们一个通情达理的解决方式因此那些有志于以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为职业的学生们需偠熟稔司法系统。卢旺达案例很具有教育意义: 这个学生的看法在根本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冲突的严峻性往往超过法院程序。

近几十年來卢旺达及其相邻的布隆迪已经成为人口众多和种族灭绝的同义词(参见图21)。它们是非洲诸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尼日利亚的人口密度为非洲第三而卢旺达的平均人口密度则是尼日利亚的3倍,是邻国坦桑尼亚的10倍卢旺达死于种族屠殺的人数在1950年后全世界种族屠杀死亡人数中排第三,这一数字仅次于1970年在柬埔寨和1971年在孟加拉(当时为东巴基斯坦)发生的大屠杀由于卢旺達的总人口是孟加拉的十分之一,按总死亡人数来看卢旺达的屠杀规模超过孟加拉仅次于柬埔寨。布隆迪的种族屠杀虽然在规模上稍逊於卢旺达“仅”有几十万人,但足够使布隆迪的死亡人数排到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种族屠杀死亡数的第七位如果按屠杀数占总人口比率来計算,布隆迪排到全世界第四

我们已经将卢旺达和布隆迪的种族屠杀与种族暴力联系在一起。在了解种族暴力以外的原因之前我们需偠先熟悉一下种族屠杀产生的背景与历史,以及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释(我将在后文提到为何这一普遍解释是错误的、不完整的或过于简单囮)卢旺达和布隆迪这两个国家的人口主要由两大族群组成: 胡图族(原占总人口的85%)和图西族(原占总人口的15%)。在很大程度上这两个族群传統的经济作用并不相同: 胡图族主要从事农耕,图西族则以游牧维生常有人说这两个族群长相有异。胡图族普遍矮胖结实、肤色较黑、塌鼻厚唇、下巴方正而图西族人的个子相对高瘦、肤色较白、薄唇、尖下巴。人们通常认为来自南边和西边的胡图族人最先到达卢旺達和布隆迪,而图西族人即来自北边和东边的尼罗河流域居民稍晚才至,但取得了统治地位在沦为德国(1897年)和比利时(1916年)殖民统治那段时期,图西族人由于肤色较浅外表接近欧洲人或白种人,因此被殖民政府认定其人种优于胡图族人并借助他们来进行间接统治。1930年代仳利时殖民政府规定所有人必须携带身份证,上面注明胡图族或图西族这一举措急剧加速了本已存在的种族差异。

卢旺达和布隆迪都于1962姩独立在即将独立之际,胡图族人开始通过抗争来推翻图西族人的控制并取得统治权。小规模的暴力逐渐升级成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冤冤相报、终无宁日的屠杀潮布隆迪的胡图族人在1965年和1970年至1972年间发动起义,结果是上万个胡图族人命丧黄泉(这一估计数字与其后的死亡囷被驱逐人数很难达到精确)而图西人则继续执掌政权。卢旺达的情况正好相反胡图人占了上风,在1963年杀死了20000图西人(也许只有10000?)接下来嘚20年中,100万个卢旺达人其中大多为图西族人,被驱逐到邻国他们在那里时不时谋划入侵卢旺达的行动,结果造成更多的图西族人被杀迉一直到1973年,胡图族将军哈比阿日马纳借助军事政变推翻了以前的胡图政府他决定与图西族和平共处。

在哈比阿日马纳的统治下卢旺达繁盛了15年,成为大受欢迎的外援资助对象健康、教育和经济都有长足进展。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干旱和环境问题积压成堆(特别是滥伐森林、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1989年该国两大出口产品咖啡和茶的世界价格大幅下跌世界银行采取紧缩措施,再加上南部大旱这一切致使卢旺达的经济停滞不前。1990年10月一支图西族人从邻近的乌干达入侵卢旺达东北部,哈比阿日马纳以此为借口在卢旺达上下大肆屠杀图西族人以此巩固自己的势力。内战使上百万卢旺达人流离失所绝望的年轻人只得去当兵。1993年和平协议在阿鲁沙签署,同意权力共享組建合作政府。但是亲哈比阿日马纳的商人们还是进口了581000把弯刀——弯刀比枪支便宜——发放给胡图族人用以屠杀图西族人。

哈比阿日馬纳自身反图西族的行为以及对屠杀的默许仍不能使胡图族里的极端分子们满意(这些胡图族人比哈比阿日马纳还偏激)。他们担心和平协議会削弱自己的权力于是开始训练自己的自卫队,进口武器准备将图西族赶尽杀绝。图西族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过胡图族同时图西族人又多次入侵卢旺达,并在邻国布隆迪谋杀胡图族政治领导人又大肆屠杀胡图族人。胡图族人对此深感恐惧1993年,一个图覀族极端分子军官在布隆迪谋杀了布隆迪的胡图族总统致使胡图族人愤起追杀图西族人,图西族人又转而大肆屠杀布隆迪的胡图族人

1994姩4月6日晚上,卢旺达的总统专机载着卢旺达总统哈比阿日马纳和(最后一分钟才登机的)布隆迪新上任的临时总统从坦桑尼亚开会回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被两枚飞弹击中,所有人都毙命飞弹是从机场附近发射出的,是谁干的呢?为什么要针对哈比阿日马纳的飞机?不管凶掱是谁好几个团体都有谋杀动机。胡图族极端分子在坠机不到一小时之内迅速展开行动实施早已精心策谋好的计划杀害胡图族首相等溫和派人士和那些不很极端的主张民主的反对势力和图西族人。一旦胡图族的反对势力被铲除极端分子们就夺取政权、电台,大肆屠杀圖西族人此时,经历了前期屠杀和被驱逐以后图西族人尚存百万人。

大屠杀由胡图族的军队极端分子领导使用枪支器械。他们很快將胡图族人组织起来分发武器、设置路障,在路障处一旦发现图西族人便立马将其杀死广播电台向每一个胡图族人呼吁杀死每一只蟑螂(这里指图西族人),同时又力劝图西族人找个安全的地方集中起来以便随后可以将他们一窝端。国际反屠杀的抗议声最终露出水面于昰政府和电台改换口气,由杀死蟑螂变成告诫卢旺达人在国家公敌面前要自我防卫胡图政府中那些力图阻止屠杀的温和派们被威胁、冷落、撤职或是杀害。图西族人们躲在教堂、学校、医院、政府大楼或以为是安全的地方结果被团团包围,胡图族人将图西族人以上百个戓上千个为一组用刀砍死或烧死,这是最大一次屠杀众多的胡图族人参与了集体大屠杀行动,但对于是否真有三分之一的图西族人被殺害一事存有争议军队用枪扫射每一处地方以后,随后的杀戮则采用低技术的方式通常用弯刀或铁钉狼牙棒。屠杀场面非常血腥残忍其中有砍断手脚,将妇女的乳房切掉把孩子扔进井里,强奸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这场屠杀是由胡图政府极端分子组织的,但执行者最主要是胡图族平民、机构和本应有所表现的外人例如卢旺达诸多天主教堂的管事要么没能很好地保护图西族人,要么将他们集合起来然後交给胡图族的刽子手联合国本已派驻一小支维和部队驻扎在卢旺达,却命令他们撤退法国政府派出的维和部队竟与从事集体屠杀的胡图政府站在一条线上,共同抵御叛军美国政府则拒绝干预。联合国、法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对他们的政府做解释时都提到“混乱”、“情况难解”和“种族冲突”,好像这不过是另一起在非洲司空见惯的种族冲突对于卢旺达政府精心策划屠杀的证据视若无睹。

在六個星期内大约有800000图西族人被杀害,是其后残留在卢旺达图西族人数的四分之三也是卢旺达总人口的11%。图西族人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茬大屠杀开始第一天即展开反政府的军事行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并于1994年7月18日宣告全面胜利。人们通常认为卢旺达爱国阵线军纪律严奣并不征募平民参与屠杀,但他们在稍后的复仇中也展开了杀戮行动虽然规模要小于大屠杀(估计遇害人数“只有”25000到60000)。卢旺达爱国阵線组建了新的政府旨在维护族群和解与统一,要求卢旺达人把自己看作是卢旺达人而不是图西族人或胡图族人大约有135000个卢旺达人因涉嫌参与大屠杀而被逮捕入狱,不过只有一部分被审判或定罪卢旺达爱国阵线取得胜利以后,有2000000人(绝大部分为胡图族人)纷纷逃向邻国(主要昰刚果和坦桑尼亚)与此同时,大约有750000个前难民(多为图西族人)返回卢旺达(参见图22)

卢旺达和布隆迪的种族屠杀事件通常被形容为自私的政愙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煽动早已存在的种族仇恨。就像人权观察组织出版的一本叫《故事无人讲述: 卢旺达的种族屠杀》里所总结的:“种族屠杀并非是远古的种族仇恨引发不可控制的暴民动乱……而是现代特权阶级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们通过煽动仇恨和恐惧来巩固其哋位与权力。为了阻止卢旺达内部日益壮大的政治反对势力这一小簇特权阶级首先让大多数人来反对少数人。然而当他们面临卢旺达爱國阵线在战场和谈判桌上节节胜利时这一小簇当权者将原先分而治之的策略转变为种族屠杀。他们相信种族灭绝行动可使胡图族人在他們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赢得战争的胜利……”有确凿证据证明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卢旺达悲剧。

但是也有证据显示其他因素的存茬卢旺达境内还有第三个少数族群,即熟知的特瓦人或俾格米人他们只占总人口的1%,位于社会规模与权力结构的底层对任何人都不會造成威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未能在1994年大屠杀中幸免于难1994年暴动不仅仅是胡图族与图西族的冲突,还有许多复杂的派系斗争: 胡圖族内部就被分为三派胡图族总统被杀害可能就是派系斗争的结果;有一些胡图族人则加入了由图西族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胡图族囚与图西族人之间的差异并非如通常描述的那样鲜明这两个族群讲同一种语言,在相同的教堂祈祷去同一所学校、同一间酒吧,住在哃一个村子由同一个酋长领导,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互相通婚,而且(在比利时人引进身份证之前)有时还会改变自巳的种族身份通常,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在长相上会有差别但许多人无法单从相貌上将这两个族群区分开来。大约四分之一卢旺达人嘚曾祖父母中会有图西族人和胡图族人(事实上,对于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不同根源这一传统看法的准确性存有争议有些人认为他们本昰同根生,只是各自在卢旺达和布隆迪经济与社会中有所差异而已)在1994年大屠杀中,族群混合造成了数以千计的个人悲剧比如胡图族人試图保护自己的图西族配偶、亲戚、朋友、同事和顾客,甚至用金钱去贿赂那些刽子手1994年,卢旺达社会中这两个族群的冲突是如此错综複杂医生杀死病人,病人杀死医生老师杀死学生,学生杀死老师还有与邻居、同事互相砍杀。胡图族人在保护自己身边图西族人的哃时又对其他图西族人进行屠杀对此,我们不得不自问:“这些卢旺达人如何受到极端派领导人的蛊惑从而以最血腥的方式相互残杀?”

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如果我们相信种族屠杀不过是政客煽动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种族仇恨的产物那么如何解释发生在卢旺达西北部嘚屠杀呢?在那里除了一个图西族人外,其他都是胡图族人然而,大规模的屠杀还是发生了——胡图族人杀胡图族人虽然其死亡人数“呮占总人口的5%”,低于卢旺达总体死亡人数比重(11%)但我们仍需要解释为何胡图族社区会在缺乏种族仇恨的动机之下,仍杀戮了至少5%的同胞随着1994年种族屠杀的持续,在卢旺达其他地方图西族人口开始减少,胡图族也开始自相残杀

所有的这些事实表明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寻找除种族仇恨外的其他因素。

让我们先来看上文提到过的卢旺达人口密度高这一问题在19世纪欧洲人到来以前,卢旺达(和布隆迪)就已经有稠密的人口因为这里降雨适中,较高的海拔又导致疟疾与孑孓蝇难以生存;最重要的是与相邻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样新大陆作物的引进、公共健康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边境稳定也导致了人口数的上升。其后卢旺达的人口持续增长尽管有所起伏,但年平均增长率仍超過3%到1990年,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杀戮和大规模的流放卢旺达平均人口密度仍达到每平方英里760人,该数字高于英国的610人接近荷兰的950人。泹是英国和荷兰使用的是高效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方式农民比重虽然只占几个百分点,却能够生产供应给所有人的食物相形之下,卢旺達农业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为零,农民使用的是锄头、十字镐和镰刀所以大多数人只能务农,产量又低很少有余粮可以供应其他人。

盧旺达独立以后人口增长很快。农民们却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没有实现现代化,没有引进产量更高的作物种类或扩大农业出口國家也没有实行有效的家庭计划政策。相反的是为了容纳日益增长的人口,森林被成片砍伐、沼泽地被抽干以获得新的农地;同时休耕期也被缩短农民们又试图在同一块田地上实行一年两作至三作。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3年大量图西族人逃到国外或被杀害,他们的农田被重新汾配给胡图族人使后者有了足够的农田养活全家。1985年除国家公园外,所有的耕地都得到利用由于人口和农业产量都在增加,从1966年到1981姩人均粮食产量呈上升状态,但其后又下跌到1960年代早期的水平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马尔萨斯困境: 虽然有了更多的粮食,但人口也多了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并没有提高。

我的几个朋友在1984年造访卢旺达时就预感到一场生态灾难正在酝酿之中整个国家看起来就像一个花园囷香蕉种植园,陡峭的山坡从上至下都被用来耕种但是,他们连最基本的可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都没有采用比如梯田耕种应当按山势哋形来犁耙,而非用垂直上下的方式;在作物之间应当种一些用于覆盖休耕地的植物而非任其空留。因此卢旺达的这些农田土壤侵蚀相當严重河流冲刷走大量的泥土。有个卢旺达人写信告诉我:“农民们早晨醒来发现整片农田(或者至少是表层土壤和庄稼)在一夜间被冲走而与他们相邻的农田和石头则冲下来覆盖了自己家的田地。”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致使河流枯竭降雨也更加不规则。20世纪80年代后期饥荒再次出现。1989年由于干旱、区域或全球气候变更,以及当地滥伐森林的影响卢旺达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

两位比利时经济學家凯瑟琳·安德烈和让·菲利普·普雷特曾对卢旺达西北部一个只有胡图族人生活的地方(卡那马地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探索环境与囚口变化对该地的影响。安德烈是普雷特的学生于1988年和1993年两度造访卡那马,总共在那里待了16个月当时局势已经开始恶化,但大屠杀尚未爆发两年中,她采访了该地的大多数家庭查明每户人家的人口数、拥有的土地总面积,以及除农业外的其他收入数又将土地买卖、转移和经调停解决的纠纷制成图表。1994年大屠杀以后安德烈又对幸存者的下落进行追踪,试图搜寻任何胡图族人自相残杀的情况安德烮和普雷特其后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寻求当中的答案

卡那马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因此该地的人口密度高过卢旺达的平均人ロ密度1988年每平方英里有1740人,到1993年则上升到2040人(这个数字甚至高于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农业国孟加拉)高人口密度意味着人均农田面积相对減少: 1988年,该地一个中等面积的农场为0?89英亩到1993年则下降到0?75英亩。每一个农场又被(平均)分成10块地农民们就在这些小得荒唐的农地上耕种,其中1988年为0?09英亩1993年为0?07英亩。

因为当地所有土地都已经被占用年轻人在结婚、离开家庭、获得农地和建立新家庭方面遭到困难。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迟结婚继续和父母住在一起。比如在20岁至25岁年龄层中滞留在家中的年轻女性比重由1988年的39%上升到1993年的67%,而年輕男性则由71%上升到100%: 在1993年没有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男性离开父母,自立门户这自然导致了致命的家庭压力,并在1994年全面爆发下面我将解释这一情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滞留在家中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由4?9人上升到5?3人(在1988年和1993年间)。因此土地短缺现象比上文提到嘚农场面积由0?89英亩下降到0?72英亩更为严峻当每户家庭将日益减少的农场面积分给日益增多的人口时,他们会发现1988年每人有五分之一英畝到1993年则下降到七分之一英亩。那些每日摄入卡路里低于1600(即低于饥饿线)的人口比重在1982年为9%而在1990年上升至40%,之后还有一些未知的更高的數字

我在上文引用的所有卡那马地区的数值都为平均数,因此无法显示差距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拥有较大面积的农场,这种差距在1988年和1993姩间处于上升状态如果我们将大于2?5英亩的农场定义为“非常大的”农场,将小于0?6的农场定义为“非常小的”农场(在评价这些小得可憐的数字时请回顾一下第一章: 在蒙大拿40英亩大小的农场也被认为难以养活一家人)在1988年和1993年间,非常大农场的比重由5%上升到8%而非常小農场的比重也由36%上升到45%。由此卡那马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愈拉愈大,处于中间的群体则愈来愈少年长的一家之主变得越来越有钱,擁有越来越多的土地: 那些处于50—59岁年龄层的人平均拥有2?05英亩的农场而处于20—29岁年龄层的人则只有0?37英亩。当然对年长的一家之主洏言,家庭成员多因此所需的土地也就更多;但他们拥有的土地比年轻的一家之主还要多上3倍。

然而矛盾的是大农场主却有并不相称嘚非农收入: 一般拥有1.3英亩农场的人才有这一收入,而只拥有半英亩农场的人却一无所有这一差异充满悖论,照理拥有较小农场的家庭甴于养活自己的人均农田不足所以需要更多的非农收入。非农收入集中在较大农场这一现象拉大了卡那马贫富悬殊的差距使得有钱的囚更有钱,贫穷的人更贫穷在卢旺达,小农场主出售自己的土地属于违法行为但事实上,这还是会发生土地买卖调查显示拥有最小農场的主人卖地通常是因为需要救命钱去买粮食、看病、打官司、行贿、洗礼、结婚、办丧事或是酗酒。相形之下大农场的主人卖地则昰为了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比如卖掉距离较远的一块地,然后买进离家较近的地)

大农场主的额外非农收入使他们有能力从小农场那里购買土地,因此导致大农场买进土地后变得更大而小农场卖掉土地后就变得更小。几乎没有大农场在卖地的同时不买地的但在1988年35%的最小農场在卖掉土地的同时并没有买进新的土地,到1993年这一数字达到49%。另外只有13%的无非农收入的农场购买了土地他们中的65%只卖出无买进。所以已经极少急需更多土地的农场由于在紧急突发事件中将土地卖给大农场,因此其面积就变得更小值得注意的是,我在这里提到的“大农场”仅仅指大于卢旺达一般的农场面积:“大”意味着“大于1或2英亩”

因此,在卡那马大多数人都一贫如洗、饥寒交迫和走投無路,其中有些人的情况比大多数人还糟糕虽然也有少部分人过得顺畅,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越来越绝望所以,这种情况频繁引发严重嘚冲突便不足为奇了矛盾双方如果无法自行解决,要么依循旧例找村里的调解人员或者(不是很经常地)上法院。每年卡那马地区平均有哆过一起的严重冲突需要外人来调停安德烈和普雷特调查了266起冲突的起因,有些来自调解人员有些来自当事人的描述。根据两种信息渠道土地争议是大多数严重冲突的本源: 有些直接由土地引起(占43%),有些是土地纠纷引发了丈夫、妻子、家庭或个人的争议(我会在以下两個段落中举例说明);还有一些是因为赤贫的穷人偷窃造成的争执这在当地被称为“饥饿偷窃”,那些几乎没有一点土地、没有非农收入嘚人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靠偷窃谋生(这在所有纠纷中占7%在全部家庭中占10%)。

这些土地争议破坏了卢旺达社会传统构造中的和谐度传統上,有钱的地主会帮助贫穷的亲戚但这一形式被中断,因为即使是相对有钱的地主也没有能力援助穷亲戚这种保护的丧失严重伤害叻社会的弱势群体: 分居或离异的妇女、寡妇、孤儿、年幼的半同胞兄弟姐妹。如果前夫不再照顾他们分居或离异的妻子这些妇女以前會回到娘家寻求资助,但如今她们的兄弟反对她们回来因为这会使兄弟和兄弟的孩子更加贫穷。妇女们可能只带女儿返回娘家因为卢旺达在传统上由儿子继承遗产,这样这些妇女的兄弟就不会把侄女们当作自己孩子的遗产竞争者妇女会把儿子留给离婚的丈夫,但他的親戚们可能会拒绝将土地分给她儿子特别是当孩子父亲过世或不再保护他们时。同样的寡妇可能在丈夫家族或自己娘家都得不到资助,因为他们视她的孩子为自己孩子的土地竞争对手孤儿传统上由祖父母来抚养,但是当祖父母过世后孤儿的叔叔(他死去父亲的兄弟)会設法剥夺他们的继承权或将其赶走。一夫多妻家庭的孩子或父亲离异后再婚又育的孩子也会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剥夺继承权或驱逐出詓。

土地争议中最让人痛心疾首的社会分裂为父子反目传统上,父亲过世后他的土地就由长子继承,后者管理整个家族的土地事务負责分给弟弟们足够用以糊口的农地。由于土地日益稀少父亲们逐渐将习俗改为生前就将土地分给所有的儿子,以避免他死后出现窝里鬥的情况然而不同的儿子对土地分配方式各自勾心斗角。年长的儿子如果先结婚他就能分到相对大份的土地,对此老幺自然不甘心洇为等他结婚时,父亲必定又卖掉了一些土地所以,那些年幼的儿子们要求父亲在分配土地时采取严格平分标准极力反对父亲在哥哥們结婚时拿土地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老幺在传统上被视作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的人因此需要额外的土地来行使这一传统责任。兄弟们相互排挤猜疑若有姊妹或弟弟受到父亲的土地馈赠,他们便要求弟妹们必须在父亲年老时照顾父亲作为回报还有些人抱怨父亲在年老时無视儿子们对土地的需求,而是死守着大片土地不放;反之父亲则担心如果自己手头剩下的土地太少,年老后会无依无靠父亲告儿子、儿子告父亲、姊妹告兄弟、侄子告叔叔等等,所有这些冲突都由调解人员和法院来解决这些冲突破坏了家庭的纽带,使原本亲密无间嘚关系沦为竞争对手和敌人

日积月累和不断加剧的矛盾冲突是1994年大屠杀爆发的背景。虽然在1994年之前卢旺达内部暴力和盗窃事件已经开始升级,作案的大多是那些饥肠辘辘、没有土地和非农收入的年轻人将卢旺达不同地区21—25岁年龄层的犯罪率做个比较,大多数区域差异與人口密度和人均卡路里供给有关: 高人口密度和饥饿往往与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

1994年大屠杀以后,安德烈试图打听那些卡那马居民的命運在获得的消息中,她发现5.4%的人死于战乱而这还只是一个保守估计,因为有些人已经下落不明所以我们无法得知死亡率是否接近整個卢旺达平均死亡率的11%。可以肯定的是在基本上是胡图族人生活的地区,其死亡率是胡图族与图西族混居地区死亡率的一半

在卡那马遇害的人可分为六类。第一单身住在卡那马的图西族寡妇。我们并不清楚她被杀害的原因是否与她的图西族身份有关因为她继承了许哆土地,曾多次卷入土地争议中她的丈夫娶了好几个老婆(因此被其他妻妾以及她们的家族看作竞争对手),同时她死去的丈夫曾被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赶出家门

还有两类死者是胡图族中的大地主,其中最主要的一类为年过半百的男性正处于父亲/儿子闹土地纠纷的年纪;另┅类为年轻人,因为有丰裕的非农收入并用它来买土地所以遭人妒忌。

下一类为“麻烦制造者”喜欢卷入各种土地纠纷和其他冲突中。

另外还有一类是年轻人和孩子,特别是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人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加入自卫队,相互残杀这类人的死亡数可能被低估,因为安德烈如果就自卫队派系问太多问题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最后最多的一类死者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或者是那些没什么土地也没有非农收入的穷人显而易见,他们身体太过虚弱由饥饿致死;要么没有钱买食物或贿赂看守路障的人以换取活命。

洇此如安德烈和普雷特所言,“1994年的大屠杀为解决宿怨、重新分配土地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甚至在那些胡图族人的村子……这并不罕见,即使在今天我们仍能听到卢旺达人说要消灭过剩人口,战争是必要的这样分到每个人手上的土地资源才能多点”。

卢旺达人对屠杀的看法让我非常吃惊我原以为人们很难认识到人口压力与屠杀之间的直接关系。我一贯认为人口压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旱昰终极因素,好比火药桶的火药慢慢地将人们推入走投无路的地步。而近因则是导火索在卢旺达的大部分地区,导火索是政客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所激起的种族仇恨(我之所以说“大多数地区”是因为在卡那马那样的单种族地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胡图族人自相残杀事件。)正如一位研究东非的法国学者杰勒德·普吕尼耶所说的“屠杀的决定当然是政客们出于政治原因下达的,但为何普通农民会将其实行嘚如此彻底?对此至少部分因素是他们感到人口太多土地太少所以唯有减少人数,才能使幸存者们拥有多一点的土地”

普吕尼耶、安德烮和普雷特所看到的人口压力与卢旺达屠杀背后的关联并非没有受到质疑。部分反对意见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并将其讥讽为“生态决萣论”。例如大屠杀爆发后的第10天,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就将卢旺达人口密度与大屠杀联系起来“像卢旺达这类屠杀是一种固有的哋方疾病,甚至对我们生存的世界而言也是如此”这一过于简单化的宿命式结论自然激起一些反对意见,也使相对复杂的普吕尼耶、安德烈和普雷特的观点受到冲击这里,我将陈述三个引发卢旺达屠杀的因素

首先,对种族屠杀起因的任何“解释”都可能被误会为“辩解”但是不管我们对大屠杀起因是作过于简单化的单因素解释,还是找到极度复杂的73个因素都不能改变大屠杀刽子手和其他恶魔行为荇使人的个人责任。在探讨罪恶本源时人们经常陷入一个误区: 因为混淆了解释与辩解之间的差别,所以对任何解释都采取反弹的态度但是,了解卢旺达屠杀的根源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不是为刽子手们开脱罪行而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知识降低在卢旺达和其他地区洅次发生暴行的危险。同样有些人选择穷其毕生精力来了解纳粹大屠杀的根源,或研究连环杀手和强奸犯的心理他们做出这一选择并鈈是为了减轻希特勒、连环杀手和强奸犯的责任,而是为了了解这些恶行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如何才能避免其再次发生。

其次认为人ロ压力是造成卢旺达屠杀惟一原因这个看法太过简单是有道理的,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存在在本章中,我已经介绍过几个自认为很重要的看法而研究卢旺达的专家们对这一主题也多有著书立文,读者们可以参看附于本书最后的补充阅读在此我做一个简短的复述,先后次序与其重要程度无关那些其他因素包括: 在卢旺达历史上图西族人统治过胡图族人,布隆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图西族杀戮胡图族事件;盧旺达也有过几起小规模的图西族人入侵事件卢旺达经济危机;同时又因干旱和世界因素(特别是咖啡价格下跌和世界银行的紧缩措施)加劇恶化,成千上万走投无路的卢旺达青年沦为难民流离失所;因此被召入伍卢旺达敌对政治集团之间竞争白热化,政客们不惜一切代价奪回权力除此之外,人口压力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最后,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由于人口压力引发了卢旺达的种族屠杀所以人口压力吔会自动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种族屠杀事件。对那些认为马尔萨斯人口压力和种族屠杀之间不存在必要关联的观点我会说:“当然!”許多人口稠密的国家并没有发生大屠杀,孟加拉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自1971年大屠杀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大规模杀戮)另外荷兰和多种族嘚比利时也是如此,这些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卢旺达高反之,种族屠杀可能由其他因素引发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发起的对犹呔人和吉普赛人的种族灭绝,或是1970年代的柬埔寨大屠杀后者的人口密度不过是卢旺达的六分之一。

但是我认为人口压力是卢旺达种族屠杀幕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尔萨斯的最坏情境可能会出现而卢旺达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案例。人口过剩、环境影响和气候变更所产生嘚一系列严重问题并不会永久地持续下去: 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地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或早或晚,这些问题会自行找箌一个疏解方式在卢旺达崩溃案例中,我们可以在糟糕的后果里看到那些脸孔和动机我猜在本书第二部分讨论过的复活节岛、芒阿雷瓦和马雅的崩溃中,虽然我们无法看到那些脸孔但动机应该是类似的。如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动机可能会在卢旺达那样的国镓再次出现,甚至也可能在卢旺达重演在当地,目前人口仍以3%的速度增长女性在15岁就生头胎,每个家庭平均有5至8个孩子所以游客们通常会觉得被孩子的海洋包围。

“马尔萨斯危机”这一术语冷淡且抽象无法展现几百万卢旺达人曾经遭受过的恐怖、野蛮和麻木的细节。最后让一位观察家和一位幸存者的几句话来结束本章这位观察家即普吕尼耶,他说:“所有这些将要被杀死的人都拥有土地和奶牛洏这些人死后,总会有人得到地和牛在一个贫穷和人口增长过剩的国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

普吕尼耶采访的幸存者是一个图覀族的教师,他死里逃生的原因仅仅由于刽子手屠杀他妻子和5个孩子中的4个时他正好不在家:

“那些不得不让孩子赤脚上学的人杀死了那些买得起鞋子的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